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方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方案(一期工程) 目录第一章项目背景31.1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概况31.2国家大力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3第二章扬州市电子政务现状52.1扬州市电子政务建设情况52.2扬州市电子政务建设主要存在问题62.3扬州市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系统建设总体需求6第三章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定位、建设目标与任务73.1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系统建设理念与定位73.2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总体目标83.3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应用场景分析93.3.1综合治税系统93.3.2金保工程103.3.3应急联动系统103.4项目的意义11第四章信息资源目录体系124.1目录体系国家标准124.2政务信息资源
2、和服务目录建设的方法论124.2.1政务信息资源和服务目录的梳理方法124.2.2服务目录的元数据描述134.3目录体系的整体框架13第五章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技术方案145.1数据交换实现模式比较145.2扬州市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架构设计145.2.1设计思路145.2.2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框架体系155.3软件支撑平台架构165.4技术路线16第六章信息网络基础平台架构176.1网络系统现状及问题176.2网络系统架构176.3主机存储备份系统现状及问题196.4主机存储备份系统架构19第七章标准化体系217.1标准体系建设的意义、目标及指导思想217.2标准体系结构21第八章项目实施计划2
3、28.1项目实施范围228.2实施进度安排228.3里程碑22第一章 项目背景1.1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概况进入“十一五”建设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大事众多、形势喜人。第一次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指出“十一五”时期,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初步建立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电子政务要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都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他们将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总而言之, 我国电子政
4、务的发展趋势是:从国家级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层面上,正在大力推动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支持业务协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从电子政务的业务应用层面上,正在提升政府的对外服务能力和政务业务的网上处理能力;从电子政务的技术标准层面上,正在总结试点工作,建设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体系标准和政务资源目录体系标准;从区域电子政务的实施层面上各地正在进行政务信息资源和业务梳理、建设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平台系统(通常简称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系统,以下行文均使用该简称),依据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系统,建设政府业务应用系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是当前电子政务的核心工作。近几年我国电子政务取得
5、了长足的进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我国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1对电子政务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缺乏明确的发展策略2电子政务的发展存在重建设轻整合,重电子轻政务的现象3电子政务建设存在“信息孤岛”问题1.2 国家大力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1电子政务工作重心转向对政务信息资源利用事实上,中办发200217号中,明确提出“设计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中办发200434号中,明确提出“依托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支持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中,明确提出:“统筹规划、分级建设覆盖全国的政务信息
6、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曾培炎在2006年“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是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础”、“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制订相关标准,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探索建设交换体系的途径。”2启动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标准建设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在加大力度,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为了验证国家标准,相继开展试点工作,并且在认真总结试点工作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继续探索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支持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应用服务模式,加快政务信息资源
7、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形成正式国家标准,尽快颁布实施。3选择试点建设项目验证标准体系,探索应用模式为了验证国家标准,探索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支持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应用和服务模式,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分别在北京、上海以及内蒙古等地相继开展了试点工作。4基本建成区域统一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体系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正在进行政务信息资源和业务梳理、建设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系统,依据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系统,建设政府业务应用系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是当前各地电子政务的核心工作。显然易见,在这样的形势下,扬州市各级领导审时度势,在扬
