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高考化学真题含解析.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137090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5.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山东省高考化学真题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22年山东省高考化学真题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山东省高考化学真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山东省高考化学真题含解析.pdf(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东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016 S32 C135.5 Ti 48 Co 59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 分,共 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A.金(Au):“虽被火亦未熟

2、B.石灰(C a 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D石钟乳(C a C C)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2 .下列试剂实验室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B.氢氧化钠固体保存在广口塑料瓶中C.四氯化碳保存在广口塑料瓶中 D.高镒酸钾固体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3.,0、;5。的半衰期很短,自然界中不能稳定存在。人工合成反应如下:;6 o+;He.;3 o+:x;6 O+:Her;o+: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 的中子数为2B.X、Y互为同位素C.?0、可用作示踪原子研究化学反应历程D.自然界不存在?。2、:。?分子是因其化学键不稳定4

3、.下列高分子材料制备方法正确的是OA.聚乳酸(18T 一)由乳酸经加聚反应制备CH3 nB.聚四氟乙烯(一1CFLCF2土)由四氟乙烯经加聚反应制备o o _c.尼龙 66(N I I(C I L)6 N I I 3 _(C H?3 _)由己胺和己酸经缩聚反应制备D.聚乙烯醇(七2)由聚乙酸乙烯酯()经消去反应制备5 .A I N、G a N属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二者成键结构与金刚石相似,晶体中只存在N-A1键、N-G a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G a N的熔点高于A1 NB.晶体中所有化学键均为极性键C.晶体中所有原子均采取s p 3杂化D.晶体中所有原子的配位数均相同6 .实验室用基准N

4、a 2 c O3配制标准溶液并标定盐酸浓度,应选甲基橙为指示剂,并以盐酸滴定N a 2 c O3标准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量筒量取2 5.0 0 m L N a 2 c O3标准溶液置于锥形瓶中B.应选用配带塑料塞的容量瓶配制N a2C O3标准溶液C.应选用烧杯而非称量纸称量N a 2 c O 3固体D.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显橙色7 .I崖柏素具天然活性,有酚的通性,结构如图。关于上崖柏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与澳水发生取代反应B .可与N a H C O:溶液反应C.分子中的碳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D.与足量H 2加成后,产物分子中含手性碳原子8.实验室制备K M n()4过程为:高温下

5、在熔融强碱性介质中用K C I O 3氧化M n O 2制备K z M nC Z,;水溶后冷却,调溶液p H至弱碱性,K 2 M 1 1 O 4歧化生成K M nC 4和M n O 2;减压过滤,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再减压过滤得K M n 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用瓷用烟作反应器B.中用N aO H 作强碱性介质C 中K zM nO,只体现氧化性D.MnO2转化为KMnO4的理论转化率约为66.7%9.已知苯胺(液体)、苯甲酸(固体)微溶于水,苯胺盐酸盐易溶于水。实验室初步分离甲苯、苯胺、苯甲酸混合溶液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6 mol,L1NaOH溶液0.5 mol,L-1A.

6、苯胺既可与盐酸也可与N aO H 溶液反应B,由、分别获取相应粗品时可采用相同的操作方法C苯胺、甲苯、苯甲酸粗品依次由、获得D.、均为两相混合体系10.在 NO催化下,丙烷与氧气反应制备丙烯的部分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含 N 分子参与的反应一定有电子转移B.由N O 生成HONO的反应历程有2 种C.增大N O 的量,C3H$的平衡转化率不变D.当主要发生包含的历程时,最终生成的水减少二、选择题:本题共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 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 分,有选错的得0 分。11.某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欲使瓶中少量固体

7、粉末最终消失并得到澄清溶液。下列物质组合不符合要求的是气体气体液体固体粉末Ac o2饱和N a 2c o3溶液C a C 03BC l2F e C l2溶液F eCHC1CU(N C)3)2 溶液CuDN&H,0A g C lA.A B.B C.C D.D硫酸溶液,高压。2 N H3 高压H?12.高压氢还原法可直接从溶液中提取金属粉。以硫化铜精矿(含Zn、F e 元素的杂质)为主要原料制备C u 粉的工艺流程如下,可能用到的数据见下表。卜列说法错误的是F e(0H)3CU(OH)2Zn(0H)2开始沉淀p H1.94.26.2沉淀完全p H3.26.78.2A.固体X主要成分是F e(0H)

