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五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2023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五篇 更新时间:2023-02-22 来源: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点击: 2023观看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心得感悟_新中国70周年国庆阅兵感悟 尽孝道,懂礼仪的演讲稿3分钟经典讲演稿 2023-03-24 参考林微因朱闻名书籍读书心得五篇 2023-03-24 2023观看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心得感悟_新中国70周年国庆阅兵感悟 2023-03-24 推举2091精选的奋勉向上崇德向善读后心得 2023-03-24 精选2023年林教头雪夜上梁山读书心得五篇 2023-03-24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
2、赖以生存的精神之柱和心灵家园。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一)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非常广泛,极其丰富学习,特殊是蕴含了丰富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闲人的人生才智,这些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与为人处事的原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索空间。同时我回过头去看自己走过来的脚步,自己的稚嫩可笑的思想。每每读到那些话又联想到自己的过去,心便有戚戚然,想想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更是唏嘘不已。自己原来始终错得那么的厉害。像我们大多数人每天追赶共性潮流,沉迷电脑网络,缺少思索,缺少生活考验,
3、碌碌无为的一群人才真正是不会做人!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学校,对他人稍有不满就大呼天理何在!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劳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索人生思索将来思索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由于他们比我们更专心的去观看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熟悉更宽阔的天地。假设我们思索问题只从自己动身,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浅薄的利益。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假如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与我们大社会,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意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个人假如懂得了这些,那么心胸会开阔许多。文化是一个太
4、深厚的主题,我无力探讨什么。但是以一个虚心学习者的身份,我觉得,将自己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中,或是说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我们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们个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无喜亦无悲,无欲亦无求,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境地呢? 由于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需要学习前人的学问与才智。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很多,就像突然遇见了太阳。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 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自
5、己懂的也不许多。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力量。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好处的。我们必需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虚心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学问最终成为自己的才智!我的心里慢慢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当怎么更好地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位教育教学效劳。 特殊喜爱易经中的那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常常用这句话去鼓励自己,交给我们怎样去做一个人,做好一个强者、智者。我常常在想假如一个人能做到这两句就会是一个
6、圣人,又想起温总理在上任时说的那两句话来鼓励自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摸索”。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精深的文化任凭精研点就受用终生了。 现代的人多是急躁的,甚至是一些讨论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全部的人都去真的用心的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宁静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更好的去珍惜生命,感受生命。 不敢说自己是个有智之人,但至少在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后,我知道一个要有着豁达心胸才可以安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尘世的浮华与虚无,我要查找我的欢乐的精神家园。只要肯于学习,勤思索,信任,总有一天可以
7、到达我想要的的境地。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什么?她由那些文化符号组成?她的主要外在表现在哪里?都值得仔细思索。 不久前,一位知名教授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道和术,道家之道,儒家之术。从内容上看,很难推断他说的对还是不对。 说他对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确包含着道家、儒家思想,也有着关于道家之道、儒家之术的阐释。 说他不对,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绝不仅仅是道家之道和儒家之术。其中还有更博大精神的内容和对人文、自然、宇宙万物的精准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是包含了道家、儒家、佛家最高精神凝炼而成的抱朴守拙、清静无为、天人合一,自然圆融、和而共生的精神境地。那是一种豁
8、达、达观、舍得、放下、循天理、重人伦、崇尚普惠、雨露均沾、包涵、恩养、果报大善之念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本质区分在于弃鬼神,而信人伦。将一切付诸神话颜色的信仰斥之为“怪力乱神”而崇尚自然。西方文化讲以人为本,上帝造人。中国传统文化讲以家为本,家和万事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伏羲、女娲人文初祖造人,人类造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释道儒是其中主要内容。但道家之道是有的,儒家之术就不精确了。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中庸之道。何谓中庸?不偏不倚是为中庸。中正、公允、公正、公正,秉承天地之德是为中庸。而道家的道,是事物平衡之法,阴阳调和之术。也有着融和、平抑、取中的意思。我们中国的中,不是任凭叫的,这
9、个中字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准确定位,持中守正。 易经把事物形成乃至进展过程用一个周圆表述。 数数成像的概念12345是生数,67890是成数。生数和成数的契合点分别是5和0,恒居中位。河洛图笈,白马、神龟数据。头1、6,尾4、9,左3、8,右2、7,唯独没有0和5。0和5在哪里?居中。中为土,中土即此域中之国中国。 易经解释世界讲境域生成。原生态世界是虚、是无。无不是没有,而是隐含很多生命体、生命基因、元素符号、各种成像因子。进入适当的土壤、遇到诸多相宜的温度、湿度、养分、水分、各种气候环境诱因,这才促成生命的诞生,完成从无到有的生命制造。就是无中生有。即:从无极到太极,然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
