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范文陶罐和铁罐课文教案设计(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文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范文陶罐和铁罐课文教案设计(3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课文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范文陶罐和铁罐课文教案设计(3篇)如何写课文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范文(推举)一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概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在文中表达的肤浅的思想感情; 3、领悟语言的感情 颜色和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理解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大事的发生的先后挨次来记叙。 教学难点 理解“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最敬重的教师;回忆性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
2、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答复:“一切随便,但盼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托付增田涉先生代为查找。其次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也许不在人世了吧!”字里行间,情真意切。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 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这篇回忆性散文带有较多的文学性,留意典型事例的描绘,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我们学习
3、时要特殊留意。 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福井县一个医生家庭,在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特地学校毕业。1904年在仙台医学特地学校教学。1915年,仙台医学特地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到东京学耳鼻科,以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开业。1945年8月11日逝世,终年72岁。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2、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绯红(fi)油光可鉴(jin)标致不逊(xn)匿(n)名 诘(ji)责托辞喝(h)采适值抑扬顿挫深恶(w)痛绝 物以希为贵 3、请你找出文中表达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的词语,理清内容,列出构造简表。 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
4、,将全文分成三个局部。 第一局部(第1-3段)在东京,见藤野先生前。 其次局部(第4-35段)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处相识。 第三局部(第36-38段)离开仙台,深切思念藤野先生。 三、理解人物 学生采纳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用“从_的描述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_”的句式,表述自己的发觉。 (学生沟通) 1、外貌描写(白描)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活透出先生的生活简朴、不拘小节、不修边幅,治学严谨。 比拟、体会: 教师觉得写的藤野先生不太美丽,因此改为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吗? 他
5、,既有高仓健一样的体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样的相貌。脸色白而透红,眼睛大而光明,头发整齐而又有一点波浪。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西装,雪白的衬衣上打着一条美丽的领带,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讲台,就用洪钟一样的声音说:“我,就是藤野严九郎。” 不好,失去了特点,像电影明星,不像学者藤野先生。 2、通过四件详细的大事,突出精神性格。 a、主动关怀“我”的学习,仔细为“我”改讲义。 自始至终仔细负责的精神。 b、为“我”改正解剖图。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 c、关怀“我”的解剖实习。 热忱恳切,关怀入微。 d、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四、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人物外貌的白
6、描,以及四件事情的详细表达,写出了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经受,既可信,又耐人寻味,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热忱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课外搜集有关藤野先生的资料,预备与同学们沟通。 其次课时 一、检查作业 1、默写词语、拼音 2、思索以下问题: (1)抓住藤野先生的什么特征来进展描写? (2)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品质? 二、深入理解人物 1、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是怎样对待中国人的?这种态度,最集中地表达在哪两件大事上? a、“匿名信大事” 讥刺“我”得了教员漏出来
7、的题目,才考试合格的。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固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非常以上,便不是自己的力量了:也无怪他们怀疑。” 前半句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荒唐规律,表达对此的愤怒和抨击;后半句写出了在患病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b、“看电影大事” 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枪毙,别的中国人在围观,日本观众在欢呼。 “呜呼,无法可想。” 反映出难以抑制的激愤! c、这两件事各有什么侧重? 匿名信大事弱国国民受人卑视。 看电影大事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不觉悟。 2、与藤野先生相比,你觉得他“宏大”在何处? 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能够做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
