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茶园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8828930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茶园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优质茶园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茶园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茶园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张 总 论项目类别:种植类项目(特种农产品:优质茶叶)项目编号:*优质茶园新建项目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项目单位:*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建设地点:*县*镇*可研报告编制时间:二O一O年十一月48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2 项目建设方案21.3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2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31.6 综合评价3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62.1 项目建设背景6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第三章 建设条件103.1 项目区概况103.2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12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154.1 市场分析154.2 营销策略、方案、模式184.3 市场风险分析

2、19第五章 建设方案205.1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205.2 建设规划和布局205.3 建设标准205.4 技术方案205.5 实施进度安排28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296.1 环境影响296.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296.3 评价与审批30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317.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317.2 劳动定员317.3 经营管理模式327.4 经营管理措施327.5 技术培训337.6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33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348.1 投资估算依据348.2 投资估算348.3 资金来源358.4 资金使用和管理35第九章 财务评价379.1 财务评价依据379.2 营业收入、营

3、业税金和附加估算379.3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389.4 财务效益分析389.5 不确定性分析399.6 财务评价结论40第十章 社会效益分析4210.1 社会评价基本结论4210.2 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性分析42第一章 总 论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 概况*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于2006年*月*日,于2007年*月*日经*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该专业合作社位于*;法定代表人:*;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肆拾壹万捌仟元;业务范围:茶叶生产、经营、加工、销售。该专业合作社下设基地管理部,茶叶加工销售部,财务后勤部等,现有社员*人,其中:理事长*人,副理事长*人,秘

4、书长*人,成员1人,社员*人。该专业合作社有专业技术人员*人,中级技术人员*人,初级技术人员*人。专业合作社共有茶园*亩;有厂房、车间、库房以及办公用房面积*平方米,其中手工名优茶加工车间2个,机制茶加工车间*个;资产总额*万元。该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一直承担全镇茶产业发展的技术指导,为进一步提高茶叶品质,立足品牌,严把生产加工技术质量关,确保生产加工、销售、技术到位,使生产加工销售形成一体化,逐步迈向标准化、规划化,以品牌优势带动全镇乃至全县茶产业的发展。2007年,该专业合作社与*有限公司以及外地茶商共同研制开发的*系列产品“*绿茶”,在上海国际茶文化名茶评比中荣获“*”。1.1.2 财务

5、状况*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售收入逐年上升,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806万元;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890万元;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1106元,利润总额96万元,成本利润率9.76%,销售利润率8.68%,上缴税金6.8万元(精制茶缴纳税,出口毛茶免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季节性就业2000人以上,直接为农民增收400余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1.3 法定代表人基本情况*,男,*年*月*日出生,*学历,*师,*茶叶产业协会*会长。1.2 项目建设方案1.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地点及期限项目名称:*优质茶园新建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县*镇*村建设期限:1年1.2

6、.2 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新建茶基地面积2000亩,年产600吨的优质茶青,其中名优茶茶青年产400吨,大宗茶茶青年产200吨。1.2.3 品种、技术方案项目所需要绿茶品种有技术依托单位*茶叶研究所选苗,如龙井43号、福鼎大白茶等品种。相关的栽培技术也由技术依托单位集成。技术来源可靠、易得。1.3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1.3.1 投资结构该项目总投资*万元,由以下两个个方面组成:1、建设投资487.70万元。2、建设期利息12.47万元。1.3.1 资金来源申请国家补助投资专项财政项目款30.00万元,主要用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申请银行贷款420.00万元,主要用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自筹资金50.

