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案集合6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挑山工教案集合6篇.pdf(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挑山工教案集合挑山工教案集合 6 6 篇篇挑山工教案挑山工教案 篇篇 1 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作品。课文记叙“我“登泰山时发现挑山工登山的路程,虽然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不比游人慢,经过交谈得知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在于专心登山,脚步踏实,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首先写“我“登山时看见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不比游人慢,心中感到很奇怪;其次写“我”与一位挑山工交谈,明白了他登山速度快的原因;最后写下山后请人画了一幅登山画,用挑山工登山不止的精神勉励自己不断向前。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生能借助字
2、典、联系上下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写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3、了解挑山工的话,从其登山中感受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理解挑山工的话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从中受到启发。预习要求:预习要求:1、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解决。2、再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理解。3、课文读通顺后,找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回答课后问题。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泰、衡、黝、咧、呗、哲、憨”7 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积累下面的词语:节奏、平衡、饱览、诵读、不解之谜、耽误、哲理、意味深长
3、、心悦诚服。3、理解课文内容和_说明的道理。了解挑山工,感受其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4、学习课文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渲染、主题导入一、谈话渲染、主题导入从今天起我们学习新的单元快与慢。一提起快慢,老师就会想到龟兔赛跑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生说)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与快慢有关的一篇课文:挑山工。设计思路:由单元主题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导入新课。二、交流资料,链接文本二、交流资料,链接文本课前布置同学们上或通过其他的渠道搜集有关泰山和挑山工的资料,下面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生汇报)设计思路: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对挑山工
4、有个初步的了解,明白他们是怎样一群人,他们是干什么的。既考查了学生搜集相关信息的能力,又为学习课文内容打下基础。三、初读感知,自主质疑三、初读感知,自主质疑1、让学生带着任务,充分地自读课文。(1)自学生字,打开智慧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2、组织交流:(1)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觉得自己说不好,也可以说一说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或读懂了什么。(2)小组讨论解疑释惑。各小组选择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准备在全班交流。(3)组织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可能会有如下几个:“我们跟你们不一
5、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挑山工肩背重物,走折尺形路线,可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课文最后一句里的“它”指什么?)设计思路: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安排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让他们自主学习,学习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也为后面以疑促读,深入自学,自主解疑做好了准备。四、布置作业,熟读延伸把课文多读几遍,直到能够读流利为止。设计思路:以学定教,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决定了后面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感悟人物精神品质的教学,所以此环节的设置并非可有可无,而是至关重要。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开火车”读课文。师生从正确、流利、朗读习惯、技巧等方面进行评议。二、以疑促读,读中
6、感悟二、以疑促读,读中感悟1、按处理的次序出示上节课提炼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内容见前)2、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挑山工和游人的不同:(1)各自默读思考,然后填写表格中概括差异的部分。|_挑山工_|_游_人_|_|_|_|_|_|_|_|_|对比结果:(2)在小组内分析交流,开展合作学习。(3)全班交流,统一认识。设计思路:通过自学,学生认识到:游人轻装上山走直线,挑山工肩挑重物上山走折尺形路线。游人上山是玩赏,挑山工则是工作。3、挑山工的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呢?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你看,是不是这个理?”挑山工是怎样理解“这个理”的呢?请同学们勾画出挑山工说的话,反复朗读,精读细品,然后
