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省浏阳市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湖南省浏阳市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生物体(2N=4)正常细胞分裂示意图(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
2、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若染色体有基因A,则有基因A或aC.该图所示的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2 .下列关于细胞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蓝藻吸收传递转换光能的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膜上B.大肠杆菌拟核的基因成对分布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线粒体含有DNA、RNA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内质网中的酶均能催化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3 .取某动物的离体神经纤维培养在正常海水浓度相同的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下图分别为该离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传递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图甲中的ab、图乙中的
3、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图甲的a点将降低C.图丙中,g接受f传递来的化学信号可能会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D.图甲、乙、丙中,复极化过程中K+外流需要消耗ATP4 .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B. t3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的时刻分别为匕和t6D.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为弱一强弱5 .诺如病毒是寄生于肠道细胞中的一种RNA病毒,感染此病毒可使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导致脱水。以 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
4、哦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肠道细胞是否被诺如病毒感染B.特定的抗体与诺如病毒结合可使其失去致病能力C.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D.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6 .如图所示,通常当血压偏低时,血管紧张素原在相应酶催化下,转变为生物活性较低的血管紧张素I ,进而转变成 血管紧张素n,引起血管强烈收缩,使血压升高到正常水平。血管紧张素原H?N-天门冬-精噬-酪-异亮-组-脯-苯丙-组-亮-亮-COOHI肾素血管紧张素I %N-天门冬-精-绿-酪-异亮-组-脯-苯丙-组-亮-COOH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张素II %N-天门冬-精-缀-
5、酪-异亮-组-脯-苯丙-COOH(图中氨基酸名称均为略写,如天门冬氨酸略写为“天门冬”)以下叙述不年硬的是A.血管紧张素原、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均在核糖体上合成B.血管紧张素I是十肽化合物、血管紧张素II含有7个肽键C.血管紧张素I和血管紧张素II均能与斐林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利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剂可使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 (9分)热带森林中不会出现个别种类树木“独霸天下”的现象,限制某种树占统治地位的重要机制就是真菌、节肢 动物等树木天敌对宿主的专一性。树木的天敌在它周围创造出一个使其种子无法存活的区域,而一些种子在鸟类和哺 乳动物的帮助下“逃出”这片种子
6、阴影区,在新的落脚点存活下来。请回答下列问题:(1)真菌、节肢动物等树木天敌的存在,致使同种树木无法在同一片区域过度聚集。从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说明树 木天敌能维持热带森林的(2)鸟类和哺乳动物等作为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其作用是 o(3)分析题干可知,真菌与树木的种间关系是 o(4)由题干可知树木种子离开“种子阴影”区后,传播到较远的新地,能生存的原因是 o8. (10分)如图1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流动值(单位为103kJ-m-2-a-)o图2为甲、 乙两个水池中的各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稳定的平 衡状态。
7、(D图1中该生态系统中总能量包括 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约为.(2)试分析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的原因:, (3)为增加图2中甲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水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 轮虫相继死亡。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乙水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 一段时间后,水池中绿藻爆发,其他4种生物陆续死亡,水体发臭。整个过程属于反馈调节。(4)该生态系统的功能除图中所示外,还包括 和信息传递,其中,前者的特点是具有 性;后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除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
8、不开外,还有(写一点即可).(5)下表是五个种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所含有的总能量和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已知水中X的质量 浓度为0.003mg/L。请分析说明:项目甲乙丙T戊能量(kJ)1.6x10*1.2x1091.3x10*9.1X1079.5X106X 浓度(mg/L)0.0370.0360.350.394.1处于本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是若每种生物都被相邻下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捕食,请绘出这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9. (10分)2018年10月1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 治疗方面作出的贡献。他们研发的PD-1单克隆抗体
9、药物,已被证实在对抗癌(肿瘤)方面具有突出效果。回答下列 问题:(1)制备PD-1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过程,要用到和动物细胞融合两项技术,请写出其它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名称 o要选用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原因是(2)制备过程中,需用特定的培养基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单克隆抗体具有的特点。(3)本庶佑研究发现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对T细胞有“刹车作用”:人体组织细胞表面少量的PD-L1蛋白质(癌 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有大量PD-L1蛋白),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质结合后,使T细胞凋亡,避免过度免疫,即“刹 车作用“(癌细胞或肿瘤细胞也由此躲过细胞免疫),如图1所示。针对此发现,
