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第四课课件(8篇)[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上册第四课课件(8篇)[001].docx(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初二语文上册第四课课件(通用8篇)初二语文上册第四课课件 篇1 【教学设想】 借助本课两首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感悟幸福,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 基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特点,本堂课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突破。 1反复朗读。 诗歌音韵美的特点打算了它的朗读魅力。首先,我设置了教师的范读。教师精确地把握好诗歌的感情,用有感情的朗读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这是诗歌教学的魅力之源。 2感悟形象。 在诗歌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通过对诗歌进展“补充”“转换”“再制造”将诗歌的文字符号转换为立体画面,把没有直接说出来的话补充完整,从而融入诗歌的艺术世界中去。诗歌里的形象是诗人精神境地与艺术境地的分散和升华的艺术
2、表现,鉴赏时把握诗歌的形象是体会诗歌意境的必由之路。 3写出自己心灵的诗篇。 我在教学最终设计了师生共同创作一首小诗。这一环节旨在鼓舞学生用这样的文学样式来表达自己,稚嫩不怕,应重在表达、宣泄。学生尝试用或稚嫩或成熟的笔触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对问题的见解、对世界的看法,留神灵的诗篇写就之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满意感,这种成就感、满意感会鼓励学生产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两首诗的构思及对幸福的深刻理解。 2学习透过意象,体会诗歌意境,领悟感情的赏析诗歌的方法。 3反复诵读诗歌,品析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透过意象,体会诗歌意境,领悟感情的赏析诗歌的
3、方法。 2启发学生调动个人体验赏析诗歌,理解“幸福”的内涵。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师:上课前,我想做个调查,觉得自己生活很幸福的同学举手。 随机请两名同学答复幸福或不幸的缘由。 生活中每-个人都盼望得到幸福,如何才能将幸福抓在手里呢?今日我们听听我国当代诗人李瑛想告知我们些什么。 (课前的小调查可以快速导入“幸福”这一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入新课。) 二、教师范读李瑛幸福,学生完成两个任务 1扫清字词障碍。留意圈点出自己没读准的字,正音。 瞩(zh)望 茑(nio)萝 颤(chn)动 眸(。mu)子 苦涩(s) 林莽(mng)旷(kung)野 2思索:
4、本文副标题为“告知我们的孩子”,在听读中,你认为要告知你你们什么? 明确:从“幸福在哪里”的角度诠释幸福的内涵。对于学生的答复不必苛求完整,能大致把握诗的内容即可。 (这一次的朗读旨在落实根底学问,初步感知全诗的内容。学生的答复应当能明确诗的写作角度,对于主旨的理解不做要求,留待后面再做解答。) 三、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把握全诗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能读准字音,力求能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初读诗歌,在要求上给出力量层级,既让学生明确朗读目标,又不给学生带来太大压力。) 2找出表现“幸福”的事物(勾画出关键词),尝试为前五节诗的内容各拟一个小标题。 第1节:写收获之后的劳。 第2节
5、:写静立田间的果树。 第3节:写疾飞的归鸟。 第4节:写雨中的浆果。 第5节:写劳团聚的温馨。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清诗歌的内容,找出诗中的意象,为下面的赏析做预备。对于学生拟的标题要赐予充分确定,敬重学生的创意。) 四、分小组活动,再现诗中的画面。 1学生分小组担当电视诗歌的导演任务。教师招标,每一个大组承接一个诗节的任务,有两个有力量的小组将多担当一个诗节的任务。 要求:(1)从备选音乐中,选择适合本诗节诗意的曲目作为背景音乐,也可自己推举音乐。 (备选音乐:唢呐步步高、小提琴曲深思、克莱德曼的钢琴曲、萨克斯回家、莫扎特小夜曲等。) (2)细读每一节诗的内容,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6、,将诗的内容变成画面。 2小组争论。 3集体展现小组对诗的理解与创意。 要求:每一个小组推举两名代表,一名朗读这一一一诗节,一名代表描绘小组构思的画面。一个小组发言后,其他小组可说出不同的创意,也可以在此根底上补充自己的想法。 (诗歌的赏读离不开诵读,同时更离不开对诗歌意象的把握。这一环节用导演电视诗歌的方式,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热忱,鼓舞他们找出诗中的意象,大胆联想、想象,领悟诗歌的意境,感受到学习诗歌独有的欢乐。教师特意参加选取背景音乐一任务,一方面使用音乐营造气氛,更好地带学生入境,另一方面也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4诗歌前几节的最终一句都是“我想到幸福”,大家在导演的过程中,是否
7、感受到了幸福?你认为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 引导学生意识到幸福无处不在。 参考要点:收获的满意、奉献者的期盼、归家的急迫、成长的欢乐、亲情的温馨 。 (在学生充分联想的根底上,启发学生思索幸福的缘由,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涵。) 五、品读诗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1大家的任务都较完善的完成了,同学们对于每一诗节的筹划既有共鸣之处,也有各自独特的见解。你们创意的灵感源自哪里? (启发学生落实到对诗中字词的理解把握) 2请小组代表再次谈谈抓住了哪些词绽开联想,这些词用得好在哪里? 学生答复时首先要读出所品尝的诗句,在美读中赏析,在赏析中品尝。 例如:“丰收的镰刀”形象地点出劳动者的身份,丰收让人自然联想到
8、丰收的喜悦。“ 喘息”说明它完成了丰收过程中的艰难劳动。拟人化的写法,把镰刀人格化,给予其生命。 “瞩望”形象地写出摘净果子的树静默在田野那样一种无言的期盼,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 “一闪而过”突出鸟儿飞行的快捷,自然界的生命布满了对家的依恋。 又如“淅淅沥沥的小雨”、“茑萝绿色的卷须轻轻抖动”营造了舒适而布满生气的气氛,“红色”意味着成熟,“微笑”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成长的欢乐,对世界的向往憧憬尽在其中。 (这首诗运用比方、拟人等手法,语言清爽美丽,有许多值得品析之处,这一环节的赏析是前一环节的延长,有了前面学生的尽情想象,感悟诗意的根底,学生回到诗中品读语言就更简单了。他们自然会选择感悟最深
9、的词句。教师要引导观赏诗中精确、形象、富于生命力的语言,用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六、学习最终一节诗,领悟诗歌的主旨 1齐读最终一节诗。 2自由提出自己不懂的诗句恳求帮忙或是自己畅谈对某一句的理解,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受说说对某一句的感悟。 参考要点:幸福和苦痛是分不开的,它们相伴相生共同构筑人生。历经苦痛熬煎后得到的幸福更值得细细品尝、咀嚼。 (这一环节的内容较前几节略有难度,因此教师实行这种敏捷的方式,学生间合作沟通,让理解力量强的感到帮忙别人的欢乐,鼓舞稍差的同学养成求教的习愤。) 七、配乐,学生朗读全诗 (在音乐中,沉淀学生对全诗的理解,用美的朗读呈现诗歌的魅力。) 八、总结学习诗歌的有
