《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明史纪事本末-治水江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明史纪事本末-治水江南》.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专题训练-明史纪事本末治水江南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成祖永乐元年夏四月,命户部尚书夏原吉治水江南。时嘉兴、苏、松诸郡,水患频年,屡敕有司,督治无功,故有是命。六月命侍郎李文郁往佐尚书夏原吉相度水田量免今年租税秋遣都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赍水利集赐夏原吉使讲求疏治之法原吉上言:“松江大黄浦,乃通吴淞要道,下流壅塞,难即疏浚。傍有范家滨至南仓浦口,可径达海,宜浚令深阔。”疏上,行之。役夫凡十余万。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曰:“百姓暴体日中,吾何忍!”于是水泄,农田大利。二年九月,夏原吉治水功成,还朝。三年夏,命户部尚书夏原吉、大理寺少卿袁复赈济苏、松、嘉、湖饥民。上曰:
2、“四郡之民,频年厄于水患。今旧谷已罄,新苗未成,老稚嗷嗷,朕与卿等能独饱乎?其往督郡县发仓廪赈之。”宣宗宣德七年,苏州知府况钟上言:“永乐初,朝廷命尚书夏原吉督理疏浚,水不为患。年久淤塞,一遇久雨,遂成巨浸,田皆溺焉。乞仍遣大臣督郡县吏于农隙时,发民疏浚,则一方永赖矣。”上命周忱与钟计工力多寡难易行之。世宗嘉靖元年,巡抚李克嗣开吴淞江。克嗣用华、上、嘉、昆四县民力,开吴淞江四千余丈,十余年无水旱之忧。穆宗隆庆四年,巡抚海瑞委松江府同知黄成乐、上海知县张嵿,开浚王渡起至宋家港,共长一万一千五百七十一丈,阔三十余丈。今议减半,开河面一十五丈、底阔七丈五尺。共享工银六万余两。是岁大饥,畚锸云集,不两
3、月而河工告成,民得仰食焉。神宗万历十五年,以吴中岁遭水患,奏请特设水利副使一员,驻松江。是岁,命许应逵莅任,发帑金十万为修治费。及首浚吴淞,后及支干。开浚未完,而故道反塞。不一年尽为平壤,功未竟。(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治水江南)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六月/命侍郎李文郁往佐尚书/夏原吉相度水田/量免今年租税/秋/遣都察院佥都御史俞土吉赍水利集赐夏原吉/使讲求疏治之法/B六月/命侍郎李文郁往佐尚书夏原吉/相度水田/量免今年租税/秋/遣都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赍水利集赐夏原吉/使讲求疏治之法/C六月/命侍郎李文郁往佐尚书夏原吉/相度水田/量免今年租税/秋遣都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
4、赍水利集赐夏原吉/使讲求疏治之法/D六月/命侍郎李文郁往佐尚书/夏原吉相度水田/量免今年租税/秋遣都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赍水利集赐夏原吉/使讲求疏治之法/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可泛指官吏,文中“有司”泛指所有的官吏。B大理寺,古代官署名,掌管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C穆宗,古代帝王常见的庙号,礼记有“天子七庙,三昭三穆”的相关规定。D帑金,钱币,多指国库所藏。“帑”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国家库藏的金帛。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成祖朱棣看到嘉兴、苏、松等地水患治理一直没有成效,官员督导治理不力,
