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文言文-诗集翻译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文言文-诗集翻译解析.pdf(10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寡人之于国也【作者】孟 子 弟 子【朝代】先秦译文对照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日:“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港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标签:高中文言文其他哲理治国文言文译文注释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
3、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了。老百姓
4、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现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 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 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 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
5、够不归罪于荒年,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向您这儿来了。”河伯与北海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滨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浚,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6、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磐(囿)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大(t a 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与北海秋天里洪水按时到来,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直流的水畅通无阻,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
7、牛马都不能分辨。在这个情况下河伯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景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伯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在这个时候河伯转变了原来欣然自得的表情,面对海神若仰首慨叹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况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浅陋,伯夷的道义微不足道,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广阔无边,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家门前,那就危险了,我将永远的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北海神若说:“对北里的青蛙不能够与它谈论关于大海的事情,是因为井口局限了它的眼界;夏氏的虫子不能够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因为它被生存的时令所
8、限制;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道理的问题,是因为他的眼界受着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看到大海后,才知道你的不足,这就可以与你谈论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大海却不会满溢出来;海底的屋闾泄漏海水,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停止,但海水却不曾减少;海水不因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增减,也不因水灾旱灾而受影响。这说明了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可计数。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从天地之间生成形态,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感觉自己见到的太少,又哪里还能自傲呢?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像小小的蚁穴在巨大的水泽里吗?
