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趣都市休闲观光农耕文化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8828178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趣都市休闲观光农耕文化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乡趣都市休闲观光农耕文化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趣都市休闲观光农耕文化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趣都市休闲观光农耕文化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8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11.1项目概况 11.2研究依据及范围 3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1.4研究结论及建议 4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62.1项目建设的背景 6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第三章 项目服务需求分析 11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134.1选址原则 134.2项目选址 134.3建设条件 144.4项目建设优势条件分析 15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295.1 项目建设原则295.2 项目设计依据的规范与规程295.3 项目设计方案305.4 工程设计标准335.5 技术标准365.6 设备选型53第六章 消防安全576.1 消防依据576.2 消防工作程序576.3 消

2、防安全流程59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七章 节水与节能607.1 节水工程与科技措施607.2 养殖节能措施617.3 饲料加工节能措施617.4 电气节能措施627.5 减排62第八章 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638.1 环境保护依据638.2 项目区环境现状638.3 环境影响评价648.4 工程环境保护措施648.5 “三废”处理措施658.6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65第九章 项目组织管理679.1 基本思路679.2 组织管理679.3 施工组织及质量管理689.4 建设及运作方式69第十章 招投标方案7010.1 项目招标执行文件及标准7010.2 项目招标范围、组织形式及方式7010.3 招

3、投标组织71第十一章 建设实施进度安排7311.1 项目建设期7311.2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73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7412.1投资概算7412.2 资金筹措方案86第十三章 财务分析评价8713.1 财务评价依据8713.2 经营收入、税金及附加估算8713.3 利润估算9013.4 财务现金流量分析9013.5 盈亏平衡分析9013.6 敏感性分析9113.7 评价小结91第十四章 效益分析9314.1 经济效益9314.2 社会效益9414.3 生态效益95第十五章 风险分析及保障措施9615.1 项目主要风险因素分析9615.2 保障措施97第十六章 结论与建议10116.1

4、可行性研究结论10116.2 问题与建议101乡趣都市休闲观光农耕文化生态园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乡趣都市休闲观光农耕文化生态园扩建项目目 录第一章 总论1第一节 项目概要1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4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5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6第一节 项目背景6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7第三章 建设条件12第一节 项目区概况12第二节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13第三节 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14第四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6第一节 建设单位概况16第二节 建设单位承担能力18第五章 市场分析21第一节 市场分析21第二节 产品定位及销售分析21第六章建设目标24第一

5、节 总体目标24第二节 具体目标24第七章建设规模及内容26第一节 产品方案26第二节 建设规模及内容26第八章 建设方案28第一节 总图布置28第二节生产技术方案28第三节土建工程方案29第四节 设备方案32第五节 科技培训33第六节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33第九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5第一节 估算依据35第二节 总投资估算36第三节 资金使用与管理39第十章 财务评价40第一节 财务评价依据40第二节 营业收入和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41第三节 总成本及销售收入41第四节 财务效益分析42第五节 不确定性分析42第六节 财务评价结论44第十一章社会生态效益分析45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及消

6、防48第一节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48第二节 劳动安全及消防48第十三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50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50第二节 管理措施51第三节 招标方案52第十四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55第一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55第二节 建 议55附 录57一、附表57二、附件57三、附图5871乡趣都市休闲观光农耕文化生态园扩建项目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项目概要一、项目名称乡趣都市休闲观光农耕文化生态园扩建项目二、建设性质扩建三、项目建设单位西宁乡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单位法人鲍武章五、单位性质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六、建设地点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陶北村七、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限为2年(既2012

7、年5月-2014年4月)八、建设规模及内容(一)建设规模项目建成后,实现占地面积500亩的休闲观光农耕文化生态园一处,在以往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的基础上新增游客10余万人次,共计30余万人次,年产各类蔬菜55万公斤,带动农户366户,新增就业岗位65个。实现销售收入4775万元,纯利润588.1万元。(二)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建工程和花卉种苗引进、仪器设备购置及科技培训四个方面;扩建花卉种植基地土地平整50亩;鱼塘1座,3600立方米;园区绿化5500平方米;新建农民文化活动中心1座,600平方米;河湟农耕文化演艺厅3000平方米;农机具、农耕文化和农事科普展示厅1600平方米;

