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kjyf-968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黄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88294644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kjyf-968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黄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kjyf-968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黄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kjyf-968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黄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kjyf-968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黄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黄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 KJYF-96/8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 申报单位(盖章): 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申报时间: 2012年6月28日 黄石市科学技术局制基本信息表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名称KJYF-96/8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申报单位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组织机构代码79875866-1所在地区西塞山区县(市、区)是否进入高新区国家级 省级 未进区联系人沈争尉联系电话6330991手机13872075158项目领域电子信息 新材料 先进制造 能源与交通种植 养殖 农产品加工 农业生产资料生物医药 资源环境 人口与健康 其它项目主要内容(200字以内

2、) 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产学研合作,对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进行技术研究,攻克掌握相关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KJYF-96/8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重大装备,各项性能指标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2项专利技术、1项企业技术标准,建立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技术开发体系和生产制造体系,为实现产业化奠定良好的基础。预期技术经济指标(150字以内)救生舱额定人数8人、额定防护时间96h、可承受最高爆炸冲击压0.3MPa、瞬时耐高温能力900、持续耐高温能力55、4h、舱内温度35、舱内湿度85%、氧气浓度18.5%23.0%、舱内维持正压(100500)Pa。预计项目完成并实现产业化后,可形成

3、年产100台KJYF-96/8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2000万元,利润1500万元,税收1000万元,新增就业300人。项目起止年限项目总投入总计其中:市拨经费自筹其他2011.102013.4 300万元 60万元 240万元 万元企业基本信息申报单位类别企业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其他企业注册时间年注册资金12250万元其中外资(含港澳台)比例30%股份结构国有占57.3%股份,外资占30%股份,个人占12.7%股份。是否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是 否是否高新技术企业后备企业是 否密切合作的高校、科研院所(不超过3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知识产权(已授

4、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64项职工总人数1324人大专以上科技人员487人研发人员154人近3年主要经济指标指标前2年前1年上年净资产(万元)247932701422096销售收入(万元)701117223869601研发经费(万元)294431493173缴税总额(万元)371541064291净利润(万元)392750685553项目主要研究人员(5人以内)姓名工作单位年龄专业职称/职务陈本永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68船舶制造研究员易振明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57机械工程教授级高工薛凌翔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46机械制造高级工程师邵鹏程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30船舶制造工程师曹树汉湖北三环锻压

5、设备有限公司53机械制造高级工程师主要产品名称占企业销售收入总额比例(%)1、重型数控折弯成形机成套设备252、数控(液压)折弯机、剪板机503、转塔冲床、精冲机、精锻机、154、自动冷镦机、船用肋骨机、激光切割机10各县(市)区、开发区科技部门推荐意见:年 月 日黄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 目 名 称: KJYF-96/8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 项目承担单位: 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 项目协作单位: 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 黄石市科学技术局一、项目的目的和意义及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1项目的目的和意义2010年智利矿难33名矿工的成功获救不仅震撼了世界,震撼了中国各级矿业主管

6、部门领导,促进了我国矿井安全技术的研发。2010年10月13日当天,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赵铁锤表示,智利矿难救援成功有重大借鉴意义,“救生舱的建设工作将是整个矿山企业的重中之重。”我国有着丰富的煤矿资源,煤炭产量占世界产量的35%,同时也是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国家,其矿难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80%,矿难死亡率是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百万吨死亡率是世界平均水平10倍,每年因各类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在300亿元左右,黑色的煤也被形象地称为“血煤”。煤矿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矿山安全事故频发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频繁的矿难不仅造成了许多家庭的破裂,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

7、象。据测算,一旦发生瓦斯超标,矿工戴着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在45min之内赶到升井地点基本不可能,而煤矿的后续救援多数都是以天数计。缺少必要的紧急避险设备,是国内矿山事故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将事故时伤亡降到最低限度,急需研发一种可移动式应急矿业救援设备,它的存在为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增加了更有力的保障。一旦矿井井下发生了紧急情况,在矿工逃生路线、逃生方式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救援设备可以立刻为矿工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它们可以在这种紧急情况下马上抵挡有害气体的侵蚀,同时给矿工提供氧气、水、食物,保证他们生命安全,这将极大地增加矿工在突发事故中的生还率。在以人为本理念成为世界发展潮流的大环境下,积极

