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通用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通用8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通用8篇)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1 2023年是中国航天的丰收年,本年度感动中国的特殊致敬环节聚焦了一个特别的群体中国航天人。 从1970年中国放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日,中国人探究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勇攀顶峰、独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幻想化作现实。 颁奖词直抵人心,感动背后是对真善美和美妙生活的共同追求。 “像感动中国这样走过20年的节目,是不多见的。龙鳞装是一种源于唐代的书籍
2、装帧形式,特别适合呈现时间轴序列,每一页翻开就是一座丰碑。”回忆起制作开篇画面的过程,龙鳞装非遗传承人张晓栋感慨道,在接到节目组的邀请后,他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悉心完成这幅长卷。 作为节目的忠实观众,张晓栋告知记者:“节目中典范人物的事迹不断启发我,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过去近15年我只做了8部书,可能我这辈子也只能干非遗传承这一件事,既然做,就要做好。” 与张晓栋一样,感动中国总撰稿刘凯也陪伴节目走过多年,在专注于撰写颁奖词的过程中,他收获了更多的感动与暖和。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2 3月3日晚,“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如期而至。彭士禄、
3、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中国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等获得“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荣誉。 3月3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和女儿在颁奖现场。 3月3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朱彦夫的女儿在颁奖现场展现父亲书写的“荣耀属于二连”“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从2023年到2023年,感动中国已走过20载。20年来,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既呈现出一般百姓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又实录了社会变迁、时代前进的铿锵足音,其中历久弥新的中国精神力气,穿透时间的隧道,照亮过去、现在和将来。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
4、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期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到达肯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矗立不倒、奋勇向前。走过20年,感动中国为何依旧打动人心?颁奖词靠什么制服一批批观众?记者采访了感动中国总撰稿刘凯等主创人员。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3 平凡铸就宏大、英雄来自人民,年度人物的感人事迹全面呈现了新时代中国的精神风貌。 一幅厚重长卷被缓缓绽开,红底洒金纸上,启功先生亲题的“感动中国”四个字缓缓消失。紧接着,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一幕幕熟识的画面,书页如同片片“龙鳞”,记录了感动中国创办以来留下的感动瞬间这是感动中国2023宣传片中的画面。 不知不觉间
5、,这档栏目已陪伴观众走过20年,那些平凡英雄的精神事迹感人至深,人格力气更是震撼人心。 今年的开篇人物将目光聚焦在归根清华、为中国科学进展作出重要奉献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身上。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20余年的僵局,当美国刚公布公告解除外国人访问中国的禁令时,思乡的杨振宁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途。在受到阻碍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取得了多项顶尖的科学成果,使他背后的“中国”二字更加熠熠生辉。回国定居后,杨振宁为吸引中国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始终关怀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连续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中国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
6、,到归根老人,岁月须臾而过,杨振宁用50年的时间回应邓稼先“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同途”的商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动容、引人落泪。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长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与祖国同心同向,一起向将来是本次感动中国人物身上共同的底色: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奠基者彭士禄“深潜”一生,只为永久守望祖国海洋;超越年龄、伤病、体能局限,被称为“中国飞人”的运发动苏炳添,始终坚信“我们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投身高原医学讨论50余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让青藏铁路14万筑路大军免于高原病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爱国精神之外,自强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
7、一显著特点。 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面对这样的状况,生活该怎样度过?感动中国叙述了张顺东、李国秀夫妇顽强、自信、乐观的故事,他们依靠仅有的劳动力量,让一儿一女考上大学,让全家人彻底告辞了贫困。 像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这样的,还有被誉为“中国的保尔”的朱彦夫,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每一段人生都书写精彩;从小几乎完全丢失听力的大学生江梦南,在父母的帮忙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还走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讨论生。这些“平民英雄”彰显的顽强、自信、乐观精神,为社会前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5 20年间,时代
8、进展、社会变迁,颁奖词的写作风格却始终保持稳定,直抵人心。 “好的文字是锤炼出来的。从最开头每个人1000多字,再精简到几十个字,中间还要经过许多同事的传阅、提意见、修改。颁奖词是仪式的一局部,要尽可能短,和仪式严密结合,才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刘凯告知记者,写作中强调朴实、精确,不堆砌辞藻,不过分华美,尽量用中国人常用的行文习惯,让观众承受起来毫无障碍。 翻开今年的颁奖词,简洁、精确、美丽的风格扑面而来:杨振宁的“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将来”,彭士禄的“两代人为抱负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朱彦夫的“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受”,江梦南的“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
