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上册《诗经》教学设计(10篇).docx

上传人:夜** 文档编号:8811476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上册《诗经》教学设计(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初三语文上册《诗经》教学设计(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上册《诗经》教学设计(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上册《诗经》教学设计(10篇).docx(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初三语文上册诗经教学设计(通用10篇)初三语文上册诗经教学设计 篇1 一、积存。 导引: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勤问。 1、诗经常识。(留意文下解释) 2、我读。一词、一节、几节、一篇、两篇。(留意文下解释,查工具书,多问,难读字注音,反复朗读,揣摩情感) 3、我背。一句、一节、几节、一篇、两篇。(朗读,关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4、我写。一词、一句、一节、几节、一篇、两篇。(看清字的写法) 5、我解释。一词、一句、一节、几节、一篇、两篇。(留意文下解释,查阅工具书,多问,联系前后文) 二、探究。 1、诗歌的内容。(联系诗歌类型、诗句意思) 2、仆人公的情感特点。(联系有关语句,关注文

2、后分析,留意与封建社会、传统爱情表达的区分) 3、仆人公的行动特点。(关注“行动”,联系文后分析) 4、诗歌的描述或抒情、规律挨次。(类同记叙文) 5、关雎一节运用“比兴”的修辞手法,先写雎鸠和鸣,再写青年男子对姑娘的追求,前者对后者有何作用?(一般“比兴”手法是先写物,后写人,物和人之间有肯定联系,以物引出和比方人,但此处还可联系先秦时期爱情追求的特点分析) 6、蒹葭一诗中,秋天清早的河边景象有何特点?又有何作用?(一般以景衬情,景情同类) 7、诗句赏析。(从修辞、用词、写法,及其对句子内容、思想上的作用上入手) 8、从关雎和蒹葭推想诗经中诗歌的构造或语言特点。(关注文后分析) 9、浅谈诗经

3、在中国诗歌中的地位。(联系文下解释) 10、斗胆猜想诗经与青曲的关系。(联系文下解释) 11、谈谈爱情与音乐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一般常识,和电影电视故事情节) 三、运用。 1、即兴写作,描绘诗歌的一个“镜头”。 2、讲故事,讲一个由诗歌而想象的小故事。 3、表演,以诗歌为根底,编排一段“小戏”,进展表演。 4、画画,画出诗歌中的一个意象。 5、演唱,唱一首与诗歌内容情感有关的歌曲。 6、演讲。参考题目:我对美妙爱情的一个模糊看法;假如对他(她)有好感,怎么办?;他们明显是个悲剧。 7、组合朗读或背诵。本诗,或自己读过背过的其他同类诗歌。 8、辩论:男女生可成为特别要好的朋友男女生不行成为特

4、别要好的朋友。 9、新闻故事会:我所知道的事实中的爱情故事。 10、书法,写一节或一首,或“爱”字的几种写法。等等。 初三语文上册诗经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朴实清爽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妙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妙愿望。 3背诵并能默写诗歌。 一、预习导学 【链接材料】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局部。“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 据说诗经中的诗

5、,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局部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局部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根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局部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芒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挖苦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季节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斗与徭役、压迫与抵抗、风俗与婚

6、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诗经的语言是讨论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1、注音:雎鸠()窈窕()逑()荇()菜寤寐()蒹葭()伊人()溯洄()湄()跻()坻()涘()参差()琴瑟()芼() 2、解释词语:窈窕左右流之寤寐蒹葭参差,琴瑟采采未已苍苍思服 二、探究展现: 1、古文今译 关雎: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心的小洲上。姑娘漂亮又和善,是我的好配偶。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找右边找。姑娘漂亮又和善,从早到晚追求她。 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 荇菜长短不齐,

7、左边采右边采。姑娘漂亮又得意,弹奏琴瑟来亲近她。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挑右边拣。姑娘漂亮又得意,敲钟击鼓让她欢乐。 蒹葭:芦花一片白茫茫,清早露水结成霜。心上的人儿,她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河水去找她,河水弯曲道路长。沿着河水去找她,(那人)仿佛在河的中心。 河中芦苇一片片,露水珠儿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在河岸边。逆着河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地势高。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边。 河中芦苇真茂密,芦苇上露水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就在河岸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又弯曲。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陆地上。 2、朗读诗歌,依据解释与借助工具书,弄清课文的意思。 3、说说这两首诗各写了什么内容,并体会在描写

