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鹤壁市鹤山高三(上)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13091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5.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鹤壁市鹤山高三(上)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鹤壁市鹤山高三(上)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鹤壁市鹤山高三(上)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河南省鹤壁市鹤山高三(上)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pdf(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河南省鹤壁市鹤山高级中学高三(上)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I.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如图是人体内体液组成示意图,其中在细胞外液的含量中,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下列关于体液及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体液 j .A.体液是由图中的共同组成,其中是物质代谢的主要部位B.激素、抗体、消化酶和神经递质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D.中的成分在内环境中的来源和去路为:一一2.内环境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直接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富含水、蛋白质和无机盐等,是内环境中活跃的部分B.内环境是体内细胞赖

2、以生存的液体环境,氧气进入皮肤的表皮细胞不需要经过内环境C.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D.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3.孕期出现水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理性的表现,还有一种是病理性的表现。最常见的生理性水肿,因为胎儿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子宫增大会压迫到下腔静脉,导致回流受阻,出现腿肿、脚肿的现象。下列关于组织水肿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织水肿与内环境的渗透压失衡有关B.避免久站,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有利于缓解孕期生理性水肿C.蛋白尿患者易出现组织水肿D.疾病导致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4.如图是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体外环境进行物质

3、交换的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参与调节的系统,A、B、C、D表示四种液体,表示相应性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丙代表的是泌尿系统,表示的是肾赃的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过程B.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能将药物更快地运送到病变细胞而疗效显著C.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A后不久,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乳酸在A中被氧化分解D.食物中的葡萄糖加入组织细胞中的途径为:甲t丁(A)CD,至少穿过7层生物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5.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的一种致命性急症,以高温和意识障碍为特征。起病前往往有头痛,眩晕和乏力

4、症状。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两种类型。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夏季高温时,在丢失大量体液的惰况下,为了维持脑最基础的氧气供应,个体大幅减弱皮肤血液循环而导致的热射病属于非劳力性热射病B.在高温环境下不利于人的散热,应迅流将患者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C.这类患者由于体温过高,致使胞内酶的活性下降,代谢紊乱,全身乏力D.这类患者属于中暑,其体温调节异常,内环境的渗透压和血糖平衡调节基本正常6.神经调节的基本

5、方式是反射。下列有关反射的描述,错误的是()A.不小心被针子扎到手后会感到疼痛,此过程由于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故属于条件反射B.非条件反射是永久的,条件反射增强了机体的应急能力,但可以消退C.电刺激反射弧的传入神经,效应器可作出反应,但这不属于反射D.给狗喂食物的同时摇铃铛,经过多次强化训练,铃声刺激就由无关刺澈转变成条件刺激7.如图两条曲线分别是在强弱两种电刺激下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第2 页,共 28页A.AB段代表的是该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B点为电刺激的时刻点B.由曲线可知当受到该弱电刺激时,神经纤维上也发生了 N a+内流,此过程不消耗 A TPC.若把该神经纤

6、维置入低钠溶液中,给予同等强度的强电刺激,其膜电位变化情况可能变为曲线,即只影响膜电位的峰值(D点的高低),不影响静息电位D.由 D-E段是由于K+的外流和N a+的内流使动作电位转变成了静息电位8 .将一灵敏电流表两极置于青蛙离体神经纤维表面(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如图,己知b c=c d,且 d点所在区域膜上N a+通道蛋白由于某种原因受损,导致该区域的N a+不能内流,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J W 上A.在外界电刺激之前电流表不偏转B.当电刺激分别刺激a、c 两点时,电流表的偏转方向和偏转次数有差异C.若用该电流表检测a 点的静息电位的电荷分布,应将电流表的两极分别置于

7、a点膜内外两侧D.当电刺激b点时,兴奋会向a、c 两侧同时传导9 .依靠突触前神经元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来影响突触后神经元,这样的突触称为化学突触(如图2),当外界直接刺激图2的轴突时;突触前和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情况分别是图3 的两曲线,后来科学家在低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发规了大的电突触(如 图 1),它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神经膜间的缝管连接来实现的,不需要神经递质来介导,而是以电信号的形式直接传递,信息传递通常具有双向性,因而突触前和突触后的划分在电突触中不是绝对的(提示:在化学传递性突触中,从兴奋到达突触前神经末梢起,即从发生电位变化起,到在突触后细胞中产生突触后电位止,

