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22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22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 .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 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 .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会发生的变化是()A.流感病毒在血浆中快速增殖B.效应T细胞可裂解流感病毒C. 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D.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并分泌大量抗体2.如图是为理
2、解某些生物学问题所建立的一个数学模型(此图仅表示变化趋势),以下对此数学模型应用不科学的是( )A.若x表示外界温度,y表示耗氧量,则a为变温动物,b为恒温动物B.若x表示外界02浓度,y表示CO?释放量,则a为有氧呼吸强度,b为无氧呼吸强度C.若x表示进食后血糖浓度,y表示激素含量,则a为胰岛素,b为胰高血糖素D.若x表示生长素浓度,y表示生理作用,则a为对根的促进作用,b为对茎的促进作用3.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结构,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B.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运输至突触后膜需要消耗能量C.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后,膜上
3、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D.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4,科研人员为研究枇杷植株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光合特征,对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图。下列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净光合速率的H变化一晴天一-阴天1()12141618时间(时), 1. ,,二.B 一 I V V 一 一 0 5 0 5 0 5 0 3 2 2 11 1-culs、并利如女史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晴天-阴天时间(时)V T V r V T V Ct 76543210 )XJ u一 fA.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B.晴天时出现“午休”现象与气孔关闭引起的CCh浓度下降有关C.
4、实验结果显示枇杷植株适合种植在光线弱的荫蔽环境中D.两种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的早晚均与光照强度无关5.人的体温在一昼夜之间有周期性波动,称为昼夜节律或日节律。研究发现,这种8节律同肌肉活动状态以及耗氧量等没有因果关系,而是一种内在生物节律。以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与生物节律有关的中枢位于脑干B.体温在一昼夜内周期性波动说明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C.剧烈运动时,肌细胞耗氧量增加产热增多,散热也增多D.寒冷刺激时骨骼肌战栗属于条件反射6. 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萌发过程时间一A.阶段I中种子细胞的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下降B.阶段II中胚细胞合成有解除休眠
5、作用的赤霉素逐渐增多C.阶段I中种子细胞有机物总质量变多而鲜重增加D.阶段I后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 (9分)如图为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建立的生态农业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产品A f 粮食加工产品B/ 诟Zji等 t农作峪0,枯二饲养场(猪、鸡、奶牛等)农作物T害虫(养殖)蛙卜便产品D-鱼塘诉港沼气池产品C 甲乙(1)自然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该村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 相比,一的作用是维持相对稳定的关键。(2)甲图中产品A、B、C、D内的能量都可以被人类利用,实现了一,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各环节产生的 废
6、物经多种途径后,最终又可以被农作物利用,这遵循了这一生态学基本原理。(3)农林业上人们对有害动物的防治方法有一防治、生物防治和一防治,图乙食物链中最早人们并没有在田间养 殖蛙,后来增加了蛙去控制虫害,这属于一防治。养殖的蛙又成为了餐桌上的美味,这是研究能量流动后,帮助人 们合理地。8. (10分)草原植物在长期过度放牧下表现为植株变矮、叶片变短等矮化现象。为探究这种矮化现象的原因,研究人 员随机采集了围封禁牧区来源羊草(NG)和过度放牧区来源羊草(GZ)的根茎若干进行实验室培养,一段时间后发 现过度放牧区来源羊草无性繁殖后代植株依旧存在矮化现象。研究人员进一步测定了两种羊草后代的净光合速率和气
7、 孔导度(即气孔开放程度)。(1)据图可知:过度放牧区来源羊草净光合速率要围封禁牧区来源羊草。其主要原因是:过度禁牧区来源羊草植株叶片的气孔导度下降,导致,进而导致反应速率下降。(2)要确定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因素,还应测定两种羊草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提取叶绿素所用的溶剂是,为 了防止提取过程中叶绿素被破坏,还应加入.(3)研究人员还测量了两种羊草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机物量)的分配比,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可知:过度放牧区来源羊草显著高于围封禁牧区来源羊草,植物这种生存策略的意义是(4)根据上述研究,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利用草原牧草资源的措施.(5)牛羊在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属于第 营养级,请写
