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工地施工资料)8章-施工方案篇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运工地施工资料)8章-施工方案篇1.docx(2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航运工地施工资料)8章-施工方案篇1第8章 土建施工方案1428.1 测量及监测方案1428.2 二次土方开挖施工方案1548.3 塔吊施工方案1608.4 防水施工方案1978.5 高支模施工方案2138.6 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2418.7 钢管混凝土施工方案2708.8 爬模施工方案2838.9 施工电梯施工方案3048.10 外架施工方案3228.11 砌体施工方案3308.12 幕墙施工方案3338.13 防台风应急预案3428.14 绿色施工方案3478.15 节能施工方案357第8章 土建施工方案8.1 测量及监测方案8.1.1 施工测量的总体思路本工程为超高层建筑物,37#地块
2、包含A、B两栋塔楼,A楼地上35层,建筑高度153.55m,B楼地上20层,建筑高度87.95m,地下室均为2层.为满足工程施工特点,该工程的平面控制网按照“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由高到低设置三级控制网,各级控制网相互衔接,统一为整体系统.垂直控制网采用天顶法、坐标法对各施工阶段进行针对性的设置.拟在中间层增加垂直控制网传递层,减小结构自振、风振对施工测量精度的影响.垂直控制网的传递按不超过90m的高度进行设置.根据设计要求,以业主提供的高程水准点为基准,在场地建立高程控制网.塔楼上用全站仪垂直引测标高形成楼层标高控制网.楼层土建、钢结构、幕墙、机电、装修等以此网为依据进行楼
3、层标高控制.8.1.2 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施工流程和测量规范的熟悉,测量方案的确定,对业主提供的测量基准点进行交接和校核,并做好记录.针对该工程测量难度及工程量安排测量人员数量及分工,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均按照国家规定检定合格,并在使用有效期内.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将及时校正以保证仪器的使用精度.8.1.3 施工过程测控作业流程8.1.4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进场后,在业主、监理的指引下,对首级测量控制网办理正式的书面移交手续,实地踏勘点位,对已经损坏的点位作出标记说明.平面控制网是土建、钢结
4、构、幕墙装修、机电安装、沉降及变形观测施工测量的依据,也是监理等各检测单位复查的基准.布网要求:各级平面控制点可靠、稳定、使用方便;通视条件好,检校方便,满足施工精度要求.由于该工程量巨大,而且工况复杂,因而必须设置多级平面控制网,而且各级控制网之间必须形成有机的整体.由此本工程建立三级平面控制网.8.1.4.1 首级平面控制网首级平面控制网是在业主提供的一级导线点基础上,根据建筑物的总平面定位图,建立一个稳定可靠,不受施工影响的施工控制网.该控制网作为首级平面控制网,它是二级平面控制网建立和复核的唯一依据,也是幕墙装修测量、机电安装测量、沉降及变形观测的唯一依据,在整个工程施工期间,必须保证
5、这个控制网的稳定可靠.该控制点的设置位置选择在稳定可靠处,且设置保护装置.示意图如下:根据总平面定位图及现场场地实际情况,建立首级平面控制网.依据工程进度定期(结构施工阶段每月一次)对该控制网点进行观测比较,并及时对破坏的控制点进行修复.8.1.4.2 二级平面控制网二级平面控制网的布网以首级平面控制网为依据,布置在施工现场以内相对可靠处,用于为受破坏可能性较大的下一级平面控制网的恢复提供基准,同时也可直接引用该级平面控制网中的控制点测量.二级平面控制网应包括建筑物的主要轴线,并组成封闭图形.由于布设在基坑附近,每次使用时要复测二级控制点的坐标,确保二级控制点的准确性.地下结构施工测量时,根据
6、二级平面控制网中的轴线控制桩,用坐标法、极坐标法直接测出轴线控制线,并以此为基准,依据图纸放出细部轴线.每一施工阶段测量工作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及测量成果记录报监理单位复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37#地块二级平面控制网:8.1.4.3 三级平面控制网地上结构施工时,在首层楼板上,三级平面控制网的布置以二级平面控制网为依据,依据图纸设计在核心筒内布设控制点,可用于控制墙体施工,又可用于塔楼外框架的施工测量.三级平面控制网布置图:37#地块A栋三级平面控制网:37#地块B栋三级平面控制网:8.1.4.4 垂直控制网的建立为了保证建筑物垂直度、几何形状和截面尺寸达到设