8、有一个时间延搁,称为突触延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3可知该化学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为抑制性递质B.电突触传递速度快,几乎没有突触延搁,而由图3分析推理出兴奋经过该化学突触传递时有突触延搁C.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中突触前膜内的高尔基体的活跃程度较低D.由图2可知,突触前膜是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的,故神经递质一定属于生物大分子10.酒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种饮品。但酒又和普通的饮品不同,过量饮酒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醉酒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醉酒是指患着一次饮用大酒精(乙醇)后发生的机体机能异常状态,常见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以下相关描述中正确的共有几项()醉酒患者出现步态不稳,表

9、明酒精麻醉了小脑的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醉酒患者出现言语含糊,语无伦次,表明酒精麻醉了言语区的H区醉酒患者第二天头脑恢复清醒后经常忘记醉酒当天经历的一些事情,这说明酒精影响了人的记忆,其中长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醉酒患者呼吸急促,说明酒精干扰了脑干的呼吸中枢A.1项 B.2项 C.3项 D.4项11.如表是科学家设计实验探究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依据实验。下面结论错误的是()第4页,共28页A.沃泰默通过实验I、2得出上段小肠肠腔内有感受盐酸刺激的感受器,小肠的神实验过程现象结论沃泰默实1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胰腺分泌胰液2把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胰腺不分泌胰液淡廉分泌液只

10、受神经调节验3把稀盐酸注入狗(切除神经,保留血管)的上段小肠肠腔内胰腺分泌胰液斯 彳也林、贝利斯实提取小肠黏膜和盐酸研磨,获取提取液注入血液中胰腺分泌胰液胰腺分泌胰液受促胰激素调节验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B.沃泰默通过设计实验3,进一步证明了胰液的分泌是由神经调节的C.斯他林和贝利斯依据沃泰默的实验3提出了胰腺分泌胰液不是神经调节而是化学调节D.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巧妙之处是刮下的小肠黏膜与盐酸离体研磨,排除了神经的干扰12.内分泌系统由相对独立的内分泌腺以及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下列关于内分泌腺及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物质直接进入血液,胰脏分为内

11、分泌都和外分泌部两部分B.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释放的TRH直接运输到垂体,调控垂体的分泌C.人在危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提高机体的应变能力,因此被称为“应急激素”D.垂体能分泌释放多种激素,既能调节相应内分泌腺的分泌,还能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13.如图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结合示意图和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肝 肌肉 肾小管全身其他曼冢细党A.激素和激素的分泌既受神经调节,又受体液调节B.激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在激素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使血糖维持平衡C.饥饿时,激素分泌增多,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增加血糖的浓度D.腺泡分泌的消化酶和胰岛素都是分泌蛋白,都需

12、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14.如图是人体激素调节的模型图,其中甲、乙、丙表示不同腺体。a、b、c表示不同激素。结合模型图和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浴5.衿 厂;.;甲(:)乙 一 高 一 内 一。(-)抑制A.若丙表示甲状腺,其机能亢进,则通过反馈调节使血液中a,b的水平降低来维持c的正常水平B.由于激素含量少作用后又被分解,即使运动员经常注射激素类的兴奋剂也不会导致腺体衰退C.分级调节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能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机体的精准调控D.切除乙会导致c的分泌量减少,而使a的分泌量增加,体现了分级调节15.二十世纪发现了激素的两种作用机制:含氮类激素作为第一信使先与

13、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完成信息的系列传递,调节细胞内的某些生理效应;类固醇激素的受体存在于细胞中,通过影响基因表达过程而调节生命活动(如图)。对如图相关知识的描述错误的是()第6页,共28页A.一个细胞可以同时接收激素A和激素B传递的信息,可同时存在上述两种作用机制B.促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激素BT受体b c-A M P的途径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C.性激素可以通过激素A-受体a的途径影响基因的表达来调控人的青春期特征D.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能传递信息启动和调节生理反应,并能为反应提供能量1 6.激素的分泌悄无声息,它们直接进入血液周游全身,难以收集和分离。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不确的是(