8、3和 S;金属M为 ZnB.浸取时,增大。2压强可促进金属离子浸出C.中和调pH的范围为3.2 4.2D.还原时,增大溶液酸度有利于Cu的生成13.设计如图装置回收金属钻。保持细菌所在环境pH稳定,借助其降解乙酸盐生成C O 2,将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LiCoC)2(s)转化为c02+,工作时保持厌氧环境,并定时将乙室溶液转移至甲室。已知电极材料均为石墨材质,右侧装置为原电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乙 酸 盐 阳 膜 CoCl2 乙 酸 盐阳膜盐酸溶液 溶液 溶液A.装置工作时,甲室溶液pH逐渐增大B.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乙室应补充盐酸C.乙室电极反应式为Lie。2+2H2。+曰=L+CO2+4

9、OHD.若甲室Co?+减少200m g,乙室Co?+增加300m g,则此时已进行过溶液转移14.工业上以SrSOKs)为原料生产SrCCs),对其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现有含SrCC3(s)的(M m o ll、L0mol-L-Na2cO3溶液,含SrSOKs)的 O.im oll、LOmollNa2sO4 溶液。在一定 pH 范围内,四种溶液中lgc(Sr2+)/mol!;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6.0 6.5 7.0 7.5 8.0 8.5 9.0pHA.反应S rS O4(s)+C O;=S rC O,(s)+S O;-的平衡常数 K=K S r S O jKs p(S

10、rC O3)B.a=-6.5C.曲线代表含S rC O3(s)的1 .Om ol L“N a 2 c。3溶液的变化曲线D.对含S C O 4 (s)且N a 2 sO,和N a2C O3初始浓度均为1 .O m o l I?的混合溶液,pH 7.7时才发生沉淀转化1 5.C4一是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充放电过程中正极材料立方晶胞(示意图)的组成变化如图所示,晶胞内未标出因放电产生的0价C u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u2 T se N a.C u2.xS e N a C uS e N a2S eQ S e2 O N a+、C u+、C u2+可能占据的位置,N a+A.每个C u2 T se

11、晶胞中C i?+个数为xB.每个N a?S e晶胞完全转化为C u2*S e晶胞,转移电子数为8C.每个N a C uS e晶胞中0价C u原子个数为1-xD.当N a y C%.xS e转化为N a C uS e时,每转移(l-y)m o l电子,产生(l-x)m o l C u原子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 小题,共 60分。1 6.研究笼形包合物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化学式为N i(C N)x-Z n(N H 3)y-zC 6 H的笼形包合物四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H原子未画出),每个苯环只有一半属于该晶胞。晶胞参数为a =b#c,a=B=Y=9 0。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N i 原子的价

12、电子排布式为_ _ _ _ _ _ _,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为一(2)晶胞中N原子均参与形成配位键,N i?+与 Z r?+的配位数之比为_ _ _ _ _ _;x:y:z=_ _ _ _ _ _ _;晶胞中有d 轨道参与杂化的金属离子是一(3)毗院()替代苯也可形成类似的笼形包合物。已知毗咤中含有与苯类似的兀:大兀键、则毗咤中N原 子 的 价 层 孤 电 子 对 占 据(填标号)。A.2 s轨道B.2 P 轨道C.sp杂化轨道D.sp2杂化轨道(4)在水中的溶解度,n 比咤远大于苯,主 要 原 因 是 ,的碱性随N原子电子云密度的增大而增强,其中碱1 7.工业上以氟磷灰石 C a$F(P O

13、4)3,含 S i。?等杂质 为原料生产磷酸和石膏,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酸解时有HF产生。氢氟酸与S i。?反应生成二元强酸H?S i F 6,离 子 方 程 式 为。(2)部分盐的溶度积常数见下表。精 制 1 中,按物质的量之比n(N a 2c o 3):n(S i F:)=l:l加入N a 2c 0,脱氟,充分反应后,c(N a+)=mo l.L1;再分批加入一定量的B a C O,,首先转化为沉淀的离子是Ba S i F6N a2S i F;C a S O4B a S O41.0 x 10-64.0 x 10-69.0 x I O 4l.O x lO T。(3)S O:浓度