8、开展矿山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仅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时刻遭受矿井灾害威胁的煤矿工人的迫切愿望。“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研发,解决矿山企业的重大灾害应急救援的一系列关键技术,为矿工在灾变环境下提供稳定可靠、保障齐全的维生空间,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形成一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以救生舱为主体的矿井应急救援系统,改善我国煤矿安全在管理方面的技术储备不足,全面提升我国煤矿应急救援方面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外矿用救生舱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美、澳、南非等少数矿业发达国家,但主要应用在金属矿山、隧道内,仅澳、美等国研发了煤矿用救生舱产品。美国联邦矿山安全

9、健康局(MSHA)出台了美国救生舱行业标准和管理规定,对救生舱生产企业和部署救生舱的煤矿企业的要求非常具体。美国煤矿以可移动式救生舱为主,加拿大煤矿井下避难硐室与可移动式救生舱配备比例约为l:5,以硬体可移动式救生舱为主。澳大利亚使用“空气呼吸器+加气站”的避险设施。南非对煤矿以避难硐室为主,较少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并研发了便捷充气式救生气囊,便于井下发生事故时矿工携带。 我国煤矿井下移动救生舱研究起步晚,设计思路不成熟,缺少充分试验和检验支持,无标准可以依据,更缺乏井下现场实践经验,处于研发及产品实验阶段。国内产品舱体多采用轻钢框架结构,内外双层钢板密闭,内衬高效保温隔热材料,舱体厚度一般2

10、Om。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有20余家单位根据国家不同部门现有的一些技术规定和要求,进行研发开发。2009年12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了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试行)以及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提出了可移动式救生舱的基本功能要求。国家安全监督局签发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明确规定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必须设置采区避难所救援设备。二、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工艺路线KJYF-96/8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是在没有任何电源的情况下能为矿工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险空间。它可以抵挡诸如透水、瓦斯突出、爆炸冲击、塌方、有害气体等侵袭,保证避险人员的安全及适宜的生存环

11、境,引导外界前来救援,极大增加矿工在突发事件中的生还率。KJYF-96/8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采用分体组合式结构,由过渡舱、生存舱和设备舱三部分组成,舱体之间通过内法兰连接。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空气净化与温湿度调节、环境监测、通讯、照明、动力供应、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小时。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爆炸冲击、冒顶坍塌、火灾、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同时通过舱内外的通讯、安全监测系统,引导外界救援,形成多级保障体系。并可通过牵引、吊装等方式实现移动,适应井下采掘作业要求的避险设施。1主要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技术参数1外形尺寸(长宽高)10800mm1400mm1800mm2额

12、定人数(人)8人3生存舱人均容积(m3/人)0.8m3 4额定防护时间(h)96h5可承受最高爆炸冲击压(MPa)0.3MPa6瞬时耐高温能力()(3S)9007持续耐高温能力()55、4h8空载质量(t)16t9过渡舱净容积(m3)1.4m3 10舱内温度()3511舱内湿度(%)85%12氧气浓度(%)18.5%23.0%13二氧化碳气体浓度(%)1%14一氧化碳气体浓度(ppm)24ppm15甲烷气体浓度(%)1%16舱内维持正压(Pa)(100500)Pa2主要研究内容及工艺路线1)结构和安全防护(1)总体布置救生舱采用分体组合式结构,由过渡舱、生存舱和设备舱三部分组成,舱体之间通过内