10、科学家研发了治疗癌症的新药物PD-1 单克隆抗体,它的作用原理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PD-1单克隆抗体通过 抑制癌细胞或肿瘤细胞。你认为有器官移植史的癌症患者能够用PD-1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吗?请说明理由。, .10. (10分)下图1表示研究人员为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进行的相关实验流程,其中透明圈是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消耗特定营养物质形成的。图2、图3是研究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和热稳定性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於泡着&培品显度度杼惠济液 fL将样品涂本到暮别纤雄去分*茵的培本A上!1 28T 增 / 3d左测量产生的透明图宜役(D)及蓍落jLg(d)2逸择D/d校大的菌株.井刑之 所产甘雄米峰
11、活姓大小I 9430 35 40 45 50 55 60忏厘米峰高产葡株汹度4m I图2m3(1)本实验中,选择蘑菇培养基质作为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来源,这是因为.(2)筛选用的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作为,并在配制培养基时加入琼脂作为.筛选时应选择D/d较大的菌株, 因为这一指标值越大说明越强。(3)研究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时,首先将纤维素酶液置于3565c的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温2h,再取上述温度处理的 和未经保温处理的纤维素酶液,在C条件下测定纤维素酶的催化速率,计算。(4)生产中使用该纤维素酶时,最好将温度控制在40c左右,原因是。11.(15分)酶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和催化作用的特殊蛋白质。(1)酶制
12、剂都有其最适反应温度,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有两种效应:一方面是当温度升高时,反应速度也加 快,这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另一方面,随温度升高而使,从而降低酶促反应速度。酶的最适温度就是 这两种效应平衡的结果,在低于最适温度时,(填“前一种”或“后一种”)效应为主,在高于最适温度时, (填“前一种或后一种”)效应为主。(2)为了保证酶活性,酶制剂要在低温下保存。某生物兴趣小组想验证这一观点,实验所用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50C。实验基本思路:将等量的淀粉酶制剂,分别置于0C , 25-C, 50七保存一段时间。在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3)除温度外,以下哪些因素也会影响酶活性 (填字母)。A.酸碱
13、度 B.酶浓度 C.底物浓度D.抑制剂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 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 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题意显示某生物体正常细胞2N=4,而该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故可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正确;B、若染色体有基因A,由于与为同源染色体,结合该生物体的基因型可知染色体相应的位置上有基因A,不 会有a
14、(不考虑基因突变),B错误;C、该图所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故含有4个染色体组,C正确;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体细胞,与亲代细胞一样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B。2、C【解析】蓝藻属于原核细胞,在细胞质基质中存在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因此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线粒体中含有DNA、RNA和核 糖体,是一种半自主性的细胞器,识记细胞的结构和相关化合物的功能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A、蓝藻为原核细胞,不具有叶绿体,A错误;B、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其拟核中的基因成单存在,不具有染色体,B错误:C、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含有少量DNA,能够转录合成RNA, C正确;D、内质网不仅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也
15、参与脂质的合成,由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因而内质网中的酶不 是都能催化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D错误。故选C。3、A【解析】神经冲动的传导:【详解】A、由图甲的c段之后为超极化可以推测a-b段为去极化,去极化是发生Na+内流的过程,由图乙的段之前为超极化 可以推测图乙中的-为去极化,去极化是发生Na+内流的过程,A正确;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很低,所以通常 认为细胞外钠离子的浓度变化对静息电位影响很小,通常认为细胞外钠离子浓度增加,静息电位不变,B错误;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16、、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 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 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 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不会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C错误;D、图甲、乙、丙中,复极化过程中k+外流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 D错误。故选A。【点睛】熟知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转换过程中离子的转移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突触结构的辨别是本题的易错点。4, B【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坐标的纵轴为“种群增长速率%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如果坐标的纵轴
17、改为“种群中个体的 数量”,则类似于课本中讲的“S”型增长曲线;t2和t5相当于“S”型曲线中的与值,t4和k相当于“S”型曲线中的K值, 此时对应的甲乙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详解】A、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表示为S型曲线,A正确;B、t3时,甲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为增长型,B错误;C、L和相当于“S”型曲线中的K值,匕和t6分别为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的时刻,C正确;I)、据图分析,t3时刻之前甲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大于乙种群,t2时刻差值最大;t3时刻之后,甲种群的种群增大率小 于乙种群,说明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为弱一强一弱,D正确;故选