14、(以SO3%计)在一定范围时,石膏存在形式与温度、H 3P O 4 浓度(以P 2 O 5%计)的关系如图甲所示。酸解后,在所得100、P?O 5%为 4 5 的混合体系中,石 膏 存 在 形 式 为(填化学式);洗涤时使用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而不使用水,原因是_,回收利用洗涤液X 的操作单元是_;一定温度下,石膏存在形式与溶液中P 2 O 5%和SO,%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条件能实现酸解所得石膏结晶转化的是(填标号)。A.6 5 C、P2O5%=15,S O3%=15B.8 0、P2Os%=1 0 ,S O3%=2 0C.65、P2O5%=1 0 ,S O3%=30D.8 0、P,C 5%=

15、10、S O3%=1 018.实验室利用F e Cl?Z H?。和亚硫酰氯(S O。?)制备无水F e C 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已知SOC l 沸点为7 6 C,遇水极易反应生成两种酸性气体。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开始先通N2。一段时间后,先加热装置_(填“a”或b)。装置b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c、d共同起到的作用是 _0(2)现有含少量杂质的FeCFH?。,为测定n值进行如下实验:实 验I:称取m1g样品,用足量稀硫酸溶解后,用cmoLl/KtCr?。?标准溶液滴定Fe2达终点时消耗VmL(滴定过程中Cr2O转化为C产,CP不反应)。实验II:另取m 样品,利用上

16、述装置与足量SOC%反应后,固体质量为m?g。则n=;下列情况会导致n测 量 值 偏 小 的 是(填标号)。A.样品中含少量FeO杂质B.样品与SOCb反应时失水不充分C.实 验I中,称重后样品发生了潮解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生成(3)用上述装置、根据反应丁22+(4 21114+(302制备工114。已知TiC与C d,分子结构相似,与CCI4互溶,但极易水解。选择合适仪器并组装蒸储装置对TiC、CCI4混合物进行蒸榴提纯(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安 装 顺 序 为 (填序号),先储出的物质为 o19.支气管扩张药物特布他林(H)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A C 2 H&H B(C9H

17、MO4)函 褊 n j/B r O)PhCH2ClJC O 3C O O C2H5-DH2071rE(C22H20O3)”嗯普 G(C”H”N。,)一定条件H2NaH Pd-C已知:K,CO,H2I PhOH+PhCH,Cl 二-PhOCH,Ph 二 PhOH2Pd-CP h-=R、NaHn、PhCOOC2H5+R,CHCO O C2H5-p h.R,R=H,烷基,酰基0X O O C 2H 5R,H2O/H+-A-*PhCOCH J、Rn i R,Br+JNHCH2Ph 上条件 2)N-CH 2PhH/N、R,Rz-R,R2=烷基回答下列问题:(1)AB反应条件为;B中含氧官能团有 种。(2

18、)B-C反应类型为,该 反 应 的 目 的 是。(3)D结构简式为;E-F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4)H的同分异构体中,仅含有-OCH2cH3、-NH2和苯环结构的有 种。(5)根据上述信息,写出以4-羟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为主要原料制备合成路线_2 0.利用片丁内酯(BL)制 备1,4 -丁二醇(BD),反应过程中伴有生成四氢吠喃(T HF)和1-丁醇(Bu O H)的副反应,涉及反应如下:+2H2-2 H2反应ICH,CH,OH,、|2 2(g)CH2cH20HBD(g)+H2O(g)BuOH已知:反应i为快速平衡,可认为不受慢反应n、i n的影响;因反应I在高压H 2氛围下进行,故H

19、 2压强近似等于总压。回答下列问题:(1)以S.O x l O-m o i BL或B D为初始原料,在4 9 3 K、3.0 x l()3 k Pa的高压H 2氛围下,分别在恒压容器中进行反应。达平衡时,以B L为原料,体系向环境放热Xk J;以B D为原料,体系从环境吸热Yk J。忽略副反应热效应,反 应I焰变 HW S KBO x l o S k Pa卜 k J m o r1。(2)初始条件同上。Xj表示某物种i的物质的量与除H 2外其它各物种总物质的量之比,XB L和XB D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实验测得X4时为为防止引入杂质离子,中用K O H作强碱性介质,不能用N a O H

