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论 红楼梦 贾宝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论 红楼梦 贾宝玉.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论|红楼梦贾宝玉摘要:论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 引 言 红楼梦在继承中国古代小说艺术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创造和发展,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前所未有的高峰,贾宝玉是红楼梦中贯穿始终的重要人物,红楼梦中对宝黛的爱情描述,突破了以往作品中那种郎才女貌,一见钟情,花前月下,密约幽期,以及悲欢离合,金榜题名,夫贵妻荣的模式,而是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他俩相知相爱,达到思想感情上的默契的曲折过程,表现了他俩纯真的爱情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论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姓名:学号:学习中心: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二一二 年 X 月目 录 引言.2 一、贾宝玉的性格(一)贾宝玉
2、对封建制度的叛逆性.3(二)尊重女性、热爱女性、崇拜女性、同情女性.5(三)贾宝玉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7 二、贾宝玉的爱情(一)宝钗与宝玉的金玉良缘.8(二)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悲剧.10 结论.12 主要参考文献.14摘要 贾宝玉这个艺术典型一如现实中的人一样,他的思想性格,是他的生活环境中多方面复杂的条件和因素,在他的具体遭遇和经历里,给予影响,发生作用,而于不知不觉中形成起来的。红楼梦描写贾宝玉性格的特点,同时充分地描写了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使我们信服地看出来,贾宝玉的独特的性格,完全是一个必然的存在。作为红楼梦的中心人物,贾宝玉是曹雪芹刻意塑造的一个意念性人
3、物,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作者的影子。贾宝玉的女性化体现了曹雪芹大胆的叛逆精神,但同时也内涵着他“世人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的万般皆空的悲剧性人生感受和认识,因此,贾宝玉式的反抗最终只能是消极的。贾宝玉躲进女儿世界中去寻求那有限的真善美,这是反叛,也是逃避,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成了男性世界里的多余人,既不愿充当旧世界所需要的“补天”派,也不可能扮演新世纪所需要的“拆天”人,诚如贾雨村所言“上则不能为仁人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第二回)。女性化的贾宝玉在拒绝承担传统的人生职责的同时,也放弃了对旧社会的改造,放弃了对新生活的主动追求,因此他尽管的确不会成为封建贵族阶级所希望的接班人,同样,也
4、根本不会充当本阶级的掘墓人,这一点反映了曹雪芹的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对宝玉的性格特点和宝玉的爱情世界这两方面浅析宝玉这一人物形象。.关键词: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论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引 言红楼梦在继承中国古代小说艺术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创造和发展,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前所未有的高峰。问世后,引起人们评论、研究它的浓厚兴趣,并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红楼梦完全改变了以往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丰富性。作者严格依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创作,“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他笔下的人物往往“正邪两赋,善恶相兼”,大都是多侧面、多棱角、多变化的圆形人物,真正
5、打破了“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传统人物描写模式。红楼梦写了一个恋爱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剧,即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这一悲剧是红楼梦全书悲剧的中心事件,而这三个人物,也就成了全书的中心人物,整个红楼梦都是以这三个人物为中心,贾宝玉在这三个中心人物中又居于主要地位,并且全书所有各类人物的故事,都是围绕着他而展开的。作者在创作中,用了现实主义的笔法,塑造了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巨大艺术感染力量的贾宝玉形象。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犹如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他的思想性格,是在他的遭遇和经历里,在那种特定的生活环境中的多方面复杂的条件和因素给予他影响,发生作用,而于不知不觉中
