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学考题.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059359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PDF 页数:55 大小:6.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心理学考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大学心理学考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心理学考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心理学考题.pdf(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学心理学考题大学心理学考题名词解释遗 忘 规 律 P7:遗忘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减慢,而一段时间过后几乎不再遗忘了。(先快后慢:先遗忘的快后遗忘的慢)(先多后少:先遗忘的多后遗忘的少)个性倾向性P10:是个性中的动力系统,是最活跃的因素,对其他心理活动,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具有方向性和制动性的作用。能 力 PH: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饿个性心理特征。复 演 说 P20:人类个体的发展完全重复着人类种族进化的历程。顺 应 P29: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P48:指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它由自我认识、自

2、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组成。趋 避 冲 突 P61:接近回避冲突。一个人对一个目标产生了既吸引、又排斥这两种互相矛盾的动机时,会产生趋向与排斥的动机斗争。言语信息P86:指能用言语表达的信息,掌握用语词或命题陈述的事物名称或事实。概 念 同 化 P90:以定义形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理解新概念,从而掌握新概念意义的过程。迁 移 P100: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前一种为顺向迁移,后一种为逆向迁移。学 习 动 机 P105: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指向学习目标的心理倾向。信 度 P128:指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即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

3、量多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程度。个体内差评价P136:对同一个学生在同一学科领域不同能力的测验成绩或不同学科间的成绩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其优势和弱点,或者,对他前后不同时间的成绩进行比较,以了解其进步的情况。晕轮效应P 1 5 0:.(又叫成见效应,或概面效应)当一个人对某人产生了良好印象或不良印象后便以偏概全,以点概面,认为这个人一切都很好或一切都很差,形成了某种成见,好象月晕一样,把月亮的光扩大化了。刻 板 印 象(社会刻板印象)P 15 1:由于受社会影响,对于某个人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叫定型化效应。从 众P 16 6:指个体由于受到群体的压力,放

4、弃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在认知或行动上表现出与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公平理论P 207:是美国心理学家于6 0年代提出的,理论认为员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他所得到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相对 报 酬(自己与他人收入的比较)的影响。简答题心理的实质P 2:(1)心理是脑的机能;(2)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3)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4)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知觉的一般 特 征P 5:(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P 3 1:(1)阶段性;(2)连续性;(3)顺序性;(4)联系性;(5)差异性。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P 3 2

5、: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心理发展的动力P 3 6:在儿童和青少年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征P 4 4:情绪和情感丰富多彩,复杂多样;情绪、情感不稳定,易激动,具有明显的两极性;情绪、情感表现具有内隐性、文饰性与表现性并存;情绪的心境明朗化;爱情逐渐成为情感体验的一个方面;高级情感日趋成熟、稳定,并逐渐成为个性特征的一部分。

6、动机冲突的类型P 6 1:(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双重趋避冲突。影响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P 9 0:(1)经验与智力;(2)本质特征与无关特征;(3)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4)变式与比较。创造性学习的过程P 9 7:(1)准备阶段;(2)孕育阶段;(3)豁朗阶段;(4)检验阶段。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P 1 0 1:理论:奥苏伯尔认知结构的特点有可利用性、巩固性、清晰性。教学含义:”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问题。为此:(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教材中必须有一种具有较高概括性、包容性和强有力解释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改进教材呈现,促进

7、迁移。应 根 据“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方式组织与呈现教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P 1 5 3 :(1)交往动机的迫切性;(2)交往的对象以同龄人为主;(3)交往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泛;(4)交往的标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P156:(1)平等尊重原则;(2)互利互惠原则;(3)信用原则;(4)相容原则。心理健康的标准P173:(1)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乐观;(3)意志健全;(4)行为正常;(5)人际关系良好;(6)自我意识明确,并能悦纳自己;(7)与社会生活协调一致。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P200:(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2)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

