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教案.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058049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教案.pdf(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文学,属于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 段;后期下启两宋文学,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唐代文学一般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隋文帝开皇九年(589589 年)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二百七十余年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但隋朝只维持了不到 3030 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隋代文学属于由魏晋南北朝文学向高度繁 荣的唐代文学的过渡时期。公元 618618 年,李渊在长安即帝位,建立唐朝。唐朝成为我国历史 上政治军事强大、文化经济繁荣的一个朝代。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公元 907907 年,朱全忠废 唐哀帝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公元 960960

2、 年,宋朝建立。第一节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诗的繁荣1 1唐朝国力的强盛,达 120120 余年之久的“天可汗”的实际存在,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 极为有利的环境。2 2中外文化的交流,胡汉文化的交融,统治者华夷一家的政策,造成开放的风气,对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 3 南北文化的交融,各去其短,合其两长,南方的“文”装点了北方的“质”的“质”补充了南方的“文”,文质彬彬,尽善尽美。4 4科举制的推行,刺激了文人的功名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一大批寒门士子进入仕途,进入文坛,使文学离开宫廷的狭窄圈子,走向市井和关山塞漠,促进了文学的新发展。5 5唐人恢宏的气度和对

3、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理,化繁荣的环境。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都有很大的发展,都对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第二节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1 1唐代士人在入仕之前,大都有漫游的经历,他们漫游名山大川、通都大创造了有利于文邑、关山塞 漠,找到了新的体验,拓展了文学的题材,丰富了文学的表现领域,促进了山水田园诗和边 塞诗的发展。2 2唐代士人入仕的途径很多,除科举外,入幕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幕府宴饮、乐伎唱诗、唱和送别、戎幕闲谈,对于诗的创作和词的产生以及小说的发展,都有影响。3 3唐代士人在入仕之前,或隐居山林,或寄宿寺庙、道观以读书。山林的清幽环境,对于士人情趣的陶冶,审

4、美趣味的走向,都会有影响。唐诗中那种清幽明秀格调,与此有关。4 4唐代特别是中唐以后文人的贬谪生活,也丰富了唐文学。贬谪的悲愤不平,孤独寂 寞,凄楚忧伤,和对于生命的执著、理想的追求,构成了贬谪文学丰富多样的内涵。第三节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唐代近三百年间,以儒学为主,对佛、道思想兼收并蓄。儒家思想给文学带来了进取的 精神;佛教的影响丰富了唐诗的心境表现,涌现出了一批诗僧;道教的影响促进了诗人思想 的解放,丰富了唐诗的想象。它们对于唐代文学特别是唐诗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第四节 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有唐一代,诗歌、散文、小说(传奇)、词等文学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既是国

5、力的强 盛,经济的繁荣,思想的兼容并包,文化的南北中外融合等外因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 土壤的结果,也是文学自身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1 1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 诗。唐诗的发展轨迹是:最初的 9090 年左右,是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开元、天宝盛世是唐诗的全面繁荣阶段,这个时期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代 表诗人是李白;安史之乱后,诗风骤变,气骨顿衰,理想浪漫色彩消褪,表现战火中的人间 灾难、生民涂炭成为诗歌的主调,代表诗人是诗圣杜甫;间,诗坛上出现了革新的风气,诗歌创作出现了又一个高潮,代表诗人是韩愈、白居易;长庆以后,诗歌创作进入 到一个新阶段,李商隐是本时期的杰出代表,他把诗

6、歌表现心灵深层世界的能力推向了无与 伦比的高峰,创造了唐诗最后的辉煌。2 2韩愈、柳宗元发起的 古文运动,把文体文风改革与政治革新联系在一贞元元和年起,散体文终 于取代骈文占据文坛,把散文的创作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3 3唐代出现了一些新文体。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和杂史杂传的基础上,诞生了 传奇小说;佛教的传播,出现了 俗讲和变文;燕乐的盛行,燕饮歌吹的需要,出现了一种新 的诗歌体式 词。唐代文学是我国封建社会上升到高峰并由高峰开始下降的产物。唐诗 达到了难以企及 的高峰,是难以模仿,无法代替的,在唐代完成的律诗,成了我国后来诗歌发展的主要体式,李白、杜甫几乎成了我国诗歌的代名词;唐代散文