6、形成起来的。这也就如同现实生活中的人,他在自己特定的生活环境里,有了自己的遭遇和经历,才会逐渐形成他自己的性格特征。一、贾宝玉的性格 贾宝玉是曹雪芹刻意塑造的一个意念性人物,他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贾宝玉的女性化体现了曹雪芹大胆的叛逆精神,但同时也内涵着他“世人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的万般皆空的悲剧性人生感受和认识,因此,贾宝玉式的反抗最终只能是消极的。贾宝玉躲进女儿世界中去寻求那有限的真善美,这是反叛,也是逃避,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成了男性世界里的多余人,既不愿充当旧世界所需要的“补天”派,也不可能扮演
7、新世纪所需要的“拆天”人,诚如贾雨村所言“上则不能为仁人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第二回)。女性化的贾宝玉在拒绝承担传统的人生职责的同时,也放弃了对旧社会的改造,放弃了对新生活的主动追求,因此他尽管的确不会成为封建贵族阶级所希望的接班人,同样,也根本不会充当本阶级的掘墓人,(一)贾宝玉对封建制度的叛逆性 对于贾宝玉的形象的描写,书中有不少词句,其中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的两首西江月如此写道: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
8、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咋一看这两首词,.还以为宝玉真的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但其实不然,纵观全书,这两首西江月都只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然而,曹雪芹作为一个具备了初步女性主义以及男人解放主义思想的伟大作家,其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儒家文化观念下的理想男人应该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贾宝玉又是被其所属家庭寄予厚望的一个人物,贾政等人对宝玉的期望,自然是“深精举业”,平步青云,光宗耀祖。可是,词中偏偏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
9、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恰恰与贾政等人的期望背道而驰!这样写,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邦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不仅无视程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述著,对八股诗文更认为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于是,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愿对那些儒家道学撇上一眼。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不仅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
10、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宝玉听了十分逆耳,忙说:“姑娘请别的妹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贾玉玉的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当然,在他的性格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对于世俗男性的憎恶轻蔑以及与之相反的对于女孩子的特殊亲爱和尊重。在第二回中,他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
11、,便觉浊臭逼人。”后来随着宝玉逐渐长大,他的思想也日趋成熟,他又发现“女儿”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又有女儿由出嫁前的“无价宝珠”到出嫁以后变成“死珠”再最后竟变成“鱼眼睛”的看法。这表明,他在成长中逐渐认识到在封建社会中受压迫最深的就是女孩。因此,他在行动上才表现出了对女儿不同一般的温柔体贴。在这里,贾宝玉颠覆了“男人远离女性”的性别角色要求。不仅如此,贾宝玉还反叛了男性友谊的“君子之交”。在传统社会性别角色下,男人间深刻的友谊受到抑制。儒家文化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然而,宝玉与秦钟的“兄弟情谊”可谓深厚;元春受晋封时,“宁荣两处近日如何热闹,众人如何得意,独他一个皆视有如无,毫不曾.介意。因
