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悼亡类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13957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7.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悼亡类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悼亡类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悼亡类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悼亡类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pdf(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悼亡类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梦微之白居易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成阳宿草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i.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紧承诗题,写梦中携手同游的热闹与欢乐,和晨起的悲伤哀痛形成巨大落差。B.颔联自现境况,说自己在微之去世后的生活和生命状态,暗示彼此离别之长之苦。C.尾联说阿卫韩郎也相应从官场离去,借此含蓄地表达自己已对官场不报什么希望。D.这是一首抒情诗,抒发的是对微之的思念之情告慰之意,抒情方式主以间接抒情。2.从“寄”和“

2、雪”切入,对“我寄人间雪满头”进行有深度的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感 皇 恩 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辛弃疾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霁,青天好。一壑一丘,轻杉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注 朱晦庵:南宋大儒朱熹,晦庵是他的号。即世:去世。玄经:扬雄的著作 太玄经。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庄提倡“忘言知道”,一面却又著书立说,可见他们自己也不能做至 忘言B.梅雨初晴表面上写天气,实际上暗示词人对老庄哲学有了独到的体会,豁然开朗。C.词人晚年远离官场,轻衫短帽,甘心隐居于山林丘

3、壑之间,过着悠闲惬意的生活。D.这首词上片写读书所感,下片悼念好友朱嘉,既富有哲理意味,又显得情致深长。4.这首词是怎样表达悼念之意的?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思母与恭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汆米归。【注】与恭,字行己,号懒禅,宋末元初上虞人。馀姚九功寺僧。第1页 共4 0页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中的“芦花”典出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借孔子弟子闵损与后母的故事代指母爱。B.第二句以须发花白的诗人作为主体勾连过去与现在。C.三、四句,诗人以回忆虚写去年五月归家省亲时的情景。D.这首诗质朴平实,叙述平凡往事,令人

4、深为感动、叹惋不已。6.这是一首“饱蘸生活气息,充满真情实感”的思母诗,请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张平甫 哀挽姜 夔将军家世出厩儒,合上青云作计琉。吴下宅成花未种,湖边地吉草新锄。空嗟过隙催人世,赖有提孩读父书。它日石羊芳划路,弟兄来此一沾裾。【注】张鉴,字平甫,姜夔的挚友,生前常资助姜夔。滕儒:清瘦的儒者。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律挽诗。挽诗用以哀悼或祭奠死者,内容常与死者身份、生平、功绩相关。B.诗歌首联夸赞朋友的高贵出身、通儒之才和济世之志,因此能够青云直上,高官显爵。C.颔联写杭州新宅刚刚落成,还未及栽种花木,而湖边的吉地却锄草

5、破土,准备建坟墓。D.本诗以动人著称,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斯人已逝,幽思长存,蕴含诗人的无限哀感。8.张鉴离世,姜夔“抚事感慨”,诗中除了表达挚友离世的悲伤外,还有哪些感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寒食上冢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上坟途中,道路狭窄,桥面危险,突出逝者葬地偏远,烘托诗人祭奠的无奈。B.颔联由远及近,写枫树外远山朦陇,麦田边破屋孤立,寂静之景寄寓诗人沉郁之情。C.颈联写春风吹来,大地变暖,宿草由枯转青;添新路,暗示添新

6、坟,读之倍觉凄凉。D.尾联中的“自”与 杜 甫 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句中的 自 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第2页 共4 0页1 0 .诗人为何说“进节只愁余”?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哭李商隐崔珏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腕,旧交心为绝弦哀。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注:(1)跑,屈曲,弯曲。(2)三光,指日月星。(3)文星,即“文曲星”,常指有文才的人。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说李商隐有才且“凌云万丈”,却冠以“虚负”二字,写出了对世情的不平;“未曾开”表现了对世事的鞭辟和人才的叹

