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兰亭集序教案课程标准: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2、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3、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考试说明1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A一、教材分析兰亭集序作为一篇书序,由叙事写景到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作者的生死观。文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类的四字短语触目皆是,诸如“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等等仍鲜活地存在于现代汉语之中。对于这种语言、思想俱佳
3、的文章,高一学生主要是感受语言之美,储备语言材料。所以教学中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二、学情分析本文思想感情跳跃性大,对生死问题的议论深刻。高一学生阅历浅,不易理解作者在文中由乐到痛到悲的感情变化和作者在感叹之中蕴含的积极情绪。所以这节课淡化了对生死关的处理,引导学生梳理感情脉落后强化落实背诵。课前预习指导:1.大声朗读文章三遍,做到读准字音,读准句读。2.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逐字翻译文章内容,做到书面圈划或标注重要文言字词。3.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一段的段意。学习目标:1、运用书面积累和梳理的方法,能够准确说出所、于等重点虚词和虽、修、次等重点实词的含义,能够结合语境辨析介宾结构后
4、置句。2、在反复诵读中读懂作者的感情进而会背第一段,50%的同学会背第二段。同时能够积累本课的四字短语。学习过程一、导入: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好友,亲朋,几杯顺水飘来的酒,北方汉子的风骨与才情,与水汽氤氲的江南水乡珠联璧合,于是成就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五字”的“天下第一行书”。这就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为王羲之的家乡人,同学们在朗读、感受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更加心灵相通吧?好下面我们齐读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二、出示学生(板书)过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文言文,离不开诵读。下面让我们在读中理解文义活动一:读中解1、出示难读的字,请学生读,正音。2、出示重点文言知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5、。3、点名读,并点评。4、师范读。活动二:读中品(注意重音、停顿、语气、节奏等)大家齐读全文,在每一段中找出一个字概括作者的感情。乐痛悲(板书)过渡:接下来具体研读作者是怎样表达三种不同情感的。默读第一自然段来体会一下作者的这种乐从何而来呢第一段:1、思考问题:本段共有六句话,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表达这种快乐之情的?明确:时间:“永和癸丑暮春”地点:“兰亭”目的人物:“群贤少长”环境:“此地有,又有”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感受:“仰俯信可乐也”2、教师提示重点词句: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省略句,虽:虽然 以,觞,以。小结
6、:套用王勃滕王阁序里的话就是“四美具,二难并”,在这天朗气清,环境优美地方,人生知己,畅叙情怀,怎能不乐?所以最后一句信可乐也应该怎样断句?朗读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要尽可能的读出这种逍遥自得的心情。(有感情地自由朗读)本段的四字短语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游目骋怀。背诵第一段过渡:兰亭聚饮,自是乐事,然而有聚必有散,世间“没有不散的筵席”,作者由聚散想到了什么呢?让他大发感慨岂不痛哉。男生齐读第二段第二段:1、思考问题: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痛的?(注意分析文中的三个分号涉及的三层意思) 第一个分号所在句讲了两种人生态度“晤言一室之内”与“放浪形
7、骸之外”。第二个分号所在句讲了两种人生体验“欣于所遇快然自足”与“所之既倦,情随事迁”。第三个分号所在句讲了两种人生“痛”事“向之所欣化为陈迹”与“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引导思路:先指名找学生答,而后教师点拨注意虚词或标点,小组讨论完成。作者所痛何事?死生亦大矣作者是怎么理解的?用原文的话来回答。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生短暂。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世事无常反复吟诵“况修短随化岂不痛哉”,注意要一字一句慢读,“大”、“痛”等词语要重读。末句以降调读出慨叹语气。作者通过哪些语句总结出来的?2、教师重点提示“所”字和介宾结构后置句。齐读第二段,来体悟人生短暂之痛3、感叹人
8、生无常是汉魏以来文学的主旋律。同学们还能记起一些咏叹人生苦短的名句吗?提示:赤壁赋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师:“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词功底对于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都是颇为重要的。历史上曹操留下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叹,但是它最后导致的不是消极无为而是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陈子昂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的慨叹,但他并不悲观无为而是始终怀有一腔报国之心,曾冒死上书,坦陈利弊,曾两度出塞,为国立功。李白留下了“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的悲叹,但他“袖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苏轼发
9、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但他却留下了无数华章,且心系人民,是“百姓的朋友”(林语堂)。下面,同学们先默读熟悉一下,下面大家齐读,体会一下这千古一痛。找出两句你喜欢的积累一下。过渡:这此古代名人都有对人生短促的感慨,但透过这些的诗句,我们能感受到他们乐观豁达的精神情怀。王羲之借古人之口提出了死生这个重大的哲理命题,抒发了人生苦短之痛。他对死生这个问题还有什么思考呢?这个悲该如何理解呢?齐读第三段本段的四字短语:放浪形骸、快然自足、情随事迁按提示试着背诵夫。或晤言;或放浪。虽静躁,当其快然,曾;及其感慨。向之兴怀;况。古人云。痛!活动三:读中思思考问题:
10、(1)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是一己之“痛”吗?从这段的哪些文字可以看出?(2)这样的人生感叹不仅前有古人,现有今人,而且还后有来者。从文中那句话可以看出?思路:古人( )后人兰亭集的成因(3)作者的悲夫是悲观吗?怎样理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明确:王羲之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不能等同视之。他领悟到了生与死的矛盾。所以才会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两句话。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当然应该看作是积极的。背诵提示:每览若合一契,未尝不能。固知,。后,悲乎!故列叙,录。虽,所以兴怀,。后之览者朗读指导:“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
11、气。“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小结:王羲之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兰亭集序,我们一起感悟了乐痛悲的情绪变化,下面大家有感情地齐读全文。活动三:课堂评价1、 按照大屏幕的提示自己背诵课文2、 一对一地互相检查背诵3、指名学生在班内背诵。作业布置:1、将王羲之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读,兰亭集序中的自然之景和诗中的自然之景诗如何对应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兰亭诗其一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仰视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1、诗中的“仰视碧天际”对应序中“ ”“ ”。 诗中“俯瞰绿
12、水滨”对应序中“ ”“ ”。 诗中“无涯观”“万殊”“群籁”对应序中“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1、“仰观宇宙之大” “天朗气清” “俯查品类之盛” “清流激湍”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风暖日”2、这些景物并非客观存在之景,而是贯注了诗人心性的情致化景物,从诗中最后一句来看,宇宙万物虽有差别,但它们给作者的感受都是崭新的、可爱的。2、课下继续背诵。板书设计: 兰亭集序 乐 痛 人生短暂。 悲 ”师:还是之前的问题:第三段中,哪一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内心感受?生(齐):“痛”。(板书:痛)师:是什么“痛”?下面,分组讨论。(生分组研讨)生3:作者说“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13、还说“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那些让自己感到很快乐的东西,很快就消失了,这让作者感到很痛苦。也就是“胜景不常,盛筵难再”之痛。师:说得太好了!请同学们记下来:“胜景不常,盛筵难再”之痛。生4:作者说“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这让他感到很痛苦。师:怎么理解这句话?(生4摇头)哪位同学为我们解惑?生5:生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的安排,最终都要走到尽头,也就是死亡。师:很准确。师:这一句还有一个关联词语“况”,“况”是承接前面哪一个关联词的?这两个关联词带起的两句话构成了什么关系?生6:“况”是承接前面的“犹”的。这两句话构成了递进关系。“犹”,“尚且”,这是一层“痛”:像兰亭聚会这样先前所喜欢
14、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况”,“何况”,这是更进一层的“痛”:生命的长短,只能听凭造化,死亡无可避免,我们自己无法控制。(掌声)师:大家的掌声是对你的回答的最好评价。师:这一段的第二句,有两个“或”字,怎么讲?生7:“或”的意思是“有的人”。师:“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怎么理解?生7:这里说的是两种人的不同人生态度,有的人在室内面对面谈论人生感悟,有的人则是行为放纵不羁,形体不受世俗礼法所拘束。师:能吃透课文注解来回答,很好!这两种人的人生态度不同,但是,在此时,在此地,他们的生命体验却是惊人的一致,那就是(生齐答)痛!这种生命体验,我们可以用一个短语来概括,那就
15、是(板书:人生-短)生(齐):人生苦短!(板书:苦)师:下面,来读一读第三段,体悟王羲之的人生苦短之“痛”。大家推举一位同学朗读。请读出作者的情感波动,特别要注意重点词语。(生8朗读第三段)师:“岂不痛哉!”这一句你再读一遍。(生8读)师:“痛”,此处强调,但音调不宜高亢,应低沉。(师范读)同学们比较一下,再读。(生8读)齐读“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生齐读)师:感叹人生无常是汉魏以来文学的主旋律。同学们还能记起一些咏叹人生苦短的名句吗?生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生10: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生11: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师:“腹有
16、诗书气自华”,古典诗词功底对于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都是颇为重要的。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和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弥漫了整个魏晋的天空,当是时“悲凉之雾,遍被华林”(鲁迅)。(投影)曹氏父子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亦何早”(曹丕);“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唏自顾非金石,咄唶令人悲”(曹植)。阮籍有“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陆机有“天道信崇替,人生安得长,慷慨惟平生,俯仰独悲伤”。刘琨有“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陶潜有“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他们唱出的都是同一种思绪,同一种感叹,同一种音调,同一种哀伤。(投影)下面,同学们分三组齐读投影上的补充诗文,体会体会千古一痛。(生分组齐读)师:刚刚我们比较过的,读这些哀伤的文字,音调不宜高亢,语速不妨放慢。第三组刚才读得最为动情,第一组次之。师:王羲之借古人之口提出了死生这个重大的哲理命题,抒发了人生苦短之痛。他对死生这个问题还有什么思考呢?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