13、法兰连接。救生舱首端部的防护密闭门采用向外开启的,通孔尺寸为1370mm670mm;过渡舱和生存舱之间采用密闭门隔开,生存舱和设备舱之间也是用密闭门隔开,两只密闭门的通孔尺寸相同,均为1200mm600mm;救生舱尾端部的逃生门是外开式的,其主尺寸、结构和密封型式都与首端部的防护密闭舱门相同,平时也可作为方便装卸液态CO2气瓶的通道门。过渡舱内设有气幕喷淋系统、卫生系统、压风系统及单向排气阀等。气幕系统与舱门开启同步工作,进入过渡舱后开启喷淋系统,阻止舱外有害气体进入生存舱,确保避险人员安全。生存舱人均有效容积为0.876m3,总有效容积为7.005m3,生存舱还配有在额定时间内维持生命活动所

14、必需的空气监测及通讯系统、空气净化系统、供氧系统、温湿度调节系统等,除此之外,还备有自救器及急救箱、照明设施、工具箱、灭火器等辅助设施。食品、饮用水可按标准配备,食品发热量不少于5000KJ/天人,饮用水不少于1.5L/天人。设备舱内主要布置有液态CO2气瓶组、管路控制系统及CO2气体测定器和双金属温度计等。 液态二氧化碳气瓶组;压缩氧气瓶组;无源二氧化碳空调;压风系统;卫生系统;压缩空气瓶组;座椅及食物和水等用品及食品;环境监测系统;通讯系统;气幕喷淋系统。(2)救生舱结构强度救生舱是一种应急救援产品,灾变发生时处于偶然性冲击载荷作用下,其许用应力可以取屈服强度。内法兰按压力容器的设计计算方

15、法进行设计。加强筋主要考虑剖面模数不能超过屈服强度,同时加强筋要具有一定的断面面积。 舱体结构示意图 端部舱体结构示意图(3)耐压防护密闭门结构耐压防护密闭门采用板架结构,向外启闭的舱门采用卡紧锁栓和齿轮齿条传动方式。舱门结构示意图(4)过渡舱过渡舱净容积1.696m3,设有气幕喷淋装置、卫生装置、压风装置及单向排气阀等。过渡舱端面右上方设有压风装置接口,可与矿井压风管路相连接,压风装置的管路上依次装有球阀、三级过滤器、减压阀和消音器,可起到安全控制、过滤杂质、减压和消音等作用。压风供氧汇流排管路为DN25的不锈钢管。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MPa,供风量不低于每人0.3m3/min,颗

16、粒去除至0.01m,油雾气去除至 0.003ppm,连续噪声不大于70dB(A)。在矿井压风系统没有损坏情况下,能向舱内提供新鲜空气不小于158.40m3/h,满足舱内8人生存使用需求。详见工作原理图。压风、气幕喷淋系统工作原理图过渡舱净容积为1.696m3,过渡舱内设置2只15MPa、40L高压空气瓶和气幕喷淋装置及2只5/4的单向排气阀。气幕喷淋装置用双管路控制,一路与矿井地面压风系统连接,在矿井压风没有损坏的情况下,可直接通过单向阀向气幕喷淋装置供气;另一路通过减压器和球阀与高压空气瓶连接,在矿井压风损坏的情况下,打开阀门即可实现喷淋。气幕装置与舱门开启同步进行,气幕出口压力0.40.6

17、MPa,喷淋装置出口压力0.8MPa。喷淋时间2min/组,额定人数8人,最长使用时间4min(每4人一组共两组,用时4min)。过渡舱内2只 5/4单向排气阀能满足大风量(流量为600L/min)排气需要。详见工作原理图。压风、气幕喷淋系统工作原理图(5)生存舱生存舱人均有效容积为0.876m3,总有效容积为7.005m3;在第四节舱体侧面设有观察窗一个,观察窗窗座材料是Q345-R,耐压视镜采用高温防火玻璃,观察窗窗口直径100mm,能耐高温,抗冲击;生存舱有2个5/4的单向排气阀。(6)应急逃生口逃生口设置在救生舱后端,当避险人员需要逃生时,可携带应急设备,打开生存舱与设备舱之间隔壁门,