8、州市“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城市级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系统,来促进扬州市的电子政务建设乃至带动扬州市的信息产业的发展。第二章 扬州市电子政务现状2.1 扬州市电子政务建设情况“十五”期间,在扬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推进下,全市把加快信息化建设、发展信息产业放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优先位置,紧紧抓住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这一契机,以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城市现代化的进程。经过各方积极开拓、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十五”信息化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全市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处于全省乃至国内的先进行列。 电子政务工程全面建设按照国家和省有关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市政府加大投资
9、力度,实施了市级机关“电子政务”三大工程。开发完成了电子公文交换平台、市级机关OA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10项业务应用系统;“数字扬州”GIS公共平台(一期、二期)顺利建成;“中国扬州”自2003年起连续三年在全国政务网站评比中被评为“中国优秀政府门户网站”。电子政务应用整体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社会信息化应用全面推进随着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的逐步展开,12个行业的“金字”工程全面启动,推动了社会信息化进程。教育资源库及“班班通”、价格综合服务、房产开发与土地管理等应用系统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社会保障“五保”合一与就业系统、经济户口数据库等信息技术应用初步改变了城市的运行方式;社区信息化和数字
10、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兴建,为“十一五”期间全面推进城市管理、服务信息化、现代化打下了基础。信息技术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提高了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水平。 积极探索城市信息化建设路径2001年扬州成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在实践中探索具有扬州特色的信息化之路,总结了“12345”的建设模式,即贯彻一条主线、解决两类问题、实现三级服务、采取四个机制、取得五种效益。这一具有扬州特色的城市信息化建设模式得到部、省信息产业部门的好评。经过“十五”努力,全市信息化建设进入由技术推动转为业务推动、由硬件建设为主转为应用为主的良好发展局面。2.2 扬州市电子政务建设主要存在问题1全社会信息化推进不平衡现象比较
11、突出;2重网络设施建设、轻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象较为普遍;3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不强,信息产业集聚度偏低;4信息化法规建设滞后,信息安全问题比较突出。2.3 扬州市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系统建设总体需求根据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扬州市在“十一五”建设期间,积极应对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发挥地方优势,打好三个基础、支撑四大目标、实现五大提升、构建六大平台,将信息化融入到各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推动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其中,数字扬州数据交换与共享信息平台系统建设是指根据在已建成的电子政务专网的基础上,开发、部署、运行、管理、集成和安全建设一体化的
12、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系统,实现跨部门数据、服务及应用系统之间的业务协同和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提升多种类、多系统间的互操作性,降低信息系统开发和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作为电子政务的基础平台,为各种不同业务应用提供强大的运行支撑,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在公众服务应用方面,依托扬州市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重点建设社会综合治税应用系统、建设和完善社会联动指挥与综合服务系统、以及金保工程建设中的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等政务业务问题。初步形成跨部门业务协同、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的机制。 同时,继续探索数据交换与共享体系支持业务协同的应用服务模式,在“十一五”末,将实现100%以上的
13、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使电子政务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章 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定位、建设目标与任务3.1 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系统建设理念与定位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曾培炎在“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体系是“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础”,“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制订相关标准,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探索建设交换体系的途径”。这是我们建设扬州市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基本理念和出发点。 正如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定义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是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如下图所示: 扬州市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是以
14、支持跨部门业务协同为目的,实现部门间横向按需信息交换与共享,满足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围绕跨部门的业务协同,以部门业务信息为基础,确定部门间交换信息指标及信息交换流程,形成跨部门的“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不同部门异构应用系统间信息交换与共享,提高各级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同时,扬州市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作为扬州市整体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与电子政务的业务应用相对独立,而实际电子政务的业务应用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来实现业务的协同。因此,扬州市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应该是城市级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而不是某个政府部门的部门级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 通过