8、古建筑拆旧复原14栋,休闲凉亭10个,农耕文化和农事科普展示长廊300米;停车场3000平方米;农产品加工坊1200平方米;乡村游戏区1处;改造温棚100栋;改造水电工程;绿色生态养殖场1处;道路硬化2000米;水处理站1个;铺设田间小路500米。购置太阳能路灯300盏,太阳能路灯杆300个。科技培训1500人次,其中:培训生态园员工1000人次,带动周边地区农户培训500人次。九、产品方案本项目主要产品以休闲、旅游、餐饮、农林果蔬及畜产品展示及销售、河湟农耕文化宣传及演艺厅建设等方式得以体现,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年生产蔬菜55万公斤。十、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一)总投资项目总投资6530万元

9、;其中:建设投资4815.25万元,占总投资的73.74%,流动资金1714.75万元,占总投资的26.26%。(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6530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补助资金2000万元,占总投资的30.63%;生态园自筹4530万元,占总投资的69.37%。十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建成后(正常年);年实现销售收入4775万元,总成本费用3579.87万元,利润总额784.13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12,财务内部收益率13.9%,财务净现值1404.32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6.15年,在财务评价上是可行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备注一带动农户1直接带动农户户366带动陶北村的农户

10、2解决剩余劳动力人85主要从事园区蔬菜种植、销售等3新增提供就业岗位个65从事生态园区的餐饮服务员工作二生产规模与产品方案1接待游客人次300000年旅游游客2生产能力公斤550000改造后的100栋温室,年产各类蔬菜及果品三财务评价指标1销售收入万元4775正常年份2财务内部收益率%13.9税后3财务净现值万元1404.32基准收益率ic=8%、税后4静态投资回收期年6.15不含建设期2年、税后5投资利润率%126盈亏平衡点%747利润总额万元784.13第3年8营业税收万元411第3年9总成本费用万元3579.87第3年10固定成本万元1684.1第3年11可变成本万元1931第3年12经

11、营成本万元3240第3年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根据青海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根据西宁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3、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4、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5、西宁乡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委托关于编制西宁乡趣都市休闲观光农耕文化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6、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1、对项目提出的背景、必要性、产品的市场前景分析,对生态园销售,市场发展趋势和需求量进行预测;2、对产品方案、生产工艺进行论述,经过研究确

12、定项目拟建规模,拟定合理工艺技术方案;3、对项目建设条件、厂址、原料供应、交通条件进行研究;4、对项目总图布置、生产工艺、公用设施等技术方案进行研究;5、对项目消防、劳动安全卫生及节能措施的评价;6、对项目实施进度、劳动定员的确定;7、进行项目投资估算,对项目的产品成本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进行不确定分析,提出财务评价结论;8、提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结论。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符合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项目区自然条件特点,有充分的技术保证,具有良好的建设基础;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青海省旅游业和农区经济发展和建设的特色产业。通过“公司+生态园+农户”的生产经营

13、模式的运作,将进一步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态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的组合,开拓了农业和土地被利用的新领域,强化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增加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附加值,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措施。围绕建设旅游大产业、面向旅游大市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通过生态农业园的建设,引导和推动西宁市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此项目建设内容、投资规模适宜,技术方案可行,管理措施得力,财务效益显著,社会效益明显,项目可行。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第一节 项目背景青海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

14、规划中提出着力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总体规模和整体素质,突出重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层次招商、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经营,着力打造大美青海旅游品牌,积极发展生态青海健康之旅、文化青海溯源之旅、神奇青海探险之旅。加快交通、通信、电力等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和重点景区建设,全力提升旅游业发展保障水平。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型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一观光农业应运

15、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问,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城北区旅游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进入“十二五”规划以来,我区的旅游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旅游游客数量逐年加大,生态园区现有的设施上不了规模,农产品及餐饮服务上不了档次,严重制约着我区经济的发展,旅游业没有真正形成一种农村的优势产业。为了切实提高生态园服务技术水平,完善管理体系建设,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服务方式彻底转变及旅游业结构优化调整,推进旅游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优化生产条件、扩建基地、带农户,建立和健全产业化营销体系,打造出具有青海特色及河湟农耕文化特色品牌,