8、出能量流经该营养级时发生的主要变化9. (10分)蓝莓富含花青素等营养成分,具有保护视力、软化血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能。某同学尝试用蓝莓来制 作蓝莓果酒和蓝莓果醋.(1)制酒中利用的微生物是,取样后可用 观察该微生物。发酵时一般要先通气,通气的目的是.制酒过程中可在酸性条件下用橙色的重铝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检验后颜色变 成O(2)为鉴定蓝莓果醋是否酿制成功,除可以通过观察菌膜、尝、嗅之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和比较发酵前后的 作进一步的鉴定。(3)酿制蓝莓果酒时,并不需要对蓝莓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这是因为在的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4)酿制成功的蓝莓果酒如果暴露在空气中
9、酒味会逐渐消失而出现醋酸味,尤其是气温高的夏天更易如此,分析其原 因是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醋酸菌将乙醇变为醋酸的环境条件是糖原 (填“充足”或“缺少 10. (10分)玉米籽粒的颜色由位于I、U、m、W四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四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C和c、E 和e)控制,其中基因A和a、B和b控制籽粒的有色和无色性状,且两对基因均为显性基因时籽粒才表现为有色, 其他情况均为无色。基因C控制籽粒黄色,基因c控制籽粒红色,基因E控制籽粒紫色,基因e控制籽粒黑色。C和 c、E和e两对基因存在同时显现的特点,即同一果穗上同时出现黄色(或红色)籽粒和紫色(或黑色)籽粒,例如: 在籽粒有色的前提下,基
10、因型为CcEe的玉米果穗表现为黄紫相间。(1)同时考虑四对等位基因,无色纯合子的基因型有 种。(2)让基因型纯合且不同的结无色籽粒的甲、乙两株玉米杂交,F2中有色:无色=9: 7,由此说明甲、乙两株玉米至 少有 对基因不相同o(3)基因型为AABBCCEE与aabbccee的玉米杂交得到Fi, Fi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其中有色 果穗中含紫色籽粒的占.(4)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株I号染色体三体的玉米植株,其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若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 3条同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形成含有1条或2条染色体的配子(只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 若该三体玉米植株与一株正常玉
11、米(基因型为aa)杂交,则子代中染色体变异的个体占11. (15分)2018年10月1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 疫治疗方面作出的贡献。他们研发的PD-1单克隆抗体药物,已被证实在对抗癌(肿瘤)方面具有突出效果。回答下 列问题:(1)制备PD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过程,要用到 和动物细胞融合两项技术,请写出其它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名称。要选用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原因是(2)制备过程中,需用特定的 培养基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单克隆抗体具有的特点。(3)本庶佑研究发现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对T细胞有“刹车作用”:人体组织细胞表面少
12、量的PD-L1蛋白质(癌 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有大量PD-L1蛋白),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质结合后,使T细胞凋亡,避免过度免疫,即“刹 车作用“(癌细胞或肿瘤细胞也由此躲过细胞免疫),如图I所示。针对此发现,科学家研发了治疗癌症的新药物PD-1 单克隆抗体,它的作用原理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PD-1单克隆抗体通过 抑制癌细胞或肿瘤细胞。你认为有器官移植史的癌症患者能够用PD-1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吗?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
13、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 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 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 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D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A、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在血浆中繁殖,A错误;B、效应T细胞可裂
14、解靶细胞,不能直接裂解流感病毒,B错误;C、T细胞接受刺激后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C正确:D、记忆细胞不能分泌抗体,要分化为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D错误.故选C。2、D【解析】分析曲线图:曲线a表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x的增大,y逐渐增大,后趋于平衡;曲线b表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x 的增大,y逐渐减小,后趋于平衡;两者呈负相关。【详解】A、对于恒温动物来说,在低温时,为了维持体温的稳定,耗氧量逐渐增加,而温度增加后,耗氧量就会下降,与曲 线b符合,而对于变温动物来说,体内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所以体内酶的活性也是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外 界温度升高,变温动物体内温度也会升高,新陈代谢加强,耗