20、,B说法不正确;C.中Kz M nO 4歧化生成KM nC 4和M nC h,故其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C说法不正确;D.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分析,K2 M 1 1 O 4歧化生成KM nO 4和M nC 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根据Mn元素守恒2可知,M nC h中的Mn元素只有转化为KM nO 4,因此,M nC h转化为KM nC U的理论转化率约为66.7%,D说法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9 .已知苯胺(液体)、苯甲酸(固体)微溶于水,苯胺盐酸盐易溶于水。实验室初步分离甲苯、苯胺、苯甲酸混合溶液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5 mol,L-1A.苯胺既可与盐酸也可与N a O H

21、溶液反应B.由、分别获取相应粗品时可采用相同的操作方法C.苯胺、甲苯、苯甲酸粗品依次由、获得D.、均为两相混合体系【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向甲苯、苯胺、苯甲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盐酸将微溶于水的苯胺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胺盐酸盐,分液得到水相I 和有机相I;向水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苯胺盐酸盐转化为苯胺,分液得到苯胺粗品;向有机相中加入水洗涤除去混有的盐酸,分液得到废液和有机相n,向有机相n 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将微溶于水的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分液得到甲苯粗品和水相n;向水相n 中加入盐酸,将苯甲酸钠转化为苯甲酸,经结晶或重结晶、过滤、洗涤得到苯甲酸粗品。【详解】A.苯

22、胺分子中含有的氨基能与盐酸反应,但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 A 错误;B.由分析可知,得到苯胺粗品的分离方法为分液,得到苯甲酸粗品的分离方法为结晶或重结晶、过滤、洗涤,获取两者的操作方法不同,故 B 错误;C.由分析可知,苯胺粗品、甲苯粗品、苯甲酸粗品依次由、获得,故 C 正确:D.由分析可知,、为液相,为固相,都不是两相混合体系,故 D 错误;故选C。10.在 NO催化下,丙烷与氧气反应制备丙烯的部分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OH H2OC3H7 2 NO-H Q-HONOA.含 N 分子参与的反应一定有电子转移B.由NO生成HONO的反应历程有2 种C.增大N O 的量,C3Hx

23、的平衡转化率不变D.当主要发生包含的历程时,最终生成的水减少【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反应机理的图示知,含 N 分子发生的反应有NO+QOH=NO2+QH、NO+NO2+H2O=2HONO、NO2+C3H7=C3H6+HONO、HONO=NO+-OH,含 N 分子 NO、NO2、HONO 中 N 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2 价、+4价、+3价,上述反应中均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都为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电子转移,A 项正确;B.根据图示,由 NO生成HONO的反应历程有2 种,B 项正确;C.N O 是催化剂,增大N O 的量,C3Hg的平衡转化率不变,C 项正确;NOD.无论反应历程如何,在

24、 NO催化下丙烷与Ch反应制备丙烯的总反应都为2c3小+0 2=2C3H6+2+0,当主要发生包含的历程时,最终生成的水不变,D 项错误;答案选D。二、选择题:本题共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 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 分,有选错的得0 分。1 1.某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欲使瓶中少量固体粉末最终消失并得到澄清溶液。下列物质组合不符合要求的是气体气体液体固体粉末Aco2饱和Na2cO3溶液CaCO3BC12FeCl2溶液F eCHC1CU(N C)3)2 溶液CuDNH3H2OAgCl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详解

25、】A.通入 C O 2 气体依次发生反应 C C h+N a 2 c O 3+H 2 O=2 N a H C O _ 3、C a C O 3+H 2 O+C O2=C a(H C O3)2.由于在相同温度下N a H C C h 的溶解度小于N a 2 c C h,最终瓶中仍有白色晶体析出,不会得到澄清溶液,A项选;B.通入C 1 2,发生反应C L+2 F e C 1 2=2 F e C 1 3、2 F e C b+F e=3 F e C 1 2,最终F e 消失得到澄清溶液,B项不选;C.通入H C 1,NO;在酸性条件下会表现强氧化性,发生离子反应:3 CU+8 H +2 N O3=3

26、CU2+2 N O t +4 H2O,最终C u 消失得到澄清溶液,C项不选:D.A g C l 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A g C K s)U A g+(a q)+C l-(a q),通入N H 3 后,A g+与 N H 3 结合成 A g(N H 3)2,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最终A g C l 消失得到澄清溶液,D项不选;答案选A。1 2.高压氢还原法可直接从溶液中提取金属粉。以硫化铜精矿(含Zn、Fe元素的杂质)为主要原料制备Cu粉的工艺流程如下,可能用到的数据见下表。硫酸溶液,高压。2 NH3 高压H2硫化铜精矿一 浸取-中和调pH 一过 滤 卜|还 原 卜|过滤Cu固I春T:X 金属M下