18、经设备舱中逃生通道,打开逃生门即可,为了能使避险人员以最快速度逃生,逃生门设计大小同进舱舱门,逃生路线如下:逃生通道示意图(7)耐高温能力壳体和端盖的保温层厚度分别为0.112m及0.114m,保护层采用1.2mm厚不锈钢板。保温材料(泡沫矿棉)及辅助材料阻燃抗静电、耐老化、无腐蚀性且通过海军医学研究所无毒性检测和MT113材料阻燃抗静电检测,符合标准要求。(8)舱体气密性舱体各舱段连接处、首尾舱门及观察窗等的密封材料采用阻燃抗静电耐高温的硅橡胶。l 舱体各舱段连接处的密性设计,采用法兰、密封件和紧固件连接。通过气密试验检查,不泄漏方能满足密封要求。l 舱体开孔处的密封设计要求,舱体开孔处选用

19、船用通舱管件与舱壁进行焊接,在焊接、密封方面能满足气密性要求。l 首尾舱门的密封设计,采用燕尾槽和“”型密封圈的密封结构型式,密封槽留有“”型密封圈压缩量所需的空间;用锁栓均匀卡紧,使舱门和围栏紧密贴紧,达到密封要求。通过气密试验检测,不泄漏为满足密封要求。l 观察窗的密封设计,采用双视镜结构。每只视镜均采用压环、密封件和紧固件密封;装舱后通过气密试验检测,不泄漏为满足密封要求。观察窗结构示意图结构组成:1、5密封圈;2、6耐压视镜;3窗座;4舱体(9)防倾覆措施舱底为全平面,具有牢固可靠性。吊装时通过舱体上方的吊耳进行吊装,可保证其稳定性,不破坏其结构。在救生舱外侧面底部的T型钢部位和两端面

20、底部的扁钢部位焊接L型钢作为固定结构,并打膨胀螺栓到地面进行固定。(10)可移动性采用模块化设计,在煤矿井下可进行灵活简便的拆解、运输、组合,使救生舱在煤矿井下狭小的空间条件下更具有广泛的适应性。2)空气和氧气供给系统(1)救生舱舱内设有压风管路,可与来自煤矿的地面压风管路连接,在压风管路未损坏情况下,可保障舱内气体的流通,及时供给舱内氧气。(2)采用压缩氧供氧方式,生存舱内配备4只15MPa、60L高压氧气瓶的压缩氧气。氧气浓度不低于99.5%,在额定防护时间内人均供氧量不低于0.5L/min,将高压氧气先减压至0.3MPa以下后低压汇流,氧气供给管路内的流速不超过30m/s。氧气瓶可靠固定

21、,采用高压软管连接,并按规定对供氧管路和阀件进行脱脂处理。供氧系统原理图(3)舱内还配备隔绝式氧气自救器,自救器使用时间不低于45min,配备量12只,满足不低于额定人数1.5倍的要求。3)空气净化与温湿度控制系统(1)温度调节系统采用以液态CO作为制冷源,建立无电源温湿度控制系统。液态二氧化碳经过减压器从气瓶中释放出,通过铜管输送到蒸发器内,输送过程中二氧化碳气化吸热,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同时气化的二氧化碳进入气动马达,带动马达转动,将冷风吹出,通过排气口将二氧化碳气体直接排到舱外。详见工作原理图。二氧化碳空调系统工作原理图该无源CO2空调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将制冷、CO2净化和除湿功能集

22、成为一体;第二,气体管路采用多级减压技术确保CO2液相-气相的顺畅转换,解决了CO2空调在整个运转过程中系统管路被“干冰”堵塞的问题。(2)空气净化系统空气净化技术作为单独模块与CO2空调系统集成一体,主要配备进口气动马达,利用储存的高压空气对生存舱内的一氧化碳催化转化、其它微量有害气体去除以及对舱内补气并维持正压,无需电力驱动。配备以LiOH为基础原料的CO2 吸附剂82kg, 配备LC-35型贵金属催化剂4.5kg。净化原理详见工作原理图。空气净化模块工作原理图结构组成:1高压空气瓶;2减压器;3控制球阀;4气动风机气幕喷淋系统与压风系统具有隔离外界有害气体和洗气的功能,亦可起到空气净化作