7、计要求,该工程的垂直控制采用天顶法、坐标法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由于该工程的垂直测量控制比一般工程精度要求高,拟采用垂直精度为1/20000的激光铅直仪.依据二级平面控制网在首层楼面上建立的垂直控制网,在首层垂直基准点上架设激光铅直仪,将垂直控制基准点逐个投测至施工楼层面,放出控制轴线.机电安装、幕墙装修施工根据楼层控制轴线测放出其施工控制线.8.1.5 土建施工测量8.1.5.1 核心筒的施工测量核心筒内的垂直控制基准点形成可复检网型.在首层架设激光铅直仪将垂直控制点投测到施工楼层,对垂直投测在施工楼层上的点进行距离、角度检查合格后,按设计尺寸放出核心筒水平结构施工与后期机电安装与装饰等的控制
8、线,并以此为依据,控制和调整模板的高程,满足工程施工要求. 核心筒外墙的控制是将首层的垂直控制点用激光铅直仪垂直引测到测量钢平台上,点位经核查无误后,带通线,调整模板的上口,确保外墙的垂直度.用吊线锤从模板上口挂至下口控制线,检查爬模的整体垂直度,进一步对爬模垂直偏差进行校正、调整.8.1.5.2 垂直控制网分段投测为减小高层施工测量精度受结构自振、风振、日照,以及测量仪器精度影响,采用分段投测和分段控制,在中间层增加垂直控制网转换层.本工程拟每隔50m为一个投测段,即在A楼的11层、22层,在B楼的11层设置垂直控制网的转换层,设置将第一阶段控制网升至第二段起始楼面,作为第二段楼面的控制,其
9、余类推.A楼:B2F1根据二级控制网直接测放,F1F11楼层控制轴线网根据1F控制网测放,F12F22楼层控制轴线网根据11F控制网测放,F23顶层楼层控制轴线网根据22F控制网测放.垂直控制网分段如下:A栋分段:147B栋分段:1488.1.6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现场建立高程控制网.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采用DiNi03精密水准仪(往返测精度0.7mm/km)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根据设计要求采用二等水准的精度观测,测设一条附合水准路线,现场共引测3个高程基准点并组成闭合的水准路线.三个点组成高程控制网,它不仅是土建、钢结构、幕墙装修、机
10、电安装标高控制的依据,还可以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本工程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6.50m.8.1.6.1 控制点引测地下室施工阶段的各结构部位定位放线,其平面轴线控制点的引测采用“外控法”,在地下室周边的二级测量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进行细部放样.当楼板施工至首层时,在地下室周边的二级测量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放样测设激光控制点,点位布置详见二级控制网布置示意图.由于首层人员走动频繁,激光点测放到楼面后需进行特殊的保护,因此需在首层混凝土楼面预埋铁件,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且具有强度后,再次放样测设激光控制点并进行多边形闭合复测,调整点位误差,在十字
11、中心点打上阳冲眼标示.上部楼层平面轴线控制点的引测,首次在首层混凝土楼面激光控制点上架设激光铅直仪,垂直向上投递平面轴线控制点,以后每隔50m中转一次激光控制点.为提高激光点位捕捉的精度,减少分段引测误差的积累,制作激光捕捉靶.激光点穿过楼层时,需在组合楼板上预留200200的孔洞,浇筑楼板砼后,将点位通过空洞引测到各楼层上.预留洞的做法示意如下:首层楼面激光控制点点位做法激光点穿过楼层的预留洞做法测量平台进行激光点位接收效果图8.1.6.2 地下室标高引测向地下室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的基准点,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地下室内引测所需的标高.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
12、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8.1.6.3 地上各层+1.00m标高基准点引测地上楼层基准标高点首次由全站仪从首层楼面竖向引测,每升高50m引测中转一次,50m之间各楼层的标高用钢卷尺顺主楼核芯筒外墙面往上量测.在0.000m层的砼楼面架设全站仪,通过气温、气压计测量气温、气压,对全站仪进行气象改正设置.全站仪后视核每隔50m中转一次的核心筒墙面+1.000m标高基准线,测得仪器高度值.对仪器内Z向坐标进行设置,包括反射棱镜的常数设置.全站仪望远镜垂直向上,顺着激光控制点的预留洞口垂直往上测量距离,顶部反射