5、所以命令户部尚书夏原吉前去江南治理水灾。B夏原吉细致分析了松江大黄浦等地的河道淤塞的情况及过去治理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疏浚范家滨至南仓浦口河道的建议。C夏原吉在治理江南水灾时能够体会到治水百姓的辛苦,取得了治水的成功,后来还接受朝廷任命到苏、松、嘉、湖一带赈济饥民。D李克嗣、黄成乐、张遗等官员先后继续组织百姓参与水利兴修,疏通河道,治理水患,这些工程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很大的收益。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2)乞仍遣大臣督郡县吏于农隙时,发民疏浚,则一方永赖矣。5明朝初年能够取得“治水江南”的成功,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6、,完成下面小题。二十二年,巡按吕光询疏修水利三事:“一曰广疏浚以备潴泄。盖三吴泽国,西南受太湖、阳城诸水,形势尤卑。昔人于下流疏为塘浦,导诸湖之水,由北以入于江,由东以入于海。而又畎引江潮,流行于冈陇之外,是以潴泄有法,而水旱皆不为患。今惟二江颇通,一曰黄浦,一曰刘家河。然大河诸水,源多势盛,二江不足以泄之。而冈陇支河,又多壅绝。治之之法,宜治淀山等处菱芦之地,导引太湖之水,散入阳城、昆承、三泖等湖。权开吴淞江并太石、赵屯等浦,泄淀山之水,以达于海。浚白茆港并鲇鱼口等处,泄昆承之水,以注于江。开七浦、盐铁等塘,泄阳城之水,以达于江。又导田间之水,悉入于大浦。使流者皆有所归,而潴者皆有所泄,则下
7、流之地治,而涝无所忧矣。于是乃浚臧村、第港以溉金坛,浚澡港等河以溉武进,浚艾祁通波以溉青浦,浚顾浦、吴塘以溉嘉定,浚大瓦等浦以溉昆山之东,浚许浦等塘以溉常熟之北。二曰修圩岸以固横流。盖苏、松、常、镇最居东南下流,而苏、松又居常、镇下流,秋霖泛涨,风涛相薄,则河浦之水,逆行田间,冲啮为患。宋转运使王纯臣常令苏、吴作田塍御水,民甚便之。而司农丞郏亶亦云:治河以治田为本。盖惟田圩渐坏,而岁多水灾也。三日复板闸以防淤淀。河浦之水,皆自平原流入江海。水缓而潮急沙随浪涌其势易淤不数年既沮洳成陆岁岁修之即不胜其费昔人权其便宜去江海十余里或七八里夹流而为闸平时随潮启闭,以御淤沙。岁旱则闭而不启,以蓄其流。岁涝
8、则启而不闭,以宣其溢。志称置闸有三利,盖谓此也。”穆宗隆庆四年,巡抚海瑞委松江府同知黄成乐上海知县张山顶、开浚王渡起至宋家港,开河面一十五丈、底阔七丈五尺、深一丈五尺六寸。共享工银六万余两。是岁大饥,畚锸云集,不两月而河工告成,民得仰食焉。(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江南治水)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水缓而潮急/沙随浪涌/其势易淤/不数年既沮洳成陆/岁岁修之/即不胜其费/昔人权其便宜去江海/十余里/或七八里夹流/而为闸/B水缓而潮急/沙随浪涌/其势易淤/不数年既沮洳成陆/岁岁修之/即不胜其费/昔人权其便宜去江海/十余里/或七八里/夹流而为闸C水缓而潮急/沙随浪涌/其势易淤/不
9、数年既沮洳成陆/岁岁修之/即不胜其费/昔人权基便宜/去江海十余里/或七八里/夹流而为闸/D水缓而潮急/沙随浪涌/其势易淤/不数年既沮洳成陆/岁岁修之/即不胜其费/昔人权其便宜/去江海十余里/或七八里夹流/而为闸/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吴,指代长江下游江南的一个地域名称,一般意义上泛指江南吴地。B转运使,官名。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C志,地方志,是记述一个地方一个方面或各个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D穆宗,皇帝谥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光询对于治理水患提出了“