14、)A.科学家可以通过切除胰腺后再通过研碎的方法来提取胰岛素B.通过切除甲状腺,注射或饲喂甲状腺激素,可以探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C.延长光照可提高鸡的产蛋率,这是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D.牝鸡司鸣说明了阉割的母鸡也能分泌雄性激素,使其具有了雄性的第二性征1 7.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感染;当我们体内上呼吸道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颔下、腋下,腹股沟等部位还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这些现象都与免疫系统有关.下面关于免疫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皮肤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既能进行非特异性免疫,又能进行特异性免疫B.扁桃体、淋巴结为免疫器官,内含免疫细胞阻止和消灭病原体,具

15、有防卫功能C.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是淋巴细胞,该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裂分化形成的D.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和淋巴因子等三类,它们都是由淋巴细胞合成分泌的1 8.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 I D)是联合免疫缺陷病中最严重的类型,患者先天腺昔酸脱氨酶(ad a)基因缺乏,引起的T淋巴、B淋巴细胞等缺乏和(或)功能障碍,导致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同时存在严重缺陷,不能抵抗任何微生物的感染,只能在无菌条件下生活。不经治疗,SC I D的病死率为1 0 0%,例如与病原体和孤独斗争了12年半的“泡泡男孩”大卫非利普咸特最终也离开了人世。下列对免疫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A.SCID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

16、病B.SCID是由与淋巴细胞发育有关的基因突变或缺陷引起的C.“泡泡男孩”的死亡说明了免疫系统在防卫、清除和监控上的重要作用D.通过骨髓移植可以有效治疗或减SCID的症状19.如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下列分析和判断正确的是()注射时间A.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只要采用图中的方法就能有效预防狂犬病B.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只要采用图中的方法就能有效预防狂犬病C.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当天采用方法和方法,还要在7、14和21天再采用方法D.当一个人多次注射疫苗后获得的是体液免疫,所以只要有抗体就能有效的预防狂犬病20.当流感病毒突破了机体的前两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的“部队”就会紧动员

17、起来,发生如图的特异性免疫,而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当相同的流感病毒再次侵入机体时会发生二次免疫。下列对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A.第三道防线的淋巴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等B.在病原体、T细胞和淋巴因子的刺激下,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体液免疫是抗体与病原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使病原体失去感染能力,但不能清第8页,共28页除D.二次免疫比初次反应快、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21.阿维菌素是一种神经性毒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作用于昆虫神经元突触或神经肌肉突触的上氨基丁酸(GABA)

18、系统,激发神经末梢放出神经传递抑制剂的GABA,促使GABA门控(开关)的。一通道延长开放,大量。一涌入造成神经膜电位超极化(电势差变大的过程),致使神经膜处于抑制状态,从而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而使昆虫麻痹、拒食,死亡。在脊椎动物中,调节运动神经的化学介质是胆碱(包括乙酰胆碱和丁酰胆碱等,对感觉神经影响不大),而在昆虫和其他非脊椎动物体内,运动神经是由GABA和谷氨酸盐来调节的。下列推理中错误的是()A.GABA属于一种抑制性递质B.在阿维茵素的作用下,延长了 GABA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时间,致使GABA门控的C1-通道延长开放c.在人的突触后上,乙酰胆碱的门控一般也是。一 通道D.由于脊椎动

19、物中的运动神经不是由GABA和谷氨酸盐来调节,所以阿维菌素对人类和牲畜相对安全22.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长时间使用空调容易引起“空调病”;夏季长时间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大气温度升高,湿度过大,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下列关于“空调病”和中暑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时间处于低湿环境下,会使血管急剧收缩,血流不畅,导致关节受损引起“空调病”B.由于室内外温差大,人经常进出会感受到忽冷忽热,造成人体内环境功能紊乱C.中暑后由于外界温度过高,致使体内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去,机体的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D.中暑后机体在自身的神经调节下,通过大量的流汗使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平衡23.内环境稳

