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材-—教育心理学-讲义.doc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88280467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104 大小: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教材-—教育心理学-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教案.教材-—教育心理学-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教材-—教育心理学-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教材-—教育心理学-讲义.doc(10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第一编 总论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填空选择辨析)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及其互动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其中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是研究的主要方面。2、学科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是一门独立学科。3、研究范畴: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4、研究目的: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供学习资源、安排学习活动、设计师生互动过程、管理学习过程等),促进学生学习。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2、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五种因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以及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一)学习与教学的五种要素 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群体差异(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第二,个体差异(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这两方面是它们是任何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2、教师教师处于指导地位。主要涉及四种基本心理特性(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3、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

3、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社会环境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二)学习与教学的三个过程 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4、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2、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包括的内容: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测和分析;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1、总论:包括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结构、发展简况和研究方法,学习的性质、学习类型、学习过程与条件、学习迁移以及学习的基本理论等。2、知识的学与教:研

5、究知识技能学与教中的心理学规律,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3、品德的形成于培养。探讨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心理过程,考察其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变化,手哪些因素影响,有什么规律,并依据研究的结果,提供可以作为依据的心理学原理,以便能够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4、有效学习的相关因素。介绍影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因素、学习动机,及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四、研究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作用?简答)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为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研究方法的指导。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为教育教学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例如语文课上

6、的课文朗诵方法,对哪种方法更有效要有新的认识。 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有助于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把它变成一定的教学程序或活动,从而推进教学。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学习教育心理学,可以使教师更好的分析学生行为的原因,并能够采取合理的办法,进行干预,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处理学生下座问题的处理时,教师的处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遵守情况。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处理问题。学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一旦学生出现了学习上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心理学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和困难的原因,从而促进其学业

7、获得进步。例如,一名学生如果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困难,我们就可以从各种测验结果中找到困难的症结,从而对症下药,促进提高。帮助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教育心理学提供的知识理论指导,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公式,因此教师在利用这些原理进行教学时还要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自己的特定问题。因人因事因地因时而相机行事,不断反思,随时作出相应的变动。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就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并逐步形成一个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的历史。 (一)心理学思想与教育的早期结合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中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学观点。例如,“学而时

8、习之,不亦乐乎。”(孔子论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学也。”(荀子)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子思中庸子曰)论述了学习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论述了学与思的辨证关系。“不慎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论述了启发式教学问题。“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孔子论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论述了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十九世纪瑞士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主张“教育心理学化。”他倡导将儿童的学习与生产劳动结合

9、起来,发展学生的人格和道德品质;运用将心理学与教育学紧密结合的方法训练教师等。 十九世纪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受到裴斯泰洛齐思想的影响,认为教育方法应以心理学为基础,以此为基础,他提出学习过程的四阶段说(后来发展为五阶段)。 (二)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诞生需要满足三方面的条件即科学的心理学体系、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人才。这些条件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至二十世纪初期已基本具备了。 1.冯特的重要贡献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将实验引进心理学研究,形成完整的心理学体系。2.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桑代克是致力于人类学习和动

10、物学习领域的研究的先驱。他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使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中心领域。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他又将此书扩展为三卷即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工作与疲劳以及个性的差异。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开始确立。在研究方法上,他摆脱单纯内省和思辩,采用严格的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科学的教育心理学从此开端。桑代克也因此成为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并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三)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初创时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在这一时期,随着心理学体系的建立,实验法的引入,为运用科学的心理学(普通心理学)

11、观点和方法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供了可能。 2.发展时期(二十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心理测验和儿童心理学的成果,扩大了自身的内容。 20年代以后,对动物和人类学习的研究取得许多重要成果,并形成了各个学派。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的发展很快。 40年代,随着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发展,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心理卫生问题也进入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兴起的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等,也影响和改变着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3.成熟与完善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 在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进一步加强,并加强了理论成果的实际应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 第一,内容日趋集中。

