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冀教版.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05386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冀教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冀教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冀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冀教版.pdf(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育德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育德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课题用不同的方法测量课时安排教学目标1、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 1 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2、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3、在活动中体验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难点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教师准备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新铅笔、米尺、数学课本、文具盒、1 米多长的绳子。个性梳理学生们各自拿出 了 一 样 东西,和自己周围的同学比较长短。一、提问铺垫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比较大小的游戏,看看谁说得比较准确!好了,大家

2、可以拿你现在可以用的东西,和你周围的同学的相互比较一下,观察并估计一下谁拿出的长一些,谁的短一些?(尽量不要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学具上)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加入到学生的行列,和学生一起游戏二、提问引入大家比较得都不错,那么我们中谁能说出我们天天上课用的课桌的桌面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就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物品先估计一下再量一量桌面的长度吧?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量并加以指导。(如果学生一个人较困难,老师要提示相邻同学相互合作)三、自主探索,发现新知1先留下疑问引起兴趣现在大家都量完了,我可要有问题了,你们谁能告诉我你用什么学生一一说出自己所用的工具及结果。学生充分的交流测量的过程(我使用铅笔量的,我使用蜡笔量

3、的)和结果(我量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量的及你的结果呢?2学生自主探索、与他人交流怎么大家的结果不一样啊?我们的课桌的长度可是一样的呀?这是为什么呀?你们自己先讨论一下吧!可我量的和你们量的也不一样,我们中有一样的吗?的是接近三个铅笔长,我量的是六个多蜡笔长)。学生之间再次交流,找一找有没有一样的。学生一一说出自己的结果和工具。学生可以在讨论中逐渐的发现用同样物品量的结果就会差不多,而用不同工具就不同。学生开始动手再次用统一的工具量,再次讨论与交流各3教师统计现在我来统计一下你们的结果吧,大家先把一样结果的告诉我,并说出各自的工具。大家发现没有,你

4、们有的用铅笔、有的用橡皮、还有的用铅笔盒等等,大家想得非常好,那么还有用其他方法的吗?(如果没有学生想到用拃量,可以由老师来说出自己用的这种方法,顺便可以提一下手的其他作用)大家再想一想为什么有些人的结果是一样的呢?4引导学生由讨论向统一长度单位现在我们知道有的同学用的同样的测量工具得到了相近的结果,那么是不是都是这样呢?现在用我们自己的双手都在操作一次,这次大家用统一的测量工具。5深化探索四、总结从我们的操作你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五、学习新知(板书)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自的结果。我们的结果一样的!板书设计育德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育德小学课堂教

5、学设计课题厘米的认识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2、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3、在测量、交流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体会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能估计较短的物体,培养初步的估测意识,。课时安排教学目标重、难点、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教师准备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个性梳理教师谈话:(教师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支蜡笔)要知道这支铅 笔 的 长度,我们怎么办?要知道这支腊笔的长度我们怎么办?要知道课桌有多高,

6、又可以怎么办?分别引导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揭示课题,我们都要进行测量。本学期第一节数学课我们就 学 习 测量。教师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支蜡笔,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几根蜡笔的长度?学 生估计后发言。要知道估计的 是 否 准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题测量测量从生活实践引入,沟通数学与相识生活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二、自主探索交流体验1、估计铅笔和蜡笔的长度,让学生经历估计验证交流归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估测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出测量的方法。2、用蜡笔量出铅笔的长度,验证自己的估计。让学生经历用身边的物品做工具(单位)去测量另一物品

7、长度的过程。亲自参与测量活动,3、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渗透归纳出测量的方法。通过汇报交流,促使学生体会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与同伴共同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中取长补短,进一步尝试估测和学会测量,而且充分体验与同学合作解决测量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4、激发学生用实物测量桌面的长度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为什么同是一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最后引导学生用统一的工具(小棒)去测量。5、教师谈话引出直尺。6、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1)引导学生观察直尺。(2)引导学生

