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_T 2878-2023 高等级公路近零碳服务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5_T 2878-2023 高等级公路近零碳服务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93.080.01CCSP6615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DB15/T28782023高等级公路近零碳服务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designandconstructionofnearzerocarbonserviceareaofhigh-gradehighway2023-02-27发布2023-03-27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5/T28782023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基本规定.25设计.3一般规定.3保温隔热系统.3采暖通风系统.3采光照明系统.4可再生能源利用.4综合加能设施.5污废
2、资源化处理系统.5绿地碳汇.6零碳智慧管控系统.66施工.6一般规定.7保温隔热系统.7采暖通风系统.7采光照明系统.7可再生能源利用.7综合加能设施.8污废资源化处理系统.8绿地碳汇.8附录A(资料性)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城市纬度及年日照小时数参考表.9参考文献.10IDB15/T28782023高等级公路近零碳服务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高等级公路近零碳服务区的术语、基本规定、设计与施工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的高等级公路近零碳服务区项目的设计与施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
3、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17646小型风力发电机组GB/T25127.1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GB/T28742污水处理设备安全技术规范GB/T29772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通用技术要求GB/T29781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GB30721水(地)源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34131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GB/T34584加氢站安全技术规范GB/T36558电力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37480低环境
4、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156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GB5017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66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41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617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966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GB/T51350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
5、/T51368建筑光伏系统应用技术标准GB55012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工程项目规范GB55014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1DB15/T28782023GB55015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6建筑环境通用规范CJJ184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JGJ/T267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规范JT/T645.1公路服务区污水再生利用第1部分:水质JT/T967公路蓄能型自发光交通标识NB/T10417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热风机安装验收规范NB/T33004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工程施工和竣工验收规范NY/T1137小型风力发电系统安装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服务区碳排放servi
6、ceareacarbonemission服务区在建造、运营、拆除阶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采暖、空调、照明、厨房、生活热水、内部车辆运行等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不含外部车辆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注:本文件中温室气体仅指二氧化碳。近零碳服务区nearzerocarbonservicearea服务区运营阶段全年二氧化碳净排放量接近零的服务区。绿地碳汇greenbeltcarbonsink在服务区用地范围内,自然和人工植被从空气中吸收并存储的二氧化碳量。绿色材料greenmaterials在全生命周期内,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降低碳排放,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