9、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像细小的米粒在大粮仓中吗?人们用“万”这个数字来称呼物类,人不过占其中之一;人类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的地方都有人,每人只是占其中的一个;这表明人与万物相比,不像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吗?五帝所连续统治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所劳碌的,全不过如此而已。伯夷以辞让君王位置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先前看到河水上涨而自满一样吗?”五代史伶官传序1呜 呼!盛哀之 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2,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3,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 仇 也 上 燕
10、王,吾 所 立5,契丹,与吾约为兄弟6,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8。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巴入于太庙,还矢先王巴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雒已灭咒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仑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叱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味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可以亡身2。,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巴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
11、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2 2,而智勇多困于所溺2 3,台独伶人也哉2 4 作 伶官传。31注释译文编辑词语注释1、伶(H n g)官:宫廷中的乐官和授有官职的演戏艺人。2、原:推究,考查。庄宗:即后唐庄宗李存勖,李克用长子,继父为晋王,又于后梁龙德三 年(9 2 3)称帝,国号唐。同年灭后梁。同光四年(9 2 6),在兵变中被杀,在位仅三年。3、晋王:西域突厥族沙陀部酋长李克用。因受唐王朝之召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后封晋王。4、矢:箭。梁:后梁太祖朱遍,原是篁建部将,叛变归唐,后封为梁王.5、燕王:指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其子刘守光,后被朱温封为燕王。此处称刘仁恭为燕王,是笼统说法6、契丹
12、:宋时北方的一个部族。7、与:赐给。其:语气副词,表示命令或祈求。乃:你的。8、庙:指宗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所。此处专指李克用的祠,同下文的“太庙”9、从事:原指州郡长官的僚属,这里泛指一般幕僚随从。少牢:用一猪一羊祭祀。1 0、纳之:把箭放好。1 1、系:捆绑。组:绳索。1 2、函:木匣。此处用作动词,盛以木匣。1 3、先王:指晋王李克用。1 4、仇 稣(c h o u):仇敌。15、一夫:指庄宗同光四年(92 6)发动贝州兵变的军士星甫晖。16、誓天断发:截发置地,向天发誓。17、岂:难道。欤(y G):表疑问的语气助词。18、抑:表转折的连词,相当于“或者”、“还是”。本:考究。迹:事
13、迹,道理。19、书:尚书。2 0、逸(y i)豫:安逸舒适。忘:亡的通假。2 1、举:全、所有。2 2、忽微:形容细小之事。忽是寸的十万分之一,微是寸的百万分之一。2 3、溺:溺爱,对人或事物爱好过分。2 4、也哉:语气词连用,表示反诘语气。13白话译文啊!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天意,难道不是人为的缘故吗?探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世人传言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曾把三支箭交给庄宗,并对他说:“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与我结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而归附于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庄宗收下箭藏在宗庙里,此后打仗时,就派官员以
14、少牢之礼祭祀于宗庙,恭敬地取出箭,放入锦锻织的袋子里,背着它冲杀在前,等打了胜仗,又把箭放回宗庙。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放着梁王君臣的头颅,进宗庙,把箭交还先王,禀告报仇成功的消息的时候,他意气之盛,可以说是豪壮啊!等仇敌已灭,天下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叛乱的人四方响应,庄宗慌张东逃,还没等见到敌人,官兵们就离散了,只乘下君臣互相瞧着,不知投奔哪里是好,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这又是多么衰败啊!难道真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吗!还是推究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都在于人为的缘故呢?尚书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好处。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这是
