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有限公司程序文件.doc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8790556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2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材有限公司程序文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建材有限公司程序文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材有限公司程序文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材有限公司程序文件.doc(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xxxx建材有限公司 程序文件汇编CMJC-CX-xxxx-A/0编制:企管部审核:xx批准:xx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xxxx建材有限公司程序文件目录1、文件控制程序 12、记录控制程序 43、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控制程序 64、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95、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与更新程序 136、信息交流和沟通管理程序 147、管理评审程序 168、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189、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2010、产品要求的评审程序2211、节能降耗控制程序2312、废弃物管理程序2413、易燃、易爆危险品控制程序2514、采购控制程序

2、2715、相关方的管理程序2916、生产过程控制程序3117、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3418、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3619、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程序 3820、顾客及相关方满意程度测量程序3921、内部审核控制程序4022、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4223、过程、绩效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432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4525、事故、事件和不符合控制程序4726、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4927、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5128、与顾客有关过程控制程序53程序文件修改记录章节号修改条款修改理由修改人审核人批准人批准日期1文件控制程序 版本/修改状态:xxxx A/01 目的对本公司范围内与QEO管理

3、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在各个部门、各个场所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最新有效版本,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与QEO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包括外来文件的控制。3 职责3.1企管部是文件控制的主管部门,负责QEO管理体系文件的归档管理,包括法律法规文件和外来文件的识别、分发和控制。3.2、企管部、生产部负责作业文件和技术性文件的编制、更改及审核,企管部负责归档管理。3.3其他部门负责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文件控制。4 工作程序4.1QEO管理体系文件包括:a. QEO管理手册;b. 程序文件;c. 作业文件(如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检验规范、管理方案、管理制度、办法、标准等

4、);d. 记录(如数据分析报告、信息单、过程记录、各种记录表格等)。e. 外来文件(与QEO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2 文件的编号4.2.1 QEO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号a. 手册企标代号/本公司名称代号手册代号年份号版本号/修改状态例如:Q/CMJCSC2013A/0表示:企标代号/xx建材手册代号年份版本号/无修改b. 程序文件企标代号/本公司名称代号程序文件代号年份号版本号/修改状态例如:Q/CMJCCX2013A/0表示:企标代号/xx建材程序文件代号年份版本号/无修改c. 作业文件企标代号/本公司名称代号文件代号年号版本号/修改状态4.2.2 文件的版本号和修改状态号版本号以A、

5、B、C字母表示修改状态号以0、1、2、3、4表示。当文件更改或修订后要相应变动文件的版本号和修改状态号,以便于识别文件的现行状态,并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有效版本。 4.3 文件的批准、评审与更新a. 手册、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审核,公司总裁批准;b. 作业文件由各部门负责人审核,公司管代批准;c. 技术性文件由各部门负责人审核,公司管代批准;d. 文件更新时,需再次批准。企管部每年12月组织相关人员对现有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全面评审,因评审或其他原因对文件的修改,文件发布前应再次批准。4.4 文件的更改和作废a. 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更改由企管部负责,管理者代表审核,公司总裁批准;b.作业文件的更改

6、由相应部门负责人审核,公司管代批准;c. 所有被更改的原文件必须由企管部负责收回,进行统一管理,以确保有效文件的唯一性;d. 文件更改后,与更改文件相关的其他文件应同时进行更改,以保证文件的统一性和协调性;e. 文件经多次更改其幅度达到30%时,应进行换版,原版文件即时作废,换发新版本;f. 文件更改应在“文件更改记录”上记录文件修改内容,修改日期和更改原因、更改生效时间,同时做现行修订状态标识;g. 作废文件由企管部按“文件发放回收记录”向原登记发放范围收回并记录,并在作废文件上加盖“作废”印章,填写“文件销毁记录”。需销毁的作废文件经主管领导批准后,统一销毁。需做资料保存的作废文件,加盖“