12、第二,注意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四)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868年,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心理学的发展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由此,他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877年,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杰列夫发表教育心理学,这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1917年十月革命后,尝试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发展教育心理学。 20世纪30年代以后,理论探索为主,贡献较大的是维果斯基、布隆斯基和鲁宾斯坦。 苏联的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由此出现了“年龄与教育心理学”并出版了有关的著作。 (五)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

13、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963年出版了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1980年正式出版。六、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向1、日趋重视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2、研究方法逐渐走向综合化。3、认知因素、动机因素与社会因素之间相互作用。4、个别化问题及个人化教学仍继续受到重视。七、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及策略(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策略、方法策略一:描述性研究策略。使用的方法:观察法、个案法、访谈法。策略二:相关性研究策略。使用的方法:调查法、

14、测量法、行动研究。策略三:操纵性研究策略。使用的方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练习题一. 选择题1.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作。A桑代克 B斯金钠 C布鲁钠 D皮亚杰2.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A乌中斯基 B桑代克 C卡普杰列夫 D列昂节夫3.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50年代 C20世纪60-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4.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A桑代克 B斯金钠 C布鲁钠 D冯特5.教育心理学的核心部分是_ 。A学习心理学;B人格

15、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发展心理学。 6.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_。A学生;B人和动物;C动物;D儿童。 7.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诞生于_。A二次大战以后;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末;D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后。8. _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教学过程9.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_。A卡普杰列夫 B桑代克 C乌申斯基 D巴班斯基10.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_规律的科学。A基本教育 B基本教学 C基本心理 D基本身心1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16、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12.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_。A陶门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13. 初创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内容是以_的原理阐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A儿童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普通心理学 D学习心理学14.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_A学生 B教师 C教学过程 D学习过程15.下列各项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_? A一切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 B教师与学生互动中产生的心理现象B教与学的基本规律 D教育过程中学习与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 16.下列

17、各项中哪项不属于教学的要素?_ A学生和教师 B教学媒体 C教学内容 D教学过程 17.第一个明确将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基础并付诸实施的教育家是_。 A夸美纽斯 B裴斯泰洛齐 C赫尔巴特 D桑代克 18.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是_。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行动研究法二. 填空题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标志是1903年心理学家_出版了_。3.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_与_的交叉学科。 4. 教学环境包括_ 和_ 两个方面。5. 教育心理学研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_等

18、。6. 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这一系统包括_五个要素。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原因)1.教育心理学虽然是一门应用科学,但它必须具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和研究方法学。2.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对此西方各国学者不存在争议。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科学内容。4.在教育史上,赫尔巴特是第一个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5.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实质(一)广义的学习:A:包括人和动物的学习,它是动物和人类生活的普遍现象。B:既可以包括动物习得行为,也可以包括小孩

19、子走路或学习说话,还可以包括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和道德品质等。C:定义(名词解释):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反复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D:要点:首先,学习以个体的某种变化为标志。其次,学习的发生都是由经验引起。第三,这种变化必须是持久的。第四,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在学习者与周围环境进行相互作用时发生的。最后,学习是结果与过程的统一。(二)狭义学习:A:特指人的尤其是学生的学习。B:它需要借助语言,通过社会生活时间,主动积极地获取个体经验。C: 学生学习的特点(简答题):1、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掌握前人积累的社会历史经

20、验。学生在学校学习书本知识实质上是人类经验的结晶。无论什么社会,为传递经验、延续和推动社会发展,在培养学生掌握间接经验上都是共同的。所以,只强调学生通过自己实践行为去认识事物过程以发现规律,否定系统理论学习,是很危险的。2、组织计划性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和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情境下进行的。3、一定程度的强制性、有效性。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一种接受学习的方式。教师应创设必要的教学条件,合理而系统地向学生提供各种信息,引导学生在最少时间内积累知识并发展自身,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4、年龄差异性要促使学生学习过程正常,就要注意学生学习所存在的年龄差异性特点。5、面对未来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往往并不能依

