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信任无价教案.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88095632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3.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课信任无价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四课信任无价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课信任无价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课信任无价教案.pdf(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课信任无价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生活中的信任的感受和对信任意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诚实与信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诚实的人才能获得信任,信任是对一个人品质和能力的肯定,是人们感情和社会交往的重要纽带。耍让学生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信任的问题,并掌握如何才能做到相互信任。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信任,还要理解信任的价值、意义,更要落实到行动中去,为让学生学会相互信任特别是掌握如何才能做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打好基础。3、情感及价值目标:诚实与信任是不可分的,诚实对于自我、他人和社会的意义很多要通过信任来体现。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中有安全感是因为对他人的信任,而一个人的自我

2、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体现在他人的信任上;一个社会能够存在发展,其基础就是人与人的基本关系是互相信任而非互相欺骗,人们相互间的信任行为多于欺骗行为。所以,信任也是一种重要的交往品德。而且目前由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不符合道德法律的行为大量滋生,其中最普遍采用的方式就是欺骗,这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的降低,从而造成社会各种秩序的失落,以及各种交换障碍的产生。所以信任问题在人际交往中就显得更为突出。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信任以及信任的意义,要让学生学会相互信任,特别是要做一个值得信任的人。这些同样既是理念、认识的问题,又是实践的问题。因此从内容结构上来说,本课从体会信任走向学会相互信任,教育学生正确看

3、待何为信任以及信任的价值,从而让学生学会相互信任,特别是努力做个值得信任的人。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信任的枳极意义;(2)使学生掌握如何做一个值得信任的人。2、难点:(1)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信任的渴望。“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写。”(论语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就离不开相互的支持、相互的信任。(2)信任他人的问题。我们要信任那些值得信任的人,也就是言行一致、诚实待人的人。(3)信任不等于轻信。(4)从认识到实践的转换。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反思自己的行为、改进自己的行为,并落实到行动。三、内容结构:第一站:信任最珍贵。主要目标在于教育学生认识到信任的意义。第二站

4、:相互信任。主要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学会相互信任。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 一 站 信任最珍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想驿站:想想如果遇到别人不信任你的情况,会有什么感受?1、分组讨论。2、分组表演。二、新课学习1、诚实与信任的关系诚实和信任是不可分的,只有诚实的人才能获得信任。一个人,只有诚实地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别人才会信任他,才会把事情托付给他,因为他能够对别人托付的事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2、信任的的意义(1)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信任。信任他人,可以使我们获得一种安全感;得到他人的信任,我们可以得到一种心理的满足。信任他人是对他人的肯定,他人的信任是对他人的肯定,

5、他人的信任是对自己的认可。他人的信任,可以使自己获得荣誉感和成就感,感受到他人的尊重,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信任他人,可以减少自己对他人和未知情形的焦虑,使自己感受身心的放松。信任有益于我们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能够激发我们的自信心。(2)信任是人们感情的重要纽带,可以使交往更为顺利。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有助于建立彼此的信任。相互信任可以增进人们的情感。信任能够减少猜忌,消除疑虑,降低交往成本,提高交往效率。举例:以“冠生园”为例,说明不讲诚信必然会失去信任,就必然走向失败。3、活动平台:主题讨论:我的承诺(1)填空:1、你曾经对别人承诺过什么?2、你兑现了吗?理由是什么?(2)分组讨论:互相谈谈

6、感受。(3)集中本组同学共同的感受,在全班交流。三、小结四、作业:1、诚实与信任的关系是什么?2、信任的的意义是什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第二站:相互信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想驿站:想-想:如果你是小华,你会把自己的日记本交给谁?能说明你的理由吗?分组讨论,小组发言。二、新课学习1、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信任他人。生活中会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我们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帮助、建议甚至批评。有值得信赖的人,有可以和自己分享快乐、分担烦恼的朋友,我们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古语中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是说明信任的重要性。一个人是否值得信任,主要看这个人说的做的是不是一样,能不能说到。对一个知心朋友