15、很自然的道理。所以当庄宗气势旺盛时,天下所有豪杰无人能同他对抗,等到衰败时,几十个伶人就可使他命丧国亡,为天下人所耻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仅仅是伶人的事吗?于是作 伶官传。(21创作背景编辑欧阳修进入政界后,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社会上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危机越来越令人不安。到了仁宗庆历初年,以王伦、李海等为首的人民暴动接踵而起,西夏又侵扰西北边镜,屡败宋军。欧阳修、范仲淹等人针对当时的敝政,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
16、很耽心五代惨痛历史即将重演。而宋太祖时薛居正奉命主修的 旧五代史 又“繁猥失实”,无助于劝善惩恶。于是自己动手,撰 成 了 七 十 四 卷 的 新五代史。欧阳修关心国计民生,忧国忧民,倡导革新他崇尚儒家的尚实致用思想,关心时事,积极入世,坚决反对佛教思想,极力抨击佛教的危害。他有胆有识,奋发上进,为国家和民族想有所作为。欧阳修反对屈辱苟安,不修武备,力主加强战备,改革时政。面对国家和民族面临的危机,欧阳修作此序是为了希望宋朝统治者以史为鉴,告诫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以期引起统治者的警惕。梁 启 超 论毅力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
17、其何以成,何以败?日: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日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
18、,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席诉知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孔子 日:”譬如为山,未成一 一,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靛,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译文编辑从古到今,人们事业的成就,经验教训众多,呈现出种种不一的情况,途 径。概要的推究他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结
19、论是:有毅力的人就会成功,相反的人就会失败。人生的历程,大体逆境占了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了十分之三四,而顺逆这两种境遇又常常是相互交替着轮流出现。无论事情是大是小,必然会遇到几次乃至十几次的阻力,这种阻力虽然有的大有的小,但总之必定是不可避免的。那些在意志和能力方面薄弱的人,开始的时候一定会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我要如何如何,他心里认为天下事本来就是很简单容易的,等到马上尝试,阻力突然来临,就颓然丧失了信心。那些意志能力比较弱的人,凭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这第一关,遇到第二次挫折就退缩了;意志能力稍强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才退缩;又坚强些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才退缩。他所做的事情越大,他遇到的挫折就越多
20、,他不退缩也就越难。不是极其坚强的人,就没有能够善于达到它的终点的。如果遇到挫折而不退缩,那么小的逆境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境;大的逆境之后,必定会有大的顺境。经过了盘根错节的复杂情况以后,尔后随之才会有迎刃而解的一天。旁观者只是非常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总是因为某种缘故宠爱他;又认为我遭遇不顺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这种人哪里知道所谓的“不顺”啊、幸运 啊,对于他和我都是相同的,而是否能征服这些“不顺”,同时又利用这些“幸运”,正是他成我败的区别所 在。再用驾船来做个比方,如果用二十天的时间,来走一千里的路程,这期间风向潮流有时顺有时逆,常常交互错杂。他凭着艰苦忍耐的力
21、量,迎着那逆风逆流冲了过去,然后能从容地前进,去度过顺风顺水的一段。但是我或者一天就退回来了,或者两三天就回来了,或者五六天就回来了,所以彼岸就始终不可能到达。孔子说:“比如造山,还差一筐土,如果停止下来,那是我自己停止的;又比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了一筐土,如果继续去填,那是我自己去填的。”孟子说:“做事的人,比如挖井,挖了七、八丈深,还没有挖到井水,还是废井。”成败的规律,在此而已。冯谖客孟尝君齐 人 有 冯 谖(xuan)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 尝 君I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 何 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