13、棱镜放在土建提模架或需要测量标高的楼层位置,镜头向下对准全站仪.由于全息反射贴片配合远距离测距时反射信号较弱,影响测距的精度,故本工程用反射棱镜配合全站仪进行距离测量.反射棱镜放置示意如下:第1步第2步第3步透明塑料薄片,中间空洞便于点位标示.雕刻环形刻度第一次接收激光点蒙上薄片使环形刻度与光斑吻合通过塑料薄片中间空洞捕捉第一个激光点在接收靶上旋转铅直仪,分别在00、90、180、270四个位置捕捉到四个激光点取四个激光点的几何中心即为本次投测的点位取中位置计算得到反射棱镜位置的标高后,用水准仪后视全站仪测得的标高点,计算水准仪标高值,将该处标高转移到墙体侧面距离本楼层高度+1.000m处,并
14、弹墨线标示.8.1.7 土建施工测量管理8.1.7.1 土建施工测量质量保证措施为保证土建测量工程的施工质量,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操作.测量仪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年检鉴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应当及时校正以保证测量精度.设置的测量控制点、标高控制点要设置保护装置,确保测点不被损坏;测点附近严禁堆放材料,避免影响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土建和钢结构等主控轴线及标高控制点的测量时间尽量安排在每天的上午进行.控制网定期进行复核及其复核精度要求:级别精度要求复核周期方法角度边长首级平面控制网91/24
15、0001次/每月导线测量二级平面控制网151/150002次/每月导线测量三级平面控制网51/200001次/3层边角测量首级高程网4(L为往返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1次/每月往返附合闭合差楼层基准标高网3mm1次/每层环线闭合差8.1.7.2 对分包单位测量的协调控制除自身的施工测量工作以外,我们还将对分包工程的施工测量进行控制.分包工程开工前,我单位移交测量控制线给分包单位(核心筒内外距形楼层控制轴线和楼层控制标高),由移交双方进行相互交接检查无误后方可使用.在分包工程施工过程中,将对分包工程重点部位的施工测量进行跟踪复核.8.1.8 工程监测由于本建筑物的高度及结构的特殊性,施工过程中
16、周边环境的状况及建筑物自身的原因将会给施工带来的影响,因此应采取科学的监测方法,及时掌握相关的信息,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本工程包含四大监测系统: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施工现场气象监测、施工现场环境监测、建筑物长期健康监测.在这四大测量系统中,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施工现场气象监测、施工现场环境监测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而建筑物长期健康监测为工程竣工后进行的监测,由业主根据需要自行进行监测.8.1.8.1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1)沉降点布置施工前将会同业主与设计院,根据设计与规范要求进行布置.沉降观测点制作、现场保护A、采用直径为20毫米的圆钢,一端弯成90度角打磨成半球形状,另一端焊接在柱上
17、;B、沉降观测点采用红油漆进行编号,将编号标明在沉降点所在的建筑物上;C、沉降观测点利用砌砖体或钢管搭设的架体进行隔离保护.(2)沉降观测方法A、观测基点:依据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另外引测两个工作基点进行闭合;B、测量方法:沉降观测采用闭合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根据建筑物最终沉降观测中误差精度要求,确定采用二级水准观测,环形闭合的方法,使用DSI精密水准仪,因瓦合金标尺,按光学测微法观测,采用二等环形闭合水准路线,闭合精度为小于0.31/n mm(n为测站数);C、每次观测结束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及时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沉降量及累计沉降量,将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向业主提交有关汇报