20、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而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了复杂的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如图),其中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既能减轻炎症,又能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一 一-神经系统-、甲 状 腺 激 素/一 心、K)促甲状腺金素释放激素白细胞介素等7 乙酰月?碱内干必系%卜一 干扰素 需疫金统:一二 一G上腺糖皮质激,孥JA.三个系统各自以特有的方式在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发挥作用,不可以相互取代B.三个系统的调节都是通过信号分子直接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实现的C.三个系统相互配合,不可分期,一个系统被打破,其他两个系统也会失去调节作用D.焦虑、紧张会导致肾上腺糖皮质激

21、素分泌增加,使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2 4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喝水过多会导致水中毒和尿崩症现象。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原因是:当机体所摄入水总量大大超过了排出的水量(或摄入水的速度远大于排出水的速度),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称之为水中毒;而水崩症(D I)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精氨酸加压素(A V P)又称抗利尿激素(ADH)不同程度的缺乏,或由于多种病变引起肾脏对A V P 敏感性缺陷,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其临床特点为多尿、烦渴、低比重尿或低渗尿。完成下列各题:(1)正常成年人一天摄入的水来自饮水、食物和,水的摄入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排

22、出量。(2)水中毒产生的原因是取决于体内摄入水量的。在给某个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给患者输液较多(填会 或 不会”)出现水中毒;其原因是:(3)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的器官是(4)尿崩症患者虽然尿的排出量增多了,但还是感觉口渴,原因是2 5 .如 图 1 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A、B、C、E分别代表反射弧上不同的位置点,由于某柴原因该反射弧在|处受损,但损伤的具体程度未知。完成下列各题:第 10页,共 28页神是中枢C传入神经传出相嶷(1)图 1所示的反射弧结构中包括 个神经元。当用电刺激D 点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侧电位发生的变化是 o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原因是。(2)患者在医院进行静

23、脉注射时,当针头刺入静脉血管时患者会感到疼痛,但并未缩手,这说明了。(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进一步探究受损部位的损伤程度,设计了如下实验:为了检测损伤程度,应将图2 的灵敏电流计的甲、乙两电极分别连接在(填“A、B 或 B、C )两点,并 用 电 刺 激 刺 激(填“A”“C”“D”或“E”)点。观察灵敏电流计偏转的次数和骨骼肌的反应情况。如果灵敏电流计偏转了 次,骨骼肌(填“收缩”或“不收缩”),表明只损伤了阴影中的传入神经。如果,表明只损伤了阴影中的传出神经。如果,表明阴影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均受到损伤。26.科学研究发现恒温动物下丘脑中存在体温调定点机制。若体温调定点的数值为37,如果

24、体温偏离这个数值,则通过反馈系统将信息送回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整合来自外周和体内的温度感受器的信息,将这些信息与调定点比较,相应地调节散热机制或产热机制,维持体温的恒定。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下丘脑是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平衡和 的调节中枢等,还具有感受、作用。(2)人在恐惧,焦虑、紧张等情况下,机体的 等激素分泌增加,机体代谢加快,体温上升、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此时体温调定点会;过度紧张会使血管紧张度增加,皮肤的血流量减少,导致手脚的皮肤变(3)在日常生活中某人感染了流感病毒,病毒在机体内大量繁殖,引起体内产生了致热原,致热原

25、会引起体温调定点可能改变为39,进而导致发烧。此时机体表观为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颤栗等症状,并常伴有“害冷”的感觉,结合资料分析其原因是 o27.图甲表示某人感染了新冠病毒(SARS-CoV-2)后,机体发生的免疫反应;图乙表示新冠病毒通过其囊膜表面的刺突蛋白S 与人宿主细胞膜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引发膜融合,使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发生的免疫反应。结合甲、乙两图和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既能参加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加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该细胞对新冠病毒具有 作用。(2)A是,由 细胞合成分泌的,该物质在免疫过程中具有促进,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3)依据题干和图乙中病事侵入细胞的

