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九篇.docx(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九篇教学设计方案 篇1学习目标:1、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事物。2、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3、掌握总分结构顺序及分类说明方法。第一课时预习环节:听写词语。完成导P61二1-3题。了解说明文的有关知识。课堂展示:一、导入新课: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留心观察自然界,以便掌握日月星辰等自然物来了解天气的变化,并总结出许多相关的谚语、诗词等,而在
2、各种观物识天气中,最重要的方法莫过于看云识天气。俗话说:“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云就是天的“脸色”,通过“云”的变化,可以“识”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那么,为什么看云可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这篇科学小品将教你几招。讲解说明文的有关考点和答题技巧。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统观全文,了解结构本文是“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将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识天气可以看云。第二部分(第26段),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第三部分(最后一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姿态万千”总说云的形态;“变化无常”总说云的特征。中间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
3、形态之多,扣“万千”;省略号后,“有时”“有时”“刚才”“一霎间”,紧扣“变化无常”。最后一句,以“招牌”作比,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看云识天气”,引出全文的中心。三、研读品味、语感体验研读第一自然段,品味比喻的妙处:语感训练(投影出第一段有关练习)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A;有的像鱼鳞,B;有的像羊群,有的像一张大棉絮,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时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1)下面四个短语是对文中的四个比喻的具体描述,它们各
4、自在横线上的适当位置是:来来去去轻轻地飘在空中满满地盖住了天空一片片整整齐齐排列着ABCD(2)这一段的中心句是_(3)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及在全文中的重要性。明确:文章开头即介绍了云“千姿百态”“变化无常”的形态和特征,接着连用了八个比喻,紧扣“姿态万千”进行生动细致的描述,说明云的姿态之多,接着又用“刚才”“霎间”来突出云“变化无常”的特点,最后一句既是本部分的总结,也揭示了全文的中心“为什么看云可识天气”。第二课时预习环节:1、研读课文第二部分,2、找出云的特征及其预兆。3、完成导学导练P61 二 46课堂展示:一、分析、理解课文第二部分话题一、体会第二段在文中提纲挈领的作用。明确:第二段是
5、3、4、5段的“纲”:段中分号前的文字引出第三段的内容,分号后的文字引出4、5段的内容。话题二、依次找出云的四种形态并归纳出共同特征:卷云_云_云_云。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轻、高、薄,一般不会带来雨雪。云有许多种类。将第一段文字与课文第三段进行比较阅读,可以知道:第一段中“像羽毛”的云指_云,“像羊群”的云指_云,并且推知,“像鱼鳞”的云是云,“像一张大棉絮”的云指_云。依次找出云的四种变化并归结出共同特征:卷层云_云_云_云,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低、厚、密,常常是雨雪天气的预兆。话题三、云的光彩现象及预示的天气情况:晕、华、虹、霞,预示着晴、雨天气。二、讨论探究、链接生活探讨:看云识天气有什么意义
6、?又有什么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卫星的科学预报,还有没有必要依据老经验看云识天气?三、梳理小结、拓展延伸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涉及的内容多、术语多,但文章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能够吸引读者,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方法,更重要的还要归功于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教学设计方案 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电热器的原理、应用.能举出利用和防止电
7、热的实例.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热器及其构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分析电热的利与害,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问题,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二、教学建议1.重点是知道电热器的主要部件,是用电阻率大、熔点高的合金而制成的发热体,知道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原理.认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辩证地分析问题.2.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通过分析电热的利与害,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问题.三、教学设计方案复习:1.焦耳定律及其公式.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在什么条件与电流所做功相等.一、电热的利用1 纯电阻电路就是指电流通过的电路中的所有的导体,电流所做的功全部转化为内能.这样的
8、电路叫做纯电阻电路.2 电热器就是一个纯电阻电路,人们利用它来作加热的设备:例如: 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电饭锅、电烤炉都是电热器.电热器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做成的,电流通过电阻丝发出热量.电热器清洁卫生,没有环境污染;热效率高;有的还可以方便地控制和调节温度等优点.例如:电褥、电烘箱;家禽电热孵卵器,引发炸药的电热装置乃至高空飞行服里的电热保温装置,都是电热器,它们有不同的构造和用途,但原理都这样.二、防止电热的危害在电动机里,电流所做的功主要用来做机械功,但电流通过电动机里的电阻也会要产生热量(这样的电路我们叫它非纯电阻电路),会使导线温度
9、升高,温度超过绝缘材料的耐热温度,绝缘材料会迅速老化甚至可能烧坏,这就需要考虑散热,还要加快散热,有的电动机里随电动机转动装有风扇,同时把外壳作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都是为了迅速散热.收音机、电视机等用电器也都是考虑散热,它们的机壳上都有散热孔.探究活动课题 :了解家中电热器的工作原理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或个人活动流程:1、提出问题2、实际观察3、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4、写出探究过程报告教学设计方案 篇3、认识寸、益等个生字,会写寸、落等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读写生字。体会韵文的韵律感,感知成语,培养学生学习、收集成语的兴趣
10、。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他言简易骇,能够帮助我们以最简洁的成语,把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借助本课教材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成语,激起阅读、积累成语的兴趣,并能在阅读和交流中,悟出生活的哲理。生字时,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认识字形。朗读课文,以诵读为主。让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奋发的姿态,反复诵读。运用朗读、质疑、讨论、想象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把知道的文中成语故事讲给同学听,掌握知识,启迪思想。第一课时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听老师或同学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