8、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引导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始终经历反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通过不同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直尺,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含义。测量、划线、用手比划、举出实例等不同的形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空间观念。(3)引导学生学习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的方法,并测量物品的长度。测量橡皮的长度。掌握测量的方法。测量新铅笔的长度,学会估计、测量,进一步建立1 厘米的空间观念。学习测量,感受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综合实践拓展应用三、综合实践拓展应用1、小组合作,完成练一

9、练第 2 题自选几种学习用品,先估计,再测量,把结果都填在统计表中。2、“个人特别小档案”活动。确,就要测量。下 面就请你拿出一根铅笔和蜡笔 来 量 一量,看你估计 得 准 不准。学 生试量后交流。(可能出现不 同 的 量法)首先教师通过谈话过渡引出用身边的物品作工具,同桌合作,测量课桌 面 的 长度。教师提示参与活动的方法:先估计课桌面的长度有几个测量物体那么长,然后再测量,预设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用 铅 笔来 量 的课 桌 的长度,有4 根铅笔那么长;用 文 具盒 量 的课 桌 的长度,有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四总结本科所学五、测试本课所学3

10、个文具盒 那 么长;我 们 是用 拃 量的,大约有 6 拃。教 师谈话和学生一起思考、感悟为什么同是一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 会 不 一样。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用文具盒量,用铅笔量,还 有 用 拃量;测量的工具不一样,所以测量结果不同。教 师引导:要是我们测量的课桌的长度结果一样,我们必须用同样的一种测量工具而且一样长的来测量。下面我们就都用小棒去量,看结果是多少?请学生用一样长的小棒再测量一下课桌面的长度。(学生按照要求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去操作,然后 汇 报 交流)教师:今后测量长度只要都用这样的小棒不就可以了吗?(让学生质疑)别人没有这样的小棒怎

11、么办?看 来要知道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工具和长度单 位 来 测量。那现在都用什么工具呢?(尺子)教师:请大家都拿出直尺,认真观察一下,然后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直 尺 上 有“厘米”;有小格;有数字 0、1、2、3、4;还有 cm 等。尺 子 上 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 长 度 单位。“厘米”用字母“cm”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来表示。请大家找到1 厘米,从“0”到“1”就是 1 厘米长。请学生用在直尺上找一找、用手比一比、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1 厘米的线。然后 进 行 比较,结果都一样长。学生自由找出几种约长1

12、 厘米的物品。如:手指的宽度、图 钉 的 长度、订书钉长度等。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你能用它正确测量物品的长度吗?请大家用直尺测量一下一块新橡皮的长度,测量、交流、汇报,同时展示他们的测量方法。重点让学生展 示 要 从“0”开 始量。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教师引导学生测量新铅笔的长度:要 求 先 估计,再测量。然后交流、汇报,说出是如何测量的,和测量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参加测量活动:然后展示各组的测量成果,表扬合作出色,测量正确的小组同学,并以发“合 作 优秀”卡奖励。学生在测量前往往不喜欢先估计,教师应给与重视:可让学生比

13、一比谁估计的最准确,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顺利有 效 的 进行,可以这样安排:学生前后桌4人一组,分工测量文具长度,测量前每个人都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要估计,填在估计表格中,然后一人用直尺测量,一人监督,一人读书,一人记录。如此轮换分工,比一比谁估计的最接近,谁测量、读数不出现错误。教师深入到各组参与,指导。学生随便测量自己的身体各部位,然后填“个人特别小档案”表。厘米的认识板书设计育德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育德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课题教学目标用直尺测量和用线段画课时安排1、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 1

14、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2、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3、在活动中体验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难点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教师准备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新铅笔、米尺、数学课本、文具盒、1 米多长的绳子。个性梳理由 1 厘米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一、认识直尺现在我手里有一个直尺,你们手里各自拿出一个自己的直尺,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在交流一下各自的结论。教学过程大家都观察到了尺子上有许多小格格(它的名称以后2 厘米、3 厘再作介绍),10 个小格