8、要。大学教师激励的基本原则P209:(1)三种动力同时发挥作用;(2)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3)与大学教师的需要特点相适应。教师的职业特征P219:(1)教师劳动是示范性的劳动;(2)教师劳动是复杂的劳动;(3)教师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4)教师劳动的独立性与群体协作性;(5)教师劳动的长期性;(6)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并举,是大学教师工作的突出特点。教师的角色P224:(1)教学的设计者;(2)学习的指导者;(3)知识的传授者;(4)言传身教的教育者;(5)学生集体的领导者;(6)伙伴与师长;(7)人际关系的协调者;(8)心理辅导人员。校园文化的心理功能有哪些P257:(1)感染功能;(

9、2)暗示功能;(3)同化功能;(4)激励功能;(5)心理调适功能。论述题: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P113:动机的培养方法:(1)进行人生观和学习目的的教育;(2)发展学习和专业兴趣;(3)创设问题情境;(4)因势利导,利用动机的迁移。动机的激发方法:(1)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2)引入竞争机制,适当开展竞赛、评比活动;(3)适当运用奖励与惩罚手段。如何维护与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卫生的途径与方法P188:一、学校教育与管理应符合心理卫生的要求:(1)高校教育应该注意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健康发展;(2)教育工作必须符合心理卫生的要求;(3)学校的生活管理与校园环

10、境应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二、引导大学生注意学习与生活中的心理卫生:(1)宣传与普及心理卫生知识:(2)教育学生注意用脑卫生:(3)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4)合理调节情绪,正确对待挫折。二、加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教师的心理素质/试述大学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的心理素质。P 2 2 7一、教师的情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这是教师首要的基本心理素质。二、教师应具备的意志品质:(1)明确的目的性;(2)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和坚定性;(3)解决矛盾的坚定、沉着、耐心和自制力;(4)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三、教师的-一般能力与教育能力:L 一般能力包括(1)敏锐的观察

11、力;(2)良好的记忆力;(3)良好的思维品质;(4)丰富的想象力;(5)良好注意品质。2.教育能力包括(1)组织教学的能力;(2)言语表达的能;(3)教 育 机 智(善于因势利导;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对症下药;善于掌握分寸)3.教育科研能力。四、教师的人格特征:(1)客观的自我意识;(2)崇高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3)良好的性格。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P 2 4 2一、观摩和分析;二、微 型 教 学(又称微格教学);三、教学决策训练;四、教师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L反思的成分:(1)认知成分;(2)批判成分;(3)教师的陈诉;2.反思的环节:(1)具体经验阶段;(2)观察与分析阶段;(

12、3)重新概括阶段;(4)积极的验证阶段。3.反思的几种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1、有人认为:学了心理学未必能当一个好教师,不学心理学也照样可以当好老师。答:这种说法不正确。心理学的学习不是做一个好教师的唯一条件,但却是必要的条件。在教育实践领域,心理学的知识显然十分重要。对人的教育和培养,不论是内容的确定、任务的分配、顺序的安排、方法的选择,还是效果的巩固和检验等,都要以学习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特点作为重要依据,违背学习者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做法,势必导致教育和学习的失败。2、人与动物心理的区别是看其能否形成条件反射。答:错。人和动物

13、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形成条件反射。因此,能否形成条件反射不是区别人与动物心理差异的标准。3、心理是脑的机能,只要有健全的脑,人就能产生心理活动。答:错。我们说心理是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脑本身能单独自发地产生心理活动。人脑只是反映外界事物的物质器官,它提供了人的心理产生的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必须依靠外界客观现实。没有客观现实的作用,即使有健全的大脑,也不可能产生心理。4、第二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条件反射。答:错。动物只有第一信号系统,没有第二信号系统,只有人类才能形成第二信号系统。5、在生理机制正常的情况下,只要有刺激的存在,人们就能产生感觉。答:错误。并不是所有的刺激物对

14、感官的刺激都能引起感觉,刺激物的刺激至少要达到一定的量或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6、由于记忆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因此也使记忆成为由感知过渡到思维的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答:正确。7、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容量有限,长时记忆容量无限。答:错。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容量很大,而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只 有7+2个组块。8、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答:错。短时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只 有7+2个组块。9.信息从瞬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关键是复述。答:错。只有当被登记了的信息受到特别注意,才能从瞬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否则就会很快失。10、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是注意。答:错。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