10、关方法 赏析意象体会意境品读语言 (教师的归纳应联系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的补充要简洁明白。此一环节为下堂课学生的自主阅读作预备。) 九、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 2思索题:“我的幸福观”。 其次课时 一、学生自主学习罗洛的幸福 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小诗。教师要求学生依据上节课所学,尝试从一个方面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1设计本诗的朗读,用有感情的朗读感染人。 2调动想像力,将诗歌的内容演化为生动的画面吸引人。 3品尝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以精彩的分析打动人。 (这首小诗线索清晰,主题明晰。因此,我设计将这首诗的学习交给学生,在学生的合作沟通中,落实诗的主旨和语言技巧。让各
11、个小组分别担当不同的任务。) 二、学生自由谈谈更喜爱哪一首诗 (这一环节将两首诗进展比拟阅读,以加深对两首诗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答复时言之有物,可提示他们从某一角度如诗歌的内涵与情感、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详细来谈。) 三、出示画面,唤起学生对幸福的憧憬,加深对幸福内涵的理解 1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组照片,照片主题为幸福瞬间。 (出示照片的目的是在两首诗学习的根底上,以直观的形象冲击学生的视觉,引发学生把目光投向生活,思索幸福的内涵。) 2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一幅,请尝试用简洁而美丽的语言表达你的想法。 (在学生自由的表达中,幸福是什么将会有更精彩的诠释,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力量。) 四、唤起学
12、生的个人体验,师生尝试共同创作一首关于幸福的小诗 师:我们总是埋怨生活的压力太大,学习、工作、家庭,原来该是生活的欢乐所在,却变成了背上的枷锁。有时我们甚至遗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幸福。其实,幸福很简洁,假如你有爱的目光,假如你有足够的宽容,幸福真的离我们很近。当我们的教学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我盼望和大家共同创作一首属于我们自己的诗歌,题目为平凡人的幸福。 师:当手轻划过你熟睡的稚嫩的脸庞舒适中幸福在心中跳动。 当笔在试卷上勾画出绚烂的红色深夜里幸福在心中唱歌。 如若学生觉得有困难,不妨由学生开头,甚至允许有的学生另起炉灶,形式不定,关键是让学生尝试用诗的形式表达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并在其
13、中获得欢乐。 (会感受幸福,才是一个安康欢乐的人。共创的一首小诗,并不苛求它多么的完善,重要的是为了唤起学生学诗的热忱和信念,为的是让课堂定格在师生情感碰撞的幸福一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两首诗。 2练笔本上,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随感。 【教学后记】 让诗歌教学布满诗意美 诗歌教学一直被教师们视为畏途,然而在这样一堂诗歌教学后,我感觉整堂课的气氛轻松和谐,学生的热忱深深地感染了我,所以我想我们的学生不是不喜爱诗歌,而是不喜爱学习让他们以背诵为唯一目的的诗歌。胜利的诗歌教学能给学生激情,能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美,获得学问,在美的熏陶中进展语文力量。,我们的诗歌教学也要具备诗美。 所谓教学
14、的诗美,是指作为诗歌教学本身也应具有教学美学形态,其实观赏的过程也应是美的,而往往美的观赏形式更能吸引观赏者去探求美。那么如何使诗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意愿呢? 1让诗歌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引导学生观赏诗歌时,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诗外学问”,描绘自己头脑中的景象。整堂课气氛极为活泼,学生热忱地描摹着自己的创意,并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猎取新的灵感。 2唤起学生的共性体验,写出自己的心灵诗篇。 其次节课在评述幸福的瞬间时,学生对比片的描述带有剧烈的个人颜色,他们沉醉在对幸福的回忆与感悟中。原本被他们忽视的点点滴滴此刻都变成了幸福的印记。尤其是自己做诗的环节,学生的制造实在超出了我的想象,作为教师我
15、们需要的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忱。 在传统诗歌教学根底上,我们更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审美意愿,从静态的文字走进诗人动态的内心。我们的目的不只是教会学生学诗、赏诗,更在于让他们由此了解丰富的社会和简单的人性,进而用自己的眼光观看生活,制造人生的美。 初二语文上册第四课课件 篇2 教学重点: 一、体会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二、学习本文严谨的构造层次。 三、学习本文精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四、熟识说明方法,学习用比拟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一、引导学生理解写作意图,进而体会写作思路,理解文章构造。 二、在把握全篇构造的根底上,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对说明文的分析把握
16、。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说明文学问 2、简介及写作缘由 3、字词 4、朗读课文,找出说明对象 5、理清文章构造,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意 其次课时 教学重点: 1、找出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并分析通过哪几个方面来突出这几个特点的。 2、明确本文的说明挨次。 3、以课文第4、5节为例,指导学生把握说明文阅读重点。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已经提前预习了苏州园林,那么请大家先看两段影片,请你们猜一猜哪段影片是苏州园林?你是依据什么推断出来的?你认为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学生争论,答复)下面,我们共同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看看他是 怎样抓住苏州园林的特点来进