7、填写表格中“对比结果”部分。(1)放手让学生自学。(2)组织交流评议。(3)通过朗读,你觉得在挑山工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一种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4)鼓励学生读出挑山工的精神。4、组织学生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因为我需要它”里面的“它”指的是什么?设计思路:该环节是课文学习重点难点突破的关键所在,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疑点,引导学生精读细品,感悟内容。三、再读深思,学习表达三、再读深思,学习表达1、快速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品质的。2、组织交流,形成共识,指导习作。设计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写人的_可以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使“读”和“写”有机地
8、结合起来,以“读”带“写”。四、情境交融,心灵互动四、情境交融,心灵互动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认识了令人肃然起敬的挑山工。他们身上具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认定目标,勇往直前的可贵品质。假如有一天你有机会去登泰山,你会和挑山工进行一次怎样的对话?(出示画面与挑山工“面对面”)设计思路:创设具体生动的语言情境,唤起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给了孩子一次触动心灵的机会,深化了思想认识。五、赏读品味,激发情感五、赏读品味,激发情感同学们,在这篇课文的学习即将结束之时,你觉得哪些内容是自己最喜欢的,请你富有激情地读一读,再说一说理由。如果你心里的想法一下子无法表达出来,那么就用自己的
9、朗读来表现,行吗?设计思路:用品读来结束教学,让挑山工的具体言行去感染学生的心灵,激发起学生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又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学习要求。挑山工教案挑山工教案 篇篇 2 2教材说明解题这是当代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散文。本课写“我”在登泰山时碰到一位挑山工,发现他虽然身挑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慢,总是不声不响地从游人身边走过,又悄悄地走在前头去了。从挑山工的行动上悟出一条人生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_用一个词语“挑山工”作标题,表明_以写人为主。“挑山工”,是“挑夫”或“挑脚夫”的一种,_指往山上、山下为别
10、人挑货物、行李的人。“挑山”不是“挑起山”,而是“在山上挑”。结构分析_共 7 个自然段,先介绍泰山的挑山工,提出一个疑问,再写“我”对挑山工的观察,解决疑问;最后写“我”的感悟。依这样的思路去划分,_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自然段),写在泰山上有许多的挑山工,他们挑着重担,走的路比游人多一倍,但是,奇怪的是他们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这一段是“设疑”。第二部分(第36 自然段),写“我”用亲眼所见的事实,证实挑山工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又通过与挑山工谈话,弄清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这一部分是_的重点。作者详细地记叙了他所观察的一个挑山工的形象,以及“我”与“他”的登山“比赛”,证实他登山的速度
11、确实不慢。作者带着疑问去攀谈,了解到其中的奥秘,解开疑团。这一段是“解疑”。第三部分(第7 自然段),写“我”从挑山工的形象与话语中受到启发教育。这一段是“感悟”。语意理解“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这句话写出“我”观察挑山工的地点。“随处”一词点明挑山工十分普通,并非有超凡体力与能力的超人。“泰山”,山名,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以北。长 200 千米,其主峰玉皇顶海拔 1524米。泰山突兀峻拔,雄伟壮丽。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均在此封禅,祭告天地。许多文人墨客也来泰山览胜,留下精美诗篇与题刻。泰山是“五岳之首”,“旭日东升”“晚霞西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为泰山四大奇观。泰山与华山、衡山、
12、恒山、嵩山为我国著名的五大名山,称“五岳”。“登山的时候,他们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这 4 句话具体形象地描述了挑山工挑货登山时的主要特点。第 1 句描述挑山工挑货登山的姿态,作者抓住两只胳膊的分工与动作,写出其协调的美;第 2、3 句描述挑山工挑货上山的步行方向,作者用“折尺”作比,形象地写出曲折向上的特点,又细致地描写了在折尺线
13、路上行走的特点;第 4 句科学地分析这样登山的优越性:方便、省力。“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已经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前头去了。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像仙人那样,是腾云驾雾赶上来的。”这两句用比较法,写游人与挑山工登山的行为态度与效果的差别,用游人衬托挑山工登山之“神”,进一步证明他们的速度不慢。第 1 句列举了游人登山的不同兴致,但都以“游”和“玩”为目的,心情轻松,没有重负,不必着力赶路,可以尽情地观览、赏玩;再对比写挑山工,在游客“游”与“玩”中已经走到前边去了。前文写游客曾“从他们身边走过”
14、,这里写他们又从游客身边追过,而且是游客玩兴正浓,毫无觉察情况下追过,这使游人惊诧不已,“认为他们像仙人,是腾云驾雾赶上来的”。“饱览”,看个够。“题句”,游览时为留纪念而写的语句。“腾云驾雾”,原指传说中仙人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腾,_写挑山工原本落在游客身后,现在却突然赶到前边,于是“我”联想到仙人腾云驾雾。作者借这个联想形容挑山工登山的速度之“快”,情态之“隐”。“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样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要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这是一位挑山工解释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共 5 句话。第 1、
15、2 句把游人与挑山工登山的走法作比较,游人很“随便”,挑山工却步步踩实,不能耽误。前者无时间限制,重玩乐;后者要把握时间,重坚持。两相比较,其本质差异就十分鲜明了。第 3、4 句解释走法不同的原因。“要那样”,这是一种假设,“那样”,指游客边走边玩的走法。“两天也到不了山顶”,指出这种走法的结果,即要拖很长时间,无法完成送货上山的任务,自然得不到“脚费”,另外,货担沉重,拖的的时间越长,消耗体力越大。所以必须“一个劲儿往前走”,这是完成任务、达到成功的最好办法。这段话道出挑山工速度不慢的两个秘诀:步步踏实,持续前行。挑山工教案挑山工教案 篇篇 3 35、挑山工教学目标:1、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
