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考复习提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学考复习提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二年历史学考复习提纲(二)中外历史纲要(下)姓名 班级 座号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农业与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阶级。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2.国家开始形成(1)主要原因: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私有制和阶级产生: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
2、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国家形成: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文字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古代文明发源地:西亚的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的古希腊文明。2.特征: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3.西亚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1)公元前3500年左右,产生最初文明。(2)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
3、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3)约公元前18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颁布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4)文化成就: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洪水和诺亚方舟传说,苏美尔人发明60进制。4.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1)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 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2)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3)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4)文化:文字是象形文字
4、;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5.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1)公元前 3 千纪,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2)成就:印度出现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6.爱琴海古希腊文明(1)地理条件: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2)概况城邦产生: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最著名的两个城邦是斯巴达和
5、雅典。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雅典民主政治a.主要表现: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b.评价: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文化a.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b.代表人物: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被认为是“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一、古代文明的扩展1.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的扩展(
6、1)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埃及新王国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2)西亚文明: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2.希腊文明扩展: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3.影响: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二、古代世界的帝国1.波斯帝国(1)建立:公元前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波斯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2)制度:继承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
7、最高主宰;地方实行行省制;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2.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1)建立:公元前 4 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打败波斯帝国,逐渐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2)制度: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3.罗马帝国 (1)扩张:首先征服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把整个地中海变成罗马的内海。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2)空前繁荣: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 200 多年的和平,帝国在 12
8、 世纪空前繁荣。 (3)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4)分裂:3世纪之后,罗马帝国陷入危机。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5)灭亡: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 三、文明的交流1.特点: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2.概况(1)技术与艺术 农耕技术: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 冶铁技术:从西亚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雕刻艺术: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神话: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2)文字:
9、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3)中外交往: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通过丝绸之路,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东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一、西欧封建社会1.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2.封君封臣制度(1)原因: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2)内容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
10、是服兵役。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3)影响国王或皇帝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3.庄园(1)性质: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2)特点 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农奴和自由农民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 庄园法庭: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 王权的加强(1)原因:中古中后期,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2)表现英格
11、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权力,到 15 世纪晚期,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兰西:国王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 15 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西班牙和葡萄牙:15 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 这些王国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城市(1)兴起原因: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1011 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2)城市自治 原因: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手段: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 意义: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12、国王的统一事业。3. 教会(1)特权: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2)地位: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拜占庭与俄罗斯1.拜占庭(1)形成: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2)查士丁尼的统治扩张: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帝国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法律: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查士丁尼法典与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3)帝国灭亡: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帝国灭亡。2.
13、俄罗斯(1)发端: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2)演变13世纪上半期,基辅罗斯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兴起。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并向周围扩张。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3)结果: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一、阿拉伯帝国1.背景(1)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2)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3)622年,穆罕默德建立政权,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2.帝国建立: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3
14、.鼎盛(1)政治: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2)经济: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陆上和海上贸易繁荣;帝国境内有很多城市,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3)文化阿拉伯人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学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兴起过程(1)13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2)14世纪中期,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3)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4)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
15、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2.统治(1)政治: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2)经济:1516 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3)外贸: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南亚(1)笈多帝国政治与经济: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政令不够统一。宗教: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以后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2) 德里苏丹国13 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2.东亚(1)日本中央集权国家建立:646年,日本孝德天皇,进行改
16、革,史称“大化改新”。日本仿效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庄园制与武士:10世纪,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日本形成庄园;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幕府统治a.建立:12 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b.政治统治: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c.锁国政策: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2)朝鲜基本统一:7 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高丽王朝建立:10 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
17、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进行统治。迁都改号:14 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维护主权:16 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明朝大将邓子龙、朝鲜大将李舜臣在战斗中牺牲。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一、古代非洲文明1. 西非文明 (1)班图人文明: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传播:11世纪,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2)马里815 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 马里继承并扩大了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3)桑海
18、崛起与强盛: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 世纪达于极盛。 强盛表现: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衰落:16 世纪末,桑海因遭遇外来入侵逐渐衰落。 2.东非文明(1)阿克苏姆王国: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2)东非文明的发展条件: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代表: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是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 特征: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3.