8、上有什么特点。 4、文章构造 关雎第一节:用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写一个男子对心中偶像的憧憬之情。其次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对中心偶像的日夜思念之情。第三节:直接描写对心中偶像求而不得的苦闷心情。第四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要用琴瑟去取悦心中偶像。第五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要用钟敲去取悦心中偶像。 蒹葭第一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一方,难于寻找。其次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湄,难于相见。第三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涘,难于寻找。 5、课文阅读题 (一)关雎 1、本诗以雎鸠、荇菜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妙感情。 本诗用来形容漂亮和善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 本诗表达了什么样

9、的情感?(一种真诚、热闹、安康的美妙情感) (二)蒹葭 本诗选自诗经秦风,是一首典型的爱情(内容)诗。 本诗以蒹葭起兴,写出了寻找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 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6、争论两首诗关于“比兴”的表现手法的运用。 (赋、比、兴是诗经中三种最根本的艺术手法,但关于赋比兴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其中宋代朱熹的解释是较有代表性的,其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7、蒹葭一诗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整体把握板书设计 起兴:雎鸠、荇菜起兴:蒹葭(苍苍、凄凄、采采) 窈窕淑女伊人 关雎蒹葭 好逑、求

10、之、友之、乐之宛在水中心、水中坻、水中沚 情感:真诚、热闹、安康形象;执着追求心上人的男子 三、练习反应: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分“风”“雅”“颂”三局部)(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5这些诗的是谁?为什么?(没有明确的,当时并没有专业作家或诗人。) 初三语文上册诗经教学设计 篇3 一、了解诗经,引入课题。 1、(课件展现诗经,)大声召唤它! 2、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

11、05首,又称“诗三百”。分风、雅、颂三局部。(课件演示) 3、师: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品尝采薇中一个经典名句,请同学们翻开书(课件出示教材) 二、读准诗歌,把握基调。 1、同学们自由诵读。 2、指名个别读,留意“薇、雨、霏”的读音。 3、结合解释初步理解。 4、引入课外学习资料。(课件演示)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远征战士离开边关,孤独地行走在回乡途中。道路坎坷,又饥又渴。此刻,他眺望家乡,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难的军旅生活,剧烈的战斗场面,很多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5、指名个别再读。 6、同学们,

12、读了这很多遍,你有没有发觉诗中这两句有什么 特点呀? 7、检测问:“昔”指何时?“往”去何方?“我”指谁?“今”又指何时?“来”去何方? 8、哪一句是这位远征战士的回忆?(课件出示) 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一)吟诵品析 、诵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想象画面。 、出示清平乐村居,诵读,想象画面。面对此情此景,这位士兵呢?征战沙场!他情愿吗? 3、大丈夫仗剑远行志在四方,他真的不去征战沙场吗?出示课件。 4、在“不得不去”面前,这样一位深明大义的士兵出征前最割舍不下的是什么?(父母、兄弟、子女、妻子、亲朋好友、门前的那棵柳树) 5、出示长相思体会战士在外征战的情感。我想,此时此刻也就只有一词

13、可以形容的心情了“依依不舍”。 6、(课件出示诗句)指导读出味!我们的古诗文不仅仅有文字的意思,更有声音的意义。尝试练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吟诵的时候将“依依”声音延长,才能更好地感受到与亲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二)文化探寻 1、其实,自古就有“折柳相送”的说法,哪位同学能借用诗句来印证一下?(课件出示相关诗句) 2、学生猜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送别诗文写到“柳” 3、是啊!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有自己的意象系统的,许多事物都有它独特的含义,比方:流水肯定会和时间消逝有关;浮云根本与游子有关这些意象都源自于传统文化的经典。折柳相送的意向典故源自于诗经,“柳”“留”同音,有挽留之意;还有一层意

14、思,柳树好种易活,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折柳相送之中有对亲人朋友的祝福,盼望他们能像柳树一样快速适应环境。 四、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就这样,这个士兵带着对家园的思念,带着对亲人的眷恋,踏上了漫漫征程。或许是一年,或许是三五年,亦或许是“十五参军征,八十始得归。”征夫回来了!(课件出示后句诗,齐读) 2、“雨雪霏霏”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位归来的征夫却(课件出示: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4、一位凯旋的战士回归故里怎能如此凄惨?如此悲凉?这样一位战士凯旋而归,照理说应当有些什么?吟诵木兰辞(节选)感受战士凯旋而归的心情。 5、出示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吟诵感知战斗的悲壮凄凉。 6、出示

