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pdf(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 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3 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连绵的燕山不同海拔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影响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C.植物分层现象是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镶嵌分布2 .极地狐身体大,而尾、耳、鼻端短小;菊科植物在秋天开花;上海市在初冬播种小麦,如果改为春季播种,则不能抽穗结实;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桂柳生活在干
2、旱环境中,有发达的根系和细小的鳞片叶。产生上述现象的影响因素分别是()A.阳光、温度、温度、水分、水分B.温度、温度、阳光、温度、水分C.温度、阳光、温度、温度、水分D.温度、阳光、水分、阳光、水分3 .某地的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但生活在这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分别适应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B.种间关系能够维持群落中各种群之间的协调与平衡C.热带雨林中的部分草本植物叶片很大,以充分利用林下有限的阳光D.在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完全相同4.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
3、他物种的关系等。在非洲草原上有斑马、野牛、牛羚和瞪羚等食草动物,它们迁徙时按一定次序陆续穿过草原,不同种类的动物取食草被的部位不同,并为下一个到来的物种留有食料。关于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食草动物之间存在竞争B.上述现象导致种间竞争减弱C.上述食草动物间存在着生态位分化D.若去除斑马种群,对其他种群不会产生影响5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A.标记的仓鼠难以被再次捕捉会导致统计结果比实际值偏大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取样方法有记名计算法C.动物的迁入和迁出会影响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结果D.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可用五点取样法6
4、.尺蟾虽有保护色,但食虫鸟可能利用损坏的叶片作为暗示,找到隐藏着的尺蝶。裳夜蛾取食结束,把未吃完树叶的叶柄咬断,消除采食痕迹以逃避食虫鸟的捕食。以上事例说明()A.尺蟾不适应环境而捕食它的食虫鸟适应环境B.尺蟾比裳夜蛾更适应环境、进化上更高等C.尺蟾和裳夜蛾之间既有种间竞争关系也有互利共生关系D.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7 .一个位于红树林和山毛桦林旁的湖泊,由于某种原因干涸后很快长出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减少,各种灌木逐渐繁茂起来,最后这个湖泊演变成了一个混交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湖泊演替为混交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为混交林后,原有的杂草物种会消失C.从杂草演替
5、到混交林群落,植物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D.人类的活动能影响干涸湖泊演替的速度和方向8 .有呀虫的地方往往有蚂蚁。蛎虫吸吮植物汁液后,多余的糖分通过腹管从体内排出,形成的蜜露是蚂蚁的美食。瓢虫、斑虻等都会以呀虫为食,当呀虫发现危险时,会释放报警信息素,蚂蚁接收到信息会攻击蛇虫的天敌,直到把它们赶走,给物虫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以上材料中未体现的种间关系为()A.捕食 B.互利共生C.种间竞争 D,原始合作9.天山山脉沿东西横贯我国新疆中部,很多山峰高度超过4 0 0 0 mo从天山北麓的奎屯登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可以看到荒漠、草原、森林等群落类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天山各群落都是一定时空条
6、件下相同物种所有个体的天然群聚B.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类型有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C.从山脚到山顶群落类型的差异是由光照强度的不同导致的D.从山脚到山顶不同群落中的生物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1 0.矿山开发后留下大大小小的废弃矿坑,经生态修复,这些矿山的“疤痕”可变成焕然新生的景观。在生态修复中,矿坑岩壁的绿化是最大的难题,如图为矿山岩壁绿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岩壁绿化中设置的种植穴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B.经改造过的矿坑生物群落发生的变化属于初生演替C.矿坑绿化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和各种生物的数量都在增加D.垂吊植物、攀缘植物、灌木的不同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1 1 .东北
7、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D.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后动物类群不变1 2.甲、乙两个相邻陆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物种丰富度A.乙群落可能受到上俄严重的人为因素干扰B.A 点群落能为B 点群落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C.D 点群落与F