7、息。B.颔联用“鸟啼花落”烘托出一幅伤感色调的景象,唤起人们对李商隐身世的联想;“竹死桐枯”暗喻李商隐的去世,一哭三叹。C.“良马足因无主腕”,运用比喻,揭示李商隐悲剧应归之于压制人才的黑暗政治现实;“旧交心为绝弦哀”,运用典故,表达对亡友的情谊和哀思。D.尾联独具匠心,不说自己的悲哀,却用劝慰的语气说“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这既是安慰亡友,也是诗人自慰。1 2.“哭”是本诗诗眼,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哭”的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梦李白二首.其二(节选)杜甫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注 网恢恢,天网

8、宽疏。李白因受牵连被判罪而流放夜郎,时年五十八岁。1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中的“梦”字,表明了诗人对好友李白的深切思念,可见二人友情深厚。B.第一、二句写李白“出门”时的动作,生动展现了他壮志未酬的悠悠心绪。C.第三、四句,京城长安达官权贵的高冠华盖与李白的困顿不堪形成鲜明对比。D.第五、六句,诗人感慨:天网宽疏,而李白却在迟暮之年受牵连而被流放。1 4.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第3页 共4 0页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渔家做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9、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朋鸟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孤雁儿李清照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 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注】路长:语 出 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日暮:语 出 离骚”日忽忽其将暮”。谩:徒,空。吹箫人去:化用秦穆公女儿弄玉与其丈夫箫史的典故。1 5.下面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家傲一词,写出了船摇帆舞,星河欲转的奇异景色,同时将生活与梦境交织,亦真亦幻。B.渔家傲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10、上片开头在下片尾句中得以呼应,下片开头又紧接上片尾句。C.两首词都妙用典故,其中,孤雁儿化用弄玉与其丈夫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古人的思慕之情。D.作者善用口语,如 渔家傲中“风休住”,孤雁儿中“没个人堪寄“,自然亲切,朴实晓畅。16.这两首词从不同侧面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满的女性形象,请概括其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诗经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肃雒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注释】这首诗是“周颂”的第一篇,写的是周人祭祀周文王的场景。於穆,犹“穆穆”。雕,同“雍”。骏,通“逡”。不,通“丕”;承,通“烝”。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颂,是

11、宗庙的乐歌。这首诗表现了周人对周文王的敬畏之情。B.只有秉承文王的功德,才能有充足的人才储备从而巩固统治。第 4 页 共 4 0 页C.第五句意指祭祀祖先要诚心诚意,才能报答文王的在天之灵。D.祭祀宗庙和祖先不仅是形式,而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告诫后人。18.孔子曾说:“清庙,王德也,至矣!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秉文之德,以为其窠。”(节 选 自 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你对他的比喻有什么理解?请结合诗句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短歌行曹丕仰瞻帷幕,俯察几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神灵倏忽,弃我遐迂。靡腺靡恃,泣涕连连。呦呦游鹿,衔草鸣鹿。翩翩飞鸟,挟子巢枝。我独孤茕,怀此百离。忧心孔疚,莫我能

12、知。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一何早。长吟永叹,怀我圣考。目仁者寿,胡不是保。【注】短歌行:为乐府诗旧题。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死。二月,葬高陵。此诗当作于曹操葬后不久。遐迁:远离。此指去世。鹿(山):指小鹿。百离:种种痛苦。离,同 罹“,忧苦。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四句写到自己看到父亲生前用过的帷幕、几筵,不禁触物伤情,有物在人亡之痛。B.失去了自己所瞻仰依恃的父亲,作者自然止不住要“泣涕连连”了,这里用语贴切。C.“我独孤茕”四句叙述自己孤寂无依,内心的痛苦是人莫能知的,“孔”理解为“很”。D.整首诗清丽婉柔,把思亲之情描写得细腻

