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册化学重点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823336 上传时间:2022-03-24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下册化学重点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初三下册化学重点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下册化学重点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下册化学重点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5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三下册化学重点知识点复习资料 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相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初三下册化学重点学问点复习资料汇总,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初三下册化学重点学问点复习资料汇总1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留意:a、溶液不肯定无色, 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

2、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推断 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1)概念: (2)推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接着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降低 最牢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饱和溶液不肯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肯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在肯定温度

3、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肯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肯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条件:肯定温度标准:100g溶剂状态:达到饱和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4、) 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例: (1)t3时A的溶解度为 80g (2)P点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3)N点为 t3时A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A物质,降温, 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依次C>B>A (5)从A溶液中获得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得晶体。 (6)从A溶解度是 80g 。 (7)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 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5、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8)除去A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别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结晶 法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肯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气体的性质 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别 (1)过滤法:分别可溶物 难溶物 (2)结晶法:分别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 100

6、% 2、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C%= 100%(C < S) 3、配制肯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第十单元酸和碱学问点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

7、液可以导电(缘由: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 浓硫酸 颜色、状态 “纯净”:无色液体 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无特性挥发性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吸水性 脱水性 强氧化性 腐蚀性 用途 金属除锈 制造药物 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金属除锈 浓硫酸作干燥剂 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缘由: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酸 盐 氢气 (3)金属氧化物 酸 盐 水

8、(4)碱 酸 盐 水 (5)盐 酸 另一种盐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3、三种离子的检验 试剂 Cl- AgNO3 及HNO3 SO42- Ba(NO3)2及HNO3HCl 及BaCl2 CO32- HCl 及石灰水 三、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 Ca(OH)2Na2CO3= CaCO32NaOH CaO H2O= Ca(OH)2 用途 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 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工业

9、:制漂白粉 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 建筑: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缘由: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非金属氧化物碱 盐水 (3)酸碱 盐水 (4)盐碱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四、非金属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化学性质 (1)大多数可与水反应生成酸 CO2H2O= H2CO3 SO2H2O= H2SO3 SO3H2O= H2SO4 (1)少数可与水反应生成碱 Na2O H2O= 2NaOH K2O H2O= 2KOH 可溶 BaO H2O=

10、Ba(OH)2 性碱 CaO H2O= Ca(OH)2 (2) 酸性氧化物碱 盐水 CO2 Ca(OH)2= CaCO3H2O(不是复分解反应) (2) 碱性氧化物酸 盐水 Fe2O36HCl= 2FeCl33H2O 注: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加 热CuO H2O 2Fe(OH)3加 热Fe2O33H2O 五、中和反应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实质:OH-H= H2O 3、应用: (1)变更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3)用于医药。 4、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0 7 14 酸性增加 中性 碱性增加 (2

11、)pH的测定:最简洁的方法是运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碱性与酸碱度关系: 指示剂 pH值 石蕊 酚酞 酸性 <7 变红色 无色 中性 =7 紫色 无色 碱性 >7 变蓝色 变红色 (4)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pH<5.6的雨水为酸雨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学问点 一、常见的盐 定义:能解离出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物质 俗称 物理性质 用途 氯化钠 食盐 白色粉末, 水溶液有咸味, 溶解度受温度 影响不大 (1)作调味品(2)作防腐剂

12、 (3)消退积雪(降低雪的熔点) (4)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种 (5)制生理盐水(0.9% NaCl溶液) Na 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Cl- 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碳酸钠 Na2CO3 纯碱(因水溶液呈碱性)苏打 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 碳酸氢钠 NaHCO3 小苏打 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 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 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 备注 1、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易汲取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无水氯化钙可用作干燥剂) 2、碳酸钠从溶液中析出时,会结合肯定数目的水分子,化学式为Na2CO3?10H2O。

13、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纯净物),俗称自然碱、石碱、口碱。 风化:常温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粉末。(化学改变) 3、2Na H CO3 Na2CO3 H2O CO2 NaHCO3HCl=NaCl H2O CO2 二、精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1、 试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2、 试验仪器 试验步骤 试验仪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 烧杯、玻璃棒 加速溶解 过滤 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 引流 蒸发 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使液体受热匀称,防止液体飞溅 三、盐的化学性质 1、 盐(可溶)

14、 金属1 金属2 新盐(金属1比金属2活泼,K、Ca、Na除外) 2、 盐 酸 新盐 新酸(满意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 盐 碱 新盐 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意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4、 盐 盐 两种新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意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常见沉淀:AgCl BaSO4 Cu(OH)2 Fe(OH)3 Mg(OH)2 BaCO3 CaCO3 生成气体:H与CO32- ; NH4与OH- 生成水:H与OH- 反应实质:离子结合成H2O:H与OH- :H与CO32-;NH4与OH-