8、 点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完全相同D.若 B 点已演替到群落的顶级阶段,则B 点有可能是草原或灌木林1 3.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性因素(如干旱、台风、火灾等)导致成熟阶段的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下图是某科研小组对某个林窗在4 0 年间物种种类进行统计绘制的柱形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本木木类草灌乔蝶物种种类数 010 10-20 20-30 30-40时间/年A.。2 0 年间该群落内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下降B.0 4 0 年间草本植物和灌木逐渐消失的主要环境因素是阳光C.3 0 4 0 年间物种的多样性降低,可定期合理砍伐木材来保护生物多样性D.在林窗演替
9、过程中,植物和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结构都发生改变1 4.生态学家发现,具有同种食物来源的两种捕食者之间,存在相互捕食对方的现象,称之为集团内双向捕食(如图所示)o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多种类型的群落之中,并对群落中相关物种的种群动态和害虫的生物防治效果产生着很大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中天敌1和天敌2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B.集团内双向捕食情况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C.农业生产中增加捕食者种类能有效抑制害虫数量D.通过调查植食性昆虫的种群密度,可以预测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1 5.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个区域,由种间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譬如共同生活在加勒比海地区岛
10、屿上的两种安乐蜥,通过摄取食物的不同方式实现了同域共存。下列不属于同域共存的是()A.杜鹃在林冠层栖息,画眉在林下层生活B.高海拔田鼠和勖鼠在不同时间出来觅食C.为躲避狐狸,兔子选择与狐狸不同区域活动D.不同温度喜好的蜥蜴,选择不同阳光照射度的灌木栖息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 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 6.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竞争具有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利用率利用率资源状态强种间竞争用减弱A.种间竞争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B.种内竞争的加剧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
11、叠减少C.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D.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则种间竞争加剧17.科学家对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考察研究表明,珠穆朗玛峰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植被增加趋势越来越明显。如图表示珠穆朗玛峰不同高度的植被分布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9 0008 0007(XX)6 0005 0004 0003 0002 00()1 000心只雪冰川带:北坡积雪冰川带高度(m)珠穆朗玛峰高山草甸草原带:高寒/荒漠带金山草甸带高山灌木林带,祗.高山针叶林带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带常绿阔叶林带A.要调查珠峰北坡生长的一种珍贵的草本药材的种群数量,可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B.随着海拔的上升
12、,珠峰南坡植被类群逐渐发生变化,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有温度、地形、土壤湿度等C.珠峰南坡的常绿阔叶林与高山灌木林是两个不同的群落,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珠峰较高海拔地段新出现了绿色植物的原因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化,为绿色植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1 8.某片发育成熟的森林发生了严重火灾后,研究人员对该地带“空地”上的植被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跟踪调查,抽取了植物甲的种群密度、优势物种高度、物种丰富度随时间变化的三组数据,绘制数量变化曲线如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曲线I代表优势物种高度,是导致群落中优势物种更替的决定因素B.曲线I I代表物种丰富度,g时群落已基本恢复到火灾前的状态C
13、.甲很可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火灾后土壤中的繁殖体可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D.与d e段相比,e f段灌木间的种间竞争加剧,丛生的灌木不利于乔木种子的萌发1 9.灰沼狸营集群生活,群体中的一些个体会在其他个体取食时占据高处放哨。放哨者通常第一个发现接近的捕食者,在发出警告声后,迅速到达安全的地方。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组别受试者实验处理实验结果甲组前3天没参与站岗放哨的灰沼狸用2 5 g熟蛋喂食1 0个个体站岗频繁且时间长不喂食1 0个个体站岗不频繁,且时间短用 2 5 g熟蛋喂食1 0前 3天参与站岗 站岗频繁且时间长乙组 个个体放哨的灰沼狸|F喂食1 0 个个体 站岗不频繁,且时间短据上述现象及实
