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139958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62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pdf(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初一学生迎来了复课新学期,当家一名数学教学,案例做好一份高标准的教学案例很重要,才能更好引领学生高效能地学习数学知识,下面是整理的人教下册数学教案 5 篇,热烈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鼎益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三角形的圆周和是180 度,四边形的直角和是 360 度。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学员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的结论,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善于合作的

2、良好学习品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常识实际运用。教学难点菱形的内角和是 180的推理。教学工具三种表现形式的三角形各一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例 6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哪个的内角更大呢?钝角三角形呢?各种三角形的正三角形内角和各是多少度?2.你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个猜想?(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规律。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例 6,看到找到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1.量一量:以小组为单位任画三个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德帕伦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利用手中的工具计算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组内分工

3、,两人度量,一人记录,一人计算,一人汇报。)学生汇报各组度量和计算三组的结果。小组内做好记录。各小组发表意见。教师小结,大家算出的三角形的大伙儿内角和都短 180,那么,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与 180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谁能用更好的做法来验证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实验研究,一定会弄清这个环境问题的。2.撕一撕(剪一剪):刚才我们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先测量每个角的度数再相加的。在量内所同一个内角度数时只要有一点误差,内角和就有误差了。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技术手段,增大度量的次数呢?提示学生,可以把三个内角撕下来做成一个角,就只需测一次了。课件演示将三个内角拼成一个角。学员动手拼一拼后发表各自的意见。

4、3.折一折:课件演示折法。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什么角?支招学生拿出桌上三种类型的三角形纸片,将五个角折拼在一起,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什么角?我们可以推算出什么结论?(三角形的四边形和是 180)4.得出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为什么?(能,因为这绝大部分五种三角形就包括了所有三角形)结论:三角形的四边形和是 180。5.完成做一做。(二)学习例 7,找到正方形的内角和的规律:1.直角三角形都包括哪些?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内角和是多少度?3.那其它的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教师提示学生可以把四边形分成三角形来计算。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一般的四

5、边形的内角和虽然是360度。4.得出结论:正五边形的内角和的是 360 度。5.完成做一做。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六第 2 题。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 7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课本练习十六第 3 题)3.完成练习十六第 4 题。课后小结谈一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课后习题一、填空。1.三角形的锐角和是()。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3.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分别是 110和 40,那么第三个角是()度。4.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所,顶角是 60,它的一个底角是()。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1.直角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角个角是直角。()2.等边

6、三角形多少六角形是锐角三角形。()3.三角形共有一条高。()4.两个底角都是 28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菱形。()5.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6.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半月形和正好等于90。()7.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8.将矩形一个三角形剪成两个三角形,那么这两个正方形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90。()三、求下面三角形中3 的度数,并同时指出是什么三角形。1.1=30,2=108,3=(),它是()三角形。2.1=90,2=45,3=(),它是()三角形。3.1=70,2=70,3=()。它是()三角形。四、如下图,1=55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人教七年级下册

7、数学教案 2教学目标 1、让虚数学生生自主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法。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之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3、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此后也要随后为国争光的豪情,学习提高学习的创造性和自觉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整数的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让谈谈我们用一道习题回顾一下。(呈现多媒体,学生自主归纳完成习题并总结计算算理)师:同学们你们可真棒,那么今天上午我们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引出课题并板书

8、)(二)例题讲解师:周末的时候小丽和小林总店去新华书店买书,他们遇到了一些数理逻辑问题,那么咱们帮帮他们怎么样?(1)罗某买了下面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生:好的 (展示小丽遇到的风险问题(1),并让学生列出算式)师:根据咱们总结的质数加减法的算理,想一想这个排序式子怎么计算呢?(让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小组讨论,并列出竖式)师:你们发现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生 1:注意数位对齐生 2:留神小数点要对齐生 3:老师小结:小数点要对齐,得数的小数点也要对齐。师:小丽啊还有一个问题让我们看一看(展示问题(2)(让学生自主解决,并再追忆需要注意什么?)已经完成

