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知识点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知识点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地球上的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大气的组成: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的。2、大气的垂直分层影响对流层厚度的因素影响对流层厚度的主要因素是地面温度,地面温度越高,对流层越厚。故对流层的厚度低纬厚,高纬薄;夏季厚,冬季薄;白天厚,夜晚薄。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高度低纬度地区为1718 km,中纬度地区为1012 km,高纬度地区为89 km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 km自平流层顶部以上到大气上界2 0003 000 km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下降,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约降低0.6 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30 km以上气温随高度升高而迅速上升起初随高度增加而下降,
2、后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原因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该层气温基本不受地面影响,主要为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增温高空有氧原子吸收太阳辐射空气运动对流运动显著平流运动为主自下而上先对流后平流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天气晴朗稳定少变与人类的关系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适合航空飞行在80500 km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二、大气的受热过程两大作用(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2)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
3、作用。注:(1)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强。(2)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强。(3)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与地面状况有关,一般规律:颜色越浅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强(反射太阳辐射越多),吸收就越弱,地面辐射越弱;颜色越深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弱(反射太阳辐射越少),吸收就越强,地面辐射越强。比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新雪冰沙土草地。【注】太阳辐射强温度一定高青藏高原所处的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太阳辐射强。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热量的能力小,通过大气逆辐射返还地面的热量少,造成青藏高原地表热量散失多,温度较低。【点】(1)大气逆辐射在白天和夜晚都存在,而且白天
4、比晚上还要强烈,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14时)左右。(2)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空中的云量多少,大气的洁净度、干燥度。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一)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综合应用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白天大
5、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二)逆温现象1逆温现象: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被称为逆温现象。(1)逆温的类型及成因类型成因特点辐射逆温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越近地表,降温越快锋面逆温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出现于锋面附近地形逆温冷空气沿斜坡
6、向低谷和盆地流动出现于山谷或盆地(2)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3)逆温的影响有利方面a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b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c和其他天气现象一样,逆温可当成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例如,在我国新疆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等。不利方面a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b对天气的影响: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c对交通的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三、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近地面冷热不均。2形成过程(1)判断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状况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7、,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水平方向上气压由高压指向低压。相邻下垫面气温高低的判断方法首先判断比热容大小。一般地,不同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小为水面森林草地裸地。其次,比热容大的下垫面白天温度较低,夜晚温度较高;比热容小的下垫面白天温度较高,夜晚温度较低。 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2)山谷风(1)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2)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3)城市风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
8、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3等压面图的判读(1)判读等压面的凸凹等压面凸向高为高压,凹向低为低压,“高凸低凹”。近地面与高空的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处为陆地、上凸处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处为海洋(湖泊)、上凸处为陆地。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类似陆地,绿地类似海洋。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处为城区、上凸处为郊区。(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等压面下凹处,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等压面上凸处,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四、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高空风近地面风图
9、示(北半球)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作用力方向大小对风的影响备注风速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F1)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原动力地转偏向力(F2)始终与风向垂直大小随纬度而增加,赤道为零不影响风速的大小北半球使风右偏,南半球使风左偏无风无此力摩擦力(F3)始终与风向相反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使风速减小与其他两力共同作用,使风向斜穿等压线无风无此力3.判断风力大小(1)看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10、风力小。(2)距风源地远近:距风源地近,则风力大,如我国西北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力大。(3)看摩擦力大小平原、高原地面平坦开阔,阻挡作用弱,风力大,如内蒙古高原;风由陆地吹向海面或湖面,摩擦力变小,风力变大。摩擦力随海拔变化:随着海拔升高,空气运动所受的摩擦力变小植被茂密,阻力大,风力小;植被稀疏,阻力小,风力大。(4)盛行风:盛行西风或低纬信风、东夏季风等。(5)看地形因素:地形(河谷、山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大。 五、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1)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移动范
11、围5-10)。(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 (2)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夏季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印度洋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温暖干燥高温高湿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雨热同期不利旱涝、寒潮等灾害旱涝灾害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六、气候(一)气温1、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纬度高
12、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等温线与纬线平行)(2)海陆位置: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3)地形: 地势高,气温低: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山间河谷盆地,地势相对较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山地对冷空气的阻挡,冬季气温较高(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4)洋流: 暖流经过气温高,寒流经过气温低。(等温线凸向与洋流流向一致) (5)人类活动:市区气温高于郊区。2、如何判断两地气温差异的因素: 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温度差异纬度因素 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温度差异海陆位置 同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温度差异洋流因素 距离较近的两地温度差异的因素地形因
13、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分析气温对生物的影响?(1)判断生物生长适宜的温度。(2)分析当地气温高低对生物的影响:气温低,生物生长缓慢,产量低;食物少;生存环境恶劣;但品质好。气温高,生物生长快,产量高;但品质差。(二)降水1、 降水的形成条件:水汽饱和、气温下降(上升气流)、凝结核多2、 降水的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3、 影响降水的因素:(1)大气环流: 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西风带控制,降水多; 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控制,降水少。
14、 海风(向岸风)影响,降水多。 陆风(离岸风)影响,降水少。 夏季风影响降水多,冬季风影响降水少。(2)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3)洋流: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寒流经过,降温减湿。(4)海陆位置:沿海地区一般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5)下垫面:河湖众多、森林覆盖率高蒸发蒸腾的水汽多,空气湿度大。(6)人类活动:城市雨岛、植树造林、修建水库。4.描述某地降水的特点?(时间上的)(1)年降水总量多少? (2)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是否均匀)?夏季降水多?(还是冬季降水多?) (3)降水量的年际变化?5.描述某地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1)总体分布是否均匀? (2)变化趋势怎样,由哪里向哪
15、里递减? (3)极值区:哪里最多哪里最少?6.降水对生物的影响降水要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1)适宜的降水条件(依据材料信息),有利于某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如喜湿、耐旱、怕涝、高温期需水较多(雨热搭配状况)、或不同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等。(2)降雨适宜且雨热搭配较好,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3)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会引发旱涝灾害及地质灾害,影响农作物产量。(三)气候特征描述描述角度语言表达气温特征最冷月、最热月最冷(热)月出现在月气温高低终年高温;夏季高温;全年温和;冬季寒冷等温差气温年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降水量多少季节分配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夏季多雨;冬季
16、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年际变化年际变化大(小)光照特征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弱);光照充足(不足)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及(冬季、夏季、全年)气温和降水的协调关系全年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等注:高温月均温20 ;温和月均温020 ;寒冷月均温0 。降水稀少月降水量10 mm;少雨月降水量1050 mm;多雨月降水量50100 mm;丰富月降水量100 mm。气温年较差大,大陆性较强气温年较差15 ;气温年较差小,海洋性显著气温年较差15 热带年雨型,年降水量在2 000 mm以上热带雨林气候夏雨型,年降水量7501 000 mm
17、热带草原气候夏雨型,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热带季风气候少雨型,年降水量250 mm以下热带沙漠气候015 大于25 亚热带冬雨型,年降水量3001 000 mm地中海气候夏雨型,年降水量8001 500 mm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1020 温带年雨型,年降水量7001 000 mm温带海洋性气候0 20 以上温带夏雨型,年降水量400800 mm温带季风气候少雨型,年降水量400 mm以下温带大陆性气候1020 亚寒带年降水量250500 mm,集中在夏季亚寒带针叶林气候10 以下寒带少雨型,年降水量200300 mm极地气候(2)根据气候的分布判断气候类型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见下图,以北半球为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