21、赖直接来自学生生活现实和需要的刺激。而应该依靠学习内容与形式,以及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三、学习的意义和过程(一)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1、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2、人类通过学习不仅能适应环境,更能认识环境,改造环境来为人类服务。(二)学习能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1、学习影响成熟动物的“剥夺研究”表明:有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受“用进废退”的规律支配。“狼孩”事件表明:只有在正常社会中,有恰当的学习活动才能获得发展。2、学习激发潜能,促进个体心理发展。(三)学习的过程(填空、简答)学习的过程是指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或者说学习经验是如何获得的,在学习心理学中,由于研究者所处的时代科技

22、发展水平不同和研究的视角不一样,对学习过程有不同的解释,提出了不同的模式。 1、中国古代教育家的七环节模式,即;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和笃行。2、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把学习划分为连续进行的四个步骤,即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这几个步骤后来被美国赫尔巴特派发展为五个步骤:准备(复习旧知识)、提示(说明教学新目的)、比较(新旧知识加以比较)、概括(总结)、应用。3、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的八阶段模式最具代表性。动机阶段:有学习动机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动机阶段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开始阶段。动机表现为学生为达到某种学习目标而进行不懈的努力,是学习活动的动因。它借助于学生内部产

23、生的心理预期过程而建立起来的。 领会阶段:有了动机,还必须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与学习目标有关的刺激上,有选择地去知觉,对感觉登录信息进行选择,送入短时记忆。 习得阶段:对短时记忆的信息进行加工编码,转换成易于贮存的形式。通过组织,更有利于记忆。把新学到的内容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把材料转化为概念或表象的形式。 保持阶段:经过强化,以表象或概念形式贮存于长时记忆之中。 回忆阶段:借助线索提取信息,即通过检索再现知识。 概括阶段:通过对一类事物共同属性的概括,获得更一般性的认识,形成包摄性更广的概念,并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概括是在检索基础上的学习迁移过程。 作业阶段:学习者的反应活动,用习得的知

24、识去完成作业,是学习状况和获得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初步表现。 反馈阶段:完成作业,意识达到预期目标,强化了学习动机。(四)有效学习的一般条件(简答)1、内部条件:A: 原有的知识和技能 B: 学习者的主动加工活动2、外部条件:主要包括教材和教师提供的有意义的、经过组织的信息。A:合理教学内容的恰当呈现。B: 积极教学情境的构建。四、学习的分类(填空)主体根据内容我国根据学习内容和结果分类分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社会规范的学习布鲁姆从教育目标出发1、认知领域学习2、情意领域学习3、动作技能领域学习加涅根据学习水平出发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连锁学习 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

25、习 6、概念学习 7、规则或原理学习 8、解决问题学习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出发1、智慧技能的学习2、言语信息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动作技能的学习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性质划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第二节 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概述(一)迁移的概念(名词解释)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迁移的范围很广,凡是经过学习获得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态度、行为方式等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迁移。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学会了开拖拉机,有助于驾驶汽车。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有利于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凡此种种,都属于学习的迁移现象。 (二)学习迁移

26、的种类(选择、填空) 学习迁移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为了研究的方便,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学习迁移进行分类。1、按照迁移的性质和作用,可以把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一种情境中的学习促进或改善在其他情境中的学习或行为,这种情况叫正迁移。上面所列举的例子均属于正迁移。人们在谈到迁移时,往往专指正迁移。与此相反,一种学习经验可能会对另一种学习或行为产生消极影响,这叫做负迁移。例如,学生初学英语时,某些汉语的发音常常影响对某些英文字母的发音,这种学习中的干扰现象就属于负迁移。2、按照学习迁移的方向,可把学习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

27、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无论是顺向迁移还是逆向迁移都有正负迁移之分。3、根据学习迁移的层次,可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横向迁移又称为水平迁移,指在内容和程度上相似的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如:学生运用数学上学习的三角定理、公式的知识,可以帮助解决物理课上计算斜面上下滑动物体的加速度。掌握了物理概念的“平衡”,再学习理解化学平衡、生态平衡和经济平衡就比较容易。纵向迁移又称为垂直迁移,指在难度和概括程度不同的两种学习间的迁移。一般学习时,我们总是从简单的学起,有利于对后面的复杂的、较难的知识的学习。此外,刚开始学习的知识觉得没有理解,如果继续学习下去,过一段时间回过头来再看看前面学习过的内容,就感觉非常