16、比游人多一倍,却反而先登上极顶的原因。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攀登的精神。2、运用抓住体现中心的句子来领会课文中心思想的方法,培养领会中心思想的能力。重点难点:1、随一位挑山工登泰山,解开心中不解之谜是_的重点段落。了解课文是分几层意思来表达中心的,从而理解作者悟出的哲理,懂得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哲理一步一步有条理地表达出来。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出示课题,介绍作者: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画家冯骥才的作品。他的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
17、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在泰山风景区有许多游人,还有挑山工。二、读通课文1、自由朗读,思考三个问题:文中的不解之谜指什么?板书(生谜)作者是怎样解谜的?(解谜)作者领悟出什么深刻哲理?(明理)2、检查朗读。3、课文就是按照“生谜解谜明理”的顺序来进行叙述的。三、生谜1、观察插图,说说“挑山工”是怎样的人?2、自读第 1 节,说说课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挑山工?谈你的感受。(同桌讨论)3、交流: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说明担子重;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说明步履轻松;“折尺形”
18、的登山线路说明路程长。4、引读课文: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的担子重,他们的步履轻松,他们登山的路程长。这样登山的原因是,好处是,担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但是。5、担了重物,路程加倍,还是慢吞吞地向前走,居然能走到游人前面,由此,作者心中产生了一个不解之谜。出示练习:挑山工 慢,慢。走得 其实并不游人 快,快。交流完成填空,学生读。6、引读课文: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奇怪的是。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越过,以为。你在某个地方,或者,或者,他们。等你发现,你会,以为。四、熟读第一段,背诵第一段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熟读课文,背诵
19、第一段。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第一段。2、谁能说说挑山工的不解之谜是什么?二、解谜、明理1、读 3-6 节找出表现不解之谜的三组句子。交流出示句子。各种形式读句。六、解谜、明理1、出示作者的疑问(第 4 节)2、最后,挑山工的回答解开了他心中的谜。出示挑山工说的一段话。三人分别读这段话。3、挑山工的这段话怎样解开这个不解之谜呢?出示阅读提示:任选一个内容进行学习,先读懂这段话,再联系上下文,进行小组讨论交流:1、是否同路(出示)山下 他们同时起程回马岭 一、二次山道上 几次相遇最后汇合在极顶的小卖部前2、游人走法:挑山工走法:随机朗读句子3、游人东看西看,挑山工一个劲地往前走,理解时
20、间长了,就走到前面去了的含义。4、这些是挑山工的话,作者由挑山工的话语中悟出意味深长的做事哲理。出示句子、读句那作者悟出了什么哲理(师举例说一个内容,其余学生说)出示:向着目标 踏踏实实不停攀登 奋发努力七、哲理升华1、从泰山回来,作者深深记住了这些哲理,并且画了这样一幅画。出示图与文 读句2、作家冯骥才作为一个游客,听了挑山工的话以后,如果再去游览名山,会怎么走?那为什么还要画这幅画并挂在书桌前,多年不曾换掉。师小结。八、课外延伸出示课前,收集冯骥才作品目录。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 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
21、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 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
22、、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挑山工教案挑山工教案 篇篇 4 4一、目标:一、目标:、教育: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道理,挑山工(第课时)。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教养: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读书能力和质疑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二、二、重难点重难点: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
23、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三、教具:三、教具:挂图、幻灯、小黑板。四、准备:四、准备:家庭作业(初读第一自然段后,每人画出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五、过程:五、过程:(一)复习:(一)复习:、齐读课题。、请用段意归并法简单说说全文主要讲什么?(二)学第三段。(二)学第三段。、教师边指图边感情引入:是的,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出示末句,学生默读,抓重点词质疑,教师归纳具有深究性的问题。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
24、它?“一直”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引出学习上文的思路:要弄清“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就要联系上文理解好以下三个问题:(小黑板出示三个问题)、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游人的前面去了?(三)学第一段。、默读第一自然段,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用划句子。学生发言,教师小结:()“他们肩上.保持平衡。”作者用简短的语句,形象地描画出挑山工挑着重物上山的样子。(登山姿势的特点)()“他们走的路线.扁担换一次肩,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挑山工(第课时)。”(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
