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模板五篇.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054312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模板五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模板五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模板五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模板五篇.pdf(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模板五篇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模板五篇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下面就是整理的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

2、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第 1 页 共 20 页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3.印度的粮食问题。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教学难点: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 同学

3、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讲授新课:1.课件展示:图 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第 2 页 共 20 页国之一(课件展示 P34 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3.课件展示:图 7.35“印度人口的增长

4、”,并思考: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50 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从 1951 年开始,每间隔 10 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4.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 10 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 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 3 倍,从 1951 年开始,每间隔 10 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5.学生朗读 P36 页的一段文字资料,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说说你对印度未来人口趋势的看法。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6.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从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出,20 世纪 70 年代

5、印度政府开始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由于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照此速度,本世纪中叶,印度总人口将会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人第 3 页 共 20 页口大国。课件展示:图表 7.1“印度部分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1998 年)”,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印度的资源总量和产品总量都相当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7.课件展示:图 6.10“亚洲的气候”和图

6、 7.38“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并思考: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什么?8.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孟买为例,可以看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 月),特别是 7 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 月次年 5 月)。那为什么印度的降水会有旱季、雨季的差别呢?9.课件展示:图 7.39“南亚 1 月风向”和图 7.40“南亚 7 月风向”,并思考: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有何差别?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并填表。10.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课件展示:表格 1月份:风向:吹向:降水季节第 4 页 共 20

7、页69 月:西南风:海洋陆地:雨季10 月 次年 5 月:东北风:陆地海洋:旱季表格 2:水灾:旱灾西南风的变化: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由于受季风(特别是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过于集中,且年际间变化极大,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又很少,水旱灾害频繁。11.课件展示:图 7.36“印度的洪灾”和图 7.37“印度的旱灾”以及一些印度抗洪抗旱工程的图片。从图片可以看出,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抵御灾害,印度人民修筑了很多水利工程,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抗灾的需求,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2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

8、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第 5 页 共 20 页“海洋性”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二)展示目标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三)自主学习1.日本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日本的领土范围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提示:陆地

9、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3.日本的地形读地图册 32 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第 6 页 共 20 页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日本的平原是什么?4.日本的气候读图课本第 10 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5.日本的资源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四)合作探究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 5 分钟。1.阅读课本 55 页图 8-1-3、地图册 32 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

10、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2.展示材料,日本2011 年的 3.11 地震与中国 2008 年的 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 36N 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完成表格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五)风采展示第 7 页 共 20 页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六)达标检测1.日本的地形以()为主。A.山地、丘陵 B.平原 C.盆地 D.高原2.日本的自然资源中,比较丰富的是()A.石油和煤炭 B.水能和森林C.铁矿和水能 D.森林和石油3.同步学习巩

11、固提升 16 题(七)课堂小结谈一谈你的收获。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3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2、通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总结归纳两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亚洲、北美洲地形特点难点: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第 8 页 共 20 页1、展示“亚洲地形图”。2、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图下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活跃气氛。3、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引导

12、: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方面考虑,得出亚洲地形特点板书: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4、引入地形剖面图。(展示亚洲大陆沿北纬 30 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 度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西高中间低。河流是构成自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1、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长河众多,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2、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板书: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四周呈放射状分布。第 9 页 共 20 页北

13、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北美洲地势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学生看图回答:说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为什么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引导学生从位置、范围、地形等方面说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分析亚洲气候特点的成因,亚洲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造成的影响成因: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夏季风弱,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就少。如果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夏季风强,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就多。如果过多,就可能形成水灾。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温

14、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2、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得出另一特点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距海洋远,深入大洲大陆内部)3、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且分布广,得出亚洲气候的又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第 10 页 共 20 页分布最广。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

15、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教育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图”认识北美洲的气候分布,主要气候类型。与亚洲相比北美洲所跨纬度范围稍小些,高山高原贯穿两部,因山地也呈现出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但是北美洲西北沿海有狭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课后小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了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了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4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第 11 页 共 2