10、象、四象生八卦从而生生不息。所以老子说:道可道,特别道。名可名,特别名。无名万物之始,出名万物之母。从无名到出名的过程就是一次生命制造的过程。从出名到繁衍生息乃至无限,即是母体孵化繁育的浩瀚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这两个过程。将这两个生成过程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和”。与天地之和;与环境之和;与气候条件之和;与生命基因之和。然后,和而共生,和而不同、和而共荣,世界乃成。 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宇宙观、世界观。天人合一,是和天之德普惠世界,雨露均沾。和地之德包涵万物,恩养生命。和人之德,亲近天地、亲近自然、亲近生命。人类只有和衷共济,才能继往开来。 中国传统文化讲和之道就需要遵循道家的刚柔相济、
11、阴阳互补。 中国传统文化讲和之道就需要遵循儒家的不偏不倚,公正无私。 中国传统文化讲和之道就需要遵循佛家的圆融一体,舍得、放下,慈善为怀的博大胸襟。 宏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之德、义之理,微妙就在于此。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三) 围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优秀传统美德 xx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长久、最深层的力气”“对历史文化特殊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标准,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其提倡和形成的一整套根本道德标准,是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12、。例如,“仁者爱人”的仁爱观、“见利思义”的义利观、“履中致和”的中和观、“民胞物与”的自然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约之以礼”的道德情怀、“敬信修睦”的伦理要求、“德”“智”“勇”统一的君子人格、“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的修身之道等等,这些积极向上的道德追求,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我们应当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实践中,充分发挥传统美德资源丰富的优势,根据“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积极开展社会道德建立,努力培育和蔼向上、友爱诚信、谦和尚礼的儒韵民风。 要突出抓普及,在机关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育活动,编写弘扬中华
13、民族传统美德的学习教材;在学校要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学问竞赛等主题活动;在企业要开展“诚信企业”“诚信商户”等评比活动;要通过开展现范社区创立活动、弘扬孝贤文化和感恩文化、弘扬优良家风,推动社区、农村和家庭建立。要突出抓示范。通过好人好事的评比和推广,用典范激发全社会崇德向善的力气。要突出抓创立。结合创立“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开展文明行为大教育、大劝导、大实践、大提升活动,突出细节文明建立,从身边一点一滴抓起,从一个一个详细的不良行为改起,教育引导人们在卫生习惯、交往礼节、礼貌用语、守时守约、尊老爱幼、爱护环境、遵守公德等方面践行文明标准,形成良好的社会
14、风气。 围绕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加强儒家文化讨论和传播 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21世纪以来,儒家文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推崇,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孔子热”“汉语热”“中华传统文化热”,目前有1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现阶段,要因势利导、深化讨论,使我国在世界儒学传播和讨论中始终保持充分话语权。要结合孔子及儒家思想的讨论和传播,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熟悉历史的中国、当代的中国。 作为孔子的家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济宁在孔子及儒家思想的讨论和传播方面,肩负着更大责任,应当有更大作为。要发挥孔子讨论院的作用,加强孔子及儒家思想讨论。孔子讨
15、论院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儒学讨论特地机构,它集文献收集、信息沟通、学术讨论、人才培育、博物展览功能于一体,在儒学讨论及对外文化沟通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围绕落实xx总书记“四个讲清晰”的指示,孔子讨论院启动了孔子思想与历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等一批重大课题讨论,组织专家学者编撰出版了正本清源说孔子中国传统道德诠释等一批学术著作。围绕把孔子讨论院打造成世界儒学讨论沟通中心、组织引领国际儒学讨论的进展目标,孔子讨论院启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播中心”“世界儒学文献资料保藏中心”工程建立,加快推动在孔子讨论院设立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淌站工作,积极申报山东省“儒学讨论”与“孔子文化传播”文
16、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全面加强与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等机构的联合合作,全面提升孔子讨论院的讨论力量和学术水平。要拓展提升文化沟通平台,促进孔子及儒家思想传播。例如,一年一度的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评比颁奖”“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围绕推动传统文化转化创新,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文化既具有社会功能,又具有经济功能,它既能增加一个地方的软实力,又能提升一个地方的竞争力。xx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制造性转化、创新性进展。这为我们把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独特的文化优势
17、,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进展优势指明白方向。 在实践中,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加快推动,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地方文化进展。宣传部门、文化部门要加强指导支持,联合战略筹划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展规划和进展战略筹划方案。要从能干的事情做起,尽快启动一批先导性、根底性重大文化设施工程。同时还要在推动传统文化转化创新上选好着力点和突破口,切实做好融合进展文章。 推动传统文化与旅游融合,实施旅游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诸如孔子圣迹体验之旅、中华成人礼之旅等文化旅游品牌,推动重大文化旅游工程建立。推动传统文化与教育培训相融合,大力进展国学教育产业,积极推动党政干部政德教育、企业家国学培训、青少年传统
18、文化培训、教师师德培训基地建立,营造国学教育气氛。推动传统文化与经济融合,以文化产业园区为载体,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改造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方式,培育会展节庆、文化创意、安康养生三大潜力产业,提升演艺消遣、艺术品、影视传媒、数字动漫四大新兴产业,以文化引领、催生经济转型进展。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四) 一、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熟悉 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学问。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弟子规、论语等的学习,熟悉有了新的转变。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始终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家立命之文化根基,也始终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