22、以草具2。居有顷,倚柱弹其剑3,歌曰:“长 锲(j ia)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4。孟尝君日:“食(s i)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狭,歌曰:“长铁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锲,歌曰:“长铁归来乎!无以为家。”左 右 皆 恶(w U)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后孟尝君出记7,问门下诸客:“谁 习 计 会(ku&i),能 为(w 0)文 收 责(zh&i)于薛者乎8?”冯谖署曰:“能二”孟尝君怪之
23、,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锲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 尝 见 也 吗”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k u i)于忧,而 性 博(n u d)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2o先生不羞巴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口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16?”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17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 来 合 券 叫 券 遍 合,起?矫(j ia o)命,以责赐诸民2。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 驱21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2 2,衣冠而见之,曰:“责(zh&i)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
24、市而反?冯谖曰:“君之 视 吾 家 所 寡 有 者 臣 窃 计2 3,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 人 充 下 陈24。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日:“市义奈何?”日:“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2 5,因而贾利之26。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2 7,曰:“诺,先生休 矣28!”后 期 年 齐 王 谓 孟 尝 君 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3。”孟尝君就国31于薛,未至百 里3 2,民扶老携幼,迎 君 道 中 终 日 叱 孟 尝 君 顾3 4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日:“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
25、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3 5,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36,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 上 位3 7,以故相38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日:“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 使 三 反 孟 尝 君 固 辞 不 往 也。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 太 傅 赍(jT)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皿,封书,谢 孟尝君日:“寡人不祥4 2,被于宗庙之祟4 3,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4%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45!”冯谖诫孟尝君日:“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
26、于薛46。”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 纤(xi&n)介 之祸者,冯谖之计也词语注释1.属:嘱托,请托。2 .左右:指孟尝君身边的办事人。以:因为。贱:贱视,看不起。形容词作动词用。之:他,代冯谖。也:用在表原因的介宾短语之后,表句读上的停顿。食(s i):给吃。“食”后省宾语“之”(他)。3 .居:停 留,这里有“经过”的意思。有顷:不久。弹(t G n):用指头敲击。4 .以告:把冯谖弹剑唱歌的事报告孟尝君。5 .车客:能乘车的食客,孟尝君将门客分为三等:上客食鱼、乘车;中客食鱼;下客食菜。6 .恶:讨厌。以为:以之为。7 .出记:出通告,出文告
27、。8 .“谁习”二句:计会,今指会计。习:熟悉。计会:会计工作。为文:给我。文,孟尝君自称其名。责,通 债 薛,孟尝君的领地,今山东枣庄市附近。9 .署曰“能“:签名于通告上,并注目“能”。1 0 .果:副词,果真,果然。负:对不起。之:他,代“客”(冯谖)。未尝:副词性结构,不曾。1 1 .“文倦”三句:倦于事,为国事劳碌。愦(k u i)于忧,困于思虑而心中昏乱。惨(n u d),同“懦”,怯 弱。1 2 .开罪:得罪。1 3 .不羞:不因受怠慢为辱。羞:意动用法,认为是羞辱。1 4 .约车治装:预备车子,治办行装。1 5 .券契:债务契约,两家各保存一份,可以合验。1 6 .何市而反:买