7、17万元,主要用于其它费用及部分设施的建设投资。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计委、经贸委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3、农业部办公厅发布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4、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申报指南(供销经联字20103号);5、*省茶叶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6、*省茶叶产业化经营规划;7、关于发展*州茶叶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州府通字2001第2号);8、*县可持续发展的茶叶产业规划。1.6 综合评价简要概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8、从技术、经济、环境和市场等方面评价),风险评估,带动作用,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结论与建议等。1.6.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三农”问题已经被摆在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影响到千百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茶园种植历史悠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县现有生产茶园8.6万亩,年产茶2600多吨。项目的实施,实行基地化建设、定向化培育、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是带动和发展优质茶叶产业,壮大*县茶叶产业的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之一。1.6.2 可行性1.6.2.1 自然条件可行项目实施地年平均气温15.8,大于10的活动积温3

9、8164376,小于37无霜期288天,适宜各种农作物,特别适应茶叶的生长。土壤环境极为适合培育优质茶叶,符合无公害茶园建设的茶园土壤要求。1.6.2.2 生产技术成熟、可靠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有相关的专业研究机构,技术力量雄厚,相关技术储备丰富。项目所需技术成熟、可靠。1.6.2.3 市场可行*特色的地理气候资源,为高品质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茶叶具有多种保健及药理功能,随着人类健康意识与日俱增,茶将成为本世纪最具有市场前景的健康饮料。1.6.2.4 风险评估及辐射带动项目总投资*万元,年均销售收入3173.33万元,年总成本2749.15万元(平均),年利润总额424.19万元(平均),项

10、目总投资收益率86.75%,经济效益可行,项目风险系数小。辐射带动:项目实施可直接带动农户500户,农户人均可增加纯收入4800万元。1.6.3 结论和建议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项目建设具有强有力的技术依托单位,产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可提高项目区农业发展能力,增加农户收入。建议有关部门给予支持,使项目尽早组织实施。第三章 背景及必要性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茶叶为我国优势产业之一,也是我国传统出口农产品。21世纪以来,我国茶叶生产得到重视,各地都把茶叶发展作为农产品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加以发展,其中名优绿茶和乌龙茶发展较快。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

11、,我国茶叶生产的重心逐步由东部向西部转移,进一步调整和激发了*茶农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近几年,*的茶园栽培面积成两位数增长,茶叶生产产量和品种逐年增多,2009年*省茶叶总产量4.09万吨、总产值20.78亿元,同比产量增加13.6%、产值增涨46.8%。近年来,科学技术的提升,使人们对茶与健康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茶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饮料的优点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重视,人均消费量不断增加。*是绿茶生产大省,绿茶年产量占茶叶生产量的85%以上,茶叶消费的持续稳定增长,将给我省茶叶种植和加工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进一步加快我省茶叶加工业的发展,提升茶叶品质和茶叶效益,*省政府办公厅先后颁布了

12、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省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省茶叶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全省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来指导茶叶加工项目实施。*县有种植茶树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茶树种植历史悠久,是*省一大产茶区之一,茶园遍布24个乡镇,面积达8.6万亩。2009年产绿茶2600多吨,创产值1.8亿多元;有茶叶加工厂93家,专业合作社26个,涉及茶农2.3万户,但是生产名优高档茶的加工设备较少。虽然以*“*”*茶为代表的名优产品多次摘金揽银,许多产品被国家农业部等权威机构,授予“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达标放心食品”等称号,甚至成为中央有关部门的礼品茶和接待用茶,产品供不应

13、求。但是,由于成品茶加工技术不高、品味低、产量不成规模,导致在价格上还不能反应出本身具有的“优质”,在市场竞争中不能占有主动,不能成为当地的优势产业,直接影响茶农种茶的积极性和经济收入,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以及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出的“7个”一号文件等文件精神指引下,*县政府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立足市场,找准优势,大力抓好茶叶、畜牧业、果品、中药材等为主体产业的山地农业综合开发,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因此,充分开发利用*县的自然资源优势实施本项目,建立优质有机绿茶加工基地,提高产品附加值,将成为*县经济发展的