7、环特征,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材料。光储直柔photovoltaics,energystorage,directcurrentandflexibility配置光伏、储能,采用直流配电系统,且用电设备具备功率主动响应功能的新型能源系统。4基本规定近零碳服务区选址应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节能降碳、可再生能源利用、污废资源化处理。2DB15/T28782023应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结合环境特征进行服务区总体规划设计,宜通过被动式设计降低服务区内建筑等能耗水平,提升主动式能源系统能效。应充分利用建筑屋顶、绿地、停车位、边坡等空间资源,合理布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宜基于光储直柔技术建设交直
8、流微电网。服务区应设置充电桩,充电车位数量应满足新能源车辆充电需求,既有服务区应满足单侧不少于4个充电车位。宜根据相关发展规划需求设置换电站、加氢站等新能源车辆配套服务设施。服务区应提高电气化水平,建筑供暖不宜使用化石能源,厨房宜采用电气化厨房,日常运维车辆及养护装备宜选用电气化设备,且宜优先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或风力发电等绿色电力。服务区建设宜选用已获得绿色材料标识或绿色产品认证的绿色材料。服务区建设宜采用集成化设计、精细化施工工艺,提高建筑装配式比例。宜采用智慧管控系统进行碳排放数据分析和能源的精细化管理、设备智能化控制、智能运维和数字孪生可视化展示。5设计一般规定5.1.1近零碳服务区设计
9、应遵循因地制宜、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设计原则,降低服务区能耗需求,提高服务区能源使用效率。5.1.2项目前期应充分利用服务区所在区域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自然资源,综合进行可再生能源规划设计,设置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和污废资源化处理系统。5.1.3规划设计应优化服务区空间布局,使其有利于增加冬季日照和太阳能直接采暖。结合室外绿化种植,阻隔冬季冷风,冬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宜设置防风林,提高服务区冬季保温性能。5.1.4建筑设计应采用简洁紧凑的造型、适宜的体型系数和窗墙比、屋顶较小透光面积比例。5.1.5服务区建筑室内环境、围护结构保温性能与气密性及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等指标应满足GB/T51350、G
10、B55016的相关要求。保温隔热系统5.2.1近零碳服务区建筑应采取措施提高建筑冬季保温隔热性能及蓄热调湿能力。5.2.2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满足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优化服务区建筑的外围护结构保温、防潮、气密性、断热桥等性能,保温层、防潮层、气密层应连续并包围整个外围护结构,应进行消除或削弱热桥的专项设计。5.2.3建筑外围护结构应采取隔汽构造措施,避免外围护结构内部及室内侧出现结露、发霉现象。5.2.4建筑门窗系统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及气密性性能,并确保门窗系统与墙体交接部位的气密性和断热桥符合要求。5.2.5近零碳服务区建筑主要朝向和主要出入口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并在出入口设置门斗等
11、避风措施,减少冬季热量损耗。采暖通风系统5.3.1近零碳服务区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外窗(包含透光幕墙),应设置可开启窗扇及通风换气装置。5.3.2应优先选用高能效等级与可再生能源产品,提高系统能效,充分利用自然热源或自然冷源,多能互补集成优化,能够根据服务区负荷灵活调节,并兼顾生活热水需求,采用的设备应具有防霜冻功能。5.3.3采用的多联机空调(热泵)机组的选型及性能指标应满足GB55015的相关要求。3DB15/T287820235.3.4当采用集中新风的空调系统时,宜采用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通过热回收装置使新风和排风进行热交换,回收排风中的能量。供暖空调系统应设置自动室温调控装置。5.3.5应
12、合理调节气流,室内送风口应设置在休息大厅、餐厅等主要空间,室内回风口应设置在厨房、卫生间等辅助空间,送、回风口应保持一定间距,避免气流短路。5.3.6室外进风口与排风口应尽量分开布置。进风口应避开污染源和散热(冷)设备,宜远离地面,防止雨雪影响和人为破坏;排风口不应直对或紧贴建筑,防止结露结冰,并避免吹向服务区人流较大的室外环境。进、排风口宜选用防雨型风口,应耐久性好,且能够防异物、蚊虫进入。采光照明系统5.4.1近零碳服务区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综合协调天然采光(含导光管集光器等采光设施)和人工照明;人员活动场所的光环境应满足GB55016、GB50034相关要求。5.4.2室内外宜优先采用通
13、过节能认证的高效节能光源和灯具。所采用的采光设施及人工照明设施应能够根据照明需求进行智能化节能控制。5.4.3宜根据服务区室内外采光状况、使用要求、人流量等条件,采取分区、分级、分组及按照照度或时段调节的节能控制措施。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区宜优先采用自然采光,在人流稀少区宜采用感应式光源与延时照明技术。5.4.4地下空间宜通过设置采光天窗、采光侧窗、下沉式庭院或安装屋面导光系统等措施提供自然光源,照明功率密度应达到GB50034规定的目标值,且照明数量与质量应符合GB50034的规定。5.4.5室外景观照明应设置日常、一般节日及重大节日多种控制模式。5.4.6室外宜采用储能装置与负荷装置互联互通的