17、展说明的。 二、朗读第一段,找出其中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分析。 明确: 标本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三、朗读其次段,找出苏州园林具有怎样的总体特征,才能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 明确: 务必使巡游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善的图画。 提问: 为了到达这一标准,认为设计者和匠师从哪几个方面下了功夫? 明确: 四个讲究。 四、分析第三自然段 提问: 本段详细说明白苏州园林哪个特点? 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什么? 为了什么这一特点,采纳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拟、打比方) 五、阅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8、(学生思索、争论) (1)用“|”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 (2)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其中又以为主。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 (4)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 (5)文章分几个方面介绍池沼? (6)这段文字的构造特点是。 (7)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8)文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中的“艺术”和“技术”有什么不同?可不行互换? 六、协作图片,简要分析第五、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本段的段意 (2)指出本段运用的说明方法。 (3)这段文字除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还用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4)本段的说明挨次是什么? 七、提问: 在写完苏州
19、园林的四大特点后,为何又写了7、8、9段? 这三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 八、整理说明挨次: 概括详细主要次要 九、归纳说明文阅读的重点: (1)明确说明对象 (2)弄清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 (3)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4)了解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 (5)明确说明挨次 (6)把握说明文的构造 (7)在说明文中描写、抒情、谈论等表达方式的运用及效果 (8)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精确严密 十、本课小结 十一、布置作业: 作文我们的校园 要求: 1、仔细观看,抓准特点 2、根据肯定的说明挨次 3、用34种说明方法 4、字数: 初二语文上册第四课课件 篇3 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
20、名作。陋室,是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和情操。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把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领悟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力量目标 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学习,理解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2、领悟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问题导入法 2、诵读教学法 3、合作争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课间音乐观赏古琴曲陋室铭 一、导入新课,引出陋室 1、展现ppt图片: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华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
21、,必需说一辈子违反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假如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答复:选择B,由于) 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宏大的诗人一样,他被誉为“诗豪”。他就是唐代刘禹锡。我们来了解一下他吧。 2、及背景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他和柳宗元支持王叔文等人进展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势力,变革失败后,他几经贬谪,后来被贬到安徽的和州做一名小官,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有意刁难,让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便写一幅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论。”知县知道后很生
22、气,又把刘禹锡从城南门迁到城北门,由原来的三间削减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即兴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刘禹锡仍旧闲适自乐,满不在乎,再次把他调到县城中的一间房子中,这间屋子仅能放下一张床,一张桌。刘禹锡又提笔写了一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面对这位势利的县令,刘禹锡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终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一篇文章,后来被刻在石头上。这就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千古名篇陋室铭。 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 3、解题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是歌功颂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中文体
23、。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二、感知课文,感受陋室 1、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标出难读的字词。 (2)、学生齐读,留意字音和节奏。 (3)、教师范读,读出感情。 2、 疏通文意 (1)同桌合作,翻译全文。 (2)教师点拨重点字词: 名:动词,知名 灵:灵验,奇妙。 斯:指示代词,此:这。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上:长到,蔓到。 鸿儒:学问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三、品析课文,观赏陋室 1、提问:心里的
24、陋室如何?(陋室不陋)陋室不陋的缘由?(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来描写陋室?用“我从文中 可以看出陋室不陋,由于它写了 ,表现了陋室 的特点。”格式作答。 (1)陋室的环境 答复:“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在我们的眼中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很久没有人住过,补修过,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芜冷落。 在仆人眼中是不是也很简陋呢?(不是) 赏析句子 答复:对偶、拟人。 教师讲解:“上、入”采纳拟人的手法,给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仆人在说些什么;“草”也想从窗户窥视仆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这样,我们就不觉陋室的