13、、生动、真挚,体现出“工于言情”的特点。20.曹 丕 的 短歌行和曹操的 短歌行都化用了 诗经 小雅鹿鸣中的诗句,两者表达的情感相同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思王逢原三首(其一)(宋)王安石布衣阡陌动成群,卓荤高才独见君。杞梓豫章塔绝壑,骐麟联袤跨浮云。行藏已许终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注释:王逢原:王令,北宋诗人,与作者王安石为莫逆之交。此诗作于王令去世第二年秋天。艘袤:(yao niao)古骏马名。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颈的一项是()第 5 页 共 4 0 页A.标题中的“思”,既表示悼念,又说明自己在远方,有以诗代

14、祭之意。B.诗歌前四句称赞王令虽出身贫寒,却才华横溢,生前已享誉江西诗坛。C.全诗叙写与故友交往的回忆和感叹,似对故友倾诉衷肠,凄恻感人。D.诗人痛惜故友早逝,肯定其高尚节操和卓越才华,也感喟自身遭遇。22.诗的最后两句化用典故,表达了深沉的感情。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鹃鸽天贺铸重过阊门 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拢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阊门:苏州城西门,词人旧居。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

15、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23.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鹏鹃天开头两句点明词人重回苏州,想起过往不由悲叹,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B.鹦鸽天“露初晞”与“新城”形成鲜明对比,让词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悲叹。C.江城子中“不思量,自难忘”以退为进,真挚深刻地表现了苏轼对亡妻的思念。D.江城子中“纵使”句设想相逢情景,以自己的沧桑困顿进一步渲染对亡妻的眷恋。24.简析这两首词在塑造妻子美好形象方面各运用了什么手法,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鹃鸿天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

16、栖新珑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 本词写于作者离开苏州之时。阊门,苏州城西门。词人年近五十时曾在此居住三年,其间妻子亡故。晞:晒干。新堤:新坟,此指亡妻葬所。2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无确的一项是()A.开篇由物及人,由“阊门”之存想到爱妻之失,“同来何事不同归”的诘问中浸透着撕心裂肺的丧偶之痛。第 6 页 共 4 0 页B.“梧桐半死”“鸳鸯失伴”两个比喻,将词人孑然独存的苦状和老来孤独寂寞的心境表现得凄切而哀婉。C.“原上草,露初晞,既是对亡妻坟前景物的描写,又暗指爱妻的新殁,寄托着对妻子不幸早逝的哀叹。D.“旧栖新城两依依“,借物写人,表现了亡妻无论生前还是死后始

17、终依恋、陪伴着自己,对自己不离不弃。26.请比较 苏 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下片结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与本词下片结语“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说说两者在写法上有何不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江 城 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2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思量,自难忘”并举,利用两组看似矛盾心态之间的张力,倾诉往事蓦然来到心间难以遏止的久蓄情感,真实而深刻地揭示

18、了苏轼的内心世界。B.“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说得极为沉痛,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C.“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推人及己,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这种表现手法,使得诗词意味更加蕴蓄、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D.词中读不到令人感觉“矫情”之语,用词简练凝重,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犹如声声咽泣,压抑沉重的气氛就在这“幽咽泉流”中弥散开来。28.苏轼写悼亡别具特色,请结合本词内容和表现手法,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哭亡友宜都刘孝廉玄度 十 首(其六)袁中道才士原无命,萧条孰与

19、君。有人争绝产,无子护遗文。清浦千层雪,丹山五色云。我来人已逝,抚景内如焚。【注】孝廉:指科举时代的举人。绝产:没有合法继承人的遗产。遗文:逝者留下的诗文,此处代指亡者。第 7 页 共 4 0 页2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发表议论,以古今才士的命途宽慰自己面对好友离世产生的悲痛。B.诗人看到刘玄度的家里一片纷乱,家人都争着分遗产,没人为他护丧。C.“千层雪”和“五色云”用比喻手法写出江水的翻滚之态和山色的多彩。D.景色无法平复诗人当时的情绪,好友的丧事一团糟,而他又无能为力。30.有人从颈联描写的景象中读出了悼念之意,对此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