23、用。(3)湿度调节采用高分子除湿干燥帘,干燥帘包装:1Kg/包。每100g干燥剂连续工作4天,平均可吸收85g的水湿度60情况下。配置高分子吸水材料70包,干燥帘可直接挂在生存舱内进行干燥除湿。4)环境检测系统舱内设有CO2、CH4、CO、O2 、温湿度、压差以及对舱外抽气检测装置,能够对舱内外进行实时监测、显示,部分监控可实现超限报警功能。采用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测定器,符合本质安全型要求。过渡舱配备CO及O2测定器各1个,测定器额定工作时间为96h,过渡舱舱内环境1h检测一次。生存舱配备CO、O2、CH4、CO2测定器各1个,测定器额定工作时间为96h,生存舱舱内环境前48h连续检测,后期将

24、间断检测,间断检测时间为0.5h一次,每次不超过3分钟。设备舱配备CO2测定器1个,测定器额定工作时间为96h,设备舱舱内环境1h检测一次。舱内配备一个四合一多气体测定器用于检测舱外环境,测定器额定工作时间为10h,舱外环境1h测试一次。为了能方便安全的检测舱外环境气体参数,生存舱内装有抽气式气体采样检测装置,通过采样器将采集到的舱外气体输送到四合一气体测定器进行检测,最终将检测过的气体排出舱外。整个检测过程在密闭气路环境中进行,有害气体不会渗入舱内。舱外抽气式检测装置工作原理图结构组成:1、气体检测箱(采样箱放多气体检测器,采样箱设有观察窗及控制杆,检测箱完全密封);2、控制球阀;3、气体采

25、样器;4、控制球阀;5、控制球阀5)通讯系统救生舱设有与矿(井)调度室直通电话,规格型号为KTH119,并在舱体尾端部设有一个无线通讯备用接口,为无线通讯创造条件。6 )照明及指示系统舱内照明采用一体式充电型LED锂电灯。共配备矿灯14支,每支矿灯的有效时间为11h,10支矿灯用于灾难发生时舱内106h使用,还具有10%的余量,4支用于灾难后矿工逃生需要。救生舱外设有舱外指示灯,使用时间不小于106h。7)动力保障系统救生舱内主要采用无源技术,所有系统及设备均无需使用电源,在研制过程中经一系列试验及改进,确立了在没有电源情况下,救生舱可依靠自身储备的液态二氧化碳、高压空气及氧气等实现生命维持系

26、统正常运作。无电源设计可大大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8)生存保障系统舱内还配备有人体生存所需的保障设备,如MFZ/ABC4手提式干粉灭火器2个、急救箱一套、MZS-30煤矿用自动苏生器1台、工具箱1套、2596型3号单罐防毒口罩8个、ZDJ-30环保坐便器1个、5248kJ/包的90压缩干粮35包、550ml/瓶的饮用水100瓶等,以保证舱内人员的正常生活使用。三、项目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点及可能取得的知识产权1关键技术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使用的正是高压舱技术,关键技术就是密封压力容器技术,涉及的室内温度控制等关键技术。1)救生舱气密性制造技术。矿难发生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救生舱首先要防止外部

27、CO等有毒有害气体进入舱内。而气密性就是要保障发生矿难的时候,救生舱成为一个安全封闭空间,阻断舱外的有害气体的侵袭。2)救生舱内降温与除湿技术。当遇险人员进入气密的救生舱后,救生舱内的温度和湿度会逐渐上升。因此,必须对救生舱内进行降温和除湿,以满足温度不大于35益、湿度不大于85%的要求。采用高压二氧化碳气体膨胀制冷技术,二氧化碳具有安全稳定、无毒等优点。高压气体膨胀制冷具有无电源、维护量小、维护费用低等优点。除湿的方法较多,利用制冷系统的热交换器表面凝水除湿,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3)供氧与有害气体去除技术。煤矿井下救生舱除要与自救系统连接外,还应具备自备供氧系统。压缩氧供氧具有安全可靠、操