15、忆的关键是复述,而不是注意。11、机械识记,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死记硬背,教学中不能让学生使用这种识记方法。答:错。当学习材料没有内在联系,或要达到记忆的熟练程度,必要时还是可以使用机械识记的。比如学生在记历史年代、地理名称、数字、公式时,也经常使用这种识记方式。12、记忆材料的中间部分容易遗忘,是因为它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双重干扰。答:正确。13、超额学习越多,记忆效果越好。答:错。研究表明,学习程度为150%时,记忆效果最好。但超过150%,效果并不会随之再有显著的增长。因此,适度的超额学习对记忆的保持是有效的,但又要防止大量的超额学习造成的副作用。14、定势对问题的解决只有消极作用,没有

16、促进作用。答:错。定势是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虽然有时会使问题解决的思维变得呆板,具有消极作用,但有时也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15、想象可以创造出现实中尚未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的新形象,因此它是超现实的。答:想象虽然可以创造出现实中尚未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的新形象,但它是在人脑中储存的表象中改造加工的结果。无论想象如何新颖,其内容依然来源于客观现实。因此,想象不可能是超现实的。16、无意注意是不受意识控制的。答:对。17、无意注意就是没有意义的注意。答:错。虽然无意注意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但它能使人及时获得外界的信息,保持人对外部环境的警觉。它对人的生存意义重大,并不是没有意义的。18、由

17、于无意注意缺乏目的性,因此学习中不能依靠无意注意,只能依靠有意注意。答:错。学习中是不能仅靠无意注意,因为无意注意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而且不能持久和稳定。但也不能全凭有意注意,因为有意注意必须付出很大的意志努力,消耗巨大能量,容易使人疲劳,从而分散注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转换两种注意,使两种注意有节奏地轮换,才能将注意持久地保持在学习上。19、注意的转移就是指注意的分散,是注意的分心现象。答:错。注意的转移跟注意的分散不同,前者是在新的需求下,主动地把注意从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使一种活动合理地被另一种活动所代替,这是注意的优良品质;而后者则是无意识地、被动地离开了当前应该注意的对象,这是注意

18、的不良品质。20、情感是人的主观态度和体验,它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答:错误。虽然情感是人的主观态度和体验,但它仍然来源于客观现实,是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反映。21、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答:对。22、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答:对。23、焦虑情绪对学习只有干扰和阻碍作用。答:错。高度的焦虑会干扰、阻碍学习活动,但焦虑不足也会使人不够兴奋、缺乏注意,从而影响学习。因此,一定程度的焦虑对学习的正常进行是必要的。24、焦虑水平低,学习效果好;焦虑水平高,学习效果差。答:焦虑对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因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情景而有所区别。一般来说,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

19、是呈“倒U曲线”的关系,即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学习效率,而中等程度的焦虑才能导致最高的学习效率。25、意志在人的意识中具有自觉的、有目的的主观能动作用,所以人的意志是绝对自由的。答:错误。虽然意志具有自觉的、有目的的主观能动作用,但人的意志同时也具有社会制约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因此,意志既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26、天才就是天生之才。答:错。天才通常是指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各种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和最完善的结合,并能创造性地完成相应的活动。天才并不是指天生之才,任何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特别是个人的实践锻炼和主观努力。27、学习成绩越好,说明学生能力越强

20、。答:错。学习成绩好只是代表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较多,知识的多少可以说明一个人对自然、社会的了解程度,但不能代表他能力的强弱。因为,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是不能等同起来的。28、“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明气质的稳定性是不可以改变的。答:错。“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明气质的先天性决定了它是人的个性中最为稳定的特性。但是,气质的稳定性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在教育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个性特征,都会对气质的改造产生一定的影响。心理学辨析题试题库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1、有人认为:学了心理学未必能当一个好教师,不学心理学也照样可以当好老师。答:这种说法不正确。心理学的学习不是做一个好教师的

21、唯条件,但却是必要的条件。在教育实践领域,心理学的知识显然十分重要。对人的教育和培养,不论是内容的确定、任务的分配、顺序的安排、方法的选择,还是效果的巩固和检验等,都要以学习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特点作为重要依据,违背学习者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做法,势必导致教育和学习的失败。2、人与动物心理的区别是看其能否形成条件反射。答:错。人和动物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形成条件反射。因此,能否形成条件反射不是区别人与动物心理差异的标准。3、心理是脑的机能,只要有健全的脑,人就能产生心理活动。答:错。我们说心理是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脑本身能单独自发地产生心理活动。人脑只是反映外界事物的物质器官,它提供了人的心