28、些什么东西回来。市,买;反,返回。1 7 .寡有:少有,缺少。1 8 .合券:指核对债券(借据)、契约。1 9 .遍合:都核对过。起:站起来。2 0.矫命:假托(孟尝君的)命令。以责赐诸民:把债款赐给(借债的)老百姓,意即不要偿还。以:用,把。2 1 .长驱:一直赶车快跑,中途不停留。2 2 .怪其疾:以其疾为怪。因为他回得这么快而感到奇怪。2 3 .窃:私自,谦词。计:考虑。2 4 .下陈:后列。2 5 .2 6 .拊爱:即抚爱。子其民:视民如子,形容特别爱护百姓。2 7 .贾(g(i)利之:以商人手段向百姓谋取暴利。2 8 .说:同“悦”,高兴。休矣:算了,罢了。2 9 .期(j T)年:
29、满一年。3 0.齐王:齐渴王。先王:指齐宣王,滔王的父亲。3 1 .就国:到自己封地(薛)去住。3 2 .未至百里:距薛地还有一百里。3 3 .正日:整整一天。3 4 .顾:回头看。3 5 .梁:魏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 王 萄(即梁王)迁都大梁,国号曾一度称“梁”。3 6 .放:弃,免。于:给.机会。3 7 .虚上位:空出最高的职位(宰相)。3 8 .故相:过去的宰相。3 9 .反:同“返”。4 0.赍:拿东西送人。文车:雕刻或绘画着花纹的车。驷:四匹马拉的车,与“乘”同义。服剑:佩剑。41.谢:道 歉。42.不祥:不 善、不好。43.被于宗庙之祟:受到祖宗神灵的处罚。44.不足为:不值
30、得顾念帮助。45.不足:不值得。为:帮 助,卫护。顾:顾 念。姑:姑 且,暂且。反 国:返回齐国国都临淄。反,同“返”。统:统率,治理。万人:指全国人民。46.愿:希 望。请:指向齐王请求。祭器:宗庙里用于祭祀祖先的器皿。立宗庙于薛:孟尝君与齐王同族,故请求分给先王传下来的祭器,在薛地建立宗庙,将来齐即不便夺毁其国,如果有他国来侵,齐亦不能不相救。这是冯谖为孟尝君所定的安身之计,为“三窟”之 一。47.纤 介:细 微。山2白话译文齐国有个名叫冯谖的人,穷得没法养活自己,托孟尝君人请求孟尝君,说他愿意在孟尝君家里当个食客。孟尝君问:“客人有什么爱好?”回答说:“他没有什么爱好。”又问:“客人有什
31、么才能?”回答说:“他没有什么才能。”孟尝君笑着接受了他,说:“好 吧。”孟尝君身边的办事人员因为孟尝君看不起他,便拿粗劣的饭菜给他吃。过了不久,冯谖靠着柱子弹他的剑,唱 道:“长 锲 啊,回去 吧!吃饭没有鱼。”办事人员把这情况告诉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鱼吃,按照门下的食客那样对待。”过了不久,(冯 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 铁 啊,回去 吧!出门没有车。”办事人都笑话他,并把这情况告诉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准备车,按照门下坐车的客人一样对待。”于是冯谖乘着他的车,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说道:“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看待了。”这以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铁 啊,回 去
32、吧!(在 这 里)没 有 办 法 养家!”办事人员都厌恶他,认为他一味贪求不知满足。孟尝君问道:“冯先生有父母吗?”答道“有个老母亲。”孟尝君派人给她吃的用的,不让她缺少什 么。于是冯谖再也不唱歌了。后来孟尝君出了一个通告,询问家里的食客们:“谁熟悉会计工作,能替我到薛邑去收债么?”冯 谖(在 通 告 上)签 名,写道:“我 能。孟尝君看了感到奇怪,说:”这(签 名 的)是谁呀?”左右办事人说:“就是唱那,长 剑 啊,回去吧 的人。”孟尝君笑着说:“客人果真有才能啊,我对不起他,以前不曾接见他。”便特意把冯谖请来接见他,向他道歉说:“我被一些琐事搞得很疲劳,被忧患缠得心烦意乱,生性又懦弱愚笨,
33、陷在国事家事之中,(不得脱身与先生见面),得罪了先生。先 生 不 以(我对您的简慢)为羞辱,还有意替我到薛邑去收债么?“冯谖说:“愿 意(替 您)做这件事。”于是准备车马,收拾行李,载着借契出发。告辞的时候,冯谖 问:“债款收齐了,用它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说:“看我家里缺少的东西(就买些回来)。”冯谖赶着车到了薛邑,派官吏召集应该还债的老百姓都来核对借契。借契全核对过了,(冯谖)站 起来,假 托(孟 尝 君 的)命 令,把债款赐给老百姓,随即烧了那些借契。老百姓们欢呼万岁。冯 谖 一 直 不 停 地 赶 车 回 到 齐 国(都 城),大清早就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对他回得这么快感到奇 怪,穿戴整
34、齐来接见他,说:“借 款 收 齐 了 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呀?”答 道:“收 完 了。”问:“用它买了什么回来?”冯谖说:您说 看我家所缺少的,我私自考虑,您宫里堆积着珍宝,猎狗和骏马充满了牲口圈,美女站满了堂下,您家所缺少的只是 义 罢了。我私自用债款给您买了义。“孟尝君问:“买义是怎么回事?”答道:“现在您有个小小的薛,不把那里的人 民看做自己的子女,抚育爱护他们,反而趁机用商人的手段在他们身上谋取私利。我私自假托您的命令,把债款送给了老百姓,随即烧了那些借契,老百姓高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给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不高兴,说:“好 吧,先生算了吧!”过了一年,齐王对孟尝君说:“我不敢用先王的