25、的)出示几幅学生画的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分辨对错。依据课文说理由。、老师小结:边读文字边想象,动手画图,也是一种理解句子的方法。、指名看图说话(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内化语言。、引读: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指名读第二节,边听边想,交流。、过渡:对此,我觉得很奇怪。我的疑团是怎样解开的?课文讲了我和一个挑山工次相遇,经过了解,终于解开了不解之迷。(四)学第二段、快速默读,我和挑山工在哪个地方相遇?用()括出。并且找出表现我们和挑山工速度变化的句子,用划出。老师小结:这几次相遇,每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超过了挑山工,但结果又总是他走到了前面。、
26、那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我们前面去了?这使我感到很惊异,所以走过去跟他交谈,挑山工的哪些话解开了我的疑团,用划出。、汇报后,请抓住重点词提问题,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讨论、教师点拨)学生提的问题(“随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为什么一步踩不实不行?“耽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教师贴出写有道理的字条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并指着小结: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五)回头再深究第三段。、引入:所以从泰山回来,我就画
27、了这样的一幅画,(指挂图)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出示幻灯(_末句和学生质疑的个问题)()“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指什么?第二个意思指什么?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教师:作者体会到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精神,受到了教育、感染、启发,所以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让这种精神时时刻刻激励自己做好每一件事。()教师小结:边读边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同样是重要的读书方法。、“一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这样处理起强调作用,强调什么?、教师:对,这种精神不但作者需要它,老师同样需要它,同学们更
28、加需要它。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标的。(指着写有道理的字条讲)、教师指着“一直、因为我需要它”小结:作者围绕写作目的精心用词造句。(六)质疑。(六)质疑。(七)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用“耽误、朴素”造句。、背诵第五自然段。板书:挑山工挑山工游人沉甸甸没挑子路程长一条道速度快落在后面一个劲儿走玩玩闹闹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挑山工(第课时)挑山工教案挑山工教案 篇篇 5 5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 1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
29、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2初读课文。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2播放挑山工情
30、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二、预习课文二、预习课文1 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3学习生字新词三、交流预习三、交流预习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请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单交流各自的理解。3交流学习词语的收获。(1)说出“货、奏、超”三个字的部首。(2)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3)读生字组词。(4)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5)组词:溜()货()奏()衡()诵()留()贸()泰()横()颂()
31、杖()肌()耽()误()哲()仗()机()枕()娱()折()4读课文。四、学习第一自然段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本段。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2讨论。(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2)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3)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4)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
32、?(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五、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本段,大家思考:(1)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2)“腾云驾雾”指什么?2交流。(1)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2)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本课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3)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比一比,谁朗读得好。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2
3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三自然段一、学习第三自然段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相遇?(2)“攀谈”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2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谈一谈。3全班交流。(1)“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松亭。这三次相遇,每一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结果总又是他走到了前面。(学生交流这个问题时,板书“经