28、简单,马上就明白了,这也是垂直迁移。纵向学习迁移中有自上而下的迁移和自下而上的迁移。4、根据学习迁移发生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特殊迁移和一般迁移。特殊迁移指某种学习内容指向特定学习内容的迁移。这种迁移发生的范围非常狭窄,只在相同或相关的领域中产生迁移,动作技能的迁移大都属于特殊迁移。一般迁移又称为非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能够对范围比较广的学习产生迁移作业。一般认为,基本概念原理、态度、能力、学习方法与策略等学习产生的迁移属于一般迁移。一般迁移具有非常广泛的可迁移性。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活动中,要更多地促进一般迁移的产生。(三)学习迁移的作用(简答)研究学习的迁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方面

29、来说,研究学习迁移有助于揭示学习的规律。如前所述,学习迁移是学习中一种普遍现象,可以说凡有学习的地方就有迁移,因为孤立的、彼此互不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学习迁移对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学生能否把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技能、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应用到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先前的学习能否产生顺向迁移。美国心理学家比格把学习迁移当作是教育最后必须寄托的柱石。他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学习中迁移的数量和程度;如果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无助于在以后生活中更有效地应付各种情况,那么这种教学就是在浪费他们的宝贵时间。人们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累积效果,

30、因为过去的学习乃是现在学习的基础,所以,在中小学阶段加强“双基”教学,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发展他们的智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此外,研究学习迁移,对教材编写,科学处理教材,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学习迁移的经典理论(选择、填空) (一)形式训练说:对学习迁移现象最早的系统解释是形式训练说。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它认为人的心理是由一系列的官能组成的,各个官能是各自分开的实体,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各种官能可以像训练肌肉一样通过练习增加力量。同时,心理又是由种种官能组成的整体,一种官能的改进,会增强其他所有的官能。

31、(二)相同要素说:19-20世纪,桑代克、伍德沃斯等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学习迁移只能发生在两个具有相同成分或要素的学习之间,而且两者学习之间的相同成分相同因素越大,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三)概括说:它是心理学家贾德经过实验(水下打靶实验)提出来的,强调原理、原则的概括对学习迁移的作用。它认为两者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这仅仅是产生学习迁移的外在影响因素,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学习迁移的真正关键是,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种学习之间的共同原理。因此,贾德的学习迁移理论被称为概括说或概括化理论。(四)关系转换说:是格式塔心理学家心理学家提出的迁移理论,经典实验:苛勒“小鸡觅食实验”。他们认为,学

32、习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从这个角度上讲,关系转换说是对概括说的进一步研究。(五)认知结构说:与其他学说相比,该学说更加注重认知结构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较著名的有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和奥苏伯尔。(六)学习定势说: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以及需要、愿望、态度等都能构成其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学习发生定势作用,从而使学习活动有一定的方向性。三、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及教学(简答)(一)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A:客观因素1、学习材料的相似性;2、学习情境的相似性;3、教师的指导。B:主观因素1、学生的智力水平及年龄;2、学生的认知结构

33、的数量和质量;3、学生学习的定势。(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简答、论述)1、合理安排教材与教学的内容。2、加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3、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4、教会学生学习。5、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心态。6、开展研究性学习。第三章 传统的学习理论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的学习的决定作用,认为学习过程就是有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对学习的解释强调可观察的行为。其基本观点是:1、以SR公式作