7、作废保留”印章后方可保存。h. 作废文件要及时从发放和使用场所收回,确保文件现行有效。4.5 文件的发放和领用4.5.1 受控文件的发放要加盖“受控”印章,经公司总裁批准后,企管部按规定范围发放,确保体系运行的各个场所获得相应有效文件。4.5.2 文件领用者在“文件发放回收记录”签字后,领取标有分发号的受控文件。4.5.3文件严重破损影响使用时,应向企管部申请更换,交回破损文件,补发新文件,新文件的分发号仍沿用原文件的分发号,将破损文件收回时,必须填写“文件销毁记录”。4.5.4当文件丢失后,应向企管部办理申请领用,但必须在领用申请中作出说明,企管部在补发文件时,应编排新的分发号,将丢失文件的

8、分发号注明作废,补发文件在原文件编号前加“补”字样以示区别。4.6外来文件的控制a. 经过识别的外来文件由企管部确定分发部门,负责分发并填写“文件发放回收记录”;b. 对失效、过期的外来文件,企管部要及时收回,按作废文件处理。4.7文件的管理4.7.1企管部是文件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制、更改控制,建立“受控文件清单”,对本公司的文件进行监督管理。对于受控文件应定期识别现行使用状态。凡属受控文件均由企管部存档(包括软盘、光盘、录像带、录音带等)。4.7.2文件的借阅和复制特殊情况需要查阅文件时,到企管部查阅,不得带走,不得擅自复印。需要增发时,由文件发放部门按本程序4.5“文件

9、的发放和领用”执行。相关文件记录控制程序相关记录1文件发放回收记录2外来文件清单3文件更改记录4文件销毁记录5受控文件清单6文件借阅复制记录2记录控制程序 版本/修改状态:xxxx A/01 目的对QEO管理体系记录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用以提供本公司的QEO管理体系有效进行的证据,并为本公司的QEO管理的可追溯性、纠正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内QEO管理体系中各种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的控制。3 职责3.1企管部为记录控制的主管部门,负责QEO管理体系记录的管理。3.2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管理体系运行记录的填写、收集和保存,并定期归档上交企管

10、部,企管部负责对其监督检查。3.3记录填写人应严格按本程序规定要求填写记录,保证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4 工作程序4.1记录的种类记录的种类主要包括:培训记录、过程检验记录、成品检验记录、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事故事件报告、不合格报告、有关法律、法规信息等。4.2记录的形式电子版填写(电子邮件、软盘、光盘等形式)。纸张填写(卡片、表格、图表、报告等形式)。4.3记录填写要求字迹清楚、内容真实、完整准确、填报及时。当需要修改时,在被修改的内容上划一道横线,并在上方填写新的内容,相关人员签字或盖章。4.4记录的标识1)一般以编号或代码来表示。对外来的与管理体系有关的记录可直接引用“原有标

11、识”。2)记录的编号方法如下图所示,由部门代号、记录代号、序号组成。序号从1开始。企管部负责记录的统一编号。4.5记录的检索1)记录的编制企管部负责编制与QEO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记录表单,并建立记录清单。2)记录的归档各部门定期将有关记录整理,交企管部归档,并办理交接手续。记录交接的内容包括:(记录编号、名称、数量、填写部门、交接人等),以利于检索。4.6记录的贮存和保护各相关部门定期收集,专人负责保管。纸张书写的记录贮存应防尘、防潮、防虫蛀、防鼠害、防火及防丢失,并便于查阅,录像带、光盘和软盘存放的记录应专人控制,注意防磁、防潮、防尘、防压,并有备份。记录的借阅要填写借阅登记表。4.7记录的

12、处置1)记录的销毁按文件控制程序中4.4条款有关规定执行。2)QEO管理体系记录的保存期限一般为3年。专业性记录保存期限按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有关规定执行。相关文件文件控制程序相关记录:1记录交接登记表2记录清单3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控制程序 版本/修改状态:xxxx A/01 目的对本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并确保环境因素及时更新。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QEO管理体系所覆盖范围内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3 职责3.1生产部负责本公司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更新过程的监控。3.2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填写“环境

13、因素汇总及评价表”及“重要环境因素及控制措施清单”,报送企管部。3.3安环科将各部门的“环境因素汇总及评价表”,“重要环境因素及控制措施清单”,汇总并保存。3.4管理者代表批准重要环境因素,安环科负责将批准后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下发相关部门。4 工作程序4.1环境因素的识别环境因素识别步骤:a.确定各部门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b.识别生产及服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c.根据单位环境特点作出识别判断。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a.对环境的影响;b.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c.相关方的关注和要求;d.不同状态、不同时态和不同类型时的情况: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三种时态:过去、现在

