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实施及评价的一致性研究——以《新课程语文1+X群文阅读》(六年级)为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实施及评价的一致性研究——以《新课程语文1+X群文阅读》(六年级)为例.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实施及评价的一致性研究以新课程语文1+X群文阅读(六年级)为例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学生在阅读时能在所读内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二是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从上述要求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两条语文要素都是围绕一个核心,体现一个关键词,那就是“联想”。新课程语文1+X群文阅读 读本对应统编语文教材的内容,紧扣“联想”的主题,共收录了 巫峡赏雾 下雨的时候 济南的冬天 空山鸟语 四篇文章。根据以上群文读本中的内容,笔者对群文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的一致性进行了如下研究。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的意义(一)夯实语文要素,形成阅读策略通过学习统编
2、语文教材中关于“联想”语文要素的第一单元课文,学生对“联想”的相关内容有了全新的认识。为了更好地落实“联想”这一语文要素,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阅读群文读本,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即阅读关于“联想”的四篇文章,作为统编语文教材的补充,让学生对“联想”这个语文要素有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正如温儒敏教授提到的那样:“对中小学生来说,阅读方法的掌握是很重要的,是基本的语文素养。”任何阅读方法的运用、阅读策略的掌握必须经过一定阅读量的阅读实践。此群文阅读,不仅夯实单元语文要素,完成教学目标,更是通过多文本的比较、分析、整合和反思,建构并熟练运用阅读策略,让学生能基于“联想”,获得更多的“干货”。(二)提升语
3、文核心素养,实现全面育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从最初的“双基目标”走向“三维目标”,到今天的“学科育人”“全面育人”,关注的是“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这四方面,这四方面的素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学生阅读群文读本收录的这四篇文章,依据议题的针对性、文本的内在联系,实现阅读内容的结构化,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形成阅读策略,从而感受学习表达方法,发现文学奥秘,从而学以致用。学生经历的求同、比异、整合、判断等高阶思维的训练皆呈几何倍增长,在思维能力、审美情趣与文化内涵的全面提升中,语文核心
4、素养得以落实,全面育人的目标得以实现。二、群文阅读教学有效实施的过程(一)初步阅读:看作整体,发现同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这个单元的四篇文章作为一个整体来阅读。可借助读本中的第一个问题读:读这几篇文章,我们发现,文中不仅描写了作者所看到的、听到的,还有作者的联想。阅读文章,完成表格中的内容(见表1)。表1题目巫峡赏雾下雨的时候济南的冬天空山鸟语主要内容济南的冬天温情,天气好,小山可爱,生动,美丽。描写景物乌云密布雨线雨声联想到 昭君出塞 图贺敬之的诗神女苏醒音乐雨少年好时光通过完成表格,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从写景文章中找到描
5、写的景物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比较每篇文章联想的不同,从中发现共性,也找到个性,这体现了群文阅读求同与比异的优势。具体来看,通过横向比较,学生会发现写景类的文章为了突出景物特点,表达作者情感,往往运用联想的方法。进一步比较观察,学生会发现,写景类文章中的联想既可以是作者听到的,也可以是看到的,还可以是作者触景生情产生的。通过纵向比较,学生会有更多发现,写景类文章中作者联想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可以是自然风光、童年往事、人文历史。作家在联想时由景及景、由景及人、由景及事,给我们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引发我们读文章时的联想和想象,仿佛在画面和文字中触摸和还原了作家要表达的情感。(二)深入阅读:借
6、助支架,探寻本质针对阅读教学,特别是群文阅读教学,为引导学生能从“发展区”达到“最近发展区”,教师要聚焦重点段落与内容,借助多种支架,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探寻本质。1.支架之一:借助问题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围绕议题,教师可提出有价值、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全面提升与发展。因此,借助问题支架,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的好方法。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读本中的第二题: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找找句中哪里是联想?想想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选取 巫山赏雾 文章的一句话:就那小路倔强得很,硬是左拐右拐从雾中一头伸了出来。一时让人想起了贺敬之先生写的那首诗:半山的云彩半山的雾,深
7、山里的人家,云雾里的路此情此景,真是活画了出来。学生借助问题支架,把示例的重点句子放回到原文中,能发现联想的内容就是贺敬之的那首诗。教师接下来的重点部分,就是让学生探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再来请学生读读句子,学生自然明白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写法,描写了“半山雾”的美景,让小路在雾中若隐若现。文章到此,作者似乎对这“半山雾”的美景还没有淋漓尽致地表达,很难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于是,作者便运用了“联想”联想到了贺敬之的诗,这首诗表达的意思不但与“半山雾”景色很匹配,更是对“半山雾”美景的浓缩与升华。作者之所以运用联想,是因为这两个事物有着某种相似或相关。因此,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外一个与此关
8、联的事物。通过联想,作者描写的景物更真实,表达的情感更贴切。2.支架之二:借助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要顺利推进,就要凭借文本这个媒介的重点内容,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使教学向纵深发展,探寻本质。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读本中的第三题: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联想在描写景物中的妙处。听雨在屋檐上敲木琴,一片瓦叮叮,一片瓦当当,叮当叮当当;听雨在树叶上摇沙铃,一叶淅淅一叶沙沙,淅沙淅沙沙;听雨在山坡上打鼓,一声咚咚一声隆隆,咚隆咚隆隆。(下雨的时候)为帮助学生体会联想的妙处,教师可与学生根据以下内容展开一系列对话:从内容上,学生了解到是一个雨点掉落到
9、屋檐、树叶、山坡等不同地方,发出不同的声音;从写法上,学生明白写作手法是展开联想,联想到敲木琴、摇沙铃、打鼓的声音,化抽象为具体,化声为景;体会表达的精妙之处,即仅仅是一个雨声掉落到不同地方发出的高低长短不同的声音,在作者的笔下却如同音乐的合奏,构成了美妙的旋律这就是联想的魅力,是语言文字的魅力。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面对多篇文本时,教师应聚焦重点内容与段落,借助问题、对话等支架,在引导学生开展主动阅读、深度阅读与有目的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体验,如抽丝剥茧、层层剥笋般全面探寻“联想”的本质,形成读写策略,建构知识体系。三、群文阅读教学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阅读评价的目的应该是
10、促进学生阅读。为了在有限时间内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教师要对群文内容有所选择与取舍。在“景物描写中的联想”单元的群文阅读读本中,教师围绕“联想”设置了题目,既检测对“联想”概念的理解,又反馈了产生“联想”原因及表达的妙处,还关注群文阅读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比同、求异、整合与判断,打破定式思维,培养思维品质,掌握阅读策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增进语文核心素养。因此,除了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这些问题,教师还可以将这些问题作为检测评价的内容。下面这几个问题就可以用于检测评价。1.读一读下列句子,找找从哪看出这是联想,想想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
11、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暖和。”(济南的冬天)2.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联想在描写景物中的妙处。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洒来,只把你全身淋透(空山鸟语)3.联想可以使描写更生动,更能表达作者的情感。请选择下面一个情境,展开联想写一个片段:风雨中的小花、中秋赏月听泉。总之,群文阅读教学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发展和有效补充,是阅读教学的新命题。如何有效地设计、实施与评价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所有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建议教师明确群文阅读教学目标,围绕目标为学生营造自主、开放的阅读环境,最大限度地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品味阅读,享受阅读,与阅读相伴,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