34、为所有心理现象的最高解释原则,将一切心理现象归结为SR联结的形成;2、强调学习发生的原因在于外部强化,主张研究学习就在于研究其外部条件,而忽视对学习内在过程和内部条件的研究。简要介绍:1、桑代克的学习理论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理论名称创始人理论内容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准备律、练习律(应用率、失用律)效果律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巴甫洛夫消退恢复类化(泛化)分化(辨别)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斯金纳1、行为在前,操作在后。2、一个操作发生,接着给予强化刺激,反应增加的概率就会增强。3、通过有机体选择强化,就可以使行为朝所需要的

35、方向发展。4、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观察式学习(模仿)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一、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填空选择)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生理学家,他最早提出了经典性条件反射,并且作了详细研究。(一)实验过程研究人员将狗置于严格控制的隔音实验室内,通过遥控装置将食物送到狗的面前,狗的唾液分泌量则可以通过仪器随时记录下来。实验开始后,研究人员首先向狗呈现铃声刺激,铃响半分钟后便给予食物,然后观察并记录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当铃声与食物如此匹配呈现多次以后,仅呈现铃声而不出现食物时,狗也会作出唾液分泌的反应。在这个实验开始时,只有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这时把食物叫做无条件刺激,由食物诱发的唾液分

36、泌反应被称为无条件反应。而铃声不能诱发狗分泌唾液,所以铃声被称为中性刺激。在实验过程中,当铃声与食物多次配对之后,单独呈现铃声而不呈现食物时,狗也会分泌唾液。此时,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能诱发原来仅受食物制约的唾液分泌反应,因而变成了条件刺激,而把单独呈现这一条件刺激便能引起的唾液的反应叫做条件反应。(二)经典条件作用中的一般行为法则(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巴甫洛夫与华生等人对经典条件作用进行了详细的深入研究,以下几种情况是在经典条件作用中经常见到的,已经成为后人解释有关条件反应的理论法则。1.强化(或强化作用)在条件作用中,影响刺激-反应联结强度,或增强条件反应出现频率的一切程序,就是强化。强化分

37、为正强化(给予奖励)和负强化(撤销惩罚)。2.泛化与辨别泛化是指经条件作用的实验程序形成条件反应后,对相似的刺激(如类似铃声的其他声音)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而辨别是与泛化相反的一种现象,指个体形成条件作用后,只对条件作用中强化过的条件刺激反应,对其他类似单位受过强化的刺激不做反应。3.消退与自然恢复消退是指刺激反复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直至最终消失。不过这种消退现象只是暂时的,休息一段时间后,条件反应可以以微弱的形式自动恢复,这种现象就是自然恢复。当然,如果不再进行强化,条件反应会变弱直至最终消失。(三)简短评价巴甫洛夫虽然不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但是他对动物

38、研究所发现的条件反射原理,却对以后美国行为主义的兴起产生了先导作用。条件反射原理已经成为心理学中的最根本原则之一。二、操作条件作用理论(一)桑代克的联结说(名词、填空选择、简答、案例分析)1、基本观点(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桑代克指出:学习即联结。所谓联结,指的是某种情境仅能引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唤起其它反应的倾向。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二者之间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不需要任何中介因素。如果我们以“S”和“R”分别作为情境与反应的符号,以“ ”作为引出或导致的符号,学习(联结)的公式可写为:“S R”。B.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与错误而实现的在猫的迷笼实验中,桑代

39、克发现,动物不断进行尝试,错误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应逐渐增加,最终得以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由此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近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所以他的学说又称尝试错误说(简称试误说)。C.联结的形成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在“猫逃出迷箱”的动物实验过程中,桑代克发现了影响学习的几个因素,并据此提出了三条学习律:准备律: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与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勉强要它传导就引起烦恼。练习律:练习律包括应用律和失用律。应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增强;失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效果律:

40、在情境与反应间建立可以改变的联结,并发或伴随着满意的情况时,联结力量就增强;并发或伴随着烦恼的情况时,联结力量就削弱。2、简要评价 (1)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他运用实验而不是思辩的方法研究学习是一大进步。他的学习理论引起了有关学习理论的学术争论,推动了学习理论的发展。联结说的提出也有利于确立学习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相应地,也有利于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建立,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B.联结说以本能作为学习的基础,以情境与反应的联结公式作为解释学习的最高原则,是遗传决定论和本能主义的;抹杀了人的学习的社会性,尤其是取消了人的学习的意识性和能动性,未能揭示人的