7、,只要他言行一致,说话符合事实,即使他说的话有些刺耳,我们也可以信任他。分组讨论:各抒己见:你遇到过别人猜忌你的情况?你有什么心理感受?你有什么心理感受?你有什么办法赢得他人的信任呢?2、怎样得到他人的信任?(1)要珍视他人对自己的信任。他人对自己的信任是一种托付。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得到别人的信任,就证明我们我们得到了承认和认可;获得他人的信任也意味着一种责任,我们不能辜负别人的信任。(2)要努力做一个值得信任的人。要想赢得他人的信任,必须具有高尚的品质,还要具备 定的能力。既要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又要具备履行承诺的能力。3、信任不等于轻信。信任是珍贵的,要谨慎地付出自己的信任。信任要建

8、立在了解的基础之上。如果对一个人不了解而信任他,就是轻信,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挫折和损失。分组讨论:我们怎样获得别人的信任?每个人写出自己获得别人信任的品质,大家交流。举例:扩展阅读:了解怎样获得信任?三、小结四、作业:怎样获得别人的信任?所有的人都可以信任吗?第 五 课 尊 重 他 人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生活中的尊重品德的感受和对尊重意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尊重是对他人的尊敬和重视,是对他人的人格而言的。尊重是公德的前提、和谐社会的基础,对于自己、与他人交往和社会都有很大的意义。要让学生理解如何正确对待尊重的问题,并掌握如何才能做到尊重他人。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要让

9、学生感受到什么是尊重,还要理解尊重的价值、意义,更要落实到行动中去,为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品德打好基础。3、情感及价值目标人际交往中除了诚实和信任之外,还要让学生能够尊重他人。尊重是人际交往黄金法则的核心,论语:“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 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段话体现了尊重的思想。尊重是对他人的尊敬与重视,这缘于每个人的人格平等。尊重他人是一个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要求,没有这一点,一切真正意义上的交往都不可能进行。而说到底,对他人的尊重其实也就是对自己的尊重。因此,尊重也是一种重要的交往品德。特别是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

10、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从而造成对社会和他人利益的否定,所以尊重问题在人际交往中也显得十分突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尊重以及尊重的意义,要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作为一种交往的品德,其教学同样遵循知行合一、在实践上下工夫的原则,因此从内容结构上来说,木课从体会尊重走向学会尊重,教育学生正确看待何为尊重以及尊重的价值,从而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尊重是对他人的人格而言的;使学生如何掌握尊重。2、

11、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尊重是对他人的人格而言的;尊老爱幼、关爱女孩。让学生如何三、教学时间: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一站:尊重乃公德之始教学目标:在于教育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尊重以及尊重的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讨论:想一想 据你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尊重他人的现象?又有哪些不尊重他人的现象?二、新课学习1、什么是尊重?(1)尊重是对他人的尊敬和重视。尊重表现为一种感情和态度。尊重意味着重视他人的权利和尊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感受,与人为善,真诚、平等地对待他人。(2)尊重是对他人的人格而言的。每一个人,无论性别、身份、地位、爱好有什么不同,无论身体、气质、性格、能力、知识、

12、智能有什么差别,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尊重他人首先意味着尊重他人的人格。2、尊重有什么意义?(1)尊重是公德的前提。信任是对他人品质和能力的尊重,宽容是对他人习惯和特点的尊重,诚实是对善的尊重,守法是对规则的尊重。离开了尊重,公德则无从谈起。(2)尊重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在交往中相互理解、与人为善、相互尊重,才能减少摩擦,缓解矛盾,消除隔阂,使人们心情更加舒畅,生活更加美好,社会更加和谐。三、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材料:有的同学天资聪聪慧、成绩优异,但恃才傲物、盛气凌人。有人认为,这是他的个性,应该收到尊重;也有人认为,他不尊重别人,也不应该受到别人的尊重。1、你怎

13、样看待上述问题?2、你与别人交往时个性是怎样表现的?四、小结五、作业:思考怎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第二站:学会尊重教学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讨论:思想驿站:想一想你认为途中年轻人的问路方式有什么不妥?你平时怎样问路?二、新课教学1、我们要尊重他人社会生活就像一面镜子,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我们。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就要学会尊重别人。我们要时时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利,在一言一行中都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2、我们应如何尊重他人?(1)尊重他人,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能妨碍他人。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都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与他人的