18、资料.观测注意事项A、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照明不足的地方采用人工照明,测量时要求前后视距相等;B、测量中固定人员进行观测,固定水准仪和塔尺,水准基点与观测路线,按规定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C、在每一测站观测完各前视点后,要求再回视后视点,两次读数之差不得超过1毫米,否则应重新观测,直到满足要求为止;D、按规定及时将测量仪器、设备送计量主管部门进行检测、校准.(3)观测次数按设计要求执行.当设计具体无要求时,按如下执行:首层施工完毕即观测一次,以后每施工完一层观测一次,竣工验收以后,第一年不少于4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以后每年1次,直到下沉稳定为止.对于突然发生的异常情况,应及时通
19、知设计单位.8.1.8.2 施工现场气象监测本工程地下室浇筑大体积混凝土、超长混凝土时,应及时掌握施工现场的气象情况,尽可能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浇筑,保证混凝土质量.根据每天记录的气象情况,为减小测量误差的影响,要求土建、钢结构等主控轴线及标高控制点的测量时间尽量安排在每天的上午进行.通过对该工程的气象监测,可为测量和监测时间的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保证测量的精度,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气象监测点统计表:序号测点位置测点用途数量主要仪器1标高12.330m面气象观测6数字气象仪风速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2标高115.150m面气象观测83标高180.400m面气象观测84标高245.800m面气象观
20、测45测点合计268.1.8.3 施工现场环境监测通过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监测,可及时掌握施工现场的环境状况,为有效的预防环境污染提供依据.环境监测点如下:序号监测内容测点用途数量主要仪器1噪声监测施工现场和施工楼层10粉尘计水质检测仪噪声监测仪1330B照度仪2照度监测施工现场和施工楼层83粉尘监测施工现场104污水水质监测施工现场污水排口45测点合计328.1.8.4 建筑物长期健康监控本工程为高耸建筑物,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通过对本工程长期的健康监测,可宏观把握建筑物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工作状况,同时通过对工程长期健康监测数据的比较,可分析和预测建筑物未来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工作状况,确保建
21、筑物的安全使用.建筑物长期健康监测为工程竣工后进行的监测,此监测由业主自行组织实施.8.2 二次土方开挖施工方案8.2.1 土方开挖概况37#地块A座主楼区域底板面标高为12.20m,底板厚度为3500mm,局部混凝土浇筑厚度达4950mm、6350mm、6350mm等.主楼区域外筏板基础顶标高为12.70m,筏板厚1000mm.B座工程地下室底板底标高为-13.700m,大承台内有集水坑处,集水坑位置土方需开挖至标高17.200.8.2.2 土方开挖顺序8.2.2.1 A塔土方开挖顺序A座塔楼区域底板面标高为12.20m,底板厚为3500mm,局部厚4950mm、6350mm、7850mm,
22、即核心筒区基坑呈阶梯状加深,阶梯深度为1300m、1400mm、2000mm、2700mm.如下图所示:A座基坑剖面示意A座主楼区域基坑土方开挖,由东侧向西侧方向进行施工,在西北角留置临时坡道,如下图:A座塔楼区除核心筒外底板厚1000mm,其核心筒区整体承台厚3500mm,最厚处达7850mm.根据现场标高,底板、承台还需进行二次开挖,其开挖深度不一.塔楼核心区部分开挖深度为2500mm6700mm,计划此部分采用分层开挖,每层开挖深度不大于2 m.A座主楼区域土方开挖总体分五段进行:第一段由标高13.70m处下挖至-15.20m,挖土深度1.50m;第二段, 15.20m-16.70m范围
23、土方开挖,开挖深度1.50m.第三段, -16.70m-18.20m范围土方开挖,开挖深度1.50m.第四段, -18.20m19.70m范围土方开挖,开挖深度1.50m.第五段, -19.70m20.05m范围土方人工清理,深度约为0.35m.分层开挖示意图如下:8.2.2.2 B塔土方开挖顺序1、总体顺序根据总体施工进度安排,B座工程二次土方开挖顺序由B3区B1区B2、B4区B10区B8、B9区B6、B7区B5区,如下图所示:B座基础土方开挖顺序示意2、放坡开挖:B座工程基坑土方大开挖已由前期施工单位完成,基坑(槽)开挖,应先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定出开挖长度,按放线分块(段)分层挖土.