11、像后来居上。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二、初步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想成语的意思、出示识字中的成语。、听示范朗读。、学生自己朗读,读准字音。三、资料交流课前布置预习,查找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学生自愿上台交流:我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我能讲这个故事、请听的同学说说,听了同学的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四、读词识字、自由朗读,不会的字看书上的注音拼读。、自愿读,师生正音。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出示字卡,学生认读。、小组合作识记生字。、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五、课外阅读指导、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12、。、找成语故事读一读,积累几个你喜欢的成语。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本课的词语请学生认读: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拔苗助长 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自己读,然后抢答。二、学写生字、认读生字:课件出示要求书写的个生字:寸 落 补 拔 功 助 取 所小组内读生字。、识记字形:请你仔细看一看这些生字有哪些特点?谁能想办法记住他们?、书写生字: 小组内同学互相当小老师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么写。 老师在黑板上范写,集体评议。边评议边写。、巩固生字:学生独立练写,教师巡视评价。三、课堂总结识字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管中
13、窥豹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拔苗助长 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本课很多成语非常绕口,字音较难读,学生在掌握时难度较大,出错的很多,而且个别成语含义深刻,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虽然有的同学知道一些成语的意思,但很多同学还是不太明白,需多加指导。教学设计方案 篇4学习目标1.认识“氏、兽”等7个生字,会写“差、抵”等14个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2.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3.学习阅读说明文,认识本文说明事物的方法。4.了解太阳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课前准备1.制作能够直观反映太阳特点的课件。2.展板一块及生字词卡片。3.搜集与太阳、月亮有关的图文资料。
14、A 案第 一 课 时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1.激励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互相交流,教师观察发现学生对太阳的了解程度。2.从学生展示资料中的新奇点、趣味点入手,或教师讲述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让学生想一想:太阳能不能用箭射下来?为什么?太阳离我们有多远,有多大,有多热?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初读感知,练习读正确流利1.自读课文,把生字新词画出来,并练习读正确。注意“氏”读sh ,不读s ;“兽”读shu ,不读su ;“殖”读zh ,不读z ;“蔬”读sh ,不读s ;“较”读jio ,不读jio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3.小组练读课文。小组商议读的形式
15、,可以齐读、轮读,在组内互相正音。4.各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看哪一组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接读,或派代表朗读,读后进行评议。5.默读思考:读懂了什么?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a.太阳有哪些特点,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特点的?b.太阳和地球有哪些关系,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和地球关系的?2.教师总结: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地球关系非常密切这两个方面来写的。学习写太阳特点的部分,领悟表达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愿望:同学们,现在我就是太阳公公,知道大家都想了解我。我呀,离你们很远、很远,我的身体很大、很大,我的温度特别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
16、?(据学生回答进行鼓励,进入下一个环节)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写明白的,然后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特点认真阅读。3.合作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组,讨论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师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并发现问题,引导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4.汇报交流。a.学习“远”的小组汇报,教师就汇报适时引导,播放课件。如,看课件做口头练习:“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数字来进行具体说明,这些数字要精确、有科学依据。教师板书
17、:列数字。b.学习“大”的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播放课件。如,看课件,说体会:左边是130万个地球,右边是一个太阳,中间以等号连接。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发现的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c.学习“热”的小组进行汇报。要求这一组学生在听完前两组汇报后,说得要有条理,适当引导说出列数字和用假设事例来说明的方法,让学生动手算出太阳的中心温度是一千八百万度。指导朗读,深入体悟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1.自己练习朗读感兴趣的段落,要读出太阳的特点。2.通过开展师生、生生朗读竞赛的方式,进一步感受太阳的特点及恰当的说明方法。指导学习本课生字“抵”,不要少写一点;“氏”,不要多写一点;“兽”,下面是“口”不要写成“曰”或
18、“田”。抄写生词抄写词语:差不多、抵得上、摄氏、庄稼、野兽、生存、繁殖、蔬菜、麻绳、比较、预防。第 二 课 时导入新课1.导语: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的特点,距离我们那样遥远的太阳,和我们人类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的第48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2.学生自主阅读,勾画句子。自读自悟1.认真阅读第48自然段,同桌互相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2.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及生活实际,再想想对这句话的理解。全班交流1.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不必考虑发言内容是否符合课文叙述顺序;可以用课文中语句,也可以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例