14、生活、感受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要注意他人的存在,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不顾及别人。(2)尊重他人,需要有礼貌地与人交往。常用的礼貌用语,社会上通用的礼仪,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是大家公认的表达尊重的方式。我们在自己的言行中也要注意礼貌。(3)尊重他人,还应该懂得敬重老人、照顾女性、关爱儿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 一 个 老字 是 动 词 赡养、孝敬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 老 字 是 名 词 老人、长辈的意思;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 一 个 幼 字是动词 抚养、教育的意思,第二及第 三 个 幼 字 是 名 词 子女、小辈的意思;两句 中 的 及 都 有 推 己 及 人 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

15、“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4)尊重他人,还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宗教和习俗。(5)尊重要发自内心,出自真诚.三、小结四、作业:1、我们应如何尊重他人?2、当老师偶尔出错时,该怎样对老师提出批评意见?指出老师的错误,是不是不尊重老师?第三单元珍视公民资格一、单元说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总

16、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伴随着生活经验的扩展,学生需要在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之上努力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这就对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而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核心则在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权利意识和公民义务意识。因此,教材安排了“珍视公民资格”这一单元,对学生集中进行关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相关内容的教育,并且特别针对学生作为未成年人的实际情况,安排了关于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

17、相关内容,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也应当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项义务。同时,自身作为特殊群体的未成年人,还受到我国法律的特殊保护,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积极寻求法律的救助。从内容上看,本单元在第二单元“养成交往品德”和第四单元”承担社会责任”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社会交往中不仅仅需要道德规范,同时还有法律规范,而在社会交往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法律规范,就是作为一个公民所应该遵循的法律规范。而作为-个公民,就应当自觉履行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为创建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付出自己的努力。二、结构第六课公民的权利第七课保障未成

18、年人权益第八课做守法的公民三、课标依据1、成长中的我“学法用法”部分(1)懂得法律通过规定2、我与他人的关系“交往与沟通”部分(1)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 性 格(2.1.2)(2)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2.1.3)。第六课公民的权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公民、国籍等基本概念以及公民资格与公民国籍之间的关系问题,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关于公民资格取得的具体规定,认识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并履行相应的基本义务。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

19、,发展学生分析相关法律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的能力。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意识,树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意识和尊重他人合法权利的意识。3、情感及价值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目标。而在科技进步I I 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口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的今天,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并据此依法享受和维护自身作为公

20、民的基本权利和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难点:1、如何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公民意识,认识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当珍视自己的公民身份,从而在日常行为中能够成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好公民。2、如何使学生准确把握相关公民基本权利的内涵,如何透过这些基本权利本身,认识到这些基本权利与其作为中国公民的资格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更加珍视自己的公民资格。三、教学时间: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一站我们是公民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当珍惜自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身份。教学过程

21、:-、导入新课在社会生活中,讲究诚信、尊重他人,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同时,法律也对这些方面做了相应的规范。这与我们每个人的身份和资格有关。因为我们都是公民,都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也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接受法律的约束。思想驿站:想一想 他问:“年 满 18周岁的人有选举权,是公民,没有选举权的人,还是公民吗?二、新课学习1、公民的定义: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受该国法律保护的人。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法律上的身份。国籍是判断一个人属于那个国家的根据。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要遵守中国的法律,同样也会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我国宪法

22、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具体规定了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中国公民。2、公民取得国籍的方式:(1)以出生的方式取得国籍,这种出生国籍也称原始国籍,也就是说一个人刚刚出生在,某国时即具有了某国法律赋予的国籍身份:(2)继有国籍,也就是个人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某国的国籍。继有国籍的取得方式很多,如因近亲属关系取得,因婚姻关系取得、因经济关系取得,因收养关系取得等。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范围:无论性别、年龄、肤色、职业、健康状况、财产状况、文化程度、政治态度等如何,只要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都是中国公民。被剥夺政治权利和犯罪的人,也是中国公

23、民。4、我们要珍视中国公民的身份。中国公民是我们在法律上的身份。我们要珍惜中国公民的身份。三、讨论:他们是不是中国公民?四、小结五、作业:1、什么是公民?2 公民怎样取得国籍?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第 二 站 公民的基本权利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了解公民身份与公民的基本权利之间的关系,了解自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进而形成初步的公民权利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 想 驿 站 想 想 有 人 说:我们还是未成年人,家长有权为我们做出决定;也有人说:法律规定我们有受教育的权利,家长的决定应该服从法律。你怎么看?二、新课学习1、什么是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和保护公民的基木