35、臣子作我的臣子。孟尝君便到他的封地薛邑去。离那里还差一百里路,老百姓就扶老携幼,在路上迎接他。孟尝君回头看着冯谖说:“先生给我买义的道理,今天才算见到了。冯谖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仅能避免死亡。现在您只有一个洞穴,还不能垫高枕头睡大觉呀。请让我替您再凿两个洞穴。”孟尝君给冯谖五十辆车,五百斤金。往西到梁国去游说。(冯 谖)对梁惠王说:“齐国把它的大臣孟尝君放逐到诸侯国来,诸侯国中首先迎接他的,就会国富兵强。于是梁惠王把相位空出来,让原来的相做上将军,派遣使者带一千斤黄金,一百辆车,去聘请孟尝君。冯谖先赶车回到齐国,提醒孟尝君说:“一千金,是很厚重的聘礼,(出动)一百辆车,是显赫的使节。齐
36、国该听说这情况了。”魏国的使者往返三次,孟尝君坚决推辞不去。齐王听到这些情况,君臣都惊慌害怕起来,就派遣太傅送一千斤黄金、两辆彩车、一把佩剑(给 孟 尝 君)。封好书信向孟尝君道歉说:“我很倒霉,遭受祖宗降下的灾祸,又被那些逢迎讨好的臣子所迷惑,得罪了您。我是不值得您帮助的;希望您能顾念先王的宗庙,姑且回来统 率 全国人民吧!”冯谖提醒孟尝君说:“希望您向齐王请来先王传下的祭器,在薛地建立宗庙。”宗庙建成了,冯谖回来报告孟尝君说:“三 个洞穴都已凿成了,您可以暂且高枕而卧,安心享乐了!”孟尝君做了几十年相,没有一点祸患,都 是(由于)冯谖的计谋啊。作品背景编辑这 是 战国策的又一名篇。属 战国
37、策齐策四。战国时期,列国纷争,宗法制度遭到破坏,诸侯国王和贵族等领主势力受到削弱,他们迫切需要大量的拥护者和谋划者,于是王侯将相争相养士,从而出现了“士 这一特殊阶层。1 1 1这 段 时 期,风 行 养 士(食 客)之 风,尤以四大公子为甚。如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及吕不韦等。这些士大多是能辩善谋,有一定的政治见解,或有一技之长,甚至身怀绝技者。“食客三千”已经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士阶层,是当时的特殊阶层,有着一定的社会势力。他们依附于君主,不断地献计献策,为他们扩大政治影响,巩固权位。这人中,龙蛇混存,既有鸡鸣狗盗之徒,也不乏有非凡胆识的人才,本文主角冯谖就
38、属后者。文中即通过冯谖展现了战国时代士的才干和智慧,也反映了那个时期的政治面貌。作品鉴赏编辑文学赏析齐孟尝君、赵平原君、魏信陵君与楚春申君,各养士数千,号为四公子。冯谖“贫乏不能自存 ,故”请人对孟尝君说,愿意寄食门下。孟尝君问来人:“他有什么爱好?他有什么特长?”来人故意说都没有,实为试探以礼贤下士著称的孟尝君。孟尝君“笑而受之,日诺。“虽然他有些轻视,但仍慷慨收罗。接 着,冯谖又进行了第二步试探,他弹剑铁唱道:“长 剑 啊,我们回去吧,连 鱼 都 吃 不 上!孟尝君听到后,吩咐和门下食鱼的门客同等对待。但此后冯谖一次比一次升级,又提出了出门坐车,供养家口的要求,但孟尝君都满足了他。尽管如此
39、,左右以孟尝君轻视他而“食以草具”、“皆笑之”、“皆恶之,以 为 贪 而 不 知 足 左 右 人 平 庸 无知,只会看主人眼色行事和以势利量人,原是常见的人情世态。孟尝君虽无先见之明,却宽容大度,为他后来地位失而复得起了巨大作用。冯谖三番五次的试探,藏才不露,装愚守拙,为其以后大有作为埋下伏笔。山接下来的“收债于薛”使冯谖的才能得到了施展的机会。当孟尝君出文征求一个熟悉会计业务的人时,一向装作“无 好、无能 的冯谖毅然自荐,令读者大吃一惊,也今孟尝君深感愧疚:“我亏待了他,还不曾接见过他。继而公开道歉:“以前我把先生得罪了。”这一突变情节,展示出冯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士为知己者效力的气度。孟
40、尝君的深深自责、公开赔罪,并委以重任,又使他仍不失大家风范。下文冯谖署记、矫命焚券、市义复命使冯谖的才华尽露无遗,他在全部核查诸民借据之后,假托奉孟尝君之命,把债全部蜴还百姓。他的不凡举动使文势再生波澜,也表现了他重视民本的远见卓识和临机大胆决断的性格。在复命中他认为孟尝君珍宝珠玉,狗马玩好、美人婢妾都不缺少,只缺仁义爱民,故矫命焚券,买回民心。他不仅为孟尝君的统治奠定了雄厚基础,取得了人民的支持,又抓住了孟尝君的口实把柄:“视吾家所寡有者。“冯谖胆大心细,果断而讲策略,但孟尝君“不悦”、“先生休矣”则暴露了他有些鼠目寸光、狭隘浅见。接下来冯谖“经营三窟”,帮助孟尝君恢复并巩固了相位。一窟是孟
41、尝君罢相到薛,百姓扶老携 幼,“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他终于理解了冯谖市义的行为,并深受其益。二窟是冯谖西游于梁,说服梁王三遣使者以千金百乘聘孟尝君为相,为抬高孟尝君的威信而虚张声势,给齐王以危机感,从而达到了重新用盂尝君的目的。这里又表现了冯谖善于利用齐王和梁王之间的矛盾,足智多谋的性格特征。三窟是梁王重聘求贤,齐王谢罪并重新起用孟尝 君,在 此,冯谖满意地说:“三 窟 已成,您可以高枕无忧了。”一个深算远谋的谋士形象鲜然立见。此时的孟尝君对冯谖的态度也由“不悦”、“休矣”的不信任转变为言听计从,并深为冯谖的才能所折服。囚文章最后一句写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未遇丝毫灾祸,是靠的冯谖的计
42、策。以对冯谖才能的肯定和孟尝君的受益作结,完整自然。川先抑后扬、先贬后褒的反衬技巧,更起到了鸣则惊人的效果,平添了很多冯谖大智若愚的不凡形象。谋篇之妙是本篇又一景观。不是直叙其才,而是曲曲九转之后,方入胜景,增强了历史散文的戏剧性。全文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尤其用以虚引实,欲出先没的技巧步步诱入,使人物性格突出有加,不失为写人物形象的一篇名作。网本文的特色是通过变化的情节展现人物性格的变化。冯谖的藏才不露,初试锋芒到大显身手与孟尝君的轻视、重 视、存疑和折服互为衬托对比,情节也是波澜重生,引人入胜。在写作上,本文有人物、有故事、有情节、有戏剧冲突、有细节描绘,初具传记的特征,开后世史书“列传”的