15、格组成一个大一些的格格,两头米、4 厘都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 1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用“cm”米来表示。2、让学生在尺子上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1 厘米到底有多长?然后找到你身边的物体哪些是 1 厘米?接着用你已学过的知找出几厘识想一想 2 厘米、3 厘米又有多长?米。3、开展二、用二、用 cmcm 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同桌在尺子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观察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上互相找、让小朋友和喜羊羊一起做闯关游戏。第一关:量一量4、量一量纸条的长度、正方形的一条边的长度。(师强调量的方法的准确性)第二关:估一估(先估,再用

16、尺子来验证)说几厘米的活动。4、强调为什么从 0刻度开始量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估一估数学书、铅笔等的长是几厘米,再用工具验证。长度。第三关:知识拓展,用断尺量铅笔的长度。三、探索活动活动一:用直尺测量首先安排了用直尺测量一条彩色纸条的长。把直尺的 0 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样就能量出纸条的长度。接着安排了测量一段毛线的长。教材首先提出了“毛线的长怎样测量呢?”因为毛线不是直的,需要先把毛线拉直,然后再测量。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一条线段。活动二:用直尺画一定长度的线段用直尺画一条 5 厘米长的线段。从直尺的 0 刻度开始画起

17、,画到 5 厘米的地方,这条线段的长度就是 5 厘米。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厘米 cm板书设计0 1 1cm0 2 2cm 0几几厘米育德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育德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课题米的认识课时安排教学目标1、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 1 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2、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3、在活动中体验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难点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教师准备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新铅笔、米尺、数学课本、文具盒、1 米多长的绳子

18、。个性梳理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对个别测量方法 不 正 确的,教师进行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请学生说出哪些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生利用课前共同准备的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测量小组中各物品的长度。让学生自己操作既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为后面的测量做好铺垫。培养学生发散思维。2、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通过动手操作亲自感知,从实践中总结出“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 做单位”。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会随机比较、选择用哪些测量工具比较合适。(主要是直尺或米尺)3、用

19、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度。对 1 米多长的绳子的测量以及 1 米 20 厘米的书写既是对用米做单位的再次体验,又为后面的练习做好了铺垫。二、体验探究1、认识米,、知道 1 米有多长。让学生以一把米尺为准,直观体验 1 米有多长。源-于-网-络-收-集小朋友们,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那么你们知道=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这种徒手做动作既使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的活动,又是让学生再次体验,从而建立 1 米有多长的空间观念。2、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直观体验 1 米有多长。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数,从而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空间观念,并通过数自己探索出 1 米=100 厘米。3、学生在观

20、察、交流过程中认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归纳:100 厘米=1 米1 米=100 厘米1m=100cm4、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找出几种长度是 1 米的物品。联系生活实际,第三次体验 1 米到底有多长。根据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身边的数学为窗口,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丰富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三、实践应用1、1 米大约等于几枝铅笔的长度?在已经建立 1 米有多长的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2、学生自主量一量教室中比较大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教师要与学生共同

21、完成测量活动。3、出示书中 5 页练习题。4、课外小作业: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四总结本科所学1 米到底有多长吗?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老师告诉你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预设可能:有的用手感知有的会看一看 1 米到自己哪儿有的学生会说墙围的宽度是 1 米。学生可能有多种方法让学徒手比划 1 米的长度,1 米的高度。米尺上有多少个 1厘米。让学生观察一下米尺上的 1 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数一数有多少个 1厘米。学生通过一边做动作,一边归纳比划:1 厘米这么长,100 个这么长就是1 米。小朋友们,你们能从教室中找出几种长度大约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