25、环境凄凉、荒凉,而感觉一种生气盎然、春意正浓的幽雅的环境,流露出了的喜悦之情。 居室环境清幽雅致(板书) (2)过渡:而陋室仆人都和些什么人交往呢? 答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个陋室里常与学识渊博、才华出众,高谈阔论的人交往。 适时提问:为什么要写这些人? 教师讲解:由于通过他的朋友可知他是什么人。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仆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仆人德才兼备,说明仆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交往人物贤良儒雅(板书) 问:你怎么对待的交友之道的? 正反两方面作答均可。 (3)过渡:当他朋友走了之
26、后,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答复:“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仆人的生活情趣。在陋室里,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安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 可以看诞生活情趣恬淡闲适、安贫乐道。 日常生活高雅脱俗(板书) (4)明明在赞颂自己的陋室不陋,为什么又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其用意是什么? 教师讲解:诸葛庐、子云亭都是最简陋的屋子。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西汉的文学家。虽然他们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由于他们的仆人德才兼备而房屋著名天下。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他又想证明我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从政治上,文学上干一
27、番事业被后人所仰慕。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 人生理想、志向远大(板书) 类比手法的使用。 3、赏析文章开头的作用 运用类比的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提醒文章的主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赏析文章结尾的作用 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准备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非常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答复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安贫乐道。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 强调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简陋。 总之,陋室之景迷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好玩,陋室
28、其实不陋。正由于仆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四、深入探究,感悟陋室 1、情景再现县令驾到 想象知县到了和刘禹锡的对话。 2、装扮陋室 我预备了一些简洁的物件,供你选择,看看哪些适合摆在刘禹锡的陋室之中?选择之后,请说出你的理由。 (1)文房四宝 (2)虎皮太师椅 (3)官府的公文 (4)佛经 (5)不加装饰的琴 (6)锦衣玉食 (7)先秦诸子散文 (8)金碧辉煌的牌匾 小结:在刘禹锡看来:金银于我若粪土,名利于我若浮云;斗室一间,简陋特别,但是有青苔碧草、知音相伴,如此满意之境,正是我刘禹锡的钟爱啊! 3、本文表现怎样的情感? 借赞美陋室,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29、 4、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五、拓展延长,仿写陋室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课堂小结:先运用起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陋室才见其不陋。 这种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予、传达的某种感情、理想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2、仿照课文写作铭文。 六、总结提高,再诵陋室 学习了本文,我信任:刘禹锡的陋室情结,刘禹锡的高洁傲岸、安贫乐道,刘禹锡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莲花一般的纯净,都将深深感染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也将随着陋室铭的代代传诵,而连续感染着后
30、世,成为永不凋谢的奇葩! 七、作业布置,记住陋室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抱负或追求通过某些物品表现出来。 初二语文上册第四课课件 篇4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到达熟读。 2.明确重点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译讲课文。 候 课 教师要求学生预备好学习用书,端正坐姿,预备上课。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1课与朱元思书(板题),学习目标是(投影出示)。 二、完成学习目标1。(12分钟) 1.指导自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自学指导”自学。 投影出示: 自学指导:放声读课文,读出节奏,读准字音。如有不熟悉的字词,请看解释或
31、查工具书将读音批注在该字词上。(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朗读课文。) 2.学生自学,教师巡察。(5分钟) 3.检查自学效果。(7分钟) 指名学困生板演,其他同学在本上完成。(若板演有错,中生、优生更正。) 投影出示: 给以下划线的字注音。 水皆缥碧( ) 急湍甚箭( ) 轩邈( )( ) 泠泠( ) 好鸟( ) 千转( ) 鸢飞戾天者( )( ) 窥谷忘反( ) 横柯上蔽( ) 指名几个学困生轮番朗读课文。(若读音或节奏出错,教师即示意暂停,其他学生更正;若还有错,教师更正并适当板书或范读。) 全体学生齐读两遍课文。(教师口头提示: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完成学习目标2。(20分钟) 1.指导自
32、学。 师:好!同学们能正确朗读课文了,下面请大家依据“自学指导”试着译讲课文。 投影出示: 自学指导:一边小声读课文,一边参照解释译讲课文。若还有疑难字词可查工具书。(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 2.学生自学,教师巡察。(10分钟) 3.检查自学效果。(10分钟)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以下的译讲方法开头译讲课文。 投影出示: 译讲方法:每人译讲一句。先读原句,再解释重点词,最终译讲整句。 指名学困生和中等生逐句译讲。(若出错,教师示意暂停,其他学生更正;若还有错,教师更正,并适当板书或讲解。) 附:学生译讲可能有困难的地方: 任意东西:(随着)顺着心愿向东向西 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绝:到