20、诗,完成下列小题。过故斛斯校书庄(其二)杜甫燕人非傍舍,鸥归只故池。断桥无复板,卧柳自生枝。遂有山阳作,多惭鲍叔知久素交零落尽,白首泪双垂。【注】斛斯校书:指作者居于草堂时的邻居斛斯融,其人死后方授一官。斛斯,复姓。校书,职官名,古代掌理校勘典籍的官吏。山阳作:晋书载,向秀经嵇康山阳旧居,作 思旧赋。鲍叔知:史记载,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燕入旧居、鸥归故池,好友斛斯融却已离开人间,颇有物是人非之感.B.颔联写断桥不修,卧柳生枝,暗指故庄人迹罕至,呈现出一片破败荒凉景象。C.颈联化用典故,表明心迹,“多惭”二字点明二人相

21、知之深令管鲍自叹不如。D.全诗写景寓情,借古叙事,步步咨嗟,字字入情,景、事、人、情浑然一体。3 2.有人评此诗“哀人亦复自哀矣”,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江 城 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鹤鸿天贺铸重过阊门 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城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 梧桐半死:枚 乘 七发中说,龙门有梧桐

22、,其根第8页 共4 0页半生半死。33.下列对上面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词上片写梦前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下片转入梦境之迷离恍惚,结尾三句抒写了梦醒后的感慨。B.苏词“尘满面,粪如霜”一句,将夫妻死别后个人的遭际忧愤倾注于容颜苍老、形体衰败之中来描写,形象更加深刻。C.贺词是重游故地,想起亡妻,物是人非,以寄哀思之作。“旧栖新龙两依依“,这一“旧”一“新”,将自己和亡妻糅合在一起,表达了对妻子的深切怀念。D.贺词“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一句借景抒情,将丧偶之痛和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34.苏轼、贺铸的这两首词,堪称古代悼亡诗之双绝。有人认为,就艺术性而言,苏词略胜

23、,而就思想性论,贺词稍优,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两首词各自的最后两句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浪淘沙 灯火雨中船吴文英灯火雨中船。客思绵绵。离亭春草又秋烟。似与轻鸥盟未了,来去年年。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凌波香断绿苔钱。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注】这首词是吴文英为悼念杭州亡妾而作。吴文英漂泊中重到临安(今杭州),寻访故园旧居,不禁追忆当年。凌波;喻美人步履的飘逸。绿苔钱:青苔的别称。3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离亭春草又秋烟”一句,既写出季节的变换,又形象地写出即将离别的愁苦。B.下片从追忆往事写起,触景伤情,虽情缘未尽,往事难忘,但情人已逝,令人伤

24、怀。C.“燕子”两句,与 晏 殊 浣溪沙中的名句“似曾相识燕归来 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词语言深美,结构严密,脉络清晰,深切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富有艺术感染力。3 6.这首词情意委婉动人,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追悼吴伟业秋风萧索响空帏,辛苦共尝偏早去,君亲有愧吾还在,最是伤心看稚女,酒醒更残泪满衣。乱离知否得同归。生死无端事总非。一窗灯火照鸣机。注 吴伟业(1609-1672年),明崇祯四年参加会试,得第一名,明思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第 9 页 共 4 0 页当时社会千疮百孔)特赐他归里娶亲。顺治四年,妻子郁氏去世,写了这首悼亡诗。3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

25、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风带着寒意,拂动着空荡荡的帐幔,一片萧索;诗人酒醒,不觉泪下沾襟。B.患难与共的妻子遍尝半生的辛苦,过早地离世,等待诗人的是无穷尽的乱离。C.尾联虚实结合,看到自己的小女儿,就想起妻子往昔在灯火之下织布的情景。D.这首七律平平道来,浅浅写出,不假藻采,以浅切的语言表现出深沉的感情。3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谢公宅李白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唯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注 谢公:谢眺(464499),南齐诗人,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 谢 梁 武 帝 称:“三日不读谢诗

