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赤壁之战历史教案范文.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05344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4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赤壁之战历史教案范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赤壁之战历史教案范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赤壁之战历史教案范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赤壁之战历史教案范文.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赤壁之战历史教案范文赤壁之战是一篇历史故事,它生动地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针对曹军的弱点,采用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下面小编为解答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初中赤壁之战历史教案范文一教学要求: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断,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教学重点: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胜与负的根本原因。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

2、,开三国故事会。教学难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的条理。教学构想:在教学中重点理清课文的条理,抓好预习检查,使学生初步了解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役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教学准备:投影片、录音带、生字词卡片。教学时间: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顺课文条理,引导学生逐段深入学习。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2、揭示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赤壁之战,赤壁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大军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

3、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看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战双方是哪些人?(3)交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2、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所知三国演义的故事进行回答)3、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4、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一战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5、讨论分段。(按战役的起因、战前准备、战役经过及结果来划分段落。)三、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理解“调兵遣将”,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3)让学生谈谈对“隔岸相对”的理解。(4)说说这段话讲了什么?(赤壁一战的起因。)

4、2、学习课文第二段。(1)指名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2)示投影:说说你对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的看法?3、学习课文第三段。(1)指名读课文。(2)火攻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默读五、六、七自然段,讨论了解:a、文中几次提到“东南风”?划出有关的句子。b、指名读一读为什么要在“东南风很急”的情况下来进攻?c、读一读曹操的表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3)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学生默读思考。(4)火攻一战的结局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读课文十、十一自然段。讨论理解:a、理解“锣鼓震天”“丢盔弃甲”。b、说说曹操逃跑的原因(5)总结段意,这段话讲了什么?四、读透课文,教师小结作业设计:1、熟

5、读课文。2、预习“思考、练习”第二题。3、把今天学过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他们讨论孙权、曹操输赢的原因。板书设计:战役的起因:南下,夺取江南的地方赤壁之战 战役的准备:铁锁连船、准备火攻战役的过程:假投降、火烧曹营课后小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复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领会作者是怎样围绕文章中心一层层表达思想感情的。准备开三国故事会。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瑜、黄盖是怎样用火攻打败曹军的。(板书课题)2、请学生简要说说火攻一战的过程。二、领会文章的中心。1、在赤壁之战中,东吴以三万军队打败了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2、学生讨论回

6、答。(1)周瑜:知己知彼,扬长避短(2)曹操:骄傲轻敌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从这篇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在学习上,对你有什么用处?(多请几名同学说一说)三、开三国故事会。1、分小组准备故事会材料。2、组织小评委,推选主持人。3、开三国故事会。4、评委给每个小组打分,给优胜小组颁发奖状。四、教师总结作业设计:1、把你今天在课堂上得到的知识讲给家长听。2、联系实际谈谈你有什么收获。3、预习田忌赛 马。板书设计赤壁之战东吴:知己知彼,扬长避短胜败原因曹操:骄傲轻敌初中赤壁之战历史教案范文二学情分析:1、课文较长,不宜逐段串讲,应该侧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凭借注释和运用工具书读

7、懂课文,弄清大意,教师只讲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师生结合,逐段提出问题进行研讨,把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的分析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最后归纳总结。3、充分利用赤壁之战形势图,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重点掌握“方”、“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地方”、“北面”、“妻子”、“其实”、“可以”、“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文言虚词的用法。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方”、“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

8、地方”、“北面”、“妻子”、“其实”、“可以”、“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文言虚词的用法。2、分析并掌握本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3、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4、分析并掌握本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黄河流域。为了一统天下,曹操南下击败刘表、刘备,占据了“荆、襄”之地,又乘胜企图以 80 万大军渡过长江,夺取江南东吴的地盘。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在赤壁一带,与曹操决战。当时曹军号称 80 万大军,东吴周瑜率军 3 万,双方兵力对比悬殊。最后孙刘联

9、军“以少胜多”,战争以曹军大败而告终。“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一段时间内无力南下,奠定了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那么,东吴怎么会以少胜多,击败曹军的呢?这就是本文要讲述的故事。(一)揭示课题,介绍时代背景。赤壁之战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我国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编而成的。哪位同学知道“三国”是哪三国?他们的首领各是谁?(“三国”是魏、蜀、吴。他们的首领分别是:魏是曹操;蜀是刘备;吴是孙权。)“三国”是怎样形成的呢?东汉末年,曹操统一了黄河流域之后,雄心勃勃,想进一步夺取长江下游孙权的地盘。当时曹、孙双方力量对比悬殊,面对强大的曹军,孙权联合没有地盘的刘备共同抵抗,公元 208

10、年冬在赤壁与曹军交战。课文讲的就是这次战役的故事。赤壁之战是我国历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这一战局不仅改变了当时双方的力量对比,也为后来魏、蜀、吴三国成鼎立局势奠定了基础。同学们,你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赤壁”这个地方在哪里?交战双方是谁?他们为什么要打仗?结果怎么样?)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正是这篇课文的学习任务。首先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朗读录音,找一找课文中是谁和谁在打仗。带着问题听录音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篇课文讲的是曹操率领的 80 万大军和周瑜的 3 万兵士作战。)周瑜是孙权的部下,东吴军中的水上大都督。公元 208 年,曹操率领大军攻打

11、东吴,在赤壁这个地方被周瑜率领的东吴军打败。“赤壁之战”写的就是这件事。作战双方力量悬殊那么大,曹军为什么会败呢?我们认真学习课文之后,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了。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黄河流域。为了一统天下,曹操南下击败刘表、刘备,占据了“荆、襄”之地,又乘胜企图以 80 万大军渡过长江,夺取江南东吴的地盘。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在赤壁一带,与曹操决战。当时曹军号称 80 万大军,东吴周瑜率军 3 万,双方兵力对比悬殊。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争以曹军大败而告终。“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一段时间内无力南下,奠定了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那么,东吴

