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尾矿库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8829341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8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设计--尾矿库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毕业论文设计--尾矿库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设计--尾矿库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设计--尾矿库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5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前 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监总局令2011第38号)及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等的精神,XXXXX委托XXXXX,对其尾矿库的现状进行安全评价。我公司于XX年XX月XX日,组织评价技术人员到尾矿库现场勘察,并与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并收集和整理了相关资料。通过对尾矿库目前现状及收集的相关资料的整理、调查、分析,我公司依据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 2006-2005)、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8号)、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安监管技装字200393号)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遵循科学性、公正性、合法性和针对性原则的基础

2、上,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了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并进行分析评价,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内部评审、总结修改后,编制完成本评价报告,得出评价结论。在本项目安全评价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XXXXX等单位有关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目 录第一章 概 述11.1 安全评价目的11.2 安全评价的依据11.2.1 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11.2.2 标准、规范31.2.3 其它资料41.3 安全评价范围41.4 安全评价经过及程序5第二章 项目概况62.1 企业简介62.2 尾矿库自然、地质条件62.

3、2.1 尾矿库地理位置62.2.2 气象条件72.2.3 工程地质条件72.2.4 水文地质条件82.2.5 地震82.3 尾矿库工程概况82.3.2 尾矿库基本情况82.3.3 尾矿库等别92.3.4 尾矿坝92.3.5 尾矿库截排洪(水)系统92.3.6 尾矿库回水及辅助系统102.4 尾矿库运行状况及现场勘查情况102.4.1 尾矿库运行状况102.4.2 现场勘查情况11第三章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43.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概述143.2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目的143.3 评价项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143.3.1 尾矿库自然地质条件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143.3.

4、2尾矿设施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163.3.3尾矿库安全管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193.4 重大危险源辨识19第四章 评价单元划分与评价方法选择214.1 评价单元划分214.1.1 评价单元划分原则214.1.2 评价单元的确定214.2 评价方法选择224.2.1 评价方法选择原则224.2.2 评价方法选择224.2.3 安全评价单元划分及评价方法选择结果224.3 评价方法简介23第五章 定性、定量评价265.1自然、地质及周围环境条件评价单元265.2 尾矿坝评价单元265.2.1 安全检查表法265.2.2 溃坝事故树分析285.2.3 坝体稳定性分析及评价305.3 排洪系

5、统评价单元335.3.1排水系统现状及防洪标准345.3.2调洪演算参数的选取355.3.3调洪演算参数的选取355.3.3排洪系统泄洪能力校核365.4 安全管理评价单元365.5 尾矿库安全度37第六章 事故案例386.1广西南丹县大厂镇鸿图选矿厂尾矿库发生重大垮坝事故386.2山西襄汾“98”特大尾矿库溃坝事故39第七章 安全对策措施417.1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417.2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417.2.1尾矿排放与筑坝安全对策措施417.2.2 尾矿库水位控制安全对策措施427.2.3 尾矿库防冲刷安全对策措施437.2.4 尾矿坝安全对策措施437.3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437.3.1

6、安全管理制度437.3.2 安全操作437.3.3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6第八章 综合评价结论478.1 尾矿库安全现状评述478.2主要危险因素评价结果478.3 应特别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488.4 综合评价结论485第一章 概 述1.1 安全评价目的本报告针对XXXXX尾矿库的现状进行安全评价,并对该尾矿库现状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辨识,并尾矿库安全工作情况的符合性进行分析,并评价得出该尾矿库的安全度,同时对该尾矿库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并作为该尾矿库的运行和有关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实行安全监察、监督的参考。1.2 安全评价的依据1.2.1 法律、法规及规范

7、性文件1、国家法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3年5月1日起施行)(3)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主席令1996第74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月1日施行)(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施行)(6)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实施)(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施行)(8)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8年3月1日起施行)(9)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2、国家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

8、细则(国务院令1994 第152号)(2)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3第393号)(3)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2003第394号)(4)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务院令第549号)(5)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6)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第375号令);(7)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397号令);(8)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劳动部部长令第4号;(9)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10)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精神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017号)(

9、11) 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9号令;(12) 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6号令3、部门文件(1) 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监总局令2011第38号)(2)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尾矿库安全监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06120号)(3)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劳动部令1996 第4号)(4)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 56号)(5)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31346号)(6)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的通

