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读背资料-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读背资料-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读背资料编写:WGS日期:2023年4月18日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1.类型:供给服务、调解服务、文化服务、支撑服务。供给服务: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能量需求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文化服务: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支撑服务: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2.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的原因:人类获取的自然环境的不同服务有时是相互冲突的,人类从一种服务获益时,可能危及其他服务。3.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的基本原则1)
2、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的极限。2) 人类需要对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综合权衡,在不损害自然环境以保证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4.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可持续利用对策1) 全面认识和发挥自然环境支撑服务功能。因为支撑服务功能是自然环境其他服务功能的基础和前提,在保证支撑服务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积极慎重地利用其他服务功能。2) 正确处理直接和间接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提高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利用效率。在利用自然环境直接服务功能时,应充分估计自然环境的间接服务功能。以避免因缺
3、乏远见而产生的短视行为,全面提高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利用效率。3) 寻求实现自然环境综合经济服务功能的最佳开发模式。根据不同自然环境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知识寻求并最终建立最佳的利用模式和相应的产业结构,就能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最终实现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利用。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1概念: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2.类型: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可再生资源既是有条件的,又是相对而言的,应以合理利用、不被破坏或污染为条件。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是相对的
4、。如土地可循环利用,但若利用不当,导致表土流失、肥力丧失,也就不可再生了,这种不可再生是从人类历史尺度来看的,水土流失后地表若经过成土过程恢复了表土,又是可以再生的;基因资源本身是可再生的,若物种灭绝,就永远不可再生。3判断标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要成为自然资源,一是要能满足某一时期人类社会的需求,二是需要人类具备相应的开发利用能力。判断方法:1) 看来源哪里:自然资源来自自然界,在自然界中以自然的方式存在。如我们用于生产生活的电能,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因此不属于自然资源,再如小麦、棉花等人工种植和饲养的一些农产品等。2) 看有没有用:自然资源关键是要用于人类生产生活,不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不
5、属于自然资源。如西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子目前不能够被人们利用,不属于自然资源,而东部地区的河沙等广泛用于建筑等生产领域,所以就是自然资源。3) 看能不能用:在现有开发、利用技术水平下,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人类能不能使用。如闪电中的电能我们目前还不能够收集利用,所以闪电就不是自然资源。4价值自然资源可作为生产原料通过生产过程变成有价值的产品,也可直接被人们消费而体现其价值。5双重属性自然属性: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社会属性: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受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需求及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6.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原因:(1)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自然环境能够提供
6、的自然资源,都有一定的数量限制。(2)由于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受技术条件限制,人类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自然资源数量更为有限。7不利影响导致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当自然资源出现稀缺时,其价格往往会上涨,进一步引起人类社会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一系列连锁反应。8衡量自然资源质量特征的标准通常用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优劣程度,或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少衡量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9常见自然资源的质量划分自然资源划分标准质量等级铁矿品位高低富铁矿、贫铁矿石油含量高硫石油、含硫石油、低硫石油耕地生产能力的高低、土壤健康状况好坏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9自然资源质量对开发利用的影响(1)影响自
7、然资源开发利用成本。(2)影响自然资源的用途。10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有规律可循。可再生资源受地球表面水热条件空间分异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矿产资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往往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区。11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1)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2)导致资源在空间上流动,也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全球化进程。12解决自然资源分布空间差异的措施(1)通过经济、技术手段直接在不同地区与国家间进行流动。(2)通过产品贸易间接进行流动。13.自然资源、自然环境、能源之间的联系1) 自然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自然要素。2) 自然资源
8、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是直接取自自然环境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3) 能源是指能够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有些能源属于自然资源,但有些能源不具有自然属性(如水电、焦炭、核电等),不属于自然资源,总之三者的关系如图所示: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超过环境的调节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2影响环境问题的因素1) 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增加,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数量和排放的废弃物数量也会增加2) 人均资源消费量: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的影响越大3) 技术水平:技术进步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技术越发达,人类
9、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越大人类通过研发环境友好技术,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3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损害,具体表现为:供给服务功能下降:自然资源稀缺甚至枯竭调节服务功能失常: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加剧,增加自然灾害的风险文化服务功能降低:降低人的舒适感、审美体验等。4环境问题的具体危害1) 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各种污染会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有些污染物质会残留或富集在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中,危害人类身体健康2) 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5.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
10、: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图所示:6.环境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主要是由人为原因)1)人口压力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7.环境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全球环境变化(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等方面。1) 资源短缺:人口总量和人均需求量的增长,需求无限增长,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无限的需求与有限的供应的矛盾,使当前世界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2) 环境污染:生产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弃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11、,而且其中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3) 生态破坏: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8.常见环境问题的危害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危害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极端天气多发;影响各地工农业生产;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态平衡大气污染酸雨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森林;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光化学烟雾烟雾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可吸入颗粒物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可能导致人体出现免
12、疫功能障碍,危害人体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植物死亡;鱼类死亡;湖泊演变为沼泽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或动物体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海洋石油污染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阻碍海洋生物光合作用;影响海洋底栖生物;石油氧化分解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农业、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影响环境卫生,广泛传播疾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表土层和植被遭破坏以及大量占用土地;污染大气、水体;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热污染、空气污染加剧全球变暖、酸雨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态破坏森林破坏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积;温室效应增强;物种灭绝草场退化载畜量下降;草场生态环境恶化;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湿地萎缩影响农业生产;局部气候恶化;旱涝多发;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