26、机理提出一种治疗新冠肺炎的方案。2 8.内啡肽亦称安多芬或脑内啡,是一种内成性(脑下垂体分泌)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它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止痛效果或欣快感(如图所示)。而海洛因正是吗啡类毒品(属于阿片类),因为其毒品里的吗啡成分可以善代人体内部分泌的内啡肽,由于阿片类毒品的镇痛显效速度及作用远大于体内的内啡肽,长时间使用会让自身的内啡肽“萎缩”直至完全停止分泌。使用者只能依靠阿片类毒品中的吗啡成分维持机体的生理活动,一且没有及时摄取,人的生理机能就会紊乱,导致浑身疼痛难忍,犹如万蚁噬骨,长时间使用阿片类毒品中的吗啡成分会成瘾。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第 12页,共 28页(1)图中涉及 个突触

27、。(2)内啡肽产生止痛效果时对递质A的影响是 o(3)吸毒不仅损害本人健康,还助长传染病传播,如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了很多,艾 滋 病 的 传 播 途 径 主 要 有。(4)研究发现,在海洛因吸食者体内,海洛因导致垂体分泌的黄体生成素减少,进而导致体内性激素的含量偏低,这反映了激素调节中的 调节机制。长期吸毒人员未吸食毒品时,大多伴有精神萎靡、四肢无力等症状,推测可能是其体内激素的含量减少所致。(5)面对阿片类毒品对机体的伤害,我们怎么做?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体液是由图中的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共同组成,其中细胞内液是物质代谢的主要部位,A 错误;B、消化酶不属于内环

28、境成分,B 错误;C、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C 正确;D、淋巴中的成分在内环境中的来源和去路为:组织液一淋巴血浆,D 错误。故选:Co分析题图:是细胞内液,是细胞外液,是组织液,是血浆、是淋巴液。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组成,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简单题。2.【答案】B【解析】解:A、血浆中富含水、蛋白质和无机盐等,是内环境中活跃的部分,A 正确;B、皮肤的表皮细胞从组织液中获取氧气,需经过内环境,B 错误;C、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和淋巴,C 正确;D、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29、D 正确。故 选:B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成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简单题。3.【答案】D【解析】解:A、组织水肿与内环境的渗透压失衡有关,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渗透压降低等会造成组织水肿,A 正确;B、避免久站,可减少子宫增大产生的压迫,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可以补充营养物质,有利于缓解孕期生理性水肿,B 正确;C、蛋白尿患者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易出现组织水肿,C 正确;D、如果疾病导致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可引

30、起组织水肿,D 错误。故选:D。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等。内环境是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与血浆之间也可以进行物质交换,但组织液一淋巴一血浆是单向的。第 14页,共 28页2、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包括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要求明确内环境是由组织液、淋巴、血浆等细胞外液组成的,明确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

31、调节机制,掌握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实例,并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作答。4.【答案】C【解析】解:A、图中丙代表的是泌尿系统,其中表示的是肾脏的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过程,A 正确;B、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通过血液循环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B 正确;C、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A 后不久,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乳酸与缓冲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以维持pH的相对稳定,C 错误;D、食物中的葡萄糖加入组织细胞中的途径为:甲一丁(A)TCTD,葡萄糖首先穿过小肠黏膜细胞2 层,再进入毛细血管细胞,出毛细血管壁细胞,又 2 层,之后出毛细血管,再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膜2 层,

32、然后在进入组织细胞1层膜,所以至少穿过7 层生物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D 正确。故选:C。根据图示可知: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甲、乙、丙、丁表示参与调节的系统,依次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A、B、C、D依次是血浆、组织液、淋巴和细胞内液。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的重吸收。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是细胞外液;识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答案】D【解析】解:A、夏季高温时,在丢失大量体液的惰况下,为了维持脑最基础的氧气供应,个体大幅减弱皮肤血液循环

33、而导致体温调节功能障碍,该热射病属于非劳力性热射,A 正确;B、在高温环境下不利于人的散热,应迅流将患者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有利于散热,B 正确;C、热射病患者体温可以超过40,人体内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37左右,因此患者细胞内酶活性改变,细胞代谢紊乱,C 正确;D、由题意知:该类患者体温调节失调,肝、肾和心脏受到影响,因此内环境的渗透压和血糖平衡调节都会受到影响,D 错误。故选:D。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

