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教育学家的教育历程》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教育学家的教育历程》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学期高一语文导学案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探求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2.体会屠呦呦的科学精神和高贵品质。3.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知识链接】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对屠呦呦的评价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 以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研人员不仅是中
2、医药界的骄傲,而且是整个科技界的骄傲。-李克强 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作者简介:屠呦呦: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其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1930 年生于浙江宁波。1951 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1955 年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 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20
3、15 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科学家。这也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代表著作超越时空、量子场论等。其中的超越时空被称为“20世纪人类的伟大智力壮行”。日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超越时空一书记述了超空间的早期历史,从理论上探讨通过超空间穿越时空的可能性,以及何时方能实际利用超空间理论所具有的潜在威力。本文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就选自这部书,通过介绍对自己成长起了重大作用的两件童年趣事,回顾了自己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自主学习】1.字音字形精髓( )
4、 赠予( ) 秘鲁( ) 疟疾( ) 呼吁 ( ) 目眩( ) 鄙视( ) 相悖( )浸渍( ) 砒霜( ) 症候( ) 发掘( ) 活血化瘀( )刨根究底( ) 撒手人寰( )惊诧( ) 棚栏( ) 畏葸不前( ) 五彩斑斓( ) 冷嘲热讽( ) 杜撰( ) 怪诞( )2.解释词语沧海一粟:君臣佐使:【合作探究一】一、仔细阅读两篇文章,梳理思路内容。思考文章第四部分:青蒿素的“发展和超越”具体指的是什么?双氢青蒿素有哪些优势?二、作者通过对童年两件趣事的回忆,用生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自己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心路历程。根据导图的提示,将处填写完整。【合作探究二】 精彩语句,咀嚼品味1.科学的精神
5、,科学的思维都需要一个载体:科学的语言。本文的语言不同于一般科普说明语言平实准确,显得特别有趣。请大家找出一两句有趣的语言出来品读。2.两位科学家在文中记录了哪些科学探索的艰辛和乐趣?【合作探究三】1.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屠呦呦“共和国勋章”。屠呦呦体现出的青蒿素精神被总结为32个字:“胸怀祖国、敢于担当,团结协作、传承创新,情系苍生、淡泊名利,增强自信、勇攀高峰。”请结合本文具体解读青蒿素精神,选择一个立意角度进行议论,300字左右。 2.屠呦呦与加来道雄能成长为优秀的科学家并不是偶然的,学校拟让你制作一块展板介绍促成他们成长为优秀科学家的相关因素,你会怎么写
6、? 【拓展阅读】因为喜欢,所以卓越赵永新(人民日报资深记者)“全球奖项展示中国科学家实力”“7个超过其他任何国家来自中国”在报道“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国际首届青年科学家”揭晓的文章中,纽约时报采用了这样的大标题和小标题。如此扎眼的标题,并非耸人听闻:在这一19个国家和地区的760名申请者激烈角逐的科学奖项中,我国有7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占获奖总人数的1/4,可谓独占鳌头。如果外国记者对此事的感受是“震惊”,那么中国人的感受则是“欣喜”。读完人民日报关于这7位青年科学家成长经历的报道,笔者心里一直激荡着前所未有的兴奋之情。是的,怎能让人不激动呢?清华大学教授颜宁,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晓晨
7、、邵峰、张宏、朱冰,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唐淳,南开大学教授胡俊杰7位获奖者真是年轻有为:他们都是“70后”,年龄最小的只有33岁;他们均在探索生命奥秘的未知王国中取得过重大突破,在自然科学细胞等期刊上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令国际同行刮目相看。更让人欣喜的,是这7位年轻人都堪称纯粹的科学家:他们从事科学完全是从兴趣出发,都是发自内心地喜欢科学,而不是像有些人那样,把科研当作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追名逐利的敲门砖。因为有兴趣、从内心里喜欢科学,科研这项在常人看来非常单调、乏味的累差事、苦差事,在他们那里就成为一种非常好玩、非常享受的美差、乐事。在颜宁看来,做研究就像打游戏一样令人“着迷”,那些一
8、般人看都看不懂的膜蛋白结构图,在她眼里居然“非常漂亮”“非常美”;对朱冰而言,做研究“就像玩儿一样”,跟下围棋、看杂书一样其乐无穷。因为有兴趣、从内心里喜欢科学,他们就能坦然面对失败、主动迎接挑战、甘于忍受寂寞。在张宏的人生词典里,找不到“失败”这个词;如果周末不陪孩子,邵峰几乎一周七天都在工作,虽然辛苦但却不觉得累;王晓晨心里始终充满“探索和发现的喜悦”,在99%的失败中寻找1%的快乐。因为有兴趣、发自内心地喜欢科学,这7位科学家能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全身心地沉迷于自己的研究。在他们看来,发论文只是做研究的副产品,得到前所未有的新发现是他们最重要的追求;院士、钱财、官位等许多人趋之若鹜的东西,
9、对他们而言都是身外之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000年前的孔子,就对“兴趣”的极端重要性有着深切的体悟。特别是在物欲膨胀、人心浮躁的当下,如果只是把科研当作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升官发财的敲门砖,就很难“从一而终”、在科学上有大的成就。正如胡俊杰所言:搞学术不能功利。如果不能耐住寂寞,只想着多发论文、只惦记着快速晋升,一定不会走得太远。当然,这7位青年科学家非常幸运。他们所在的高校和研究所,都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科研条件、营造了追求卓越的工作氛围,使他们可以不用为经费发愁,不必为科研之外的事情分心。正如有识之士所言,中国当前并不缺乏喜欢科学、具有潜质的青年人才,缺的是能让他们自由探索的科研体制和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据了解,有关方面正在积极酝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有关举措。如果科研体制和创新文化能进一步优化,中国当会涌现出更多、更优秀的青年科学家。加油,真心喜欢科学、志愿献身科学的“70后”“80后”们!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