9、响亮的号角”寥寥数语,感人至深。 颁奖词为什么总能打动人,是刘凯常常被问到的.问题。在他看来,获奖人物的事迹是感动的核心,同时观众心中还要存着对真善美的追求、观赏,才有可能被感动。“腊梅生得再好,还需要赏花的人懂得”。 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绽开。颁奖词打动人心的秘诀,在于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价值和美妙生活的共同追求。中心播送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综合部制片人孙金岭,奉献了节目的定位语“一部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他认为,感动中国有两大独特气质,一是节目气质,一是历史气质。通过一年一度的广泛评比,通过庄重仪式,将那些一般人的身影和声音在时间中定格,在记忆中凝固,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气韵悠
10、长、绵延不绝的历史组成局部。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6 “剧变中的不变,喧扰中的寂静,疾行中的伫立,眼花缭乱中的注视。”感动中国给主持人敬一丹带来了这样的感受。在缺席感动中国2023后,早已退休的她再度回归。 “我们对每一个人物表达不过分、不滥情,没有拔高的表述,尽可能介绍一个真实的人,将真正的好人表现出来。”在敬一丹看来,接近真实就是这档节目能保持长期生命力的缘由所在。 “查找好人”,这是感动中国的初心,是节目最早的“核”梳理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事,开掘新闻大事中的主角,感性地刻画历史瞬间,放大历史细节。 我们的时代从来不缺少偶像和英雄,重要的是推崇什么样的偶像与英雄。从创办初
11、始,感动中国就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进展进步的主体力气,胜利评比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平凡而宏大、朴实而真诚的典型人物。 从“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的张桂梅,到“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的王继才、王仕花;从制造卓越成就的科学巨擘钱学森,到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的一般邮递员王顺友在人们眼里,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得意的人”。 感动中国实现了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发动。每届“感动中国”的筹备都历时数月,这本身就是发觉先进、表扬先进、学习先进、效仿先进的宣传过程,更是先进人物感动公众、传承精神、延长抱负的有效途径。 在节目开播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感动中国送来天上的祝愿,其中叶光富叙述了他与
12、节目的故事,“2023年神舟五号一飞冲天,当时我只有23岁,还是一名飞行员,震惊环宇的首次飞行给我内心种下了航天梦的种子。”而那一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正有我国第一位飞天的航天员杨利伟。 近年来,各地也推出当地的“感动人物”。在一个个“感动人物”故事的叙述中,中华民族的精神力气不断传承发扬。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7 今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心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平台播出。盛典以“平凡铸就宏大,英雄来自人民”为核心主题,全面呈现中国人所经受的波澜壮阔的2023年。其中,苏州籍两院院士顾诵芬中选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顾诵芬,男,1930年2月诞
13、生,江苏苏州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参谋、中国航空讨论院名誉院长。1991年中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中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荣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顾诵芬院士是闻名的飞机空气动力学家,是我国高空高速歼击机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他主持建立了我国飞机设计体系,主持研制的型号开创了我国自行设计研制歼击机的历史,顾诵芬院士先后参加主持了歼教1、歼8和歼8等机型的设计研发,曾任歼8副总设计师、歼8总设计师。由于对歼8系列飞机的重大奉献,顾诵芬院士被誉为“歼8之父”。1991年,他中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14、),1994年中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顾诵芬父亲顾廷龙和母亲潘承圭都出身于苏州名门望族,旧居在望星桥。顾廷龙逝世后,顾诵芬根据父亲临终前“将藏书一局部捐赠母校”的嘱托,分两次从北京专程到苏州,把父亲生前保藏的4000册(套)珍本、孤本、善本藏书捐赠给苏州一中。为此,苏州一中专设“顾廷龙赠书珍藏室”。2023年8月,“清芬可挹:两院院士顾诵芬”展在苏州美术馆举办,展出了顾廷龙、顾诵芬两代名人的手迹、图纸手稿、工具仪器等90件实物原件,以及成绩单、宝贵照片等66件文献资料,真实再现了顾诵芬院士从江南文化望族走向我国航空科研尖端的砥砺行程。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
15、体会8 20232023感动中国陪你走过了20年,感人的故事历久弥新,感动的力气经久不息,请记住这些平凡却闪亮的名字。 他们是故事的仆人公张顺东、李国秀。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但他们用残缺的身体,书写了世间最美家庭的模样。他们用辛勤的劳作,把儿女养大成人,他们用顽强的意志,甩掉了贫困帽子,制造了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张顺东1974年诞生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他6岁放羊时被高压电击伤,失去了右手,双脚重伤。19岁那年,他熟悉了邻村的姑娘李国秀。 1993年,张顺东、李国秀喜结连理。庄稼人,有耕种才能有饭吃。两个人只有一只手,他们有力量、有决心面对以后的生活吗? 张顺东:生
16、活不是说等出来的,是靠干出来的,夫妻同心,黄土才能变成金。 女儿和儿子相继诞生,安康的孩子是劝慰,更是这个家庭的盼望。李国秀说,别人的孩子用手抱大,而我们的孩子是用双脚抱大的。 一双儿女慢慢长大,原本仅够填饱肚子的生活,越来越捉襟见肘。 每每天不亮,村里人还在睡梦中,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就开头劳碌了。想让日子好一点,就要付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李国秀练出了绣花的本事贴补家用,他们养殖的鸡鸭猪仔也越来越多。 张顺东:勤劳奋斗去干活,是一个丈夫应当去做的,更是一个父亲应当去做的。 懂事的女儿没有辜负父母的厚望,考上了师范大学。但同时,张顺东原本受伤的两只脚由于过度劳累而溃烂,不得不先后截肢。命运再次给
17、这个不幸的家庭以沉重打击。 截肢后的张顺东没有倒下,装上假肢连续耕作于田间地头。夫妻二人更加珍爱对方,你就是我的手,我就是你的脚。 顽强,自信,乐观的张顺东、李国秀,没有向命运屈服,在困苦中相互扶持,相亲相爱。 李国秀:我觉得人再苦再难,不能没有盼望。 在乌龙镇,张顺东夫妇身残志坚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只要有需要,村民们都会来搭把手,国家又给报销了两万多元医药费。2023年,在国家危房改造资金的扶持下,家里盖上了新居,年收入逐步提高,张顺东家成为村里最早一批脱贫户。 张顺东:汗水不是白流的,总有收获。 如今,他们的女儿大学毕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也有了自己的宝宝,四世同堂,尽享天伦。对张顺东、李国秀而言,由于加倍努力了,所以倍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