10、广疏浚”“修圩岸”“复板闸”三点建议,每点建议都是针对,具体的水患而言的。B吕光询在他的每一点建议中,都会提到以前人们的好的做法或说法,以佐证自己建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C吕光询认为,现在虽然有黄浦、刘家河两条河流可以泄洪,但是因为河流众多,水势盛,两河远远不够。D司农丞郏亶认为“治河以治田为本”,吕光询认同他这种说法,认为应该把治田放在比治河更重要的位置。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岁旱则闭而不启,以蓄其流。岁涝则启而不闭,以宣其溢。(2)是岁大饥,畚锸云集,不两月而河工告成,民得仰食焉。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永乐元年夏四月,命户部尚书夏原吉治水江南。时嘉兴、苏、松
11、诸郡,水患频年,屡敕有司,督治无功,故有是命。六月,命侍郎李文郁往佐尚书夏原吉,相度水田,量免今年租税。秋八月,遣都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赍水利集赐夏原吉,使讲求疏治之法。原吉上言:“江南诸郡,苏、松最居下流。常、嘉、湖三郡土田,高多下少。环以太湖,亘绵五百里,纳杭、湖、宣、歙诸山水,注淀山诸湖,入三泖。顷浦港湮塞,汇流涨溢,伤害苗稼。拯治之法,宜浚吴淞诸浦港,泄其壅淤,以入于海。吴松江袤二百余里,广百五十余丈,西接太湖,东通海。前代屡疏,以当潮汐,沙泥淤积,旋疏旋塞。自吴江长桥至下界浦约百二十余里,虽稍通流,多有浅窄。又自下界浦抵上海南仓浦口,可百三十余里,潮汐壅障,茭芦丛生,已成平陆。欲即开浚
12、,工费浩大。臣相视得嘉定刘家港,即古娄江,径通大海;常熟白茆港,径入大江:皆广川浚流。宜疏吴淞江南北两岸安平等浦港,引太湖诸水入刘家、白茆二港,使直注海。松江大黄浦乃通吴淞要道下流壅塞难即疏浚傍有范家浜至南仓浦口可径达海宜浚令深阔上接大黄浦以达茆湖之水俟既开通,相度地势,各置石闸,以时启闭。每岁水涸时,修圩岸以御暴流。”疏上,行之。役夫凡十余万。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曰:“百姓暴体日中,吾何忍!”于是水泄,农田大利。二年春正月,复命户部尚书夏原吉往苏、松疏通旧河,以大理寺少卿袁复副之。九月戊辰,户部尚书夏原吉治水功成,还朝。三年夏六月,命户部尚书夏原吉、佥都御史俞士吉、通政使赵居
13、任、大理寺少卿袁复赈济苏、松、嘉、湖饥民。嘉靖元年,巡抚李克嗣开吴淞江。至是,克嗣用华、上、嘉、昆四县民力,开吴淞江四千余丈,十余年无水旱之忧。(选自明史纪事本末治水江南卷二十五,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松江大黄浦乃通吴淞要道下流壅塞难即疏浚傍有范家浜至南仓浦口可径达海宜浚令深阔上接大黄浦以达茆湖之水B松江大黄浦乃通吴淞要道下流壅塞难即疏浚傍有范家浜至南仓浦口可径达海宜浚令深阔上接大黄浦以达茆湖之水C松江大黄浦乃通吴淞要道下流壅塞难即疏浚傍有范家浜至南仓浦口可径达海宜浚令深阔上接大黄浦以达茆湖之水D松江大黄浦乃通吴淞要道下流壅塞难即疏浚傍有范家浜至南仓浦口可
14、径达海宜浚令深阔上接大黄浦以达茆湖之水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侍郎,职官名,本为宫廷近侍,唐以后,为各部长官之副职,官位渐高。B都察院,明清时官署,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C广袤,指土地的长和宽,从东到西的长度叫“广”,从南到北的长度叫“袤”。D布衣,古代的布为平民所穿,故以“布衣”借指平民。后也称没做官的读书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代永乐初年,嘉兴、苏州一带接连多年遭受水灾,尽管朝廷多次下诏命令有关部门治理,还是没有收到功效。B户部尚书夏元吉治理水灾时,得到朝廷大力支持。朝廷不光多次派员辅佐,还赏赐有关书