14、新平台。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是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县是*族的主要聚居区,由于长期生活在大山之中,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教育文化水平低等原因,全县尚有部分人口未解决温饱问题,是国家级贫困县。过去农民“饱”靠农业,“温”靠以木材收益为主的林业。天保工程实施后,木材生产已完全停止,断绝了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大多数农民难以找到其他的经济收入途径,所以利用优厚自然条件和传统经营习惯,在政府引导下,逐步把茶叶产业变成*县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使农民依靠茶叶种植和加工获取经济收入,是调整产业结构,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然要求。茶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可加工性强、产业链长、关联度

15、大,涉及到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以及茶医药、茶化工、茶旅游、茶饮食、茶文化等多个领域。大力发展茶产业,将极大地促进*州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发展,带动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农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2.2.2 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三农”问题已经被摆在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影响到千百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加快特色地方产业的发展步伐,通过实施本项目,切实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经营结构,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增产不增收的被动局面,使项目区茶叶种植和加工收入的增长由过去的粗放型增长

16、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引导茶叶生产向专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之一。2.2.3 是发展和壮大*县茶叶产业的需要*茶园种植历史悠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县现有生产茶园8.6万亩,年产茶2600多吨。据检测,*绿茶水浸出物45.3%,氨基酸总量为2.7%,茶多酚为32.4%,咖啡碱为4.8%;在茶叶安全卫生检测上表现良好,铜为16.9%,无铅、DDT以及其它规定单测农药,完全符合无公害茶的安全卫生标准。但是,由于生产和经营管理方式落后,茶园种植规模小、产量低。利用市场前景好,消费量逐年增加的有利时机,做强做大*县茶叶产业,是全县群众的共

17、识。因此,项目的实施,实行基地化建设、定向化培育、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是带动和发展优质茶叶产业,壮大*县茶叶产业的需要。2.2.4 是完善和丰富*县旅游线路的需要茶树是多年生常绿灌木树种,连片种植的茶园风光秀丽,故我国有茶文化旅游的悠久历史和传统。茶业旅游活动也最早出现在我国,历代的文人墨客以及旅行家对茶叶旅游都情有独钟。我国茶业旅游一直伴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而*优美的茶园风光旅游资源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并加以利用,这潜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功能。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都市居民渴望有更多时间和机会享受大自然和农村的特有风貌、生态气息,因此到农

18、村旅游休闲的人数也逐渐增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在周末或节假日全家到农村进行“庭院式”旅游度假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茶文化旅游的形成正是适应了人们这种旅游观念的转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旅游观光的国外游客迅速增加,原来的旅游资源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然要开发更多的旅游资源,其中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所以发展茶产业将带动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第三章 背景及必要性第三章 建设条件3.1 项目区概况3.1.1 建设地点选择按照项目设计,*县*镇*村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2000亩优质茶园基地选址在*县*镇*村,距县城*公里,距*镇*公里,距最近村寨1公里,该点交通条

19、件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水电有保证,通讯条件好,辐射带动效应大,群众有实施项目的经验,完全能满足项目建设所需要的条件。 3.1.2 自然条件*县地处黔中高原东南缘向湘桂丘陵盆地过渡的区域。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岭谷相间,山地、丘陵、河谷坝地兼有。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并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海拨一般600800米。自然形态上表现为西北部具有黔中高原景观,东南及东北部则近似湘桂丘陵盆地特色。地貌以低中山为主,丘陵盆地地貌类型。低中山主要分布在县境内中部,为清水江与都柳江的分水岭。境内气候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县内年平均气温14.418.6,年降水量10

20、871322毫米,10年积温42725527,无霜期274299天,全年太阳总辐射每平方米3741.3兆焦耳。项目实施地*镇地处云贵高原东测梯状大斜坡,地势自西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拨高度约630米;年平均气温15.8,大于10的活动积温38164376,小于37无霜期288天,适宜各种农作物,特别适应茶叶的生长。土壤环境极为适合培育优质茶叶,据分析,土壤中全铅含量平均为18.44mgkg,全铜为2.57mgkg,全铬为28.16mgkg,全镉、全汞均未检出,pH值为4.55.5,不但符合无公害茶园建设的茶园土壤要求,而且还符合建设有机茶基地的要求,为*发展茶业提供基础。3.1.3 社会经济状况*