19、来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没有太阳就没有人类生存所需的一切,就没有自然气候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自然也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3.指导有感情朗读。a.自己读,练习读出对太阳的赞美之情。b.多种形式的比赛朗读,能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实践活动各小组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太阳和月亮的图文资料精选一部分,贴到展示板上,教师可与学生共同设计、美化展板,拟定专题题目(如“日月同辉”“神秘的星球”等)。教学设计方案 篇51、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学会5个生字,理解6个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3、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
20、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4、会把提纲补充完整,并按提纲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会把提纲补充完整,并按提纲背诵课文。学习作者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小黑板、录音机及磁带、作业本。三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5个生字,理解“紫檀色、笑盈盈、高寿、红彤彤”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能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较流利地读给同学听。3、理清作者描写火烧云的顺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4、感受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地面所产生的奇丽景象。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读通课文。难点把握理解在霞光映照下地面上色彩的变化为什么会不一样。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及磁带、作业本。教学过程一、揭
21、题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神奇的,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感受和回忆,那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美丽的自然现象呢?(生说)是呀,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是那样的瑰丽。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欣赏美丽神奇的火烧云。(出示课题,有条件的可让学生欣赏图片或课件。)读了课题,你心中产生了哪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二、自学课文1、出示自学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边读边思考感兴趣的问题,试试自己能解决多少问题。(允许同桌或小组讨论。)2、检查、反馈、交流: 通过自学,你已经会读哪些生字和词语了?(指名中下生读一读)根据朗读情况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檀”读 tn,不读 ti
22、;“寿”读 shu,不读 su;“彤”读 tng,不读 dn。 会读还要会写,把这些生字工工整整地在旁边写一写。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容易写错或要提醒同学们的,请你把它写到黑板上来。 同学们学得不错,想不想跟着录音轻声读一读课文呀?(播放课文录音。) 火烧云很美,课文写得也很美,请你再读一读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完后指名几位同学读。 鼓励学生大胆地站起来和同学们交流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要求全面,只要是自己的学习所得)同学们多会学习呀,相信你们读完课文后会有更多的收获。3、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作者观察火烧云的顺序是怎样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结合回答板书:上来、变化、下去 你对火烧云感受最深的是
23、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霞光、颜色、形状找出课文中相应的自然段。三、学习“霞光”部分1、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你发现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你能用笔把这些变化找出来吗?板书:大白狗红红公鸡金黑母鸡紫檀色白胡子金从这些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是霞光照在地面上使颜色在变。)这些颜色为什么变得不样?3、是呀,霞光映照在大地上,一切都变了,你能想象出还会有哪些变化吗?用“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 )变成( )的了。”的句式说一说。4、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霞光映照地面的景色这么美,简直是一个童话世界,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你的心情怎样,你
24、又想说什么呢?说得真好,你们能把这些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吗?(学生尽情地朗读后,指名读一读,齐读。)5、作者不是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写了霞光,你觉得这样写好吗?(这样写不仅准确细致地描绘了霞光的颜色,而且描写了霞光映照在地上的生动景象,具有渲染烘托的作用和先声夺人的效果。)四、课堂小结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每个3遍。2、完成课堂作业本第2题。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部分,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2、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会仿照课文写想象片段。3、知道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形状变化快的特点,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教学重点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仿照课文写想
25、象片段。难点把握学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小黑板、录音机及磁带、课堂作业本。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火烧云上来时,霞光使大地的一切颜色都变了,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童话世界之中。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你瞧出示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二、学习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部分1、指名读句子:你觉的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烧”字用得贴切,在句子中有扩展、蔓延的意思,既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是红色的,又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和气势。)引导: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这些云叫做(火烧云)