22、理产生的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必须依靠外界客观现实。没有客观现实的作用,即使有健全的大脑,也不可能产生心理。4、第二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条件反射。答:错。动物只有第一信号系统,没有第二信号系统,只有人类才能形成第二信号系统。5、在生理机制正常的情况下,只要有刺激的存在,人们就能产生感觉。答:错误。并不是所有的刺激物对感官的刺激都能引起感觉,刺激物的刺激至少要达到一定的量或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6、由于记忆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因此也使记忆成为由感知过渡到思维的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答:正确。7、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容量有限,长时记忆容量无限。答:错。瞬时记忆和长时记

23、忆容量很大,而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只 有 7+2个组块。8、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答:错。短时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只 有 7+2个组块。9.信息从瞬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关键是复述。答:错。只有当被登记了的信息受到特别注意,才能从瞬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否则就会很快消失。10、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是注意。答:错。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是复述,而不是注意。11、机械识记,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死记硬背,教学中不能让学生使用这种识记方法。答:错。当学习材料没有内在联系,或要达到记忆的熟练程度,必要时还是可以使用机械识记的。比如学生在记历史年代、地理名称、数字、公式时,也经常使用这种识记

24、方式。12、记忆材料的中间部分容易遗忘,是因为它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双重干扰。答:正确13、超额学习越多,记忆效果越好。答:错。研究表明,学习程度为150%时,记忆效果最好。但超过150%,效果并不会随之再有显著的增长。因此,适度的超额学习对记忆的保持是有效的,但又要防止大量的超额学习造成的副作用。14、定势对问题的解决只有消极作用,没有促进作用。答:错。定势是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虽然有时会使问题解决的思维变得呆板,具有消极作用,但有时也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15、想象可以创造出现实中尚未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的新形象,因此它是超现实的。答:想象虽然可以创造出现实中尚未存在或不可能存在

25、的新形象,但它是在人脑中储存的表象中改造加工的结果。无论想象如何新颖,其内容依然来源于客观现实。因此,想象不可能是超现实的。1 6、无意注意是不受意识控制的。答:对。1 7、无意注意就是没有意义的注意。答:错。虽然无意注意是种消极被动的注意,但它能使人及时获得外界的信息,保持人对外部环境的警觉。它对人的生存意义重大,并不是没有意义的。1 8、由于无意注意缺乏目的性,因此学习中不能依靠无意注意,只能依靠有意注意。答:错。学习中是不能仅靠无意注意,因为无意注意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而且不能持久和稳定。但也不能全凭有意注意,因为有意注意必须付出很大的意志努力,消耗巨大能量,容易使人疲劳,从而分散注意。

26、因此,教学中要善于转换两种注意,使两种注意有节奏地轮换,才能将注意持久地保持在学习上。1 9、注意的转移就是指注意的分散,是注意的分心现象。答:错。注意的转移跟注意的分散不同,前者是在新的需求下,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使一种活动合理地被另一种活动所代替,这是注意的优良品质;而后者则是无意识地、被动地离开了当前应该注意的对象,这是注意的不良品质。2 0、情感是人的主观态度和体验,它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答:错误。虽然情感是人的主观态度和体验,但它仍然来源于客观现实,是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反映。2 1、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答:对。2 2、只有知之深

27、,才有爱之切。答:对。2 3、焦虑情绪对学习只有干扰和阻碍作用。答:错。高度的焦虑会干扰、阻碍学习活动,但焦虑不足也会使人不够兴奋、缺乏注意,从而影响学习。因此,一定程度的焦虑对学习的正常进行是必要的。2 4、焦虑水平低,学习效果好;焦虑水平高,学习效果差。答:焦虑对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因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情景而有所区别。一般来说,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是呈“倒U曲线”的关系,即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学习效率,而中等程度的焦虑才能导致最高的学习效率。2 5、意志在人的意识中具有自觉的、有目的的主观能动作用,所以人的意志是绝对自由的。答:错误。虽然意志具有自觉的、有目的的主观能动作用,但