9、后学生给予总结,完成小数加减法如期完成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三)习题巩固课本 72 页做一做课后小结学生谈一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给出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或进行计算,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课后习题一、计算。1.5-0.5=1-0.9=2.3+0.6=0.9+0.8=1.9-0.8=3.5-2.4=0.36+0.65=0.96-0.32=二、竖式计算。20.87-3.65=3.25+1.73=18.77+3.14=23.5-2.8=三、解决问题。1、小红买文具,买钢笔用去 6.7 元,买文具盒用去 9

10、.8 元,一共用去多少钱?2、爸爸用两条长度分别是 1.27 米、1.35 米的绳子接起来捆扎报纸。接口处忽略不计,接好后的绳子有长短不一?板书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成功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接下来小数点。人教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教学目标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2、初步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3、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想要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作出合理的推测。4、通过对数字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看右上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

11、变化情况的信息。教学难点:绘制合头折线统计图。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 情境引入,激趣促学提问:小朋友们知道 2021 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北京)师:那你东亚知道在过去的几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金牌的情况吗?教师出示:24 届奥运会获 5 枚金牌;25 届奥运会获 16 枚金牌;26届奥运会获 16 枚金牌;27 届奥运会获 28 枚金牌;28 届奥运会获 32 枚金牌。提问:这样表达大家表示好吗?为什么?教师:大伙提出了自己的理由,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也表示?学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教师投影出示:提问:从这统计表中你能荣膺获得哪些信息?(教师引导师生探讨)二、探究新知,

12、强化技能 1、教师出示辅导员完整的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师:除了用条形统计素描以外,我们还可以这样所画,看看和刚才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你能给这种统计图起个名字吗?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阐述,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2、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有哪些要素?学生观察后回答:标题、横轴、纵轴、线段、单位长度等 3、掌握折线统计图提问:你能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教师让学生同坐之间交流,然后集体汇报。4、比较凹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异同的异同提问:今天学习的折线统计图与以前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哪个能更好地变化反映我国奥运代表团篡夺金牌数的变化情况?为什么?学生充分探讨,

13、然后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显示数据的增减变化规律。5、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论证折线统计图的其优点提问: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学生家长回忆在生活中见到的折线统计图,如股票分析图、病人的心电图等,根据所述学生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体认到印象。6、绘制折线统计图教师:折线统计图有这么有大的优点,那怎样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它的画法。让学生打开课本看第 110 页例 2,教师课件出示“陈东 010 岁身高情况统计图”。提问:观察与前面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理解纵轴上 050 厘米用折线表示的意义(挑选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选择正确而合理的刻度)。教师:下面里

14、头我们一起来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先确定位置再描点,然后再以将这两点连成线段。(教师课件演示 0 岁2 岁的描点、连线过程)提问:你能把这张折线统计图完成吗?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在课本上绘制折线统计图,完成教学内容后教师课件演示绘制的完整过程,同时选定部分同学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在实物展台上展示。三、全课总结,构建模型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地理知识上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适当点拨。四、巩固拓展,内化新知 1、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能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2、完成课本第 112 页练习十九的前述习题。课后习题完成课

15、后练习题。人教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教学目标 1.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错开关系。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前述风险问题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结构能力。3.感悟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重难点理解种树棵树与数目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一棵小树五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花,天天干活不说话。(打一人体器官)师:看再说显示器的手你从中发现了哪个数字?(生:5)师:老师还寻获了一个数字是 4,你知道它指称的的什么

16、吗?生:手指缝 师:对,是手指缝,在数学叫做上能我们把它叫做间隔。板书:间隔像手指缝一样一共有四个间隔,我们可以把这个间隔就是指的多少叫做间隔数。(板书)师:请同学们看几组图片,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间隔。(课件出示)出示学生放学路队,数一数,班主任之间的间隔有多少个?像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我们把它叫做间距 师: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间隔时间间隔?师:树与树之间也有错开,同学们看,这一排排的树何等漂亮,这节棵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植树有关的数学问题。板书:植树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同学们知道 3 月 12 是什么日子吗?对,是植树节,这一天全国上下都在植树,所以说,植树节时我们都假如植树,为