7、的文体文风革新,为后来宋代的作家所发 扬,深远的影响着我国后来散文的发展;唐传奇使我国的文言小说走向成熟,也在人情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上影响着宋代的话本小说;晚唐五代词的成就,则是词这种重要文体在 以后得以发展的很好的开端。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歌【教学要点】隋和初唐文学是六朝文学向盛唐文学的过渡,此时的文学体现出南北 文风融合的趋势,并经初唐诗人对齐梁诗风的革新,为盛唐诗歌的到来扫清了道路。对隋代 诗歌只作一般了解,重点掌握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对于四杰要了解他们的诗歌是如何突破齐 梁诗风以及他们的创作对律诗的发展和盛唐诗歌的贡献;对陈子昂重点了解他在理论和实践 上对初唐诗歌革新的贡献

8、。第一节 隋代文学隋(581581 618618)立国 3737 年,诗歌成就不高。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二是由梁、陈入隋的 文人,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所以,隋代 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薛道衡受南方文学的影响,诗语骈偶工丽。代表作 夕夕盐,因其佳句“暗牖悬蛛 网,空梁落燕泥”见称于世,诗中所写乃南朝常见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 趣味偏于齐梁诗风。但杨素出塞、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渡河北等诗,就内容 风格而,卢思道以歌行体写边塞军旅生活,其从军行深

9、婉而又有苍劲之气。杨素是隋朝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军旅生活体验尤深,其出塞其二在平实的叙 说中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二首,以武人而为诗格调清远,“转 似出世高人”(沈德潜),还有赠薛播州诗十四章也是佳作。第二节 初唐诗坛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仪 贞观时期,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唐太宗是贞观文学的领袖。贞观诗风主要 受南朝文学的影响,逐步走向宫廷化。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他的五言诗,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应制咏物的范围之但其内容仍局限于宫廷文学内,所以诗歌的变革只能由处于社

10、会中下层的一般士人即四杰来承担。王绩在初唐诗人中市较为独特的一位,他的野望等诗歌,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 自己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而又纯朴疏野的意境。二、“初唐四杰”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 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举凡离别、怀乡、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皆入 诗,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

11、铺张扬励;形式上王、杨长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 行,改造了宫体诗。他们的诗歌创作,代表了矫正宫廷诗风的成就。杜甫说: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为六绝句),对他们的历史地位做出来很高的评价。”(戏【作品讲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首联对仗精整,意境开阔,烟”一词,点出宦游之地一“风派凄迷,伤别之已微露。颔联散承,以友情来宽释离情。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胸怀大志,对未 来充满信心,并以此来鼓励杜少府,情感细致微妙,诚挚恳切,显得亲切而有信心。颈联:千古名句,历来为人所称引,由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点化而来,但比曹植原句更为工整、凝炼、深沉、精警,以宽阔的胸怀提出

12、对人生离别的态度,一洗以 往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常态,格调高朗。这种对人生的积极态度给人以鼓舞的力量,奋发、向上,充分体现出了唐代那种充满自信、乐观奋进的时代气息。此后,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诗有:“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高适别董大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与此一脉相承。尾联由上联的豪情勉励转为柔情开导,语气委婉,感情深 挚,结出不必伤别之意。此联也化用曹植“忧思成疾疹,毋乃儿女仁”一联,但更显旷达。从军行:诗的中间两联对仗工整,锵,节奏感强,尤其最后一联,充满豪情,体现了初唐士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狱咏蝉:诗以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寄托了自己的悲愤心情。清人施补华岘佣说 诗:“三百篇

13、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 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三、杜审言与“沈宋”杜审言在五律方面的成就超过了杨炯,使五律的创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胡应麟诗薮说:“初唐无七言律,五律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生动的写出了早春的气息,这也是它最有名的 五律。沈佺期和宋之问是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宫庭诗人。其主要贡献:总结了六朝以来的声 律方面的创作经验,进一步将趋于成熟的律诗形式固定下来,最终确立律诗的形式。他们的作品格律形式完整,为历代批