15、扬州市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系统建设,全市基本形成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3.2 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总体目标扬州市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在“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方针指导下,坚持“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维护、分布使用”的工程建设原则,实现“一站式”加“一网式”的服务。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管理,以需求为主导,以应用为重点,以安全为基础,以解决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问题为核心,确保工程建设的成果“拿得出、用得着、看得见”,保障工程建设具有先进性、实用性、系统性、经济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扬州市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建设计划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主要进行平台
16、的开发及综合治税、财政收支分析等示范应用的建设,二期工程主要进行平台的运行维护,对包括应急指挥、金保工程、领导决策支持在内各类跨部门应用进行支持。具体的分期目标如下:一期工程:1、网络升级改造;2、主机、存储、安全设备购置;3、系统软件购置;4、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开发;5、综合治税示范应用建设;6、数据梳理方法、数据交换与共享标准、信息管理制度建设。二期工程:1、应急指挥系统数据交换支持;2、金保工程数据交换支持;3、网上互联审批系统;4、数字城市管理系统;5、电子档案中心建设;6、行政效能监察系统;7、市长决策支持系统;8、完成GIS基础平台和GIS共享平台中心节点的建设9、人口基本信息库系
17、统的未来升级;10、其他数据交换与共享应用支持。3.3 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应用场景分析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愈来愈显现解决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和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是政府建设信息化业务应用系统的依据和指南。而实际政务信息化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来实现业务的协同。政务应用系统越来越依重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建设。下面我们将对各政务业务问题,从重要性、涉及的协同部门以及解决的政务问题的方法等方面进行简要描述, 以阐明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系统的现在或未来的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3.3.1 综合治税系统近年来,各级财税部门不断探索强化税收征管的新办法,严格依法治税,有力地促进了税收收入持
18、续稳定增长。但是,当前税源管理中依然存在着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不高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漏征漏管现象依然存在;税收征管社会化程度不高,综合征管效果不佳;个体税收征管水平偏低;税务、工商等部门相互联动机制不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区域税收收入流失,也不符合依法治税和应收尽收的治税原则。这些问题的出现,大部分原因是涉税信息不畅、涉税源头控管不严、税收征管不到位等。显然,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税源信息化平台,没有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作为后盾,是很难实现的。3.3.2 金保工程“金保”工程是直接为民提供服务、为民排忧的重要工程,也是实现劳动保障事业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以人为本,加快构
19、建“三个一”的服务平台,即以12333“一个号”为标志的劳动保障综合咨询服务平台,以社保卡“一张卡”为载体的劳动保障事务办理及服务系统平台,以劳动保障网络“一个网”为支撑的电子政务平台。如没有城市级统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这一信息化基础设施,涉及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多个部门的金保工程建设是很难实现的。3.3.3 应急联动系统社会联动指挥与综合服务系统,该系统由城市基础平台、城市应急联动指挥平台、社会综合服务平台组成,系统将为城市紧急救援、防恐反恐、突发事件处置提供强大的支撑手段,为政府处理突发事件提供决策依据;为公众提供一个文明、安全、便捷、舒心的工作生活环境。涉及到公安、卫生和质监等多个部门
20、的应急联动系统建设必须要建市级统一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显然, 除了上面的“一主两辅”应用系统外,我们会发现还有如下的业务应用系统也是要依托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它们是:1. 网上互联审批系统2. 跨部门经济数据共享系统3. 市民一卡通系统4. 数字城市管理系统5. 电子档案中心建设6. 行政效能监察系统7. 市长决策支持系统8. 完成GIS基础平台和GIS共享平台中心节点的建设9. 人口基本信息库系统的未来升级3.4 项目的意义综上所述,从上面扬州市要实现的政务业务或未来将要实现的业务应用系统,扬州市的各级领导在扬州市“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城市级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系统,来促进扬州市的
21、电子政务建设,是完全正确的。当然,我们要建设的扬州市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系统必须符合国家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标准;同时,将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作为扬州政府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的统一基础平台,为现有和未来的业务应用系统需求提供基础支撑。扬州市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系统建设作为全市整体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给以下应用系统建设都起到基础性的作用。通过扬州市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系统建设,全市基本形成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将推动一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现代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构建“数字扬州”,使扬州拥有完善的信息基础