12、此众人嘲他越发呆了。”为什么不介意呢,因为秦钟的父亲病故,而秦钟亦病危。他与蒋玉菡、柳湘莲等人有密切关系,突出了他与同性的情谊。在此,他颠覆了男人被认为应该是坚强无比的,是可以独自承担一切重轭的“硬汉”形象,同时也颠覆了担心男性之间因交往过密而会被别人认为是同性恋的“同性恋恐惧症”。再有,贾宝玉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贾环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须要为子弟之表率”,但宝玉却是“不要人怕我”,所以贾环他们并不甚怕他,甚至得寸进尺还想谋害他。即使被贾环有意用滚烫的蜡油烫伤,他还在为贾环打掩护;他还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对茗烟“没有上下,大家乱玩一阵
13、,”“撕扇子千金一笑”使晴雯转恼为喜;金钏受辱身死,宝玉念念不忘,不顾给凤姐过生日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处洒泪祭奠。还有,他追求的爱情婚姻也是建立在这种反叛思想的基础上的。他早已将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昭然明世,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甚至拉着袭人的手把对黛玉的满腔情都倾诉了出来。贾宝玉的背叛,是阶级叛逆与社会性别角色叛逆的统一,正是这一双重叛逆决定了他背叛的彻底性,使贾宝玉这个形象体现了初步的民主平等思想,也使其人物形象变得更生动而鲜明。但毕竟他还是生长在一个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中,因此他的思想无疑是有一点狭隘。他不敢与封建制度彻底的决裂;
14、他从来不敢和封建家长正面发生冲突,对抗比较消极;还有,当他苦于找不到思想出路时,就产生了想死,想“化烟化灰”的虚无空幻的思想。贾宝玉的本质,对于封建贵族家庭来说,本来只是无用的顽石;而他的地位和天赋,却又使他在贵族家长心目中是“宝玉”。真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二)尊重女性、热爱女性、崇拜女性、同情女性贾宝玉只求过那种随心所欲、听其自然,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俏唱、自由自在的生活。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之分,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同情女性,尊重女性,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敢于向当时的儒家道德标准挑战。贾宝玉实际上是在丫鬟们
15、为主的女孩子群里长大的。丫鬟们的真挚纯洁、自由不羁的性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低下所遭遇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同时宝玉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究其原因,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在封建统治者看来就是一种叛逆。但是在宝玉看来,除了少女们的纯洁可爱嫩个使他尊敬和爱悦之外,他和黛玉的爱情一样,现实生活中再也没有.什么事物值得他献出青春和生命了。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用他自己对姑娘们的话来说“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
16、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宝玉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红楼梦反复写了这个特征,有
17、时还用神话(如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故事,“太虚幻境”的描写)和夸张的笔墨(如“抓周”试志,对刘姥姥信口开河信以为真)渲染强调这一特征。他还没有出场,作者就借冷子兴和贾雨村的谈话介绍了他七八岁时说的孩子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第二回后来又写了他这样的想法:“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第二十回他对许多少女都多情。不但对于活人,连画上的美人也怕她寂寞,特意去“望慰”一番。他既然对许多少女都多情,就不能不发生苦恼。有一次,当林黛玉和史湘云都对他不满的时候,他就不能不“越想越无趣”,“目下不过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又欲何为?”第二十二回又一次,当