21、县辖15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10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403个村民委员会,19个居民委员会,耕地面积18587公顷。总人口52.5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39.62万人,非农业人口13.56万人,人口较多的民族有*族、*族。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7.0753亿元,同比增长12.8%;工业总产值完成11.2848亿元,同比增长8.1%;农业总产值完成9.6566亿元,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708亿元,同比增长1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64亿元,同比增长21.6%;财政总收入1.167亿元,比上年净增3077万元,同比增长35.8%,提前两年实现财政收入过亿元目标;全县金融机构

22、存款余额23.8亿元,同比增长45.9;各项贷款余额10.8亿元,同比增长1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72元,同比增长5.2%;农民人均纯收入2347元,同比增长5.9%。全县粮食产量达16.62万吨,比上年增长1.4%。3.1.4 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县是*省一大产茶区之一,茶园遍布*个乡镇,面积达8.6万亩,2009年产绿茶2600多吨,创产值1.8亿多元;有茶叶加工厂93家,专业合作社26个。厂房设备大部分是8090年代产物,整个茶叶加工系统设施简陋、落后、规模小、加工分散、卫生条件差、技术含量低,与当今采用的无公害有机绿色食品加工标准要求相差甚远。3.2 项目建设条件优

23、劣势分析3.2.1 政策环境从省、州到*县政府,都把发展优质茶叶生产加工作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点来抓。*省政府办公厅结合我省茶叶加工实际,先后制定和发布了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并在*省茶叶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一批无公害绿茶、优质茶、有机茶、特种茶优势加工基地,其中优质茶产量占30%以上。”*县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以茶叶等为重点的绿色经济”。这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3.2.2 资源优势*县是我国28个重点林区县和国家11个退耕还林示范县之一,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县有林业用地面积558万亩,森林覆盖率58.44%。

24、木材蓄积量居*省第一位。盛产茶叶、油茶油、水果、桐油、松脂、中药材、黄金、大理石。境内油茶林14万多亩,年产精制*茶油1500吨。*的旅游资源由自然山水风光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和历史人文旅游组成。旅游景观,有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跨度最长的天然石拱桥*天生桥和风光旖旎的*河风景区;有被誉为原始林海和竹海的弄相山森林和太平山楠竹林等,楠竹蓄积量居全省第二位。人文景观有*鼓楼群、*会议、*生态博物馆、*翘街古建筑群等,还有被誉为东方艺术奇葩的*族大歌、*歌等,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和文物古迹于一体,是*线旅游精品线的重点地区。3.2.3 科技开发能力*县已与*茶叶研究所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共同

25、开发研制*茶叶。*茶叶研究所是国家级研究所,技术力量雄厚,能够为*茶叶发展除难解疑。*县现有从事茶叶生产经营管理的高、中级科技人员132人,获得茶叶技术职称的农民3000多人,为全县茶叶生产的发展和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3.2.3 基础设施条件1、交通:*县位于*省东南部,县城(*镇)距省会贵阳423公里,与州府所在地凯里相距227公里。省道302贯穿*镇全境,并与乡村道路连接成网,交通便捷。2、供水:项目区内河流众多,终年流水不断,水源充足。3、供电:*镇已与县电网并连,电力供应完全可满足区内生产、生活用电。4、通讯:*镇已设立程控电话模块所,全球通网络覆盖全区,为项目实施提供便

26、捷信息,方便科技生产和商业沟通交流。3.2.2 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根据该专业合作社目前的生产经营情况可以看出,专业合作社茶叶销售渠道畅通,市场前景看好,扩大种植规模,扎实推进产业化经营已势在必行。面对市场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合作社也必须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为此,当前必须着力解决好以下阻碍发展的问题:1、解决好资金问题:虽然合作社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然而由于茶园建投资较大,茶叶基地建设资金匮缺仍成为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因此,要使茶叶生产有大的发展,并形成规模,必须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在多渠道筹资的基础上,争取国家和省、州、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2、解决好茶

