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考试兽医传染病复习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考试兽医传染病复习资料.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A外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从动物体外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过程单纯感染:由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潜伏期: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该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传染源:也称传染来源,是指有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除体外的动物机体。疫源地: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称为疫源地.混合感染:由两种以上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水平传播: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大流行:指发病数目很多,传播很快,传播范围很广(全国、几个国家、几个洲、甚至整个大陆)的流行形式。受威胁区:疫区周围邻近区域免疫程序:是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和畜(禽
2、)群的免疫状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而制定的预防接种计划猪链球菌病的四种临床表现类型:败血型、脑炎型关节炎型、淋巴结脓肿型等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特征:母猪流产、产死胎等,仔猪腹泻、呕吐等。成年猪症状较轻猪气喘病的临床特征和剖检特征临床特征呼吸困难.咳嗽:剖检特征:肺脏对称性病变肺叶出血肉样变,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理变化胸腹部肌肉大腿外侧肌肉不同程度的出血;法氏囊水肿和出血,5 d 后法氏囊开始萎缩:肾脏有不同程度的肿胀颜色较淡苍白见有尿酸盐沉积使肾脏呈现花班状 肌胃和腺胃交界处见有条状出血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平时预防措施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禁止从有本病的国家和地区引进禽类及其产品在引
3、进禽及其产品时应严格对本病进行检疫:养殖场应远离迁徙禽类的聚集地,严格实施各种防疫消毒制度.特别是车辆.人员来往的控制,禽流感疫苗为油乳剂灭活苗或弱毒疫苗.包括H 5N1.H 5N2 h 7 Nl H 9 N2 等亚型:种鸡和蛋鸡参考的免疫程序是首免71 5日龄二免50-6 0 日 龄.三免开 产 前(1 2 0 日龄左右)四免产蛋高峰后(4 0 4 4 周龄)免疫方法颈部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 免疫剂量雏鸡0.3-0.4 m l,成年蛋鸡0.5-0.7mL肉种鸡,鸭,鹅分别为1,2,3 m l鸡新城疫的平时预防措施:雏鸡7日龄左右接种H系疫苗,2 1 日龄时接种I 系疫苗强化免疫.6 0 日龄时
4、再接一次1系疫苗强化免疫,新购进的鸡必须单独饲养2周,证明无病后才能与健康鸡群混合饲养,平时加强鸡舍的清洁卫生工作,鸡舍用具定期消毒,鸡舍和鸡场门口要设消毒池。采取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病原体侵适时进行预防接种,疫苗:灭活疫苗.弱毒苗,系苗n系苗ni系苗w系苗和V 4弱毒苗,免疫程序:肉鸡蛋鸡B:隐性感染:在感染后不表现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蔽经过的感染称隐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潜伏期:从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进行繁殖时开始,到疾病的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传播媒介:将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物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称为传播媒介水平传播:传染病在动物个体或群体之间以水平方式蔓延扩散