15、氧量增加,与曲线a相符,A正确;B、若表示02浓度与呼吸作用CO2释放量的关系,则在02浓度较低时,生物体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随着02 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产生的CO2量逐渐减少,而有氧呼吸逐渐增强,产生的CO2也逐渐增加,有氧呼吸强 度还要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最终趋于平稳,因此a表示有氧呼吸强度,b表示无氧呼吸 强度,B正确;C、机体进食后,体内血糖浓度较高,需要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当血糖恢复正常后,胰岛素的分泌 量就不再增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是拮抗作用,所以两者曲线变化相反,C正确;D、植物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对生长素
16、比较敏感,所以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根的生长将会受到 抑制,与曲线b相符,而茎则表现出促进生长,与曲线a相符,D错误。故选D。3、C【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通过突触结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 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因此兴 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传递。【详解】A、相邻的两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建立联系,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A错误;B、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兴
17、奋在两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引起了突触后膜上发生化学信 号到电信号的转换,从而产生兴奋,c正确;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 抑制,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信号变化,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特点,对于突触结构和兴奋在突触 间传递的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4、D【解析】据图分析:晴天中午温度较高、光照较强枇杷植株叶片的气孔部分关闭,同时气孔导度下降,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 致净光合作用下降;阴天时中午光照强度最大,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但阴天时净光
18、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 下降时间不一致。【详解】A、据图分析,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A正确;B、晴天中午温度较高、光照较强枇杷植株叶片的气孔部分关闭,同时气孔导度下降,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净光 合作用下降,B正确;C、图示说明,阴天时光照强度较弱,净光合作用速率高于晴天,说明枇杷植株适合种植在光线弱的荫蔽环境中,C 正确;D、两种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的早晚均与光照强度、温度均有关,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本题难点主要是比较图中各条曲线,并读懂各条曲线的含义。5、C【解析】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9、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 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 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详解】A、控制生物节律的中枢位于下丘脑,A错误;B、体温一昼夜的波动,是生物节律决定的正常现象,内环境稳态并未受到破坏,B错误;C、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呼吸作用增强,耗氧量增加,为维持体温的稳态,散热也增加,C正确;D、寒冷刺激时骨骼肌不由
20、自主战栗属于非条件反射,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注意理解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状态,在正常的范围内波动也属于稳态。6、C【解析】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吸水,增强代谢,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根据图像中I阶段中种子吸胀吸水,进入胚细 胞中的水含量上升,因此自由水的含量升高;阶段n中种子细胞不断合成赤霉素,赤霉素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 子萌发;阶段hi中,种子代谢增强,细胞呼吸增强,有机物含量减少,但由于细胞中的水和小分子有机物种类增多, 因此细胞的鲜重增加;根的向地性的原因是因为水平放置的植物,其近地一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背地一侧,而过高浓 度的生长素抑制根近地一侧的生长,
21、因此背地一侧增长较快,因此根向地生长。【详解】A、阶段I中种子吸水,水进入干种子胚细胞,使种子细胞的自由水含量上升,因此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下降,A正 确;B、阶段H中胚细胞合成赤霉素逐渐增多,B正确;C、阶段HI中解除休眠,种子萌发生长需要消耗细胞内有机物,细胞有机物总质量变少而鲜重逐渐碱少,C错误; D、阶段in后根向地生长及茎背地生长的原因都是生长素分布不均所致,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中通过种子萌发质量的变化来考察种子细胞代谢过程的理化指标的改变,种子萌发过程通过吸水、准备萌发、增 强呼吸过程等为萌发提供能量,于此同时植物激素的变化也在调控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命活动。二、综合题:本大