18、晴雯要和袭人吵闹的时候,他就伤心地说:“叫我怎么样才好呢?把这个心使碎了,也没有人知道。”第三十六回写“情悟梨香院”的一段,贾宝玉兴冲冲去找龄官,因素日和女孩子玩惯了,只当龄官也一样,央她唱一套牡丹亭曲子。不想龄官见他坐下,忙起身躲避,正色道:“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进我们去,我还没有唱呢。”宝玉见此景况,从来未经过这样被人弃厌,自己便讪讪的,红了脸,只得出来了。后来看见贾蔷那样体爱龄官,龄官又那样自爱并爱着贾蔷,他就悟出“人生情缘各有分定”的道理。他是完全尊重龄官的个性、意志和她与贾蔷的关系的。他平日和姊妹、丫环们一处,也总是尊重别人的意见,很少拿自己的主张;更不想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在日
19、常生活活动中,贾宝玉也一贯流露这一思想。第四十回贾母、王夫人和众姊妹商议给史湘云还席。贾宝玉因说:“我有个主意。既没有外客,吃的东西也别定了样数,谁素日爱吃的,拣样儿做几样。也不必按桌席,每人跟前摆一张高儿,各人爱吃的东西一两样,再一个十锦攒心盒子,自斟壶。岂不别致?”这意见立刻为贾母所接受。.贾宝玉的秉性温柔,对女儿有着由衷的崇拜,宝玉身上虽然有着一些脂粉气,但他仍是一个可爱的小伙子,是一个外在的秀气与内在的率真完美结合的英俊少年。他的气质与对女儿的赞美崇拜,更多地表现出对美和理想的追求,是对那个充满了浊臭气息的男尊女卑时代的抗争与颠覆。(三)贾宝玉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贾宝玉有与封建主义格格
20、不入的性格,站在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来看,贾宝玉是在封建主义母体里萌动着的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胎儿。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色彩鲜明、线条清晰的民主主义精神的完整轮廓和雏形。贾宝玉的民主主义思想,首先表现在他的“爱人”上,热爱女性、尊重女性、崇拜女性,是贾宝玉这个典型的最突出的特征。即对于有些寒素和微贱人物的爱慕和亲近,尤其是他对于女孩子的特殊的亲爱和尊重。这就积极方面意义看,实即反映了人性解放、个性自由和人权平等的要求,实质上也就是人道观念和人权思想,就是进步的民主主义精神。应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这种爱是广义的,包括亲近、爱恋、体贴、尊重、同情等;其二:这爱所及的对象也就是比较广泛
21、的。不限于黛、钗、湘,也包括晴雯、袭人、紫鹃、鸳鸯、平儿、香菱和其他一些小丫头,等等。唯其“博爱”,所以“心劳”。这种性质的爱就是人道主义。其次,贾宝玉非常讲究尊重个性,尊重意志。第二十回他对贾环说的话以及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写晴雯生气说到怕砸了盘子,宝玉笑道:“你爱砸就砸。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儿也可以使得,只是别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欢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砸了,也是使得的,只别在气头儿上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这番议论,我们今天看来自然觉得太过分,很不妥帖,其中流露了浓厚的贵家公子气味。但主要
22、的意思,却是尊重意志,尊重个性。第三十六回写“情悟梨香院”的一段,说明贾宝玉完全尊重龄官的个性、意志和她与贾蔷的关系。他平日和姊妹、丫鬟们一处,也总是尊重别人的意见,很少拿自己的主张;更不想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贾宝玉也一贯流露这一思想。他做诗也不主张限韵,要求自由发挥个性。贾宝玉这种思想是和封建主义原则正面抵触的,它直接破坏着封建秩序。贾宝玉待人接物的态度,也总是否定封建社会的礼法观念,主张听任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心愿去自由活动。从这些可以看出贾宝玉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形象。二、宝玉的爱情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贯穿始终的重要人物。自衔玉而生开始,便对“女儿”有独特的衷
23、爱。刚满周岁时,便只会抓脂粉钗环,更是为他的人生做了铺垫。本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因女娲补天而遗落人间。他因情而生,最终又因情尽而悬崖撒手,回.归青埂峰下。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这一悲剧是贯穿红楼梦全书最主要的叙事线索,也是红楼梦中最生动、最完整、最扣人心弦的故事。这一故事最终以悲剧作结,表明红楼梦中所描绘的社会是个充满悲剧气息的社会。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既是一出命运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更是当时的社会悲剧。(一)宝钗与宝玉的金玉良缘 宝钗自幼无父,跟着母亲一起生活,其兄薛蟠乃一方恶霸,仗势欺人、骄奢淫逸。宝钗之母乃宝玉之母亲妹,因宝钗略比宝玉大些,故
