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806909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练习一、选择题1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验1:R型细菌小鼠存活实验2:S型细菌小鼠死亡实验3:S型细菌加热小鼠存活实验4:S型细菌加热R型细菌小鼠死亡A实验1为空白对照组,实验2、3和4均为实验组B能从实验2和实验4中死亡的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和R型活细菌C该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的DNA可在R型活细菌内表达出相应的蛋白质D对比实验2、3的结果,说明加热能使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失去毒性2为探究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艾弗里做了以下相关实验: 先用苯酚氯仿法去除S型细菌中的绝大部分蛋白质,发现其仍然可以发生转化; 用

2、催化多糖分解的酶处理S型细菌后,其仍然具有转化活性;不断去除各种成分,最终得到纯化的转化因子,将其与DNA的化学性质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几乎一致,据此推断转化因子就是DNA;用DNA酶处理后,转化因子的转化能力丧失,确认了转化因子就是DNA。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的实验结果说明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的实验结果说明多糖不是转化因子 C中去除的各种成分中包括脂质、RNA等D的实验结果是对中实验推断的证明 3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验证M

3、g是植物必需元素的实验,利用了“加法原理”B“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利用了“加法原理”C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利用了“减法原理”D沃泰默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用稀盐酸刺激小肠探究胰液分泌的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4赫尔希和蔡斯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B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CDNA可用15N同位素标记D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5如图是用32P标记噬菌体并侵染细菌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用32P标记噬菌体搅拌、离心A过程32P标记的是噬菌体外

4、壳的磷脂分子和内部的DNA分子B过程应短时保温,有利于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C过程离心的目的是析出噬菌体外壳,使被感染的大肠杆菌沉淀 D过程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说明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6如图表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与物质放射性强度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乙A甲表示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B甲表示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C乙表示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上清液放射性含量的变化D乙表示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上清液放射性

5、含量的变化7(不定项)(在探索遗传物质的道路上,格里菲思、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等人做出了巨大贡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通过观察小鼠存活情况判断S型细菌的DNA是否导致R型细菌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中通过观察菌落的特征判断R型细菌是否向S型细菌转化C赫尔希和蔡斯通过检测离心后试管中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差异推测侵入细菌的物质D格里菲思、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等人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最终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8.探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过程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三种假说:仅蛋白质是遗传物质;仅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都是遗传物质,并据此推断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如图甲所示。

6、若用32P标记噬菌体,使其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搅拌、离心后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图甲 图乙A若假说成立,则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B若假说成立,则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C利用该实验无法区分开假说D若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噬菌体,则通过该实验可以确定假说是否正确9用等体积的缓冲液、感染复数依次为0.1、1.0、10.0的噬菌体与等量的肺炎克雷伯氏菌悬液混合培养(感染复数指侵染时噬菌体与细菌个数之比,感染复数越高,细菌裂解越快),定时测定各组的细菌数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研究所用裂解性噬菌体不可能是T2噬菌体Ba组是缓冲液组,b组是感染复数为0.1的噬

7、菌体组C用感染复数相对较高的噬菌体治疗小鼠肺炎会更有效Db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约4 h后,被感染细菌开始裂解10(不定项)肺炎链球菌转化时,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的前提是R型细菌处于感受态(细胞的通透性变大,便于外源基因进入的状态)。感受态的R型细菌会分泌细胞壁自溶素溶解自身细胞壁,暴露出细胞膜上的DNA结合蛋白等,最终得到转化菌和原型菌(R型细菌)。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通过肉眼观察或显微镜观察区分S型细菌和R型细菌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其中一条DNA单链是被自身的DNA酶降解C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是基因重组D转化菌的性状与S型细菌不完全相同二、非选择题

8、11如图为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1)该实验是_所做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2)该实验是在_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3)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最可能是_。(4)为进一步探究细胞提取物中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化学物质成分,他们又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实验中加入DNA酶的目的是_,当细胞提取物中加入DNA酶时,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5)该实验能够说明_。12如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_的,其营养成分中是否含32P?_。(2)对下列可能

9、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_,仍存在于_。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增殖后的噬菌体_。(3)请你设计一个给T2噬菌体标记32P的实验:配制适合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_,作为合成DNA的原料,将_培养在该培养基中;_;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所需要的T2噬菌体,其体内的_被标记上32P。13科研工作者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同位素32P、35S、18O和14C对噬菌体以及大肠杆菌成分作了如下标记。请回答下列问题: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噬菌体成分用35

10、S标记未标记用14C标记大肠杆菌成分用32P标记用18O标记未标记(1)第二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中存在的氧元素是_。一般来说,第三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的DNA中_(填“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或“不一定含有”)14C。(2)假设在第一组实验中,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次,那么从细菌体内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和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_。(3)第二组与第三组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分别是_、_。(4)若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噬菌体标签脱落,无法辨别,请设计实验进行鉴别,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答案1D2A3A4B5C6D7BCD8D9D10ACD11(1)艾弗里及其同事(艾弗里)(2)格里菲思(3)核酸(4)催化细胞提取物中的DNA水解培养基中只出现R型细菌(5)蛋白质、RNA和脂质不是遗传物质,DNA是遗传物质12(1)大肠杆菌不含有(2)没有侵入大肠杆菌培养液中(上清液中)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3)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大肠杆菌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DNA13(1)18O不一定含有(2)100%、0(3)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4)让两组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离心,比较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度大小,放射性强度很低的是第一组噬菌体,放射性强度较高的是第三组噬菌体9/9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