14、验,可以推断出()A.站岗放哨是利己不利他的动物行为B.站岗放哨者与取食者是互利共生关系C.实验结果与是否经历过站岗放哨无关D.站岗放哨行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2 0.生态学家对我国某高山群落演替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该地区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等多种植被类型,不同海拔的植被类型不同。如图为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不同海拔的植被类型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B.第 5 年至第1 0 年群落乙的变化可能与种间关系有关C.第 2 5 年左右群落乙物种丰富度达到最高,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D.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都具有大量物种被替代
15、的特点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 小题,共 5 5 分。)2 1.(1 0 分)为实现西部脱贫,福建与宁夏政府携手建立闽宁生态移民示范镇,通过植树造林、秸秆还田、引黄入滩等措施使昔日的“干沙滩”变 成 了 如 今 的“金沙滩”;同时引入巨菌草代替阔叶树栽培香菇,带领闽宁人们实现脱贫致富。植树造林、秸秆还田等措施会使土壤微生物增多,土壤更加肥沃。土壤微生物(填“属 于”或“不 属 于”)一 个 种 群,其 判 断 的 依 据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O 闽 宁 镇 由 昔 日 的“干
16、沙滩”变 为“金沙滩”的过程中发生了 演替,判断的理由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O巨菌草植株较高,生长快,生物量大,且根系发达,该植物引入可使该地区植物群落分层更加多样。下表为不同种植年限的巨菌草对荒地群落中植物及昆虫多样性的影响。处理植物物种数植物个体数昆虫物种数昆虫个体数对照133857181年生831925332年生730137573年生72933961巨菌草的引入导致群落植物的丰富度,判 断 依 据是O巨菌草的引入导致昆虫物种数及个体数增加的原因
17、是巨菌草能够为昆虫提供更多的 O22.(1 1分)如表所示为科研人员对鸟类资源的调查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鸟类丰富度/种平均种群密度/(只2)次生杂木林5511.51灌木丛5116.36农 田213.94人工马尾松林2314.39上表中次生杂木林的生物,其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 结构,如果要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方法是 O如果要调查林下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方法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O 表 中 数 据 表 明,中 鸟 类 丰 富 度 最 低。灌木丛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说明灌木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 O决定鸟类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是_
18、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及迁入率与迁出率。(4)调查中发现甲、乙两种鸟类存在捕食关系,二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由23.(12分)为调查某自然保护区发生山体滑坡后第30年生物群落的恢复情况,科研人员对未发生山体滑坡区域的原始林群落(S,)和发生山体滑坡区域的恢复群落(S2)进行了植被生物量(指某时间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的研究,得到如图所示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7rv()s.0O.O.O.O.654321草木植物灌木 乔木植被类型(1)未发生山体滑坡区域三类植被的数量明显 发生山体滑坡区域。发生山体 滑 坡 区 域 所 发 生 的 群 落 演 替
19、 类 型 是,该演替的过程是O该自然保护区不可能是热带雨林地区,理由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o 在发生山体滑坡的区域,如果人为地进行植树造林,可以改变自然状态下的演替状况,这说明 随 着 山体滑坡区域演替的进行,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乔木、灌木和草 本 植 物 的 分 布 形 成 群 落 的 结 构,有 利 于 提2 4.(1 1 分)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牧场类型,分布于此的高原勖鼠是一种营地下生活的挖掘类啮齿动物,数量过多对草地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研究人员采用多种措施对高原勖鼠进行防治,效果如表。人工捕杀措施主要是通过提高种群的 控制高原勖
20、鼠的种群数量;造林整地是通过降低实 现 降 低 种 群 密 度 的 目 的。根 据 下 表,最 有 效 的 防治措施组合方案是O不同防治措施对高原勖鼠种群密度(单位:只/h n)2)的影响造林整地药物治理人工捕杀整 地 整 治 整 治药 物 整 治 整 治捕 杀 整 治 整 治方式前后种类前后月份前后块状7060药物A62245 月53.3336.67鱼鳞状水平沟6755药物B57348 月6148.337254药物C5837对照69174对照54141高原勖鼠挖洞时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会在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需6 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复。如图为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及植物组成。
21、086420LSS0.0.0.生物量占比1 2 3 4 5 6演替阶段(年)其他一年生植物口其他多年生植物 草本植物(包括禾本科和莎草科)该草甸群落恢复过程中的演替类型为 演替。在 第 36 年演替阶段,群落内“其他一年生植物”的生物量占比呈现 的趋势,说明在演替的过程中O为研究高原勖鼠对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者对某地区进行了区域划分,演替至第6年时各区域的生物量和植物丰富度的结果显示:随着土丘密度的增加,植物的生物量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群落的丰富度也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表明高原勖鼠对群落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基于上述研究 及 种 间 关 系 等,写 出 两 点 高