16、对加快和提高项目区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且意义深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项目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种植业为主。该项目利用西宁乡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所属的生态园空闲土地,在公司的带动下,进行规模种植,建立规范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可改善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从而有效提高当地生态旅游业发展和服务水平,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在此背景下,适时提出该项目的建设。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进入2l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

17、、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农业观光园的出现,就等于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为人类生存和需求创造了更好的、更易适应的环境条件。2、是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需要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集约化生产和社会经济生活发展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传统农业的一家一户分散、高耗、低效且不合理的种植结构和生产形式已渐渐不适合现代农业的要求,农民迫切希望有一种快速、低耗、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出现,农民也迫切需要在资金、信息、科技方面得到支持与引导。农业观光园的建设,不仅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示范,而且也吸引了城市居民到此一游。城市居民到农村乡间旅游观光,会带去大量的科技思想、市场

18、信息和文明生活方式,既可促进农民素质提高,也可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农业观光园内的高效农业也能吸引城镇居民到此投资,从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此外,这还能促进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为完善城市近郊生态旅游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旅游业发展创新的一种新形式西宁乡趣都市休闲农耕文化生态观光园开辟了新的旅游景点,满足了人们对旅游的新追求。长期居住在现代化高密度、高层建筑区,整天为污染的城市空气和呆板且无情趣的城市景观所困扰的现代市民,为了缓解紧张工作带来的精神压力和抑郁,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多选择外出旅游放松一下自己。但各大主要景点一则是距城市较

19、远,多为高地,不方便带老人或孩子;二则是人员暴满,影响清静放松的情趣;三则是门票也相对较高,使人望而却步。因此,人们(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多转向选择能亲近和感受自己采摘、享受自己采摘乐趣的田园风景。 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在概念和内涵上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新的历史阶段,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性、农工科贸一体性、农业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强化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生态农业实质上是生态化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既符合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又符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符合农村社会人文发展的方向。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操作、可实现的现代农业,足未中国农

20、业发展的方向。二、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一)观光农业旅游项目的出现是后工业文明社会渴望已久的同归自然的旅游主题。今天,已拥有了辉煌工业文明的后工业社会,却正在失去与自然的和谐相依:熙攘的城市、忙碌的身影、林立的高楼大厦疏远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距离,紧张、烦躁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于是“生态热”、“休闲热”成为都市人的追求和渴望,而与此强烈对照的乡村田园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与花香、一望无垠的大地、纯朴的农民、清新的绿色食品则构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另外,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与农村的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加之过去“上山下乡”的历史经历,寻根的潜意识驱使他们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与方式重新体验过去生活,于是旅行社的“

21、当一天农民”、“插队落户”等项目一经推出,即产生了强烈反响。(二)高效益的观光农业,为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发展农业是我国的国策。观光农业改变了我国传统农业仅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的思路拓展到关注人-地-人和谐共存的更广阔的背景之中,这也正好契合了长期以来农民渴望脱贫致富的愿望。可以预见,基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新型观光农业,将成为我国传统农业向高精尖、高附加值深度开发转移的农业现代化主流方向之一。(三)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整时期社会资金寻求新投资领域的必然选择,并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经济界人

22、士普遍寄予厚望的汽车、城市房地产,由于远超越了现阶段大众的经济承受力,加之缺乏相应的金融政策的支持,虽然短暂火爆,但终归有价无市。而观光农业旅游却由于其开发项目的农业特色,直接受到国家投资政策倾斜优惠。城市剧边农村地带正是基于这种地缘加血缘的优势,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纷纷进入,可能成为下一轮房地产开发的热点地区。第三章 建设条件第一节 项目区概况一、地理位置项目区位于西宁市城北区,地处东经1014917、北纬36343。北至柴达木路,南接湟水河,东与青海第一机床厂相靠,西与青海省工具厂相邻。二、地形地貌西宁地处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两山对峙之间,统属祁连山系,黄河支流湟水河自西向东贯穿市区。本都市休

23、闲观光农业园处在西宁市城北区,从地貌单元上划分,隶属湟水的第四系沉积层二级阶地。三、自然条件西宁市区海拔2261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发量1363.6毫米,年平均日照为1939.7小时,年平均气温7.6,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零下18.9,属高原高山寒温性气候。夏季平均气温17-19,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西宁历史文化资源众多,构筑成多民族、多地域相互融合、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结构,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使得西宁发展成为中国西部旅游城市,享有“天路起点,中国夏都”的美誉。四、项目建设地点选择项目建设地点在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陶北村,总面积为500亩,距

