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合集7篇.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061037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91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教案合集7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科学教案合集7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教案合集7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教案合集7篇.pdf(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inally,I gradually learned to get used to being sad,like a person heartache,everything I am used to being alone,although I dont want to,but helpless.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科学教案合集科学教案合集 7 7 篇篇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1 1活动目的活动目的:让幼儿初步接触光的穿透现象(仅限手电筒的光),知道光穿过不同的物质会产生变化。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手电筒,布,毛巾,镜子,皱纸,手工纸,厚纸板,塑料杯碗,玻璃片、不锈钢杯,瓶,水彩颜料,棉签,

2、小盆,筐。活动流程活动流程:设置情景 观察尝试 交流讨论 游戏巩固 延伸活动一、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带幼儿进入比较昏暗的活动室,悄悄将手电筒的光照在白屏幕上:你们看,这是什么呀?你看到了什么?(光)二、观察尝试,操作感知1、教师操作,幼儿观察光影:.你看见了什么?.教师用厚纸把光遮住:我是不是把手电筒关掉了?光到哪里去了?(光被遮住了,光穿不过去。).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遮住光,光都穿不过去?2、幼儿操作:这里有很多不同的东西,小朋友用手电筒试一试看光能不能穿过去。.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物质。.幼儿发表意见并当场实验(我发现光能穿过光不能穿过).小结:有些东西光能穿过去,有些东西光

3、穿不过去。三、交流讨论,发现不同1、教师引导,激发幼儿回忆:刚才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光变颜色了”,“光穿过去变淡了”)2、教师同幼儿共同检验。3、提问:光穿过这些东西,照在白屏幕上的影子一样吗?4、幼儿操作透光材料,在白板上实验光影的变化。5、小结:穿过不同的东西,光会变得不一样。四、游戏巩固,加深印象1、结合生活实践提问:、你们见过彩色的灯吗?(红绿灯、舞台灯)、猜猜看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灯泡上盖上有颜色的东西,灯就变颜色了)、老师这里有一个彩灯,猜猜看这是怎么做出来的?2、幼儿游戏:用棉签沾上颜料,溶解在水中,晃动形成彩色的灯。3、检验成果:你的灯会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4、用手电筒检验)五、迁移活动1、提问:你们觉得光怎么样?为什么?2、再次小结:有些东西光穿不过去,有些光又穿得过去,而且穿过去以后还会变颜色,真好玩。3、提问:除了光穿过以后会变颜色,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根据幼儿的回答迁移,引起下次再探索的兴趣。)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2 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遮挡物和屏;2、可

5、以之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3、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4、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5、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6、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过程与方法按教科书要求有目的、有步骤地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用线条和图形准确地进行记录。能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间的关系。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善于合作交流。【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实际地观察,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教学思路】【教学思路】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

6、,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器材准备】【教学器材准备】每组一个手电筒(自带)一张4 开的白卡纸、一块5 厘米高的小木块,铅笔、尺子各一。【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单元光,我们学习第一课。板书课题“光和影”。二、探究影子的秘密1、影子产生的条件教师:同学们做过手影游戏吗?你们会做什么样的手影?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做影子游戏,做这个游戏需要什么器材呢?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呢?(后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提示观察的器材准备和方法,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学生可能说需要光源、物体,忽略了需要“屏”,也不一定会说出物体要挡住光才能产生影子。这时教

7、师不要急于纠正,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教师:各组准备好器材后可以开始实验了,还缺什么,可以到讲台上领取。实验成功的小组要准备汇报:看到手影了吗,怎样做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的,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准备材料,开始实验。教师巡视。大组汇报:通过汇报讨论,得出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挡光的物体、屏。教师:刚才同学们提到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我们平时看见过哪些发光的物体?其中哪些是自己发光的呢?大家把见到的发光物体写出来,然后在自己能发光的物体上做记号。小组活动。汇报、总结:像电灯那样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强调:不仅自己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影子的特点

8、教师:在影子游戏这个活动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现吗?下面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大家能看懂教科书上三个活动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吗?活动一 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提示:光源位置的改变包括光线照射的角度和方向。角度可通过目测光线和水平桌面之间的夹角大致估计,方向用左、右、前、后描述。教师示范并演示实验和记录方法。活动二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提示:光屏和光源位置一定,只改变遮挡物离光源的距离。活动三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提示:当光源垂直照射在物体的上面时,要使物体离开桌面才能看到影子。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总结:(1