14、和将来;六个方面:大气污染、水污染、废弃物污染、土地污染、资源及能源的消耗及当地环境问题和社区问题等。识别环境因素时可采用的方法:a. 调查法;b. 现场观察法;c. 排查法;d. 过程分析判断法等。4.2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因素评价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 发生的频率;b. 环境影响的范围;c. 环境污染的危害程度;d. 相关方关注程度;e. 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f.可控程度及降低影响的可行性;g.其他方面。评价方法:环境因素评价方法有多种,如:专家判断法、是非判断法、对比法、跟踪环境影响或权重评分法等。考虑本组织的特点,企业采用评分法与判断法相结合。评分法评分标准:a. 设定6个

15、评价因子分别用A、B、C、D、E、F表示,每个因子分值为14分。发生频率A经常发生(每日不低于一次)A=4分发生的可能性大(或曾经发生)A=3分发生的可能性小(或偶尔发生)A=2分不可能发生A=1分环境影响的范围B地区B=4分所在地B=3分本公司B=2分部门B=1分环境影响程度C影响严重C=4分影响较大C=3分影响一般C=2分轻微C=1分相关方关注程度D相关方极为敏感D=4分相关方较为关注D=3分相关方关注或不关注D=2分不影响企业形象D=1分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E测定值超标E=4分测定值在允许范围内E=3分测定值等于规定值E=2分测定值优于规定值E=1分可控程度及降低影响的可行性F有

16、相应成熟技术且投资大于10万元F=4分有相应成熟技术且投资小于10万元F=3分有相应成熟技术但不成熟F=2分无现有技术待开发新技术F=1分b. 环境因素评价与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1)按设定的评价因子对环境因素评定各项分值;2)若A+B+C+D+E+F15分时,该因素初步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3)依据组织环境特点,结合实际,对比权衡,判定重要环境因素。4.3环境因素的更新环境因素发生以下情况需要重新更新时,应重新识别评价,特别要注意重要环境因素的更新。a适用法律、法规发生变化及国家、地方或待业标准发生变化;b本公司扩大经营范围及改变经营项目;c. 每年内审、外审或管理评审后涉及到环境因素的变化或发生

17、严重不符合项;d. 主要材料及工艺方法有重大变化;e. 重要设备、设施发生重大变化;f. 发生应急事件/事故所涉及的环境因素变化;g. 相关方连续投诉或提出合理要求。相关文件1文件控制程序2记录控制程序3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与更新程序4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相关记录1环境因素登记表2环境因素汇总及评价表3重要环境因素及控制措施清单4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版本/修改状态:xxxx A/01 目的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使本公司能够控制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尤其对中高度风险加强控制,最大限度地消除或降低风险,减少人身危害和财产损失。2 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及办公场

18、所范围内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及其实施。3 职责3.1安环科对本公司范围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全过程监控。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有关识别、评价、控制的资料报企管部汇总。3.3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确认企业的“中高度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4 工作程序4.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应以本公司所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产生影响的职业健康风险为依据,辩识与各项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业务活动内容包括:生产现场、工作场所、设备、人员(进人工作场所的所有人员包括员工、临时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等)和

19、工作流程,并收集有关信息。4.1.1危险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a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b非常规活动,如停电、停机、检修等;c所有进人工作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d工作场所内部设施,如建筑物、生产设备、物资等;4.1.2 危险源类别根据本企业生产及办公特点,主要危害因素类别有:1) 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 机械伤害4) 起重伤害 5) 触电 6) 灼烫 7) 火灾 8)高空维修意外坠落 9) 滑倒(跌倒) 10)其他4.1.3 辨识方法可采用现场观察,查阅有关文件资料,询问、交谈,获取外部信息,安全检查与工艺流程分析等方法进行辨识。本企业采用上述综合方法进行

20、危险源辨识。4.2 风险评价方法本企业采用LEC法,其公式为D=LEC其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E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 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a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从系统安全角度考虑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7,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表1示: 表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7完全可能预料5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b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

