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人际关系.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052381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PDF 页数:76 大小:18.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pdf(7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一成长的依托第一节认识和关注人际关系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其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同时,大学阶段又是大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形成和发展极为重要的阶段,如果大学生能够与教师、同学、朋友、家人维持良好的人际互动,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便会感到被人理解、被人接受,感到安全、温暖、有价值,从而心情会更加舒畅,性格会更加开朗,兴趣爱好会更加广泛,思维会更加活跃,逐渐形成和发展出良好的个性品质;与此同时,大学生能够通过人际交往获得身心发展所必需的资讯,通过良性互动,在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促进自身素

2、质的全面提高。一、人际关系概述人际关系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人际关系的好坏反映着人们心理距离的大小。人际关系是通过直接交往所产生的情感的积淀,是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情感是人际关系的核心。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只要彼此之间有直接的交往,都会导致一定的、性质不同的人际关系产生。正因为如此,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具有普遍性的联系,它对于人的生活与发展有着根本性的影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人们往往将人际关系的概念与社会性角色关系、政治关系、劳资关系等相互混淆。但

3、在心理学上,它们的区别是十分明显的。人际关系是就心理上的情感联系而言的,涉及的是情感上的接纳或排斥。情感是不能强迫的,爱、喜欢、满意、尊重、怀念等积极情感也好,恨、讨厌、不满、轻视、忘却等消极情感也罢,其产生与保持都是由个人自己把握的。除非个人的情感自然地发生改变,否则任何外加的力量都不能左右已经产生的具有倾向性的情感。人际关系的产生、保持和消亡,仅仅遵循人的心理规律。人们常常以朋友关系、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例证,但事实上,只有朋友关系才是典型的人际关系,而其他例证在通常情况下只是社会角色关系。与人际关系不同,社会性的角色关系、政治关系、生产关系等,都是具有强

4、制性、规范性的人际联系,而且卷入关系的双方由于这种规范性,使得他们所拥有的影响力往往是不均衡的,一方拥有更多的支配另一方的力量。这就意味着,此种关系的存在不是简单地以卷入者情感的好恶为转移的。各种社会性的人际联系,虽然也受心理规律的制约,但它首先受社会习俗、伦理、政治和法律的规范所支配。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希望各种社会性的人际联系都能转化为纯粹平等的人际关系。但这仅仅是人的情感主义理想罢了。现实生活中,只有极少数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上下级关系、夫妻关系,能够真正转变成理想的人际关系所包含的规律。也许,一切人际联系都变为理想的人际关系并非幸事。人类社会要想保持它的有效运转,只有情感原则是不够的

5、。许多时候,其他原则比情感原则更重要。(一)人际关系的组成从人际关系的内容与结构上看,人际关系可以分成三个成分或要素,即人际关系的认知成分,人际关系的情感成分与人际关系的行为成分,三者构成了多层次的复合体系。1.认识成分。指与人际关系有关的一切认知内容。人际关系的对象通过认知活动,如知觉、记忆、思维、表象、想象等,实现对人际关系的主体与客体以及主体与客体人际关系的认识与评价。其中主要内容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认同和相互理解。认知成分是人际关系发展的基础。认知成分构成了人际关系的基础,决定了人际关系的性质。2.情感成分。是指与人际关系相联系的主体的情绪状态和情感体验。反映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人际关系

6、及人际关系的对象喜欢、厌恶、欣赏、反感、欢迎等各种情绪表现。情感因素是人际关系的核心,是使人际关系协调、稳定的条件,往往伴随着人际交往的整个过程。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动力性,情感体验的强度往往决定了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行为成分。指与人际关系相联系的主体的活动,包括举止、语言、表情、手势等具体的行为,也包括行为意向。一般说来,由于人际关系的不同,对人的认识和理解、情绪体验以及各种行为可能会有所不同,而它们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彼此的人际关系。行为成分既是人际关系的结果,又是人际关系的表现。人际关系的三个组成成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割裂的。但是,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由于社会角色作

7、用的影响,它们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例如,在同学关系中情感的成分特别突出,而在学生社团中行为成分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二)人际关系的特点通过对人际关系的分析,不难看出人际关系有其明显的特点:1.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侧面。人的社会关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生产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关系;另一类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也就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是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实质是情感上的关系,如同在一个教室上课的学生,从社会关系上讲是同学关系,但由于缺乏人际交往,很可能不存在任何人际关系等。人际关系只是社会关系的一部分、一个侧面,因此,不能

