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望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风格与思想。2、了解诗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1、初步掌握古诗朗诵的一些常识,逐步提高古诗朗诵水平。2、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歌意境,品味诗中美点。3、 学习抓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会作品的深层意蕴。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学习他敢于攀登的气概以及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抓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会作品的深层意蕴,感受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体会作品的深层意蕴,学习作者敢于攀登的气概以及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3)对比阅读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引情课前播放
2、“泰山”风光配乐视频,学生欣赏,营造良好氛围。板书大篆体“岳”字,问:刚刚请同学们欣赏了一组图片,最后有这样一个字。同学们看,你认识它吗?(岳)山上有丘是岳字,猜猜它的意思。(高大的山)我国有五岳,历来就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五岳之宗泰山,更是受到了唐朝大诗人,杜甫的青睐。今天就让我们与诗圣同行,一起去感受泰山的魅力吧!二、诵读体情(一)读准字音。1、生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谁能够一字不错的读一读这首诗?(请生读)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第一,他读的字音是否正确,第二,看看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读后问:他读得怎么样?要注意哪几个字?(“夫”“了”“曾”“眦”)2、齐读(二)读出节
3、奏诗歌讲究音韵美。如何读出这种韵律感呢?(PPT出示):朗读指导:声断气不断,音断意相连。温馨示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提示气沉丹田)(1)配乐范读接下来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边听,边用斜线在原文中划好节奏,并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生答,师总结)作者想要登上山顶,课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想要登顶的字是?(相机板书“凌”)(2)和乐吟唱学生跟随音乐一起吟唱本诗。(三)读出感情我们知道,诗歌是表情达意的,要读出音韵美,首先就要了解诗歌的内容。请你结合课下注释,初步感受诗歌内容,然后和同桌练读,读出你的感受。(2)生练读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吧!读出你的感受。我想请两个同学来读,看谁读
4、得更好。(3)请两生配乐读,其他同学评价。温馨提示:请从字音、节奏、语调、情感方面来评价。(4)表演读学生适当加入肢体动作,边演绎边朗读。 教师可作适当评价。三、炼字品情1、通读全诗后,我们知道,这首诗是围绕哪个字来写?(望)2、作者“望”见了怎样的泰山?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自主品读:下面让我们来细细的品读诗句。PPT出示:有人说,诗歌是应该“品”的,就跟茶一样,你不细细品,是品不出它的味道的,你要一个字、一个词慢慢的品,才能品出它的味道。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品茶的方法来品诗。看看,你品出了一座怎样的山。请你再读诗文,点出关键字、词,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看看作者写了一座怎样的山,抒发了作
5、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预设:“夫”虚词,语气词,(惊叹) “青”写出了泰山的青翠(喜爱) “未了”写出了泰山的连绵不绝、宽广。(热爱) “钟”运用比喻,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赞美) “割昏晓”运用拟人、写出了泰山的高拔、险峻 (赞美) “曾云”写出了泰山的高峻、神奇 (叹服)(2)同桌交流(3)小组汇报教师总结:在我们刚刚的品读过程中,大家都抓住了一些关键字,例如:割、钟。这就是古人写诗时讲究的“炼字”。推敲自己的字句,使语言更加凝练。杜甫曾经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就是要达到这样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让我们再读诗歌,体味凝练字词里饱含的深情!3、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望”的?你是
6、从哪些字、词看出来的?(第一联,远望)(齐鲁青未了)你觉得作者的视线应该是怎样的?横向写出了山的宽广。(板书画视线的横向延伸线)(第二联,仰望)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割)因为一个割字,因此视线肯定是纵向的,纵向写出了山的高峻。(板书画视线的纵向延伸线)(第三联,凝望)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决眦写出了所望之久)。作者在望什么啊?(云和鸟)云在哪里?(山顶上)云还在哪里?(心里)明明云在山上,何以又到了人的心中?看到了这样高大峻拔的山,看到这样波涛滚滚的云,激起了作者心中的波澜,使他的内心也随之心潮澎湃。激发出一股凌云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鸟儿是怎样飞的?(越飞越高)因此作者的目光跟着鸟儿
7、一起,越飞越高,飞入山林,飞上山巅,因此,生发出这样的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作者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种写法叫做:借景抒情!匠心独运,手法之高,令人叹服啊!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有雄心壮志的杜甫、坚定的杜甫、有决心的杜甫.)他的壮志是要干嘛?登上泰山能算是伟大的抱负吗?那作者的壮志到底指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结合背景资料来了解一下。四、论世入情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被人尊为“诗圣”。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被称为“诗史”。杜甫的创作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PPT出示:(一)731-745读书漫游
8、时期。两次出游,过着“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的悠游生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736年写下望岳。(二)746-755长安十年时期。困居长安达10年之久,过着辛酸屈辱的流浪生活。见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实,亲历了“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的哀痛。仍不改“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深情。(三)756-759战乱流离时期。写出了春望和“三吏”、“三别”。(四)760-770漂泊西南时期。四方飘泊,居无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大历五年冬,死于长沙往岳阳湘江的舟中。师总结:杜甫的诗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
9、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五、拓展言情好,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杜甫写名胜古迹的诗歌登岳阳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然后小组探讨:这首诗,与我们今天所学的诗有何异同?(不同:情感基调不同。一个已经登上,一个没有登上。境况不同,时间不同,写景内容不同,体裁不同)(同:作者、借景抒情、都是望山水有感、爱国之情相同。)登岳阳楼杜甫 -768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吴楚:春秋时吴国和楚国坼(ch):分裂,这里引申为
10、划分。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乾坤(qin k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乾坤:日月。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老病:年老多病。当时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戎(r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凭轩:倚着楼窗。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六、升华悟情我们称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仙,是超凡脱俗的,圣是超凡入世的。杜甫不仅诗写得好,他不仅有才情,他还有一颗爱国的心。这样的心不因为年龄而改变,不因为国家而改变,不因为个人境遇而改变。这也就是他成为诗圣的原因。他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境界!那么,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什么年代?(和平年代)我们的祖国正是强盛之时,而你坐在这里,假想你是一个小小的杜甫,那我们也应该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周总理曾经在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写过这样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那么你们呢?你们现在为了什么而读书?毛爷爷曾经说过:“这个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因为你们是少年。这节课的最后,让我们齐读100年前梁启超写给中国少年的一段话少年中国说这是梁启超对所有中国青少年的厚望,希望你们不负众望!(学生齐朗读。)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七、板书设计 望岳 杜甫 凌 敢于攀登 兼济天下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