22、设施、丰富的信息资源、发达的信息产业、便捷的信息服务,信息化综合指数位居国内中小城市前列,初步建成一个信息高度共享、政务高效透明、商务便捷诚信的数字化新扬州,凸现精致扬州的个性魅力,充分展示扬州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现代化城市形象。第四章 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扬州市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作为信息的枢纽,信息的组织和构建是建设中的核心工作,而信息的组织和构建是需要围绕着目录体系来进行,因此对于实现成功的规划,首先进行政务资源和服务目录体系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本章将从几方面进行论述。4.1 目录体系国家标准目录的形成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依托电子政务网络,建立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23、技术支撑环境,包括信息库系统和目录内容服务系统。信息库系统由部门共享信息库、部门目录内容信息库、目录中心目录内容管理信息库和服务信息库等组成。目录内容服务系统由编目子系统、报送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服务子系统等组成。通过目录体系技术支撑环境,形成目录内容的提供与服务链;通过目录内容服务,依托电子政务网络实现信息的发现、定位和共享。4.2 政务信息资源和服务目录建设的方法论4.2.1 政务信息资源和服务目录的梳理方法政务信息资源和服务梳理工作对政务信息资源和服务提供者及政务信息资源消费者,以及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管理者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政务信息资源梳理将使得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的管理者对平台
24、所整合的服务资源获得清晰的认识和把握,便于以后对服务进行编目,更好的方便服务消费者; 政务信息资源梳理工作的开展可以明确政务信息资源的基本要素、各种政务信息资源服务工作模式,这为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的开发和管理规范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政务信息资源梳理工作的开展能够促进政务信息资源服务提供者注重服务的规范化,规范化正是服务提供者提高服务内在品质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方法; 政务信息资源梳理工作将涉及许多跨部门的原来就存在的、潜在的,需要靠社会办事者通过办事的实际过程串联起来的业务,梳理成显现的、跨部门协同的业务流程,从而延长业务链条。 4.2.2 服务目录的元数据描述按照国家相关
25、标准,国信办目录管理中心采用了23大项元数据来描述政府政务资源信息。我们建议在以上元数据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扩展。扩展元数据,一方面可以更准确的描述扬州市当地的政务资源情况,另一方面能够保证元数据标准的通用性。4.3 目录体系的整体框架目录体系技术支撑环境主要包括信息库系统和目录内容服务系统。信息库系统由共享信息库、目录内容信息库、目录中心目录内容管理信息库和服务信息库等组成。第五章 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技术方案5.1 数据交换实现模式比较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平台、跨系统的信息共享和流程共享,目前比较常用的是传统的点到点的交换模式(点对点方式)、数基于数据仓库技术模式、基于EAI模式和基于SOA模
26、式四种模式,以下将对这四种模式进行比较:l 传统的点到点方式只有少量系统要整合时可以快速实现,当有很多的业务系统需要整合,点对点模式无疑使得构成的应用环境接口错综复杂,通信状况混乱,维护代价昂贵,而且也不利于整体应用系统的扩充。l 数据仓库模式通过对数据中心的周期数据及信息交换中心提供的在线数据进行深加工处理,更适合提供分析报表及决策支持等信息。l EAI模式通过实现业务集成、共享业务的功能,对于重要的业务系统实现单点登录、应用集成和流程集成,各适合构建业务处理中心。l 而SOA模式则通过基于内容的路由、智能数据转换、业务流程管理、分布式服务框架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实现了与平台无关的、面向应用的
27、、松耦合的结构,适用于构建政务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根据扬州市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和我们的以往实施项目的经验,可以看出SOA模式是一种既先进又实用的实现方案,所以建议扬州市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采用SOA模式进行建设,下文将对该方案进行详细阐述。5.2 扬州市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架构设计5.2.1 设计思路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扬州市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求遵循国家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和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标准,通过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解决综合治税、应急联动和金保工程等政务业务问题。另外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制定并实施政务资源共享与交换的管理办法,建立政务资源共
28、享长效机制,稳步推进扬州市信息化建设。根据我们对本项目的初步调查分析和研究,结合我们在其他地区近几年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参照国家及扬州市的一些电子政务标准规范,基于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标准,经过电子政务专家团队深入研究和提炼,总结出“遵循国家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标准,以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为中心,通过对业务系统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解决相关业务问题”的系统整体设计思路。1. 遵循国家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标准2. 以地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要求建设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3. 坚持以业务应用需求为导向4. 建立长效的运行管理和保障机制5.2.2 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框架体系扬州市数
29、据交换平台主要由以下三个核心子系统组成:l 中心交换子系统: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理念,通过基于内容的路由和方便的数据转换引擎,实现传统消息和Web服务调用的统一处理。中心交换子系统由中心交换传输子系统和中心交换管理子系统组成。l 前置交换系统:数据交换前置机担负着从业务系统的数据抓取、数据转换、数据封装和从中心子平台的消息监听、消息处理等功能。l 共享信息库:是存储数据交换过程中经由数据交换平台的业务数据的存储介质,其作用是积累交换过程中的业务数据,为以后建立在数据交换平台基础上的应用提供数据来源。5.3 软件支撑平台架构根据业务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服务器的配置,建议系统软件的配置如下:编
30、号产品配置数量部署位置1数据库管理软件2套数据库服务器2中间件1套应用服务器3ESB交换总线ESB/JMS/FTP1套应用服务器4Windows2003Windows2003 标准版38套管理器、前置机5.4 技术路线结合本项目的要求,系统建设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如下:l 多层架构的B/S结构(J2EE技术)l 采用应用集成技术l 利用XML作为系统接口的数据交换标准l Web Services技术l 采用SOA体系架构l 采用中间件技术 第六章 信息网络基础平台架构6.1 网络系统现状及问题随着扬州市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现有的网络已经明显不能满足今后发展的需要,在运行中暴露出以下问题:l