14、评家所推崇。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全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 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新唐书宋之问传:魏笔法精炼,平仄合律,音韵铿肩。谓苏武李陵也。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沈之独不见为成熟的七律,宋之度大庾岭为成熟的五律。第三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1 1陈子昂的生平(见教材 228228 页)。2 2陈子昂的诗歌理论。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云:“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

15、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 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 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在这篇序言里,陈子昂提倡“风雅”和“汉魏风骨”,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反对齐梁诗风,倡导“骨 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学风范。此序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 纲领,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但这种复古易重蹈古诗以比兴手法论理寄慨的 构思方式,简单的将抽象思维附着于感性形象之上,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3 3、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陈子昂重要的诗歌有感遇首、)蓟丘览古、登幽州台歌 等诗,充满着壮伟之情和豪

16、侠之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彻底划清了界限,成为盛唐之音行将到来的序曲。【作品讲读】感遇其二:诗咏兰若,托物寓意,后四句写秋风之中芳草摇落,表现出一种草 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悒郁情怀,从而将自己政治失意、壮志未酬,美好理想未能实现的苦闷 心情含蓄地表达了出来。反映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无处施展自己才智的悲哀和 苦闷。登幽州台歌:首句倾吐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满腔忧愤,次句表达岁月无穷,而 生命有限的巨大孤独感,三句写天地辽阔,反衬出人的渺小,于是(三十八悲愤、孤独便弥漫在浩浩 空间,诗人便发出了极为感伤的最后一句。此诗没有藻饰和刻画,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为背 景,高耸起一个伟大而孤独激愤

17、的诗人形象,意境沧凉浑茫。第四节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经过九十余年的发展,初唐诗歌在题材范围的扩大、体物写景技巧的成熟、声律的完 善和风骨的形成等诸多方面,已为唐诗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刘希夷和张若虚的歌行体 则为诗歌意境的创造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张若虚今存诗两首,单凭一首 春江花月夜 奠定 了他唐诗大家的地位。这首诗将诗情、画意与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出情景交融、玲珑剔透的诗境。类似的诗境创造,也体现在刘希夷的诗中。表明唐诗意境的 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为盛唐诗歌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准备。【作品讲读】春江花月夜:前八句为第一层,紧扣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写春江夜月 照耀花林

18、之美景,创造出一个明月高悬、月光盈盈的幽美、恬静、朦胧的意境。次八句为 第二层,写面对江月,探寻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并由此产生感慨。逐渐将诗情推向 高潮。最后为第三层,写思妇对游子的怀念和游子对思妇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诗人通 过对春江月夜没景的描写,面对浩荡壮丽的自然、宇宙,探讨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并展 示了现实人生中有子思妇的离愁别恨,表示了对人生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青春年华的珍 惜。清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称赞此诗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称赞此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体诗的自赎)。本章作品讲授篇目:卢思道:从军行 王 绩:野望 王 勃:送杜少府

19、之任蜀川 杨 炯: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 骆宾王:在狱咏蝉 陈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蓟丘览古(选其一)、登幽州台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教学要点】盛唐诗歌是唐诗繁荣的顶峰,本章主要介绍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学习本章要了解形成两大诗派的各种因素以及两大流派的代表诗人和他们的创作情况。水田 园诗派重点掌握王维、孟浩然创作、成就和影响。边塞诗派注意比较高适、岑参诗歌的不同 特色,了解王昌龄、王之涣等诗人的诗歌创作。第一节 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一、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1.1.从初唐到盛唐近百年来社会基本安定,经济繁荣,为文人提供了漫游山水和隐

20、居田 园的物质条件。2.2.佛、道的兴盛和知识分子漫游隐逸的风气是文人描写山水田园的直接原因。(3 3)文 学自身发展的结果。二、王维:1 1王维的生平(见教材 236236 页)。2 2王维的诗歌创作。王维的一生以开元二十五年(分界,前期有政治热情,诗多慷慨英发之气,风格雄浑博大,后期则消极避世,隐逸山林,多山水田园诗,风格幽邃空静,多禅趣。王维的诗歌可大致分为四类:其一,山水、田园诗,名作有山居 秋暝、终南山、渭川田家、鹿柴、竹里馆、辛夷坞、鸟鸣涧等;其二,游侠、边塞诗,有使至塞上、观猎、少年行、老将行、陇西行等,意境雄浑,洋溢着 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其三,乡情、友情、爱情诗,名作有