5、的传播称水平传播。紧急接种:是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畜禽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疫源地: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称疫源地,内源性感染;当动物受到不良因素影响,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可引起寄生在健康动物体内的条件性病 原微生物活化.毒力增强,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这种感染称内源性感染免疫程序:是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和畜(禽)群的免疫状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而制定的预防接种计划混合感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称混合感染。爆发:一般认为.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畜(禽)群单位或一定地区范围内,在 短 期(该病最长潜伏期)内突然出现很多
6、病例时,可称为暴发猪气喘病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临床特征:呼吸困难、咳嗽:剖检特征:肺脏对称性病变,肺叶出血肉样变,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理变化?胸腹部肌肉大腿外侧肌肉不同程度的出血:法氏囊水肿和出血,5 d后法氏囊开始萎缩:肾脏有不同程度的肿胀,颜色较淡、苍白,见有尿酸盐沉积使肾脏呈现花斑状。肌胃和腺胃交界处见有条状出血点.鸡急性新城疫的病理变化?气管出血:肌胃与腺胃交界处出血,腺胃乳头出血肠粘膜有出血斑、盲肠扁桃体出血坏死;胸腺出血;泄殖腔出血:卵泡出血简答性猪瘟的临床表现急性型.体温升高;精神萎顿;喜卧怕冷;皮肤出血;初期便秘后期腹 泻 慢 性 型: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
7、好时坏,腹泻与便秘交替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症状及扑灭措施?症状:下痢.鸡冠发组呈暗红色或苍白,头部、面部浮肿,脚鳞出血斑,神经症状.死亡率可达100疫情报告发现禽流感或疑似禽流感疫情,应当按照 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于12小时内上报业务主管部门,疫情报告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早期确诊采取四级疫情诊断程序,即专家临床初步诊断,省级实验室确诊疑似,国家参考实验室毒型鉴定,农业部最终确认公布隔离.封锁.紧急接种.消毒发现疫情应当本着“早,快.严.小”的原则,立即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进行封锁.隔离.扑杀病禽和同群禽,对疫点周围3 知范围内的所有禽类全部扑杀和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疫区周围5KM内的
8、所有禽类按规定标准进行强制紧急免疫.对疫点周围10km活禽市场强制关闭.对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进行每天的全面消毒当疫区内的所有禽类死亡或扑杀完毕:经过每天消毒超过禽流感的最长潜伏期疫区周围强制免疫的所有禽类都产生了坚强的免疫力而无新病例发生时再经过全面彻底的大消毒后即可由行政主管部门宣布解除封锁牛口蹄疫的临床表现及预防和扑灭措施症状及预防措施:症状:体温升高.流涎.口蹄及乳房部水疱.四肢疼痛等。预防措施:无本病地区不应从有本病地区(或国家)购进动物及其产品.饲料.生物制品等.来自无病地区的动物及其产品.也应进行检疫,常发地区的措施:主要采取预防接种.使用的疫苗为本地常发口蹄疫血清型及亚型的油乳
9、剂灭活苗.免疫程序为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每次免疫后半个月至一个月加强一次,扑灭措施:当口蹄疫发生时.必须立即上报疫情;确定诊断鉴定毒型。紧急接种。消毒划定疫点及疫区,分别进行封锁和监督疫点内最后-例病畜扑杀后,经过本病一个潜伏期以上的监测观察,未在出现病畜时经彻底消毒.由县级以上农牧部门检查合格后,报原发布封锁令的政府发布解除封锁令C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内源性感染:当动物受到不良因素影响,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可引起寄生在健康动物体内的条件性病原微生物活化,毒力增强,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这种感染称内源性感染。混合感染:由