24、西宁市15公里,园区历来是为西宁市民提供蔬菜瓜果等鲜食品种的基地之一,见证着城郊农业的变化和发展,传统农业与现代技术并存。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力高,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五、社会经济2011年底,城北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总产值0.48亿元,同比下降14.4%;第二产业完成总产值51.81亿元,同比增长15.1%;第三产业完成总产值19.7亿元,同比增长12.8%。陶北村总户数366户,人口1816人,耕地面积1652亩,劳动力1390人,人均收入10228元。第二节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一、政策环境青海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

25、:着力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总体规模和整体素质,突出重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层次招商、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经营,着力打造大美青海旅游品牌,积极发展生态青海健康之旅、文化青海溯源之旅、神奇青海探险之旅。提升以西宁为中心的夏都旅游圈,积极申报新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支持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快交通、通信、电力等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和重点景区建设,全力提升旅游业发展保障水平。二、资源优势项目区地处城北区大堡子镇陶北村,园区往西50米是西宁最大的汽车西站(正在建设中),往东1000米是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地区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发量

26、1363.6毫米,年平均日照为1939.7小时,年平均气温7.6,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零下18.9,属高原高山寒温性气候。夏季平均气温17-19,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该地区土壤肥力高,耕性适宜,保水、保肥性能好,土壤、水、肥、气协调,是农作物高产稳产区,完全适宜蔬菜和其它农作物生长,并享有“天路起点,中国夏都”的美誉。第三节 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一、项目主要的障碍生态园建园至今,虽取得了丰厚的荣誉、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但其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较多,主要是规划滞后于建设,整体服务水平不高、河湟农耕文化展示还较薄弱、旅游休闲项目还较少、观光农业设施还不够先进、果蔬产品的绿色化和

27、有机化程度还比较低、投资能力比较弱等。对此,我们要在今后的发展中认真总结和解决,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联系,按照乡土农耕文化这个主线,加强策划、科学规划、按标准创建,按规定运营,更大程度地争取省市有关部门的政策指导和资金扶持,力争在明后年内创建成国家级乡村休闲旅游主题景区。二、解决方案享受国家有关政策支持和党的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观光农业设施基础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增加旅游休闲项目、提高服务水平和果蔬产品的绿色化和有机化程度,我区大堡子地区乡村具有秀美的田园风光和纯朴的民风民情,又有浓厚的河湟乡村文化基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平台,在游客旅游观光的同时宣传河湟文化,文

28、旅结合,才能使项目区乡村旅游融入长久的生命力。第四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第一节 建设单位概况一、单位发展历程西宁乡趣农耕文化生态园位于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陶北村,是我省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其特色浓郁的乡土文化、新颖别致的农家小院、无污染的绿色果蔬采摘观光、口味纯正的乡土餐饮、丰富的乡村文化活动等已成为该园区的品牌,并广泛受到社会各界的喜爱和省市各部门的认可。该生态观光休闲园经过3年来的规划和建设,在占地面积500亩的“西宁乡趣农耕文化生态园”核心区内已完成基础与配套设施建设,累计投资达5470余万元,建成120栋日光节能温室、2000农耕文化展示钢架大棚、20座不同时期的青海民居拆

29、旧复原庭院、8座户外茅草棚、400平方米乡村大舞台演艺厅,3栋独立乡村别墅、乡村田野观光塔、1000平方米民俗文化展馆、4000平方米河湟乡土文化大院、野趣活动游乐园和60间客房的乡趣度假宾馆,同时,分区域建设了认种养区、种植区、科技成果展示区、农民演艺培训区、休闲旅游区、田野花海观赏区、乡村文化展示区、餐饮接待服务区、自助野炊区、水上游乐垂钓区、冬季滑雪场、西宁最大自驾车户外营地等12个功能区,开展果蔬种植、观光、采摘,开展以现代设施农业生产为主线、农耕文化搭台、旅游休闲唱戏、科技成果转化等富有特色的河湟乡趣活动。通过园区农旅结合,年接待游客达到了20余万人。同时,为凸显河湟农耕文化特色,还