26、2、自由读读描写火烧云变化的自然段,说说火烧云的什么在变化。(颜色形状)3、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你从天空中找到哪些颜色呢,用“ ”划出来。你有什么感觉?(颜色真多呀!) 这么多的颜色,怎样把它印在脑海中呢?试着把这些颜色分分类,说说为什么这样分。(A、红彤彤、金灿灿;B、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C、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引导:“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用“像( )一样的( )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 天空中是不是只有这些颜色?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引导: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用“葡萄灰”
27、、“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玫瑰红、苹果绿、辣椒红) 你还能用其它几种形式来说说天空中的颜色吗? 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五光十色、五彩缤纷) 真会用词。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同学闭眼,听读,回忆,欣赏。) 火烧云颜色除了多这个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四个“一会儿”)过渡: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4、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默读描写形状变化的部分,形状变化又有什么特点?(
28、多:马、大狗、大狮子;快:一会儿、忽然、接着)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这马的样子是怎样的?板书:样子它是怎样变化的?板书:变化它又是怎样消失的?板书:消失教师引读。 你觉得这里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想象,表达的形象,情景的有趣。如:火烧云出现时“马头向南,马尾向西,跪着”的静态形态美;“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的动态变化美等) 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 自己读读“大狗”、“大狮子”的部分,你觉得哪里描写得也很有趣?重点让学生体会:“那条狗十分凶猛大狗也不见了。”的生动情景美。“跟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的形态美。 把自己觉
29、得最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听。 你觉得天空中还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请你学着作者的写法,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把你的想象写下来?(大约5分钟)写完后指名交流。 同学们想象得真美!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形态万千) 火烧云的形状如此有趣,谁想用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去享受一番。指名读。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领略了火烧云绚丽缤纷的色彩和千姿百态的形状,希望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四、作业1、摘录你所喜欢的句子。2、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使学生对火烧云这一瑰丽的自然现象产生留恋
30、感。2、巩固本单元训练目标,会补充提纲,并按照提纲熟练地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教学重点会补充提纲,并按照自己补充的提纲熟练地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难点把握如何补充提纲。课前准备课堂作业本。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火烧云在你的脑海中留下怎样的印象,能把你脑海中的火烧云说给大家听一听吗?(指名说)引导:确实,正如同学们所说的,火烧云很美,可是一会儿工夫,火烧云就下去了。二、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1、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交流反馈: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你是怎样理解“恍恍惚惚”的?(指看不真切)这说明什么?(火烧云瞬息万变)
31、 “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孩子们看累了,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想沉静一会儿再看,火烧云却下去了,这时他们的心情怎样?(留恋、惋惜)谁能把孩子们那种留恋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3、引导:是呀,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不过,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一刻摄录了下来。让我们随着录音再一次去领略一下吧。(学生闭眼,播放课文录音。)三、指导学生按提纲背诵引导:同学们已经被陶醉了,我们试着把课文背出来好吗?1、要想既快又准确地背课文,就要列背诵提纲。学生边想边填课后第3题的提纲。(提醒学生“马”、“狗”、“狮子”的部分可以选择自
32、己印象最深的词、句填写,而不是照抄课文。)教师巡回指导,尤其重视中下生。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列的提纲,学生讨论补充完善。3、按提纲背诵第36自然段: 先尝试着按照提纲背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然后同桌互相背,互相纠正。 指名背一背。 你能按照提纲把其它的几个自然段也背出来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谁来尝试着背36自然段。指名中上学生背。 全班学生一起背。开小火车背,每个学生背一个自然段。4、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能把课文背出来了。相信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作者那优美的文字都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们的脑海中了。是呀,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们留心观察,
33、就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奇丽景象,就会发觉我们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美丽,我们的生活是那样的幸福和多彩呀!愿你们用明亮的眼睛、美好的心灵不断地去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火烧云这篇课文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再现了火烧云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人们看到火烧云的喜悦心情。文章按照火烧云“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个顺序写的,对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作了细致的描写。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了“尝试教学法”,并在教学中注意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使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心理活动紧密结合,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学设计方案 篇61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学习主人公对
34、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2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3学习缩写。教学理念: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倡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提倡编者意图、写作意图和学习意图的和谐会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内容:心声是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们在引导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要遵循学生认知的原则:要研讨小说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要在