14、直流微光照明系统。5.4.7宜采用长余辉蓄能自发光照明系统,降低照明能耗。蓄能自发光标识的余辉亮度、余辉时间等各项技术指标与技术性能应满足JT/T967的相关要求。可再生能源利用5.5.1近零碳服务区应至少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空气能、氢能、生物质能等一种可再生能源,尽量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以及余热和废热利用比例。5.5.2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地方特色资源及适用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选择适宜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应优先使用服务区范围内和附近可直接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5.5.3太阳能系统设计应与近零碳服务区的设计同步完成,并符合以下规定:a)近零碳服务区宜采取建筑光伏一体化设计。太
15、阳能系统的外观宜与建筑风格相协调,设计应符合GB/T51368、JGJ/T267的有关规定;b)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安装方位角宜采用正南方向。安装角度应综合考虑当地太阳辐射照度、纬度、建筑朝向、年降雪量等条件计算确定,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城市纬度及年日照可用小时数参见附录A;c)太阳能系统应满足结构、电气及防火安全的要求。服务区内安装太阳能系统的建(构)筑物,应采取防止太阳能集热器或光伏电池板损坏后部件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措施;d)太阳能系统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使用环境和系统类型,采取适宜的防冻、防结露、防过热、防热水渗漏、防雷、防雹、抗风、抗震和保证电气安全等技术措施,屋面光伏构件宜设置便于人工融雪、
16、清雪的通道。5.5.4风力发电系统设计应符合GB/T17646以及NY/T1137的有关规定,确保发电机组的安全和可靠性水平。5.5.5储能系统宜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设计情况,配置适宜容量的储能装置,并符合以下规定:4DB15/T28782023a)储能电池类型宜根据储能效率、循环寿命、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响应时间、环境适应能力、充放电效率、自放电率、深放电能力等技术条件进行选择;b)储能系统宜选用大容量单体储能电池,减少并联数,并采用储能电池组分组控制充放电;c)电化学储能系统性能应符合GB/T36558的有关规定。锂离子电化学储能电池管理系统应符合GB/T34131的有关规定;d)储能系
17、统应设置无高温、无潮湿、无振动、少灰尘、避免阳光直射且有良好通风的专用储能电池室,储能电池室应安装防爆型照明灯;e)充电控制器宜依据型式、额定电压、额定电流、输入功率、温升、防护等级、输入输出回路数、充放电电压、保护功能等技术条件选择低能耗节能型产品,并按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海拔高度、地震烈度等使用环境条件进行校验。5.5.6地源热泵系统在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对浅层或中深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并评估地源热泵系统实施的可行性与经济性,选择确定适宜的地源热泵类型,并符合以下规定:a)地源热泵机组的设计与选用应满足GB50366、GB30721相关要求,地源热泵机组能效不应低于GB307
18、21规定的节能评价值;b)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有防冻措施。在确定埋管形式和技术设计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埋管深度;c)地源热泵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应对服务区室内外温度、系统地源侧与用户侧进出水温度和流量、热泵系统耗电量、地下环境参数等数据进行监测和及时优化调整。5.5.7空气源热泵系统应采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机组,并符合以下规定:a)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设计与选用应满足GB/T25127.1、GB37480的相关要求;b)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有效制热量,应根据室外温湿度及结霜、除霜工况对制热性能进行修正;c)空气源热泵系统设计应有防冻、除霜、防积雪措施;d)室外温度低于空气源热泵平衡点温度的时候,应设置辅
19、助热源,宜采用电辅助加热产品,并设置手动开闭电辅助加热系统,且在明显位置安装有显示电辅助加热系统工作状态的装置。综合加能设施5.6.1充(换)电站应与加油站、加气站保持安全距离,并符合以下规定:a)服务区充(换)电站设计应符合GB50966、GB/T29781、GB/T29772有关规定;b)服务区充(换)电站位置应便于充电车辆停放和充电人员操作;不应靠近有潜在危险的地方,充电站不宜设置在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的位置、污染源盛行风的下风侧、有剧烈震动或高温的位置、地势低洼或可能积水的位置等;c)充(换)电站宜接入光储直柔系统中,实现光伏直流发电、直流用电,减少电能转换环节,提高电能使用效率;d)充
20、电桩与充电车位相邻的一侧,应设置防撞柱或防撞栏;e)充电区应安装防雨雪设施,并采取防积水措施。5.6.2应根据氢能源车辆发展趋势预测,合理规划设置加氢站等设施,并符合以下规定:a)加氢站设计应符合GB50156、GB/T34584的有关规定;b)加氢站应设置在服务区出口侧,不应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及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可与加气站联合建站。加氢站内可设置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设置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应同时符合GB50966相关要求;c)加氢站不应设置存放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的封闭式房间,加氢站建筑物防火间距及防火性能应符合GB50016有关规定。污废资源化处理系统5DB15/T2878202