26、,便觉口臭。青山:在安徽当涂县城东南。据记载,谢眺曾在青山之巅建造别墅,李白死后葬在青山。3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作从时间和空间起笔,写出了天色将晚,青山上的谢眺宅院一片寂静冷清B.李白眼前的谢眺宅院已经荒废了,庭院里衰草遍地,井台上长着厚厚的苔薛。C.清风缓缓地吹着,不时吹皱泉水,吹低衰草露出石头,使谢眺宅院充满闲趣。D.诗作以对仗、衬托等手法,融浓情于写景状物之中,写出李白对谢眺的思慕。40.颔联中的“虚”字历来为人称道,根据诗意理解此处“虚 字的多种含意。阅读作品,完成下列小题。过墓作蒲松龄野有霜枯草,谷有长流川。草枯春复生,川流逝不还。朱光如石火,桃杏忽已残。

27、登拢见殡宫,丛柏翳新阡。欲唤墓中人,班荆诉烦冤。百 扣(另作:叩)无一应,泪下如流泉。汝坟即我坟,胡乃着先鞭!只此眼前别,沉痛摧心肝。注释:蒲松龄悼念亡逝的妻子之作。指在地上铺开荆条坐下。41.这首诗可能在以下哪本书中找到?()A.山谷外集 B.聊斋诗集第1 0页 共4 0页C.柳泉诗文集 D.宋诗别裁集42.下列关于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叙述与写景结合 B.寓情于景物之中C.托物言志不失自然 D.铺陈和比喻兼用43.有人认为,和 苏 轼 江城子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比较,本作品中的画线句“更为哀苦”;但有人不以为然。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28、下列小题。妾薄命为曾南丰作(其一)陈师道主家十二楼,一身当三千。古来妾簿命,事主不尽年。起舞为主寿,相送南阳阡。忍著主衣裳,为人作春妍。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死者恐无知,妾身长自怜。【注释】曾南丰即曾巩,对陈师道有很深的知遇之恩,是其敬重仰慕的师长。白居易 长恨歌中有“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句。汉代原涉在南阳为父亲置办的墓地,称为“南阳阡”,后世以此泛指墓地。4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二句化用前人诗句,极言侍妾受主人之宠爱,与后两句一扬一抑。B.五、六句以极概括的语言抓住典型事件,一乐一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C.七、八句借侍妾之口对当时党争中趋炎附势之

29、徒讳言师门作有力针硬。D.这首诗平淡典雅,直陈胸臆,意在表现当时社会一位侍妾的悲惨命运。45.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正月崇让宅李商隐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 起夜来。注 此诗是作者悼念亡妻之作。崇让宅,诗人和妻子曾在此居住。起夜来为古乐府杂曲歌词,其词表现女子思念情人到来。4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密”“掩”“深”“迥”等字透露出荒寂凄凉之感“徘徊”一词传达出一种寻寻觅觅、若有所失的心绪。B.颔联写月有晕而朦胧,风天将至;

30、夜露生寒,庭花瑟缩未开,营造了凄寒惨淡的氛围,第1 1页 共4 0页衬托出诗人凄凉的心境。C.尾联“共馀香语“不觉犹歌”,写作者与妻子对话并聆听她吟唱 起夜来的梦中情形,表现了他对亡妻思念至深。D.此诗由景见情,由白天写到仪晚,由门外写到宅内、室中,通过层层环境描写,衬托出诗人思念亡妻的复杂心境。47.请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江 城 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鬟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4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31、一项是()A.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诗人对亡妻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B.“无处话凄凉”既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在内。C.“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D.下片全部记述梦境,表达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浓墨重彩,字字血泪,情调凄凉哀婉。49.请赏析本词最主要的艺术手法。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各题。浣 溪 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纳 兰 性 德(清)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

32、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注】浣溪沙 这首词是清代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所作。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赌书消得泼茶香:是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李 清 照 金石录后序云:“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第1 2页 共4 0页5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谁念西风独自凉?”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B.一个“凉”字,既写出了秋