10、知(安监管技装字200397号)(7) 矿山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实施办法(劳动部1994503号)(8) 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安监管技装字200393号)(9)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号)(10)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监总局令第3号)(11)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6号)(12)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17号)(13)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23号)(14)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27号)(15)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文件)(16) 防雷减灾管理

11、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8号)(17) 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质技监局令2000第13号)(18)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1999第154号)(19)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3号)(20)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年第1号)(21) 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国家八部委联合公告2003年第2号)(22) 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局令1992第11号)(23)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9号)(24)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6号)(25)非煤矿

12、山安全评价导则(安监管技装字200393号)(26)冶金矿山尾矿设施管理规程( (90)冶矿字第185号)1.2.2 标准、规范1、国家标准(1) 防洪标准(GB50201-1994)(2)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1998)(3)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4)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6) 矿山安全标志(GB14161-2008)(7)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1)(9) 建筑抗震设计

13、规范(GB50011-201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12) 防洪标准(GB50201-94)(13)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14)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15) 矿山安全标志 (GB14161-93)(16)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17)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2、行业标准(1) 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YS5418-1995)(2)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3)

14、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4) 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YBT11-86)(5) 浆体长距离管道输送工程设计规范(CECS98-98)(6)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703-1997)(7) 选矿厂尾矿库设施设计规范(ZBJ1-90)3、AQ标准(1) 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2) 尾矿库安全监测技术规范(AQ2030-2010)(3) 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4、主要参考文献(1) 安全评价(第3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编)(2) 其他参考资料1.2.3 其它资料(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XX2006年5月编制的

15、XX市XX县XXXXXXX尾矿库初步设计;(3) XX2006年10月编制的XX市XX区XXXXXXX尾矿库方案设计(修改补充);(4)XXXXXXX尾矿库观测孔施工报告XX地质工程勘察院)。1.3 安全评价范围根据业主单位与XXXXX所约定的合同内容,对XXXXX尾矿库现状进行安全评价,主要包括:尾矿库坝体工程、尾矿库截排洪(水)系统、尾矿库回水系统、监测系统及尾矿库的安全管理等方面。本项目涉及消防、环保和职业卫生方面的要求按照国家、政府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不在本评价范围内,对于本评价报告涉及的消防、环境问题,出于安全评价报告有关安全方面的技术完整、全面而阐述的,建设单位亦应予以遵守、执行。

16、1.4 安全评价经过及程序接受评价委托后,XXXX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成立了评价组,评价组经过前期准备后,于XXXX年1XXXX月XXXX日在企业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对项目所在地进行了实地勘察,收集了相关文字及图像资料。本评价报告由评价组编制完成后,经公司各级审核讨论修改后形成初稿,对报告初稿与企业交换了意见,并经双方对报告内容达到一致意见后编制完成了本项目安全评价,其评价程序见图1-1所示。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图1-1 安全评价程序图第二章 项目概况2.1 企业简介XXXXX成立于XXXX年11月,是XX

17、市XX区XXXX街道(原XXXX镇政府)引进XXXXXX矿业有限公司,在XXXXXXXXXX与XXXX交界1.5km处兴办的私营企业,主要从事铁矿石的生产与加工,矿区占地面积约700亩(含尾矿库)。该企业2007年12月全面建成投产,目前员工200余人,建有二系列XXXX条XXXX加工生产线。 2.2 尾矿库自然、地质条件2.2.1 尾矿库地理位置尾矿库库址位于XX省XX市XX区XXXX街道XXXXXX的山谷中,库址地理位置图详见图2-1。图2-1 尾矿库库址位置图2.2.2 气象条件本项目库区地处中纬度地区,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具有长江下游明显的亚热带气候特征。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18、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一般春夏多雨,秋冬干燥,降雨量四季分配不均。冬半年(10-3月)受寒冷的极地大陆气团影响,盛行偏北风,降雨较少;下半年(4-9月)受热带或副热带海洋性气团影响,盛行偏南风,降水丰富。尤其在春夏之交的5月底至6月,由于“梅雨峰云带” 移至长江中下游流域一线而多“梅雨”。夏末秋初,受沿西北向的台风影响而多台风雨,全面无霜期222-224天,年日照数1987-2170小时。历年平均气温约16,最低气温达-13,最高气温达41;历年最大降水量1742.2mm,平均降水量1014.42mm,6-8月份是降水最多的季节,降水量约占全年的43%,为重点防洪月份;历年月最大降水量

