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重点总结传染病流行病学.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8818095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4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传染病流行病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传染病流行病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传染病流行病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重点总结传染病流行病学.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流行病学重点总结:传染病流行病学l、传染病和传染流行病学(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多种疾病的总称。(2)传染流行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流行过程和传播规律,探讨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制定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策略与措施的一门学科。2、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1)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借此追踪传染源,寻找传播途径。(2)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一般将平均潜伏期加12天,危害严重者可按该病的最长潜伏期。(3)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4)评价预防措施效果。(5)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路性病的流行特征。3、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

2、些?l)经空气传播;2)经水传播;3)经食物传播;4)经接触传播;5)经节肢动物传播;6)经土壤传播;7)医源性传播;8)垂直传播。4、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征为:(1)因为传播途径易实现,因此传播广泛,发病率高(2)冬春季高发(3)少年儿堂多见(4)在为免疫预防人群中,发病率呈周期性升高现象(5)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影响5、经水传播传染病流行特征:(1)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历史(2)如水源经常受到污染,则病例终年不断(3)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差别(4)停用污染水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爆发或流行即可平息6、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征为(1)病人有进食某一食物史,不食者

3、不发病(2)一次大量污染可致爆发,潜伏期较短,流行待续时间也较短,(3)停止供应污染食品后,爆发可平息(4)食物多次被污染,爆发和流行可持续较长时间7、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征为(1)病例一般呈散发,可在家庭或同住者之间传播,可呈现家庭和同住者中病例聚集的现象(2)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和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发病较多(3)加强传染源管理,严格消毒制度,注意个人卫生,可以减少此类传播。(4)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季节性8、经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征为(1)地区性分布特征明显的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具有明显的地区分布,那些分布广泛的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则没有明显的地区差异2(2)呈现一定的季节性,主要由

4、于有些节肢动物呈季节性消长,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生长繁殖也受季节影响(3)有明显的职业特点,主要与接触机会有关(4)有明显的年龄差异,传播广泛的疾病,青壮年发病较多;在老疫区,以儿童发病率较高,新迁入疫区这发病年龄差异不明显(5)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9、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其高低取决千该人群中易感个体所占的比例。群体免疫力:即人群对于传染病病原体的侵入和传播的抵抗力,可以从群体中有免疫力的人口占全人口的比例来反映。10、疫源地:传染源及其排除的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疫源地。小的疫源地称为疫点,大的称为疫区。疫源地消灭的条件:(1)传染源已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不再排出病原体(治愈)(2)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了传染源排千外环境的病原体(3)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而未出现新病例或证明未受感染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时,针对疫源地各种防疫措施即可结束。11、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地理、土壤和动植物因素,大灾之后防止大疫(2)社会因素生活条件、卫生习惯、卫生条件、医疗卫生状况、3 居住环境、人口流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稳定性等。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