8、学生,赐予极大的关怀、鼓舞和真诚的帮忙,尤其显得难能珍贵。所以,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宏大的。 3、文中还写到哪些在日本的中国人? 清国留学生、“我”。 4、抓住什么特征,借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抓住他们盘辫子的特征。 运用比方、夸大、反语,说明了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嘲讽。 5、文中哪些方面表达出“我”剧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a、对清国留学生的绝望、厌恶; b、记得“日暮里”,暗含家国愁思; c、记得“水户”,对爱国志士朱舜水的崇敬; d、对藤野先生的仰慕; e、把思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的战斗行动。 三、课堂小结 至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爱憎清楚地刻划了两类人物
9、,并形成鲜亮比照。一类是日本人:像藤野先生一样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日本人,也有像所谓的“爱国青年”一样,对中国布满鄙视、寻衅滋事的日本人;既有浑浑噩噩、麻木愚昧的中国人(清国留学生、围观杀 人的百姓),也有怀着剧烈爱国主义感情的“我”。这一切,都给我们的头脑形成剧烈的冲击,不由感慨:要自尊自强,振兴中华。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2、课外查找鲁迅“弃医从文”的有关资料。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朗读课文有关章节。 2、谈谈你对当今日本人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 二、理解主题 1、为什么要到日本仙台留学,学习医学? 学生沟通搜集的资料。 教师补充。 资料一: 鲁迅在呐喊自序
10、中记载:“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斗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他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预备毕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斗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幻想。 2、但最终鲁迅走了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成为一位宏大的文学家。 3、是什么缘由,使鲁迅“弃医从文”的? (学生概括陈述前两课时所学,加以总结、提升) “匿名信大事”和“看电影大事”,是其“弃医从文”的两个缘由。 资料二: 这两件事,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地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受,使他深刻
11、熟悉到国人的麻木,进而熟悉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但凡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健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转变他们的精神,而擅长转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固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资料三: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4、让学生再从文中找出例句体会。 “但在那时,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5、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三、探究拓展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a、离开仙台后,“不知怎地,不为很多人所知道。” b、珍藏藤野先生修改正的
12、讲义; c、在寓居里高挂藤野先生的照相; d、把对藤野先生的思念化为连续斗争的士气和行动。 2、藤野先生对我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 “使我忽又良心发觉,而且增加士气了” 在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下,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究竟,为光明的中国连续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自身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增加了文章的战斗性。 3、夜深人静之时,面对东墙上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恩师已阔别二十多年,鲁迅肯定有许多话要说。把握文章主旨,绽开合抱负像,仿照的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当时的心迹。 a、学生写作;教师指导; b、学生沟通。 四、课堂小
13、结 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肤浅的思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_斗争究竟的决心。全文洋溢着鲁迅剧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确让我们深深反思: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应当怎么做? 五、布置作业 1、以“研讨与练习”为凭借,综合全部的理解感悟。 2、完成语文同步训练 3、阅读参考资料: 如何写课文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范文(推举)二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很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知我们,每个人都有
14、特长和短处,要擅长看到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敬重,和谐相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讽刺虚心高傲软弱轻视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对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词句,积存词语。 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体会课文寓意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熟悉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虚心抑制。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特长和别人的短处去比。 教学重点:
15、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理和陶罐的虚心而不脆弱。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特长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同学们,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寓言故事,故事有2个仆人公,一个叫陶罐,跟教师一起写(分析陶的写法),另外一个叫铁罐,(出示课题) 2、读题, 师:谁来读题?(读题) 3、质疑:你有什么问题: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下面让我们去读读课文。 要求: 1、努力把生字词读正确,努力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完以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能用这个句式试着说一说: 这个故事讲
16、了很多年以前,很多年过去了,陶罐,铁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陶罐御厨讽刺软弱 轻视争论愤怒耻辱 消逝宫殿掘开 朴实 和谐相处相提并论 小教师带读,正音,齐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齐读,提示和谐相处是多音字。 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语表现人物的神态?(软弱、轻视、愤怒、耻辱)并适当理解。 3、生字词语都熟悉了,再来读读难读的句子。 4、那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出示:这个故事讲了很多年以前,很多年过去了,陶罐,铁罐。 指名说。 追问,铁罐哪里去了? 补充小资料袋:关于铁罐氧化作用的科学道理。 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17、,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年月长远,铁罐层层氧化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 4、整体感知 请你观看人物的表神态,说说故事中的2个仆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是的,故事一开头就写出了铁罐的傲慢,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这段中的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铁罐特别傲慢?(傲慢、讽刺) 讽刺是什么意思?我们往下读读看 5、仔细默读29自然段, 用划出铁罐讽刺陶罐的话。用划出陶罐答复的话。 三、学习课文29自然段 1、抓住人物神态语气体会,以读代讲,以读促讲 师:首先我们来看这局部对话。 出示第一局部对话:1-6自然段 第一次练读(直接读对话) 同桌分别选择一个角色,自由练习该怎么读。 指名分角色读
18、,评价。 留意神态的词语就能把句子读好。那铁罐和陶罐在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找出第一次对话时描写神态的词语。 你看看陶罐说的这句话,你从哪里能感受到他很虚心?(称呼上) 再看看铁罐对他的称呼呢?(真是太傲慢了,没礼貌) 再请一组对话。 问1:铁罐,你为什么这么高傲啊? 问2:陶罐,听了铁罐的高傲的语气,你没有生气,反而很虚心,又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讲出铁罐的坚硬和陶罐的易碎的特点。) 你还找到了铁罐说话时的哪些神态和语气? (更加轻视)轻视是怎样的,你能来做个动作吗?谁来用更加轻视的神气读读铁罐说的这句话?(指名几个同学读句子) (愤怒)愤怒就是说他(很生气了,越来越傲慢)铁
19、罐为什么会越来越生气呢?(由于陶罐在争论) 陶罐要争论些什么?出示句子(他不是软弱)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陶罐还想连续说下去)会说些什么呢?(自己读读,想想指名说)但是铁罐容许他争论吗?(不)哪里看出来的?(铁罐打断他说的话)所以这里朗读的时候要留意,读的快一点,硬一点。 再指名2人来读这两句对话 第2次推举读(直接读对话) (1)再同桌分角色练读,要读出铁罐和陶罐不同的神态和语气,你还可以加上一些眼神和动作。 (2)推举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来推举一位同学读铁罐,一位同学读陶罐。到台上来读,表演读,其他同学同样要听认真,一会来点评。 (3)评价(估量读的好)假如读的不好,教师范读 第3次展现读
20、(直接读对话) 师:下面1、2大组做铁罐,3、4大组女生做陶罐,分角色来读这局部对话。 2、想象神态朗读 出示余下的对话:7-9自然段。 (1)师:这局部对话又该怎么读呢?这里并没有写出陶罐和铁罐的神态,你能不能想象一下陶罐和铁罐当时说话的神态吗? 出示:陶罐()地说(心平气和、温柔、安静、好言好语等) 铁罐()地说(歇斯底里、怒不行遏、暴跳如雷等) 在书本上写写,读读 (2)指名同学分别说说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说好后读一读。 (3)同桌两人,也分别加上神态,再来练习一遍。 问1:铁罐,为什么你越来越生气了? 问2:陶罐,你为什么总是心平气和呢?莫非你真的很软弱吗?最终为什么又不再理睬铁罐了呢?
21、 3、全部对话练读 4、整体感悟 师:刚刚大家从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中读懂并体会了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虚心, 铁罐的态度一次比一次高傲,一次比一次傲慢,而陶罐却始终是那么心平气和地在和它讲道理。 5、师:为什么铁罐一次比一次高傲? 傲慢的铁罐自以为很坚硬,总拿自己的特长去和陶罐的短处比,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板书:坚硬 是的,陶罐确实不坚硬,简单碎,板书:易碎。 但是陶罐面对铁罐的讽刺,他惧怕了吗? 指导书写:虚心。 四、存疑完毕 师:同学们,傲慢的铁罐始终拿自己的特长去讽刺陶罐的短处,那故事最终的结局又将带给我们哪些更深的思索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预设: 27陶罐和铁罐 (无价之宝)陶罐虚心
22、,友爱,和善 (无踪无影)铁罐傲慢,自大,高傲无理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陶罐和铁罐,知道了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只是陶罐,另一只是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经常高傲地讽刺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照旧精致,成了无价之宝,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板书:无价之宝无影无踪)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 二、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板书:坚硬),瞧不起陶罐,经常讽刺陶罐,陶罐很简单碎(板书:易碎),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终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让我们来连续学习课文。 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齐读后点红消逝,学生利用近