19、867.9mm,日最大降水量为254.6mm;历年平均蒸发量为1600mm。2.2.3 工程地质条件库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地貌属长江沿江丘陵区,库区坐落于一近南北向侵蚀性沟谷。根据查阅XX地质工程勘察院所做的工程地质勘察钻孔、槽探揭露及地面工程地质测绘资料,将库区勘察范围及深度内的岩层划分为7个工程地质层。(1)耕植土:黄色,稍湿-湿,软塑,含植物根茎,广分布于库区沟谷表层。坝址平均厚度在0.60-0.70m,层底标高41.90-43.90m。(2)粉质粘土:黄色、灰黄色,饱和,软-可塑状,含少量铁锰结核。分布于库区的沟谷部位。坝址处厚度为1.20-2.90m,内摩擦角为14.5。,凝聚力为38

20、.4kPa。(2)-1 粉土:黄色,很湿-饱和,中密-稍密状。呈透镜体状分布在库区的沟谷部位,揭露厚度为1.20-1.90m,内摩擦角为27.3。,凝聚力为22.3kPa。(3)混碎石粉质粘土:灰黄色,饱和,松散-稍密状态。大部分碎石已风化成碎屑状,含量约占20-30%。呈层状广泛分布于库区的沟谷部位,其中坝址处钻孔揭露厚度为0.40-1.90m。(4)-1强风化安山玢岩:灰-灰绿色,岩芯呈半坚硬碎块状、夹少量块状及原岩碎屑,微张裂隙发育。坝址处钻孔揭露厚度为0.50-1.20m。(4)-2中等风化安山玢岩:灰-灰绿色,岩芯呈坚硬短柱状、夹块状。坝址处钻孔揭露厚度为0-2.00m。(4)-3微

21、风化安山玢岩:灰-灰绿色,岩芯呈坚硬短柱状、夹少量块状。坝址处钻孔揭露控制深度约5.00m。内摩擦角为41.1。,凝聚力为9.11kPa。2.2.4 水文地质条件(1)第四季孔隙水岩性由褐黄色亚粘土和浅黄色的次生亚粘土组成,分布于库区的沟谷部位和山体的坡麓地段,内含弱孔隙潜水。渗透系数小,可视为相对隔水层。(2)基岩裂隙潜水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上统龙王山组一、二段(JL1-2),山体岩性主要为角闪粗安岩,凝灰质粉砂岩,沉凝灰岩夹凝灰质砾岩,粉砂质泥岩,次火山岩安山玢岩脉。该类岩性半坚硬、岩石完整,裂隙不发育,除浅部风化层内含有少量的裂隙潜水外,深部含水微弱,渗透系数较小,可视为相对隔水层。(3

22、)本区域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蒸发是其排泄的主要途径。雨季,在库区山体坡脚部位常形成上层滞水现象,并以下降泉的形式溢出。本区地下水径流缓慢,沟谷部位基岩裂隙水具微承压性。2.2.5 地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的分组”,本尾矿库所在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是采用抗震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1g。 2.3 尾矿库工程概况2.3.2 尾矿库基本情况本项目尾矿库位于XX山谷中,山谷走向近南北向,北高南低。谷底标高44-55m。初期坝以亚粘土筑坝,上游坡坡比1:2.0,下有坡坡比1:2.

23、5,坝顶标高61.0m,初期坝底部标高43.0m,坝高18m,坝顶宽4.0m,坝轴线长178.3m。库区东、西、北三面均为山丘,南侧为山谷,库区下游约700m为XXXX (XXXX路)。初期坝以上用尾砂叠坝,设计总坝高XXXXm。尾矿库设计总库容XXXXm3,按0.85的库容利用系数,有效库容为806.1104m3。2.3.3 尾矿库等别根据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表2-3),尾矿库设计等别为四等库。见表2-3。表2-3 尾矿库等别等 别全库容V(万m3)坝高H(m)一二等库具备提高等别条件者二三四五V100001000V10000100V1000V100H10060H1