10、两种以上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潜伏期: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该段时间称为潜伏期。垂直传播:从母体到其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传染源:也称传染来源,是指有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除体外的动物机体。疫源地: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称为疫源地流行性:指发病数目多,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播到较广的范围(几个乡、镇、县、市甚至几个省)的流行形式。流行过程的季节性:某些动物传染病经常发生于一定的季节,或在一定的季节出现发病率显著上升的现象。预防接种:为了防患于未然,在经常发生某些传染病的地区,或有潜在疫病病原体的地区,或受到邻近地区某些传
11、染病威胁的地区,在平时都应有针对性有计划的给健康畜禽进行免疫接种,即预防接种。传染病发展的四个阶段潜伏期、前驱期、明 显(发病)期、转归期。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表现类型及发病日龄(1)仔猪黄痢(黄痢型)1 周龄内,尤其是1-3日龄内(2)仔猪白痢(白痢型)主 要 10-30日 龄(3)猪水肿病(水肿型)3 0 日龄以上,6-15周龄。布氏杆菌病的特征妊娠母畜流产和不孕,公畜睾丸炎。人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神经痛及肝、脾肿大等症状。小鹅瘟的免疫程序种鹅产蛋前一个月和半个月各免疫1 次小鹅瘟疫苗,雏鹅出壳后7-10日龄免疫一次猪瘟的平时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及其环境的卫生,定期消毒。
12、实行自繁自养的办法。若需要从外地购买猪种,运回后还须隔离饲养2 1 d,并进行疫苗注射,方可混群饲养。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每年采取定期注射,采用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种猪可每年春、秋各一次。种猪初免在2 0 日龄,二免在6 0 日龄 在疫病爆发或受威胁时,可做超前免疫,其方法是在出生后立即接种,注苗后2h后再喂给初乳。二免也可在6 0 日龄。生产中有条件的场要进行抗体监测,选择和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禽流感的平时预防措施1、加强流通领域的检疫:海关进口、国内。2、严格执行和完善禽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免家禽与水禽接触;鸡场的场址要远离、野生鸟类栖息的河道、湖泊,周围不养鸭;封闭式饲养,严防野鸟从门窗
13、进入;防制水源与饲料被野禽粪便污染;杜绝其它人员进入参观;健全消毒措施;全进全出、自繁自养;死亡禽类必须焚烧或深埋;加强管理、减少应激因素、提高抵抗力。3、预防接种:疫苗:油乳剂灭活苗,包 括 H2N9、H3N8、H5N1、H5N2、H7N1、H9N2等亚型;免疫程序:首 免 71 5 日龄,二免 506 0 日龄,三免开产前(150日龄左右),四兔产蛋高峰后(4044周龄)。免疫方法:颈部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免疫剂量:雏鸡0.30.4m l,成年蛋鸡0.50.7m l,肉种鸡、鸭、鹅分别为1、2、3ml。D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
14、应,这一过程称为感染。内源性感染:当动物受到不良因素影响,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可引起寄生在健康动物体内的条件性病原微生物活化,毒力增强,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这种感染称内源性感染。自然疫源性疾病:一些人迹罕至的地区(如原始森林、沙漠、深山、荒岛等)某些传染病可以不依赖人类和家畜的存在而一直在野生动物中流行着,其传播媒介主要是节肢动物(如蛛、螭、蚊、蚤等),当人畜因开荒或从事野外作业等活动闯进这些生态系统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使人畜感染发病,这类疾病称自然疫源性疾病。地方流行性:指发病数目较多,但传播范围不广,常局限于一定地区内的流行形式。(即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地区性)水平传播:传染病在群体之间
15、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预防接种:为了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平时有计划的给健康动物进行的免疫接种。免疫程序:依据多种疫苗的免疫特性来确定合理的预防接种途径、接种量、接种次数和间隔时间等临时消毒:动物已经发病或面临烈性传染病发病威胁采取的消毒措施传染病的周期性:在某些家畜传染病如口蹄疫,牛流行性热等,经过一定的间隔时期还可能表现出再度流行。疫苗:用特定的病原微生物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致弱或灭活所制成的生物制品。布氏杆菌病的特征妊娠母畜流产和不孕,公畜睾丸炎。人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神经痛及肝、脾肿大等症状。鸡大肠杆菌病的五种主要类型败血型、肠炎型、心包炎、呼吸型、卵黄性腹膜炎
