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资治通鉴唐纪》.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8068392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资治通鉴唐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资治通鉴唐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资治通鉴唐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资治通鉴唐纪》.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专题训练-资治通鉴唐纪一、阅读不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上(太宗)问房玄龄、萧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餐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中理!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玄龄明达吏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

2、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上尝与群臣语及教化,上曰:“今承大乱之后,恐斯民未易化也。”魏征对曰:“不然。久安之民骄佚,骄佚则难教;经乱之民愁苦,愁苦则易化。五帝、三王不易民而化,昔黄帝征蚩尤,颛顼诛九黎,汤放桀,武王伐纣,皆能身致太平,岂非承大乱之后邪!”上深然之。上曰:“征每谏,我不从,我与之言辄不应,何也?”魏征对曰:“臣以事为不可,故谏:若陛下不从而臣应之,则事遂施行,故不敢应。昔舜戒魏征每次进谏,我不听从,我与他说话,他就不应答,为什么?”魏征回答说:“臣认为事情不可以做,所以谏铮。如果陛下不听从谏铮而臣应答,那么事情就会被施行,所以不敢应答。”皇上说:“暂时先答应而后再谏,又有什么

3、妨害呢!”(魏征)回答说:“从前舜告诫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臣心知其非而口应陛下,乃面从也,岂稷、契事舜之意邪!”上大笑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正为此耳!”征起,拜谢曰:“陛下开臣使言,故臣得尽其愚,若陛下拒而不受,臣何敢数犯颜色乎?”(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B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C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D上每与玄

4、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昃表时间,比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日中”的“日中”要晚,指太阳西斜。B“中理”的“中”与庖丁解牛中“乃中经首之会”的“中”字意思相同。C五帝、三王,古时八位帝王的合称,下文黄帝、颛顼、汤、桀、武王、纣都在其中。D颜色在文中指面子、颜面,而琵琶行中“暮去朝来颜色故”的“颜色”指容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与房玄龄、萧瑀谈论隋文帝,两位臣子认为隋文帝勤于政务,虽非仁厚之人,也算是位励精图治的君王,太宗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B房玄龄通

5、晓政务,有文才,待人宽厚;他与杜如晦一同提携后进,但因过于小心谨慎,推荐的人才比杜如晦少,因此唐太宗更信赖杜如晦。C唐太宗曾与群臣谈论教化百姓之事,他担心唐朝初建,百姓刚刚历经大劫,不易教化;魏征一番话,阐述了不同的看法,唐太宗深表赞同。D魏征进谏,若唐太宗不听从,即便唐太宗再和他讲话,他也不予应答;别人都说魏征举止粗鲁傲慢,唐太宗却笑称这正是魏征的可爱之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2)臣心知其非而口应陛下,乃面从也,岂稷、契事舜之意邪!5为消除唐太宗“恐斯民未易化”的担忧,魏征是如何劝谏的?请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6、成下面小题。龙朔二年,百济来犯。秋,熊津都督刘仁愿、方州刺史刘仁轨大破百济于熊津之东,拔真岘城。龙朔三年,九月,戊午,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等破百济余众及倭兵于白江,拔其周留城。初,刘仁愿、刘仁轨既克真岘城,诏孙仁师将兵,浮海助之。百济王扶余丰南引倭人以拒唐兵,仁师与仁愿、仁轨合兵,势大振。诸将以加林城水陆之冲,欲先攻之,仁轨曰:“加林险固急攻则伤士卒缓之则旷日持久周留城虏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宜先攻之若克周留诸城自下”于是仁师、仁愿与新罗王金法敏将陆军以进,仁轨与别将杜爽、扶余隆将水军及粮船自熊津入白江,以会陆军,同趣周留城。遇倭兵于白江口,四战皆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炎灼天,海水皆赤。百济王丰脱身

7、间至高丽,王子忠胜、忠志等帅众降,百济尽平,唯别帅迟受信据任存城,不下。诏刘仁轨将兵镇百济,召孙仁师、刘仁愿还。百济兵火之余,比屋凋残,僵尸满野。仁轨始命瘗骸骨,籍户口,理村聚,署官长,通道途,立桥梁,补堤堰,复陂塘,课耕桑,赈贫乏,养孤老,立唐社稷,颁正朔及庙讳,百济大悦,阖境各安其业。然后修屯田,储糗粮,训士卒,以图高丽。刘仁愿至京师,上问之曰:“卿在海东,前后奏事,皆合机宜,复有文理。卿本武人,何能如是?”仁愿曰:“此皆刘仁轨所为,非臣所及也。”上悦,加仁轨六阶,正除带方州刺史,为筑第长安,厚赐其妻子,遣使贵玺书劳勉之。上官仪曰:“仁轨遭黜削而能尽忠,仁愿秉节制而能推贤,皆可谓君子矣!”