27、列说法错误的是Fe(0H)3CU(OH)2Zn(0H)2开始沉淀pH1.94.26.2沉淀完全pH3.26.78.2A.固体X 主要成分是Fe(0H)3和 S;金属M 为 ZnB.浸取时,增大。2压强可促进金属离子浸出C.中和调pH 的范围为3.24.2D.还原时,增大溶液酸度有利于Cu的生成【答案】D【解析】【分析】CuS精矿(含有杂质Zn、Fe元素)在高压02作用下,用硫酸溶液浸取,CuS反应产生为CuSCU、S、H2O,Fe?+被氧化为Fe3+,然后加入NH3调节溶液p H,使 Fe3+形成Fe(0H)3沉淀,而 C/+、ZM+仍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含有S、Fe(0H

28、)3;滤液中含有Cu2+、Zn2+;然后向滤液中通入高压H2,根据元素活动性:ZnHCu,CM+被还原为C u单质,通过过滤分离出来;而 Z d 仍然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再经一系列处理可得到Z n单质。【详解】A.经过上述分析可知固体X 主要成分是S、Fe(0H)3,金属M 为 Zn,A 正确;B.CuS难溶于硫酸,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uS(s)UCu2+(叫)+S2-(aq),增大O2的浓度,可以反应消耗 S”,使之转化为S,从而使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从而可促进金属离子的浸取,B 正确;C.根据流程图可知:用 N%调节溶液pH 时,要使Fe?+转化为沉淀,而 CM*、Z d,仍以

29、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结合离子沉淀的pH 范围,可知中和时应该调节溶液pH 范围为3.24.2,C 正确;D.在用H2还原CM+变为C u单质时,出 失去电子被氧化为H+,与溶液中OH结合形成H 2O,若还原时增大溶液的酸度,c(W)增大,不利于H2失去电子还原C u单质,因此不利于C u的生成,D 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1 3.设计如图装置回收金属钻。保持细菌所在环境p H 稳定,借助其降解乙酸盐生成C O 2,将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L i C o C 2(s)转化为C o?*,工作时保持厌氧环境,并定时将乙室溶液转移至甲室。已知电极材溶液 溶液 溶液A.装置工作时,甲室溶液p H 逐渐

30、增大B.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乙室应补充盐酸C.乙室电极反应式为 L i C o O2+2 H2O+e-=L i+C o2+4 O H-D.若甲室C o?+减少2 0 0 m g,乙室C(?+增加3 0 0 m g,则此时已进行过溶液转移【答案】B D【解析】【分析】由于乙室中两个电极的电势差比甲室大,所以乙室是原电池,甲室是电解池,然后根据原电池、电解池反应原理分析解答。【详解】A.电池工作时,甲室中细菌上乙酸盐的阴离子失去电子被氧化为C 02 气体,同时生成H:电极反应式为C H 3 C O O -8 e-+2 H2O =2 C 02 T+7 H+,H+通过阳膜进入阴极室,甲室的电极反应式为

31、C o2+2 e-=C o,因此,甲室溶液p H 逐渐减小,A错误:B.对于乙室,正极上L i C oC h 得到电子,被还原为C。2+,同时得到L i+,其中的02-与溶液中的H+结合H20,电极反应式为 2L i C oO 2+2e-+8 H+=2L i+2c o2+4H 2O,负极发生的反应为 C H 3c o0 -8 e-+2 H20 =2C O2T+7H+,负极产生的H+通过阳膜进入正极室,但是乙室的H,浓度仍然是减小的,因此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应该补充盐酸,B正确;C.电解质溶液为酸性,不可能大量存在OH,乙室电极反应式为:L i C oO 2+4H+=L i+C o2+2H2O,C

32、错误;0 2gD.若甲室C o2+减少200 m g,则电子转移物质的量为n(e-)=,x2-0.006 8 m ol :若乙室C o?+增加30059g/m ol0 3gm g,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e-尸”产产1=0.005I m ol,由于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不等,说明此时59g/m ol已进行过溶液转移,即将乙室部分溶液转移至甲室,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 D o14.工业上以S rS O K s)为原料生产S rC C)3(s),对其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现有含S rC C s)的o.i m oL L、L 0m ol-LN a 2c O 3溶液,含S rS O K s)的(M m o L

