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专题节目观后感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榜样》专题节目观后感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榜样专题节目观后感篇 在中心组织部和中心电视台联合录制的典范专题节目中,集中呈现了9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和基层党组织代表的事迹,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传承 节目中的“两优一先”代表和嘉宾中,有75岁的老书记,也有34岁的基层干部;有1937年就参与革命的“将军夫人”,也有“80后”的青年教师。典范的精神,因时而变,又脉脉相传。 当87岁高龄的陈先达教授笔耕不辍、在教学一线培育着他的第四代弟子,年轻的徐川以一篇我为什么入党的文章在网络上引起热闹反响,吸引众多90后、95后的年轻人查找关于党、关于信仰的答案; 年逾古稀的吴金印老书记仍在唐庄镇发光发热,而早在10年前,年仅25岁的尼玛江村
2、就开头了他第一次驻村生涯; 有同事叹息着低谷时很多人离开的选择,好在胡双钱已经在飞机零件制造一线带起了一支平均年龄30岁的队伍 我们感念吴金印、陈先达、龚全珍这些老前辈一生的坚守奉献,更欣喜于欣欣向荣的新生力气的成长。 节目中,还再次宣告了河南省兰考县脱贫的消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终生意。”焦裕禄已经去世52年,但焦裕禄的精神,一刻也未曾磨灭。 带动 “他工作过的地方,有一批人会像他”。 回忆廖俊波生平的短片里,有人说了这样一句话。 廖俊波离开了,但“俊波速度”却在福建省乃至全国基层干部的身上传播开来,“能到现场就不到会场”已经成为了许多干部的工作原则。 我们关注典范,除了他们自身的事
3、迹作为,更感动于他们对四周的转变、对身边人的影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吴亚琴的社区,70岁的老人选择入党,并成为社区综治协管员,维护着社区治安;在尼玛江村驻村的地方,藏族木匠小伙子看到外来的“第一书记”为本地进展如此专心,打算跟着他一起努力,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现场,刘锐请出了与自己一起巡航黄岩岛的五位战友;护士长杜丽群的背后,是艾滋病科的医护团队;而景海鹏代表的,是他和队友们,乃至很多个航天人的辛苦与幻想。 节目中邀请的,是一个个典范代表,我们眼中看到的,是一个个行业、一条条战线上,一支支坚决、团结的队伍,一个个布满分散力、战斗力的群体。 同行 典范,从来不只是一人一事的宏大,更多的,
4、是一种精神的连续和传承、影响与带动。每一项事业的进步,每一项成就的取得,往往不是一个人、甚至一代人的奉献,而是一群人、几代人绵绵不断的付出。 假如说典范是旗帜,他的四周已经有多彩的旗帜在一同飘扬;假如说典范是明灯,我们看到的,不是孤灯闪耀,而是一大片闪亮的光线。 典范节目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现着,典范就在我们身边,典范的精神从未断裂,从过去到现在,从身边到更远,典范已经引领着很多人同路前行。 如今,党的十九大马上召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近在眼前,新的时代、新的使命在召唤着的,正是每一名党员,不忘初心,坚决方向,与典范同行。 2023典范专题节目观后感2(陈先达) 没有信仰的灵魂无异于
5、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假如没有坚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不行能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陈先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自己培育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被称为“行走的马列字典”。 身居斗室,胸怀宽阔天下 陈先达教授的一间“斗室”,藏书和电脑桌占据了大半空间。吃饭、读书、写作、给学生们上课都在这里。虽身居斗室,陈先生却心系国家命运,以哲学家的思想高度和宏阔的理论视野,对社会上诸如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文化虚无主义、文化复古主义等错误思潮进展批判。近几年,他的系列理论文章,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的显著位置上发表,提出了正确的观点,帮忙社会解除困惑,引发了剧烈反响。作为一名
6、共产党员与马列主义讨论学者,陈先达教授已经将旗帜鲜亮地与错误思潮做斗争当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把国家命运与自己紧紧联系在一起。 教书育人,传播马列信仰 1956年,陈先达走上讲台。60多年来,陈教授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已普及全国高校的哲学课堂,其中有两位大学校长,三位长江学者,数十位教授。陈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在三尺讲台上传播着马列信仰,塑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灵魂。如今87岁高龄的他,仍旧担当博士生导师,培育马列主义的讨论学者。陈先达教授笔耕不辍,他主编的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成为很多高校的必修课;马克思早期思想讨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讨论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学术专著;走向历史的深处是我国当代讨论马克思主义