9、)、光源的位置发生改变时,影子的方向和 长短都会发生改变。光源照射角度小时,影子就长;光源的角度大时,影子就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源的方向相反的。(2)、当屏和光源位置一定时,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它挡住的范围越大,在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教师:像活动三中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比如街道上的交通标志。三、巩固运用教师: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光的哪些知识?我们再做一次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1、改变光源的位置,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2、改变物体离光源的距离,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3、让光源照射自己的

10、手的不同侧面,得到的影子有什么不同?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3 3【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平时所经历的科学过程。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归纳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使学生知道科学就是研究事物的规律的。2.推理归纳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的是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按课文要求准备。2.挂图【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要点】【教学要点】1.让学生懂得要进入科学领域必须从自己开始。2.让学生对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和记录数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

11、活动一、引入活动1.通过插图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图片与插图相结合;口头与教材相结合。2.通过演示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简单易做的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问题,不解释为什么。3.参考实验:挂物体吸盘、空气占据空间。4.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5.关于电视提问题,可安排小组讨论。注意:让学生提问题,首先让学生有问题,其次能够提出问题,要给出时间、机会。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问题的训练。二、体验活动二、体验活动1.提现成问题“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2.让学生自己填写“我认为”。3.两人一组体验,交换角色体验。4.填写观察到的现象。5.填写我的解释。6.交流我

12、的解释。三、小结:三、小结: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科学上要解释清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课题。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积极探索,科学这一门学科将会学得更好,同学们一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性。注意:重点是唤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不要纠缠学生答案的对与错。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4 4【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根据教材分析发现本册教材中植物的根和茎这一课主要侧重于对植物根和茎的作用的研究,而非对根和茎其它方面如:分类、形态、功能性的研究。教材以“植物制造养料所需要的水和土壤中的养分是怎样进入植物体内的?”设问为导入,这个问题学生一般都能回答,提出这个问题的真正目的是要求学生想办法证明根有吸收水分

13、的作用,同样第二部分对于茎的作用,其目的也是引导学生想出一个方法来显示茎可以把水和养分输送到叶子和植物的其他它部分。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围绕这两个实验来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证明植物依靠根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实验,实际有两种不同的证明策略。一种是证明用肯定句陈述的假设,如“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是依靠植物的根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我们称为“证明法”,一种是证明用否定句陈述的假设,如“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并不是依靠植物的根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我们称为“证伪法”。事实上,即便把植物的根切除,植物一样能靠茎吸收水分。那么植物为什么要依靠根吸收水分呢?应该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我们真的去追问自己

14、,我们将会自行得到答案。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出现的证明方法不是“证伪法”。2教学中我们将避免“证伪法”,因为学生的基础可能不够,但是如果学生真的出现这样的假设,老师们一定要注意,不能把这个“皮球”没收或放在一边,可以将“皮球”抛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释或解决。3.教学活动中的时间安排可适当调节,有些活动可安排在课外进行。【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依靠根来吸收水分和养料;2、知道植物的茎能输送水分和养料;3、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的实验;4、能通过小组讨论出植物吸收水分的改进方案;5、能按照教材提示的方式进行实验活动;6、经历对问题不断深入探究的过程。【教学重点与难点】【教

15、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根和茎的作用实验证明2、教学难点:证明实验的设计【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供小组研究的材料:多种多样的带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根部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试管;水;食用油;滴管;剪刀;两个装有不同颜色的水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1、师问: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怎样生存,你们知道了植物是怎样生存了吗?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分和养料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达到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呢?引导学生作出解释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养料,茎把水分和养料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2、了解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出示事先准备的多种多样带根和茎的植物,让

16、学生观察归纳: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二)、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1、师提出研究问题: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和养料吗?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2、组织学生讨论和提出种种初步的方案;3、交流和指导:(1)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为什么?(2)用什么样的容器装水能容易的看到实验的现象?(3)怎样知道容器内的水有没有减少?(4)怎样保证试管中的水不散发(蒸发)到空气中去?有什么办法?(5)你预测试管中的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4、学生制作实验装置,并放置在阳光照射的地方。5、教师出示已经提前做的实验结果,让学生得到植物用根吸收水分和养料的结论。6、交流:根在植物的生长中还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三)、