28、作简单、使用方便、易维护、费用低等优点。为去除避险人员代谢产生的CO、CO2、H2S等有毒有害气体,以及避险人员进入救生舱时从外部带入的CO、CH4等有毒有害气体,救生舱应具有有毒有害气体去除设施。应满足无大功率电源、无安全隐患、免维护或易维护、经济实用等要求。4)救生舱基本能源供给技术。当矿难发生时,通常情况下电气设备必须断电,如何保障紧急避险期间电源的供给。救生舱的制冷和空气净化等系统不能使用大功率和大容量电源,进而造成降温、除湿和空气净化等系统无法工作,救生舱内温度、湿度和有害气体浓度升高,无法满足紧急避险的要求。5)安全监控、人员位置监测与通信技术。救生舱内设置的O2、CO、CO2、C

29、H4、压差、温度、湿度等传感器及其分站、人员位置监测分站、调度电话等,满足等待外部救援。2创新点及可能取得的知识产权1)救生舱结构。创新设计十三段钢质圆角舱体结构,通过内法兰连接,模块化结构设计,便于运输、移动及井下安装,还可根据井下空间及避难人数的不同需求,组合成不同规格的救生舱。该项技术拟申报专利。2)耐压密闭门。创新设计外开式的防护密闭门,采用优质合金钢制成以及先进的制造工艺,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启闭灵活、轻便、快捷,牢固可靠,安全耐用。能抵挡2.0MPa峰值压力的冲击波,具有防水、隔热和降噪功能,密闭性能好,可阻挡有毒有害气体进入舱室,确保舱室气压始终保持高于外界气压。该项技术拟申报专利

30、。3)压风系统消音控制技术。在矿井压风系统没有损坏情况下,向舱内提供新鲜空气不小于158.40m3/h,同时产生约120分贝噪音。创新设计降噪系统,有效降低产生的噪音,满足舱内8人生存使用需求,消除人员的烦燥情绪和恐慌心理。该项技术拟申报专利。四、预期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要有和现状的比较或说明)1、预期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通过技术攻关,合作研制出能保证避险人员的安全及适宜的生存环境,引导外界前来救援的KJYF-96/8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样舱设备。达到救生舱额定人数8人、生存舱人均容积0.8m3,额定防护时间96h、可承受最高爆炸冲击压0.3MPa、瞬时耐高温能力900、持续耐高温能力55、4h、

31、舱内温度35、舱内湿度85%、氧气浓度18.5%23.0%、二氧化碳气体浓度1、一氧化碳气体浓度24ppm、甲烷气体浓度1%、舱内维持正压(100500)Pa。2、预期达到的经济指标预计课题完成并实现产业化后,形成年产100台KJYF-96/8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2000万元,利润1500万元,上缴税收1000万元,新增就业300人。五、项目研究开发团队及负责人基本情况陈本永, 男、中共党员,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66年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系毕业。先后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拥有专利4项。参与了潜艇主电机舱外表面敷

32、设消声瓦及其防腐涂层设计研究和新型潜艇耐压船体绝缘材料应用研究,主持起草了潜艇总段建造涂装原则工艺要求的技术标准。易振明,男,中共党员,工程硕士学位,正高级工程师,荣获“2006年度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和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重点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现任三环锻压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主任。在近30多年的技术工作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知识,是我国大型、联动、数控板材加工机床设备的主要开拓设计者之一。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上述4奖项均为第一完成

33、人),荣获2003年黄石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拥有多项专利,发表论文10余篇。项目组主要研究开发人员:姓名单位年龄职称专业承担工作任务陈本永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68研究员船舶制造项目总负责人易振明三环锻压57教授级高工机械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薛凌翔三环锻压46高级工程师机械制造项目组负责人邵鹏程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30工程师船舶制造抗爆设计主管陈志伟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35高级工程师生命保障工程保障系统设计主管余倩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29工程师船舶制造保障系统设计曹树汉三环锻压53高级工程师机械制造结构设计主管陈仁平三环锻压40工程师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主管刘贞立三环锻压31工程师企业管理项目协调、申报六、