24、权利。2、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主要有哪些?(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组织政权、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2)人身自由权利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生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井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3)通信自由权公民拥有通信自山和通信秘密的权利。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

25、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4)受教育权公民拥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受教育也是公民的义务。根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社会有义务使所有青少年都享受义务教育,使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政治自由权利依 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公民还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政治自由权利。(6)其他权利依 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公民还享有宗教信仰自山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权利,以及各种社会经济权利。3、如何理解“公

26、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由宪法规定的,它与普通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不同。它反映的是公民和国家之间本质的关系,体现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是公民权利和义务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其他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三、小结四、作业1、公民有哪些权利?2、如何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第七课保障未成年人权益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基本定义以及我国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作为未成年人所享有的特殊权利以及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概念,了解到个人权利是有限制的,应当在充分尊重他人权利的基础上通过合法手段获得并行使自己的权利。2、能力目标:通

27、过本课教学,发展学生分析相关未成年人法律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作为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的能力。发展学生正确对待权利的能力.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权利义务意识,以及作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树立通过合法手段获得权利的意识及在合法范围内采用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的意识。3、情感态度及价值目标: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而与此同时,八年级的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还很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同时,未成年人的成长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特殊关注。因此,我国宪法和法律除规定普通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

28、之外,还特别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作了具体规定,通过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个人隐私、财产权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以实现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教育学生认识到作为未成年人,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护,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特殊权利,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义务对未成年人提供保护,从而培养未成年人相应的权利意识。2、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公民权利,从而能够采取恰当的方式正确对待权利。难点:1、使学生了解自己作为未成年人享有哪些方面的特殊权利。2、如何使学生认识到珍视自身权利的意义所在,从态度上做到珍视自己的权利,并且内化

29、为自己的日常行为规范。三、教学时间: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一站我们的权利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到自己是未成年人,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护,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一些特殊权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想驿站想一想:看了上述图画,你有什么感受?你了解未成年人有哪些权利吗?二、学习新课1、什么是未成年人?未 满 18周岁的公民。2、未成年人权益受到哪些法律特殊保护?(1)生命健康权不受侵害。(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3)个人隐私应该受到保护。(4)财产权也要受到保护。(5)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3、青少年的权益应当受到哪些部门的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三、小结四、作

30、业:1、未成年人权益受到哪些法律特殊保护?2、青少年的权益应当受到哪些部门的保护?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第二站:正确对待权利教学目标:教育学生认识到国家法律不仅赋予了公民以各项基本权利,同时也要求公民能够正确对待权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讨论:(想一想:)当你遇到以卜情况时,你会怎么办?自己的书被别人长期据为己有时:去超市购物,售货员或保安人员要求对你进行搜查;你的照片未经同意被展示在照相馆的橱窗里时。二、学习新课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权利?1、珍视自己的权利。2、我们应采取合法手段获得权利。3、我们应充分尊重他人的权利。4、我们在合法范围内采用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三、小结四、作业我们应怎样正确对

31、待权利?第八课做守法的公民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在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基本关系,了解我国公民的一些基本义务以及履行自己所承担的义务的必要性,在对本单元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理解法律的基本精神,认识到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按法律的要求办事,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发展学生全面客观分析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以及维护法律秩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和守法精神,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具有自觉遵守法律,按照法律的要求办事,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意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

32、国公民,每一位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但与此同时,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也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整体。国家法律保障每一个公民都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同时也要求每一个公民能够自觉地履行公民的义务。因此教材在前面介绍了关于公民权利以及应当如何对待公民权利的内容以后,在第八课集中讲述关于做守法的公民的内容,主要是要使学生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以及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公民应当承担的基本义务,从而自觉做到认真履行公民义务。在此基础匕第二站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教育学生应当学法懂法,了解法律的基本要求,理解法律的基本精神,自觉遵守法律,按法律的要求办事,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能够自觉维护法律的尊

33、严,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从教学目标上来看,第八课主要是要实现教育学生做一个守法公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因此,本课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与前面的内容相互呼应,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重点难点:重点:1、教育学生认识到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履行所承担义务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守法精神,使之认识到应当把法律的外在要求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从而能够在II常生活中学法懂法,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难点:1、如何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2、如何