34、: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本题考查了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温调节的过程,注意体温变化与人体健康的联系,能正确分析题文获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答题。6.【答案】A【解析】解:A、疼痛属于感觉的一种,感觉的形成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的参与,不属于反射,A错误;B、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条件反射可以消退,条件反射增强了机体的应急能力,B正确;C、该过程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C正确;D、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条件反射一旦形成,相应的无关刺激就转变成了条件刺激,D正确。

35、故选:Ao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3、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本题考查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答案】D【解析】解:A、A B

36、段保持-70mA的膜电位,代表的是该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B点为电刺激的时刻点,A正确;B、由曲线可知当受到该弱电刺激时,膜电位发生的变化,说明此时神经纤维上也发生了 Na+内流,此过程消耗ATP,B正确;C、钠离子内流导致膜电位的变化,若把该神经纤维置入低钠溶液中,由于膜两侧钠离子浓度差减小,给予同等强度的强电刺激,钠离子内流会减少,而静息电位的维持与钾离子外流导致,所以膜电位变化情况可能变为曲线,只影响膜电位的峰值(D点的高第 16页,共 28页低),不影响静息电位,C正确;D、由D-E段是由于K+的外流使动作电位转变成了静息电位,EF段有钠钾泵参与静息电位的恢复,D错误。故选:D。静息时,

37、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此时膜处于极化状态;当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强度的电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兴奋处先发生去极化,随后因Na+内流导致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出现反极化现象,形成动作电位;之后K+外流,使得膜电位又恢复到原来外正内负的状态,出现复极化现象。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原理,要求学生掌握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变化原理与规律,准确分析题图曲线,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8.【答案】B【解析】解:A、外界刺激前,b、d两处的膜电位都是内负外正,电流表两侧均为正,指针不偏转,A正确;B、刺激a点,兴奋先传到b点使b点处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电流表左侧为负,右侧为正,指针向左偏转,

38、由于d点钠离子通道受损,无法形成动作电位,所以指针只向左偏转一次;刺激c点,b点和d点应同时兴奋,但由于d点钠离子通道受损,无法形成动作电位,电流表左负右正,也是只向左偏转一次,B错误;C、可根据电流表指针方向判断两侧电椅分布情况,C正确;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正确。故选:B,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

39、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9.【答案】D【解析】解:A、分析图3曲线可知,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在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后,静息电位增大,没有产生动作电位,可推测出,该突触前面释放的神经递质是抑制性递质,A正确;B、电突触传递速度快,几乎没有突触延搁,而由图3分析,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有时间间隔,可推理出兴奋经过该化学突触传递时有突触延搁,B正确;C、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属于分泌物,其加工、运输和胞吐与高尔基体有关,而电突触不需要神经递质的参与,因此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中突触前膜内的高尔基体的活跃程度较低,C正确;D、神经递质也含有生物小分子物质,如:乙酰胆碱,但需要通

40、过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出来,D 错误。故选:Do突触分为电突触和化学突触。电突触: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直接传递,信息传递通常具有双向性,速度较快。化学突触: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信息传递通常具有单向的,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突触和电突触的了解,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比较分析的能力。准确判断题图信息是解题关键,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10.【答案】B【解析】解: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醉酒患者出现步态不稳,表明了酒精麻醉了小脑,正确;醉酒患者出现言语含糊、语无伦次,表明了酒精麻醉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中的S 区,错误;醉酒患者

41、第二天头脑恢复清醒后经常忘记醉酒当天经历的一些事,这说明酒精影响了人的记忆,其中短时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错误;脑干是呼吸中枢,醉酒患者呼吸急促,说明酒精干扰了脑干的呼吸中枢,正确。故选: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本题考查大脑皮层的言语区以及生命活动中枢的相关知识,考查对知识的识记能力。11.【答案】B【解析】解:A、沃泰默通过实验1得出盐酸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将