2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杂 诗其二、送元二使安西、送沈之福之江东、相思等;其四,政治感遇诗,有寓 言其一、偶然作其五等。【作品讲读】观猎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此诗“章法、句发、字法俱臻绝顶”,章法上来看,清施补华岘佣说诗说:“起处须有崚嶒之势,收处须完骨之力,则中二联愈形警策。如 摩诘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倒戟而入笔势轩昂。草枯一联,正写猎字,愈有精神。忽过二句,写猎后光景,题分已足。收处做回顾之笔,兜裹全篇,恰于起笔倒入着相照 应,最为整密可法。”这段话正指出了此诗开头气势突兀,中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而 尾联气势宏大,意境高远,稳收全诗。字法上“劲”、“枯”,“疾”、“尽”、“轻”、“忽过”、

22、737737)张九龄罢相为“还归”,字字传神、精练。顾小谢唐诗消夏录说“全是形容一快字,耳后生风,鼻端火出,鹰飞兔走,蹄响弓鸣,真有瞬息千里之势。”确矣。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边塞风光意境雄浑、壮阔,直字似无理却 切合实情,圆字似太俗却最合适,可见诗人炼字功夫。送元二使安西 首句抓住“朝雨”“客舍”“柳色”,为送别勾画了一个明朗清新 的环境,这样一来,送别的气氛就不是伤悲,而是轻快明朗的。尾联用最能表达感情的事和 语言入诗。他不说送别时的其它种种活动,而只提取把酒相送的一句话,真挚的友情和豪壮 的胸怀皆有,既充满人情味。所以,这首诗被人们谱成曲,成为千古传唱的别离歌。明李东 阳麓

23、堂诗话云:“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3山水田园诗。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创造出“诗中有画”的静逸明秀诗境,兴 象玲珑而难以句诠。【作品讲读】山居秋暝本诗为王维山水诗名作、“诗中有画”的代表。首联,总写山的秋色,同 时点出山居的幽静空旷。颔联写景,视听结合,造就出极为幽静的意境。颈联动静相生,突 出人的活动,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尾联以山居感受

24、作结,表示了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放情 山水,以求洁身自好的志向。诗人对山水的描绘,以寄托情志,故笔下的景物都具有高洁品 质的象征意义,如明月、清泉、青松翠竹以及人物的纯朴洁净,都表示了自己在山间的隐居 自好的高雅志趣。鹿柴本诗为辋川集二十首之四。辋川在陕西蓝田县,首都长安附近。王维在此 购得宋之问辋川别业。此处有景二十,王维与裴迪经常在此欢聚优游,各自分别以辋川二十 景作诗二十首,皆五绝。两人得四十首,结成辋川集,全是山水诗,大多精美如画,表 现了诗人澄彻超脱之心境,风格清空自然。有些作品流露出抑郁寂寞之感。是王维山水诗的 代表作,也是盛唐山水诗的代表作。通过对鹿柴及其周围景物的描写,表现出深山

25、密林中傍 晚幽静而美好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远离尘世的空寂境界的追求。二、孟浩然及其他山水诗人1 1孟浩然诗。与王维齐名而同样以写自然山水见长的是诗人孟浩然。贴近生活,将净化的情思、清淡的语言、明秀的诗境融为一体。自然平淡,清旷冲逸是孟浩 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但也有少数诗写得气象壮阔,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作品讲读】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本诗为干谒求进之作。诗前半写洞庭景色,景象开阔,气势雄 伟,“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联为唐诗中咏洞庭湖的名句。后半转入本题,表明请张 丞相汲引之意。此诗写作得体,措词巧妙,“湖水”与“济河”、“垂钓”照应,暗示了自 己的要求,但却不露痕迹;称颂对方有