21、的情况分数定为7,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分数定为0.5,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2所示: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7连续暴露5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 c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C)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后果。由于范围广阔,所以规定的分数值为150,轻伤规定分数值1,把造成十人以上死亡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50,其他情况的数值在150之间,如表3所示:表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50

22、10人以上死亡2039人死亡1012人死亡7致残3重伤1轻伤d风险值(D)根据公式D版LEC,求出风险值D。风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风险等级的界限值并不是总裁期固定不变的,在不同时期,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风险等级的界限值(由企管部确定),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风险等级划分如表4所示:表4风险等级划分(D)D值危险程度风险等级50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5(不可容许的)100500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4(重大的)50100显著危脸,需要整改3(中度的)205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可容许的)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1(可忽略的)4.3风险控制风险控制的

23、目的是确定将风险降至可容许程度的措施,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4.3.1风险控制策划风险控制策划的原则:首先考虑消除风险(如可行),然后考虑降低风险(降低伤害或损坏发生的根源中或潜在的严重程度),最后考虑采用具体防护设备、防护用品。风险控制措施策划如表5所示:表5风险控制策划风险措 施不可容许的只有当风险已消除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重大的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给大量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中度的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并应在规定时间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

24、。在中度风险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的评价,以便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性,以确定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可容许的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可忽略的不需要采取措施且不要保留文件记录。4.3.2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的评审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在实施前应予以评审,评审内容:a.计划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b.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c.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d.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e.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4.3.3风险控制的途径有:目标、管理方案、

25、运行控制及应急准备与响应等。4.3.4各部门在进行危险辩识和风险控制计划时,应有员工代表及相关岗位人员参与,以确保该过程的严谨、完整和公正。4.3.5风险控制措施由各部门制定,公司总裁审批,报企管部汇总。4.4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方法的更新4.4.2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应及时更新a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发生变化;b组织结构或业务范围发生变化;c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要求发生变化;d内审、外审、管理评审的要求;e事故、事件、不符合出现后的评价结果;f主要材料发生较大变化;g相关方抱怨或要求; h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完成,对残余危险进行评价;4.4.3 各部门需要更新时应及时报企管部汇总。相关文件法

26、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与更新程序相关记录1危险源辨识清单2危险源危险源与风险评价清单3重大危险源及控制措施一览表4危险源识别更新调查表5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与更新程序 版本/修改状态:xxxx A/01 目的建立获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渠道,以便及时获取、识别并更新本公司QEO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获取、更新QEO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适用性的确认。3 职责3.1企管部负责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要求的收集、识别、获取、更新和分发。3.2各部门负责识别和收集适用本企业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3.3管理者代表负责法律、法规适用性审批。4 工作程

27、序4.1获取范围a.有关的国际公约;b.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及行政规章制度;c.地方法规、标准及行政规章制度;d.行业规定及标准;e.上级机构的规定或指令;4.2企管部通过国家、地方及行业主管部门刊物、网络及其他途径获取相关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文件。4.3企管部与相关部门确定其适用性,编制本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发送各相关部门,并确保将文件发放至相关部门。4.4各部门保留适用本企业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文件并建立清单。4.5文件的发放、保存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4.6若有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更新或废止时,对更新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重新进行识别并审批其适用性。4.7法律

28、、法规属强制性要求,尤其对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材料应用方面的法律、法规要确保适时、适用、最新。4.8涉及相关方要求的要及时通报给相关方。4.9企管部每年进行一次法律、法规适用性评审,进行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更新工作,将更新的信息及时传达给员工和其他的相关方。相关文件1 文件控制程序2 记录控制程序相关记录1适用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2适用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适用性评价报告6信息交流和沟通管理程序 版本/修改状态:xxxx A/01 目的保障信息交流畅通,及时、准确传递。2 适用范围适用于QEO管理体系内部和外部信息的交流和沟通管理。3 职责3.1公司总裁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

29、通渠道,确保QEO管理体系的有效沟通。3.2企管部是QEO信息的主管部门,负责与上级和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相关方的信息接收、传递和处理。3.3销售部负责与顾客的信息接收、传递和处理。3.4各部门做好本部门的信息交流,并向相关部门传递相关信息。 4 工作程序4.1内部信息内部信息主要包括:a体系运行信息(向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传达QEO方针、目标、报告各部门体系运行状况和内外部审核、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验证结果、管理评审结果等);b员工有关QEO方面的建议和要求、相应法律、法规的信息传递;c本公司有关决策的贯彻以及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d作业场所和活动中的隐患,环境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等