12、怎么会以少胜多,击败曹军的呢?这就是本文要讲述的故事。二、作家、作品简介司马光(公元 1019 1086)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散文家,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涑水先生。自幼嗜学,尤喜左氏春秋;及长,学识更为渊博。司马光治学勤苦,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 19 年,自 10661084)。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的一部编年史,共 294 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 403 年),下迄五代末年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公元959 年),凡 1362 年。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

13、关连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资治通鉴取材极为广泛,取材于“正史”、“杂史”、文集、笔记等有关著作,先由“当代通儒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分段撰写,再经司马光删削润色总其成。书由神宗赐名并做序。作者及年代体裁地位特点左传左丘明(春秋)编年体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国语(春秋)国别史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刘向编订(西汉)国别史我国战国时代史料汇编史记司马迁(西汉)纪传体汉书班固(东汉)纪传体后汉书范晔(南北朝)纪传体资治通鉴司马光(宋)编年体三、课前提问赤壁之战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我国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编的。1.你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吗?

14、(东汉末年,也就是公元 200 年前后)2.你知道东汉末年的“三国”是哪三国吗?各国以谁为首?主要重臣(魏:曹操,蜀:刘备 诸葛亮,吴:孙权 周瑜 鲁肃)3.赤壁之战之所以出名,它的特点是什么?(赤壁之战是我国历一个非常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4.故事写了交战双方哪些人?他们都是干什么的?(曹操;魏国的丞相,我国历有名的大政治家。周瑜:是东吴孙权的一员大将,任水陆军都督。黄盖:周瑜手下的一员老将。)初中赤壁之战历史教案范文三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15、和三国鼎立的形成。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鼎立这一 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由同学们所熟悉的三国演义小说、电视剧导入到历史上的三国: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有没有看过?你对里面那些人物印象最深刻?(诸葛亮、曹操。)教师讲述: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它反映了东汉末年到三国的历史,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乱世出英雄,英雄造时势,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2、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 1800 年前的东汉、三国时代。新课探究一、群雄逐鹿说战争(一)官渡之战分析官渡之战前东汉末年的社会

16、背景,曹操力量的发展壮大,视频展示官渡之战的经过,说明战争的影响。探讨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原因。1、官渡之战前的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结合曹操的蒿里行进行阐述。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交替干政,皇室衰落,黄巾起义,军阀割据,战争不断,就如曹操的蒿里行所描述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老百姓渴望国家统一,天下太平。2、官渡之战曹操的势力发展壮大起来之后,与黄河以北袁绍发生了冲突,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公元 200 年,袁绍率 10 万大军南下,进攻曹操,曹操只有 3、4 万军队,敌强我弱,曹操该怎么打呢?他采纳了谁的策略?(1)让学生带着以上的问题观看

17、视频官渡之战,请学生简单复述官渡之战的历史典故。(2)出示一段文字材料,让学生归纳官渡之战的经过、结果和影响200 年,袁绍率十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交战互有胜负。后来,曹操采纳降将许攸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大败袁军。袁绍带领数百骑兵狼狈逃回河北。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3)探讨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原因曹操招贤纳士,善听正确意见;袁绍骄傲轻敌(4)探讨曹操实力壮大的原因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2)重视人才,招贤纳士经济上:(1)招募流亡农民垦荒(2)组织兵士耕田(屯田)过渡:统一北方统一天

18、下(课件展示观沧海)师生互动:曹操写过一首诗观沧海,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一起来欣赏观沧海,并跟随它一起朗读。1、从诗中体现出曹操在统一北方后,还有怎样的雄心壮志?(这首诗是曹操追赶袁绍的残余力量,来到渤海之滨写的,他登上碣石山,登高望远,面对茫茫大海,有感而发。它表现了曹操胸怀天下的英雄气概)2、要实现他的雄心壮志,有什么障碍吗?(刘备、孙权)(二)赤壁之战1 赤壁之战前的形势。公元 208 年,曹操率 20 万大军南下,当时南方的刘备与孙权,敌强我弱,该怎么打呢?2、赤壁之战的经过播放视频赤壁之战,让学生感受激烈的战争场面;并结合赤壁之战的动画讲解,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时间、

19、地点、交战双方、结果、特点、影响)师生互动:请学生分享有关赤壁之战的历史典故,教师引导总结。3、探讨: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失败?孙刘联军:组成联军,战略得当;采用火攻,战术得当;利用气候、地理条件曹操: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4、归纳、比较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5、以史为鉴:不要骄傲,善于借鉴和采纳别人的建议,做事要有恰当的方法。二、三分天下话三国赤壁之战,曹操打败,逃回北方,公元 220 年,曹操病逝。同一年,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东汉灭亡,魏国建立,都城在洛阳。1、三国鼎立的形成动画展示三国鼎立的形成。列出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强调魏国代汉,

20、曹操是东汉末年人,不是三国的。2、三国的经济发展通过图片展示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帮助学生区分三国发展各有特色。3、合作探究:从东汉末年的混战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进步还是倒退?三国鼎立虽是三分天下,但却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有利于当地的经济恢复与发展,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来说,是历史的进步。三、浪花淘尽论英雄以曹操为例,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1、从三国演义里对曹操,到名人眼里的曹操,到你眼里的曹操,最后老师总结。帮助学生辨别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2、学生自由发挥,选择自己喜欢的三国人物进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