24、按照设计要求,采取在四侧放坡,以保证施工操作安全.3、分层开挖:B座工程基础中部分承台板厚2.3m、3.0m,承台内有集水坑、电梯坑的,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坑深约3.5m左右,此部分承台土方的开挖,需采取分层开挖的方法.分层开挖示意图如下:B座工程部分承台土方开挖完成基坑示意图如下:B-34轴至B37轴交BG轴至BJ轴B23轴交BH至B-GB-34轴至B-37轴交B-B轴至B-D轴B-31轴交B-G轴至B-H轴B-31轴交B-C轴至BD轴B-19轴交BH轴至BJ轴8.2.3 基坑土方开挖1、基坑开挖程序一般是: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整平留足预留土层等.相邻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
25、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程序.对于承台厚度3.0m,且承台内部有集水坑或电梯坑的部位,土方开挖需采取分层开挖,每次分层高度不大于2.0m.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及坡度,不够时及时修整,每3m左右修一次坡,至设计标高,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宽和标高.2、基坑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当用人工挖土,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为避免破坏基底土,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由人工挖掘修整,使用正铲、反铲或拉铲挖土时为2030cm.3、雨季施工时,基坑槽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在基槽两侧围以土堤或挖排水沟,以防地面雨水流入基坑槽,同
26、时应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撑情况,以防止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4、基坑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经常复测检查.5、基坑挖完后应进行验槽,作好记录,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地质勘探报告、设计要求不符时,应及时向业主及设计反馈.8.2.4 基坑排水施工根据本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下水(上层孔隙潜水)与海沧内湖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基坑开挖深度超过海沧内湖最低水位.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地下水量较大,应在基坑内设置疏干井和排水明沟、集水坑等,采取降水疏干与明排处理相结合的措施,确保基坑内干作业.在基坑底周边设置排水明沟,截面200300(mm),坡度为0.10.5,排水沟底
27、应比挖土面低20-30mm.沿排水沟分段设置集水坑,尺寸为300300500mm,集水坑如下图所示:临时集水井中的污水采用污水泵抽水至基坑顶排水沟后经三级沉淀池排入市政排水管网.在基础承台及主塔楼厚承台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在承台基坑边设置浅集水坑,以便于在砼浇筑前抽排地下渗水及降雨水.基坑周边的地面发现裂缝时,应及时用纯水泥灌缝,防止因地面水进入裂缝而导致土体内应力加大.同时,基坑顶周边应做好不小于1.2米的安全防护栏.8.3 塔吊施工方案8.3.1 A座塔吊选型8.3.1.1 影响塔吊选择的主要因数1、楼层最高点达153m,需要塔吊最大顶升高度约为180m.2、结构特点为核心筒内埋劲性钢柱+混
28、凝土墙体、外筒钢框架结构、钢管柱内灌混凝土,土建核心筒外筒采用三层爬模架施工工艺,核心筒先行,钢骨柱吊装领先外筒可以附着的钢管柱楼层10层以上,且塔吊之间也要错开10m以上,对外附塔吊的自由高度提出了较高要求;3、外框钢管柱内结构平面9065m,外围悬挑1-4m不等,塔吊存在竖向交叉,高塔大臂与低塔拉杆或者塔帽之间需保证不小于2米的安全距离,对塔吊顶升高度要求较高;4、外框筒钢管柱对称布置,考虑2层分段,最重分段约17t,对塔吊起重能力提出较高要求;5、本工程地下室施工阶段安装三台塔吊进行材料的周转,而且三台塔吊之间要能够互装、互拆,要求臂长及起吊能力满足要求;6、本工程结构造型外挑;7、本工