8、将其简单地等同于社会关系。2.人际关系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需要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动力,人际关系的状态就反映了人们在相互交往中需要满足的状态。如果交往双方的需要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就会产生喜欢、亲近的情绪反应,人们的心理距离就会缩短;反之,就会产生厌恶、憎恨等情绪反应,心理距离就会加大。因此,需要的满足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心理基础。3.人际关系以感情为纽带。人际关系总是带有鲜明的情绪与情感色彩,是以情感为纽带的。人们相处中呈现出来的喜欢、亲近或疏远、冷漠的情绪状态是人际关系好坏的基本评价指标。人际关系所具有的这种情绪性,使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成为可以直接观察的心理关系。4.人际关系以人际交往为手段

9、。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借助于人际交往,增进相互了解、促进沟通,良性互动,缩短心理距离的结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际交往是人们交流信息、加深了解、获得肯定或否定体验的途径。不仅如此,交往的频率还是人际关系亲疏的调节器。一般说来,交往的频率越高,人际关系越密切,交往频率越低,人际关系越趋于淡化。如中学时的好友,由于上大学各自分开,双方的交往减少,由于缺乏共同经验,多年后重逢时往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原来的好朋友关系也会名存实亡。二、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的依托在漫长的人生旅程当中,人要与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打交道。但是,在所有的生活经历中,最耐人寻味、最五光十色的经验,还是人际关系。愉快、烦恼、缠绵、

10、相思、怨恨、想念、关怀,以及孤傲、浅薄、自豪、自卑、轻浮、深沉等等,所有这些暂时的、肤浅的、久远的、深刻的情绪体验,无不与人际关系相关联。大学生缺乏了人际关系的体验,其心灵将是一片空虚,一片苍白,一片死寂。虽然,有人从与别人的关系中获得的是愉快和幸福,有人却只获得烦恼和不幸。但是,在这两种人中间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他们都不能没有人际关系,不能没有与人的交往,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的依托。(一)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大学生往往是通过与别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的,即我们常说的“以人为镜”。正确认识自己和周围的环境,才能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塑造完美的人格。同时恰当的社会比较,既能使人避免“

11、夜郎自大”,又能使人摆脱自卑感。(二)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学习知识和开发智力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对学习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应该是全方位的,它应包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书本上的知识,课堂上的学习毕竟是有限的,人际交往是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有效途径。同时,人际交往中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启迪思维,开发智能。在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卧谈”中,往往畅所欲言,思维撞击,经常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使自己茅塞顿开,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由于知识的局限,加上社会经验不足,大学生看问题难免有些偏颇,而在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中,可以了解和掌握多角度看问题的必要性

12、和可能性。因此说,人际交往能够促使人们全方位的发展。(三)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学习社会知识、技能和文化,了解和掌握社会角色及角色规范,从而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的过程。人际交往是个人社会化的必经之路:一方面,如果没有其他个体的合作,个人无法获得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学会与人平等相处,才能自立于社会,取得社会认可,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化的人。(四)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爱护、关怀、信任与友谊,是精神需要得到满足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在彼此的交往过程中,相互倾诉各自的喜怒哀乐,进行感情交流,能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增进彼此之间的亲密感。通过交往

13、,大学生能够获得身心上的满足,培养良好的情绪、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三、人际关系状态分析人与人之间相互关联的状态从无关到关系密切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其结果必然导致不同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人际关系,或者不同的人际关系状态。掌握判断人际关系状态的技巧和方法,了解人际关系的状态,是做出与该状态相适应的人际行为的前提和保证,同时,把握人际关系的状态,也能促使人们及时调适人际关系,达到特定的人际交往的目的。(一)人际关系发展状态分析1.人际关系的发展一般说来,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定向阶段,包含着对

14、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在熙熙攘攘的人的世界里,并不是同任何一个人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是对人际关系的对象有着高度的选择。在通常情况下,能够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的人,往往具有某种激起我们兴趣的特征。在团体中,我们在人际关系方面会将这些人放在注意的中心。注意也是选择,它本身反映着某种需要倾向。比如在我们选择恋人时,某些与我们观念中理想的情人形象相接近的那些异性,就会尤其引起我们的注意。一场舞会下来,我们会对舞场中的许多人都视而不见,只把注意高度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异性身上。与注意不同,选择是理性的决策。而注意的选择是自发的、非理性的。我们究竟决定选择谁作为交往对象,并与其建