27、园管理问题:大力推广丰产优质茶的栽培技术。推广使用有机肥,不施或少施化学肥料,提倡科学施肥,注意施肥方法、时间和配方施肥。设立茶树病虫害测报站,并加大生物防治茶树病虫害力度,达到不使用农药,以虫治虫,以菌防病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调节*、夏、暑、秋、冬季节产量结构。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4.1 市场分析4.1.1 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4.1.1.1 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目前,全国有20个省、市、自治区生产茶叶,涉茶人员约8000万人。2007年全国茶园面积达2419.5万亩,茶叶产量116.5万吨,与

28、1990年相比,面积增长52%,产量增长1倍。2007年全国茶叶出口28.9万吨,比1990年19.5万吨增加9.4万吨,增长48%。目前,我国茶树种植面积约占世界茶园面积的50%,居世界第一;茶叶产量约占世界茶叶产量的31%,2005年超过印度后,成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2007年茶叶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二。近十多年来,我国茶叶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产品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有资源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发展迅速。产品质量明显提高,通过推广无性系良种、优质化栽培等技术,提高了茶叶整体品质;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的建设,推动了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快速发展,提高了茶叶安全质量。一是绿茶生产规模扩大。绿茶产量由1

29、990年33.3万吨,增加到2007年87.4万吨,占茶叶总产量比重由62%提高到75%;二是乌龙茶产量上升。乌龙茶产量由1990年的3.3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13.0万吨,增加3倍以上,占茶叶总产量比重由6%提高到11%;三是红茶生产大幅减少。产量从1990年的11.0万吨,下降到2007年的5.3万吨,占茶叶总产量比重由20%下降到5%;四是优质茶迅猛发展。根据农业部门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国优质茶产量达到43.5万吨,产值达200亿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15倍和30倍,占茶叶总产量比重由5%提高到38%,占茶叶总产值比重由24%提高到68%。*省适宜发展茶叶的土地面积有750万亩

30、左右,有丰富的资源禀赋,*的湄潭、凤冈、都匀、西秀是我国茶叶重点区域之一,*的茶园栽培面积成两位数增长,茶叶生产产量和品种逐年增多,2009年*省茶叶总产量4.09万吨、总产值20.78亿元,同比产量增加13.6%、产值增涨46.8%。*县是*省一大产茶区之一,茶园遍布24个乡镇,面积达8.6万亩,2009年产绿茶2600多吨,创产值1.8亿多元;有茶叶加工厂93家,专业合作社26个,涉及茶农2.3万户,受益人口12万多人,助农增加收入1.1亿多元。茶叶产业已成为*县农村经济的重要优势农业产业,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1.1.2 市场

31、前景分析国际市场绿茶、特种茶需求强势增长,市场空间大。尽管世界茶叶贸易中,红茶占85%以上,由于绿茶对人体健康有益作用的宣传,刺激了国际市场对绿茶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绿茶、特种茶出口量也随之增大。绿茶从1990年的8.3万吨增至2007年22.4万吨;特种茶从2.3万吨增至3.5万吨(其中乌龙茶2.2万吨)。从1998年起,我国绿茶出口已经年年超过红茶。2007年的出口产品中,绿茶占77.3%,特种茶为12.2%,红茶为10.5%。近年来,除传统销售市场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日本和马里等国的绿茶销量都有不同程度增长外,在美国、德国、俄罗斯等欧美发达国家也有很大的市场增长空间。内销需求