29、程处于超大基坑内,布置塔吊时应充分考虑四周工地的施工影响.8.3.1.2 塔吊型号选择分析以上影响塔吊布置的因素,综合考虑现场施工条件、现有资源等条件,选择下方案:选用四台塔吊作为本工程主要吊装设备,其中两台为MC480塔吊,一台为T8030平头式塔吊,一台C6015塔吊.8.3.1.2.1 MC480塔机主要参数8.3.1.2.2 T8030塔吊参数8.3.1.2.3 C6015塔吊参数8.3.1.2.4 本工程塔吊参数吊装设备臂长(m)爬升方式最大起升高度(m)最大自由高度(m)拟布置位置功能分工MC480(1)50外附167.674.91见塔吊平面定位图主要负责塔楼区域钢结构吊装及土建材
30、料吊装MC480(2#)50外附178.874.91见塔吊平面定位图主要负责塔楼区域钢结构吊装及土建材料吊装T8030(3)50外附127.378.5见塔吊平面定位图主要负责塔楼钢结构吊装及土建材料吊装C6015(17#)45外附3540见塔吊平面定位图主要负责地下室土建材料吊装备注根据塔吊参数及平面定位,高低塔大臂与对方塔身不会相撞,但是要保证高低塔之间不会打架,必须要保证高塔大臂不会与低塔的拉杆相撞,MC480塔吊标准节为5.78m一节,中联T8030标准节为5.7m,综合分析后两台MC480之间必须有11.56m的高差,MC480(1)与T8030(3)之间必须有5.78m的高差.8.3
31、.1.3 塔吊吊装工况分析及钢构件分段根据塔吊平面定位及参数性能表得出钢构件吊装工况如下图:钢柱吊装工况分析图8.3.1.4 塔吊平面初步定位根据主体结构轮廓线及以后堆场的布置位置,考虑方便塔吊安装拆除等因素,进行塔吊的初步定位如下:再排除以下因素,对塔吊定位进行调整:(1)塔吊标准节是否与地下室墙柱位置重叠;(2)塔吊基础是否位于地下室外墙以外;(3)塔吊基础定位后,标准节是否与地下室框架梁重叠;(4)塔吊基础定位后,标准节是否穿越地上主体结构;(5)塔吊基础定位后,塔吊拆除时,平衡臂或起重臂在自降后的拆除高度是否与主体结构冲突;(6)塔吊基础定位后,塔吊拆除时,标准节位置是否与施工电梯标准
32、节(导轨架)位置冲突.(7)塔吊基础定位后,在附着楼层的附墙杆是否超长.8.3.1.5 塔吊标准节精准定位及校核8.3.1.5.1 塔吊标准节定位1#塔吊标准节定位2塔吊标准节定位3#塔吊标准节定位17#塔吊标准节定位8.3.1.5.2 塔吊标准节与-1层梁板关系1塔吊2#塔吊3塔吊17塔吊8.3.1.5.3 塔吊标准节与首层梁板关系1塔吊2塔吊3塔吊17塔吊8.3.1.6 塔吊基础定位及形式选择8.3.1.6.1 本工程岩土体分析与评价本工程地基各岩土层的岩性特征、分布规律概述如下:(1)素填土1:回填时间约35年,未经专门压实处理,尚未完成自重固结,厚度及密实度不均,均匀性差,工程性能差,
33、作为基坑侧壁自稳性也较差.(2)杂填土2:回填时间约35年,未经专门压实处理,尚未完成自重固结,成分较复杂,均匀性差,工程性能较差,作为基坑侧壁自稳性也较差.(3)淤泥或淤泥质土:均匀性较差,强度低,工程性能差,作为基坑侧壁自稳性也较差.(4)粉质粘土1:厚度差异较大,分布不均匀,均匀性较差;可塑硬塑,以可塑为主,属中等压缩性土,力学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较好.(5)粉土-2:分布不均匀,均匀性较差;稍密中密状态,以中密为主,在本抗震设防区内可按不液化考虑,属中等压缩性土,力学强度较低,工程性能较差.(6)淤泥质土1:均匀性较差,强度低,工程性能差.(7)粉质粘土或粘土2:厚度差异较大,分布不均匀
34、,均匀性较差;可塑硬塑,以可塑为主,属中等压缩性土,力学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较好.(8)中砂3:分布不均匀,均匀性较差;中密密实状态,以中密为主,局部稍密,属中等压缩性土,在本抗震设防区内可按不液化考虑,力学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较好. 局部厚度较大、密实度较高地段可能会使挤土桩之类桩型的沉桩遇阻.(9)残积砂质粘性土:厚度差异较大,分布不均匀,总体均匀性较差;属中等压缩性土,也属特殊性土,力学强度在垂直方向上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强,天然状态下力学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较好,具有浸水易崩解、软化的特点.(10)全风化花岗岩-1:顶面起伏及厚度差异较大,分布不均匀,总体均匀性较差;属中低压缩性土,天然状态下
35、力学强度高,工程性能好,也具有浸水易崩解、软化的特点.(11)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2:顶面起伏及厚度差异较大,总体均匀性较差;属低压缩性土,力学强度高,工程性能好,也具有浸水易崩解、软化的特点.(12)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3:顶面起伏及厚度差异较大,总体均匀性较差;属低压缩性土,力学强度高,工程性能好.勘察时未揭露到洞穴、软弱夹层、孤石等不利工程地质条件,可根据需要可选作拟建物桩端持力层.(13)中风化花岗岩4:顶面起伏较大,属基本不可压缩基岩,力学强度高,工程性能好,勘察时局部地段相邻钻孔揭露的岩面差异很大,形成临空面,未揭露到洞穴、软弱夹层等不利工程地质条件.8.3.1.6.2 塔吊基础开挖深