22、原 勖 鼠 对 生 态 环 境 的 积 极 影响:一2 5.(1 1分)科研人员对太公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繁殖季节时鹭类组成和筑巢高度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筑巢身度,血池鹭/只白鹭/只/只牛背鹭/只鹭鸟总数/只6 866802 08 1 05 26626 61 0 1 21 44422 41 2 1 41 02 2403 6表中数据显示,该森林群落中鹭类的优势种是_o表中数据的获得是科研人 员 在 林 内 从 山 脚 到 山 顶(填“随机”或“在密度大的地方”)选取9块(1 0 m X 1 0 m)样方,逐个调查、统计并记录得出的。调查该森林群落中某鹭类的种群密度常采
23、用的方法是_O(2)4种鹭在林内乔木层筑巢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鸟类对群落 资源的合理利用。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的重叠。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鸟在觅食时间和方向上的不同,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 和,可以较为均衡地利用资源,二者之间的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鸟对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答案全解全析1.A 2.C 3.D 4.D1 1.B 1 2.C 1 3.A 1 4.A5.B 6.D 7.B1 6.A C
24、 1 7.A B1 5.CD D8.B 9.D 1 0.A2 0.A C1 8.D 1 9.C DD1.A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而在海拔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被,是由于地形的起伏和土壤湿度等的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受光照强度的影响,群落中植物在垂直结构上出现了分层现象,B正确;植物分层现象是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C正确;不同地段的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不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D正确。2.C菊科植物需要一定时间的短日照处理才能开花。3.D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
25、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A正确;群落中的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维持各种群之间的协调与平衡,B正确;热带雨林中的部分草本植物叶片很大,可增大受光面积,以充分利用林下有限的阳光,C正确;在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完全相同,D错误。4.D食草动物在食物和空间上存在竞争,A正确。不同种类的动物取食草被的部位不同,这样就使得种间竞争减弱,B正确。不同种类的动物取食草被的部位不同,说明题述食草动物在食物上存在一定的分化;迁徙时按一定次序陆续穿过草原,说明题述食草动物在栖息空间上存在分化,C正确。生物和生物之间是在相互影响中
26、进化和发展的,故去除斑马种群,对其他种群会产生影响,D错误。5.B标记的仓鼠难以被再次捕捉,会导致重新捕获的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减少,进而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A正确;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B错误。6.D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由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生存的生物都适应一定的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A错误;裳夜蛾取食结束,把未吃完树叶的叶柄咬断,消除采食痕迹以逃避食虫鸟的捕食,所以裳夜蛾比尺蟆更适应环境,进化上更高等,B错误;尺蟾和裳夜蛾均能以叶片为食,两者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没有互利共生关系,C错误;生
27、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当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有些生物可能就不能适应环境,D正确。7.B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最后趋于稳定,杂草的优势地位被取代,但杂草不会消失,B错误;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物种类不断增多,植物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C正确。8.B瓢虫、斑虻等以蛇虫为食,存在捕食关系,A不符合题意;蛇虫为蚂蚁提供蜜露,蚂蚁帮助呀虫赶走天敌,蛎虫与蚂蚁分开后依然可以生存,因此蛎虫与蚂蚁之间的种间关系不属于互利共生,属于原始合作,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瓢虫、斑虻都以蛎虫为食,它们争夺共同的食物,属于种间竞争,C不符合题意。9.D群落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所有个