17、设计茎具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1、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茎的实物或图片。2、说说植物的茎有哪些作用?3、交流:有什么证据或方法可以证明茎具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4、阅读教材中验证茎具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的实验。5、小组讨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6、教师出示实验装置,并让某学生进行操作。7、预测:植物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四)、课外拓展1、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进一步实验和观察。2、集和阅读各种植物的资料,带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为后续的学习做准备。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5 5【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

18、搅动等因素有关。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 假设 验证 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筷子 1、玻璃杯 2、热水和冷水、糖块 3、食盐 1、勺子 1、水槽 1。【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哪一个溶解的快。一、哪一个溶解的快。1.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2.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 1

19、0 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5ml),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3.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指导对比方法)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60 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6.学生观察实验。(教师进一步指导实验操作)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1.出示方糖: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将肥皂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3制定实验设计。(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1)小组

20、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3)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对比实验,其余学生观察评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6.下面让我们来吃一块方塘,猜猜看,一块方糖在嘴里溶解需要多少时间?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6 6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野外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2、在课堂中能够,让孩子

21、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3、通过给岩石分类,让孩子经历一个简单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解释问题的能力。4、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还应给孩子们准备一些观察工具:放大镜、盛水的烧杯、记录纸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一、引入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或提供一些典型的

22、图片。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二、探究过程二、探究过程1 1、开个石头展览会、开个石头展览会(1)的岩石来自哪里?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2)我的岩石观察请你选择一块感兴趣的岩石进行观察。你准备怎样去观察它呢?请你大概估计一下,你会观察到岩石的几个特征?学生自主观察探究,教师巡回指导。(3)我的岩石观察记录交流你用了哪些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你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征?有没有超过自己的估计?

23、你对同学的观察描述有没有补充或意见?注意,在学生交流观察到的岩石特征时,要强调观察方法与观察描述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学生的非观察性描述尤其要加以引导。2 2、给岩石分类、给岩石分类(1)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如果让你给这些岩石分类,你会怎么分呢?这里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分类标准不要轻易否定。(2)给岩石分类请你选择任何一种标准,给这些岩石分类。小组分类活动开始,教师巡回指导。(3)岩石分类结果交流你们将岩石分成了几类?是按什么来分的?你们想到了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4)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呢?

24、这一教学环节主要在于应用。教师可以根据地域特色提供的相应的岩石,也可以由学生来提供。三、小结三、小结师:课后,你可以再找些岩石来观察。想一想,岩石是怎么形成的呢?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岩石。板书设计:板书设计:4.1 各种各样的岩石1、开个石头展览会2、给岩石分类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7 7准备:准备:1、教具:易拉罐、皮球、牙膏盒、纸张、记录表2、操作材料:牙膏盒、纸张、VCD 光盘、圆形玩具、彩色卡纸、小球、铅笔、剪刀、胶带座、过程:过程:一、引题一、引题1、老师依次出示易拉罐、皮球,复习滚动的概念。2、出示牙膏盒、纸张,引导思考皮球和易拉罐为什么会滚动?二、提出问题:二、提出问题:请

25、小朋友将不会滚动的牙膏盒和纸张变得也能滚动起来。提示:可以改变它们的形状,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卡纸、小球、VCD 光盘、圆形玩具、铅笔帮忙,让它们滚动起来。要求:可以先帮助牙膏盒,也可以先帮助纸张变一变,做好一个后要放在地上滚一下,如果成功了,就放到自己的椅子前面,然后再去拿另外一个。看谁今天想出来的办法最多。三、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三、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四、集中分享:四、集中分享:1、依次请有代表性的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根据他们出示的作品记录。2、同样作品的幼儿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悦设计意图:在贯彻规程、纲要的过程中,我们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改革从常识教育逐渐过渡到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改变

26、了以往一味地灌输、传授的方式,让科学教育赋予孩子们以操作和探索,让科学活动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但是科学探究并不是盲无目的,而是要适当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幼儿既动手又动脑,通过自己探究去解决问题。本次设计的活动就是遵循这样一种教育方向。活动前让幼儿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能滚动的现象,然后在本次活动中抛出一个需要幼儿去解决的问题,就是让不能滚动的东西,也能滚动起来,这就需要幼儿将已有的形体认识运用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将已有的动手能力发挥出来。而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将会生成出新的问题,这个新问题也就是下一阶段孩子们可以探究的内容了。如此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解决不断的生成新问题,就可以不断地引导幼儿深入地探究学习。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使长方形的牙膏盒和纸张滚动起来。2、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