24、0030H60H30注:尾矿库各使用期的设计等别应根据该期的全库容和坝高分别按表中确定。当两者的等差为一等时,以高者为准;当等差大于一等时,按高者降低一等。尾矿库失事将使下游重要城镇、工矿企业或铁路干线遭受严重灾害者,其设计等别可提高一等。2.3.4 尾矿坝1、初期坝和挡水副坝尾矿坝由主坝和三处浆砌挡水副坝组成。主坝建在山谷下游(南端),初期坝为均质不透水土坝,设计上游坡坡比1:2.0,下游坡坡比1:2.5,下游坡(外坡)坡脚线至最低处标高为40m,坝轴线底部标高43.0m,坝顶标高61m,坝高18m,坝顶宽4.0m,坝轴线长178.3m。设计1#副坝位于库区西部,需在子坝 升高到75m之前修

25、建;2#副坝位于库区东北部,需在子坝 升高到68m之前修建;3#副坝位于库区东北部需在子坝升高到77m之前修建,目前目前挡水副坝均尚未建设。2、堆积坝用选厂排放的尾矿,以上游法方式筑坝,尾矿浆用支管放矿,保持滩面均匀上升,设计每级子坝堆积高度控制在2m,顶宽2m,内外坡比1:2.0;现库区一级子坝已基本形成,堆高约2m(标高61.0-63.0),坝顶宽约2.5m,基本与设计相符合。2.3.5 尾矿库截排洪(水)系统本尾矿库现排洪系统由排水斜槽转流井排洪涵管+组成,布置于尾矿坝东侧坝肩处。排水斜槽断面为(高宽)0.81.5m,钢筋混凝土斜槽,斜槽起点标高55.0m,斜槽终点标高86.0m,斜槽水

26、平长度224.92m;排洪涵管采用内径1.2m的钢筋混凝土圆涵,全长829.6m,起点在坝脚处,底标高约40m,终点经转流井与斜槽相接,底标高约54m;圆涵与斜槽通过直径2.0m的转流井相接,转流经水深不小于2m。2.3.6 尾矿库回水及辅助系统1、回水坝尾矿库下用浆砌石块修建了回水坝,坝顶标高40m,坝高2m,坝长79.2m,坝体上下游坡比均为1:1.0。2、回水库在回水坝与初期坝之间形成回水库。尾矿库排水涵管出水流入回水库内,用水泵打回选矿厂循环使用。回水库加上原处于库内的山塘总容积约20000m3,生产水可完容纳其中,暴雨时不能储存全部洪水,因此在回水坝东端坝肩附近设有长5m的溢洪道 。

27、3、输送系统因为选矿厂位于尾矿库上游,尾矿浆可利用地势众里水头自流输送入库。2.4 尾矿库运行状况及现场勘查情况2.4.1 尾矿库运行状况该尾矿库已于XXXX年12月投入使用,现已投用近XXXX年,目前尾矿库总坝高为XXXXm,坝前干滩长度约6080m左右、坡比约0.5%,堆积尾砂约100万m3,已形成一期子坝。子坝与初期坝界面处已埋设有7根150的水平排渗管,各排渗管的渗流效果差异悬殊,部分无水渗流,根据XX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XXXXXXX尾矿库观测孔施工报告(以下简称XX尾矿库观测孔施工报告),其总流量约在80100m3/d左右。库面水体标高约60.95m左右、面积约74252.09m2

28、。库区泄洪隧道出口位于初期坝东侧的坝肩之下,泄洪斜槽入口位于库区东侧山体斜坡处。库区周边山体除主坝外坡的两侧山体构筑有截洪沟外,其余无截洪沟设施,库区大气降水汇水面积是由沟谷外延之山体分水岭所包括的范围、约0.68 km2。2.4.2 现场勘查情况XXXX1年XXXX月XXXX日,安全评价组成员对尾矿库现场进行了实地勘查,现场勘查记录如下:1、本项目尾矿库上游作为重大隐患要求停用的一小型库区仍在使用,该小型尾矿库子坝完全浸泡在水中,如该坝垮塌,将直接影响本项目库区安全。2、本项目尾矿库放矿不均匀,靠近子坝部分局部还有取沙现象。3、尾矿库初期坝及堆积坝坝体未出现沉陷、裂缝、明塌、位移的现象,根据