36、度附近地质分析根据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钻孔平面布置图,1#塔吊MC480基础基础位置靠近43-43剖面上,靠近钻孔号ZK74; 2#塔吊MC480塔吊基础位置位于22-22、23-23、41-41、4242相交的钻孔号ZK76、ZK77、ZK79和ZK80围成的四边形中心;3#塔吊T8030塔吊基础位置靠近3939、4141剖面附近,靠近钻孔号ZK82,如下图.JGJ/T1872009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P12中4.1.5条规定,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者埋深大于0.5m时,应该将岩土工程勘探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进行调整
37、.1758.3.1.6.3 塔吊基础定位及形式初定经排除以上因素并经综合考虑,塔吊定位如下:1#塔吊MC480基础,臂长55m,查37地块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塔吊基础位置靠近4343剖面上,靠近钻孔号ZK74,查43-43工程地质剖面图,在基底13.7的标高,对应土质为淤泥质土,查37地块详勘报告第16页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值表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45kpa,查波坦MC480说明书17A1.7节,选用M457N型塔吊基础,查说明书18A2.8,塔吊基础尺寸为1000010000*1900,塔吊基础初定如下.1#塔吊基础初2塔吊MC480基础,臂长55m,查37地块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塔吊基础位置位于
38、22-22、23-23、41-41、42-42相交的钻孔号ZK76、ZK77、ZK79和ZK80围成的四边形中心,查2222、23-23、41-41、4242工程地质剖面图,在基底13.7的标高,对应土质为2淤泥质土,查37地块详勘报告第16页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值表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45kpa,查波坦MC480说明书17A1.7节,选用M457N型塔吊基础,查说明书18A2.8,塔吊基础尺寸为10000*10000*1900,塔吊基础初定如下.2#塔吊基础初定3#塔吊T8030基础,臂长50m,查37地块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塔吊基础位置靠近3939、41-41剖面附近,靠近钻孔号ZK82,查3
39、939、4141工程地质剖面图,在基底13.7的标高,对应土质为2淤泥质土,查37地块详勘报告第16页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值表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45kpa,查中联T8030说明书,塔吊基础尺寸为90009000*1600,塔吊基础初定如下.3塔吊基础初定17#塔吊C6015基础,臂长45m,查37地块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塔吊基础位置靠近15-15、4444剖面附近,靠近钻孔号DK7,查15-15、4444工程地质剖面图,在基底13.7的标高,对应土质为2淤泥质土,查37地块详勘报告第16页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值表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45kpa,查塔吊说明书,塔吊基础尺寸为7000*70001500
40、,塔吊基础初定如下.17#塔吊基础初定8.3.1.6.4 塔吊基础终定考虑塔吊基础与承台存在重合或者连接,故将塔吊基础与承台连为一个整体,重新修正塔吊基础形式如下. 8.3.1.7 塔吊顶升及附着为保证施工安全,主楼部分两台MC480外附塔吊塔臂之间需保证有11.56m的距离.塔吊与主楼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塔吊顶升及附着详见塔吊附着专项施工方案.塔吊与主楼施工的关系8.3.2 B座塔吊选型根据施工部署及施工总平面,本工程B座共布置6台塔吊,编号分别为4#塔吊(MCT370,臂长55m)、5#塔吊(MC480,臂长55m)、6塔吊(T8030,臂长70m)、7塔吊(TC8039,臂长65m)、