15、立人际关系,往往要经过自觉的选择过程。比如一个女孩子形象漂亮,就可以引起我们的注意,这种注意完全是自发的。但是,我们是否选为交往的对象并试图建立深厚的情谊,还要决定于她的许多方面。如果我们知道她极端自私、嫉妒,甚至作风轻浮,我们会理智地选择退避三舍的反应。初步沟通是我们在选定一定的交往对象之后,试图与这一对象建立某种联系的实际行动。如果我们属于社交主动型的人,就会主动与已经选定的交往对象打招呼,并与之攀谈。在初步沟通的过程中,基于自我保护的倾向,谈话只会涉及自己最表面的方面。初步沟通的目的也是获得对别人的初步了解,以便决定是否可以与对方有更近一步的交往,从而使彼此之间人际关系的发展获得一个明确

16、的定向。由于初步沟通实际上是试图建立更深刻关系的尝试,因此,尽管我们所暴露的有关自我的信息是最表面的,但我们都希望在初步沟通中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便使以后关系的发展获得一个积极的定向。人际关系的定向阶段,其时间跨度随不同的情况而不同。邂逅相遇而相见恨晚的人,定向阶段会在第一次见面时很快就完成。而对于可能有经常的接触机会而彼此又都有较强的自我防卫倾向的人,这一阶段要经过多次沟通才能完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情感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彼此探索双方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真实的情感联系,而不是仅停留在一般的正式交往模式。在这一阶段,随着双方共同情感领域的发现,双方的沟通也会

17、越来越广泛,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也逐渐增加。但在这一阶段,人们的话题仍避免别人私密性的领域,自我暴露也不涉及自己根本的方面。尽管在这一阶段人们开始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卷入,但双方的交往模式仍与定向阶段一样,带有很大的正式交往特征,彼此还都仍然注意自己表现的规范性。人际关系发展到感情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开始出现实质性变化。此时双方的人际关系安全感已经得到确立,因而谈话也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如果关系在这一阶段破裂,将会给人带来相当的心理压力。在这一阶段,双方的表现已经超出正式交往的范围,正式交往模式的压力已经大大减小。此时,人们会相互提供评价性的反馈信息,提供建议,彼此进行

18、真诚的赞赏和批评。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第四阶段为稳定交往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心理上的相容性会进一步增加,自我暴露也更广泛深刻。此时,人们已经可以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性的个人领域,分享自己的生活空间和财产。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达到这一情感层次的友谊关系。许多人同别人的稳定交往关系并没有在第三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是仅仅在第三阶段的同一水平上简单重复。还有一些人终其一生与别人的关系都只处于比较肤浅的水平,这正是不少大学生抱怨没有好朋友的原因所在。特别要提醒的是,无论人们的关系多么密切、情感多么融洽,也无论人们主观上怎样感受彼此之间的完全拥有,关系的卷入者都不可能在心理上完全取得一致。

19、两个人是两个世界,两个理解的基点,两个情感的基点,两个利益的基点。人与人之间只存在多大程度上相一致的问题,而不存在完全相一致的情况。2.人际关系深度的标志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人们的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随着我们对一个人的接纳性和信任感愈来愈高,我们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我,同时我们也会要求别人越来越多地暴露他们自己。因此,我们要想知道自己同别人的关系深度如何,要想知道别人对我们有多高的接纳性,只需要了解别人对我们的自我暴露深度如何。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对于陌生人,对熟人和亲密朋友,在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上是存在明显不同的。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对于陌生的人,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都是

20、极为有限的,交流的内容都是非亲密性的话题。如家长教育孩子,当陌生人问其姓名时,要 回 答“不知道”,就是避免上当、受骗。对于熟悉的人,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会增加,但只在小范围内涉及亲密话题。一方面来自于自我保护,另一方面可能对方根本不感兴趣。而对于亲密朋友,交流最广泛最充分,所涉及的亲密话题和非亲密性话题都很广泛。但是必须注意,对于任何人,无论关系多么亲密,我们都有不愿意暴露的领域。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因为关系亲密或者是好朋友、情侣等关系而要求对方完全敞开心扉,更不能任意侵犯对方所不愿暴露的领域。否则,对方会产生强烈的排斥情绪,从而导致接纳性大大降低。那么,究竟哪些方面属于自我的浅层,又有哪些方