29、XX尾矿库观测孔施工报告,初期坝西侧坝肩处有渗水现象,其分布范围在该处排水棱体与马道平台间的坡面处,面积约十多平米,并有轻微沼泽化现象,坝体表面植被覆盖较好,未见雨水冲蚀拉沟现象,但个别堆积坝坝体表面未设置横向排水沟;初期坝表面纵向排水沟直接冲击下游回水库浆砌石块表面(见图。4、尾矿库排水斜槽与排水涵洞完好。现在非汛期,排水明渠中积有杂草、落叶等杂物,清理疏通后不影响排洪能力 5、库区未见安全警示标志。第三章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3.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概述危险、有害因素是指系统中客观存在的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或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30、、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即对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是安全评价的基础,目的是就是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特征,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大大提高生产过程和系统的安全性,保证系统的安全。3.2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目的危险因素辩识的目的是对建设项目系统中的潜在危险进行辨识,并根据其危险等级确定防止这些潜在危险发展成事故的对策措施。 有害因素分析的目的是找出生产活动中对作业人员可能产生的各种有害因素,并评估其等级,从而提出改善劳动条件和防护措施的要求。通过对这些措施的贯彻实施,以控制和减少职业危害,保证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本章针对尾矿

31、库的运行状况和安全管理是否运行正常、安全、可靠,识别系统危险性,找出引发原因,把握薄弱环节,寻找预防事故的最佳途径。3.3 评价项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本尾矿库目前总坝高为63m,已堆积尾砂约100万m3。该尾矿库应定为四级库,参考国内外尾矿库病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并结合该尾矿库实际情况,从尾矿库自然地质、尾矿设施系统的尾矿坝、尾矿库区、泄洪排渗系统到诱发尾矿坝决口和溃坝的因素等方面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3.3.1 尾矿库自然地质条件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1、暴雨、洪水据该尾矿库在地气象资料:年平均降雨量1014.42mm,降雨量多集中在510月,多雷雨和暴雨,日降雨量可达200m

32、m以上。因此,该尾矿库受暴雨和洪水的危害,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尾矿库边坡的危害:尾矿堆积边坡直接决定其稳定性。洪水冲刷尾矿坝边坡,易造成尾矿坝溃坝、垮坝等重大事故。浸润线逸出:浸润线的高低和变化直接关系到坝体的安全稳定。洪水未能及时排除,导致浸润线升高而从坝面逸出,有可能发生滑坡失稳事故。根据XX尾矿库观测孔施工报告,本项目库区已形成一期子坝,虽子坝与初期坝界面处预先埋设有7根150的水平排渗管,但其排渗效果不够理想,现尾砂堆积坝体浸润线溢出高度距初期坝顶面约0.200.30m不等,随着子坝级数的增加,其浸润线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因此存在发生滑坡失稳事故的风险。渗漏:非正常渗漏也是

33、尾矿库觉的危险、有害因素。洪水导致溢流出口处坝体流土、冲刷及管涌有等多种形式的破坏,严重的会导致垮坝事故。根据XX尾矿库观测孔施工报告,初期坝西侧坝肩处有渗水现象,其分布范围在该处排水棱体与马道平台间的坡面处,面积约十多平米,并有轻微沼泽化现象,存在发生渗漏的风险。2、滑坡滑坡是尾矿坝最危险的因素之一,较大规模的滑坡,往往是垮坝事故的先兆,即使是的滑坡也不能掉以轻心。有些滑坡是突然发生的,有的先由裂缝开始,如不及时处理,逐步扩大和漫延,则可能造成垮坝事故。滑坡的种类,按滑坡的性质分剪切性滑坡、塑流性滑坡和液化性滑坡。引起土坝滑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占主导地位的决定因素有所不同