22、编辑版本-双击可删=五、测试本课所学是 1 米的物体吗?可能找到:教室中的日光 灯 的 长度、黑板左右 两 边 的长、门上下两边的长、课 桌 的 长等。在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米:花池的宽、我小弟弟的身高、我家电视的宽米的认识100 厘米=1 米1 米=100 厘米1m=100cm板书设计课题认识分米课时安排教学目标1、经历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的过程。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分米有多长。认识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知道 1 米=10 分米,1米=10 分米=100 厘米。3、在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与同伴解决

23、问题的经验。了解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重、难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分米有多长。认识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知道 1 米=10 分米,1 米=10 分米=100 厘米。教师准备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新铅笔、米尺、数学课本、文具盒、1 米多长的绳子。个性梳理认识 1 分米的 实 际 长度。(1)请大家拿出你们准备 好 的 尺子,1 厘米 1厘米地数,数到 10 厘米,看看 10厘 米 有 多长。用手比一比。这 10厘米就是新的长度单位“1 分米”。观察

24、直尺上的一分米的长度你能知道 什 么?1分米就是 10厘米,教师板书:1 分米=10 厘米。学生 齐 读 两遍。学生伸出手比一比 1 分米的长度,感受 1 分米的 实 际 长度,用尺子量一量你的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回忆、展示 1 米和 1 厘米的长度。通过师生动手操作,巩固已有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出新内容,让学生直观感知长度单位“分米2、通过观察,引出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分米”。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感知1分米的实际长度。初步感知分米、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二、体验探究1、认识分米。通过用手反复比划,使学生充分感知 1 分米的实际长度。通过观察想象,加深学生对分米的认识

25、。2、小组合作探索厘米、米、分米之间的关系。(1)观察直尺得出分米与厘米的关系。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真正体验到 1 分米的实际长度,及时内化所学知识。达到对分米的真正体验。(2)探索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有了上面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米和分米,米、分米、厘米三者之间的关系,相信学生能学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3)小测试及时的反馈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及检验学生应用新知的能力三、实践应用1、巩固练习。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2、本课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在手腕到指尖日常生活中的

26、广泛应用。大 约 有 多长?现在我们大家来在教室里找一找,看一看,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闭上眼睛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分米。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纸条,量出 1分米、2 分米、3 分米的长度给同桌看,互相验证一下是否准确。认识米与分米的关系。(1)我们再来数数,米尺上有多少个 1 分米。1米和1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得出 1 米里有 10 个 1 分米。1米=10分米(2)请学生想想,已经学会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什么关系?学生小组讨论得出:1米=10分米=100 厘米你们

27、可真聪明,老师可要 考 考 你们。50 分米=()米100 厘 米=()分米=()米3 米=()分米40厘 米=()分米分米的认识1 米=10 分米,1 米=10 分米=100 厘米。1m=10tm1m=10tm=100cm板书设计课题量 一 量课时安排教学目标1.经历选用合适的工具,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测量身体某部位或物体长度的过程。2.了解自己身上的数据,能用手拃、步长等作标准估测物品的长度。3.使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体会测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计意识和习惯。重、难点4.了解自己身上的数据,能用手拃、步长等作标准估测物品的长

28、度。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直尺、米尺,记录卡片。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学生准备个性梳理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提示。预设小组活动结果:小组一:我们小组分头测自己的手长、脚长,其他的小组合作完成。测量前要先估计一下物体的长度,选用合适的工具,这样会 方 便 很多。小组二:通过测量,我认为我们组的是全班最高的,他125 厘米。小组三::到底是 1 米 29厘米高还是125 厘米高呢?一个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利用体检场面,请同学们在小组中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按体检表上的要求进行估计和测量。充分把握教材资源,通过情景的再现,将课本知识