26、分寸,以己求人含蓄委婉,不卑不亢,不失身份。所 以说是一篇不落俗套的干谒之作。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九:“起法高深,三四浑阔,足与 题称。读此诗襄阳非甘于隐遁者。谚云:临湖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外望张公接引也。”过故人庄 此诗以访问作客为线索,通过对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宁静安闲的田园 生活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表现了他对朋友间真挚友谊 的赞美,从中暗示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风格平淡,意境悠远。闻一多唐诗杂论:“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散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淡到 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此诗可谓代表。2 2其他山水诗人。以王、孟为中

27、心,还有一批诗风与他们相近的诗人,如裴迪、储光 仪、常建等。三、隐逸情结与山水情怀对诗境创造的意义王维等山水诗人的出现,与盛唐隐逸之风的盛行有直接的关系。他们中有人是借隐逸以 企图走“终南捷径”,而更多的则是将隐逸作为傲世独立的表现,以入于山林、纵情山水显 示人品的高洁;进而把返归自然作为精神的慰藉和享受,寻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纯美天地。这种隐逸情结和山水情结对静逸明秀诗境的创造十分重要。因唯有甘于寂寞,才能对自然有 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觉,才能以一种虚灵的胸襟去体悟山水,由实入虚,一片空明,向外 发现了山水的美,向内发现了自己的真性情。四、禅宗思想对诗歌感情格调的影响孟王维等山水诗的创作,从

28、观物方式到感情格调,都带有受禅宗思想影响的文化意蕴,饶 有禅意和禅趣。王维山水诗独具特色的宁静之美和空灵禅境,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田园诗发 展史上他人难以企及的正宗地位。第二节 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一、王昌龄1 1王昌龄的生平和思想。2 2王昌龄的诗歌创作。王昌龄工七绝,堪与李白争胜。清人叶燮原诗云: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李俊爽,王含蓄。”王昌龄的诗歌有边塞诗,宫怨、闺情诗,送别诗等。其边塞诗讲究立意构思,风格苍凉悲壮,清刚劲健,带有透视历史的厚重感;宫 怨、闺情诗善于细节描写、心理刻划和艺术概括。总体来看,王昌龄的诗意境高远而情致深 长,语言婉曲含蓄,风格偏于清逸明丽,缠绵

29、婉转,但仍有一种清刚爽朗的基调。【作品讲读】从军行其一 清人黄生唐诗摘钞:“当黄昏独坐之时,乡思已自无那,岂意羌 笛更吹关山月之曲,闻之使人倍难为情矣。”清詹锳诗法易简录:“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无以慰闺中之思己,正深于思家者。”出塞 其一 本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首二句以明月关山为背景,写千百年 来边塞战争不断和无数征人不还的事实,概括力极强。三四两句点明主旨,希望有李广那样 的将军守边,解除边患,好让征人还家,过上和平的生活。诗人将边塞战争放到历史长河去 思考,把历史和现实勾连起来,内涵深广。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边塞名作,意态雄 健,音节高亮,情思悱恻,令人百读不厌也。”二、王瀚、崔

30、颢、李颀1 1王瀚狂放不羁的行为心态,在唐代士人中具有典型性。其代表作凉州词以豪饮旷达写征战,连珠丽词中蕴含着清刚顿挫之气,极为劲健。2 2崔颢“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殷 璠河岳英灵集),名作为怀古思乡融为一体的黄鹤楼。严羽评曰:“唐人七律诗,当以 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唐才子传载李白登黄鹤楼,竟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 在上头”之叹。3 3、李颀诗风秀丽而气格雄浑,以边塞诗著称,长于律诗和七言歌行,代表作为古从 军行,唱响了反战的声音,风格苍凉悲壮。第三节 高适、岑参和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一、高适:1 1高适的生平。前期生活孤贫,仕途坎坷;后

31、期日渐通达,官至散骑常侍(世称“高 常侍”),旧唐书本传:“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2 2高适的诗歌创作。其诗题材广泛,思想内容较深广,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有边塞诗4040 多首,代表其诗歌创作之最高成就。高适有两次出塞的经历,他的边塞诗就以自己的生 活体验和对战争的冷静观察为基础。其代表作燕歌行,思想感情复杂,基调慷慨悲壮,骨气沉雄浑厚。高适的边塞诗反映社会现实深刻,将叙事、描写与议论、抒情熔为一炉,尚 质主理,兼有气骨,风格凝重深沉,雄浑悲壮。唐殷皤河岳英灵集卷上:“适诗多胸 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作品讲读】燕歌行 全诗著力描绘战士慷慨应征、不