24、宝玉常唤宝钗叫“宝姐姐”。这宝钗论姿色,不差黛玉;论学识,不逊黛玉;论人品,更是及黛玉数倍;一般女孩子有的优点她都有,一般女孩子没有的优点她似乎也有。宝钗心胸宽广、为人和善,上讨贾母王氏欢心,下受奴才丫鬟喜欢,宝玉第一次见了她也是看的入了迷,甚是喜欢。传说宝玉衔玉而生,玉上刻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一日宝玉听说宝钗亦有金锁便要来看,只见上面写道:“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宝玉把两句合了起来,道觉原为一首,宝钗身旁倒茶的丫鬟也在一旁说笑许到。其实在贾母王氏心中,早已内定宝钗为准媳妇了,金玉良缘正是王夫人、薛姨妈为促成宝玉与宝钗二人的婚姻而编造出来的,在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宝
25、钗的丫鬟莺儿在宝玉看宝钗的金项圈时特意说:宝钗的金项圈须得寻个有玉的人才能婚配。薛宝钗把自己的感情隐藏得很深,她爱贾宝玉的同时又给人一种不爱的错觉,早在之前的“金玉良缘”之说时,薛宝钗就对贾宝玉存在着一定的兴趣了,后来当薛宝钗第一次见到这个模样清朗、俊秀的宝弟弟的时候也是心生爱慕的,况且贾宝玉对于女人尤其是美女都特殊的照顾也很疼爱女人,嘴巴更是甜得不得了,对于一个尚未出闺门的女子来讲是一种何等的诱惑,薛宝钗喜欢上贾宝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红楼梦中第三十三回写道宝玉挨打。原来忠顺府有一戏子名叫琪官,近来与宝玉甚好,因在贾府几日未回,故忠顺府派长史官前来询问贾政,贾政出门又听尽贾环挑唆宝玉调戏金钏强
26、奸未遂,金钏含羞自尽一事。贾政原不高兴,由此更添十分怒气,遂大下狠手痛打宝玉,最终贾母及时赶来宝玉逃过一劫。且说一日,宝钗前去看望宝玉,因见宝玉睡得正香,遂在一旁秀袭人的针线活打发时间。宝钗只刚做了两个花瓣,忽听到宝玉在梦中叫道:“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前盟。”宝玉此言一出,宝钗心中一惊,不由停下手中活计,两眼发愣呆呆看着宝玉,一脸忧愁暗暗心中思索,这其中的话语她又何曾不知?同时在全书中很明确的提到了薛宝钗常常劝贾宝玉读书,她之所以这么苦口婆心的相劝,有人说这和薛宝钗的性格有关,但是如果薛宝钗对于贾宝玉没有一点喜爱之情的话也就不会这么苦口婆心的相劝了。.尽管在这场爱情的纠葛中,宝钗是胜者,
27、然而赢得的却是一场悲剧的婚姻。贾府急忙要宝钗与宝玉成亲,是为了给疯疯癫癫的宝玉冲喜。而且,为了不让宝玉和病重的黛玉知道内情,用的是凤姐儿的“掉包计”。不能光明正大地做新娘,只能冒充黛玉嫁过去,这真令宝钗十分难堪。待揭了盖头,宝玉看到新娘不是黛玉,而是宝钗,呆呆而立,两眼直视,明明是因失望而怨恨。宝钗也只有低头不语,眼泪却在心里翻流。宝玉“便也不顾别的,口口声声只要妹妹去”。此情此景,难道不更使宝钗悲伤吗?新婚之后,宝玉的病不仅没有冲好,反而“更加昏聩,连饮食也不能进了”。“回九”吉期,他仍然疯疯傻傻,魂不守舍,哪里还能“回九”。本指望终生依托的丈夫却病得这样神魂不知,宝钗又怎能不暗自悲苦。在第
28、九十七回中,作者有意让宝钗和黛玉在同一时间内,一个在鼓乐喧天中举行婚礼,一个在凄厉的呼叫声中焚稿断情,呕血身亡,好像一场喜剧,一场悲剧。其实作者描写的是两个悲剧。新婚之夜,宝钗没有得到丝毫新娘应得到的幸福,她看到的只是宝玉的疯痴;她得到的,只有宝玉的怨恨。宝玉、黛玉的爱情由于不能实现为婚姻而成为悲剧,宝玉、宝钗的婚姻由于没有心灵的契合同样成了悲剧。(二)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悲剧红楼梦中对宝黛的爱情描述,突破了以往作品中那种郎才女貌,一见钟情,花前月下,密约幽期,以及悲欢离合,金榜题名,夫贵妻荣的模式,而是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他俩相知相爱,达到思想感情上的默契的曲折过程,表现了他俩纯真的爱情。就林黛玉来
29、说,书中充分写出了她的品格,她的思想感情,她的幻想和追求。读者仿佛听到了林黛玉的悲吟,知道“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在她眼里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场所,知道清幽的潇湘馆里,她过的是“清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直到“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纱窗湿”的凄凉长夜。从她对菊花的低吟,似乎看到她所期望于宝玉的,不仅是“男才女貌”相当的“如意郎君”,而且是在茫茫尘俗中可以“偕隐”的“知心者”。我们可以看出林黛玉已经找到心上人了,那么悲剧的产生林黛玉本身就是原因。在太虚幻境,林黛玉是绛珠仙草的化身,而宝玉成了神瑛侍者。神瑛侍者经常为仙草浇水施露,仙草才得生长旺盛。绛珠仙草为
30、了报答侍者的恩情,便与之共奔人间,以“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的眼泪,偿还了神英侍者的雨露之恩。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小时跟贾雨村读书。后来,黛玉之母病逝,其父照料不便,于是,林如海便把年纪尚幼的黛玉送往姥姥家-贾府。在贾府中,黛玉受到了贾母的疼爱,和宝玉同起同住,两个孩子并不仅仅是两小无猜了。两个从小便情投意合,宝玉把她当做亲妹妹,百般照料。后来,元妃省亲之后,宝、黛同时搬进了大观园里,一个住怡红院,一个住潇湘馆。随着年岁的长大,他们之间的关系中便不知不觉地添入了一些别的东西。在“西厢妙词通戏语“之.后,宝黛二人的情窦初开,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开始萌发出一点点爱情幻芽,而且这小小的萌芽,在自然力的