33、L、L O m ol t N a 2s0,溶液。在一定p H范围内,四种溶液中l g c(S r2)/m o!;随p 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7IouvrJS)0与K S r S O jKsp(S rC O3)反应S rS C 4(s)+C 0:=S rC O,(s)+S O;-的平衡常数 K=B.a-6.5C.曲线代表含S rC O3(s)的1 .O m ol L-N a 2c O 3溶液的变化曲线D.对含S rS O J s)且N a 2sO,和N a 2c O 3初始浓度均为1.O m ol L 的混合溶液,pH 7.7时才发生沉淀转化【答案】D【解析】【分析】硫酸是强酸,

34、溶液p H变化,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几乎不变,则含硫酸锢固体的硫酸钠溶液中锢离子的浓度几乎不变,p H相同时:溶液中硫酸根离子越大,锢离子浓度越小,所以曲线代表含硫酸锅固体的0.1m ol/L硫酸钠溶液的变化曲线,曲线代表含硫酸锢固体的l m ol/L硫酸钠溶液的变化曲线;碳酸是弱酸,溶液p H减小,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离子浓度越小,锯离子浓度越大,p H相同时,l m ol/L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浓度大于0.l m ol/L碳酸钠溶液,则曲线表示含碳酸锢固体的O.l m ol/L碳酸钠溶液的变化曲线,曲线表示含碳酸锯固体的l m ol/L 碳酸钠溶液的变化曲线。【详解】A.反应S rS O 4

35、(s)+C O;-U S rC C h(s)+S O;-的平衡常数c(S O;)c(S O:)c(S-)K sp(S rS O,)K c(C O t)c(C O )c(S r2+)Ksp(S rC O3)比B.由分析可知,曲线代表含硫酸锢固体的O.l m ol/L 硫酸钠溶液的变化曲线,则硫酸锢的溶度积10-6 5Ksp(S rS 04)=10-55x0.1=10-5,温度不变,溶度积不变,则溶液p H为 7.7 时,锢离子的浓度为 一=1 0 5,l m ol/L贝 a 为 6.5;C.由分析可知,曲线表示含碳酸锯固体的l m ol/L 碳酸钠溶液的变化曲线,故 C正确;D.由分析可知,硫酸

36、是强酸,溶液p H变化,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几乎不变,则含硫酸锢固体的硫酸钠溶液中锢离子的浓度几乎不变,所以硫酸锹的生成与溶液p H无关,故 D错误;故选D。15.C u 2T se是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充放电过程中正极材料立方晶胞(示意图)的组成变化如图所示,晶胞内未标出因放电产生的0 价 C u 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u2 T se N a C u2.xSe N a C uSe N a?SeQ S e2-O N a+、C u+、C u2+可能占据的位置 N a+A.每个C i x Se 晶胞中J?+个数为xB.每个N a?Se 晶胞完全转化为C%-、S e 晶胞,转移电子数为8C.

37、每个N a C u S e 晶胞中0 价 C u 原子个数为1-xD.当N a y C u2 一x Se 转化为N a C u S e 时,每转移(l-y)m o l 电子,产生(l-x)m o l C u原子【答案】BD【解析】【详解】A.由晶胞结构可知,位于顶点和面心的硒离子个数为8x 1+6 x;=4,位于体内的铜离子和亚铜离8 2子的个数之和为8,设晶胞中的铜离子和亚铜离子的个数分别为a 和 b,贝 U a+b=8-4 x,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2 a+b=4 x 2,解得a=4 x,故 A错误;B.由题意可知,N a z Se 转化为C u2*Se 的电极反应式为N a 2 Se-2

38、 e-+(2-x)C u=C u”x Se+2 N a+,由晶胞结构可知,位于顶点和面心的硒离子个数为8x 4+6 x;=4,则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N a?Se,转移电子数为8,故 B 正确;C.由题意可知,Cs S e转化为N a C uSe 的电极反应式为C u2“Se+e-+N a+=N a C uSe+(l-x)C u,由晶胞结构可知,位于顶点和面心的硒离子个数为8x 1+6 x;=4,则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 N a C uSe,晶胞中0 价铜而个数为(4-4 x),故 C错误;D.由题意可知I,N a y C u2*Se 转化为 N a C uSe 的电极反应式为 N a y C t i