30、收集、摆放了300余件各式乡村生活与生产用具和1000余张农村生活老照片,初步形成了兼具60年代至本世纪初河湟谷地农耕文化生活印记和风貌的本省最大的农耕文化生态园。该园区现已成为:中国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理事单位;国家四星级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全国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园区;中共青海省委党校教学观摩基地;九三学社青海省委农业科普调研基地;青海省农牧厅城北区人民政府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青海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青海省休闲观光农业龙头企业;青海省乡村旅游四星级单位;青海省民间传统体育示范点;青海省自驾车营地;中国青海三江源国际摄影节摄影创作基地;西宁市人民政府公务及

31、会务接待点;西宁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西宁市特色果蔬育苗种植基地;西宁市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西宁市青少年农业科普知识教育基地;国家防空减灾疏散基地;西宁农村文化展演户基地。二、主营业务农产品研发、特色农副产品种植、养殖;花卉、苗木培育;农副产品(不含粮油)销售;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综合项目开发及利用;主食、热菜、面点、含凉菜;预包装食品销售。三、制度和管理模式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统一管理。管理机构为旅游区管理处,总经理、副总经理各一名,下设管理科、财务科、保卫科、环卫科、修缮科。四、人员结构公司现有职工96人,其中:董事长1名,总经理1名,副总经理3名,餐饮服务员及农

32、产品种植人员91名。第二节 建设单位承担能力通过园区两年多来的建设与发展,生态园不仅在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上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而且在乡村旅游景区打造、地方乡土文化的发展、特色节庆活动举办等方面树立了标杆。1、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20余万人次,接待青少年培训2万多人次,接待各类参观学习4万余人,农业科技培训和示范带动600余农户,会务文艺演出上百场,带动周边农家乐30余家,吸纳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366多人。2、集聚了人气,盘活了资源,带动了生态园及周边特色观光生态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3、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了农民家门口就业。生态园自

33、建成运营,就吸纳了近366名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园内从事农业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接待及建设服务,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园区所在的陶北村因乡趣园的带动和示范引领下,经过一年的建设,成为西宁最美的乡村,并在着手向国家旅游局申报中国最有魅力乡村的评选。4、扩大了对外影响,提升了人气和名气。随着乡趣生态园乡村旅游休闲活动的日趋成熟,生态园在向中外游客和广大市民展示新农村建设丰硕成果的同时,还把生态型、低碳型的休闲农业发展方式传播给了广大游客和市民。另外,自加入全国乡村旅游联盟网后,点击率明显增加,生态园区的名气随之大增。5、传承了乡土特色,民俗文化得到充分展示。在生态园的建设发展中,我们始终做到了对本土特色

34、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青海河湟乡村民俗和生产生活场景进行了巧妙的规划和建设,为休闲宁也注入了地方文化和旅游的元素,同时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农民对于乡村旅游文化的理解,树立起了“旅游发展经济”的新意识。6、得到了省市旅游、文化、农业等部门的大力指导和政策扶持。生态园建园至今,区委区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园区所在地大堡子镇政府,对生态园给予了及时有效的工作指导和大力的资金扶持,正是因为有省市有关部门和区政府的帮助,创出了品牌,提升了名气,获得了丰厚荣誉,同时,也为我们自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五章 市场分析第一节 市场分析一、青海省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现状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是一个生态环境多样,地理

35、地貌复杂,农耕文化,旅游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积淀深厚的多民族省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青海省农牧民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特色鲜明的农牧业渠道,创办了一大批以城镇居民为主要客源体,以餐饮娱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接待点。目前,青海省各类乡村旅游接待点达1867家(不包括玉树),其中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158家,四星级22家,三星级78家,三星级以下58家。直接就业人员2.3万多人,年接待省内外旅游者559万人次,直接收入3.14亿元人民币。青海省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有利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二、项目区生态旅游现状 近几年,生态旅游观光园通过规划和建设,