28、人的意志同时也具有社会制约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因此,意志既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2 6、天才就是天生之才。答:错。天才通常是指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各种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和最完善的结合,并能创造性地完成相应的活动。天才并不是指天生之才,任何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特别是个人的实践锻炼和主观努力。2 7、学习成绩越好,说明学生能力越强。答:错。学习成绩好只是代表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较多,知识的多少可以说明一个人对自然、社会的了解程度,但不能代表他能力的强弱。因为,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是不能等同起来的。2 8、“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明气质的稳定性是不可以改变的。答:错

29、。“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明气质的先天性决定了它是人的个性中最为稳定的特性。但是,气质的稳定性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在教育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个性特征,都会对气质的改造产生一定的影响。名词解析:1.心理学一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 .观察法一是在自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中,通过对被观察者的言语和行为等的细致观察,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3 .测验法?一它是应用心理测量的工具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4 .感觉一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5 .分析器一是有机体感受和分析某种刺激的神经装置。6 .知觉一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

30、性反映。7 .时间知觉一是个体对客观对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8 .空间知觉一是个体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9 .运动知觉一是个体对物体的静止、运动及运动速度的知觉。1 0 .记忆一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1 1 .记忆表象一个体感知过的保存在头脑中的事物的具体形象。1 2 .识记一是记忆过程的第一步,是获得事物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1 3 保持一是经验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1 4 .遗忘一对识记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1 5 再认一重新感知己感知过的事物时能够辨认出来。1 6 .回忆-指经验过的事物又一次在头脑中

31、浮现或才在行动中再做的过程。1 7 .思维一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现实的反映。1 8 .概念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性的认识。1 9 .定势一以特定思路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状态。2 0 .想象一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2 1 .无意想象一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想象。2 2 创造想象一根据一定的任务,在头脑中直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2 3.注意一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 4 无意注意一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而自发产生的注意。2 5 .有意注意一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 6.有意后注意一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 7

32、.情绪与情感一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2 8 .心境一是一种程度较小、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2 9 .激情一是一种强度大、持续时间短、有明显外部表现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3 0 .应急一是种意外的紧张情况、危险前景所引起的情绪状态。31.焦虑一指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对自我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景而产生的一种担忧反应倾向。32.意志一是人自己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组织、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33.需要一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木动力。34.动机一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35.兴趣一

33、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36.信念一指激励人按照自己所确信的观点、原则和理论去行动的个性倾向。37.自我意识一指人对自己、对自己与相关事件的关系及意义的认识。38.能力一是指使活动得以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39.气质指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40.性格一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第一章人的心理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和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3、心理过程包括、和。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许多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有、_ _ _ _ _ _ _ _ _ _ _和个案法等。5、心理学研究遵循的

34、原则有、和 _。6、个性心理包括7、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 _ _ _ _ _、和。8、心理的实质是: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其对的反映。9、认识过程包括:感觉、和想象。10、个性倾向性包括、信念及自我意识等。答案:1、心理过程、个性心理2、1879、冯特3、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5、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6、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7、能力、气质、性 格 8、大脑、客观现实9、知觉、记忆、思 维 10、需要、动机、兴 趣 1、感觉的产生是整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和 o2、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而

35、知觉则是对直接作用于客观感官的事物的的反映。3、根据刺激来源,可以把感觉分为 和 两大类。4、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之为,而个体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之为,它们在数量上成 _ 关系。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种情况属于嗅觉的。6、一个刺激被觉察出有差异所需的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成正比例,这个定律被称之为_ O7、根据人脑所反映事物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和8、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 和 的反映。9、知 觉 有、四种特性。10、知觉形成的大脑信息的加工有 和 两种形式。11、“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是感觉的现象。12、吃了糖后再吃水果,总是觉得很酸,这是感觉的造成的。1