30、;e应急准备和响应计划;f绩效监视、测量结果;g设备设施及物料变更情况;h组织机构变化情况;i新项目等。4.2外部信息外部信息包括:a. 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信息;b. 执法机构信息:如来自国家、地方和行业方面的,环保部门、劳动安监部门、检测监督机构、行业协会、认证机构等相关信息以及上级部门的要求;C 外来人员检查、参观、访问等;d. 市场信息和顾客、供方等相关方信息;e. 同行业技术信息和专业会议信息,服务信息和技术信息;f.其他媒体对企业有影响的信息;4.3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可提供以下方面的信息:a.顾客满意:通过分析找出顾客不满意的主要方面及目前的和未来的愿望和要求;b.与产品

31、要求的符合性:通过分析,找出产品质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技术的主攻方向;c.过程和产品的现状、发展趋势是否反映了潜在问题,有无必要采取措施;d.供方产品和过程的相关信息:了解供方管理控制过程是否与本企业QEO管理体系相适应以及相互之间的改进要求。4.4信息交流方式a.可采用口头、电话、通知、通报、书面报告、刊物、会议、板报等多种方式;b.在员工中确定若干名职业健康安全代表参与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的活动,鼓励员工对职业健康安全方面提出建议。4.5信息处理a.有关QEO体系运行方面涉及到内部特别是外部相关方抱怨的信息,采用信息联络单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或主管领导处理;b.不论内部或外部的,对顾客关注的

32、重要问题和对重要环境因素影响的信息、重要危险因素的影响的信息都要加以特别注意,并迅速采取处理措施,记录其处理决定,紧急状态执行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相关文件1内部审核程序2事故、事件和不符合控制程序3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与更新程序4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5产品要求的评审程序6不合格品控制程序7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8过程、绩效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相关记录1信息交流与内部沟通记录2顾客及相关方满意程度调查表3顾客信息处理记录4适用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7管理评审程序 版本/修改状态:xxxx A/01 目的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QEO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2 范围适用于

33、对本公司QEO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3 职责3.1公司总裁主持管理评审活动,审批管理评审报告。3.2管理者代表向公司总裁报告QEO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组织编写管理评审报告。3.3企管部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公司总裁批准后执行。3.4本公司各部门编制本部门QEO运行情况报告参加评审。3.5企管部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和验证,将跟踪验证的情况报告管理者代表。4 工作程序4.1管理评审计划4.1.1管理评审以会议形式进行,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时间不超出12个月,可结合内审后的结果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安排。4.1.2企管部于每次管理评审前半个月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管理

34、者代表审核、公司总裁批准,管理评审计划主要内容包括:评审时间、目的、范围、准则/依据和参加人员等。4.1.3 管理评审实施前以文件形式通知。4.1.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增加管理评审频次:a.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b.发生重大质量、环境、安全事故或用户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c.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d.当重要环境因素、中高度风险发生变化时;e.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f.即将进行第二、第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时;g.内部审核中发现严重不符合时。4.2管理评审输入管理评审输入包括以下方面:a.内审和合规性评价的结果;b.来自外部相关方的交流信

35、息,包括抱怨;c.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d.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实施状况;e.以往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f.QEO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包括方针、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管理方案是否可行,目标、指标是否需要调整,是否满足未来QEO管理的需要;g.相关方所关心的问题。4.3评审准备4.3.1评审前半个月内,企管部编制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者代表审核、公司总裁批准。4.3.2企管部根据管理评审要求,负责收集管理评审资料,提出管理评审会议中需解决的问题。4.3.3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本部门有关的评审所需资料。4.4管理评审会议a.公司总裁主持评审会议;b.各部门负责人汇报本部门QEO管理体系运

36、行情况以及在内审中发现的不合格、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情况。c.管理者代表汇报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及改进建议;d.公司总裁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作出结论。4.5管理评审输出4.5.1管理评审的输出包括以下方面:a.QEO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包括对QEO方针、目标、组织结构、过程控制等方面的评价;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对现有产品符合要求的评价;c.资源需求等。4.5.2企管部负责管理评审会议记录,并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公司总裁批准后,分发至相应部门,本次管理评审的输出可以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4.6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各有关