36、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预计年接待游客在不断上升。第二节 产品定位及销售分析一、产品定位作为农业与旅游的结合体,项目区农业近三年来快速发展。一个别具特色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出现在青山绿水之间,清新的自然环境、悠闲的农耕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和外来旅客的慕名而来,开辟了旅游休闲的新领域,打造出了青海的特色,河湟农耕文化特色,也成为城北区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利用当地果园、菜园、水面等,开发观光休闲农业,项目区在生态园区域内建立了鲜食草莓、圣女果种植基地,每到草莓、圣女果成熟季节,游人络绎不绝来到这里,采摘品尝,享受动手之乐,感受田园风光。这已成为西宁市民的一个游玩选项。把“乡趣”农耕生态园

37、,作为景点对外开放,来自省内外的游客成团地来到这里,在风景优美的生态园里,采摘、休憩、游玩。摘圣女果、采草莓等直接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建起休闲农庄,为游人提供更长时间的吃住游服务,这种模式在项目区也得到了一定的成果,现已成为游客远离都市喧嚣的休闲场所。而以乡村餐饮为特色的“农家乐”在城北区仍呈方兴未艾之势。四季田园四季果蔬采摘、四季休闲游赏、四季田园风景其核心理念就是秉承淡旺季均衡的原则,突出乡村旅游的无季节性,打造“四季皆有果可摘、四季皆有景可赏、四季皆有快乐可享”的生态田园空间。以四季采摘、田野畅游、滨水观光、农事体验为主,辅之以会议购物、休闲垂钓等功能。畅心五彩乡野,放歌四季田园。二、销

38、售分析根据市场调查,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建设,城市居民已经重新对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生态农业具有了浓厚的兴趣,大多数城市居民希望回归自然,在良好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体验。目前,城北区还没有规模较大的农业生态园区的建设来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强烈的要求。农耕文化生态园建成后,通过报纸、广播、视频媒体、网络等渠道开展多方位的宣传活动,提高园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考、考察、学习和交流,同时建设单位通过积极提高农耕文化生态园区的科技含量、服务质量,使游客得到更优质的服务;观赏到农业生产技术;品尝到更优质、安全的农业无公害产品,体验到更好的农耕生活,得到更大的满足于放松。第六章建设目标第一节 总

39、体目标按照国家和省市旅游和农业部门关于大力发展乡村观光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的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农耕文化这个主题,认真遵循“保障供给、提供休闲”的发展理念,结合市委提出的文化旅游精细融合发展的思路,以青海河湟特有的农耕文化内涵为切入点,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和旅游元素,并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和国家乡村旅游景区建设规范,以乡村休憩、农业观光、果品采摘、乡土餐饮文化和乡村民俗活动为结合点,重点抓好各个方面的规划和建设。第二节 具体目标一、打造观光农业示范区以打造观光农业示范区为基础,结合园区和周边已有的观光农业设施和生态湿地景观,打造环陶北村和生态园观光农业旅游线路,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果蔬产品的

40、无公害、绿色化、有机化水平,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无公害有机产品,拓展农业休闲的产业链。二、提高蔬菜种植、游客接待能力项目建成后,作为农业的休闲实体,农业观光园要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并且给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游玩等休闲的需求,以打造国家乡村休闲观光生态旅游景区为目标,生态园年产蔬菜55万公斤,年接待游客30万余人次。第七章建设规模及内容第一节 产品方案本项目主要产品以休闲、旅游、餐饮、农林果蔬及畜产品展示及销售、河湟农耕文化宣传及演艺厅建设等方式得以体现,年生产蔬菜55万公斤。第二节 建设规模及内容一、建设规模项目建成后,实现占地面积500亩的休闲观光农耕文化生态园一处,在以往年接待游客20余万

41、人次的基础上新增游客10余万人次,共计30余万人次,年产各类蔬菜55万公斤,带动农户366户,新增就业岗位65个。实现销售收入4775万元,纯利润588.1万元。二、建设内容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建工程和花卉种苗引进、仪器设备购置及科技培训四个方面;其中:1、土建工程:扩建花卉种植基地土地平整50亩;鱼塘1座,3600立方米;园区绿化5500平方米;新建农民文化活动中心1座,600平方米;河湟农耕文化演艺厅3000平方米;农机具、农耕文化和农事科普展示厅1600平方米;古建筑拆旧复原14栋,休闲凉亭10个,农耕文化和农事科普展示长廊300米;停车场3000平方米;农产品加工坊1200平方米;乡