29、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以争当出色的小小测量员这一情节,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二、自主测量、体验探究。1、学生分组活动,自主操作记录自己的现在。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得到知识技能的互补,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2、小组间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并说一说在测量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你们又是通过怎样的方法解决的呢?”通过小组间的汇报交流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多角度的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又让学生加深了对测量方法的掌握与应用3、突出问题:“在测量物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请学生解决。培养学生良好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30、力,并积累测量的实际经验。三、实践与拓展。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充分放手,让学生到室外自主测量。把剩下的时间给学生,让他们来到户外,通过小组活动,在学生的互相检查交流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让他们逐渐学会认识他人,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我们的密切联系。四总结本科所学五、测试本课所学米,一个用厘米,长度单位不统一,怎么进行比较呢?小组四:要先统一长度单位,小 A1 米 29 厘米就是 129 厘米,129 厘米比 125 厘米长,因此小A最高。小组四:什么 是 一 步长?小组五:我们组课前就问过家长,是从前脚尖到后脚尖的距离算

31、一步的长度。第五小组能够做到积极质疑并自己先找答案,非常好,颁发给他们一颗积极钻研星,我们要向他们 小 组 学习。小组七:我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测量任务还利用剩余的时间测了课桌间的距离,椅子的高度。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板书设计量 一 量1、在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先估计一下物体长度2、,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3、,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育德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育德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课题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 32、33 页。1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课时安排 第第 1 1 课时课时教学目标2通过具体情境

32、,体会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以后还有余数的情况。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3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重、难点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法则。教师准备教学准备教学生准备一、问题情境一、问题情境12 个苹果,直径 18cm 的盘子 6 个。12 个花片,30 根小棒。个性梳理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学过程1教师谈话,由用苹果招待客人,引出一个盘子最多能放几个苹果的问题,让学生发表意见后,实际用苹果放一放。2提出:把 12 个苹果放到盘子里,可以怎样放的问题,请学生用学具摆一摆。3交流学生分

33、的方法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分法的机会。学生边说教师边用实物演示,然后板书出来。4教师结合实例说明不能平分的意思,并举例。然后鼓励学生举出不能平均分的事情,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二、学习新知二、学习新知1让学生观察情景图。2教师提出“把 30 只纸鹤,每 6 只穿成一串,可以穿成多少串”的问题让学生列式计算。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一、铺垫孕伏1()里最大能填几?你是怎么想的?(书上做)2用竖式计算除法。(齐做并指名板演)订正笔算除法时,要求的意思。3 教师提出“每 7 只穿成一串”的问题,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使学生体验不能正好分完。各部分的名4交流学生

34、操作的过程和结果。然后教师介绍余数和有余数除称。法算式的书写和算式的读法。使学生明白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怎样写,二、探究算式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新知5教师提出:任选一件不能平均分的事例,用有余数除法算式1教学例表达出来。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1:三、尝试应用三、尝试应用(1)出示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什么,学生了解图上信息后,鼓励学生试着用算式表示分画片的结果,然后,例 1 情景图。全班交流。四四.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鼓励学生说一说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了解(1)题是平均分,没有余数。(2)题也是平均分,有余数。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35、(2)题的除法算式中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2练一练第 2 题先让学生自己读,再指名读。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各个数表示的意思。要给更多人发言的机会。五、拓展延伸五、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平均分”又“有余数”的事例。(2)引导学生操作,用圆片代替苹果,小棒横放代替盘子。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3)出示例 1 情景图第二部分:125=22先按题意列式 125=22。2教学例2 折纸。(1)出示折纸的情景图。学生说说自己的折法。(2)提出问题:把它们穿起来,怎么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穿呢?(3)观察比较,找出规律。(4)出示分画片的情

36、景图。三、巩固发展四、全课小结1让学生观察板书,思考回答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进行小结。板书设计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育德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育德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课题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 34、35 页。课时安排 第第 2 2 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操作、观察、讨论的过程,体会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2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会口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3在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中,学习简单的数学思考。重、难点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会口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师准备教学准备教学生准备师生准备小棒个性梳理师生准