32、旺盛,市场潜力大。近年来,我国茶叶在外销出口逐年巩固和增加的同时,内销市场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目前,国内人均茶叶消费只有460克/年,与世界人均年消费茶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与消费水平高的爱尔兰、土耳其、科威特、英国、伊拉克等国人均年消费量在2000克以上的相比差距更大。国内各地区之间差别也较大,如上海、广州等人均年消费茶叶已达到1000克左右,可见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很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保健功能的开发和茶文化的发展,茶叶消费增加已是不争的事实。茶叶综合利用方兴未艾,茶叶消费领域不断扩大。据专家预测,今后十年内国内茶饮料市场将有一个较快的发展过程,年增长率将在10%

33、以上,预计2013年末茶饮料产量达到1300万吨,需要茶叶原料18万吨,比2008年增长近2倍;同时,随着茶多酚等茶叶有效成份的广泛开发和利用,茶叶深加工将进一步深化与发展,茶叶原料需求量也将同步增加4.1.2 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近年来,国际茶叶市场进口标准逐年增高,*茶叶产地的大气、水、土壤环境未受污染,国内茶叶加工企业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项目建设地位于“*之都”*,该县森林覆盖率高,地势高差大。茶园土壤包括红壤、黄棕壤等,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肉质肥厚鲜嫩的茶叶原料,富含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素。*县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区,农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工业欠发达,土壤、水质、大气受污染程度低。若按有机、绿

34、色茶叶生产标准,组织原料,采取清洁化方式,完全可以确保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绿茶”是精心研制加工出来的*系列,因加工工艺独特,制成茶的特色是:条索紧细卷曲,色泽绿匀整,茶质香气清纯,滋味纯浓回甘。4.2 营销策略、方案、模式4.2.1 销售策略1、品牌策略充分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少数民族特色,在产品的包装上对产品概念、功能内涵加以科学设计,拓展“*绿茶”的文化附加值、情感附加值等人性化、人文化的涵义,突出”*绿茶”特点、功能及企业形象。2、宣传策略瞄准国际、国内市场,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有计划的利用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多层次、多渠道、选择性投放广告,力争以最小投入产生最佳的效

35、果。3、定价策略根据市场的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市场竞争等综合指数,以市场渗透为目标,快速收回投资成本为根本,依据需求导向、成本导向和竞争导向原则,进行理解价值和产品组合定价。4、公关策略在企业内部,建立奖励促销机制;在营销网络方面采取助销、促销策略,组织经销商评级活动,或奖励促销的厂商联谊会,充分发挥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在产品宣传、销售中的作用。4.2.1 销售策略设立510人规模的的包括国际、国内市场的市场部,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产品阶段和年销售计划,明确职责。项目建成后第二年生产、销售160吨,其中向国际市场试销2030吨;第三年生产、销售200吨,其中5060吨出口。4.3 市场风险分

36、析4.3.1 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项目产品的加工、销售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不同企业、不同产品间价格的恶性竞争,干扰项目产品的市场价格定位。在国际市场上,茶叶进口国对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方面的限制将影响项目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份额。4.3.2 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1、建立企业自主的原料茶生产基地,确保原料;实行标注化、清洁化生产,确保茶叶品质;科学管理,降低成本。2、兼顾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以专卖店、加盟店等方式,构筑连锁店经销网络,坚持科学、诚实的营销理念,培育长期、稳定的消费群体,形成特色的经营模式,减轻市场冲击。3、系统地规划品牌竞争策略,通过透明、形象、实用的产品设计,有针对性的广

37、告宣传和公共关系活动,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积极拓展国内、外茶叶市场,扩大销量。4、引进人才的同时,与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的联合,加快优质茶品研制创新进程,提升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综上,中国绿茶年均需求增长57%,市场空间大;*县优越的产地环境为”*绿茶”奠定了良好的内在品质,其的特点加工工艺和美观外形,确定了”*绿茶”强劲市场竞争力,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完全可以实现项目产品的生产、销售目标。第五章 建设方案第五章 建设方案5.1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5.1.1 产品方案建设年产600吨茶青的优质茶园,其中名优茶茶青年产400吨,大宗茶茶青年产200吨。5.1.2 建设规模新建茶基地面积20