31、作用下开始一点点地成长起来。在大观园里,姐妹们及宝玉之间嬉闹本也是常事,可是宝玉在黛玉面前却不敢越雷池半步。可见这种敬重仰慕之情何等真切。黛玉葬花,使两人同慨人生,叹人生之简短,春来春去,何等匆匆;人世间无论多么圣洁,多么美好的事物随时过境迁,再也无处寻觅。这样相同的心境,竟使两颗心的距离更近了。这时他们的心地是多么纯洁,他们怀着一颗单纯的春心,想从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中感知人生。一次一次的表证,一次又一次真真假假的试探,他们两个人的内心世界的共鸣越来越强烈。他们之间了解至深,或者说渐渐发展到了不求同生,但愿同死的地步。但是,这层窗纸谁也不敢捅破,客观环境也不允许他们这样做。从怡红院到潇湘馆,潇湘
32、馆到怡红院。两地之间的往来闹出了多少喜怒哀怨,林妹妹滴落了多少泪珠。但是,他们之间的爱情最终变成了泡影。在黛玉失魂落魄的时候,却成全了贾宝玉与薛宝钗之间的“金玉良缘”。可怜黛玉在一片清冷之中,含恨仙去。在她临咽气的时候,心里仍然想着宝玉,直着声叫着:“宝玉,宝玉,你好”她有多少怨恨没及叙说,她是含恨而去的。但是,她却怨错了,宝玉是无辜的并非宝玉狠心,而是世道不容。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是由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直接造成了。在那样的社会里,一切都要听从父母之命,媒酌之言。特别是在封建社会标准模式家庭的贾府中,封建的伦理道德对这对青年男女捆绑得更结实,使其没有一点自主之权,否则便视为大逆不道,
33、而死无葬身之地了。结论 贾宝玉作为封建社会数千自我演化生出的异端,以平等的真情大爱和功利污浊的尘世相对立,然而最终却又无奈的经历由好到了,归于虚空。书中既包含了对宝玉真情的赞扬,又包含了对这种真情的反思。他对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给以深切的同情和关注,对传统封建道德礼法的反思,甚至是攻击。无疑作为异端的宝玉是软弱的,面对美好的逝去,和日薄西山的家族命运只能无可奈何。而贾宝玉形象的意义的在于他代表了人类真、善、美的追求,不应该因为这种理想无法战胜现实就责怪它软弱。贾宝玉形象的价值恰恰在于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贾宝玉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他有着痛苦的思想和情感的经历,也有着凡人一样多的弱点。从
34、小说的叙述角度看,他是全书的灵魂,主题和情节的展开基本上都是在他感觉的观照下显示的,书中许多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是在和他的相互关系中被刻画出来的。.贾宝玉是一个对个性自由的追求者,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人,即使这些人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但宝玉却能抛弃一切世俗风情,与他们来往,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他的悟性可见一斑。关于仕途经济,贾宝玉是极其蔑视的。这种反叛精神,是他性格中最闪光的部分,对于摧枯拉朽的封建制度,对于八股取士,贾宝玉是概无兴趣的。他从不想委身于仕途经济,并以此作为界定与人关系亲疏的的标准之一。贾宝玉的思想
35、主张、人生观、价值观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加上爱人早逝,友人冤死,心无所依,灵无寄处,最终丧失生活信心,只好出家。佛门虽然不是最终归宿,却是心灵休歇的好地方。“大悟红尘中这一番悲喜皆为烟云,春恨秋悲也罢,争权夺利也罢,皆为世人执迷而自惹。”在宝玉的观念里,世俗一切不合理的都是在谤诽之列的,所以他毅然出了家,走向了另一片净土。“凄惨伤情悲红楼,洒泪拂袖弃红尘。”他终于弃家出走,回到渺茫的虚无之中。所以宝玉乃是一个大彻大悟之人。贾宝玉是曹雪芹精心塑造、奇特而光彩的艺术形象,在中国文学中具有永久魅力与深刻意蕴。这一人物不仅以作者自身生活经历为蓝本,亦是作者对人生与当时社会缺陷及其根源作深邃反
36、思的结晶。贾宝玉那种崇尚率真、抨击封建道德的虚伪丑恶与晚明思想家李贽尊崇“童心”而反对“道理闻见”有相通之处。在红楼梦产生的清代中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得到进一步发展。贾宝玉的进步倾向是新的经济形态在观念领域中的反映。主要参考文献 1.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鹗著。岳麓书社,1987 年版。2.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年版。3.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刘心武著,东方出版社,2005 年版。4.红楼梦新证,周汝昌著,上海文联书店,2008 版 5.评红楼梦研究李希凡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 1989 年 5 月第一版 6.红楼梦论丛 邓绍基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年 3 月第一版 7.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8 月第一版 8.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萨孟武著 岳麓书社出版 1988 年 1 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