35、把握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为了充分调动和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拟安排两课时学习本文。课前准备:1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阅读课文。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示例:在一次语文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程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表情朗读小说万卡的教学环节。学生李京京被万卡深深吸引而无比喜欢,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读。他的这愿望遭到
36、老师的断然拒绝和同学的无端嘲笑最后,在公开课上,当程老师的按部就班被学生的怯场打乱时,李京京举起了手,用沙哑的嗓子满怀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表达了主人公)卡和自己的心声。2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三、自主阅读,体验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体验进行个性化解读,并设计话题让学:讨论。出示话题并进行讨论:小说着重刻画了。个人物形象?文中的李京京
37、有着怎样的生活:历?你喜欢这个人物形象吗?结合小说内容谈你的看法和理由。教师引导学生所应把握的基本点:李京是一个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全文,讨论: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结合小说中具体的语句或段落谈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设计原则:在多数同学能够提出“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揣摩,根据关键语句或段落,了解李京京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把握李京京情感倾诉的需求。预期成果所包含的实质: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
38、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3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悟最深的句段深入阅读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四、课堂小结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关注,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主人公用全部感情朗读那篇动人的课文,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他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启示。让我们在下一堂课再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吧。五、布置作业1提取小说主要情节,把课文缩写成300字以内的故事。2阅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第二课时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反映少年生活的小说。把握小说的
39、主旨、赏析小说艺术特色是我们学习本文的主要的目标。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学目的要求:1反复诵读,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哲理。2联系学过的送别诗,进行比较鉴赏。3背诵、默写这首诗。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教学目的要求1、3难点:教学目的要求2教学课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课文背诵赠汪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导入二、学生自由读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三、说说读这首诗的初步感受。四、讲解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从诗的标题看,这是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两位诗友阔别多年后在扬州初次相逢,白于筵席上赠诗相赠,刘乃作此酬答。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诗
40、的开头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三、 四句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五、六句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忧伤,却又相当达观。末两句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五、小结在这首诗里,诗人抒写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但诗人并未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六、学生背诵学过的送别诗。简要说说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异同。七、当堂背诵、默写这首诗。教学设计方案 篇8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
41、、学会3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设想:本课主要让学生在老师巧妙的点拨、指导下,借助生活经验、直观演示,自觉产生情感体验,读中自悟,以读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 咏华山(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这些生字词,你还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开火车读,齐读) 3、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是谁咏华山的? 4、寇准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师画华山图),他们艰难地爬上了山顶(贴人物图于山顶上),你
42、们看看图,觉得华山怎么样?(出示:啊!华山真高哇!)二、学习第二段 1、听老师读第二自然段,小朋友们一边听一遍找找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华山很高?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华山的高?A: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导读好这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华山的高来。) 出示华山图:看,这就是华山,有1997米高,500多个咱们这个教室那么高。看了这么高的华山,相信这句话现在你一定能读好!谁来读?(你读得真好,把华山读得那么高!)你能换一个说法来表示华山的高吗?”啊!”华山那么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呢?老师这有几个,我们一起来看一看。B: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这么长的路,这么高的山,爬上去一定非常(吃力、困难、累、不容易)书中用了一个词,写出了这种感受,就是(艰难)指导读好这个词。读得真好,奖励你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 (指导读好这句话)(你把登山的辛苦都读出来了,真棒!) (你们真会读书,从登山的艰难感受到了华山的高。)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