33、风渐紧,天气的凉。也写出了卢氏去世后,作者的心境凄凉。C.“被酒莫惊春睡重”一句,写妻子对自己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心:自己在春天里酒喝得多了,睡梦沉沉,妻子怕扰了他的好梦,给他盖上被子,动作说话都轻轻的,不敢惊动。D.“当时只道是寻常”此句平淡如家常的话语道出了作者对早逝的妻子的无限思念和对往昔生活的深情怀想。51.本词是如何表现亡妻之痛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鹃捣天贺

34、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珑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晞:晒干。52.对上面两首词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苏词上阕“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两句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情语,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B.贺词上片“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句,用半死梧桐和失伴鸳鸯自比,表现自己的丧偶之痛和老来孤寂的凄凉之境。C.贺词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兴;同时,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比,有它寻夫先路,下文“新城”二字的出现就不显得突兀。D.苏

35、词中采用白描手法,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贺词艺术构思上的突出之处在于将生者与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53.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第1 3页 共4 0页离思其五(唐)元稹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为薛台悼亡(唐)白居易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注】元稹的离思五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54.对于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元诗“寻常百种花齐发”一句,借百花齐放的乐景衬诗人当

36、时之哀情。B.元诗“偏摘梨花与白人 一句,白花 衬 白人”,是对人物外表和内在的赞美。C.白诗“半死梧桐”既与其后的“老病身”相应,又蕴含失去配偶之意。D.白诗“重泉”犹九泉,一念一伤神”写出了思念之深之痛。55.元诗的“可怜和叶度残春”与白诗的“月冷空房不见人”都表达了物是人非的伤感和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但手法各异,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江 城 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半死桐贺铸重过阊门万

37、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珑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 梧桐半死:晋 崔 豹 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则所谓“合欢树”似即连理梧桐。古诗文中例以“梧桐半死 比喻丧偶。56.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珍的一项是()A.“无处话凄凉”既有诗人自己因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而无法向亡妻诉说的沉痛,又包括亡妻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的凄凉。B.“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运用了白描手法,刻画了诗人的外部形象,表现出其内在第1 4页 共4 0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C.“原上草,露初晞“,纯粹是为了状眼前之景,以荒郊

38、常见的“草”“露”为主要意象,运用对比手法将,露初晞,与,新城,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让诗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悲叹。D.“谁复挑灯夜补衣”,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平实的细节表现了妻子的贤慧、勤劳以及夫妇之间的患难与共、甘苦共尝。57.苏 轼 的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 贺 铸 的 半死桐堪称古代悼亡篇章中的双璧,同以真挚、沉痛见称。试分析这两首词在表达技巧上的相同之处。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江 城 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

39、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5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硕的一项是()A.“江城子”为词牌名,此词双调七十字,上下片各五平韵。这首词是“记梦”,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说明作者的梦是真实的,不是假托的。B.本词开头“十年生死两茫茫”,讲的是生死相隔;“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难以忘却。C.“夜来幽梦忽还乡”是抒情,作者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故乡,两人在那个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重逢,共诉衷肠。D.“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作者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5 9.北宋之后的文人对这首词评价很高,把它称作“第一悼亡词试从

40、艺术手法的角度鉴赏这首词。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江 城 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鹃 鸿 天 重过阊门万事非贺铸第1 5页 共4 0页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珑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6 0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词擅长于细节描写,通过“尘满面 鬓如霜”“正梳妆”“相顾无言”“泪千行 等细节,表达了作者的落