15、籍,资助民工和钱财。C户部尚书夏元吉关于治理水灾的上奏报告,是在经过实地考察后,根据各地地势的高低和水势的大小提出来的。D吴淞江是巡抚李克嗣在嘉靖元年开通的,长约四千多丈,动用了四个县的民力,却使当地十多年没有水旱忧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水患频年,屡敕有司,督治无功,故有是命。(2)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曰:“百姓暴体日中,吾何忍!”答案1、B句意为:六月,朝廷命令侍郎李文郁前去辅佐尚书夏原吉观察估量水田,估量免除今年的租税,秋天,(又)派遣都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带着水利集赐给夏原吉,让他寻求疏导治理的方法。本题中,“命侍郎李文郁往佐尚书夏原吉”,“尚书夏
16、原吉”是一个完整的官位加姓名的短语,作“佐”的宾语,中间不能分断开来。排除AD项。“赍水利集”的主语是“都察院金都御史俞士吉”,意思是“都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带着水利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2A“文中有司泛指所有的官吏”错。文中的“有司”指与治水有关的官吏。3B“夏原吉细致分析了松江大黄浦等地的河道淤塞的情况及过去治理的不足之处”错。根据原文“原吉上言:松江大黄浦,乃通吴淞要道,下流壅塞,难即疏浚。傍有范家滨至南仓浦口,可径达海,宜浚令深阔。”可见夏原吉只分析了松江大黄浦等地的河道淤塞的情况,并没有分析过去治理的不足之处。4(1)夏原吉穿着布衣步行(巡视),日夜经营筹划,盛夏天都不打伞盖。
17、(2)(况钟)请求朝廷仍派遣大臣在农闲时监督郡县官吏,发动民众疏浚水道,那么一方百姓就长久地受利了。5选用得力能干的官员;具体分析水患的原因,因地制宜;治水官吏体察治水百姓的辛苦。参考译文:明成祖永乐元年夏天四月,皇上命令户部尚书夏原吉治理江南水患。当时嘉兴、苏州、松江等郡县年年水灾,朝廷多次命令主管官员治理,但督导治理没有功效,因此才下达这样的命令。六月,朝廷命令侍郎李文郁前去辅佐尚书夏原吉观察估量水田,估量免除今年的租税,秋天,(又)派遣都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带着水利集赐给夏原吉,让他寻求疏导治理的方法。夏原吉说:“松江大黄蒲是通往吴淞的要道,下游拥堵,难以很快疏浚。旁边有范家滨(水道)通往
18、南仓浦口,可以直接到达大海,适宜疏浚得更深更阔。”奏章呈上,(朝廷)准予施行。发动的役夫总共十多万。夏原吉穿着布衣步行(巡视),日夜经营筹划,盛夏天都不打伞盖,说:“百姓在烈日中暴露身体(劳作),我怎么忍心(打着伞盖)!”于是水流泻下去,农田获得丰收。永乐二年九月,夏原吉治理水患成功,回到朝廷。永乐三年夏天,朝廷命令户部尚书夏原吉、大理寺少卿袁复赈济苏、松、嘉、湖等地灾民。皇上说:“四个郡县的民众,连年困于水灾。现在陈年的谷物已经吃完,新的粮食还没有收获,老少都嗷嗷待哺,我与你们能只管自己吃饱了吗?你们前去督导各郡县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宣宗宣德七年,苏州知府况钟上书说:“永乐初年,朝廷命令尚书
19、夏原吉督导治理疏浚水道,水息不再发生。(河道)年久淤塞,一遇到长久下雨,就会造成严重浸泡,田地都淹没了。(况钟)请求朝廷仍派遣大臣在农闲时监督郡县官吏,发动民众疏浚水道,那么一方百姓就长久地受利了。”皇上命令周忱与况钟考虑人工和财力的多少以及工程难易程度来施工。世宗嘉靖元年,巡抚李克嗣开通吴淞江。李克嗣使用华、上、嘉、昆四县民力,开通吴淞江四千余丈,十余年都没有水旱的忧患。穆宗隆庆四年,巡抚海瑞委托松江府同知黄成乐、上海知县张嵿,开掘疏浚从王渡至宋家港,共长一万一千五百七十一丈,宽三十余丈。现在商议减半,开河面一十五丈、底宽七丈五尺。总共用了工费银两六万余两。这一年发生饥荒,挖运泥土的用具(指