21、面属于自我的深层呢?对于大学生而言,学生的社会身份,如所属学校、院系、专业,情趣爱好,如饮食偏好、业余爱好、消遣活动的选择等属于自我的最表面水平。属于第二层次的是自己的态度方面,如对某同学的看法、对于时事政治的观点等。但对于某位教师的看法,往往被学生看作是第一层次的内容。属于自我的第三层次的是自我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状况。如同父母的关系、或者是自己的担心、自卑情结等等,都属于自我的第三层次。对于属于这一层次的问题,大学生往往有很高的自我卷入,轻易不向别人暴露。属于自我最深层次的,是通常称之为隐私的方面,如某些不能为社会一般观念所接受的经验、念头、行为等。如曾经产生过的偷窃念头、冲动或自己的第一

22、次性经验等等,都属于自我最深层的方面。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往往可能一辈子也不对任何人暴露。如果别人向我们暴露他们的这些方面,那说明他对你有了超乎寻常的信任和依赖。对于别人这些方面的事情,我们应当从保护别人的角度考虑,不应对其他任何人提及。通过了解别人在怎样的层次上对我们暴露自己,我们可以很好地了解别人对我们的信任和接纳的程度,了解我们同别人的人际关系的状况。当然,我们自己对别人的信任和接纳程度如何,也可以通过我们能否无顾虑地对别人暴露那一层次的自我信息来了解。自我暴露的层次越深,说明我们的卷入越深。(二)人际关系的不平衡分析在人际关系中,人们普遍希望自己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能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

23、己,“投之以桃,报之以梨”。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又能感觉到人际关系往往是不平衡的,甚至人际关系中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其实,在人际关系发展状态中,人际关系的不平衡是普遍存在的基本形态,而人际关系的平衡才是人际关系发展状态的暂时形态。这种人际关系的不平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1.人际交往的双方的认识不同。人际关系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需要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动力,人际关系的状态主要反映了人们在相互交往中需要满足的状态。交往双方对于对方的需要程度,或者只是自以为对方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程度,都能够影响其对于双方关系的重视程度。能够从人际关系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或者自以为能够获得更多的满足的一方,往往对这种关

24、系更加重视,更加刻意维持双方的交往,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出主动性,但在处理人际关系的矛盾时往往又处于被动的一面,有时就会导致人际交往的双方所体验到的地位是不平等的。2.人际交往的双方的情感体验不同。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由于交往的双方往往从人际关系中获得了不同的需要满足,必然导致双方在人际交往中伴随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由于人际关系的核心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情绪、情感的动力特征,使得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表现不同,从而也导致了人际交往的双方获得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3.人际交往的双方的行为方式不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行为习惯,表现出人的个性。比如说同样是对人的关心,有的人

25、习惯于直接说出来,而另一个人可能更多地做出关心对方的事情,而从未说出来过。如果缺乏充分的相互了解,就有可能导致人际交往中的误会,而使得处于人际关系的人主观感觉到不平衡。因此,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认识到人际关系的不平衡是普遍存在的,另一方面,这种不平衡也是可以调整的。调整这种不平衡的方法就是调整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的需要满足状态,从而调整人们对于在人际交往中需要满足程度的认识,或者直接调整人们对于在人际交往中需要满足程度的认识。以认识为基础,改变人际交往中的情感体验和人际交往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意向,从而达到改变人际关系不平衡或不平等状态的目的。(三)人际关系的基础一你好、我好心态在人际关系中,

26、关系的对象如何相处,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基本心态。人际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就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创立了 4种生活态度:“我不好一你好;我不好一你也不好;我好一你不好;我好一你也好。”这里仅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和说明。1.我不好一你好。这是自卑者的态度。持这种态度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被动,不能主张自己的权益,持小心谨慎的态度,往往很难从人际关系中获得充分的心理满足。在交往过程中也需要得到更多的接 美 托马斯A哈里森.:我好!你好!,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纳与承认。这种态度源于幼年时的认知。由于小孩子身体弱小,不能自助,所以不可避免地会觉得自己不如周围的人,产生自卑感。如果这种态度没有随着成长而改