8、(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加林险固/急攻则伤士卒/缓之则旷日持久/周留城/虏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宜先攻之/若克周留/诸城自下B加林险/固急攻则伤士卒/缓之则旷日持久/周留城/虏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宜/先攻之/若克周留/诸城自下C加林险固/急攻则伤士卒/缓之则旷日持久/周留城/虏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宜/先攻之/若克周留/诸城自下D加林险/固急攻则伤士卒/缓之则旷日持久/周留城/虏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宜先攻之/若克周留/诸城自下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龙朔”是年号纪年法,与赤壁赋“壬戌之秋

9、”的“壬戌”纪年法不同。B“间”意思是抄小路,与鸿门宴“道芷阳间行”的“间”含义相同。C“比”意思是靠近、挨着,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比及三年”的“比”含义不同。D“筑第”意思是建造宅第,“第”与古代科举考试中“及第”的“第”含义相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仁愿、刘仁轨攻克真岘城以后,与孙仁师会合,军队士气大振,但在下一步进攻目标上产生了分歧,最终众人采纳了刘仁轨的建议。B百济率先起兵进犯,唐兵在刘仁轨等人的正确领导下,于白江口大破敌军,百济王逃走,诸王子投降,除任存城外,百济全部平定。C皇帝命令刘仁轨领兵镇守百济。战后的百济满目疮痍,刘仁轨在安抚百姓,大

10、力恢复生产生活的同时,训练士卒,大举进攻高丽。D刘仁愿回京后,向皇帝坦言刘仁轨的功绩,皇帝听了非常高兴,给刘仁轨丰厚的赏赐。上官仪也赞美刘仁轨、刘仁愿两人皆是君子。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仁轨与别将杜爽、扶余隆将水军及粮船自熊津入白江,以会陆军,同趣周留城。卿在海东,前后奏事,皆合机宜,复有文理。卿本武人,何能如是?10请结合文本,简述刘仁轨的才干。参考答案:1、B句意:太宗每次与房玄龄谋划政事,一定要说:“非杜如晦不能敲定。”等到杜如晦来,最后还是采用房玄龄的建议。这是因为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长于决断。“不能”是“决”的状语,不能断开,排除AC;“如晦至”是主谓结构,不能断开,

11、排除D。2CA.正确。B.正确,都是“合乎”。句意:切中要领。/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C.“桀纣都在其中”错误。根据原文“昔黄帝征蚩尤,颛顼诛九黎,汤放桀,武王伐纣”可知,“五帝”“三王”应该是得民心、受爱戴的领袖君王,而“桀”“纣”不应该纳入其中。D.正确。句意:臣怎敢屡次冒犯龙颜呢?/暮去朝来我也年老色衰。3B“但因过于小心谨慎,推荐的人才比杜如晦少,因此唐太宗更信赖杜如晦”错,原文“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意思是“与杜如晦提拔后进,不遗余力”,并非“推荐的人才比杜如晦少”,也体现不出唐太宗更信赖杜如晦。4(1)群臣既已知主上的意见,便只有无条件接受,即使主上出现过失,也没人敢争辩谏议

12、。(2)臣心里知道不对嘴上却答应了陛下,就是当面顺从,这难道是稷、契侍奉舜的本意吗?5将“久安之民”与“经乱之民”进行对比;举黄帝、颛顼、商汤、周武王的例子加以印证。魏征通过讲道理、摆事实,消除唐太宗的担忧。参考译文:太宗问房玄龄、萧瑀道:“隋文帝作为一代君主怎么样?”回答说:“文帝勤于治理朝政,每次监朝听政,有时要到日落西山时,五品以上官员,围坐论事,卫士不能下岗,传递而食;虽然品性算不上仁厚,亦可称为励精图治的君主。”太宗说:“你们只知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万事皆自行决定,不信任群臣。天下如此之大,日理万机,虽伤身劳神,难道能每一事均切中要领!群臣既已知主上的意见,便只有无条件接受,即使主上

13、出现过失,也没人敢争辩谏议,所以到了第二代隋朝就灭亡了。”房玄龄通晓政务,又有文才,昼夜操劳,惟恐偶有差池;运用法令宽和平正,听到别人的长处,便如同自己所有,待人不求全责备,不以己之所长要求别人。与杜如晦提拔后进,不遗余力。至于尚书省的制度程式,均系二人所定。太宗每次与房玄龄谋划政事,一定要说:“非杜如晦不能敲定。”等到杜如晦来,最后还是采用房玄龄的建议。这是因为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长于决断。二人深相投合,同心为国出力。唐太宗曾经和群臣谈到民众的教化问题,太宗说:“现在天下刚遭受大乱,我担心百姓不好教化。”魏征说:“不是这样。长期享受安定生活的百姓容易骄横安逸,骄横安逸的人就难以教化;经过战

14、乱的百姓忧愁困苦,忧愁困苦就容易教化。五帝、三王都不更换百姓却能达到教化他们的目的,过去黄帝征伐蚩尤,颛顼诛杀九黎,商汤放逐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王,都能在有生之年达到天下太平,难道这不是遭受大乱之后吗?”太宗认为魏征的话很对。太宗说:“魏征每次进谏,我不听从,我与他说话,他就不应答,为什么?”魏征回答说:“臣认为事情不可以做,所以谏铮;如果陛下不听从谏铮而臣应答,那么事情就会被施行,所以不敢应答。从前舜告诫群臣:你们不可当面顺从,退下去之后又有非议的言论。臣心里知道不对嘴上却答应了陛下,就是当面顺从,这难道是稷、契侍奉舜的本意吗?”皇上大笑说:“人家说魏征举止疏简怠慢,我看他更觉得娇媚可爱,正