7、思想史的一部扛鼎之作,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讨论上奉献卓著。 坚决信念,“姓”马更要信马 陈先达教授说过,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来源于两点:一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二是基于自己的亲身经受。陈先生的生平告知我们,作为共产党人要懂历史、懂中国近代史,尤其要懂中共党史,要深知今日国家的富强是一代代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砥砺前行的成果。作为共产党人,要坚决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陈先生经受过旧中国的苦难岁月,见证了马列思想在祖国大地的播撒历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这笃定的信仰下,推翻三座大山、成立新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点滴进程。 合格的共产党员,首先应当是合格的马克思主义
8、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展,但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依旧是科学真理。”因此,广阔青年共产党员不但要时刻坚决马克思主义信仰,而且要不断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热忱,用科学的思想、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让我们的事业永葆生气。 2023典范专题节目观后感3(吴亚琴) 吴亚琴,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综治委主任。她从事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16年来,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上取得了突出成绩,社区实现了零上访、零治安案件、零吸毒、零邪教组织人员、零犯罪、零家庭暴力、零冲突升级的“七零”工作目标。她本人也被国家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司法部评为榜样人民调解员,被中国社会工作
9、协会城区工作委员会评为“中国小巷总理”之星。 心系群众,效劳基层百姓 十几年来,吴亚琴始终把自己定位为百姓的女儿、妈妈,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办事,始终将自己的心与老百姓紧紧相连。长山社区成立以来,就存在下岗失业人员多、流淌人口多、老年人多、残疾困难群体多等问题,吴亚琴心心念念这些需要帮忙的人,探究制定了“四民”工作目标,即福民、助民、安民、乐民。福民,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入手,修路铺砖、管道改造、绿化亮化、搭建大舞台、安装休闲健身器材等一列措施,使长山社区一步步变成了宜居的花园式社区;助民主要是从养老、扶孤、促就业三个方面着手,切切实实帮忙居民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技能和水平;安民,多年来长山社区调处
10、各类民事纠纷400多起,防止民转刑事案件20多起,纠纷调整率达100%,调解胜利率达99%,连续多年实现零上访、零治安案件、零吸毒、零邪教组织人员、零犯罪、零家庭暴力、零冲突升级的“七零”工作目标;乐民工作的开展以丰富社区居民精神生活为目标,成立乒乓球协会、书画协会等8个社团、组建民乐队、健身队等活动不断,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安康。 开拓创新、转变效劳模式 2023年,为了实现养老效劳的组织化运营、标准化运营、精细化效劳,社区注册成立了第一家社区承办的开展专业化养老效劳的社会组织康乐之家老年效劳中心,探究了家庭自助式、邻里互助式、外力救济式和功能输出式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养老效劳方式。在效劳好老年
11、人的同时,吴亚琴发觉,社区里的妇女经常陷入“起床、工作岗位、回家做饭”三点一线的生活,生活缺乏新奇感,不能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正能量。为此,她组织开办“丽人学堂”,设烹饪、烘焙、缝纫、美容美发、瑜伽健身等有益于提高妇女生活质量、生活品位的课程,为广阔妇女同胞的家庭生活带来阳光与欢快。长山花园社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贫困家庭多,许多年轻父母拿不出钱带孩子进展早期教育。吴亚琴组织社区成立了早教中心,联系区里相关部门,实行政府选购效劳,定期面对03岁婴幼儿家庭开展早期教育的课程。社区还成立了三点半小课堂“蒲公英之家”,由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放学后无人照看的贫困家庭孩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12、 打通渠道、维护百姓权益 长山花园社区居民大局部都是与吴亚琴同企业的职工,企业破产后,企业与失业职工、退休职工及其家属之间存在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解决。2023年3月,1500多人聚拢预备到省里上访。吴亚琴得知后主动站出来说:“企业没有了,我和大家一样伤心。上访是为了解决问题,但用不着越级,到我这就行。”平静居民的心情后,吴亚琴走上了困难的维权路。她组织召开社区党员大会和居民代表大会,成立了问题状况反映小组,把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梳理清晰,形成书面材料,按程序反映给各级部门,历经5年最终使退休人员医保问题、职工欠款问题得到了解决。时至今日,原企业还在分批间续发放拖欠失业职工、退休人员的各种款项近