21、35.7.1雨水资源化再利用方面宜利用服务区建筑屋面、墙面、室外地面、道路与停车位等雨水收集界面最大限度收集雨水,进行雨水生物净化、物理净化、化学净化以及蓄水与水资源循环利用,并符合以下规定:a)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应以服务区削减径流排水、雨水资源化利用为目的,并充分利用服务区范围内或周边区域的天然湖塘洼地、沼泽地、湿地等自然水体进行雨水调蓄;b)雨水收集、调蓄、处理和利用设施不应对周边土壤环境、植物生长、地下含水层的水质和环境造成危害和隐患。5.7.2污水资源化再利用方面宜采用污废一体化处理设施进行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污废一体化处理设施处理量应与服务区日产生污水量相匹配,并考虑节假日高峰期污水
22、处理需求。车辆冲洗废水、含油污废水处理应符合GB8978的有关规定。生活废水经隔油处理后,餐饮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标准应能达到JT/T645.1的有关规定要求。5.7.3固废资源化再利用方面宜采用适宜的固体垃圾处理设备,将厨余垃圾、生活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等废弃物分类进行源头处理,并符合以下规定:a)服务区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及时就地处理;b)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宜结合服务区厨房设施设置就地处理设备,相关设备设计应满足CJJ184的相关要求;c)生活垃圾处理宜结合服务区供热及热水系统设置小型垃圾焚烧设备,综合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设备的设计与安装应符合GB55012相关要求。工程渣
23、土等服务区建设废弃物宜结合服务区景观堆坡造景工程、路基回填工程等进行资源化再利用;d)车辆维修产生的废旧轮胎、废弃金属等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应有专业机构回收处理并循环利用。绿地碳汇5.8.1近零碳服务区应注重提升绿地碳汇能力,通过优化场地布局增加绿地面积,绿化率宜高于25%。5.8.2绿化种植应与建筑等设施相融合,并注重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及观赏性,满足GB55014的相关要求。5.8.3植物设计在符合服务区使用功能及景观需求的基础上,应遵循以下原则:a)优先选用碳汇能力强、抗灾能力强、环境净化能力强、维护需求低的乡土植物及多年生植物;b)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多树种结合,合理确
24、定阔叶树种和针叶树种、乔木与灌木比例,构建多树种混交、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c)植物选择应首选耐旱节水、耐寒、再生能力强、抗性强的种类和品种,植物种植应遵循自然规律和生物特性。零碳智慧管控系统5.9.1近零碳服务区宜设置零碳智慧管控系统,对交直流微网、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可再生能源电站系统、污水处理系统进行综合智慧管控,全面提升管理能效。5.9.2宜设置交直流微网设施,形成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管控系统。5.9.3能源精细化管理应实现全天候、多层次、多源智能监测、分析和诊断。5.9.4宜搭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可视化展示模块,形成决策者、管理者、运维者三个维度的数字化管理体系,打造具备运、维
25、、调、控、视、仿等能力的综合能源数字化运营管理载体。6施工6DB15/T28782023一般规定6.1.1施工应建立健全的近零碳质量管理体系、专业的施工技术标准、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6.1.2建设单位应在施工进场前,组织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并进行近零碳服务区标准宣贯与技术培训。6.1.3施工质量控制应满足GB50300、GB50411相关要求,并重点针对外围护结构保温系统、门窗幕墙系统、屋面系统、热桥控制、气密性保障、设备及管道系统、能源系统、污废资源化处理系统等关键环节,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加强日常现场巡检、关键节点施工质量控制及整改控制。6.
26、1.4施工现场宜优先采用纯电动施工机械,并在施工场地内部或附近匹配可再生能源充电设施为纯电动施工机械充电。6.1.5交直流微电网施工应满足GB50171相关要求。保温隔热系统6.2.1建筑节能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应满足GB50300、GB50411相关要求。6.2.2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施工应妥善保管施工场地上的保温材料,保温材料的存放应采取防潮、防水、防爆晒等保护措施。6.2.3无热桥施工应严格按照节能设计要求正确安装细部节点,并对关键环节制定无热桥专项施工方案,尤其是外墙及屋面保温做法、外门窗安装方法及其与墙体连接部位的处理方法、外挑结构与穿墙和屋面管道及外围护结构上固定件的安装、屋面设备
27、基座和预埋件等部位的施工处理等措施。6.2.4气密性保障应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主体施工结束后、精装施工前,应进行建筑气密性检测,检测可采用鼓风门法和示踪气体法。采暖通风系统6.3.1采暖通风系统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应满足GB50300、GB50242、GB50243相关规定。6.3.2施工期间应加强防尘保护、气密性、平衡调试以及管道保温等方面细节的处理和控制;新风系统所有敞口部位均应做防尘保护,包括风道、新风机组和过滤器。6.3.3新风系统安装完成后应进行风量平衡调节,确保总送风量与排风量平衡;冷热源水系统应进行水力平衡调试,确保总流量及各分支环路流量满足设计要求。6.3.4室内管道与固定支架