34、培养学生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而不仅仅是使学生知道应当自觉履行义务的道理。3、教育学生应当把法律的外在要求,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三、教学时间: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一站:认真履行义务教学目标: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能够做到在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作为公民的法定义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想驿站:想一想:有些同学认为:我们是未成年人,有权利享有国家的保护,还没有能力尽义务。所以,就不必为社会尽义务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理由是什么?二、学习新课1、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什么?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国家保障我们充分

35、享有和行使权利,使我们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更加自觉地履行义务,我们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我们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必然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我们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2、宪法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哪些基本义务?第四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

36、动就业训练。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五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第五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第五十五条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这也是公民与国家关系的本质体现。我们不仅应当认真对待我们的权利,而且应当认真履行我们相应承担的义务。3、我们应认真履行所承担的义务。履行宪

37、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是我们每个公民对国家、社会和他人应尽的责任。只有履行一定的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权利,只想享有权利不愿履行义务,或者想多享受权利而少尽义务,都是不对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全诗如下: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这首诗作于一八四二年八月,林被充军去伊犁途经西安,口占留别家人。诗中表明了林在禁烟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的态度,虽遭革职充军也无悔意。赴戍:到充军的地方去。力微二句:能力薄弱而责任过重,很早以来就感到精神上难于应付了,

38、再竭力干下去,我这衰老的身体和平庸的才能定不能胜任了。这实际上是被清王朝革职后的自嘲。苟利二句:大意是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来:难道可以有祸就逃避,有福就迎受吗?春秋时郑国子产受到诽谤,他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趋:迎受。苟利二句是林则徐最喜爱,经常吟咏的诗句。谪居二句:大意是只遭遣戍,是皇上的恩泽,自己缺乏才具,正好当一名戍卒以养拙。养拙:又叫守拙,意即守本分。刚:正好。戏与二句:作者自注:“宋真宗闻隐者杨朴能诗,召对,问: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对曰: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东坡赴诏狱,妻子送出门,皆哭,坡顾谓

39、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首诗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见 苏 轼 志林)两句诗意是:我开玩笑地给老妻讲了杨朴和苏东坡的故事,跟她说,你也尝试做首“断送老头皮”那样的诗送我吧!三、小结四、作业:1、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什么?2、宪法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哪些基本义务?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第二站:培养守法精神教学目标:主要是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总结,指出每个人都应当树立和培养守法精神,正确对待国家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从而真正实现“珍视公民资格”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想驿站:想一想:刘某和宋某的行为告诉我们什么?当你与别人发生纠纷时,你认为应如何处理才好?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

40、息相关。法律并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我们生活中真切的保护。我们安定的生活环境,就是以法律为保障的。提高我们的法律意识,培养守法精神,就应该把法律的外在要求,变成我们的自觉行为。二、新课学习:(-)我们该怎样培养守法精神?1、要学法懂法,了解法律的基本要求,理解法律的基本精神。2、要自觉遵守法律,按法律的要求办事,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3、要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举例说明:1、高中女生引发校园暴力受伤男生获赔14000元。2、七初中生见死不呼救被判赔两万元。(三)罪与罚:我国的法律将违法行为分成两类: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1、一般违法

41、行为的处罚:警告、罚款、拘留等。2、严重违法行为:就是犯罪,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或民主权利、侵犯财产、妨害社会管理秩序、危害国家利益、贪污贿赂、渎职和军人违反职责等。处罚:根据犯罪情节,采用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处罚措施,同时,还可以并处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没收财产。四、作业:我们该怎样培养守法精神?第四单元承担社会责任、单元说明:八年级上 册的思想品德课教材共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逻辑关系很明确。第一单元是起点,讲述中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中学生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是由这些变化带来的。第二单元提

42、出了中学生在青春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人的交往问题,同时也介绍了人在交往过程当中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则。第三单元向学生介绍了人在交往过程中不仅要遵守内心的道德规则,也必须遵守外在的法律法规,该单元旨在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第四单元在第三单元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上升到公民的责任意识,把道德意识、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都提升到责任的高度。责任意识不仅是一种外在的社会要求,更是人内在的心理要求,是成就合格公民,实现人生价值的核心心理机制。因此,第四单元是对前几个单元的提升和总结,也是本册书的着落点。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始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是中学品德课教学和课堂德育渗