41、拓之悲以及对亡妻的追怀之痛。B.苏词下阕结尾三句侧面落笔,并不直接写对亡妻的思念,而是设想亡妻的痛苦,从而寄寓自己的悼念之情,使得诗词意味更加蕴藉和深沉。C.贺词巧用比喻,“清霜”二字以秋天霜降后梧桐枝叶凋零、生意索然来比喻妻子死后自己也垂垂老矣,艺术地刻画出作者本人的孤独和凄凉。D.两词均以真挚沉痛见称,但抒情艺术不尽相同:苏词长于直抒胸臆,纵情放笔,结尾戛然而止;贺词情景交融,情感物化,结尾韵味悠长。6 1 .两词均用到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C2.(1)由“寄”想到“寄 人 篱(檐)下”,因为诗人在诗句中流露出自己暂时寄居世间、随时都可能离去的感伤,或者是

42、生命不能自主的怅然。(2)由“雪 想到 朝如青丝暮成雪,雪 都是用来写白发,寄寓时光匆逝、生命短暂的感伤。【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尾联说阿卫韩郎也相应从官场离去,借此含蓄地表达自己已对官场不报什么希望”理解错误,尾联是说阿卫韩郎也相继去世,我们很快都会重新聚首,只是不知微之是否有感,这正是本诗的告慰之意。故 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艺术手法的能力。“我寄人间雪满头”,好友元稹埋在黄泉之下,泥土侵蚀着他的身体,也许早已和泥化作尘土,而诗人也只是顶着满头白发暂时居住在人间。“寄 可以理解为寄居、“寄 人 篱(檐)下”,也 让 人 想 到 古诗十九首中

43、“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人生好像旅客寄宿,匆匆一夜,就走出店门,一去不返。人的寿命,并不像金子石头那样坚牢,经不起多少跌撞。流露出自己暂时寄居世间、随时都可能离去的感伤,或者是生命不能自主的怅然。由“雪 可以想到李白的“朝如青丝暮成雪”,诗歌中经常用“雪 比喻白发,时光匆逝、生命短第1 6页 共4 0页暂,诗人倏忽间已年老,不由感伤。这句诗在字面、形式上看似浅显,而情意、内涵甚深。3.C4.直抒胸臆,用“故人少”直接表达对友人去世的伤感。运用典故,称道朱熹会像扬雄一样留下不朽的著作。运用比喻,认为朱熹的著作会像江河日夜奔流一样传之后世,表达对朱熹的敬仰和缅怀。【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

44、内容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甘心隐于山林丘壑之间”不当,结合诗人生平可知,隐居山林是无奈之举。故 选C。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白发多时故人少”,白发多 是感叹岁月蹉跣,有壮志消磨的隐痛,“故人少”则是见故旧凋零,健在者已经聊聊无几了。此句直抒胸臆,一多一少充分表达了作者叹己悼人的情怀。“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先生已经逝去,可是无论去了哪里,都会像西汉学者扬雄(字子云)那样,留下不朽的经典。这是运用典故,称道朱熹会像扬雄一样留下不朽的著作。“江河流日夜,何时了”,就像江河日夜奔流,永不停息。运用比喻,赞扬朱熹的学术成就,像江河流日夜,何时了。表达对朱熹的敬仰和缅怀。5.B

45、6.饱含生活气息的场景:白发母亲倚靠柴扉盼望儿子归来;诗人典当袈裟,买米回家。体现的真情实感: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母亲去世的伤悲之情。母亲已经去世,诗人与母亲阴阳相隔,无限思念,不由想起往事。昔日,母亲倚靠在柴门,等待诗人回家;而现在,母亲已经不在,诗人触景生情,悲伤无限。诗人无奈的心情和对母亲的愧疚自责之情。去年梅雨时节,诗人归家省亲,发现家里已经断粮,只能将自己的袈裟送到当铺,换来救命粮食,表达了诗人深感无奈,无力奉养母亲的愧疚自责之情。【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第二句以须发花白的诗人”对诗意理解错误,“白头”代指母亲而非诗人。故 选B。6.第1 7页 共