28、之间应防止热桥产生;与室外相连通的管道,如室内排水管、室内雨水管等,均应进行保温处理。采光照明系统6.4.1采光照明系统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应满足GB50617相关规定。6.4.2照明灯具宜优先采用节能型灯具或具有集光、储光功能的不耗能照明设施,照明灯具的节能分级应符合设计要求。6.4.3采光照明系统安装完成后应及时进行通电试运行,检查系统各项,确保正常照明效果。可再生能源利用6.5.1太阳能发电系统施工进场前应对采用的材料、构件和设备进行复验,确保光伏组件的安全性能和发电功率与效率。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安装方位角与倾角应对照设计文件进行核查,确保安装误差在可控范围内。太阳能系统施工质量控制与验
29、收标准应满足GB/T51368相关规定。6.5.2风力发电系统安装与验收应满足GB/T17646、NY/T1137相关规定;风电系统组件应严格按照7DB15/T28782023设计要求施工;施工期间应及时掌握气象情况,避免雨天施工或加强设施设备的防雨措施;安装工作应在4m/s的风速以下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性。6.5.3电化学储能系统宜采用分层安装,多层叠放,同一层上的单体间宜采用有绝缘护套的铜排连接,不同层间宜采用电缆连接。蓄电池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172的有关规定。6.5.4地源热泵系统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应符合GB50366的相关要求,施工现场应对地埋管系统所用材料进行保护;
30、系统安装过程中,应进行现场检验,并提供检验报告;系统安装完成应进行水压试验。6.5.5空气源热泵系统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应符合NB/T10417相关要求,室外机组安装位置应避免受污浊气流、沙尘暴、暴雨、暴雪等影响;室外机组应有防冻、防积雪措施。6.5.6可再生能源系统安装完成之后应及时进行性能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照设计进行核查。核查调整之后进行整体调试和验收,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最佳运行效率。综合加能设施6.6.1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应满足NB/T33004相关要求。6.6.2加氢站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应满足GB/T34584相关要求。污废资源化处理系统6.7.1雨
31、水资源化再利用宜选用节能、高效的雨水净化处理设备。雨水入渗工程施工前应对入渗区域的土壤渗透能力进行评价,采用的砂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收集回用系统的雨水蓄水池(罐)应做满水防渗漏试验。6.7.2污水处理及再利用应选用节能高效的设备,并应满足GB/T28742相关规定。6.7.3固废资源化利用宜选用节能、高效的垃圾处理设备,包括厨余垃圾、生活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等分类处理设备,并应满足CJJ184、GB55012相关规定。绿地碳汇6.8.1绿化施工之前,应组织施工人员熟悉了解现场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对原有地形地貌做好保护与修复,减少施工对土壤、水质、自然生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扰动。6.8.
32、2地形营造应与相邻用地标高相协调;宜结合场地雨水收集及污水处理系统营造景观水池或湿地景观。6.8.3绿化栽植、播种前应对场地土壤进行检测,优先采用原土改良优化,减少客土替换,降低土方及运输碳排放。6.8.4植物进场前应进行种类、品种、规格、数量、产地、拟栽植位置的核对与检疫手续办理,确保符合设计要求。6.8.5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应采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避免药物污染土壤与水源。6.8.6绿化施工应根据植物品种的习性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最适宜的栽植期和栽植密度。6.8.7绿化施工中应尽可能减少大型高耗能机械的使用,宜采用使用绿电供电的小型电动机械。6.8.8绿化施工应做好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
33、,减少渣土、包装物、污水等施工作业产生的垃圾和环境影响。8城市纬度资源区光伏重点地区2021年日照实际利用小时数(h)每瓦年发电量(KWh/W)呼和浩特北纬4051-418I类15681.568包头北纬40154243I类15681.568乌海北纬39153932I类15681.568赤峰北纬41174524II类15621.562通辽北纬42154559II类15621.562呼伦贝尔北纬47055320II类15621.562兴安盟北纬44144739II类15621.562鄂尔多斯北纬3735-4051I类15681.568锡林郭勒北纬42324641I类15681.568阿拉善盟北纬3
34、7244247I类15681.568巴彦淖尔北纬4013-4228I类15681.568乌兰察布北纬40104328I类15681.568DB15/T28782023AA附录A(资料性)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城市纬度及年日照小时数参考表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城市纬度及日照小时数参考表见表A.1。表A.1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城市纬度及年日照小时数参考表9DB15/T28782023参考文献1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GB50797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3CECS418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4国家能源局2021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5中国气象局2021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