34、项目的组织管理(项目的组织形式和详细分工,以及保障措施)1、组织形式KJYF-96/8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是由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与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根据自身技术优势,组成创新研发团队,共同完成本项目。项目利用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研制水下救生装备已有成熟技术和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工艺制造能力基础上,通过产学研合作,研制满足煤矿行业需求的一种矿用应急救援设备。2、研发任务分工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主要负责救生舱总体设计,抗爆设计、生命保障系统设计,协助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设备试制、测试试验。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设备整体结构设计,制造工艺设计与设备试制、测试试验等研发工作,产品“

35、安监标志”申请申报。3、保障措施1)为顺利完成救生舱研制任务,公司成立了救生舱项目组,产品研发列入了2011年度公司新产品开发计划,按照新产品计划的要求组织开发设计与制造。2)项目管理严格按照新产品开发计划安排,遵照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和考核。3)项目组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议,讨论项目研发进展及研发内容的衔接,监督项目实施计划进度,对于研发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开展。4)研发团队共同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计划,合作各单位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人才、技术、制造等方面的优势,合理利用资源,密切配合,协调有序地组织研制,为项目的实施创造一切有利环境和条件。七、项

36、目的支撑条件;(1、前期工作基础;2、研发机构及设施设备情况;3、合作单位基本情况;4、研究开发及管理情况;5、产学研合作模式、成效的情况)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隶属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701所,中心长期从事军用舰船和潜艇总体研究和设计开发,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名,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近千人。自1961年成立以来,先后研究设计了数百型上千艘各类水面水下战斗舰艇,为我国海军装备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获得国家颁发的科技成果特等奖、一等奖等共400余项,被誉为“战舰摇篮”。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经营范围涵盖船舶设计、船舶工程、医用氧舱、医疗器械经营、自动化控制等工程技术及产品的开发、研制、技术工程承包、技术服务

37、与咨询等。2010年,成立了“救生舱研发中心”,研发团队由国内技术权威主持,利用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独有的潜艇大气环境生命保障技术及救生技术,研制了全系列可移动式煤矿救生舱。并为煤矿救生舱及硐室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源二氧化碳空调系统、供氧及二氧化碳净化系统、一氧化碳净化装置、耐压防爆潜艇级密闭门等一系列配套产品,已拥有一项发明专利及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救生舱及主要配套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外领先的水平。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是我国锻压机械行业重点骨干企业,湖北省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主要生产大型数控成形机成套设备,数控剪板机、折弯机、精冲机、精锻机、液压机、激光切割机、转塔冲床、船体肋骨成形

38、机、自动冷墩机、高能螺旋压力机、板材剪切折弯柔性加工生产线等锻压机床设备和金融卡类产品。公司被评为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863CIMS应用示范企业、湖北省机电产品出口优秀企业,数控冲压机床获得“中国名牌”和“湖北省出口名牌”称号。近年来,公司通过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和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技术成果。数控肋骨冷弯成形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型数控成型机分别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精锻成形装备及技术应用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9项新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 起草和制定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5项。公司产品结

39、构实现大型化、智能化、成线成套化,极大提升了市场竞争能力,“YSD”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产品销往世界各地50多个国家和地区。KJYF-96/8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是由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与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通过签定技术合作协议方式,并根据企业自身技术优势,组成创新研发团队,分别承担相应研发工作任务,共同完成本项目研制。我公司为顺利开展救生舱研制,公司成立了救生舱项目组,产品研发列入了2011年度公司新产品开发计划,按照新产品计划的要求组织开发设计与制造。八、项目预期成果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竞争力分析,对黄石市相关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1经济效益分