28、体的天然群聚,A错误;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类型有差异,这种分布主要是由不同海拔温度不同造成的,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C错误。10.A与矿坑岩壁相比,岩壁绿化中设置的种植穴有较为适宜的土壤和气体环境,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A正确;经改造过的矿坑具备土壤和植被条件,故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矿坑绿化过程中,由于条件较为恶劣,生物的种类和各种生物的数量不一定都在增加,C错误;垂吊植物、攀缘植物、灌木的不同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U.B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
29、于次生演替,A错误;在演替过程中红松林之所以能取代杨树和白桦,是因为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B正确;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同种群会因为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等资源而发生种间竞争,C错误;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后,动物类群也会有所改变,D错误。12.C分析图示,乙曲线在DF时间段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下降和恢复过程,推测其可能受到比较严重的人为因素干扰,A正确;A点群落演替在先,B点群落演替在后,前一阶段的群落能为后一阶段群落的形成提供土壤等物质基础,B正确;D点群落与F点群落的时间不同,气候条件和自然选择等可能不同,在物种组成上可能不完全相同,C错误;若B点已演替到群落的顶级阶段,受降雨量等条件
30、的制约,顶级群落不一定能发展到森林阶段,B点有可能是草原或灌木林,D正确。13.A 020年间该群落内草本植物的物种种类逐渐减少,但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不一定下降,A错误;040年间乔木增多,在竞争中占优势,草本植物和灌木逐渐消失的主要环境因素是阳光,B正确;30 40年间生物多样性降低,为更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可定期合理开采木材,有利于群落的发展,C正确;植物可为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在林窗演替过程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会发生改变,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结构也会发生改变,D正确。14.A图示中天敌1和天敌2有共同的食物(植食性昆虫)且二者之间相互捕食,其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A正确;集团内
31、双向捕食情况受外界环境的影响,B错误;农业生产中增加捕食者种类不一定能有效抑制害虫数量,C错误;通过调查植食性昆虫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 错误。1 5.C 同域共存需满足:不同物种、存在种间竞争、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杜鹃和画眉是不同的生物,在同一区域生存,杜鹃在林冠层栖息,画眉在林下层生活,属于同域共存,A不符合题意;田鼠和酚鼠生活在高海拔地区,选择在不同的时间取食,属于同域共存,B不符合题意;狐狸和兔子之间是捕食关系,不属于同域共存,C符合题意;不同温度喜好的蜥蜴之间存在种间竞争,选择不同阳光照射度的灌木栖息,属于同域共存,D 不符合题意。1 6.ACD种间竞争使不同
32、物种对资源的利用出现差异,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A正确;种内竞争的加剧会使种群内的个体占据更多的资源,从而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B错误;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有利于生物对资源的利用,有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C正确;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相似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增多,则种间竞争加剧,D 正确。1 7.ABD珠峰南坡的常绿阔叶林与高山灌木林两个群落中的优势植物不同,这是气温和降水量等不同导致的,反映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 错误。1 8.D 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的高度决定着植物对光的利用,越高的植物对光的利用越多,越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故优势物种高度是导致群落中优势物种更替的决定因
33、素,A正确;随着该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最终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群落的演替到达演替的最终阶段,所以曲线H 代表物种丰富度,g时群落已基本恢复到火灾前的状态,B正确;火灾后仍有部分甲存活,而灌木、乔木等较高大植物出现后,甲的种群密度下降,说明甲很可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C 正确;丛生的灌木能使土壤有机质更丰富,且长时间保持湿润状态,有利于乔木种子的萌发,D 错误。1 9.CD灰沼狸的站岗放哨属于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动物的声音、动作等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是利己又利他的动物行为,A错误;站岗放哨者与取食者是同一种生物,而互利共生
34、为种间关系,B错误;甲、乙两组实验对比可知,受试者是否参与站岗放哨,相同的实验处理,其实验结果相同,说明站岗放哨的频率和时间与是否经历过站岗放哨无关,C 正确;站岗放哨行为是适应环境的表现,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 正确。2 0 .ACD不同海拔的植被类型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A错误;由图可知,第 5年 至 第 1 0 年群落乙物种丰富度下降,可能是具有生存优势的物种出现后,使某些物种在种间竞争过程中被淘汰,B正 确;第 2 5 年左右群落乙物种丰富度达到最高,但各种群密度不一定达到最大,C 错误;据图无法判断甲、乙两个群落是否在演替过程中都具有大量物种被替代的特点,D 错误。2 1 .