42、村游戏区1处;改造温棚100栋;改造水电工程;绿色生态养殖场1处;道路硬化2000米;水处理站1个;铺设田间小路500米。2、花卉种苗引进引进各类花卉种苗45000株。3、仪器设备购置购置太阳能路灯300盏,太阳能路灯杆300个。4、科技培训项目科技培训1500人次,其中:培训生态园员工1000人次,带动周边地区农户培训500人次。第八章 建设方案第一节 总图布置园区结构为:花卉观赏区、自驾游区、花卉育苗繁殖区、垂钓区、采摘区、农民文化活动区、河湟农耕文化演艺区、农耕文化和农事科普展示区、农机具农耕文化展示区、农产品区、绿色生态养殖区、乡村游戏区。花卉观赏区布置在园区西南角,垂钓区布置在园区的

43、东南角,自驾游区布置在垂钓区北侧,采摘区布置在园区中心位置,花卉育苗繁殖区布置在园区的西南侧,农民文化活动区位于采摘区的西北侧,河湟农耕文化演艺区位于农民文化活动区南侧、农耕文化和农事科普展示区农民文化活动区位于西北侧、农机具农耕文化展示区位于河湟农耕文化演艺区南侧、农产品区位于园区东北角、绿色生态养殖区位于花卉观赏区西北侧、乡村游戏区位于农耕文化和农事科普展示区南侧。详见生态园区平面布局图。第二节生产技术方案一、生产技术方案1、蔬菜种植按相关蔬菜种植技术进行;2、生态养殖按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进行;3、花卉种植按相关种植技术进行;4、餐饮业按相关食品卫生标准进行。二、工艺流程图花卉树木种植林木

44、、花草生态园观光休闲有机农业种植饲草饲料有机畜产品(放养土鸡,圈养牛、羊、猪等)鱼池或沼气池有机畜产品农家院餐饮土建(园林建筑、小品、园路、农耕文化广场、演艺厅)观光游玩文化展示第三节土建工程方案一、主体工程每间进深6米,3.30开间,水泥砂浆砌毛石基础,深1.5米,宽0.6米,基础以上0.37米砖砌墙体,前后墙高2.6米。屋顶为钢筋砼预制板,保温屋为蛭石保温砖,上覆盖防水沥青毡二层。单框双玻璃钢窗,实木门。室内地面铺防滑地砖,墙面水泥砂浆抹光,刷白涂料,白瓷砖墙裙,PVC板吊顶,建筑均采用砖混结构,所有建(构)筑物抗震均按7级设防。二、配套工程1、温棚改造规格:每栋温室长66米,宽10米,温

45、室内径长60米,内径宽8米,每栋温室净种植面积420平方米,每栋占地660平方米,约1亩,共占地100亩。拱架:拱架采用钢架竹木结构,拱长10.5米,间距3米,内侧用10#冷拔丝横向连接固定。横拉冷拔丝间距离40厘米。墙体:温室墙体采用夯打土墙,墙基底厚2米,顶宽1.80米,高2.7米。后屋面:温室后屋面仰角42,覆盖10厘米泡沫苯板,规格2.01.00.10(米),新型复合材料。温室前坎:前坎为断面0.20.3(米)水泥砼条,现浇为前拱座基。外坎下挖断面为0.30.2(米)的排水沟。脊高:脊高3.6米,其中水平畦面下切0.6米。温室采光面:采光角30,棚面呈拱圆形。温室棚膜:采用无滴膜,厚0.12毫米。缓冲间:每栋温室一座,置于温室后面,与温室边墙看齐。长3米,宽3米,面积9平方米,高2.6米,砖混结构,单窗单门。蓄水池:每栋温室设一座蓄水池,砖砌水泥抹面,容积4.5立方米,规格为2.0m2.0m1.5m。保温帘:草帘长11米,宽2米,麦草编制。2、道路硬化场区内进行道路硬化工程,实施路面宽3.5米,路基厚30厘米的硬化路2000米。路基底层用砂石铺设,路面用混泥土进行浇筑,水泥抹面抛光。3、停车场停车场为3000平方米,土地进行平整,地基用砂石铺设厚度为5厘米,路面用混泥土进行浇筑,水泥抹面抛光。三、附属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