15、 :Ag与Cl-;CO32- Ba2 与CO32-;SO42- Ca2与CO32- Mg2与OH-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酸:大多数都可溶(除硅酸H2SiO3不溶) 2、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 3、盐:钾盐、钠盐、硝酸盐、铵盐都可溶; 硫酸盐除BaSO4难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余多数可溶; 氯化物除AgCl难溶外,其余多数均可溶; 碳酸盐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其余都难溶。 注:BaSO4、AgCl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五、特别离子鉴别: H 1、指示剂;2、活泼金属;3、金属氧化物;4、碱;5、某些盐:CO3

16、2-盐 OH- 1、指示剂;2、非活泼金属;3、碱;4、某些盐:Fe3、Cu2盐 Cl- 用Ag NO3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AgCl沉淀 SO42- 用Ba(NO3)2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 BaSO4沉淀;或用HCl和BaCl2 CO32- 用HCl能产生使Ca (OH)2变浑浊的气体 Fe3 用OH-能生成红褐色沉淀 Cu2 用OH-能生成蓝色沉淀 NH4 用OH-能生成NH4OH,不稳定,分解出NH3;能使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Mg2 用OH- 能生成白色沉淀 Ca2 用CO32- 能生成白色沉淀 六、化学肥料 1、农家肥料:养分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长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 2、化

17、学肥料 (氮肥、钾肥、磷肥) (1)氮肥 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密、叶色浓绿(促苗)。 缺氮:叶黄a、常用氮肥: 含N量 运用留意事项 NH4HCO3 17.7% 易分解,施用时深埋 铵态氮肥防晒防潮,且均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熟石灰等)混合施用 NH4NO3 35% 易爆,结块不行用铁锤砸 (NH4)2SO4 21.2% 长期运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NH4Cl 26.2% 长期运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CO(NH2)2 46.7% 含氮量的氮肥(有机物) NH3. H2O 加水稀释后施用 不稳定,易放出NH3 NaNO3 b、NH4的检验 试剂:碱(NaOH、Ca(OH)2等)、潮湿的

18、红色石蕊试纸 NH4NO3 NaOH=NaNO3 NH3H2O c、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汲取 (2)钾肥 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 缺钾:叶尖发黄 KCl 常用钾肥 草木灰:农村最常用钾肥(主要成分为K2CO3), 呈碱性 K2SO4:长期运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3)磷肥 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 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 常用磷肥 磷矿粉 Ca3(PO4)2 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 过磷酸钙 Ca(H2PO4)2和CaSO4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重过磷酸钙 Ca(H2PO4)2 如草木灰、

19、熟石灰 (4)复合肥:含N、P、K中的两种或三种 KNO3 NH4H2PO4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NH4) 2HPO4 3、运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1)土壤污染: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 (2)大气污染:N2O、NH3、H2S、 SO2 (3)引起水体污染 :N、P过多,导致水体富养分化,赤潮、水华等现象 4、合理运用化肥 (1)依据土壤状况和农作物种类选择化肥 2、农家肥和化肥合理配用五、氮、磷、钾三种化肥的区分方法 氮 肥 钾 肥 磷 肥 看外观 白 色 晶 体 灰白色粉末 加 水 全 部 溶 于 水 大多数不溶于水 灼烧 可燃烧,熔化起泡冒烟 不燃烧,跳动、爆裂声

20、加Ca(OH)2 放出氨气 不放出氨气 七、题型讲解: 1、离子共存:即离子不能结合成H2O、 例:下列离子能在pH=1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Cl-、Na、H B.K、SO42-、Cu2、N03- C.Cl-、K、SO42-、Na D.Ca2、Cl-、CO32-、Na 2、除杂质:(所加物质,能去除杂质成分,不能与原物质反应,也不引进新杂质,生成原物质。) 例:NaOH (Ba(OH) 2) Na 2SO4 (Na2CO3) K2SO4 (CuSO4) KNO3 (CuSO4) 3、区分物质:找物质间的不同点(通常用特别离子鉴别法)。 例:NaOH与Ca(OH) 2

21、H 2SO4与HCl NaCl、HCl与Na2CO3 NaOH与Na2CO3 找颜色;无颜色的,两两反应找现象。 例: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无法一一鉴别的是( ) A.NaOH HCl CuSO4 MgSO4 B.Na2CO3 K2SO4 BaCl2 HCl C.KNO3 HCl FeCl3 NaOH D.KNO3 H2SO4 NaOH BaCl2 5、制取物质: 2HCl =2NaCl Na2CO3 = 2NaOH CO2 = CaCO3 NaOH = H2O 6、推断题: (1)叙述型:找关键词;(2)框图型:找题眼;(3)表格型:两两反应,找现象; (4)密码型:找特别性质;(5