35、答 案(除标注外,每 空 1 分)(1)不属于 土壤中有多种微生物 次生 闽宁镇改造前具有一定的土壤条件(2 分)下降 植物物种数减少(2 分)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2 分)解 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就是种群,土壤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土壤微生物不属于一个种群。(2)闽宁镇由昔日的“干沙滩”变为“金沙滩”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演替,闽宁镇改造前具有一定的土壤条件,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引入不同种植年限的巨菌草后,植物物种数都小于对照组,说明巨菌草的引入会降低群落植物的丰富度。巨菌草植株较高,生长快,生物量大,且根系发达,其引入后可为昆虫提供更多的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从而
36、使昆虫物种数及个体数增加。2 2 .答 案(除标注外,每 空 1分)(1)水平 标记重捕法(2分)取样器取样法(2分)(2)农田 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2分)出生率和死亡率(2分)(4)甲解析次生杂木林中的生物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鸟类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要调查其种群密度,用标记重捕法。如果要调查林下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该用取样器取样法。(4)调查中发现甲、乙两种鸟类存在捕食关系,目由图可知甲、乙种群数量关系符合“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甲的种群数量多于乙,甲是被捕食者。2 3.答 案(除标注外,每 空1分)(1)多 于 次 生 演 替 草 本 植
37、物 阶 段 一 灌 木阶段一乔木阶段(2分)热带雨林中乔木的生物量最高,而图中所示草本植物的生物量最高(2分)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分)(3)增大垂直 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分)解析 据题图可知:未发生山体滑坡区域三类植被的数量明显多于发生山体滑坡区域;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该演替的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一灌木阶段-乔木阶段。热带雨林中乔木的生物量最高,而图中所示草本植物的生物量最高,故该自然保护区不可能是热带雨林地区;在发生山体滑坡的区域,如果人为地进行植树造林,
38、可以改变自然状态下的演替状况,这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3)山体滑坡区域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布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这有利于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 4.答 案(除标注外,每 空1分)(1)死亡率 环境容纳量 在每年五月进行人工捕杀的同时,采用水平沟的整地方式并施加药物A (3分)次生 逐年减少 其他一年生植物在竞争中不占优势(2分)为某些高原肉食动物提供食物;有利于增加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挖洞行为有利于疏松土壤,使土壤中营养物质被充分利用等(答 出 2 点即可,2 分)解析 人工捕杀可提高种群的死亡率,
39、进而控制种群数量;造林整地是降低环境容纳量,从而使种群数量下降;由表格信息可知,在造林整地方式中,水平沟整地效果最明显,在药物治理中,药 物 A的治理效果最好,而人工捕杀的最适月份是5月,故综合起来最有效的防治措施组合方案是在每年五月进行人工捕杀的同时,采用水平沟的整地方式并施加药物A。由柱形图分析可知,在第3 6 年演替阶段,群 落 内“其他一年生植物”的生物量占比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说明在演替的过程中其他一年生植物在竞争中不占优势。(3)随着土丘密度的增加,植物的生物量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群落的丰富度也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表明高原勖鼠对群落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
40、:为某些高原肉食动物提供食物;有利于增加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挖洞行为有利于疏松土壤,使土壤中营养物质被充分利用。2 5.答 案(除标注外,每 空 1分)(1)池鹭 随机 标 记 重 捕 法(2)垂直(2分)空间(2 分)(3)时间 取食地点(或地点)种间竞争(2 分)解析 表中数据显示,池鹭的总体数量明显多于其他鹭类,因此池鹭是该森林群落中鹭类的优势种。样方选取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以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鹭类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该森林群落中某鹭类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记重捕法。(2)4种鹭在林内乔木层筑巢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鸟类对群落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但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可见,这两种鹭鸟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时间和地点,可以较为均衡地利用资源,二者之间的种间竞争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鸟对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