18、B。【点睛】结合种群增长曲线分析题图。5、B【解析】本题以“诺如病毒的遗传物质、感染人体后的症状表现”为背景,综合考查了生物实验、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等相关 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详解】肠道细胞内本来就有DNA和RNA,因此不能利用毗罗红染液染色来鉴别肠道细胞是否被诺如病毒感染,A错误;抗 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因此特定的抗体与诺如病 毒结合可使其失去致病能力,B正确;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C错误;患者严重脱水后,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增加,D错误;因此选B。【点睛】能理解所学
19、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6、C【解析】根据题意“当血压偏低时,血管紧张素原在相应酶催化下,转变为生物活性较低的血管紧张素I ,进而转变成血管紧张 素n,说明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均为催化作用的酶,本质是蛋白质。由图可知: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I和血 管紧张素n均为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三者氨基酸的数量不同,功能也不同。【详解】由分析可知,血管紧张素原、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均为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正确;由图可知 血管紧张素I是由十个氨基酸构成的十肽化合物、血管紧张素n是由八个氨基酸构成的八肽化合物,肽键数=氨基酸个 数-肽
20、链数,故含有7个肽键,b正确;斐林试剂只能检测还原性糖,血管紧张素I和血管紧张素n都是多肽,可由双 缩服试剂检测,C错误;根据题意,通常当血压偏低时,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下,可转化 形成血管紧张素n,引起血管强烈收缩,使血压升高到正常水平,故利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剂可抑制血管紧张 素n的形成,从而使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d正确。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物种丰富度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寄生真菌、节肢动物等树木天敌对宿主的专一性,新落脚点的真菌和节肢动物攻击的是不同树种,从而让远道而来的树种生存下来【解析】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
21、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生态系统是由生 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种群丰富度指群落内物种数目的多 少。物种丰富度越大其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大。【详解】(1)树木的天敌在它周围创造出一个使其种子无法存活的区域,而一些种子在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帮助下“逃出”这片“种 子阴影”区,在新的落脚点存活下来,这就避免了出现个别种类树木“独霸天下”的现象,从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说明 树木天敌能维持热带森林的物种丰富度。(2)鸟类和哺乳动物等作为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其作用是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助于植物的传粉
22、和种子 的传播等。(3)分析题干可知,树木是真菌的宿主,真菌与树木的种间关系是寄生。(4)真菌、节肢动物等树木天敌对宿主的专一性,新落脚点的真菌和节肢动物攻击的是不同树种,从而让远道而来的 树种生存下来,因此树木种子离开“种子阴影”区后,传播到较远的新地,也能生存下来。【点睛】本题考查了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以及生态系统某一成分的作用,重在考查学生对题干的解读以及对基本知识点的掌 握。8,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总能量和输入的有机物中的能量 15.6%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以及维持各营养级较 高的输出量 光照 绿藻(或食物) 正 物质循环 全球性和循环往复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甲丙传递或调节生物
23、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甲和乙;戊【解析】图中表示呼吸作用,表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图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去向包括被植食动物同化、呼吸消 耗、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四个部分;而植食动物同化的能量的来源为从生产者那里同化、由外界补充,去向包括 被小型肉食动物同化、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四个部分。【详解】(1)图1中该生态系统中总能量包括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总能量和输入的有机物中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肉食 动物从植食动物同化的能量为:(2.1+5.1+0.25+0.05-5) xl03kJ m 2 a Z.SxlOJ m 2 a植食动物的同化量为:(4+9+0.5+2.5) xl
24、OkJ ma iexlOikJ ma1,所以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2.5xl(p-M6xl0Jxi00%15.6%.(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以及各营养级有较高的输出量,所以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 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3)由于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了浮萍,遮住了光线,水草因光照减弱,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 用而死亡;水草死亡,轮虫因缺乏食物来源也死亡。乙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好氧性微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水体 中的氧气,水体中的溶解氧下降,动物因缺乏氧气供应而死亡;不久,绿藻也大量死亡,大量的尸体使分解者的数量 剧增,
25、分解者产生氨气和硫化物等有刺激气味的物质,导致水体发臭,整个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4)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图示中体现了能量流动的功能。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 环往复的特点。信息传递的作用除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外,还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5)表中的能量、X含量都能作为确定生物营养级的依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能 量越少。污染物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在体内不断积累,所以营养级越高,污染物的含量越多。表格分析,甲和乙能量最多,污染物含量最低,处于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丙、丁处于第二营养级,戊处于第三营养级,而每种生物都被相邻下一