37、备小棒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学过程教师手抓 17 根小棒,师生进行猜小棒根数的游戏。二、操作学习二、操作学习1分小棒。(1)教师提出把 17 根小棒平均分成 3 份的要求,鼓励学生动手分一分,边分边写出算式和得数。学生做完后交流,教师把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板书出来。(2)教师提出“把 17 根小棒平均分成 4 份结果会怎样”的问题,让学生继续分小棒写算式。交流后讨论一下:17 根平均分成 4份,每份 3 根,剩 5 根行不行?使学生初步认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3)教师提出把 17 根平均分成 5 份、6 份,怎样列式的问题,

38、让学生分一分并列出算式,然后交流。(4)教师提出“还能再分吗”的问题,引导学生把 17 根小棒平均分成 7 份、8 份、9 份的情况会怎样,让学生简单说一说。2.观察讨论。提出“比较各题的除数和余数,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的要求。三、计算归纳三、计算归纳1.让学生打开课本看算一算的内容,提出“独立计算填在方框内”的要求,让学生直接写在书上,做完后交流。2提出观察上面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得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结论。最后情境创设情境创设从能够分完入手,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比除数小探究与体验探究与体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亲手摆一摆、分一分,并互相交流,在这个过

39、程中,使学生亲身体验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余数比除数小的现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讨论议一议的问题,使学生了解“一个数除以六的余数是 1、2、3、从小棒抽象到算式,让学生4、5,最大余数是 5。3教师提出“一个数除以7,它的余数可能是哪些数?最大是进一步体会了几,最小是几”的问题,学生明白后鼓励学生自己选一个数做除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照样子说一说。四、课堂练习四、课堂练习1让学生写一组一个数除经 7 的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填写在自主小天地。2练一练,指导学生充分理解题意,再列式计算,算完后交流订正。五、拓展训练五、拓展训练出示拓展题:让学生找规律,并判断第 10

40、个图形是什么图形?第 20 个呢?然后鼓励学生试着用算式解决。实践与应用实践与应用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更加深了学生对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理解,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板书设计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育德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育德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课题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 36、37 页。课时安排 第第 3 3 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在方框里填数的思考过程,探索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思考方法。2.能利用口决计算有余数的除法。3.在用口诀计算有余数除法的过程中,培养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重、难点能利用口决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师准备教学准备教学生准备

41、小黑板出示口里最大能填几的题。个性梳理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学过程教师谈话,让学生猜出一篮鸡蛋的个数,条件是 8 的倍数,不超过50 个,并说明理由。二、形成方法二、形成方法1 小黑板出示问题和 4 道不等式,让学生默读一遍,再想一想,里最大能填几。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2 交流学生的想法和填的结果,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真正理解“最大能填几”的意思,学会用口决进行试算。三、解决问题三、解决问题1出示情境图和(1)题,先组织学生读题,说说题意,再鼓励学生自己列式计算。2.交流学生计算的结果,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3.(

42、2)题,先让学生自己计算,再交流算法,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单位名称的意思。使学生知道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是根据实际表示的意义来决定的。四、课堂练习四、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算法。教师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先小组讨论,并说明理由,再派代表发言,鼓励学生情境创设情境创设为了让学生学会用口诀计算有余数除法打下基础。探究与体验探究与体验让学生们动口、动脑、动手,才利于对知识的掌握。让学生们去观察图,说一说,这样才便于对题意的理解。学生们又一次说算法,才能识,真正学会。2练一练第 2 题,先指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然后自己填表。巩固所学知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只要有想法,

