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道德经观后感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籍里的中国道德经观后感3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典籍里的中国道德经观后感3篇 最近几天,央视频道推出了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观后我震撼不已。 典籍里的中国用表演与对话的方式,演绎典籍中的故事,情景再现,让观众更深刻地品读典籍。第一期选择了尚书,“政书之祖,史书之源”。尚书又称为书有许多华夏文化的创始性论述,比方第一次消失“礼”,第一次制定历法。尚书是“文化元典”,许多许多第一次都在里面。 教授们讲解尚书后,大幕拉开,表演开头。说到尚书,最重要的人是伏生,伏生本名伏胜,是秦朝秦博士,一生守书讲书,是尚书的传承者,因此是故事的主角。故事表演中以老年的伏生与现代人撒贝宁的对话为主线,插入了大禹治水,武王立誓两个书中故事与晁错受文帝之命。 前来学书
2、的历史故事,让观众深入了解尚书中的故事。 故事中的伏生让人感动。他一辈子爱书,一家人用生命爱护书,年老后在山东一带讲书,传承尚书。倪大红教师把伏生演活了,仿佛就站在我面前。 表演完毕了,但我的思绪仍未完毕。停留在开场的一句话上。“读书而知先贤治政之本,读书而知朝代之兴废之由,读书而知个人修身之要。”典籍是老祖宗才智的结晶,是珍贵的财宝。 典籍里的中国叙述了在这片神州大地上制造文明的故事,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生命源起何从,我们的脚步迈入何方,以新的方式读懂典籍,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品读典籍,体会经典,吸取才智,吸取精华,成为不一样的自己。 【篇2】典籍里的中国道德经观后感 央视一套播出了典籍
3、里的中国,现代“读书人”撒贝宁穿越时空对话浪漫主义诗人屈原,解读楚辞,了解屈原历经磨难、上下求索的一生。秭归作为屈原故里,屈原是当地人的抱负化身和精神寄予。节目播出当晚,全县掀起了观看热潮,大家心情高涨、反响热闹。 县文联主席秦晓梅说:“这一期的典籍里的中国,我觉得有三个空前的确定:一是对屈原积极光芒向上形象的空前确定,二是对屈原故里是秭归的空前确定,三是对秭归柑橘的空前确定。这一期节目概括了屈原的三大精神内核不惧困难、追求真理的求索精神,独立不迁、深固难徙的家国情怀,怜恤百姓的民生理念。对屈原故里是秭归,央媒这次是一个重拳加持,向全世界亮明白这个观点。” 国家非遗工程“屈原传奇”省级代表性传
4、承人郑承志说:“我们反复吟唱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等等,通过屈原解读给楚怀王听,实际上是解读给我们大家听。他不仅是文学的,更是精神的;不仅是楚人的,而且是中华民族的;不仅是古代的,而且是当代的。屈原固然是秭归的,他从秭归走出去,已经走向了中国、走向了世界。我们感觉到撒贝宁的汇报就代表了新时代的中华儿女向屈原汇报新时代的幸福生活,汇报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秭归试验小学学生李子炫说:“我在节目当中,看到我们秭归的特产上了央视,我感到特殊傲慢、特殊骄傲。” 大学生郑智露说:“朋友圈被典籍里的中国刷屏了。屈原看到秭归的风景之后,发出赞美;品尝
5、了秭归的柑橘后,被甜哭了,我感到由衷骄傲。开学后,我会跟同学共享关于我的家乡秭归、关于屈原的一些文化历史,把屈原文化更好传承下去。” 【篇3】典籍里的中国道德经观后感 在2023年5月4日青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号召广阔青年坚决抱负信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大旗帜。 还有,我们小时候读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这些关于治国理政和修身立德的经典语句或故事,都出自于尚书。 2023年2月12日,央视一档全新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开播了,开篇第一期叙述的便是“政书之祖,史书之源”尚书里的故事,识读尚书,“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 节目设
6、置了三个大舞台与甬道相连、采纳多空间沉醉式戏剧,穿越古今,当代读书人与古代华夏先贤对话的方式,叙述典籍里的故事,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是一种“全新的创作理念,带给观众沉醉式的观看体验”。 尚书在整理、流传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人,假如没有他,就没有我们后来看到的尚书,他就是伏生,“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意。” 在秦朝末年,兵乱大起,项羽火烧咸阳,国藏的书化为灰烬。为逃兵火,伏生与妻儿带上一车书回山东老家,却遭受兵劫,儿子护书,被乱兵杀死。天降大雪,伏生的妻子重病,女儿也几乎冻死,要烧书简取暖的时候,妻子却阻挡了,最终在他怀中病亡。待天下初定,伏生回家破壁取书,发觉书简已
7、朽毁,完整篇目仅余28篇。伏生咆嚎大哭起来:“我一生护书,未曾想书却因我残缺大半,我愧对先人,愧对我死去的妻儿。” 伏生对书那份崇敬之情,那份传承的期盼,全家人都舍命护书,这最是感人的情节,看着戏剧,眼泪忍不住就涌出来了。跟着节目走进尚书,感受到中国有着远古的才智和无穷的力气。 伏生跟当代读书人讲尚书中的禹贡篇目,大禹除了治水,还有更宏大的功绩是定九州,为华夏划分土地疆界,他顺着山势行走,砍削树木作为路标,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大禹13年来历经磨难,“禹迹”踏遍华夏,“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 一篇禹贡又让人看得热血沸腾,撒贝尔:“中华儿女能不尊敬大禹吗?”全场观众都感动地跟着呐喊:不
8、能,不能,不能。 晚年的伏生在山东老家一带传授书,后来汉文帝知道了,他想要伏生到朝廷讲书,但那时候伏生已经九十多岁,经不起舟车劳顿,汉文帝便派太常使掌故晁错到伏生家学习,倾听教导。 伏生同晃错讲书完毕,布满了期翼,语重心长地说:“今日借君之口,将书带回都城,望上古先贤之美德,传于天下,民本德政,福泽后人。” 伏生对书那份传承的期盼,深深地感染着中华儿女。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 典籍里的中国以演绎为主、解读为辅的戏剧,用“历史空间”和“现实空间”,多舞台呈现形式,每个场景的精湛演绎让我第一次看就被吸引住了,被震撼住了,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后来,我又带着孩子一起看典籍里的中国,一起学习、传承我们的中国文华。每一遍都让我感觉震撼、心潮澎湃、潸然泪下。 节目中还有许多感人的,值得我们一看再看,仔细学习与传承。感谢祖国,感谢央视,我要一期不落地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