15、十五参军征,吟诵感知战斗带来的苦难。 7、凯旋而归的这位征夫呀,没有了丝毫的喜悦;幸运活下来的征夫呀,没有了半点庆幸!为什么?为什么?征夫怎么也想不明白!他抚今追昔,仰天长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为何雨雪菲菲? 8、可是仰天长叹,谁又能听得见呢?还不是只有那雨雪霏霏! 填空练习:从前没了,只有雨雪霏霏! 9、哀兮!悲兮!这“雨雪!霏霏”中“雪”是入声字,要做到短促急保藏,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之感!“霏霏”延长,不正是这位回乡征人内心凄苦的真实写照吗? 10、出示采薇,教师吟诵整首诗。 11、集体练习吟诵全诗。板书设计: 诗经采薇(节选) 昔往 杨柳依依不舍 战斗之祸 今来 雨雪

16、霏霏悲凉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十五参军征,八十始得归。2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眺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

17、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初三语文上册诗经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1了解上古至春秋中期的古代社会生活,陶冶高尚道德情操 2运用联想、想像的思维方式,培育创新力量。 3领悟我的形象塑造,把握艺术技巧。 教学重点 1形象思维及人物形象。 2典型情节及精练语言。 3树立历史的漂亮的观念。 教学方法 1切入情节,激发想像法 如卫风氓: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兄弟不知,其笑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些典型情节可引发学生想像女仆人公的详细生活情节和悔且恨的情调。 2运用比照,探讨开拓法 如将卫风氓与邶风静女两首诗比照,从

18、怨兴中把握形象,探知当时社会的民情和制度。 3语言分析,体会神韵法 如卫风氓抓住语言的示意性探究:蚩蚩旦旦贸车不见的示意性,进展推断想像士的贰二三及不思其反,进而把握形象。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孔子曾经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什么叫思无邪呢,就是思想纯粹的意思,并由此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同学们想不想做文质彬彬的君子啊?那么什么是文质彬彬呢?(可让学生答复,也可由教师明确)文质彬彬原义是文华和质朴协作得恰到好处,今义是形容人文静而有礼貌。同学们,让我们就来学习、接近文质彬彬吧。 (讲解:让同学们在情境中激发研读兴趣。)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

19、,理清思路 检查并深化预习效果,贮存文字、词语所传达的信息。 (讲解:应在联系对原句理解的过程中检查,以教给学生运用语境体察语义的方法,并且通过字、词的理解,疏通诗的内容。) 依据情节,激疑发问,总理三首诗。 A三首诗均选自风,即民间歌谣。结合历史学问,扼要说明当时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 明确: a、奴隶制社会,奴隶和奴隶主阶级锋利对立,人们对美妙生活的追求。 b、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对抱负的追求。 c、在战斗和徭役中,人们争取和终生活的愿望和表现出的爱国热忱。 (讲解:设计此题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生活,从总体上提纲举要,让学生有一个历史的观点,对加深理解三首诗有着点拨作用,进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0、激发爱国热忱。) B诗歌常选择典型的情节来衬托生动详细的气氛和情调,本文三首诗分别选用了怎样的典型情节? 明确:氓主要情节:以我贿迁三岁食贫靡室劳矣;无衣主要情节:袍泽裳;戈矛矛戟甲兵;静女主要情节:爱而不见贻我彤管自牧归荑。 (讲解:此题设计主要让学生把握情节的典型性,由此方可有触类旁通的据点,伸入生活的微小之处,把握诗歌的意境。) 2详细研习秦风无衣 集体朗读无衣这首诗,思索三章的异同点,并答复其缘由。 明确:同:句式一样,内容相近。 异:每章仅三字不同。 缘由: A、属重章复唱的手法,不仅构成类同排比的方法,便于加深所要抒发的感情,同时也为了换韵,充实和扩展内容。 B、每章首句均用反问句