20、民工)云集在这里,不到两个月治理工程就完工,百姓依赖这获得了粮食。神宗万历十五年,因为吴中每年都遭受水灾,地方奏请朝廷特设水利副使一人,驻扎在松江。这一年,朝廷命令许应逵到任,发放十万府库金银作为治理费用。首先疏浚吴淞江,然后疏浚支流。开始疏浚还没有完工,原来的故道反而堵塞了。不到一年完全成为平地,事情最后没有完成。6、C句意:水流缓慢而潮水很急,沙子随着水浪奔涌,很容易形成淤积,不到几年就会淤积成为陆地。年年修复它,就无法承受费用。以前的人权衡它的方便合适(之法),在距离江海十余里或者七八里的地方,夹流设置水闸。“昔人权其便宜”中,“昔人”是主语,“权”是谓语,“便宜”是宾语,主谓宾,表意完
21、整,排除AB。“或”表并列的字,因此,“或七八里”与“十余里”呼应,“或七八里”应单独成句,排除AD。7D“穆宗,皇帝谥号”错误,应是“穆宗,皇帝庙号”。庙号与谥号不同。庙号是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谥号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8D“把治田放在比治河更重要的位置”错误,曲解文意,原文的意思是治河是为了治田。9(1)旱年就关闭它不开启,来储蓄水流。水涝之年就开启它不关闭,来分散多余的水量。(2)这一年发生了严重的饥荒,人们拿着挖运泥土的用具像云一样聚集到一起,不到两个月的工夫治理河道工作宣告完成,人民得以靠它吃上了饭
22、。参考译文:(世宗嘉靖)二十二年,巡按吕光询上疏修水利三事:“第一是广为疏浚河道用来预备泄洪。江南水乡,西南有太湖、阳城这些河流湖泊,地势尤其低下。以前的人在水流下游疏浚成池塘,疏导湖水,向北流入长江,向东流入大海。又用小流水沟引导江潮,流到山岗之外,因此泄洪有法,不管是涝是旱都不成为祸患。现在只有两条河流还相通,一条是黄浦,一条是刘家河。然而这些大河,水源大多水势大,这两条河不足以泄洪。并且山岗上的支流,又大多阻塞断绝。治理他们的方法,应该治理淀山等处遍生菱芦之地,引导太湖里的水,分散流入阳城、昆承、三泖等湖。再开吴淞江并太石、赵屯等浦,泄淀山的水,流于大海。疏浚白茆港和鲇鱼口等处,泄昆承的
23、水,注入长江。开七浦、盐铁等塘,泄阳城的水,注入长江。再引导田间的水,都进入大浦。让流水都有地方流走,积聚的水都能够有地方排泄,那么下游的地方(的水患)就得到了治理,水涝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于是就疏浚臧村、第港来灌溉金坛,疏浚澡港等河来灌溉武进,疏浚艾祁、通波来灌溉青浦,疏浚顾浦、吴塘来灌溉嘉定,疏浚大瓦等浦来灌溉昆山之东,疏浚许浦等塘来灌溉常熟之北。第二是筑堤岸不让水乱流。苏、松、常、镇这些地方位于东南的下流,而苏、松这些地方又位于常、镇的下流,秋天大雨河水泛涨时,风水搏击,河浦中的水,就会逆流进入田间,冲刷田地为患。宋朝的转运使王纯臣经常让苏、吴的人民筑田塍来防御水患,人民认为很好
24、。而司农丞郏也说过:治河以治田为本。现在只是田中的堤岸渐渐毁坏,而又多水灾。第三是恢复板闸来防止淤积沉淀。河浦中的水,都是在平原流入江海。水流缓慢而潮水很急,沙子随着水浪奔涌,很容易形成淤积,不到几年就会淤积成为陆地。年年修复它,就无法承受费用。以前的人权衡它的方便合适(之法),在距离江海十余里或者七八里的地方,夹流设置水闸,平时随着水量多少开启或关闭,来抵御泥沙淤积。旱年就关闭它不开启,来储蓄水流。水涝之年就开启它不关闭,来分散多余的水量。地方志称水闸有三利,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穆宗隆庆四年,巡抚海瑞让松江府的副知府黄成乐、上海知县张山顶,开浚王渡起至宋家港,开河面一十五丈、底宽七丈五尺、深
25、一丈五尺六寸。共花费工银六万余两。这一年发生了严重的饥荒,人们拿着挖运泥土的用具像云一样聚集到一起,不到两个月的工夫治理河道工作宣告完成,人民得以靠它吃上了饭。10、D“要道”做“乃”的宾语,其后应该断开,“下”修饰“流”,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B;“深阔”是“浚”的结果,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C。此处的完整翻译是“松江大黄浦,是通往吴淞的要道,但它的下流淤积堵塞,难于一下子疏通。旁边有范家浜到南仓浦口一段,可以径直通达大海,应该加以疏浚让它加深加宽,接纳上流大黄浦到达茆湖的洪水”。11D“布衣,古代的布为平民所穿,故以布衣借指平民”错误在于对布衣理解。这里的“布衣”是其