15、是因为如此啊!”魏征起身,拜谢说:“陛下开导臣,让臣畅所欲言,所以臣能够尽愚诚;如果陛下拒绝而不接受(忠言),臣怎敢屡次冒犯龙颜呢?”6、A句意:加林城险要坚固,急攻会伤亡士卒,慢攻又耗费时日、拖延很久。周留城,是敌人的巢穴,群凶聚集之地,除恶务必扫除根本,应当先进攻它,如果攻下周留城,其他各城就会不攻自下。“加林险固”,主谓结构,“险固”并列成分,共作“加林”的谓语,不可断开,排除BD;“宜先攻之”,“宜”与“先”作“攻”的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7DA.正确。B.正确。句意:百济王扶余丰脱身抄小路逃往高丽/取道芷阳,抄小路走。C.正确。“比屋凋残”的“比”,靠近、挨着;句意:家家残破。

16、“比及三年”的“比”,及、等到;句意:等到过了三年。D.“含义相同”错误。“及第”的“第”意思是“科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级”;“筑第”的“第”含义为“宅第”。句意:为他在长安建造宅第。8C“大举进攻高丽”概述有误。原文说的是“然后修屯田,储糗粮,训士卒,以图高丽”,“以图高丽”意为“准备谋取高丽”,而并非“大举进攻高丽”。9刘仁轨与别将杜爽、扶余隆率领水军和粮船从熊津进入白江,来和陆军会合,一起奔赴周留城。你在海东,前后上奏言事,都符合事理时宜,又有文采条理。你本是习武之人,为什么能够像这样?10刘仁轨的才干主要体现在“武”与“文”(或“军事与社会管理”)两方面。前者可从刘仁轨“欲先攻”加林城

17、还是周留城的分析判断上见出;后者可见于刘仁轨“将兵镇百济”后采取的一系列治理措施,获得了“百济大悦”的结果。参考译文:龙朔二年,百济来侵犯唐朝。秋天,熊津都督刘仁愿、方州刺史刘仁轨在熊津城的东边打败百济,攻占真岘城。龙朔三年,九月,戊午日,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等在白江打败百济残余部队及倭国兵,攻下周留城。当初,刘仁愿、刘仁轨攻克真岘城以后,唐高宗命令孙仁师领兵,渡海援助他们。百济王扶余丰从南边招来倭国人以抵抗唐兵,孙仁师与刘仁愿、刘仁轨联合,声势大振。部下诸将因加林城是水陆交通要冲,想先进攻它,刘仁轨说:“加林城险要坚固,急攻会伤亡士卒,慢攻又耗费时日、拖延很久。周留城,是敌人的巢穴,群凶聚集之地

18、,除恶务必扫除根本,应当先进攻它,如果攻下周留城,其他各城就会不攻自下。”于是孙仁师、刘仁愿与新罗王金法敏率领陆军前进,刘仁轨与别将杜爽、扶余隆率领水军和粮船从熊津进入白江,来和陆军会合,一起奔赴周留城。唐兵和倭国兵在白江口遭遇,刘仁轨等四次战斗都取得胜利,焚烧敌船四百艘,烟火冲天,海水都变成红色。百济王扶余丰脱身抄小路逃往高丽,百济王的儿子扶余忠胜、扶余忠志等率领部下投降,百济全部平定,只有别帅迟受信据守任存城,没有被攻下。唐高宗命令刘仁轨领兵镇守百济,召孙仁师、刘仁愿回朝。百济经兵火之后,家家残破,尸横遍野。刘仁轨开始命令掩埋骸骨,登记户口,治理村落,任命官长,修通道路,架设桥梁,修补堤堰

19、,恢复陂塘,督促百姓种田养蚕,赈济贫穷的人,赡养孤老的人,建立唐朝的土、谷神坛,颁布唐朝历法和已故皇帝名讳,百济百姓很高兴,全境各安其业。然后治理屯田,储备粮食,训练士卒,准备谋取高丽。刘仁愿回到京师长安,唐高宗问他:“你在海东,前后上奏言事,都符合事理时宜,又有文采条理。你本是习武之人,为什么能够像这样?”刘仁愿说:“这都是刘仁轨所做的,不是我所能办到的。”唐高宗听了很高兴,给刘仁轨晋升六级官阶,正式任命他为带方州刺史,为他在长安建造宅第,给他的妻子儿女优厚的赏赐,派使者带着用天子玺印封记的文书前去慰劳勉励他。上官仪说:“刘仁轨被撤职后能为朝廷尽忠,刘仁愿掌握指挥权而能推重贤人,都可以称得上是君子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