21、开头,更突出仆人公的爱国精神。 (讲解:此题设计除了把握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外,关键放在开拓诗的意境和充实诗的内容上,固然也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诗中在与子相对上用了一个我字,每一章中又省去两处我字,体会一下我的妙处,并运用想像,制造我的形象。 争论明确:我是仆人公,也是主要人物形象。我是保卫家园的爱国者形象。我是出自内心的自觉者形象。我又是一个象征。开头反问,后以我的行为同和修书写正义参军歌,此爱国之情,英雄之举,跃然纸上。想像当以此为萌发点,也应以此为归宿点。 (讲解:此题旨在激发学生推断想像力量,透彻把握诗的形象。) 三、课堂练习 赏析下面这首诗。 乡愁的四韵(录其二韵) 余光中

22、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味道 是乡愁的味道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的腊梅香 腊梅的芳香 是母亲的芳香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讲解:此题设计是为了解决对情节和重章复唱的理解问题。)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氓和静女均是以爱情为题材的,但反映的是两类士的形象,对此,你有什么思索?怎样熟悉这一现象? 2氓中的典型情节可以从不同的人物的角度去选择,但有一点必需探究,女仆人公为什么会被遗弃呢? 3诗歌经常调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但有一点是主要的,就是运用形象思维。在形象思维中比兴、比照是常用的手法,你在氓中领悟到什么? 4要观赏诗,必需运

23、用想像,而想像又不是无依据地让思维驰骋,只有抓住典型情节,才可制造出自己的形象。请您就其笑矣爱而不见及静女中的睹物思情进展大胆想像,以塑造出鲜活的形象将静女改写为小故事。 初三语文上册诗经教学设计 篇5 一、介绍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称为诗,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尊为儒家经典,才定名为诗经。诗经按体裁分为“风、雅、颂”三类。而“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诗经由于其内容丰富,在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它的广泛而深刻地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对后代文学影响很

24、大。 二、讲解关雎。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解决字词。教学生诵读的方法。 2.学生看解释,借助工具书,教师点拨,弄清课文的意思。 3.争论全诗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教师点拨:首章从对对雎鸠的和鸣,触动了男女倾慕的心情,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其次章再用采荇起兴,接着步步加深地描述日夜思念,梦寐以求的心情。重叠“游哉”,用以表现思念之深;“辗转反侧”,形象地写出了求而未得时的苦闷焦躁。第三章用了类似其次章的复叠方式,意思却有进一步进展。男子以音乐挑动女子,博取她的欢心,借奇妙的音乐,达成美满婚姻。 三、总结、扩展 关雎是一篇民间情歌,描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 可补充阅读

25、静女。 其次课时 一、学习蒹葭。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然后自读。 2.学生看解释,教师点拨,弄懂课文的意思。 3.争论分析本诗中“起兴”手法的运用。 蒹葭这首诗的每章开头的前两句都是写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末已”。这些景物描写给人呈现了秋天的早晨,河边的苍苍芦苇沾满了霜露的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此情此景,使得热恋者感到格外的凄凉,更加思念“在水一方”的恋人,于是他去查找“在水一方”的恋人。因此这每章开头的前两句是“兴”,从而引起正文。 4.争论分析诗中运用迭章复沓的表达方式。 本诗与诗经中的很多诗篇一样,采纳了迭章复沓的表达方式。三章不断转换字

26、面与声韵:首章中的“苍苍”到二、三章换为“凄凄”,“来采”;首章中的“为霜”到二、三章换为“未晞”“末已”;首章中的“一方”到二、三章换为“之湄”“之涘”;“长”到二、三章换为“跻”“右”。通过字面与声韵的转换,使得所表达的感情深化。 5.朗读、背诵。 二、学习君子于役。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再自读。 2.学生对比解释,教师帮忙弄清课文意思。 3.分析课文。 诗经的诗全是乐歌。本诗和很多诗一样,是以层叠铺叙的方法来表达仆人的思想感情的。全诗分为两章,两章的字句相互补充,类似而不一样。其次章根本上重复了第一意的词句,有的只是略加转变。这样利用重叠的字句来表达诗中的情感的写法,就使原来简短的诗

27、行进展扩大,并从反复咏唱中,唤起读者的共鸣,加强了感染力气。 4.背诵这首诗。 五、总结、扩展 我们课文选的诗经中的三首已成为名篇,千古传诵。请同学们课后诵读,进一步加强背诵。 初三语文上册诗经教学设计 篇6 一、设计意图 诗经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年月长远,不易理解。诗经采薇阅读起来难度有点大,假如没有充分预习,就没法在一节课内完成深入探究的任务。但假如布置好预习,学生预习工作抓得好,这节课就可以把主题很好地挖掘出亮点来。 对悲伤和苦痛的敏感,不仅说明个体对自己生存境况的真实关注,也说明了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意志。对悲伤和苦痛的表也不仅仅是一种无助的感慨和哀伤,而且也是表达不甘于忍受哀痛和苦