32、畏寒苦、浴血奋战、以身许国的英雄气 概;揭露了军中苦乐悬殊的事实,最后以思古良将作结,点明主题。本诗是高适边塞诗也可作盛唐边塞诗的代表,此诗并不是针对具体的一次战斗,也没有描写什么异地风光,据小序,作者写此诗的契机是听了别人说起张守珪谎报军功,因而“感征戌之事”,即以诗来表达自 己对国家军事政策的意见,体现了高适强烈的务实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二、岑参:1 1岑参早岁陷孤贫,曾三度出塞,以边塞诗名世。2 2岑参的诗歌创作。两度出塞深入西北边陲,是岑参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壮举。岑参 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等诗,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 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

33、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 美。这些诗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表现上,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跌宕、舒卷自如的体式而 加以创新,形式接近乐府,但完全不用乐府古题而自立新题,用韵十分灵活,不仅意奇、语 奇,还兼有调奇之美。岑参的诗想象丰富,奇情壮采,节奏多变。语言瑰奇壮丽;风格奇丽 雄放,富有浪谩气息。概言之,岑诗以“奇才奇气”写“奇情奇景”,妙在一“奇”【作品讲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从题目上看是写送别,但从诗描写的重点来看又是咏 雪。前八句写塞外奇异的雪景与奇寒,后八句写饯行与送别。“忽如一夜春风来

34、,千树万树梨花开”气象壮阔,明丽飞动,为千古咏雪名句。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飘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用得也很妙,不仅写出了“胡天”气侯的变幻无 常,大雪来得突然,而且也传达出作者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朵花开”以花喻雪,表现出雪景的热烈壮丽,正体现出岑参诗歌的“奇丽”。结尾“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 马行处”以景结情,引人联想,有言尽意不尽之感,传达出悠悠惜别之情,与李白“孤帆远 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异曲同工。3岑参与高适边塞诗在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的比较。岑参与高适边塞诗的风格有相似之处,严羽指出“高岑之诗悲壮”概括了高岑的相似之处。但也有区别,高适在

35、悲壮中现深沉;岑参在悲壮之外绮丽峭拔;岑参诗歌景色奇丽,感 情炽热,想象奇特,充满浪漫气息;高适的边塞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三、王之涣:王之涣生平见靳能 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今存诗绝句六首,全 是精品。登鹳鹊楼、凉州词为名作。【作品讲读】登鹳雀楼 首联写景,明白流畅,对仗工整,概括性强。第二句虚实并举,联想 丰富。尾联由眼前之景升华为富有哲理的感受,从而使前两句的景物描写予以了更为深刻更 丰富的内容。全诗写景状阔,意境雄浑,气势奔放,风格豪迈。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五:“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沧浪诗话诗评)。悲壮基本畅诸三篇 能状

36、其景。”畅诸李益二诗皆好,然终逊王之涣一筹。王诗短短二十字,给人以尺幅千里,意境壮阔的感受,并得到哲理的启示。四句诗由两个对仗句组成,前一对为工对,工稳厚重,后一对为流水对,气势充沛,一意贯连。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四语皆对,读来不嫌 其排,骨高故也”。凉州词 唐人薛用弱集异记卷二载:“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 名。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隈映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 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乃

37、曰寒雨连江夜入吴。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开箧泪沾衣,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 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之涣自 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俚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论 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 黄沙直上白云间。之涣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此乃小 说家言,不足为信,但可以说明此诗流传比较广。本章作品讲授篇目:维*观猎*使至塞上 山渭川*送元二使安

38、西田家*从军行(少年行*辛夷坞*过故人庄*闺怨老将行*山居秋暝*鹿柴*竹里馆*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长信秋词瀚:*凉州词颢:*黄鹤楼4 首)*出塞(其一)*芙蓉楼送辛渐颀:古从军行适:燕歌行*别董大*塞上听笛参:*白雪歌走马川行*凉州*登鹳雀楼词第三章 李 白轮台歌*逢入京使【教学要点】本章重点了解李白诗歌创作的成就和艺术特色,了解他在中国文学史上 的地位。本章比较难的地方是李白复杂的思想,只有深入了解了李白复杂的思想,才能更好 的理解李白的诗篇。对于李白的作品主要学习他的乐府、歌行和绝句。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1.1.李白的生平:蜀中时期、以安陆为中心的干謁漫游时期、长安