36、3、红、橙、黄等类似于太阳和烈火的颜色,能给人以温暖之感,这种现象属于。14、在心理学上,人的感受性是用来衡量的。15、电影的胶片是一片一片的,但按每秒24片的速度放映,看上去却没有间断感,而是一个连续的整体,这是依赖的结果。16、-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比如思维、想象等,都是在的基础上产生的。17、知觉的对象与背景是相对的,是 可 以 的。18、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活动,可把知觉分为、和触摸知觉等。19、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 以 把 知 觉 分 为 和。20、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和。答案:1、感受器、传导神经、神 经 中 枢(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2、个别特性、整

37、体3、外部感觉、内部感觉4、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反比5、适应6、韦伯定律7、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8、持续性、顺序性9、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10、自下而上加工、自上而下加工11、对比12、对比13、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4、感觉阈限15、视觉中的闪光融合现象(视觉后像)16、感觉17、互相转化18、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视听知觉19、社会知觉、物体知觉20、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第 三 章 记忆1、记忆是个体对2、记忆表象有两个特征:、。3、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和4、根据信息加工的时间长短,记忆可以分为和。5、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6、记忆包

38、括7、世界上最早系统研究遗忘过程的人是德国心理学家,他根据实验结果绘成的曲线叫,它表明遗忘的进程有趋势。8、个体感知过的事物一旦成为记忆的内容,是以某种具体的形象保存在脑中的,这种形象称为9、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这四个方面。10、根据识记材料的特点和识记时是否以理解为基础,可 把 识 记 分 为 和 一。答案:1、过 去 经 验 2、直观性、概括性3、形象记忆、语言一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4、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5、7 2、1 分钟以内6、识记、保持、再 现(再认)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8、记忆表象9、记忆的敏捷性、保持的持久性、记忆的精确性、记忆的准备性10、机械识

39、记、意义识记第四章思维与想象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和反映。2、思 维的基本特性是和。3、“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思维的。4、根据思维的抽象水平,可将思维分成三种:、_ O5、根据在问题解决中思维探求问题解决方案有无确定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和 O6、概念获得的两种途径是 和7、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分为、利四个阶段。8、影 响 问 题 解 决 的 主 要 因 素 有、和 O9、创造指为人类提供了、和有价值的社会产品的活动。10、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可分为_ _、和四个阶段。11、睡眠中的梦境属于想象;与主体的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事物的想象叫做。12、根据想象内容新颖性的不同,有意想象可分为

40、 和。13、根据想象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可以把想象分成 和14、凡是符合客观现实发展规律的积极幻想,叫 做;凡是脱离客观现实发展规律的消极幻想,叫 做。15、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比较、抽象、_、具体化等活动来实现的。其中,与是其最基本的过程。答案:1、概括的、间接的2、概括性、间接性3、概括性4、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语词逻辑思维5、聚合思维、发散思维6、概念形成、概念同化7、问题提出、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8、问题中材料的组织形式、定势、功能固着、情绪与动机、人际关系9、新颖的、首创性的10、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11、无意、幻想12、再造想象、创造

41、想象13、无意想象、有意想象14、理想、空想15、分析、综合、概括、系统化、分析、综合第五章注意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和。2、按照注意时有无预定目的、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三种:、和。3、有意后注意是指有的,但不需要就能维持的注意。4、“一目十行”说明注意的好,而边唱边跳属于注意的。5、“奇装异服”“奇形怪状”易引起人的注意,这 是 注 意。6、注意的三种功 能 是 一、和7、无意注意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和 _ 8、注意的品质包括、和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四个方面.9、狭义的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持久地保持在上。广义的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久

42、地保持在上,与之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10、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注意都不能离开而单独起作用的。11、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12、当人专注于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 象 称 为 一 o答案:1、指向、集 中 2、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3、预定目的、意 志 努 力 4、广 度(范围)、分配5、无 意 6、对信息进行选择、保持、对活动进行调节和监督7、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人的主观状态8、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9、同一对象、对一定活动总的指向上、分 散 10、心理过程11、范 围 12、注意起伏第六章情绪与情感1、情绪的外部表现

43、称为表情,表情可分为三种:、2、人 类 高 级 的 社 会 情 感 有、和3、根据情绪发生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情绪可分为三种状态、和4、情绪与人的_ 需要相联系,情感与人的需要相联系。5、根据主体和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不同可将情绪分为四种形式:即、_ _ _、_ _ _ 和 6、一般来说,程度的焦虑学习效率最高。7、情绪与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而产生的体验。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 的具体写照。9、“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种状态是一。1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是一。答案:1、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动作)表情、声音(语言)表情2、道德感、理智感、美感3、

