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单元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790073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单元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单元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单元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单元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一、单选题1汉书有“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主张凡是违背了“三纲五常”准则的,一律要按照春秋经义予以严惩。汉宣帝时期,桓宽在盐铁论中说:“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春秋决狱”()A渗透了外儒内法的理念B造成了法律与伦理的冲突C呈现出法律儒家化特征D蕴含着一定的理性化色彩2汉代出现了专门保护土地占有的、返还原物的诉讼和避免侵占所有权的确认文书“契”,这些文契具有确认所有权的法律效力,是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确认物。这说明汉代()A法律体系已经完备B土地兼并日益盛行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政府倡导礼法结合3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

2、件时可以将诗书礼易春秋,特别是春秋中所集中体现的封建伦理观念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这说明()A“五经”收录了大量法律文献B儒家伦理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C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D汉代司法审判不依据颁行法律4秦汉已有“律令秩序”。魏明帝制魏律18篇,以刑法条文为主。晋武帝颁布晋律,又作晋令规范行政制度。近人章太炎认为“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这表明魏晋时期的律令关系是()A律令分途B律令合一C律为令用D令为律用5明史烈女传记载:“乌头绰楔(称乌头大门,是旌表节烈妇女的牌坊建筑),照耀井闾,乃至僻壤下户之女亦能以贞白自砥。廉耻之分明,故名节重而蹈义勇欤!”该现象表明()A政府法治建设收到

3、显著功效B儒家伦理道德的世俗化趋势C贞节观内化为女性行为准则D社会教化的强制化和法治化6在诚信的基础上,古罗马产生了一种新的诉讼形式,即“程式诉讼”或“诚信诉讼”,这类诉讼“指在程式书中,大法官于原告请求一项后批注依诚信字样的诉讼”。由此可见,古罗马法律实践()A要求民众诚实守信B根据人品定刑罚C要求法官以情入法D有道德规范要求7在谈到中世纪留给当代的历史遗产时,有学者明确说:中世纪留给现代社会的最有价值和最丰富的遗产之一大学,充满了现代精神。此处“现代精神”主要指大学()A建立教师行会B实行精英教育C获得教会支持D具有自治地位816世纪,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因为不满意教皇不批准他和他的西班牙妻子

4、离婚,英国王位的继承权可能旁落到其对手西班牙王室的手中,所以在英国发起宗教改革,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会,英国国王把自己封为教会的最高领导人。英国宗教改革()A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B创建了英国特色的宗教C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D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91534 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务,而以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拥有任命教会各种神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并将英格兰教立为国教,拒绝接受这一法案者以叛国罪处死。英国的这一规定()A有利于民众民族意识的增强B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C冲击了欧洲封建王权的统治D掀起了欧洲宗教改革的浪潮10近代英国宪法包括

5、为数众多的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以及宪法判例,没有统一的宪法法典。这些以普通法律、政治习惯等方式表达出来的宪法与普通的法律和政治习惯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并没有区别,但是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却具有宪法的效力。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习惯法是英国法律的主要形式B英国人缺乏建立法治国家的意愿C英国人对宪法的理解存在差异D尊重传统是英美法系的突出特点11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全国人大相继制定并通过了中外合资企业法、个人所得税法、商标法等法律。1984年通过的国营工厂法规定:“在思想政治方面,党委起到领导责任,但工矿企业的生产和指挥,以及正常的经营管理都由厂长负责。”这些法律()A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

6、的需要B推动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C规范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D促进了“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1220世纪80-90年代,中共中央发文,将“思想道德”放入精神文明的大框架内。2001年,党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公民”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主体。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仅将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进行关联,还专门讨论了网络空间的公民道德建设,等等。上述变化反映了中共中央()A对公民个人权利保护的重视B对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C对经济转型困难的策划应对D对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丰富131982年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到了“国家机构”前面:

7、首次把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写入了宪法:承认国营、集体和个体三种经济都不可或缺。这些变化()A推动了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B确立了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C表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D适应了新时期政治经济建设的需要14截至2018年,全国人大已通过了四次宪法修正案,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法律,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 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些实践()A有助于依法治国的提出B推进了全国法治建设进程C符合精神文明建设要求D偏离了社会主义宪法之路15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的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

8、纷纷出现,无数个“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爱心口罩、爱心蔬菜、爱心药物等,无数个“小举动”,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A我国以德治国理念的巨大成功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C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D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实施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法以礼为灵魂,这种以礼为原则的法律体系是被后人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总结了西周“礼治”经验后于2500年前创建的。孔子将法与礼所能达到的不同社会治理效果作了比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由此看来,以理(礼)服人的“王道显然要优于以力(法