39、2-x Se+(l-y)e-+N a+=N a C uSe+(l-x)C u,所以每转移(1-y)电子,产生(l-x)m o l 铜,故 D正确;故选BD o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 小题,共 60分。1 6.研究笼形包合物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化学式为N i(C N)x-Z n(N H3)y-z C 6 H的笼形包合物四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H 原子未画出),每个苯环只有一半属于该晶胞。晶胞参数为a =b#c,a=p=Y=90。回答下列问题:d 轨 道 参 与 杂 化 的 金 属 离 子 是。(3)毗咤(J)替代苯也可形成类似的笼形包合物。已知此咤中含有与苯类似的兀:大兀键、则毗咤中N原 子

40、的 价 层 孤 电 子 对 占 据(填 标 号)。A.2 s轨道 B.2 P轨道 C.sp 杂化轨道 1).sp 2 杂化轨道(4)在水中的溶解度,毗咤远大于苯,主要原因是,.。c(5)性最弱的是的碱性随N原子电子云密度的增大而增强,其中碱【答案】(1)3 d 84 s2 .第 4周期第V in 族(2).2:3 .2:1:1 .Z M+、N i2+(3)D(4).叱咤能与H 2 0 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叱咤和H 2 O 均为极性分子相似相溶,而苯为非极性分子 Ni2+;【小问3详解】毗唬(J)替代苯也可形成类似的笼形包合物。已知毗噬中含有与苯类似的成大7 1键,则说明口比咤中N原子也是采用s

41、 p 2杂化,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C键和存在孤电子对,则毗噬中N原子的价层孤电子对占据s p 2杂化轨道,故答案为:D;【小问4详解】已知苯分子为非极性分子,比0分子为极性分子,且毗咤中N原子上含有孤电子对能与H 2 O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从而导致在水中的溶解度,口比咤远大于苯,故答案为:毗噬能与H 2 O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毗咤和H20均为极性分子相似相溶,而苯为非极性分子;【小问5详解】17.工业上以氟磷灰石 Ca s F iP O j?,含S i。?等杂质 为原料生产磷酸和石膏,工艺流程如下:硫酸溶液尾气CO磷酸回答下列问题:(1)酸解时有H F产生。氯氟酸与S i。?反应生成二元强酸H

42、z S iF f,离 子 方 程 式 为。(2)部分盐的溶度积常数见下表。精 制I中,按物质的量之比n(Na 2 c o 3):n(S iF;)=l:l加入Na 2 c O 3脱氟,充分反应后,c(Na)=mol.L;再分批加入一定量的B a CC3,首先转化为沉淀的离子是B a S iF6Na2S iF6Ca S O4B a S O4%l.OxlO-64.0 x10-69.0 xlO-41.0 x10 10(3)S O:浓度(以S O 3%计)在一定范围时,石膏存在形式与温度、H 3 P O 4浓度(以P 2 O 5%计)的关系如图甲所示。酸解后,在所得100、P 2 C)5%为45的混合体

43、系中,石 膏 存 在 形 式 为(填 化 学 式);洗涤时使用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而不使用水,原因是,回收利用洗涤液X的 操 作 单 元 是;一定温度下,石膏存在形式与溶液中P 2 O 5%和S O 3%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条件能实现酸解所得石膏结晶转化的是_(填标号)。A.6 5、P2O5%=15,S O3%=15 B.8 0、P2O5%=10,SO,%=2 0C.6 5、P2O5%=10,SO3%=3 0 D.8 0、P2O5%=10,SO3%=10【答案】(1)6 H F+Si(h=2 H+Si球+2比0(2).2.0 x 10-2 .SO:(3)C a SO4 0.5 H2O .抑 制

44、C a SC U的溶解,提高产品石膏的产率.酸解.A D【解析】【分析】氟磷灰石用硫酸溶解后过滤,得到粗磷酸和滤渣,滤渣经洗涤后结晶转化为石膏;粗磷酸以精制I脱氟、除硫酸根离子和SiF;,过滤,滤液经精制n等一系列操作得到磷酸。【小 问1详解】氢氟酸与S Q反应生成二元强酸H2SiF6,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 H F+SiC h=2 H+Si琛-+2+0。【小问2详解】精 制1中,按物质的量之比n(Na 2 c o 3):n(SiF:尸1:1加入Na 2 c C h脱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 z SiF6+Na2c03=Na2SiF61+CO2T+H20,充分反应后得到沉淀 NazSiFe,