22、)连线型:找反应种类,代入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养分物质 六大养分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无机盐和水可被人体干脆汲取) 一、蛋白质 1、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成人每天需60-70g 2、存在: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 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 3、构成: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 4、人体蛋白质代谢 摄入 胃肠道 尿素CO2H2O,放出热量 蛋白质 人体 氨基酸 水解 人体所需各种蛋白质 5、几种蛋白质(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 (1)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含Fe2)和蛋白质构成 作

23、用:运输O2和CO2的载体 血红蛋白 O2 氧合血红蛋白 CO中毒机理:血红蛋白与CO结合实力比与O2结合实力强200倍,导致缺氧而死。 吸烟危害:CO、尼古丁、焦油等 (2)酶:生物催化剂 特点:高效性、选择性、专一性 淀粉酶 麦芽糖酶 例 :淀粉(能使碘变蓝) 麦芽糖 葡萄糖(人体可干脆汲取的糖) 6、蛋白质的变性(不行逆):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 引起变质的因素 物理:高温、紫外线等 化学:强酸、强碱、甲醛、重金属盐(Ba2、Hg2、Cu2、Ag等)等 应用: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长期保存。 二、糖类 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60%70%) 1、组成:由C、H

24、、O三种元素组成。又叫做碳水化合物 2、常见的糖 (1)淀粉(C6H10O5)n :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 酶 (C6H10O5)n C6H12O6 血糖 淀粉(肌肉和肝脏中) 水 (2)葡萄糖C6H12O6 ( 人体可干脆汲取的糖) 呼吸作用:C6H12O66O2 6CO26H2O 15.6KJ/g 供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须要 光合作用:6CO26H2O C6H12O66O2 (3)蔗糖C12H22O11:主要存在于甘蔗、甜菜中。 生活中白糖、冰糖、红塘中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三、油脂 1、分类 植物油脂:油 动物油脂:脂肪 2、功能:供应大量能量 39.3KJ/g 每日摄入

25、50g-60g 3、脂肪: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糖类和脂肪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热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的体温供应能量。 四、维生素 多数在人体中不能干脆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 1、存在:水果、蔬菜、鱼类等 2、作用:调整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缺VA :夜盲症 缺VC :坏血症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一、组成人体的元素 50多种 常量元素(11种) 在人体中含量>0.01% O>C>H>N>Ca>P>K>S>Na>Cl>Mg 微量元素 在人体中含量<0.01% Fe、Zn、Se、I、F等 二、人体中的常量元

26、素 1、钙 99%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1)成人体内约含钙1.26g,主要以C 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 (2)来源: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 (3)钙 过多:结石、骨骼变粗 过少:青少年 佝偻病、发育不良 老年人 骨质疏松 (4)补钙产品:钙中钙;葡萄糖酸钙; 2、钠和钾 (1)Na 存在于细胞外液 人体内含钠80g120g K 存在于细胞内液 成人每千克含钾约2g (2)作用: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液恒定的pH(如血液的pH7.35-7.45) 三、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必需元素(20多种) Fe、Zn、Se、I、F等 对人体有害的元素 Hg、Cr、Pb、Ag、Ba

27、、Al、Cu等 元素 对人体的作用 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的影响 Fe 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 缺铁会引起贫血 Zn 影响人体发育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 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Se 有防癌、抗癌作用 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 I(碘) 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F(氟) 能防治龋齿 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一、有机化合物 是否含有碳元素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CO2和Na2CO3、CaCO3等碳酸盐)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28、CH4(最简洁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2H5OH(乙醇,俗名:酒精)、 CH3COOH(乙酸,俗名:醋酸)、C6H12O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2、有机物数目浩大的缘由: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 有机物 有机小分子 如:CH4、C2H5OH 、CH3COOH、C6H12O6等 (依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如:蛋白质、淀粉等 二、有机合成材料 1、 有机高分子材料 (1)分类 自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棉花、羊毛、蚕丝、自然橡胶等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 (三大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 合成橡胶 (2)高分子

29、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 热塑性 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 网状结构 热固性 如:电木 (3)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4)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2、“白色污染”及环境爱护 (1)危害: 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 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假如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2)解决途径 削减运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重复运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

30、料盒等; 运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3)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 初三下册化学重点学问点复习资料汇总2 1、化学改变:生成了其它物质的改变 2、物理改变: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改变 3、物理性质:不须要发生化学改变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改变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

31、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改变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改变中不行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改变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

32、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

33、得很慢的,甚至不简单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改变里能变更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改变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 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

34、,量少 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肯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35、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汲取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猛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基本学问、理论: 1、空气的成分:

36、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

37、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

38、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养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干脆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

39、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依据化学式推断元素化合价,依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推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依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课本P73. 要记住这27种元素及符号和名称。 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每层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