34、。造成滑坡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勘探设计方面的因素:在勘探时,没有查明基础有淤泥层或其它高压缩性软土层,设计时未能采取适当措施;选择坝址时,没有避开位于坝脚附近的水塘,筑坝后由于坝脚处于过大沉陷而引起滑坡;坝肩岩石破碎、节理发育,设计时未采取适当的防渗措施,产生绕坝渗漏,使局部坝全饱和,引起滑坡;设计中稳定分析所选择的计算指标偏高,或对地震考虑不够,排水设计不当等。施工方面的因素:碾压土坝时,铺土太厚,碾压不实,或土壤含水量不合要求,密度没有达到设计标准等;土坝填筑时没有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造成施工质量不好;抢筑临时拦洪断面和合拢断,边坡过陡,填筑质量差;采用风化程度不同的残积土筑坝时,

35、将粘性较大,透水性较小的士料填在土坝下部,而上部又填了粘性较小,透水性较大的土料,放尾矿后,背水坡上部湿润饱和;尾矿堆积坝与基本坝二者之间或各期堆筑坝坝体之间没有很好结合,在渗水饱和后,造成背水坡滑坡。3、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水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砂、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泥石流其物质成分可分为三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料、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

36、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为水石流。泥石流的活动强度主要与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和水文气象条件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比如:崩塌、滑坡、岩堆群落地区,岩石破碎、风化程度较深,则易成为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补给源;沟谷的长度较大、汇水面积大、纵向坡度较陡等因素为泥石流的流通提供了条件;水文气象因素直接提供水动力条件。往往大强度、短时间出现暴雨容易形成泥石流,其强度显然与暴雨的强度密切相关。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多重危害,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它对尾矿库的主要危害是:摧毁尾矿坝、破坏或堵

37、塞排洪涵洞及其他设施,伤害作业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尾矿库报废。4、地震在地震荷载条件下,地震加速度影响和坝体强度降低是导致尾矿坝抗震稳定性不足的重要因素。地震应力引起的坝体内部剪应力增大是影响尾矿坝稳定性的另一重要因素。同时地震还会造成尾矿的液化,降低堆积坝的稳定,可能引发溃坝事故。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0.10g,如遇地震,可能出现山体滑坡。3.3.2尾矿设施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尾矿库在运行阶段存在着以下危险有害因素:溃坝、漫坝、坍塌、滑坡、高处坠落、淹溺、粉尘危害、尾矿泄漏等危险有害因素。1、溃坝造成溃坝的主要因素有:(1)排水(洪)设施、排水(洪)能力不符合

38、设计要求;(2)泥石流产生的泥砂堵塞排泥库排水(洪)系统;(3)库区山体滑坡破坏排水(洪)设施;(4)排水涵洞坍塌;(5)暴雨季节大量雨水涌入库内,尤其是山洪爆发,库内水位急剧升高; (6)由于漫坝、尾矿坝管涌、尾矿坝裂隙、尾矿坝坍塌、尾矿坝异常渗流等因素引起的。2、漫坝造成漫坝的主要因素有:(1) 泄洪排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2) 尾矿的无序排放引起的;(3) 暴雨季节大量雨水涌入库内,尤其是山洪爆发,泄洪能力不足导致库内水位急剧升高。3、坍塌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尾矿库的坍塌事故危险、有害因素包括:(1) 建、构筑物设计、施工不符合

39、规范或不能满足生产实际需求,或因各类载荷超过设计标准而引起的坍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2) 违章生产操作,导致尾矿堆置、排放方式不当,引起坍塌;(3) 坝体、排水、排洪等设施施工过程中,因管理疏忽、违反安全生产规程引起的坍塌;(4) 建、构筑物承重、承压结构因水汽、冰融腐蚀、钢筋锈蚀、强度受损、年久失修等造成的坍塌;(5) 因自然气候、地质等引起的建、构筑物、尾矿库结构等的变形、破坏、坍塌。4、滑坡库区山体地质条件差,易发生山体滑坡。坝体的稳定性差,坝体失稳引起坝体滑坡甚至垮坝。造成危害的因素主要有:(1) 坝址选择在工程地质不良地段或基岩岩体内存在与坝体边坡同向的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连续