16、型等急性猪瘟的病理变化肾不肿大,但有出血点,呈麻雀卵样脾边缘有出血性梗死会厌软骨心外膜膀胱黏膜出血淋巴结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变化鸡马立克氏病在临床上分为哪些类型眼型、神经型、皮肤型、混合型等。猪瘟的平时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及其环境的卫生,定期消毒。实行自繁自养的办法。若需要从外地购买猪种,运回后还须隔离饲养2 1 d,并进行疫苗注射,方可混群饲养。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每年采取定期注射,采用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种猪可每年春、秋各一次。种猪初免在2 0 日龄,二免在6 0 日龄。在疫病爆发或受威胁时,可做超前免疫,其方法是在出生后立即接种,注苗后2h后再喂给初乳。二免也可在6 0 日龄。生
17、产中有条件的场要进行抗体监测,选择和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禽流感的平时预防措施1、加强流通领域的检疫:海关进口、国内。2、严格执行和完善禽场的生物安全措施避免家禽与水禽接触;鸡场的场址要远离、野生鸟类栖息的河道、湖泊,周围不养鸭;封闭式饲养,严防野鸟从门窗进入;防制水源与饲料被野禽粪便污染;杜绝其它人员进入参观;健全消毒措施;全进全出、自繁自养;死亡禽类必须焚烧或深埋;加强管理、减少应激因素、提高抵抗力。3、预防接种:疫苗:油乳剂灭活苗,包括H2N9、H3N8、H5N1、H5N2、H7N1、H9N2等亚型;免疫程序:首免71 5 日龄,二免506 0 日龄,三免开产前(15。日龄左右),四免
18、产蛋高峰 后(4044周龄)。免疫方法:颈部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免疫剂量:雏鸡0.30.4ml,成年蛋鸡0.50.7 m l,肉种鸡、鸭、鹅分别为1、2、3ml。E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这一过程称为感染。恶性感染:该传染病能引起病畜大批死亡,称为恶性感染。全身感染:由于动物机体抵抗力较弱,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冲破机体的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液向全身扩散的严重传染称全身感染。其主要表现形式有败血症、菌血症、病毒血症、脓毒血症、脓毒败血症等。受威胁区;疫区周围邻近地区地方流行性:指发病数目较多,但传播范围不广,常局限于一定 地 区(如一个村
19、乡、镇、县)内的流行形式。(即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地区性)消毒:是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等不同的方法消灭被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疫点:范围小的疫源地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称为疫点流行过程的周期性:在某些家畜传染病如口蹄疫,牛流行性热等,经过一定的间隔时期(常以数年计算)还可能表现出再度流行散发性:指发病数目不多,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病例呈零星散在发生的流行形式。疫苗;用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免疫制剂破伤风:清除病因中和毒素镇静解痉强心补液加强护理急性猪瘟:肾不肿大,但有出血点,呈麻雀卵样脾边缘有出血性梗死会厌软骨心外膜膀胱黏膜出血淋巴结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变化猪圆环病毒:先天震颤
20、皮炎与肾病综合症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终合症繁殖障碍间质性肺炎新城疫:活疫苗灭活疫苗等肉鸡免疫雏鸡7 日龄时,用新城疫弱毒活疫苗出免,可用新城疫疫苗,滴眼鼻或气雾免疫3 周龄左右进行二免,可采用活苗加灭活苗双免的方法试述牛口蹄疫的临床表现及平时预防措施,试述口蹄疫的扑灭措施一、临床表现:潜伏期:2-7天,最长14天一般症状:病初体温升高至4 0-4 1 C,食欲减退,精神萎顿,乳牛产乳量下降口腔:病牛咀嚼困难、流涎、水疱:发 病 1-2天后口腔粘膜、唇内面、齿龈、舌面和颊部粘膜上发生蚕豆至核桃大的水疱糜烂或溃疡:水疱约经一昼夜破裂,形成红色糜烂,体温恢复正常,如继发感染,则形成溃疡蹄部、趾间和蹄冠