46、4 0页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以及情感的能力。与恭出家之后未久,其父见背,唯留老母贫苦独守。恭公虽系出家之人,亦不能有负亲恩。虽然自己过的也是清贫淡泊的生活,仍时时接济老母。现在母亲也走了,留下的只是满腔怀念。这首诗并没有华美的词藻,只是用极普通的词语,叙述极平凡的往事。然而,诗中流露的全是一片赤子之心,孺慕之情读来令人深为感动,惋叹不已。“白头无复倚柴扉“,白发母亲曾经倚靠柴扉盼望儿子归来;曾典袈裟汆米归”,诗人典当袈裟,买米回家。饱含生活气息的场景。体现的真情实感:第一第二句写看到寒霜把芦花摧残,不禁落下了伤心的泪水;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再也不会到门口倚靠着柴门盼望我、看望我了。因为母亲

47、已经去世,诗人与母亲阴阳相隔,诗人触景生情,悲伤无限,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母亲去世的伤悲之情。第三第四句写去年五月梅雨时节,家中粮断,诗人只好典袈裟买米回家,奉养母亲。表达了诗人深感无奈,无力奉养母亲的愧疚自责之情。7.B8.(1)为时光流逝、世事无常而嗟叹;(2)为朋友生前空怀一身抱负,才华未得到施展而愤懑;(3)为朋友的后代能继承父亲遗志,勤奋读书而欣慰;(4)朋友风云流散、相继凋零,诗人既是 伤人 也是 伤己【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能够青云直上,高官显爵”错。“合”,意为“应该”,首联是为朋友生前才华未能得到施展而愤懑,诗句大意是:世家贵胄竟然有您

48、这样清瘦的儒者,本来应该青云直上,高官显爵,但您终未跻身高位。故 选B。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颈联“空嗟过隙催人世,“过隙”写出时光匆匆,“空嗟”写出作者的感叹,此句写出为时光流逝、世事无常而嗟叹;首联“将军家世出藤儒,合上青云作计疏”,将军家世 写张鉴出身于世家贵胄;“合”是应该之意;“上青云”指青云直上,高官显爵;而“作计疏”本意是没有筹划好,实际是感叹张鉴未能实现理想。此句为朋友生前空怀一身抱负,才华未得到施展而愤懑;颈联“赖有提孩读父书”,“提孩”指张鉴的后代;“读父书”意为继承父亲的遗志。此句表达为朋友的后代能继承父亲遗志,勤奋读书而欣慰;尾联”它日石羊芳划

49、路,弟兄来此一沾裾“,大意是他日,走过石羊矗立、芳草青青的墓道(石羊:墓道边的石兽),我会来祭奠您。张鉴谢世,朋友风云流散、相继凋零,此诗不仅是为第1 8页 共4 0页张鉴做的挽歌,诗人既是“伤人”也是“伤己”。9.A1 0.这清冷寂寥的寒食节使我愁情满怀。春风依旧,斯人不在,平添新坟,使我充满物是人非的愁苦。以景衬情,宿草转青,梨花空自绽放,使诗人增添思念逝者的感伤。【解 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能力。A.“桥面危险”错 误。“桥危”的“危”是高的意思,不是险。无奈 也不准确,应该是“伤感故 选A。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理解能力。“时节只愁予中时节”指的是

50、寒食节。“愁”为使动用法,使 发愁,所以这句话是说这祭奠亲人的时节使我愁情满怀。文中写到“宿草春风又“,即去岁的草根今年又长出草来了;“梨花自寒食”,即梨花从清明开始开放。写出了时节使春草转青,梨花绽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万物都充满生机,只有“我 愁情满怀,充满物是人非的感慨。本诗的题目是“寒食上冢”,作者去给逝者上坟,却描写了春草、梨花的生机勃勃,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诗人以花草之无情反衬自己内心思念逝者的感伤。11.D1 2.哭李商隐的怀才不遇,哭李商隐的死亡,哭自己失去知音,也哭天下才子共同的不幸遭 遇。全诗把誉才、惜才和哭才结合起来写,由誉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愤,层层而生,情感浓烈。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