13、2023万元,发放欠款的重任始终由社区代为担当。 吴亚琴因势利导,在社区设立了“百姓说事点”,依托社区网格化治理为广阔居民群众搭建了表达诉求、供应建议的平台,同时,开通妇女儿童维权直通车,积极为百姓打通相关渠道,将百姓的冲突纠纷逐级上报给司法所或区人民法院,甚至还把巡回法庭请进了社区,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我们都说只有建好小家才能建大家,有了家才有国。吴亚琴正是祖国小家建立大军中的一员,她用自己热腾腾的心捂热老百姓的心,她用自己一日日的奔波织起社区建立的网,她用自己一年年的努力扎实祖国基层建立的根。 2023典范专题节目观后感4(杜丽群) 看完典范专题节目中杜丽群的事迹后,我被深深地震撼
14、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她每天与艾滋病人“零距离”接触,冒着随时被感染甚至死亡的风险,坚守在工作最忙、风险最高的艾滋病护理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社会的奉献和付出。正是这种忘我的奉献精神,折射出共产党员的胸襟和气势,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她积极学习艾滋病护理学问,为病人站好每班岗。提起艾滋病,很多人生怕避之不及,以至于谈艾色变。2023年,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刚刚成立,艾滋病相关学问还未普及,护理人员也很缺乏,加之每天都要给病人抽血、输液、清理皮肤,护理难度大、职业暴露风险高,工作困难重重。刚刚成为共产党员的杜丽群挺身而出:“我情愿去。”就是这简简洁单的几个字,开启
15、了杜丽群艾滋病护理的新篇章。为更好的适应工作,她主动报名参与艾滋病相关学问的培训和进修,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总结工作阅历,为病人输液推广实行了100%的静脉留置管。留意提升护理工作中最根本的进针、拔针技巧,减轻了病人苦痛的同时,也降低了医护人员被针头刺伤感染的风险,被称为艾滋病人的守护神。 她注意加强情感沟通,做病人的倾听者。杜丽群对同事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病人是脆弱的,艾滋病病人的脆弱更加突出,我们需要救治的不单单是他们生理上的疾病,更多的是他们脆弱的灵魂,那种对生命畏敬、对生活热爱的灵魂。”是的,艾滋病人不仅要忍受肉体上的苦痛和熬煎,更要忍受心灵上的煎熬。社会上对他们的卑视,人们异样的眼
16、光,都会给这个濒临社会边缘群体造成致命打击。而杜丽群就像一个永久带着微笑的大姐姐,总是擅长把自己护理技术和对病人的拳拳爱心化作一泓清泉,缓缓流淌过每一会患者的心间,带给他们暖和和安慰。不慎感染艾滋病的志愿者小张,就是在艾滋病科一个个医护人员的关心下走出阴影,重拾信念和士气,走向新生活的。 从事艾滋病临床护理十几年,杜丽群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积极提倡开展创立温馨病房和红丝带中心活动,参加或指导护理艾滋病患者超过1万人次,帮忙100多为艾滋病母亲通过母婴阻断技术生育了安康的孩子。她用每一位医护人员的热心、爱心照看和帮忙病人,让患者感受到病房就是家。付出终有回报,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
17、院艾滋病科从刚刚成立时11名护理人员进展到今日的40余名,杜丽群也于2023年获得我国卫生系统授予个人的最高荣誉白求恩奖章。这就是社会和人民对她最大的确定和褒奖。 正是很多个像杜丽群这样悄悄奉献任劳任怨的医护人员,用大爱和专业的医疗技术,为病人筑起了生命的屏障,用行动和职业操守诠释着救死扶伤的真谛,谱写着无私奉献的赞歌。他们就是医院的脊梁,是社会的脊梁。在抗击艾滋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这种为生命站岗的崇高信念,正鼓舞着杜丽群以及千千万万个艾滋病护理人员勇往直前! 2023典范专题节目观后感5(吴金印) 绿军帽,棉衬衣,黑布鞋,一身布衣的老人在大山里一呆就是五十载,一忙就是半辈子。就是这样一位朴
18、实平凡的老党员,年过七旬依旧奋战在基层的一线,他带着群众治山治水、改河造田、开山架桥,一钎子一锤地在太行山里开拓出6个山洞、8座桥梁和20多公里高标准大路,用2400亩新造良田为狮豹头公社的村民开拓出一道“生路”来。他是吴金印,是被牢记于太行山之中的好儿子。 1966年24岁的吴金印放弃市区的职位来到穷山沟,没有盐的野菜泡汤刺痛了他的心,没有田地的困难切实摆在眼前,村民的温饱问题是压在肩上的难题。没有田就造一个田、没有路就修一条路,就是怀着这样无畏信念,他领着村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凿山、炸洞拉碎石,一步一步掘进、一点一点推移,汗水打湿的不止是年轻的脸庞,是太行曲折的山脉,胸膛跳动的不止是酷热
19、的心脏,更是狮豹头村民活下去的盼望。就这样与山石搏击让太行山从一穷二白到现在的山青水绿硕果丰收,或许其中的辛苦只有吴金印一个人讲的清晰。再到后来调到唐庄乡任党委书记,他敢于创新敢于挑战最早建立起乡镇企业、种大棚搞果蔬基地,他带着村民扎扎实实走进展的路子,400元到10000元人均收入是吴金印最满足的工作成果也是他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事。 那件30多个补丁的衣服见证了吴金印工作中的坚守和付出,那太行山上镌刻的名字是村民对他的满腔恩情。吴金印说过:“为人民而奋斗,是共产党人的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这是一辈子的事”他将这句话说了一辈子记了一辈子也干了一辈子。他还说:“老百姓怕我退休我就不退休,共产党员永不退休!”这个已是古稀之年的老党员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为人民效劳的宗旨,用自己的行动守住心中的热土。 “太行公仆”吴金印,用双手制造奇迹,用信念转变生活,扎根基层,无愧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