9、)制人的“霸道”。孔子认为依附于“礼治”的法律只有维护忠、孝、节、义,才具有惩恶扬善的功效,当人情、道德与法律相抵牾时,永恒的人情、道德是不可改变的,可变的只是法律。孔子追求的是“以礼治国”,有两个显著的标志,一是“胜残去杀”,消除了暴力的统治方式法律,社会治理依重教育;二是将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公正放在首位,以达到礼让“无讼”的境地。孔子认为在治国中,“人”的作用远远重于法律,“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编自马小红礼治、法治之辩材料二孟德斯鸠所言,“在民法的慈母般的眼里,每个个人就是整个国家”。但是,民法法典化的本质正是政治运动,始于18世纪晚期

10、的欧洲法典化潮流无不服务于各种政治目的。法国民法典成为法国革命的皇冠,巩固和实现了自由、平等、博爱等革命理念;意大利民法典直接促进了亚平宁半岛的统一;奥地利民法典迅速将奥匈联结整合,这些国家皆通过法制统一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建立。摘编自张亮世界史中的民法典与新中国民法典的编撰历程材料三制定和实施宪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后,经过艰辛探索和实践,成功在中华大地上制定和实施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宪法,在我国宪法发展史乃至世界宪法制度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摘编自习近平谱写新时代中

11、国宪法实践新篇章(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传统法律体系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民法法典化潮流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现代中国人民宪法发展的历程。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现代宪法宣誓制度脱胎于带有宗教色彩的宣誓仪式,并在现代法治精神的引领下逐渐成为宣扬宪法文化的支撑制度。宪法宣誓制度的雏形可追溯至英国1215年的大宪章,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宪法宣誓制度借鉴了英国大宪章的立法思想,纷纷将宪法宣誓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沿袭下来,宪法宣誓制度必须遵循极为严格的程序,彰显出宪法宣誓的庄严性,这种仪式化功能唤醒、激发和强化了人们内心对宪法

12、遵从的观念,真正在内心对宪法产生认同和依赖,从而信仰宪法。“通过宣誓仪式,生存的世界和想象的世界借助于一组象征形式而融合起来,变为同一个世界,而它们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意识”。宪法宣誓的誓词就是将参与宣誓的国家领导人及公职人员的职责宣告于世,并遵照宪法对其职责予以约束,公民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自由、独立、民主等理念逐渐成为个人权利诉求的重要内容,资产阶级也将这些个人权利诉求作为宣扬内容,因此获得民众的广泛支持。摘编自赫然王鑫磊西方宪法宣誉制度给我国的启示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就职宣誓主体涵盖从中央到基层各类群体,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就职宣誓仪式带有宗教色彩,但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的就职宣誓是一种

13、宣扬政党政治理念的政治仪式,体现了对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政治传承。通过党员干部的就职宣誓可以确保就职宣誓人员时刻受到宪法的警示、内心的约束和人民的监督,进而让宣誓人员真正做到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目的,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的发展需要。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看作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党员干部就职宣誓也可以更好地重塑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摘编自王艳卓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就职宣誓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党员

14、干部就职宣誓制度的特点和意义。1C2B3B4A5C6D7D8D9A10D11A12B13D14B15B16(1)特点:引礼入法;家庭本位、伦理法制;无讼是求;民刑不分;诸法合体;核心是教化感召;最终目的在于建立和谐社会;最佳实施途径是“人治”。(2)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广泛建立及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影响:动摇了封建法律体系;有利于大陆法系的形成;促进了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实现了自由、平等、博爱等革命理念;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民法典的编撰。(3)历程:1949年9月,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

15、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人民宪法,是新纪元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宪制根基;1982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1982年宪法,即现行宪法,是新时期中华民族富起来的宪法保障;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宪法引领。17(1)主要原因:古老的宗教宣誓仪式的影响;英国大宪章造就的历史传统的影响;塑造宪法权威、促进民主政体发展的需要;增强民族意识的需要;政府获得民众支持、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任答三点即可)(2)特点:就职宣誓仪式体现传承性;就职宣誓目标具有导向性;宣誓主体具有广泛性。(任答两点即可)意义:彰显了全面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统一,利于重塑党员干部的政治信仰和责任担当;推动了政治文明和法治文明的进步。(言之有理即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