16、0 页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学习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二、明确学习目标三、新授:(一)温故

17、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第 12 页 共 20 页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 2000 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师点拨描

18、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活动:看图讨论回答:1.读图 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2.读图 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最北:81N;最南:11S;最东:170W;最西:26E3.读图 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第 13 页 共 20 页学以致用:读图 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2.说出北美洲的

19、经纬度位置。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活动:师生互动,完成第 5 页活动题: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四、课堂小结: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五、作业安排: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同步练习。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5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知识和能力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0、。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第 14 页 共 20 页方向。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4.等高线稠稀与坡

21、度徒缓。5.分层设色地形图。教学难点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第 15 页 共 20 页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板书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讲授新课提出问题什么是图例?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P13 图 1.22 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 P14 第 3 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组织

22、活动1.让学生看课本 P14 图 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启发,如点状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3.教师可用电脑逐个展示各种图例,让学生辨认,也可用课前准备的“图例卡片”,进行“找朋友”或“对号入座”等游戏。4.组织学生进行绘制自己居住房间平面图的比赛,看谁画的又符合实际又美观,图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设计的图例等要素。第 16 页 共 20 页评价点拨展示若干学生绘制的平面图,点拨评价后说明记住图例固然很好,但地图一般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记硬背,关键是

23、要掌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结合绘图中的问题,强调在绘图和填图时,图例要规范准确,特别是注记,应该字体清晰匀正,大小合适,排列应“横写自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点状事物不离点,线状事物也是线,面状事物不出面。小结过渡同学们,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阅读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与地图“对话”,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板书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提出问题1.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24、P19 第 1 和第 3 自然段以及阅读材料“地图家族一览”,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列举说明。评价点拨第 17 页 共 20 页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评价后小结点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图,如气候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区或工业城市分布图、铁路、公路分布图、旅游景点分布图、商业中心分布图、政区图、军事地图等。根据地图的内容,通常可以划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类。普通地图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概括程度高,多为小比例尺地图。专题地图则是根据专门用途着重反映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地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在地图绘制中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地图,地图家族中新贵族

25、不断涌现,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使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成了现实,人们能够更快、更准确地传输和获取地理信息,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根据目的和需要,选择和使用地图,查找和获得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好习惯。特别是地理课的学习过程中更是离不开地图,正如人们说的那样:“地图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图学好地理呢?讨论引导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地图在自己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体会后进一步引导:1.运用地图的方法上课时要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养成读图、用图的好习惯。第 18 页 共 20 页2.运用地图的步骤:看和指在图上找到所学地名,指出它的位置。读和写生疏地名反

26、复读,同音、近形、近义的地名要多写。想和说看到的事物要多动脑想,想好以后要表达出来,能够“看图说话”,把“哑图”变为“活图”。变和画变是指在地图上获取的信息,要善于迁移应用(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画是指要多动手进行画图练习。如照着画、默着画、反着画(如图上画的是南半球某种现象,你就画北半球相反的某种现象)、繁化简、图配文、创新画等。总之,学地理,在脑海里时时、事事都要装有一幅活地图,逐步建立空间概念。反馈练习1.电脑展示下面三件事,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件事,让各小组去组织分配的活动,看看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为什么?2.各小组再去韩国汉城乘坐地铁,让学生完成课本 P21 活动 2。课堂小结根据以下电脑展示,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地图基本要素的内容,强调养成运用地图的好习惯。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每个学习小组,用 16 开纸把学校的平面图设计出来,以“我为学校提建议”为形式设计未来的学校建设方案;或以“我浪第 19 页 共 20 页费时间了吗”为主题,结合现有城市地图分析本组同学上学的路线是否最为简捷。地图上要有自己设计的图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绘图小组同学的姓名,一周后,大家评比,看哪个组绘的最准确、最美观。第 20 页 共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