28、痛、不甘于向命运屈服的一种特有方式。它所要告知我们的是我悲伤,我苦痛,我无助,但我不愿,我不服,我也有自己的憧憬和追求,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能够这样去想、去做的个体,实际上并不“小”。从他无能为力、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角度说,他是弱小的.;从他不愿屈服于命运的摆布、有自己的追求的角度说,他却是了不起的。正由于这样,吟唱自己的内心悲伤和苦痛,就已经不是一件简洁的事比即使歌吟者本身像是不经意地这样做,然而其内心深处的动机却昭然若揭。整个人生就如一场战斗。活着就会被迫卷入这场战斗之中,就会有悲伤、苦痛、苦恼,恐惊、无望、憧憬、追求、无助等等生存体验。表达这些体验的诗,本身就是动人的生存哲学。所以本课可

29、以以探究的方式来深入解读其中的神秘。 二、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研读文本,培育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索的力量,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2、培育学生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的力量。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自行翻译,了解作品主旨,熟读成诵。 2、从诗歌的时代背景,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展鉴赏。 3、适当延长拓展,启发思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戍边战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喜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文本,由了解戍边战士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并以此滋

30、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品主旨,理解士卒为国赴难中的家园之思。 四、教学过程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课前预备 1、提出预习要求。 2、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资料。 3、确定主题。 1、充分预习,提出问题,由组长收集问题,并组织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交教师。 2、借助文下解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句,初步感知原诗。 通过学生自己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深入预习,独立思索,通过课前组织解决一般问题,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同时可以把简洁的问题提前处理而不占用课时,也培育了学生的自学力量。 情境导入 论语解读八佾篇第三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31、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学生背诵八佾篇第三前面三则内容。 2、仔细听教师讲解。 初三语文上册诗经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设想 经过近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肯定的观赏古代诗歌的初步力量,也养成了学习古代诗歌的一些习惯。这三首诗歌内容不同,风格相近,难度都不太大,学生根本能够读懂,只是每首诗歌都有一些值得品尝鉴赏的地方。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三首诗歌,感知诗歌大意,然后采纳提问、质疑、共同争论等方法,分析关键语句,理解诗歌意境,进而把握全诗的主旨。留意朗读背诵,积存其中的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3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教师范读后,正音。 要求留意以下字词的读音:雎 鸠 窈窕 参差 伊人 鸡栖于桀 2学生结合解释疏通诗歌的根本意思。 留意,诗歌重在体会,对于字词意义不必落实到每一个字词上,可以通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好。 三、探究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三首诗,然后说说:这三首诗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思索争论以下问题: (1)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索: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2)在蒹葭君子于役这两首诗歌中都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索: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各起到了什么作用? 3学生自

33、由朗读这三首诗,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感情。 四、布置作业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选取后两首诗歌中的任意一首,仿照课后练习三的形式,将它改写为现代诗歌,或者一个散文片段,意境要美丽,描写要生动,字数不限。留意确定学生作品中的优点,指出其中缺乏,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内容。 二、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1指导学生朗读这三首诗。 (1)关雎朗读指导: 首章是全诗的序,为下文描写君子追求淑女作铺垫,朗读时相对安静;其次章写出君子时刻都在思念姑娘,因此语句中流露出一种憧憬的味道;而第三章写了君子的相思之苦,要读出男子苦痛相思的情状;第四章和第五章意思相近,都是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刻画出君子

34、得到淑女的欢乐与幸福之情,其中有一种兴奋和轻快的语调。 (2)蒹葭朗读指导: 就整首诗而言,几个章节构造一样,只是其中换了几个词语而已,增加了诗歌的韵味。就每章而言,前四句都是描写了一种凄清而苍凉的风光,这种风光衬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虚。惆怅之情;而后四句写出诗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这当中既有诗人的怅惘之情,又有诗人对伊人的深切思念。在朗读时要留意其中的感情变化,读出其中之味。(3)君子于役朗读指导: 这首诗较为简洁,共两章,用的是直接陈述的写法,因此在朗读上,起伏也不是太大。只是要留意,第一章主要表现妇人对丈夫的思念希望之情,其次章表现妇人对丈夫的关怀之情,同时,贯穿其中的是一种