27、变,固着下来,会带来消极的影响,要么放弃自我,要么顺从他人。有些大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明显表现出这种态度,需要帮其被认识清楚并得到改变,才能在成人意识指导下建立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2.我不好一你也不好。这是严重悲观、厌世者的态度。在人际关系中既不相信别人,以不相信自己。怀疑别人的交往动机,难以建立人际信任。这种态度源于孩子开始走路时,意 味 着“被人照看”的生活已告结束,抚爱到此为止。当他探究一切而不愿老实呆着,可能滚下楼梯,受到惩罚,造成伤痛。如果这种身处逆境的状态毫无缓减地继续下去,孩子就会得出“我不好一你也不好”的结论。持有这种态度,儿童的成人意识便停止发育,一旦长大,持这种态度的人常会

28、放弃自我,陷入绝境。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不能主动寻求帮助,往往导致行为退缩,生活质量下降。3.我好一你不好。这是怀疑的和独断的态度。长期被父母虐待、凌辱的孩子会转向这种态度,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开始反抗,他拒绝认识自己的内心,无法客观地对待发生的一切与自己的关系,却一口咬定总 是“别人的错”。他们深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无可指责的,不管做什么都是好的。持这种态度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怀疑别人,因为孤傲,仇视等原因而使自己极端孤立。4.我好一你也好。这是健康的态度,认可自己也认可他人。这种态度是我们所期望的,与前三种态度截然不同。前三种态度依赖于情感,常常引发心理适应不良,第四种态度依赖于理性。因为

29、我们对“好”的理解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自己的经历,我们可以超越它们,将其抽象化而达到为所有的人服务的终极目的。如果一个人一次又一次地被置于自己能够证明自身的价值以及他人的价值的环境中,就容易形成“我好一你也好”的态度。在人际交往中,持这样的态度,无论对自己还是别人,不求全责备,而是看到将来,充满信心。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因素影响,有许多大学生没有形成这种健康的态度。一旦他们接受T“我好一你也好”的新态度后,马上就能产生好的情感,这种新方式会给大学生活带来新的人际关系体验,新的幸福体验。(四)人际关系的PAC分析法柏 恩(Eric Berne,1910-1970),美国精神分析学家。把人的自我

30、状态分成3种:父母状态(P a r e n t),成 人 状 态(A d u l t),儿 童 状 态(c h i l d)o这3种状态存在于所有的人身上,与年龄无关,与社会角色无关,而是不同的心理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是由父母或父母型人物的行为内化来的,是一大堆装在脑子里的个人早年获得的印象深刻的外部经验,包 括“必 须”和“应 该 。父母自我 状 态 是“教诲”的、“权 威”的。当一个人板着脸教训人或表现出高高在上时,就 是“父母自我状态”的一种表现,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他人,责骂、训斥人以及其他权势式的作风。成年自我状态的特征是“理智的”、“逻辑的”,注意事实资料的搜集,能够

31、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冷静地分析,而 不 受“父母状态”和“儿童状态”的干扰。儿童自我状态的特征是“情绪的”、“冲动的”、“自发的”,常常凭感觉,如足球场上当喜爱的球队获胜时不顾及周围的环境,冲动地大叫大跳,就是儿童自我状态的表现。这种状态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一会儿逗人爱,一会儿又大发脾气令人厌。P A C三种自我状态汇合成人的性格,蕴藏在人的潜意识之中,每 个 人3种状态同时存在,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表现,就形成了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行为。借助于该理论,我们认为,在人际关系中,由于家庭影响,生活经历、教育及环境等的不同,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双方往往主要以三种自我状态的一种自居,同时又对对方有着一

32、定的角色期待,这就影响了人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行为及行为意向,甚至导致了人际关系矛盾的产生。通过利用PAC法分析人际关系的类型,往往可以认清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1、甲AA=AA乙:甲乙双方都以A自居,并且均把对方看作A,这种人际关系常见于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双方相处,就事论事,感情色彩较少,人际关系矛盾也较少,是一种理想的同事关系。2、甲PP=PP乙:甲乙双方自己以P自居,把对方也看成是P,这种关系较常见于同事、夫妻之间。一方面对于对方具有支配的意愿,另一方面也明显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支配,双方均较武断,关系容易紧张。3、甲CC=CC乙:甲乙双方均以C自居,并且把对方也看成是C,这种关系常见于未成年人之间,也存在于心理不成熟的成年人之间。双方均以感情冲动为特点,缺少理智,人际关系中常有冲突发生。4、甲PP=CC乙:甲以P自居,把乙看作是C,乙以C自居,把甲看作是P,这种人际关系常见于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