37、部门接到管理评审报告后,实施与本部门有关的整改措施,企管部根据事故、事件和不符合控制程序的规定,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4.7如果评审结果引起文件更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4.8企管部保存管理评审有关记录,包括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报告、管理评审中各部门准备的评审资料、评审会议记录等,经整理后归档。相关文件1内部审核程序2事故、事件和不符合控制程序3文件控制程序4记录控制程序相关记录1管理评审计划2签到表3管理评审通知单4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5管理评审报告8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版本/修改状态:xxxx A/01 目的为确保所有为企业或代表企业从事企业所确定的、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工作人员

38、,都具备相应的能力的要求,通过培训增强质量、环境、安全意识,提高其能力,使员工能够胜任各自岗位工作。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从事与QEO有关人员培训及有效性评价的控制。3 职责3.1企管部a.编制本公司的岗位任职要求并进行评价;b.编制和实施本公司年度培训计划;c.指导各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编制各部门员工任职要求; 新员工入公司教育; 特殊工种的培训;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3.2各部门a.编制本部门培训计划;b.负责对特殊过程、关键过程岗位人员培训;c.负责生产设备的操作培训;e. 会同生产部做好全员“三级”安全教育;f. 要求相关方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3.3公司总裁批准岗位任职要求。3.4管

39、理者代表批准年度培训计划。4工作程序4.1对人员要求企管部岗位任职要求,报公司总裁审批,作为本公司选择、招聘、安排人员、培养干部的主要依据。4.2培训、意识和能力4.2.1新员工培训a.基础教育内容员工守则、QEO方针、目标、相关法律法规、QEO管理体系标准基础知识等。b.岗位技能培训学习生产作业指导书、所用设备的性能、操作步骤、环保知识、安全事项及紧急情况的应变措施等,并进行书面和操作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4.2.2在岗人员培训按培训计划,每年应对在岗员工进行一次岗位技能、环保和安全知识的培训。4.2.3特殊岗位人员培训特殊岗位的培训,按本程序4.3.8条款实施。4.2.4通过教育和培训,使

40、员工意识到:a.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b.违反这些要求所造成的后果;c.自己从事的活动与本公司发展的相关性;d.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人有关,人人有责”。4.2.5评价培训的有效性a通过理论和操作考核、业绩评定和观察等方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b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员工,应及时安排培训和考核,使员工的能力与其从事的工作相适应。4.2.6企管部应建立、保存员工的培训档案。4.3培训计划及实施4.3.1各部门根据岗位需要,以书面形式年底向企管部提出培训计划,并填写培训申请表。4.3.2企管部根据实际情况和各部门培训需求,制定本公司“年度培训计划”。4.3.3年度培训计划经公司管代

41、批准后,企管部在每年的元月份下达到各部门。4.3.4年度培训计划内容包括:培训目的、时间、内容、参加培训人员、培训的具体实施。4.3.5企管部及各部门根据批准后的计划,落实培训人员、联系授课老师、选购培训教材、布置培训场地、制定考核要求。4.3.6对培训考核不合格人员,重新安排培训或进行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不准上岗。4.3.7新职工上岗前的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4.3.8对特殊岗位人员的培训a特殊岗位人员范围包括:化验员、安全员、内审员、特殊过程操作人员、特殊工种人员(电工、焊工、司机等国家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员)。b对特殊工种人员的培训,要经有资格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取得“操作证”后方可上岗。c对技术岗位工人等级(即:初、中、高级工)的培训,要经劳动部门指定或认定的机构进行专业培训。 d对QEO管理体系内审员的培训,要由授权资格的机构进行培训,取得合格证书。4.4考核4.4.1由各部门组织的培训,其考核由各部门进行,并将成绩记入员工培训、考核记录。4.4.2本公司组织的培训结束后,应对培训人员进行考试或考核,其成绩应书面通知各部门,并对培训效果作出评价。4.5培训记录4.5.1企管部负责做好各类培训记录并保存。4.5.2各部门收集本部门培训记录交企管部保存。相关文件记录控制程序相关记录1培训计划、2培训记录、3岗位人员工作能力评价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