19、,还是对将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爱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宝,是几千年文化的积存,其概念广泛、丰富,是我们祖辈们的经受、体验、方法以及感悟结晶。因此,我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整理,从中吸取精华,使之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对为人处世有了新的熟悉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头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意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见。学问可以增长才能,学问可以转变命运。因此,爱学习是一种欢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学问,
20、温习旧学问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仔细去学习、去思索、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很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行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推断和准时订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行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 的话负责,“言既出,行必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
21、、对学校教育有了新的熟悉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然而,在全球化的今日,孩子受到外来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变得冷漠起来:他们爱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手里的玩具大多是芭比娃娃、奥特曼?;总是谈论着一些日韩卡通人物;大多数幼儿在家以看电视、玩电脑嬉戏来消磨时间,很少外出漫步、与小伙伴们玩户外嬉戏。 在我们这样一个文化大国,孩子不仅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感受越来越少,而且他们离真实的民族文化也越来越远,这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会让人受到很好的熏陶,三字经、弟子规 、论语和四书五经等等,这些古人给后人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特殊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和思索
22、。在学生的教育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使学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学生肯定的素养和力量,唤醒学生对绚烂的传统文化的喜爱,激起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一个人若能在孩童时期就吸取人类最好的精神养分,早早培育起自学力量,自主思索力量,走上卓越的人生之路是必定的。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广泛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育学生的民族骄傲感,提高日常道德修养大有好处。信任通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教育,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给他们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用传统文化的教育来点亮孩子的心灵。 人的道德必定与他的胜利与否有着亲密的关系,
23、学校教育就要让孩子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做事。万事德为先,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大家的确定和认可。同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肯定要以身作则,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者,担当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荣耀职责。教师的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都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五)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进展过程中融合、形成、进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阅历的根底上,不断进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立有中
24、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进展观,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根底。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进展和继承,也赐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熟悉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学问,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熟悉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始终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家立命之文化根基,也始终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由于有如
25、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始终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受、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微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盼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头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意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见。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许多不行知的局部,但是学问可以增长才能,学问可以转变命运。因此,我感
26、到爱学习是一种欢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学问,温习旧学问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养、增长才能。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仔细去学习、去思索、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很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行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推断和准时订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行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行收回,不行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仔细讨论解决,要敢于担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