40、析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项目研发,首先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出台和全力支持,全国的煤矿和非煤矿山市场规模宏大,而且会在短期内出现需求高峰,是很好的能够取得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工业项目。按照为每个井下矿工提供一个避险救生的空间来计算,考虑到中国庞大数量的煤矿,井下可移动式救生舱的市场空间巨大,最保守估计至少在1200亿以上(按照 1 万个矿,每个矿用 10 个可容纳8人的救生舱,每个救生舱 120 万元计算),项目的实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带来巨大社会效益。 预计本项目完成并实现产业化后,可形成年产100台KJYF-96/8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2000万元,利润1500万元,上缴

41、税收1000万元,新增就业300人。2社会效益分析我国“十二五”规划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已逐步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体面劳动”日益成为广大从业人员的共识,全社会对劳动者生命健康权益的期盼,劳动者对自身安全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有效改善作业场所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快速改变煤矿系统安全生产现状,从根本上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成为当务之急。井下救生设备设施的开发与生产,可以极大地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的落后状况,提高煤矿工人的社会地位和尊

42、重他们的生命价值,为了煤矿工人体面的劳动,有尊严的劳动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为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矿工们的家庭幸福打下牢固基础。 3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竞争力分析国际上近年来,以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救生舱生产商为代表的救生舱行业加快了煤炭井下救生舱的研究和开发,它们在相关的关键技术领域有明显的领先优势。主要的开发制造商有美国的 STRATA(斯塔特)、MHSS(美国矿山健康及安全方 案公司)、CARBONOKS 和澳大利亚的 MINEARC。 MineARC 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煤炭和非煤矿山救生舱供应商。与国内煤矿紧迫的安全形势和对井下救生舱迫切的需求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在矿井救生舱方面的研究

43、和开发严重滞后,只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这方面的开发和研究。在国内2008年以前矿井用救生舱在中国还是一个空白,由于国家政策大力鼓励发展,我国全面开发晚但起点高,相关技术研发和产品技术水平及保障能力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国外的救生舱产品,进口价格昂贵,六人舱销售价格大约在 200 万元,国内的同类型价格是国外产品的50%左右,我公司合作开发8人舱销售价格大约在120万元左右,成本大大低于外国产品,具有显著性价比竞争优势产品。 现在这些国外的救生舱制造商的目光开始瞄准中国市场,他们已经出现在中国煤炭和煤机行业的展会上。面对潜力巨大的目前几乎是空白的中国煤矿井下救生舱市场,迫切需要我们掌握先机,尽快的研发

44、出适合中国煤矿实际需求的多种规格和类型的井下可移动式救生舱。4对黄石市相关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黄石是以原材料为主工业城市,素有“江南聚宝盆”的美誉,黄石因矿而生、因矿而兴,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黄石境内矿山矿井密布,大大小小矿井千口,研制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产品在我市就具有较大市场潜力。项目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研制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产品,抢抓国家支持发展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的政策机遇,以我市“延伸传统产业,壮大接续产业,培育替代产业”为基本路径,加快我市经济转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和我市钢铁产业链延伸及配套发展,促进我市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通过

45、项目实施,对企业提升新产品开发能力,开拓发展新产品序列,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促进企业产品升级换代,促进我市相关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九、项目的总体目标和进度安排、阶段考核目标1总体目标以市场导向,通过产学研合作,对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进行技术研究,攻克掌握相关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KJYF-96/8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重大装备,各项性能指标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2项专利技术、1项企业技术标准,建立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技术开发体系和生产制造体系,为实现产业化奠定良好的基础。2项目进度安排及阶段目标本项目研发计划实施18个月,2011年10月2013年4月。2011年10月成立研制项目组,11月完成产品方案设计和确认;2012年2月完成图纸设计和验证,4月完成零部件加工制造,同时完成相关配套部份设备采购,6月完成样机装配调试,8月完成8人进舱实验;10月完成技术整改同时申报国空安监标志,2013年2月产品交付用户使用,4月完成成果申报和项目验收。十、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及预算安排1、项目计划总投资: 300万元。2、预算安排:技术攻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