33、达极点。 皆生寒树:透着寒意的树 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争高直指:争着往高处伸展,笔直地向上。 学生识记词句的意思,若还有疑难可质疑。 四、当堂训练。(13分钟) (学生完成以下练习,教师巡察、批阅、评价。) 投影出示: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完成以下练习题。 1.解释画线的词语并翻译句子。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负势竞上,相互轩邈。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抄写课文并试背。 3.将生字注上拼音写一遍。 板书设计(教师适时板书学生学习中的疑难) 初二语文上册第四课课件 篇5 1、山中访友
34、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爱的局部。 2感受所描写的境地,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育学生喜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妙情感。 3学习擅长运用比方、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把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重、难点: 感受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着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会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沟通感受。 (2)揭
35、题:今日,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访问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访问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去山中访问的朋友究竟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沟通,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订正,重点点拨。(相机理解第一自然段) (3)结合课件学习课后生字,比拟形近字。 四、访问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一起去访问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是怎
36、样和他沟通,心里悄悄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沟通。) (3)沟通感受。 谁知道“德高望重”的意思?你们是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德高望重”? 师: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消逝,只有他依旧如旧,悄悄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效劳。难怪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生齐读) 师:这就是访问的第一位老朋友。在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把 老桥当做人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专心地体会表达情感的方法。 五、作业:抄写生字,并读熟课文。 其次课时 一、复习并引入新课
37、。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山中访友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引入:这节课,我们连续跟随,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3)沟通感受,随机教学。 师: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第5自然段:通过
38、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忱,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是在专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那样专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沉醉。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早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剧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切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39、,首尾照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布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长,强化体验 在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沟通,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这也就是要以“山中访友”为题目的缘由了。 这种类似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沟通沟通。 五、背诵积存,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爱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古桥物老朋友 树林我知己 相朋友 融(情) 山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局部。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对山雨的宠爱,领会大自然的美。 3学习通过联想和
40、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美丽,体会对山雨的情感。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提醒课题 1、(多媒体出示画面)师:我们的大自然像一位奇妙的魔术师,他变幻莫测,多彩多姿,有时,让我们沐浴着绚烂的阳光,有时也让我们观赏皑皑的白雪,固然,有时也让我们享受着蒙蒙的细雨?作家朱自清就曾经这样描写雨,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语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2、师:这个地方的雨,是祥和安静的雨。而有一个地方的雨却是美丽悦耳的,孩子们,想亲自去感受感受吗? 3、咱们今日就跟着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山雨的漂亮。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2、沟通同学们自主发觉的好词,集体品读。 3、课件出示,全班读。 潮湿的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