38、00亩。5.2 建设规划和布局茶叶基地面积2000亩,年亩产300公斤优质茶青,年产量600吨,建设地点位于*镇*村。5.3 建设标准1、选址标准:基地及基地周围无污染气体、粉尘排污源,大气质量符合无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DB37/274.1-2000)。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元素背景值正常,基地内无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未受到人为污染,土壤中无农药残留,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DB37/274.1-2000)。3、灌溉水质标准: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清洁、无污染,水域或上游水没有对基地构成污染威胁的污染源,生产用水水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DB37/274.1-2000

39、)。5.4 技术方案5.4.1 茶园建立1、整地茶块面积以不超过10亩,茶行长度以50米左右为宜,依地形而定。地开垦前,要清理地面,刈除杂草,清除石头、树桩、土堆等,进行土地平整。按有机茶园模式建成梯形等高茶园,由下往上开沟,杂草及表土回沟。2、挖沟 定植沟:宽深为6060厘米,亩施20003000千克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或经认证的商品有机肥200300千克/亩,钙镁磷肥150千克/亩,作为茶园底肥。梯田外高内低(呈0.20.4米的高度),外埂内沟,梯梯接路;梯层宽度要适宜茶树生长,宽度不低于1.5米,种两行茶树的梯面宽要达3米;梯壁高度不超过2米;梯壁倾斜度70度以下;梯田长度5080米,

40、大弯随势,小弯取直。 排灌沟:设在各片茶园间的道路内侧或靠近山涧一侧,要与蓄水沟相连接,可排可灌,沟宽4060厘米,沟深2040厘米。 储水池:每2亩茶园建设储水池1座。3、道路网步道与干、支道相接,供运送肥料、鲜叶等物之用,宽1.5米左右,包括梯田层间的小踏级。5.4.2茶园施肥1、肥料的使用准则 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禁止使用城市垃圾和污泥、医院的粪便垃圾和含有害物质(如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的工业垃圾。 人畜禽粪尿等使用前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如高温发酵,以杀灭各种寄生虫卵和病原菌、杂草种子,去除有害有机酸和有害气体,使之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严禁使用未腐熟的人粪尿。 有机肥原则上就地生产就

41、地使用,外来有机肥应确认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商品化有机肥、有机复混肥、叶面肥料、微生物肥料等在使用前必须明确已经得到有机认证机构的颁证或认可。叶面肥料最后一次喷施必须在采摘前20天进行。使用微生物肥料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操作。 所有有机或无机(矿质)肥料,应按照对环境和茶叶品质不造成不良后果的方法使用,同时应截断一切因施肥而携入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源。2、允许使用的肥料 有机肥:畜禽粪(经过无害化处理)、绿肥(利用栽培或野生的绿肥植物作肥料)、其他(如腐殖酸类肥、饼肥、沼气液肥和残渣等)。 微生物肥料:如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磷细菌肥料、硝酸盐细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等。 半有

42、机肥料(有机复混肥):加入适量的微量营养元素制成的有机肥料。 无机(矿质)肥料:如矿物钾肥、矿物磷肥(磷矿粉)、煅烧磷酸盐(钙镁磷肥、脱氧磷肥)、石灰、石膏。 叶面肥料:微量元素的叶面肥料(以Fe、Mn、Zn、B、Mo等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为主配制的肥料)和含有植物生长辅助物质的叶面肥料(用天然有机物提取液或接种有益菌类的发酵液,再配加一些腐殖酸、藻酸、氨基酸等配制的肥料)。 其他肥料:不含有毒物质的食品、纺织工业的有机副产品,以骨粉、骨酸废渣、氨基酸残渣、家禽家畜加工废料、糖厂废料制成的肥料。3、施用次数及时间: 基肥:一年一次或隔23年一次,堆肥或饼肥,每亩用量为10002500kg,时间在