43、先河。W写作特点一、运用曲折的情节和生动的细节刻画出冯谖的策士形象。开头从反面写冯谖被人认为是个无能的人,初到孟尝君门下做食客,受到“食以草具 的待遇。他三次弹铁而歌,再三提出生活方面的要求,反映他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不平凡的气概。这时的冯谖,是所谓“才 美 不 外 见 到 孟 尝 君 征 求 门 下 食 客 有 谁 能 为 他 去 薛 收 债 时,冯谖却“署曰:能 ,孟尝君对他,由最初的“贱之”变为“怪之”,并且笑着说:“客果有能也”,态度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是一道曲折。冯谖在薛以特殊方式为孟尝君收债和回齐复命的情况,反映他有胆有识,处事果敢迅速,为“能”字住入了具体内容。但当孟尝君知道冯谖如何
44、收债、如何为他“市义 时,心里却“不悦”了。这又是一道曲折。直到一年后,孟尝君“就国于薛”时,才认识到冯谖为他“市义”的意义,因而由衷称赞冯谖。这又是一道曲折。在孟尝君陶醉于“市义 所取得的成就时,冯谖却提醒他“未能高枕而卧”,主动提出“为君复凿二窟 的任务,利用齐与魏的矛盾解决了齐王与孟尝君的矛盾,为巩固孟尝君的政治地位创造了足够的条件。这又是一道曲折。通过上述曲折的情节,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出冯谖的政治识见和长于计谋的才能。文中的细节也起到同样的作用。如冯谖去薛收债时,先问孟尝君“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答以“视吾家所寡有者”,看来这一回答是冯谖早已预料到的。他焚券市义,与孟尝君的要求毫
45、不相关,但在回齐复命时,他抓住孟尝君的这句话,分析孟尝君家所寡有者是义。这样,为孟尝君 市义”,既合乎逻辑,又符合孟尝君“视吾家所寡有者”的要求,在孟尝君尚未认识到“市义”的作用时,也无法责备他。这也表现出冯谖这个策士的智慧和善于揣摩他人心理的特点。二、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出有关人物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如对冯谖的三次弹锲而歌,孟尝君的左右由无所爱憎到“皆笑之”,以至“皆恶之”,孟尝君却一一满足了冯谖的要求。两相对照,反映出孟尝君乐于养士的特点和左右的势利、无知,而“弹锲而歌”本身,又是冯谖对“贱之”“食以草具”的待遇的不平之鸣。又如冯谖对孟尝君说明了焚券市义的理由和情况,孟尝君反而“不 悦 两 相
46、 对 照,反映出冯谖的政治远见和孟尝君识见的低下。又如孟尝君对冯谖,由最初的“笑而受之”,至IJ 怪之”,至 请 而 见 之 ,至 不悦”,到称赞,到最后的完全信赖,前后对照,不仅反映出孟尝君了解、认识冯谖的曲折过程,更重要的是使冯谖的聪明才智,随着事态的发展逐一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冯谖这个策士的形象显得完整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1 3 1名家点评清林 云 铭 古文析义卷五:此 与 史记所载不同,若论收债于薛一事,史记颇为近情。但此篇首尾叙事笔力,实 一 部 史记蓝本,不必较论其事之有无也。初把冯谖伎俩,说的一文不值,既得寄食他人门下,又歌长铁数番。必欲尽人之欢,竭人之忠,使人不可忍耐而后已,
47、是岂人情也哉?然孟尝君无不曲从者,所以收天下士心,于谖本无所觊也。收债自署,已怪其出人意外:即市义而归,亦不解其用心深远,所以不悦。及罢相归薛,亲见老友,方服其能。而狡兔一窟先成,二窟再凿,俞出俞奇。一以见孟尝君之好士,施之于不报;一以见冯谖之负才,为之于不测也。清储 欣 古文菁华录卷 八:叙事颖脱,此等文亦已变左氏而开史迁。清吴楚材、吴 调 侯 古文观止卷四:三番弹铁,想见豪士沦落,胸中块垒勃不自禁。通篇写来波澜层出,姿态横生,能使冯公须眉浮动纸上。沦落之士,遂尔顿增气色。清余 诚 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四:此文之妙,全在立意之奇,令人读一段想一段。真有武夷九曲,步步引人入胜之效反复相生谋篇之妙
48、,殊属奇绝。若其句调之变换。摹写之功,顿挫跌宕,关锁照应,亦无不色色入神。变体快笔,皆 以 为 较 史记更胜。清 高 嵋 国策钞卷上引俞桐川评:无能无好,写得平平无奇。长铁三弹,凄凉寂寞。以下逐步生色,结穴十分热闹。回环照应,前后生情,细若罗纹,灿如锦织,极有宣村文字。清 高 嵋 国策钞卷上:逐层叙次,生动变化。上接左氏,下开龙门。清浦 起 龙 古文眉诠卷十三:此冯谖传也。屈伸具态。其计某,不出为巨室老,无绝殊者。喜其叙置不平铺,且为史传开体。1 5 1清 唐 德 宜 古文翼卷三引曹德培评:弹铁为一段,市义为一段,凿窟为一段,逐段蝉联,最有关锁。而每段中自为起伏,尤无一浪笔,岂非至文垓下之围司
49、 马 迁 史记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日:“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雅,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HI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 曰:“左。”左,乃陷大泽 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 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
50、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