43、透的重任之一。少年儿童的社会角色很简单,主要局限于家庭之中,他们所承担的责任也很简单,并主要靠父母的督促。中学生逐渐成熟,初步走进社会,承担的社会角色山家庭扩大至学校、社会,他们承担的责任也相应地增多、加重,山主要靠外在的督促逐渐转变为靠内心的自觉。可以说,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同时,责任意识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机制,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无法承担他的社会角色,当然也无法实现他的社会价值,人的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的责任的践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每个公民承担并践行自己的社会角色所带来的责任是社会和谐运转的核心动力,失去了这种责任感,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转,我们的正常生活就会被打破。当前

44、,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公民的责任意识是社会和谐运转的润滑剂。因此,无论是从个人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都是十分重要的。二、本单元的逻辑结构第九课:维护公共秩序第十课:勇于承担责任三、课标依据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承担社会责任部分: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3.2.1)o2、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3.2.2)。3、知道责任是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3.2.3)。4、懂得人因不同的

45、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3.2.4)。5、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3.2.5)o第 九 课 维 护 公 共 秩 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秩序,而各种秩序的维持在于人们对各种相关规则的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秩序和规则都是多种多样的。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和维护各种社会秩序与规则,把遵守和维护各种秩序与规则内化到自己的行为当中,成为自己内心的责任意识和自觉要求。3、情感态度及价值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识别正义行为的能力和追求正义的情感。正义的

46、行为在于对社会秩序与规则的遵守和维护,破坏这些秩序和规则就会产生不正义的行为和结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基于此,本课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秩序与规则的认同感,使之追求文明的生活方式,爱护良好社会环境。本课上接前几课的教学内容,核心还是围绕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人在交往中要遵守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也要遵守外在的法律法规,而道德与法律的作用都是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则,这些秩序和规则最终是保证人的交往关系的顺利进行。离开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秩序和规则,人们正常的交往活动就无法进行,社会也就无法正常运转。本课从“生活需要秩序”和“自觉维护秩序”两个角度让学生理解和认识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序和规则,秩序与规则

47、有多种表现,秩序与规则的贯彻执行关键在于人们的自觉。在认识到了秩序和规则的重要性的前提下,培养学生从自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认同社会中的秩序与规则,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中的秩序与规则。二、教学重难点:(一)对于社会生活存在的各种规则的正确认识。1、规则存在的意义。2、规则存在于社会公共生活中,也存在于我们的私人生活中。3、规则存在的领域十分广泛,存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4、规则的存在不仅仅是约束人的行为,它更是对人的正当权益的保护。5、规则关键在于落实到人的实践行动中。6、规则的性质。7、规则是发展变化的,规则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内容和形式。8、如果规则不合理,是否还需要遵守。三、教学时间:2课

48、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 一 站 生活需要秩序教学目标: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秩序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北京市密云县灯节赏灯时发生的踩踏事件及贵新公路07.04.28交通事件为例,引入新课。新华网北京2月6日 电2月5日晚7时4 5分,北京市密云县密虹公园举办的密云县第二届迎春灯展,因一游人在公园桥上跌倒,引起身后游人拥挤,造成踩死挤伤游人特大恶性事故,37人死亡,15人受伤。思考:应当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二、新课学习为什么生活离不开秩序?1、生活离不开规则秩序保证公共生活顺利的实现,为我们每一个人平等地参与社会提供稳定的环境。2、秩序离不开规则要形成

49、良好的社会秩序,就需要完善的社会规则。3、规则离不开人们的自觉遵守任何规则,都必须落到人们的实际行动中,才能发挥其规范社会秩序的效用。4、规则是多种多样的法律是最严格的规则。除此以外,一定的法规、纪律、合同、约定或者道德规范等等,都是我们要遵守的规则。弟子规 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

50、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颜氏家训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颜之推撰。七卷,共二十篇。之 推(531-591以后),字介。颜氏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二)2.内容分析三、小结四、作业:为什么生活离不开秩序?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第二站:自觉维护秩序教学目标: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社会秩序是文明的行为表现,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培养的良好品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讨论:小明和小华去看电影。进场后,小华就想领小明往前面钻。小明说:“大家都对号入座,这样不好吧?”小华说:“我们还是未成年人,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