26、本意,即廉价的布制衣服,用以形容生活简朴。这一点可根据文本中没有夏元吉被贬为平民的记载可知。12B“资助民工和钱财”说法有误。文本中没有朝廷资助钱财和民工的内容,只是在夏元吉的上奏得到批准并加以施行后,才说“役夫凡十余万”,这并不能说明这十余万役夫就是朝廷资助的。13(1)(当时)接连多年遭受水灾,朝廷屡次下诏书给有关部门督促治理,但都未收到功效,因此下了这道命令。(2)夏元吉每天穿着土布衣服,步行各地,日夜指挥,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没有打伞遮阳。他说:“老百姓全身都暴露在烈日之下,我怎么忍心!”参考译文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夏季四月,朝廷命令户部尚书夏原吉到江南区治理水灾。当时,嘉兴、苏州、松江等
27、郡,接连多年遭受水灾,朝廷屡次下诏书给有关部门官吏督促治理,但都未收到功效,因此下了这道命令。六月,朝廷又任命侍郎李文郁前往辅佐夏原吉尚书,同他一起度量遭受水灾的田亩,计算减免今年的租税。这年秋季八月,朝廷又派遣佥都御史俞士吉带着水利集赠赐给夏元吉,让他在治理水灾时讲究疏通治理的方法。夏原吉上奏说:“长江以南的各州郡,苏州和松江居于最下流。常州、嘉兴和湖州这三郡的田土,地势高的多,地势低的少。它们都环绕着太湖,连绵五百里,接纳杭州、湖州、宣州和歙县等地山脉所流之水,注入到淀山的各个湖泊,进入上、中、下三个泖湖中。不久前浦港被泥沙堵塞,各地汇集而来的流水上涨流溢,损伤了秧苗庄稼。拯救治理的办法,
28、最好是疏浚吴淞各地的浦港,让壅堵淤塞的洪水流泄出来,流入大海。吴地的松江南北长两百多里,东西宽五十多丈,西边连接太湖,东边通到大海。以前的各个朝代多次疏浚,可因为它正对着涌来的潮汐,到处是淤积的泥沙,刚疏浚好马上又堵塞了。从吴江长桥到下界浦大约有二十多里,虽然稍微疏浚能通过流水,但是很多地方又浅又窄。另外,从下界浦到上海南仓浦口,大约有一百三十多里,由于潮汐的原因这段河流已经严重堵塞,河中杂草丛生,已经变成了一片陆地。如果要马上疏浚流通,工程和费用都十分浩大。我察看找到嘉定刘家港,即是古时的娄江,径直通入大海;常熟的白茆港,径直流入浩大的长江:它们都是宽广畅通的河流。应该疏通吴淞江南北两岸安平
29、等地的浦港,将太湖各个出口的水流引入刘家、白茆二港,让他们径直流入大海。松江大黄浦,是通往吴淞的要道,但它的下流淤积堵塞,难于一下子疏通。旁边有范家浜到南仓浦口一段,可以径直通达大海,应该加以疏浚让它加深加宽,接纳上流大黄浦到达茆湖的洪水。等到这些河段疏通之后,再根据地势,在各处设置石闸,按时开关。每年河水干涸时,就兴修堤岸来抵御洪水。” 奏疏递上之后,得到皇帝允许施行。一共征发了十多万役工。夏原吉每天穿着土布衣服,步行各地,日夜指挥,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没有打伞遮阳。他说:“老百姓全身都暴露在烈日之下,我怎么忍心!”从此积水被排泄,农田得到了很大的好处。永乐二年春天的正月,朝廷又下令让户部尚书夏原吉到苏州、松江一带去疏通原来的河道,让大理寺少卿袁复做他的助手。这年九月戊辰这天,户部尚书夏原吉治水成功,回到京城。永乐三年夏季六月,朝廷命令户部尚书夏原吉、佥都御史俞士吉、通政史赵居任、大理寺少卿袁复再次去赈济苏州、松江、嘉兴、湖州因灾受饥的民众。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元年,巡抚李克嗣开通吴淞江。到这时,李克嗣征用华、上海、嘉兴、昆山四县的民力,开通四千多丈长的吴淞江,十多年来没有遭受水灾旱灾的忧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