26、营养级的所有生物捕食,故最可能的食物网 为:甲丙【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 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9、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或克隆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B淋巴细 胞具有产生单一抗体的能力,但不能在体外增殖;骨髓瘤细胞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杂交 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不断增殖,同时能产生出某种特异性的抗体 选择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 备 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T细胞不会裂解凋亡,再通过T
27、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清除癌细胞或肿 瘤细胞 不能 会产生较强的免疫排斥反应【解析】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制备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 (2)获得杂交瘤细胞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中形成的B淋巴细胞融合: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2、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对T细胞有“刹车作用”,可以抑制人体的免疫反应。【详解】(1)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要用到动物细胞
28、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两项技术,其它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还有:动物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或克隆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要选用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形成杂交瘤细胞,原因是:B淋巴细胞具有产生单一抗体的能力,但不能在体外增殖;骨髓瘤细胞能在体外培养条件 下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不断增殖,同时能产生出某种特异性的抗体。(2)要想得到能产生专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因此制备过程中,需用 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单克隆抗体具有的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3)根据图2所示的作用原理,PD
29、-1单克隆抗体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T细胞不会裂解凋亡, 再通过T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清除癌细胞或肿瘤细胞;有器官移植史的癌症患者不能用PD-1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 原因是T细胞不会裂解死亡,会产生较强的免疫排斥反应。【点睛】本题属于信息分析题,通过资料结合免疫调节和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0、蘑菇培养基质中富含纤维素,会聚集较多的纤维素分解菌唯一碳源凝固剂单体菌体产生的纤维素酶活性 50酶活性残留率该温度下,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高,作用时间持久,且酶活性相对较高【解析】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1)实验原理: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
30、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 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 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 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2)实验过程:土壤取样:采集土样时,应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梯度稀释:用选择培养基培养,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涂布平板:将样品涂布于含刚果红的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固体培养基上;挑选产生中心透明圈的菌落:
31、产生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从产生明显的透明圈的菌落上挑取部分细菌,并 接种到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上,在3037c条件下培养,可获得较纯的菌种。【详解】(1)由于蘑菇培养基质中富含纤维素,会聚集较多的纤维素分解菌,故选择蘑菇培养基质作为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来 源。(2)筛选用的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并在配制培养基时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应筛选时应选择透明圈较大 的菌株,因为这一指标值越大说明单个菌体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越强。(3)研究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时,首先将纤维素酶液置于3565七的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温2h,再取上述不同温度处 理的纤维素酶液和未经保温处理的纤维素酶液,并在50
32、c下测定纤维素酶的催化速率;计算酶活性残留率。(4)由图可知:由于40C时,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高,作用时间持久,且酶活性相对较高,故生产中使用该纤维素 酶时,最好将温度控制在4(rc左右。【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主要考查微生物分离及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 力。11、酶逐步变性(酶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变性)前一种 后一种酶活性最高(最适温度或50C)A、D【解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为 氨基酸或核糖核昔酸。2、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IO,io”
3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 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 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详解】(1)酶制剂都有其最适反应温度,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有两种效应:一方面是当温度升高时,反应速度也加 快,这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另一方面,随温度升高而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变性,从而降低酶促反应速度。酶的最 适温度就是这两种效应平衡的结果,在低于最适温度时,前一种效应为主,在高于最适温度时,后一种效应为主。(2)为验证酶制剂要在低温下保存这一观点,实验基本思路如下:将等量的淀粉酶制剂,分别置于0C , 25-C, 50c保存一段时间。在50c (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3)除温度外,A酸碱度和D抑制剂也会影响酶活性,B酶浓度和C底物浓度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但不会影响酶 活性。故选AD。【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特点及相关实验设计,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