17、节约用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学们在全长 20 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 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有多少棵树苗?1、理解信息。请看题,你摘得了哪些信息?预设:从以下几点理解圣传什么是“一边植树”?能解释一下“两端要种”吗?(板书:两端要种)追问:与“两边要种”意思一样么?每隔 5 米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几块之间的“距离”;师:两棵树之间的一段距离,我们也可以看成一个间隔。2、猜想。师:如果这条路的一边用一条线段来则表示,请你口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呢?你们即便是怎么想得?听起来,好像都挺有道理,到底哪个答案是对的?大家能用更加直观的演算法,来确认自己的答案吗?(画图)3、化繁为简.化繁为简

18、 师:(课件演示)请看,“两端要种”,先在开头好多年一棵,然后每隔 5 米种一棵大 家看,种了多少米了?生:20 米 师:一共要种多少米?(20 米)照这样一棵一棵,一直画到 20 米?你有什么感想?生:师:这样一棵一棵画下去,方法是可以的,但棵数太多了,太麻烦了,那有什么更简单的演算法吗?生:师:好办法,学生上台板演画图并解答。师追问:间隔长度是几米?有几段间隔?种了几棵数?间隔段数只有4 段,为什么可以种 5 棵树呢?师:这样一来,虽然不能直接验证了,但可以从简单明了例子入手,晒晒间隔的段数和棵数到底有什么关系。(3)、举例验证。师:一个事例还不能说明植树日不了问题的规律,我们还必须别的例

19、子。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试验。20 米的小路上植树。要求:每相距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两端要种。画一画线段图,然后专家团轻轻地交流:你研究的间隔长是多米,看看有几段间隔,能种几棵树?学生分小组合作研究、每小组发填写表格: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小组发现了:(4)汇报交流,发现规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完成表格)师:通过画图我们找出了间隔段数和棵数,那时请你静静地观察表格,你们有什么发现?生:全长间隔长度=间隔段数 间隔段数+1=棵数师追问:也就是说要求杏树一共要种几棵树,先要求出什么?(5)游戏:你问我答 那也就是说,如果在这条路上有 50 个间隔的话,有多少棵树?100 个间隔呢?400

20、 个间隔呢?n 个间隔呢?反之,如果四条路上载了 36 棵树,有多少个间隔?85 棵树呢?n 棵树呢?师:如果是种 50 米,两端种,还有这样的规律吗?100 米呢?1000 米呢?小结:看来这样的规律是普遍存在于两侧都种的植树问题当中的。4、应用规律,解决原题。师: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试着列出算式。(请学生板演,并说解题思路)师追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 1 呢?5、梳理方法。师:让我们回忆一下,好像我们遇到两端种的植树问题,是通过怎样的办法,最后成功解决的?生:师小结:当我们遇到一个面对不能直接解决的难题,出示例1,像100 米不好直接画图,怎么办?可以先给出一个推论,

21、要来判断这个猜想对不对,可以 化繁为简用简单的例子验证,并且轨迹可以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然后逐步解决应用找到的规律来彻底解决原来的问题。(课件出示)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以后我们还会经常用到它!三、联系生活,建构模型。同学们,像这种包含点数和间隔数的例子,不仅植树问题中有,生活中的许多结构性问题也有,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说不上来,老师顺势说明:生活中像这样的示例例子你不好想,老师倒想出与了几个:1、出示手,我们的手指有五个,手指和手指之间都有间隔,请观察这里有几个拇指,几个间隔,他们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4 个手指,有几个间隔?3 个手指呢?2 个手指呢?2、小游