43、说得有道理就给予肯定。学生已经学会3练一练第 3 题“赛跑”,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竞赛。算法,可以放五、身边的数学五、身边的数学让学生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启发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培养了独立学习的能力。实践与应用实践与应用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学有所用,使数学更好地为生活服务。板书设计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育德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育德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课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 38、39 页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问题和交流的过程。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44、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在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重、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师准备教学准备教学生准备教学情境图个性梳理一、问题情境一、问题情境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学过程1.师生通过“公园里有什么好玩”的谈话,引出租船问题2.让学生看书,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3.引导学生理解“限乘 4 人”和“每条船每小时 4 元”两条信息。二、解决问题二、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1)鼓励学生在小组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2)交流各组讨论的结果,要给各组充分的发言机会,重点说2解决问题(2)

45、。(1)用纸条贴出问题(2),提出小组合作讨论并列式计算的要求。(2)交流学生讨论的结果和列出的算式。要给各组说是怎样想的。最后形成共识,要租 5 条船,并写出算式表示。2解决问题(2)。(1)用纸条贴出问题(2),提出小组合作讨论并列式计算的要求。(2)交流学生讨论的结果和列出的算式。要给各组充分的交流不同想法的机会。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三、课堂练习三、课堂练习然后再集体交流。2练一练第2 题,学生弄清题意,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一、情情境创境创设设有一天,17 名同学去公园划到了。(出示教学情境图)发现了什么?仔细观察,大胆的说。(1)教师提出: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要求,用纸条出示问

46、题(1),船,瞧,他们一说是怎样想的。最后形成共识,要租 5 条船,并写出算式表示。仔细看图,你二、探探究与究与体验体验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会解际问题。1 练一练第 1 题,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在小组内讨论完成,决生活中的实三、实践与实践与应用应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了解到同样是余数,但在不同的环境下,余数的作用却是不一样的,要根据具体问题作出合理的处理。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板书设计育德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育德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课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 40、41 页。课时安排 第第 2 2 课时课时教

47、学目标1经历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和交流的过程。2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3能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课本的问题联系起来,提高对数学的应用意识。重、难点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教师准备前买一饮料,并留好收据。把两个问题写在纸条上。教学准备教学生准备一、问题情境一、问题情境个性梳理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学过程1教师拿出课前买的饮料和收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饮料的价钱。最后老师说明饮料的价钱。2教师谈话引出饮料价格问题,让学生看书,了解图中的信息。然后交流,重点使学生理解“每箱 36 元”的实际意义二、解决问题二、解决问

48、题1解决问题(1)。(1)教师提出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要求,用纸条出示(1)题,让学生读一读,并提出小组讨论一下(1)题是什么意思,再计算。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2)交流学生讨论的结论,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2解决问题(2)。(1)教师用纸条出示问题(2),让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2)各组讨论、解决问题的结果。3提出说一说的要求,让学生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饮料价格不同的原因。鼓励学生学会根据需要选购商品。三、课堂练习三、课堂练习1出示练一练第 1 题学生说明图意,独立计算,再交流算法。2出示练一练第 2 题。(1)引导学生了解图上的信息,自己提问并解答”的要求,鼓励同学们

49、提问题,交流后,把自己提的问题写在自主小天地里。3.出示练一练第 3 题,鼓励学生自己完成,并提示可以同桌研究。最后交流,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板书设计源-于-网-络-收-集=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育德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育德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课题游动物园学数学游动物园学数学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 4445 页课时安排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情景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2会在具体情景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3感受身边有很多数学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重、难点教师准备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准备一些现成的拼图作品

50、彩纸、剪刀、胶水、直尺等材料和工具个性梳理一、问题情境一、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通过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引出“游动物园的情境图”。2让学生看书,并提出“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的问题。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时间,然后再全班交流。给更多同学发言的机会。二、解决问题二、解决问题教师谈话引出游动物园的问题,并利用课件,边游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1 播放“游动物园数学”的课件,它停在购门票情境,提出“用50 元门票,够吗”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后,交流各自的算法。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不同计算方法的机会。2继续放课件,停在乘坐火车情境,让学生了解有关信息,鼓励学生提问题,然后学生共同解答。教学过程源-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