21、:水疱: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蹄部等出现水疱,病牛不原站立、行走或跛行糜烂:水疱破溃后留下红色糜烂面,以后结痂,如细菌感染,则发生化脓、蹄不能着地、甚至蹄壳脱落其他部位:乳房、乳头皮肤和鼻镜等部位亦可发生水疱和糜烂,继发感染则乳房炎,产乳量下降二、平时预防措施(1)免疫预防:(欧洲不准使用)疫苗:灭活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苗、多肽疫苗。我国多为不同型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程序:春、秋各免一次,3-4月,9-10月。于第一次免疫之后半个月加强一次。(2)一般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畜舍卫生,经常进行消毒、对购进的动物及其产品、饲料、生物制品等进行严格检疫、平时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三、发生
22、口蹄疫的紧急扑灭措施1、上报疫情,及时确诊2,划定疫区,严格封锁,禁止人畜及物品的流动3、扑杀病畜及同群畜,并做无害化处理;对环境及污染物进行严格消毒4、疫点内最后一头病畜消灭之后,14天内不出现新病例方可解除封锁5、疫区、受威胁区普遍进行口蹄疫疫苗接种6、贵重的种畜、繁殖母畜可采用抗FMDV血清早期治疗,1-2毫升/公斤体重鸡法氏囊:发生在3 周龄左右,发病率高,病程短患鸡的主要症状为腹泻颤抖衰竭,啄肛下痢,法氏囊炎,肾脏肿大肌肉出血病鸡极度虚法氏囊肾脏的病变和腿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条状出血是具有特征性的病变,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F 单纯感
23、染:由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或体内原来存在的另一种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水平传播: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传染病的周期性:在某些家畜传染病如口蹄疫,牛流行性热等,经过一定的间隔时期还可能表现出再度流行。散发性:指发病数目不多,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病例呈零星散在发生的流行形式。检疫:就是应用各种诊断方法,对畜禽及其进行疫病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免疫程序:依据多种疫苗的免疫特性来确定合理的预防接种途径、接种量、接种次数和间隔时间等。疫区个疫源地连成片,或某种传染病正在流行的地
24、区。紧急接种:当传染病发生时,为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的流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畜禽所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牛结核:肺型肠型乳房型淋巴型浆膜型气管出血肌胃与腺冒交界处出血,腺胃乳头出血,肠粘膜有出血斑.盲肠扁桃体出血坏死,泄殖腔出血卵泡出血小鹅瘟的特征2 0 日龄以内雏鹅发病.病死率高喙发青腹泻神经症状空肠香肠样变化口蹄疫当口蹄疫发生时,必须立即上报疫情确定诊断鉴定毒型划定疫点及疫区.分别进行封锁和监督.严格封锁疫点.对患病动物群及与其接触的动物群要扑杀作无害处理.并对剩余饲料.饮水.场地.思病动物走过的道
25、路.动物舍与污染物品进行全面严格的消毒。工作人员外出必须全面消毒封锁监视疫区对疫区内所有动物群做严密监视,并禁止动物进入非疫区。禁止一切动物产品及饲料运出紧急接种发生口蹄疫时对疫区和受威胁的地区用与当地流行的相同病毒型,亚型的灭活疫苗进行紧急注射消毒:疫点严格消毒,粪便堆积发酵处理动物舍场地和用具以1断2%氢氧化钠溶液对。石灰乳或1犷2%福尔马林喷洒消毒,毛皮张用环氧乙烷澳化甲烷或甲醛气体消毒,肉品以2%乳酸或自然熟化产酸处理彻疫点内最后一例病畜扑杀后,经过本病一个潜伏期以上的监测、观察.未再出现病畜时,经彻底消毒,由县级以上农牧部门检查合格后,报原发布封锁令的政府发布解除封锁令:禽流感的平时预防措施?坚持繁自养的原则.禁止从有本病的国家和地区引进禽类及其产品,在引进禽及其产品时应严格对本病进行检疫:养殖场应远离迁徙禽类的聚集地,严格实施各种防疫消毒制度特别是车辆人员来往的控制搞好禽场卫生和定期消毒,预 防 接 种 疫苗:油乳剂灭活苗,包括H2N9、H3N8、H5N1、H5N2、H7N1、H9N2等亚型;免疫程序:首免71 5 日龄,二免506 0 日龄,三免开产前(150日龄左右),四免产蛋高峰 后(4044周龄)。免疫方法:颈部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免疫剂量:雏鸡0.30.4ml,成年蛋鸡0.50.7 m l,肉种鸡、鸭、鹅分别为1、2、3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