31、 系统老化,网络可靠性不足:由于整体网络建设于2003年,其中部分网络设备都已经超过正常使用年限,并且设备厂商已经不再提供技术和备件的支持。由于设备的老化,导致网络的可靠性降低。l 网络性能不足:核心设备(思科4006)和部分接入设备已经处于满负荷运转的状态,同时,随着共享平台的建设,势必进一步增加网络的使用量。在现有网络性能接近于饱和的情况下,将不能保证网络系统运行的性能要求,影响政务网系统的运行效率。l 网络结构存在缺陷:目前的核心设备为单台思科4006,除了设备性能较低之外,还存在单点故障带来全网瘫痪的风险。整体网络结构层次不够分明,需要划分网络层次。l 网络出口链路无冗余:目前网络出口
32、只采用了网通线路,在访问电信网站时候出现速度较慢的现象,如果网通线路出现问题将导致整个政务网无法访问Internet。l 局域网骨干线路冗余不足:目前局域网接入层到核心层是单线路连接,存在单点故障问题。l 整体网络安全性不足:政务网的防火墙上基本没有安全策略,无法保证网络的安全;涉密网的出口处没有防火墙进行防护,且在广域网链路上无相关设备对数据进行加密,因此数据传输很容易被窃取。6.2 网络系统架构政务网:网络改造后采用双星型连接的局域网拓扑结构,核心层采用高性能且支持万兆升级的2台高端路由交换机。汇聚层(楼层区)交换机采用配置万兆插槽的中高端路由交换机,千兆线路上连到核心。替换下来的Cisc
33、o4006可以提供64G的背板带宽,将其用作部门汇聚设备绰绰有余,这样既保护了原有的网络投资又显著的增强了楼层交换机的性能。接入层利用原有的交换机上连到汇聚交换机。汇聚层(服务器区)采用配置万兆插槽的2台中高端路由交换机。部署两台千兆高性能防火墙,集成高可靠性实现对服务器区域的安全保护,并采用划分子网方式加强该区域的安全控制。增加一台高性能防火墙负责与10余家通过电信MPLS VPN接入的院外机关。Internet接入区域采用两台千兆防火墙承载内网与外网及部分Internet网用户VPN的连接,并将提供对外信息服务的服务器重新部署到防火墙的非军事化区域内提高整体局域网的安全性。两台中高端负载均
34、衡设备分别与网通、电信互联实现Internet链路互备及负载。原有的100余家通过网通MPLS VPN的院外机关接入政务网的方式在本次改造中保持不变。涉密网:网络改造后采用单星型连接的局域网拓扑结构,核心层利用原有的交换机, 接入层利用原有的交换机上连到核心交换机;涉密网出口处增加一台防火墙以保护涉密网的安全,将服务器部署至防火墙的DMZ区域;各区县接入涉密网的单位采用专线的方式接入,在链路上增加加密机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及完整性。6.3 主机存储备份系统现状及问题根据扬州市政府政务网络的实际情况,在主机存储备份系统运行中暴露的问题如下介绍:l 服务器系统老化:1999年购买的IBM服务器目前
35、已经过了免费服务期限,设备较为陈旧,而且这些服务器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很难满足需求了。l 服务器备品备件不足:由于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上线需要多台服务器作为基础运行平台,目前没有富余设备供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使用。l 服务器区域划分不明细:目前网络中所有服务器均接入华为6506设备,对于外网服务器区、内网服务器区划分不明细,导致设备不方便管理。l 服务器应用划分不明细:目前网络中出现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多种不同应用,导致服务器的应用划分不明细,这将加大服务器的工作压力、不方便应用的管理。l 存储备份设备老化:目前采用两台8口的低端光纤交换机,扬州市政府政务网络存储备份系统中磁盘阵列设备,采用的是联想较为
36、低端的设备。l 存储备份系统容量不足:目前网络存储备份系统存储量2TB,存储备份系统已经出现不够使用状况,每年需要清理磁盘阵列上的日志信息至少两次以上。l 主机存储备份系统安全防护不足:目前网络对于服务器的管理、安全防护不足,没有做到服务器的实时监控以及防火墙安全策略的防护。6.4 主机存储备份系统架构主机系统架构:数据库服务器:两台小型机做双机热备,实现数据库系统的高可用性;应用服务器:选用一台小型机通过应用软件,随着应用的扩展可以配置成应用服务器集群;其它服务器:前置机选择PC服务器,对于99年购买的PC服务器也更换为支持2处理器/4核的PC服务器。存储系统架构:选择光纤磁盘阵列为核心存储
37、系统,配置40块300GB 10000rpm硬盘:3块热备盘,做3组RAID5,可用数据容量10TB,选用16口SAN光纤交换机构建SAN网络。备份系统架构:备份容量设计为24TB。选择最新的支持LTO-3的磁带库,配置2个Driver,60盘LTO3磁带,每盘磁带的容量为400GB(压缩后800GB),选择专用备份软件构建整个备份系统。第七章 标准化体系7.1 标准体系建设的意义、目标及指导思想扬州市数据共享交换中心标准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标准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以下总体目标: 建立并不断完善扬州市数据共享交换中心标准体系,为项目建设和系统运行提供管理、支持与服务; 制定
38、扬州市数据共享交换中心关键基础标准,为扬州市各委办局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决策支持打好基础; 建立扬州市数据共享交换中心标准贯彻实施机制,为标准的实施提供有效支撑。7.2 标准体系结构扬州市数据共享交换中心标准体系是按照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制定的,由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管理标准等六个部分组成。 第八章 项目实施计划8.1 项目实施范围根据我们对扬州市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一期)工程理解,确定以下实施工作的范围: 组织范围扬州市政府、信息办及各委办局业务范围1、网络升级改造;2、主机、存储、安全设备购置;3、系统软件购置;4、数据交换与共享平
39、台开发;5、综合治税示范应用建设;6、数据梳理方法、数据交换与共享标准、信息管理制度建设。测试范围模块的单元测试、模块的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含功能与性能)、联调测试、模拟测试/用户验收测试培训范围系统管理员培训,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用户培训8.2 实施进度安排根据客户的需求,扬州市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一期)工程项目建设将从2007年8月30日开始实施,2007年12月31日正式上线运行,通过3个月的试运行并最终验收后进入服务期。标识号任务名称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1项目启动2007年8月30日2007年9月5日2系统开发建设2007年9月5日2007年12月30日3需求调研与交换模型设计2007年9
40、月8日2007年9月15日4系统设计2007年9月15日2007年9月30日5模拟系统平台搭建2007年9月15日2007年11月2日6集成测试2007年11月2日2007年11月30日7系统上线2007年12月1日2007年12月31日8产品订货2007年9月5日2007年9月30日9运行环境检查2007年9月25日2007年9月30日10产品到货及验收2007年9月30日2007年10月30日11设备/系统软件安装及调试2007年9月30日2007年10月30日12应用系统安装及调试2007年12月1日2007年12月31日13系统试运行2008年1月1日2008年3月30日14系统最终验
41、收2008年3月30日2008年4月10日15质量保证期2008年4月10日2009年4月10日1. 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2. 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 3. 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 4. 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 5. 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 6. 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7. 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8. 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 9. 基于单片机的蓄电
42、池自动监测系统 10. 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11. 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 12. 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 13. 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 14.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 15. 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 16. 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 17. 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 18.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 19. 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 20. 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 21. 基于
43、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 22. 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 23.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 24. 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 25. 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 26. 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27. 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28. 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 29. 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 30. 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 31. 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32.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 33. 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 3
44、4.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 35. 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 36.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 37. 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 38.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 39. 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 40. 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 41. 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42. 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 43. 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 44. 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 45. 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 46. 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 47. 基于单
45、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 48. 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49. 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 50. 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 51. 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 52. 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 53. 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 54.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 55.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 56. 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57. 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 58.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 59. 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 60. 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
46、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 61.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2.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 63. 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 64. 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 65. 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66. 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 67. 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68. 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 69. 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 70. 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 71. 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 72. 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 73.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 74. 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 75. 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 76. 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77.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 78. 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莫尔斯码自动译码系统设计与研究79. 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