41、8塔吊(TC7035,臂长60m)及9#塔吊(MC320,臂长70m).1841858.3.2.1 塔吊基础形式选择及定位8.3.2.1.1 本工程岩土体分析与评价本工程地基各岩土层的岩性特征、分布规律概述如下:(1)素填土1:回填时间约35年,未经专门压实处理,尚未完成自重固结,厚度及密实度不均,均匀性差,工程性能差,作为基坑侧壁自稳性也较差.(2)杂填土2:回填时间约35年,未经专门压实处理,尚未完成自重固结,成分较复杂,均匀性差,工程性能较差,作为基坑侧壁自稳性也较差.(3)淤泥或淤泥质土:均匀性较差,强度低,工程性能差,作为基坑侧壁自稳性也较差.(4)粉质粘土-1:厚度差异较大,分布不
42、均匀,均匀性较差;可塑硬塑,以可塑为主,属中等压缩性土,力学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较好.(5)粉土2:分布不均匀,均匀性较差;稍密中密状态,以中密为主,在本抗震设防区内可按不液化考虑,属中等压缩性土,力学强度较低,工程性能较差.(6)淤泥质土1:均匀性较差,强度低,工程性能差.(7)粉质粘土或粘土2:厚度差异较大,分布不均匀,均匀性较差;可塑硬塑,以可塑为主,属中等压缩性土,力学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较好.(8)中砂3:分布不均匀,均匀性较差;中密密实状态,以中密为主,局部稍密,属中等压缩性土,在本抗震设防区内可按不液化考虑,力学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较好. 局部厚度较大、密实度较高地段可能会使挤土桩之类
43、桩型的沉桩遇阻.(9)残积砂质粘性土:厚度差异较大,分布不均匀,总体均匀性较差;属中等压缩性土,也属特殊性土,力学强度在垂直方向上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强,天然状态下力学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较好,具有浸水易崩解、软化的特点.(10)全风化花岗岩1:顶面起伏及厚度差异较大,分布不均匀,总体均匀性较差;属中低压缩性土,天然状态下力学强度高,工程性能好,也具有浸水易崩解、软化的特点.(11)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2:顶面起伏及厚度差异较大,总体均匀性较差;属低压缩性土,力学强度高,工程性能好,也具有浸水易崩解、软化的特点.(12)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3:顶面起伏及厚度差异较大,总体均匀性较差;属低压缩性土,
44、力学强度高,工程性能好.勘察时未揭露到洞穴、软弱夹层、孤石等不利工程地质条件,可根据需要可选作拟建物桩端持力层.(13)中风化花岗岩-4:顶面起伏较大,属基本不可压缩基岩,力学强度高,工程性能好,勘察时局部地段相邻钻孔揭露的岩面差异很大,形成临空面,未揭露到洞穴、软弱夹层等不利工程地质条件.8.3.2.1.2 塔吊基础开挖深度附近地质分析根据本工程施工总平面及地质勘察报告钻孔平面布置图,4#塔吊基础位于钻探孔ZK88附近、5#塔吊基础位于钻探孔DK21附近、6塔吊基础位于钻探孔ZK104附近、7塔吊基础位于钻探孔ZK108附近、8#塔吊基础位于钻探孔FJK22附近、9塔吊基础位于钻探孔ZK12
45、5附近,如下图.根据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总部大厦(37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各塔吊基础所在位置底板标高处的土层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统计如下:序号塔吊编号底板标高处岩土层地层代号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4淤泥或淤泥质土45kpa25#淤泥或淤泥质土45kpa36#淤泥或淤泥质土45kpa47#粉质粘土-1190kpa58#粉质粘土1190kpa69#淤泥或淤泥质土45kpa鉴于塔吊基础所在区域底板处土质较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较小,无法满足天然基础的要求,故B座塔吊基础全部考虑利用工程桩.8.3.2.1.3 塔吊基础定位根据塔吊使用说明书及施工图纸,现场确定塔吊基础的尺寸及平面定位详下图.1881908.3.3 塔吊安装8.3.3.1 塔吊安装流程8.3.3.2 安装工艺1)安装基础节:用汽车吊将基础节整体吊起,准确安装在基脚上,并用8只销轴固定牢固,将安全销插入紧固后,拆除吊具.2)安装塔身:首先,安装下顶升节、上顶升节及其扶梯,此时,注意顶升时的方向;其次,安装顶升套架,包括支架、平台、护栏、油缸横杆和油缸.3)安装回转支承:正确合理选用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