35、妇人的淡淡的怨情。 2指导学生背诵这三首诗。 三、迁移 请阅读下面这首诗,并完成文后的题目: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日归日归,岁亦莫止。糜家糜室,猿狁之故。不遑启居,猿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日归日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糜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日归日归,岁亦阳止。王事靡蓝,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牲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思索: 1为什么说

36、这首诗交错着士兵思家恋土与保家卫国的简单心理? 2请找出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说一说:末章“昔我”四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你是如何理解的? 四、课文学习小结 五、布置作业 附:关于蒹葭和君子于役的翻译。 蒹葭 河边芦苇青苍苍,白露已经结成霜,心中思念这个人,就在河岸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心。 河边芦苇密又繁,早晨露水未曾干,心中思念这个人,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心中思念这个人,就在河岸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

37、佛在那水中洲。 君子于役 丈夫服役在远方,不知哪天役满期。不知何时回家乡?鸡儿纷纷回窝来,西天暮霭遮夕阳,牛羊下坡进栏忙。丈夫服役在远方,叫我怎不把他想! 丈夫服役在远方,没日没月别离长。几时团聚聚一堂?鸡儿纷纷上木桩,西天暮霭遮夕阳,牛羊纷纷下山冈。丈夫服役在远方,曾否忍饥饿肚肠! 初三语文上册诗经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根本常识及学习无衣静女,把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 2、能够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3、学习氓,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4、培育学生结合解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力量。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领悟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2、把握无衣静女

38、中的重要复唱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品尝诗歌的语言,精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2、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尝诗歌语言的凝炼性。 2、运用争论法,让学生理解文中仆人分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氓中的比兴手法的分析,就可让学生争论明确。 3、通过比拟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进展学生思维。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诗经的相关内容。 2、诵读课文,粗通大意,概括三首诗的内容提要。 教学教程 一、解题 先请学生结合以往学过的学问谈谈对诗经的了解,然后教师补充总结。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局部。其中“风”又可分为卫、郑、秦、陈、桧、齐、曹、邶、唐、周南

39、、召南等15国风,共160篇,是各诸侯的土风歌谣,大多数是民歌,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雅”是西周王朝地区的正声雅乐,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大雅”用诸侯朝会,31篇,“小雅”用于贵族宴享,74篇。“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又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二、指导学生诵读课文 1、放录音 第一遍,让学生留意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 其次遍,让学生轻声跟读。 2、指名学生朗读 3、教师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 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4、可再指名同学朗读,大家指正。 5、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遍课文,进一步要求读出

40、诗歌的语气、语调。如岂日/无衣?反问语气,升调。 与子/同袍。确定语气,降调。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表现军情紧急,快连)(感慨,降调) 三、朗读课文的根底上,把握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诗歌内容,留意一些常用字,词的特别用法及通假字。 氓将:愿,请。咎(jiu):灾祸。 贿(hui):财物。极度:标准。 德:心愿、情意。耽:沉溺。 言:1言既遂矣助词,无实义 2静言思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于”通“吁”,于嗟,叹息。“泮”通“畔”,边岸。 “说”通“脱”,解脱。 无衣衣:上衣。袍:长袍,相当现在的斗蓬或披风。 裳:下衣。 静女俟:(si)等待。娈(luan):

41、美妙。 有:形容词词头,无实义。“说”通“悦”。 怿(yi):宠爱。“归”通“馈”,赠送。 荑(ti):茅草芽。洵(xun):诚然,实在。 2、概括三首诗的内容大意。 学生分四人一组争论后,明确: 氓是一首叙事诗,经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女仆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苦痛经受。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顺、顽强的女性形象。 无衣是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是一首爱国歌曲。表现了士兵们同甘共苦,相互关怀,团结全都,同仇敌忾的战斗意志和乐观精神。 静女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的一次令人心跳的约会,表现了男青年对女友的一往情深。 四、课堂小结 今日这节课,我们熟悉了诗经中的三篇“风”,把握了四言诗的诵读节 奏,粗通了课文的内容,那么课文的详细内容该怎样理解呢?我们下节课共同探讨。 其次课时 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