23、义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很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当人们发觉陶罐时是什么样子的?而铁罐呢? 请快速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内容。出示14、17段,分别齐读。 (引导学生抓住光滑、朴实、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2、陶罐照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实、美观。铁罐被氧化消逝得无影无踪。 陶罐和铁罐,你喜爱谁呢?为什么? 当年被铁罐讽刺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傲慢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逝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时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3、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终不同的结
24、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这则寓言告知我们:每人都有特长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 4、拓展延长,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虚心,不傲慢,吸取别人特长的孩子。) 三、作业: 其实,像陶罐和铁罐这样的故事我们以前在课内课外都读到过,比方小柳树和小枣树、骆驼和羊,教师还重新编了一个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想读吗?咱们自己也能编一个这样的童话故事。 板书预设:虚心、友爱陶罐铁罐傲慢、自大 易碎坚硬 永久氧化 无价之宝无影无踪 如何写课文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范文(推举)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敬重、鼓舞,要主动去关爱
25、别人,特殊是对身处逆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怀和鼓舞,正确地对待自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想起来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答 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掌声(板书掌声)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学生对本课字词的把握状况 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一摇一晃姿态 悄悄迟疑愁闷慢吞吞眼圈红红 热闹而长久鼓舞士气微笑 指导学生“落”是个多音字,有三个读音,让学生用三个读音组词。 2、指导“励”字的书写。 3、
26、指导学生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仆人公是英子,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体会一下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读1、4自然段找找写英子表现的句子,并和同桌说一说,英子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幻灯片出示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认真体会以前的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汇报:从“早早地来”“最终一个离开”“总是”“悄悄地”等词语中体会到英子是个自卑愁闷的姑娘。板书:自卑 以前的小英自卑愁闷,让我们带着体会一起读读吧。 幻灯片出示第四自然段,让学生体会后来的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汇报:从“变”“不在愁闷”“教她跳舞”“嬉戏说笑”等词语中体会到英子是个活泼开朗自信的姑娘。板书:自信 2、英子
27、由之前的自卑愁闷变成了以后的活泼自信,究竟是什么力气使英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是掌声 四、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幻灯片随机出示两次掌声的句子。 1、本文总共消失了两次掌声,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幻灯片出示2、3自然段)生读,谈体会 说说小英的心情:可怕;难受。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立即、低、慢吞吞;眼圈红红的) 此时此刻,英子可能在想些什么?上去会被同学笑话,不上去会被教师批判。由于腿有残疾,她确定是不想上去的,但又不得不上去,这种进退两难的状况让小英“(迟疑)了。联系上下文,我们最终明白了“迟疑”指的是(生答复)?(拿
28、不定办法) 在迟疑中,英子最终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让我们再次走进小英的内心,去好好体会小英内心的那种自卑、苦痛和无奈。配乐指名读 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突然间响起了掌声(第一次掌声)。假如你们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这次掌声告知她什么?(要英勇;要顽强)这是同学们对小英的鼓舞,是友善的掌声(板书:鼓舞友善)假如此时你就那位站在台上的腿有残疾的小姑娘,听到这布满了鼓舞,饱含着友善的掌声,你心里会怎样想? 2、其次次掌声(幻灯片出示课文片段) 同学们的第一次掌声给了小英莫大的鼓舞,所以小英也镇静了心情,开头叙述她童年的故事。当她完毕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热闹的掌声。同学们又想用掌声告
29、知英子什么?(让学生沟通)这是同学们对小英的赞美与确定,是真诚的掌声。(板书:赞美真诚)面对同学们赞扬的掌声,假如你是英子,你会怎样想、又会对大家说什么呢? 过渡:两次热闹的掌声,一次友善的鼓舞,一次真诚的赞美,意义不同,却真正转变了英子的生活。出示(从那以后一段),自由读,想想现在的英子是个怎样的孩子?读出英子的自信来。 五、比照阅读,感情升华 1、现在的英子活泼开朗,让我们再来回忆以前的她,感受她的变化。以前的她成天哀痛难过,所以她(生读);是掌声给了她士气,从那以后(生读)曾经的她一度自卑愁闷,所以她(齐读);是掌声给了她力气,从那以后(齐读) 小结:这两次掌声就像一缕阳光化解了小英内心
30、的阴霾,怪不得小英会永久忘不了那掌声。让我们再次在朗读中去感受掌声的力气吧! 2、今日的学习肯定使你,使我,也使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对掌声有了更多、更新的理解,(多媒体出示,教师读) 掌声是一首奇妙的歌曲,能够唤起士气! 掌声是一朵芳香的鲜花,能够使人兴奋! 掌声是一轮早晨的太阳,能够带来阳光! 孩子们,在你的心目中,掌声还富有哪些特别的含义呢?信任你的心中肯定有自己的答案,抓紧拿出练习纸写下来。 出示:掌声是(),能够()。 掌声是一把崭新的钥匙,能够翻开心灵! 掌声是一片宽敞的海洋,能够沉没大方! 掌声是一天闪闪的星星,能够照亮黑夜! 总结:同学们今日上课表现太棒了,让我们为自己今日精彩的表现鼓鼓掌!(生鼓掌)是啊,掌声是鼓舞,掌声是赞美,掌声中更包含的是爱。愿我们今后在掌声中经受风雨,在掌声中欢乐成长。 六、家庭作业 1、给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四周的某一个人,写一句鼓舞的话。 2、读了小英的来信,你可以把你的心里话写一写,给小英写封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