44、心境、激情、应激4、生理、社会5、快乐、悲哀、愤怒、恐惧6、中等7、需要8、激情9、道德感10、心境第七章意志1、意志行动过程分为和两个基本阶段。2、动机冲突在形式上可以分为、一、和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这是 冲突。4、“左右为难”、“进退维谷”是 冲突。5、动机冲突在内容上可分为和。6、是指个人动机性活动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反应。7、意志的品质有、和。8、与自觉性意志品质相反的是和。9、一 个 人 善 于 控 制 自 己 的 意 志 品 质 是,善于把已经开始的事业进行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品质是 o10、意志的产生以 为前提。11、“优柔寡断”、“冒失”

45、与意志的品质相反。12、轻易相信别人,没有主见,易受干扰是缺乏意志品质的表现。答案:1、采 取(作出)决定、执行决定2、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3、双 趋 动 机 4、双避动机5、原则性动机冲突、非原则性动机冲突6、挫折感7、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8、盲从、独 断 9、自制力、坚定性10、认 识 过 程 11、果 断 性 12、自觉性第八章个性倾向性1、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2、动机是在的基础上产生的。3、根据兴趣的起因可以把兴趣分为和4、需要的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5、按照需要产生的根源可把需要分为和6、按照需要的对象性质,可以把需要分为7、按马斯洛的需

46、要层次理论,人类最高层次需要是8、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可以把 动 机 分 为 和。9、学 习 动 机 主 要 有.、和 _ _ 这三种类型。1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及。答案:1、需要2、需要3、直接兴趣、间接兴趣4、马斯洛5、生物性需要、社会性需要6、物质需要、精神需要7、自我实现8、长远的动机、短暂的动机9、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求知欲10、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九章个性心理特征1、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它 可 分 为、和四种基本类型。2、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学说,被认为是对气质成因的一种较为科学的解释。3、气质的

47、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在、和等方面的特征。4、在个性中占有核心地位,具有鲜明的道德评价意义。5、性格是人对现实的和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6、性格结构是由、和四个层面构成的。7、性格类型有多种,以个体心理机能为标准,性格可分为、和;以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为标准,性 格 可 分 为 和;以个体独立性程度为标准,性 格 分 为 和。8、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及 _ _ _ _ _ _ _ _。9、个体要完成某种活动,单凭一种能力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称为。10、俗话说:“无知必然无能”,这说明能力的发

48、展要以为基础。11、能力按适用范围,可 分 为 和;按创造性成分,可 分 为 和。12、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和 三个方面。13、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一、一及一。答案:1、动力特征、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3、强度、稳定性、指向性4、性格5、态度、行为方式中6、对现实的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意志方面的性格特征、情绪方面的性格特征、理智方面的性格特征7、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内倾型、外倾型8、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实践和自我教育9、才 能 10、知识11、般能力、特殊能力、再造能力、创造能力12、发展水平上的差异、类型方面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13

49、、素质、早期经验、教学和教育、个人的努力心理学试题库五、简答题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2、知觉有哪些基本特性?3、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4、什么是记忆?记忆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5、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有哪些?6、影响遗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遗忘?7、如何正确组织复习?8、什么是知觉的选择性?从背景中区分出对象依存于哪些条件?9、什么是思维?思维的基本过程有哪些?10、在概念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1、什么是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12、青少年的思维品质发展有哪些特点?13、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14、怎样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15、“一心二用”在什么条件下能成

50、立,在什么条件下不能成立?16、试说明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的特点和关系。17、提高记忆效果的条件?18、情绪和情感的关系怎样?19、什么是焦虑?焦虑对学习有何影响?20、什么是挫折感?它会使人产生何种心理和行为变化?21、影响个人挫折耐受力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对待挫折?22、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3、什么是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有哪些?24、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及联系?25、性格有哪些方面的特征?26、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什么条件?27、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怎样?28、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包括哪些?29、在制作教具时如何应用感知规律?30、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有哪些?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