45、溶液中有饱和的 Na2SiF6,且 c(Na+)=2c(Si以一),根据 NazSiFe 的溶度积可知 Ksp=c2(Na+)c(SiF)=4c3(SiF),c(SiFg-=1.0 x102molL),因此c(Na+)=2c(Si耳-尸2.0 xl0-2mol.L;同时,粗磷酸中还有硫酸钙的饱和溶液,c(Ca2+)=c(SO)=-s/9.0 x l0-4=3.0 x 10-2 mobL-1;分批加入一定量的 BaCCh,当 BaSiF沉淀开始生成时,1 n x 1 A_61 O xin-10c(Ba2+)=-=1.0 xl03 mobL_1,当 BaSCU沉淀开始生成时,c(Ba240.5H2

46、O;CaS04在硫酸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因此,洗涤时使用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而不使用水的原因是:减少CaS04的溶解损失,提高产品石膏的产率;洗涤液X 中含有硫酸,其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由于酸解时使用的也是硫酸,因此,回收利用洗涤液X 的操作单元是:酸解。由图甲信息可知,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实现酸解所得石膏结晶的转化,由图乙信息可知,位于650c线上方的晶体全部以CaSOX).5H2O形式存在,位于 80线下方,晶体全部以CaSO42H2O形式存在,在两线之间的以两种晶体的混合物形式存在:A.P2O5%=15,SO3%=1 5,由图乙信息可知I,该点坐标位于两个温度线之间,故能实现晶体的部分转

47、化,A 符合题意;B.P2O5%=10 SO3%=2 0,由图乙信息可知,该点坐标位于两个温度线(65、80)之间,故不能实现晶体的完全转化,B 不符合题意;C.P2O5%=10,SCh%=30,由图乙信息可知,该点坐标位于65线上方,晶体全部以CaSOb0.5H2。形式存在,故不能实现晶体转化,C 不符合题意;D.P2O5%=10 SO3%=1 0,由图乙信息可知,该点坐标位于80线下方,晶体全部以CaSC)42H2O形式存在,故能实现晶体的完全转化,D 符合题意;综上所述,能实现酸解所得石膏结晶转化的是AD。1 8.实验室利用FeCl,-4H2。和亚硫酰氯(SO。2)制备无水F e C 的

48、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已知SOCU沸点为76,遇水极易反应生成两种酸性气体。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开始先通N2。一段时间后,先加热装置_(填“a”或b)。装置b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c、d共同起到的作用是 _0(2)现有含少量杂质的FeCFH?。,为测定n值进行如下实验:实 验I:称取m1g样品,用足量稀硫酸溶解后,用cmoLl/KtCr?。?标准溶液滴定Fe2达终点时消耗VmL(滴定过程中Cr2O转化为C产,CP不反应)。实验II:另取m 样品,利用上述装置与足量SOC%反应后,固体质量为m?g。则n=;下列情况会导致n测 量 值 偏 小 的 是(填标号)。A.样品中含

49、少量FeO杂质B.样品与SOCb反应时失水不充分C.实 验I中,称重后样品发生了潮解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生成(3)用上述装置、根据反应丁22+(4 21114+(302制备工114。已知TiC与C d,分子结构相似,与CCI4互溶,但极易水解。选择合适仪器并组装蒸储装置对TiC、CCI4混合物进行蒸榴提纯(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安 装 顺 序 为 (填序号),先储出的物质为 o【答案】(1).a .F e C l 2-4 H2O+4 S O C 1 2(g)=F e C l2+4 S O 2+8 H C l.冷凝回流S O C 12.%用.C C I 4(2)(3)【解析】【分

50、析】S O C L 与 H z O 反应生成两种酸性气体,F e C b 4 H 2 O 与 S O C L 制备无水F e C b 的反应原理为:S O C 12吸收F e C 1 2-4 H2O受热失去的结晶水生成S O?和 H C 1,H C 1 可抑制F e C b 的水解,从而制得无水F e C L。【小 问 1 详解】实验开始时先通N 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一段时间后,先加热装置a,产 生 S O C L 气体充满b 装置后再加A热 b装置,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 e C l2-4 H2O+4 S O C 1 2(g)=F e C 1 2+4 S O2+8 H C l;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