22、题共4小题7、负反馈调节 人 能量的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或物质循环)化学 机械 生物 调整了能量流动的方向,使之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 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与种植单一作物的农田相比,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自我调节能力强, 建立该生态系统遵循的原理主要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生物多样性原理。【详解】(1)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生态系统会很快崩溃,所以人工 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是维持相对稳定的关键。(2)从多环节获得产
23、品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废物最终被生产者重复利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即遵循了 物质循环再生的生态学基本原理。(3)农林业上人们对有害动物的防治方法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养殖蛙后,改变了食物网,调整了能量 流动的方向。同时,控制了虫害,使流经该食物链的能量减少,能量重新分配后,更多的能量由农作物直接流向人。【点睛】本题考查生态农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的能力。8、低于 CO2的吸收量下降 暗(碳)反应 无水乙醇 碳酸钙 地下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值 在过 度放牧区,牲畜对植物地上部分进行大量消耗。此时,植物将更多的
24、同化产物分配给地下部分,可以为放牧过后植物 的再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的储备 划区域管理;定适宜的载畜量;行轮牧制度 二 能量变化:牛羊啃食羊草 后,一部分羊草中的能量以粪便形式被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利用,其余的被牛羊同化。牛羊同化的能量,一部分被呼 吸作用以热量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后来被下一营养级摄入;还有一部分遗体残骸被分解者 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或以流程图形式表示:呼吸作川【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能源、无机物、有机物)。能量流动 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
25、入分解者)和散 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该生物 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详解】(1)据图可知:过度放牧区来源羊草(GZ)净光合速率要低于围封禁牧区来源羊草(NG)。其主要原因是:过度禁 牧区来源羊草植株叶片的气孔导度下降,导致CO2的吸收量下降(气孔是CO2的通道),进而导致暗(碳)反应反应 速率下降(CO2是碳反应的原料之一)。(2)叶绿素是脂溶性分子,能溶于无水乙醇,可以用于叶绿素的提取。碳酸钙可以保护叶绿素不被细胞中的有机酸破 坏,因此提取过程中应加入碳酸钙来保护叶绿素。(3)据图可知:过度放牧区来
26、源羊草(GZ)地下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值显著高于围封禁牧区来源羊草(NG)。植 物这种生存策略的意义是在过度放牧区,牲畜对植物地上部分进行大量消耗。此时,植物将更多的同化产物分配给地 下部分,可以为放牧过后植物的再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的储备。(4)根据上述研究,划区域管理;定适宜的载畜量;行轮牧制度等可以合理利用草原牧草资源。(5)牛羊吃草,在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属于第二营养级。能量流经该营养级时发生的主要变化为:牛羊啃食羊 草后,一部分羊草中的能量以粪便形式被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利用,其余的被牛羊同化。牛羊同化的能量,一部分被 呼吸作用以热量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后来被下
27、一营养级摄入;还有一部分遗体残骸被分解 者通过呼吸作用利用。【点睛】本题以图形信息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过度放牧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考查学生对图形信息的处理以及知识 的应用能力。9、酵母菌(光学)显微镜酵母菌可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灰绿色pH (醋酸含量)缺氧、呈酸性 3035c缺少【解析】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醋酸菌是原核生物,只能进行有氧呼吸。【详解】(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取样后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该微生物。制作蓝莓果酒时一般要先通气,通 气的目的是酵母菌可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液泡中的蓝莓果酒会释放到发酵液中,使果酒颜
28、色 加深。制酒过程中可在酸性条件下用橙色的重铝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检验后颜色变成灰绿色。(2)由于醋酸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醋酸使pH逐渐降低,因此在鉴定蓝莓果醋是否酿制成功的过程中,除可以通过观察 菌膜、尝、嗅之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3)在无氧条件下,酿制蓝莓果酒时,产生了二氧化碳,使得环境pH值呈酸性,在该条件下,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 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所以发酵过程不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4)醋酸菌发酵的适宜温度是30到35摄氏度,比酒精发酵的温度高,且醋酸菌是好氧菌,所以蓝莓果酒如果暴露在 空气中酒味会逐渐消失而出现醋酸味。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