34、历”“山下”“回马岭”“五松亭”。)(2)攀谈就是闲谈,随便聊聊。因为作者感到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迷。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本自然段大部分用告诉别人事情的语气读,挑山工的话用解释的语气读。)二、二、学习第四自然段指名读本段。学习第四自然段指名读本段。想一想,想一想,本段主要讲了什本段主要讲了什么?(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迷)么?(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迷)三、学习第五自然段三、学习第五自然段1指名读本段。2讨论:(1)挑山工是怎样为作者解开心中不解之谜的?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如果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2)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3)为什么“挑山工”和“游人”有这么多不一样呢?3交流:(1)
35、略(2)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样就怎样;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往前走。(3)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停在哪里,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目标专一。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学习第六自然段1齐读本自然段。2讨论:(1)“包蕴”“哲理”分别是什么意思。(2)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3交流:(1)“包蕴”是包含的意思。“哲理”是有着普遍意义的、有深刻意义的话。(2)只要认定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走长了,就能跑到前面;如果像游人那样东看西看,走走停停,看起来走得很快,结果反而比挑山工慢。这个道理不仅适合于登山,而且具有普遍意义,
36、做其他事情也是这样,谁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长句、破句的读法)五、学习第七自然段1齐读本自然段。2讨论:(1)句中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后面的话是什么?(2)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这里的“它”从字面上讲指什么?实际指什么?3交流:(1)句中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破折号后面的话是“我”画的一幅画的画面。(看图)。(2)它字面上讲指的是这幅画,实际上是指画中主人公那种认定目标、坚韧不拔、不断攀登的可贵精神。(3)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句子。前半句讲结果,后半句讲原因,意在强调后者,即“我”需要挑山工这种精神,它将永远激励着“我”。(学生回答问题
37、时,板书“作者需要精神”)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挑山工教案挑山工教案 篇篇 6 6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挑山工挑着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原因。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懂得只有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理解挑山工话里的深刻含义,能从中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教学方法:1、以读促思、以读促解。2、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课前谈话:课前谈话: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泰山的风景。有什么感受?
38、泰山虽然雄伟,但是我们游人要想登上泰山,只有一条陡直的山路。一、复习导入、引发质疑一、复习导入、引发质疑1、谈话激趣:同学们,泰山以它奇特的景象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但是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来到泰山,更让他难以忘怀的并不是那雄浑的景色,而是一位挑山工。2、板书课题。3、谈谈对挑山工和作者的了解。4、对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这句话进行质疑。【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重点句的质疑,既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二、品读课文、感知不同二、品读课文、感知不同1、初读挑山工说的话,谈谈读懂了什么?2、学习挑
39、山工和游人的不同。(1)上山时负重不同。体会沉甸甸。(播放课件)指导朗读: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头垂下几根绳子,挂着沉甸甸的物品。(2)上山时路线不同。什么是折尺形路线。动笔在书上画一画折尺形路线图。体会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3)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游人走走停停。3、引读:挑着沉甸甸的物品,走着折尺形的路线,不声不响地从我们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我们前头去了。【设计意图:通过品、读、思、画相结合的方法,感悟挑山工和游人的不一样,为下文悟理做好铺垫。】三、精读课文,感悟道理1、挑山工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理儿呢?请大家再读挑山工的话,说说感受到的理儿。(全班交流)2、理解它指的是什么?【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旨在运用知识迁移的原则,不仅让学生理解挑山工朴素的话语,还要理解其文字背后的含义。】四、联系生活、拓展升华1、挑山工的精神只有作者需要吗?还有谁需要?2、教师总结,希望大家能用挑山工的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前行。【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将挑山工的精神内化并激励自己前行,以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