39、三年时期、出长安再次漫游时期、安史之乱时期及晚年(详见教材李白的身世有很多疑问,也是李白研究的热点之一2.2.李白的思想:儒、道、侠、纵横家思想的杂糅,以道家思想为主。3.3.李白的人格: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自信自负豁达的精神风貌,狂放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这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高度升华的产物。第二节 李白的乐府与歌行一、李白的乐府:古题乐府在李白手中得到了创新,一是借古题写时事,二是用古题抒己怀。李白把自 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歌行的创作中,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如出自蓟北们行、丁都 护歌、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等,在这些作品中,诗人以主观情感和意象为轴心

40、展开篇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有时顺流直下,有时大跨度跳跃,似乎想 怎么写就怎么写。形式上常表现为句式的参差错落和韵律的跌宕舒展。【作品讲读】蜀道难题曰:“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诗写作年代无法详考,一般以为写于早年,是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261261 页)。关于李白天宝元 年初到长安时作。全诗分为三部分。从开头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第一部分,概括写 出蜀道之难(突出“高”和“险”),以远古神话传说叙述蜀道的来历,渲染了蜀道的神奇 色彩和迷离境界,为下文具体描绘蜀道之艰险难行作了铺垫;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为第二部分,从蜀

41、道的高峻难行、山水奇险来具体描绘蜀道之 难;最后的内容为第三部分,主要写蜀地形势的险要,进一步深化主题,纵使越过千难万险 到达蜀中,但蜀中历来多为战乱割据之地,这是自蜀道之险之外的人为之险,所以从这个角 度而言,蜀道是更加艰难了。本诗是最能代表李白诗歌风格的一首诗,充分体现了其浪漫主 义特色。全诗运用想象、夸张、比喻、暗示、渲染等艺术表现手法,气魄宏大、语言雄健奔 放,挥洒自如。在时间上由古到今,在空间上由远及近,情感上由浅入深,表现了由秦入蜀 的道路之高、险、奇、难。二、李白的歌行:李白的歌行主要有 襄阳歌、扶风豪士歌、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江上吟、玉 壶吟、梁园吟、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

42、侍御虚舟等。李白歌行的价值,表现 在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傍依,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 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神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作品讲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此诗题为登楼饯别,诗一开头就以两个长句子发端,抒发诗人郁积于心的烦忧,可谓破空而来,方东树谓其“兴发无端”(昭昧詹言 卷一二)这实际上是李白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感受的艺术概括,是其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引起的强烈 的精神苦闷的一种爆发。接下来两句突然一转,面对壮丽明朗的秋空,又引出作者酣饮高楼 的豪情逸兴。由极端苦闷到开阔爽朗,变化无端,不可思议,

43、但这正合李白的个性。中段四句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和谢朓诗歌,实际上是称赏主客双方,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又自 然地关合题中的谢朓楼和校书。末段又回到现实中来,写出了对时局深深的担忧和无法一施 抱负的愤懑心情。“抽刀”一联描写无法摆脱的苦闷心境,用喻精巧贴切。本诗共十四句,感情几经起伏跳跃,结构大开大合、若断若续而又一气呵成,作者思想情感的起伏与诗歌结 构的跳跃发展,很完美地得到了统一。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宝三年(744),李白“赐金还山”,结束了他长安三年的 生活,开始第二次漫游。他先将家安置在东鲁,第二年(745745)再次游吴越。此诗就是行前所作。全诗可分为三部分,从开头到“对此欲倒东南倾”为