43、茶树地上部停止生长后立即进行,一般在910月秋茶采摘,12月上旬停采后,宜早不宜迟。 追肥:每年45次,以施速效氮肥为主如尿素,配合施用钙镁磷、茶树专用肥等,一般第一次在3月上旬,第二在5月中下旬,第三次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四次在8月中下旬。年采四季茶的茶园每亩各季施肥量,磷钾肥在3月和8月各半施用,每次50公斤;尿素分4次施用,即3月的*肥30%,5月和6月的夏肥各20%,8月的秋肥占30%,共施120公斤。同时,配合施用茶树专用肥,分4次,每次50公斤。 根外追肥:结合防治病虫害进行。在茶树生长季节新梢出现一芽一叶时,每亩用尿素1%肥液50100公斤,每隔36天喷一次,于阴天、傍晚和早

44、晨时充分喷湿叶背和叶面。5.4.3 茶苗种植1、选择良种壮苗:选用秋冬扦插的一周年生的良种茶苗,要求苗高20cm以上,根茎处直径为0.25cm以上,无病虫危害的苗木,着叶数不少于6片。2、定植时间:茶苗定植时间多选在秋冬季和早*进行,即10月下旬至翌年2月,选择雨后或阴天种植。3、种植:苗木种植前,先用黄泥浆沾根。定植排列有双行双株或单行双株排列。行株距为3030cm,每穴两株的,株间距离6cm左右,栽时,让茶根自然伸展,而后覆土压紧踏实,浇水,最后覆盖一层松土,保持1015cm的浅沟,并用稻草等覆盖。5.4.4 茶树修剪茶苗定植一周年后可定型修剪,一般一年定剪一次,幼树长势良好的可采用二年过

45、三刀定型修剪办法,即当年秋季第一次定剪,高度为18cm,第二年*后进行第二次定剪,从第一次剪口提高18cm左右,秋季进行第三次定剪,从第二次剪口提高1518cm,第三年进行打顶养蓬,采高留低,采中留侧。 轻修剪:a、时期:秋茶结束后或*茶萌发前进行。有利茶树根系生长发育。b、深度:每次修剪深度在上次剪口上提高35厘米。c、方法:剪去树冠表面的鸡爪枝、细弱技和突出枝,采用弧形修剪,提高光能利用率。 深修剪:a、时期:秋茶结束后(1011月份)进行。b、深度:剪去树冠面绿叶层厚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约1015厘米。c、方法:采用水平修剪,隔23年深剪一次。 抽枝剪a、时期:一般在秋茶后,也可在*

46、茶前后进行。b、深度:适当疏枝,抽剪树冠下部细弱枝,增加粗壮的骨干枝。具实质主要是重剪主枝,轻剪侧枝,压强扶弱,诱导分枝。5.4.5 茶园耕作 中耕与浅耕:指生产季节的耕作,每年应进行35次,深度在1015厘米之间。a、*茶前中耕:3月份进行(惊蜇清明),深度1015厘米,此措施有利于*茶增产。b、*茶后浅锄:5月中、下旬进行,深度10厘米左右,有利于保持水份。c、夏茶后浅锄:7月中旬左右进行,深度78厘米左右,主要作用是除杂草、保水份。(除上述三次必不可少的耕锄外,在每年的8、9月间,由于杂草开花、结籽多,应及时进行浅锄,以减少第二年杂草发生。) 深耕:指非生产季节的耕作,隔年进行或23年一次,深度在2030厘米。时间在910月(秋茶采摘结束以后),最迟不超过11月,有利于断根愈合和出新根深耕时要结合施基肥。5.4.6 茶树保护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方针,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范措施。 预测预报:对产地主要茶树病虫害建立预测预报制度,及时预报病虫害。 农业防治:a、合理密植,使茶园具有一定的通风透光,减少茶叶害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