40、面时,可能构成滑坡的滑动面,造成坝体滑坡;(2) 坝体强度设计过小,坝体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达不到规范要求,或坝体坡率过大、坝顶宽度过窄;(3) 坝体未设置截排水沟,造成地表水对坝体的冲刷,对坝体稳定极为不利;(4) 坝体与山体基岩的结合部位未采取有效的清理等措施,结合部分未楔开嵌入山体内,坝体与山体结合的牢固性差,或由于施工原因造成坝体内存在软弱夹层,都可能导致沿坝体岩结合部或软弱夹层滑坡,也可能造成坝体倾覆;(5) 没有设置专职坝体安全检测员、没有建立健全坝体管理和检查制度,对有潜在滑坡危险的地段不能及时发现和采取有效的加固等措施;(6) 周边居民有意无意破坏库区,如堵塞排洪通道,或非法在

41、库区从事采石、爆破等作业危害排泥库安全的活动或在坝体上耕作,或违章建筑等;(7) 库区边坡没有采取防护措施。5、高处坠落在日常在高处工作中容易发生坠落事故,其中包括:(1) 没有按要求使用个人安全防护设施;(2) 没有按要求穿防滑性能良好的软底鞋;(3) 高处作业时安全防护设施损坏;(4) 在高处作业时违章操作或操作失误;(5) 使用安全保护装置不完善或缺乏的设备、设施进行作业;(6) 高处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7) 缺少照明,缺乏安全标示;(8) 上下坡度太大,梯子架设不牢或没有扶手。6、淹溺人畜误入尾矿库和作业人员在库区从事巡视、维护时陷入矿泥水内发生淹溺事故,造成淹溺的原因主要是:(1)

42、 无防护措施冒险进入排水井区域;(2) 未设置警示标志和护栏,或护栏不符合安全要求;(3) 巡视库区周边时从高处坠落库中;(4) 夜间照明条件不良。7、粉尘危害在沉积滩面尾矿颗粒松散干燥刮风引起扬尘造成粉尘危害。8、尾矿泄漏由于发生漫坝、坍塌引发尾矿库内尾矿泄漏。3.3.3尾矿库安全管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尾矿库安全管理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围绕尾矿库的生产运行和维护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贯彻和落实情况加以辨识和分析。1、安全机构设置:结构、人员组成不当,造成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衔接不当、管理空白、专业不全等,从而造成安全管理上的漏洞;2、未健全和落实

43、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容易造成生产过程中责任落实,任务不明确,工作中无章可循,造成生产次序混乱,诱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未建立安全生产记录档案,不利于及时、全面系统的掌握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及时反应安全生产动态;不利于分析安全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和作出安全管理决策;4、未建立应急救援预案,或未进行演练,对突发事故无预见性,事故发生后无法及时组织救援,导致事故扩大,造成重大损失。5、未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防止人、畜误入库区,造成淹溺危险;6、未对用电设备的安装使用进行有效管理,存在漏电危害。3.4 重大危险源辨识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

44、管协调字200456号)的要求,将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类别分为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等九方面。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件规定:“全库容100万m3或者坝高30m的尾矿库,属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该尾矿库设计库容948.3万m3,有效库容为806.1万m3,目前库容量已达100万m3,该尾矿库已构成重大危险源。36第四章 评价单元划分与评价方法选择4.1 评价单元划分4.1.1 评价单元划分原则评价单元的划分是在对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方法的

45、需要,将该矿的生产作业系统分为若干部分,确定范围和需要评价的单位,以利于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划分评价单元是为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服务的,要便于评价工作的进行,有利于提高评价工作的准确性。评价单元一般以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和特征与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分布有机结合进行划分,还可以按评价的需要将一个评价单元再划分为若干子评价单元或更细致的单元。常见的评价单元划分原则和方法:1、以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为主划分按工艺方案、总体布置和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对建设项目(系统)的影响等综合方面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和评价,宜将整个建设项目(系统)作为一个评价单元。将具有共性危险因素、危害因素的场所和装置划为一个单元。2、按装置和物质特征划分按装置工艺功能划分;按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按工艺条件划分;按贮存、处理危险物质的潜在化学能、毒性和危险物质的数量划分。4.1.2 评价单元的确定根据建设单位已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和现场调查、类比调查结果,以及本项目所固有的系统特点,我们在该建设项目主要危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遵循突出重点、抓主要环节的原则,按照系统分析中自上而下逐步分解的原理,将整个评价对象首先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再将各子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单元,对复杂的和重要的单元进一步划分为数个子单元,以此确保评价过程的系统性、完整性和针对性。本报告根据项目建设中生产工艺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