22、戏:任意选 2 个邻桌学生(喻为小树)起立,手拉手(间隔)问:有几棵小树几个间隔?教师筹组其中手拉手,问:现在有,(2个间隔,3 棵小树)再加一个学生,现在有继续往下说 3、学生自由说生活中的例子。4、反馈后小结:通过刚才的发言,我们知道植树问题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当中。手指的个数、楼层数、队伍中的人数,教室的灯和课桌、马路边的路灯、花盆等就相当于我们万株上面提到的树的棵数,而手指的间隔、梯子的架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等等就相当于间隔数,所以,类似于两端种的这种植树问题的数量间的关系都可以用“棵数=间隔数+1”这个关系式来表示。四、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1、P118 做一做:园林工头沿公路一侧植

23、树,每隔6 米种一棵,一共种了 36 棵。从第 1 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36-1)”表示什么?2.在一条全长 180 米的街道一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 6 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3.广场上的大钟 5 时敲响 5 下,8 秒敲完。12 时敲 12 下,需要多长时间?活学活用:现在要在这条 1000 米长的公路的一侧安放水桶(首尾要安装),每100 米安放一个。一共可能需要多少个垃圾桶?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人教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

24、方法。2、初步培养学员从培养人才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能力解决问题的有效算法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尝试用逻辑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发现“植树问题”的解题规律。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化解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对比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复习题:在一条 6m 长的小路的一旁溪旁,每隔 3 m 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1)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指名汇报)(2)对于下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能用一个隔阂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25、(指名回答:棵数=间隔数+1)2.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对于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上题改成:在一条 6m 长的小路的一旁栽树,每隔 3 m 栽一棵(两端不栽),总计要栽多少棵树?(1)想一想,这道题与上一道一题相比较,有什么变化?(2)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两端不栽”的。(学生思考后自由汇报)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看一看棵数与间隔一株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开展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均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教师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入学习环境。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从简单的数据分析,发现两端不栽的规律。(

26、1)教师引导学生用画三角形、摆图形、摆小棒等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小组研究,并全面完成下面的统计。总长 间距(3 m)间隔数(个)棵数(两端不栽)6 m 间距(3 m)2 1 9 m 间距(3 m)3 2 12 m 间距(3 m)4 3 15 m 间距(3 m)5 4 18 m 间距(3 m)6 5 .(2)填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用什么给与方法作出验证的?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自由汇报:两端不栽,棵数比间隔数少1或间隔数比棵数多 1)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设计丰富的探究活动,采用多样的学习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大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教师急著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既满足了学生

27、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他们国产汽车探究的思考意识。教师恰当地向学生渗透“难题遇到如前所述的问题先想简单的问题,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这一数学思想。2.自主学习,应用规律解决教材 107 页例 2。同学们在全长 10 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间隔 5 米栽一棵。(两端不栽)一共要栽多少棵?(1)毗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 5 米。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认真读题,分析题意,说一说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独立思考,怎么解决。组内交流,确定方法。(2)交流汇报。师:请各小组把自己的解决方法给大家,看哪个小组的最合理?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算法。方法 105=2(棵)2-1=1(棵)课件演示 3.同学们在全长 10 米的小路

28、一边植树,每间隔 2 米栽一棵。(两端不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学生独立完成,课件演示。为了美化环境,教室学校准备在操场边上的一条100 米长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间隔 5 米栽一棵(两端不栽),需要准备工作多少棵树苗呢?4.总结规律。师:从前面的前边分析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吗?(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棵数=间隔数-1)师总结:在生活中,中间有这种规律的数学问题叫做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设计意图:学习如果说生活经验是自学的基础,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本环节将“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结合起来,通过不完全归纳法验证自己找到的规律,渗透了代数思想。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1.长平村的村道长 1000 米,在村道一旁装载路灯(两端不安),每隔 20 米安装一盏,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算出新出这条村道一共放置了多少盏路灯吗?(结合生活实际去分析题意,独立解答)2.大象馆和猴子馆相距 60 米,绿化队要在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 3 米,一共要栽几棵树?(应用规律或进行解答)四、全课总结同学们,明天你有哪些收获?在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些什么呢?五、布置作业教材 110 页 8 题。脑筋急转弯:把一根木头钜成 6 段,要钜多少次?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人教七年级第四卷数学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