42、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通过实验2作对照,证明胰腺的分泌是由神经调节的,A 正确;B、沃泰默通过设计实验3 最想得到的实验现象是胰腺不能分泌胰液,可是仍然产生了胰液,所以不能进一步证明胰腺的分泌由神经调节,B 错误;C、斯他林和贝利斯依据沃泰默的实验3提出了新的假说,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细胞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通过血液,引起胰液分泌,这不是神经调节而是化学调节,C 正确;D、斯他林和贝利斯实验巧妙之处并非切断神经,而是将刮下的小肠黏膜与盐酸离体研磨,制成提取液,排除了神经的干扰,D 正确。故选:B。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其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43、;第18页,共28页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本题考查动物激素调节中的经典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实验设计分析的原则和方法,掌握课本经典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有关结果、结论,难度不大。12.【答案】B【解析】解:A、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物质直接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胰脏分为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两部分,A正确;B、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释放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进入血液,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不是定向运输到垂体,B错误;C、人在危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提高机体的应变能力,因此肾上腺素被称为机 体 的“应急激素”,C正确;D、垂体能分泌释放多种

44、促激素和生长激素,促激素能调节相应内分泌腺的分泌,生长激素能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D正确故选:B1、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因此,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2、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

45、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答案】D【解析】解:A、激素为胰高血糖素,当血糖浓度较低的时候,在血糖浓度和神经调节下,激素分泌增加;激素为胰岛素,当血糖浓度较高的时候,在血糖浓度和神经调节下,激素分泌增加,A正确;B、在血糖调节过程中,激素和激素具有拮抗作用,在二者共同的调节下维持了机体的血糖平衡,B正确;C、饥饿时,激素分泌增多,激素能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增加血糖的浓度,C正确;D、消化酶是由腺泡合成、分泌的,胰岛素是由胰岛合成、分泌的,它们属于分泌蛋白,都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D错误。故选:D。分析题图

46、:图示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低血糖时能促进激素的分泌,则激素具有升高血糖的功能,应为胰高血糖素;高血糖时能促进激素的分泌,则激素具有降低血糖的功能,应为胰岛素。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的种类及功能,掌握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4.【答案】A【解析】解:A、若丙表示甲状腺,则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为促甲状腺激素,c 为甲状腺激素,其机能亢进,则通过反馈调节使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的水平降低来维持甲状腺激素的正常水平,A 正确;B、注射激素类兴奋剂会

47、抑制机体正常产生激素从而使机体不产生激素,有些会促进腺体产生大量激素导致危害,B 错误;C、分级调节是反馈调节的一部分,激素调节的作用范围广,不能精准调控,C 错误;D、切除乙会导致c 的分泌量减少,而使a 的分泌量增加,体现的是反馈调节不是分级调节,D错误。故选:A。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液传输而发挥调节作用。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答案】D【解析】解:A、若一个细胞可以同时接收激素A 和激素B 传递的信息,则靶细胞上可能存在两种作用基理,受到两种激素的影响

48、,A 正确;B、促甲状腺激素是含氮类激素,可以通过激素B-受体b-c-AM P的途径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B 正确;C、性激素是固醇类激素,可以通过激素A-受 体 a的途径影响基因的表达来调控人的青春期特征,C 正确;D、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启动和调节生理反应,本身并不参与反应,也不提供能量,D 错误。故选:D。分析题干示意图可以知道,激素A 进入细胞与受体a结合后再进入细胞核,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来调控生理效应.激素B 没有进入细胞,直接与细胞膜上的受体b 结合引起细胞内的生化反应,据此分析解答。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9、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6.【答案】A第20页,共28页【解析】解:A,胰腺分泌胰岛素,但胰腺也可以分泌胰蛋白酶,会分解胰岛素,则科学家通过切除胰腺后再通过研碎的方法不能提取到胰岛素,A错误;B、通过切除甲状腺,注射或饲喂甲状腺,可以探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B正确;C、延长光照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促进雌激素的分泌,从而提高产蛋率,C正确;D、牝鸡司鸣说明阉割的母鸡可以分泌雄性激素,使其具有雄性的第二特征,D正确。故选:A o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液传输而发挥调节作用。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

50、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 7.【答案】B【解析】解:A、皮肤和黏膜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只能进行非特异性免疫,不能进行特异性免疫,A错误;B、扁桃体、淋巴结为免疫器官,内含很多免疫细胞阻止和消灭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的防御功能,B正确;C、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是免疫细胞,该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开始分裂分化形成的,C错误;D、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和细胞因子等三类,它们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合成分泌的,D错误。故选:B 1、免疫系统: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等。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醐。免疫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