29、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定位】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点睛】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 如下:C6Hl2O6+6H2O+6O2典6CO2+I2H2O+大量能量;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l2。6典 2CO2+2C2H5OH+少量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 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10、122 无色:黄紫相间:黄黑相间:红紫相间:红黑相间=112 : 81 : 27 :
30、 27 : 93/43/5【解析】由题意可知,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为A-B,黄紫相间为A-B-C-E-,黄黑相间为A-B-C-ee,红紫相间为A-B-ccE-,红黑相间为A-B-ccee,无色籽粒的基因型为A-bb-aaB- aabb-0【详解】(1) A-bb-中纯合子的种类为2x2=4种,aaB-中纯合子的种类为2x2=4种,aabb-中纯合子的种类为2x2=4种, 故无色纯合子的基因型有4+4+4=12种。(2)让基因型纯合且不同的结无色籽粒的甲、乙两株玉米杂交,F2中有色:无色=9: 7,即为9:3:3:1的变式,说明 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故甲、乙两株玉米至少有2对基因不相同。(3
31、)基因型为AABBCCEE与aabbccee的玉米杂交得到Fi, Fi的基因型为AaBbCcEe, F2中黄紫相间A-B-C-E-的 比例为 3/4x3/4x3/4x3/4=81/256,黄黑相间 A-B-C-ee 的比例为 3/4x3/4x3/4x1/4=27/256,红紫相间 A-B-ccE-的比例为 3/4x3/4x1/4x3/4=27/256,红黑相间 A-B-ccee 的比例为 3/4x3/4x1/4x1/4=9/256,有色籽粒 A-B-的比例为 9/16,无色籽 粒的比例为1-9/16=7/16=112/256,故无色:黄紫相间:黄黑相间:红紫相间:红黑相间=112 : 81 :
32、 27 : 27 : 9;其中有 色果穗A-B-中含紫色籽粒即含E-的占3/4。(4)该三体中A所在的染色体部分片段缺失,故该三体能产生的配子为A (不能受精):aa:Aa:a=l:l:2:2,该三体玉 米植株与一株正常玉米(基因型为aa)杂交,子代中染色体变异的个体为aaa和Aaa,共占3/5。【点睛】本题首先需要考生判断出各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的分析和计算。11、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或克隆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B淋巴细 胞具有产生单一抗体的能力,但不能在体外增殖;骨髓瘤细胞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杂交 瘤细胞在体外培养
33、条件下能不断增殖,同时能产生出某种特异性的抗体 选择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 备 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T细胞不会裂解凋亡,再通过T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清除癌细胞或肿 瘤细胞 不能 会产生较强的免疫排斥反应【解析】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制备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2)获得杂交瘤细胞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中形成的B淋巴细胞融合;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
34、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2, 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对T细胞有“刹车作用”,可以抑制人体的免疫反应。【详解】(1)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两项技术,其它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还有:动物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或克隆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要选用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形成杂交瘤细胞,原因是:B淋巴细胞具有产生单一抗体的能力,但不能在体外增殖;骨髓瘤细胞能在体外培养条件 下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不断增殖,同时能产生出某种特异性的抗体。(2)要想得到能产生专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因此制备过程中,需用 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单克隆抗体具有的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3)根据图2所示的作用原理,PD-1单克隆抗体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T细胞不会裂解凋亡, 再通过T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清除癌细胞或肿瘤细胞;有器官移植史的癌症患者不能用PD-1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 原因是T细胞不会裂解死亡,会产生较强的免疫排斥反应。【点睛】本题属于信息分析题,通过资料结合免疫调节和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