41、学习的实质以及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C.试误说以尝试和错误概括所有的学习过程,忽视了认知、观念、理解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符合学习的实际,有以偏概全的倾向。但试误直至今日仍被看成学习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在运动技能的学习和社会行为的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D.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有些简单,不能完善到说明学习的根本规律,不过也有部分的真理性,即使现在来看,其中的一些规律对学习活动仍具有指导意义。(二)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强化说基本观点: 1.学习有两种模式:应答性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斯金纳认为有机体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是应答性行为,二是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操作性

42、行为则是由有机体本身发出的反应。 2.操作行为形成的重要手段是强化 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那么这个操作的强度就增加。所增加的不是刺激反应的联结程度,而是反应发生的一般倾向性,即发生的概率。这里虽然练习是重要的,但关键的变量是强化。“强化”在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他学习理论的基石和核心,有人称他的学习理论为强化理论或强化说。3.程序教学的思想(填空、选择、简答)程序学习的过程是把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按一定顺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一一回答,然后学生可得到反馈信息。问题相当于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的“刺激”,学生的回答相当于“反应”,反馈信息相当于“强化”。

43、程序学习的关键是编制程序。为此,斯金纳提出了编制程序的五条基本原理(原则):(1)小步子原则:把学习的整体内容分解成由许多片段知识所构成的教材,把这些片段知识按难度逐渐增加排成序列,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2)积极反应原则: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出积极的反应;(3)及时强化(反馈)原则:对学生的反应要及时强化,使其获得反馈信息;(4)自定步调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确定学习的进度;(5)低的错误率:使学生尽可能每次都作出正确的反应,使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斯金纳认为程序教学有如下优点:循序渐进;学习速度与学习能力一致;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加速学习;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

44、能力和习惯。程序学习并非尽善尽美。由于它主要是以掌握知识为目标的个体化学习方式,因此,人们对它的非议主要有三个方面:使学生学习比较刻板的知识;缺少班集体中的人际交往,不利于儿童社会化;忽视了教师的作用。 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简答、案例)(一)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的应用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经典条件作用对教学很有意义。在经典条件作用中,个体形成了刺激-反应联结,可以解释很多学习现象。例如,有的学生一想到学校就会有恐惧情绪,有的学生一临近考试就会焦虑不安,这都是因为在校学习失败引起的恐惧。当然,学习也会与积极情绪产生联结,例如,某个学生由于出色表现获得了任课老师的赞赏,就会喜爱这门课程。另

45、外,学习中的某些情绪也是由泛化、辨别和消退等方式形成的。如某个学生由于某门课程太差,进而泛化到对所有的课程都产生厌恶情绪。有些学生开始时积极性很高,认真完成作业,如果老师加以赞赏,就会产生强化作用,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而如果教师对此无动于衷,久而久之他的积极性就会消退。(二)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的应用从操作条件作用的强化原则看,之所以会产生强化作用,是由于正强化物的出现或负强化物的消失,均与个体的反映具有因果关系,个体行为的后果决定以后的行为;因努力而成功,可以继续努力;因为逃避而免于惩罚,会继续逃避。我们可以利用强化来促进许多行为的形成和改变。在教学中有很多强化物,但是如果不能合理运用,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甚至会相反。普雷马克原理就是帮助教师选择最有效的强化物的一种方法,它要求用高频行为作为低频行为的有效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如:“吃完青菜,才能吃火腿”。但是,对不同的学生来说,有效强化物是不同的,要区别对待。对复杂行为,一般采用连续渐进法(也称为塑造),它是通过强化每一个小的进步来达到预期行为目标的有效方法。强化的原则一般有以下几条:1.教新任务时,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即时反馈有两个作用:首先是使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更加明确,其次它增加了反馈的信息价值。2.在人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