44、第一部分,以夸张映衬的手法概 括总说天姥山。以瀛洲的传说给天姥山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然后以五岳、赤城和天台的高 大雄伟,激起人们的向往,为下文的梦游渲染了气氛。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到“仙之人兮 列如麻”为第二部分,“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为本段第一层,写梦飞天姥山的情景,作者以此将天姥山描绘得明丽秀美、清静幽涯雅、壮观奇异。至“仙之人兮列如麻”为本段第二层,写梦中游山,通过想象联想,夸张描写各种险怪奇异之景。同时也以自己归仙境的 渴望和追求,抒发了自己心中的郁闷,以求得精神上的安慰。本诗第二部分是诗歌的主体,主要写诗人梦游天姥山的经过、过程。描写层层推进,梦境步步发展。最后的内容为第三部分,

45、写梦醒。正处于极宏大欢快的场面,忽然一收,情绪由高昂亢奋一下子转入沉闷忧郁,表现了诗人刚梦醒时的一霎时的痛苦之情,这既是对人间功名富贵的否定,也包含了人生如 梦的慨叹。最后六句,对当时黑暗现实进行控诉,表现了诗人不妥协的反抗精神,是本诗写 作的出发点。本诗以丰富的想象,虚构了奇幻的梦境,并以梦境的最后破灭消失,理想不得实现的苦闷,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由的理想,及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本篇与蜀道 难同为李白浪漫主义杰作,是其诗歌风格之代表。二诗艺术手法多有相同之处。想象、联想,大胆积极的艺术夸张以及语言的畅达等等。第三节 李白的绝句 李白的绝句,如行云流水,语言明快,具有一气流贯的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

46、多写诗 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属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 成之作。李白绝句受乐府民歌的影响极为明显,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如他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峨眉山月歌、独坐敬亭山、早发白帝城等。明胡应麟说:“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诗薮内编卷六)。第四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1 1主观色彩浓烈。主要表现为“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世贞艺苑卮言)侧重(王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一旦感情兴发,就毫 无节制的喷涌而出。形成江河奔腾式的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诗情。

47、2 2想象奇特。李白诗歌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 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 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3 3李白诗的意象。有壮美和优美两种类型。李白诗的基本色调,是明丽爽朗。第五节 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一出现就震惊了诗坛;中晚唐韩愈、李商隐等诗人都对他推崇不 已;宋以后,论诗者皆李杜并称。李白对后世的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在中国古代封建 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羁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他的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幻

48、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 来的诗人有巨大的吸引力。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有不可更替的不朽的地位。本章作品讲授篇目:蜀道难行路难(其一)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登金陵凤凰台独坐敬亭山山中问答赠汪伦峨眉山月歌 古风(其十九、二十四)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第四章 杜 甫【教学要点】本章重点掌握杜甫诗歌创作的成就和艺术特色,了解他在中国文学史上 的地位。关于杜甫的生平要了解安史之乱带给诗人创作上的变化。对于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要求通过作品的分析,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从而认识杜甫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广度。对于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重点掌握

49、“沉郁顿挫”的特色以及杜甫在律诗发展中的独特成就。第一节 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1 1社会衰败与安史之乱在天宝十四载(755755)爆发了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这场灾难,给唐诗带来了巨大的转变,元结箧中集已经没 有盛唐诗中那种慷慨豪迈的情调,而以悲愤写人生疾苦。杜甫就是衔接这个转变的伟大诗人。2.2.杜甫的生平读书和壮游时期(3535 岁前);困守唐玄宗后期,社会衰败,政治混乱。终于长安十年时期(35354444 岁);陷贼与为官时期(44444848 岁);漂泊西南时期(48485959 岁)(详见教材 280280页)。3.3.杜甫的思想“奉儒守官”的家庭出身,自幼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他终身不

50、渝 的忠君恋阙、忧国忧民的思想。4.4.杜甫的诗歌创作(1 1)杜诗的诗史性质。安史之乱带来了大灾难,也给诗歌创作带来了大转变。战乱生 活题材很自然地进入诗歌创作中。最早而且最全面地反映这场战乱造成的大破坏、大灾难的,就是杜甫。杜甫用他的诗歌,记录了这场战争中的许多重要事件,写了百姓在这场战乱中所 遭受的苦难,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他的 诗,被后人称之为“诗史”。杜诗不仅仅在于提供了史的事实,而是提供比事实更为广阔、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他把战火中人的内心世界,一一展开,令人千载以下为之动情。(2 2)叙事技巧在杜甫手中达到高度成熟。经过,又着力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