19、南非津巴布韦石头城(1)11 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 (2)1415 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 二、古代美洲文明1. 玛雅文明(1)繁荣农业和城市国家: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阶级关系: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从事农业和手工业。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300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制造精美的陶器。文化: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制,也知道“零”的概念。(2)衰落:15 世纪中期,玛雅文明衰落。2.阿兹特克文明(1)兴起与鼎盛:14世纪,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16 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
20、鼎盛时期。(2)鼎盛表现地区与人口: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人口有 600 余万。政治: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经济: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都城:特诺奇蒂特兰,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3.印加文明(1)崛起与鼎盛: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2)鼎盛表现疆域与人口:形成疆域达到 10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 600 万的帝国。政治与统治: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
21、有;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以防止他们反抗。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14到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增加。3.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4.马可波罗行纪的刺激。5.奥斯曼帝国控制了旧商路。6.条件:地理知识日益丰富,地圆学说的提出;造船技术的提高。二、新航路开
22、辟的过程1.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2.1497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3.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4.1519到19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5.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纽芬兰岛。6.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7.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8.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德逊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9.俄罗斯人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10.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的合恩角。11.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
23、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这些航海探险,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1.人口迁移(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2)表现: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2.物种交换(1)原因: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2)概况: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家畜家禽、农作物、水果等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3.疾
24、病传播: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 (1)表现: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 (3) 影响:传染病造成的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1.特点:全球航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2.概况 (1)印度洋贸易: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2)大西洋贸易欧洲人将欧洲生产的手工制品运到美洲出售,换
25、回南美洲的贵金属、蔗糖和烟草。 欧洲与非洲、美洲之间形成了“三角贸易”。(3)太平洋贸易葡萄牙: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贸易路线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 中国: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三、早期殖民扩张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2.概况(1)葡萄牙:16世纪,葡萄牙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地据点和商路。(2)西班牙:西班牙殖民侵略以
26、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3)荷兰、英国、法国: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3.影响(1)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2)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商业革命a.商业贸易的大扩张使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b.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 价格革命a.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b.
27、价格波动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3)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一、文艺复兴1.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是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2.文艺复兴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3.文艺复兴实质是:14到17世纪发生在欧洲的符
28、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运动。4.文艺复兴代表:14世纪,意大利产生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文学三杰”。15世纪,出现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美术三杰”。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各地,英国的莎士比亚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等。5.文艺复兴影响: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实世界。二、宗教改革 1. 1517年,德意志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影响也很大。2马丁路德提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3.宗教改革影响:宗教改革进
29、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三、现代科学兴起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日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2.牛顿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四、启蒙运动1.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2.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3.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观点是: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治和权力制衡、反对君主专制。但政治主张也有差异: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伏尔泰希望建立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
30、民主制。英国的思想家有洛克、休谟和亚当斯密。亚当斯密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4.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启蒙思想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1.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君主的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内阁掌握行政大权对议会负责。2. 1775年
31、4月,来克星顿枪声标志美国独立战争开始。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1783年,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和联邦制原则。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最终在1865年打败南方。联邦政府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随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3. 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8月,通过人权宣言明确提
32、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1791年,议会颁布法律,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法国大革命也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二、资本主义的扩展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给农奴自由和份地。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2.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明治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明治维新保留了大
33、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的背景1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2.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3.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
34、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4.英国手工工场积累的技术。5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6.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二、工业革命的进程第一次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厂。1782年,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动力技术的革新促进了交通工具的革命。轮船、火车先后问世。3.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
35、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到内陆。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创制和运用。汽车、飞机交通工具应运而生;化学工业兴起。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各国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各具特色。三、工业革命的影响1.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2.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出现了垄断组织。3.工业革命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两大阶级。4.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
36、活的巨大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5.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6.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是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但是,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一、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1.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逐渐显现。1825年,英国 爆发了经济危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37、: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3.以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它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1867年,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问世,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文献之一。3.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1.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这就是历史上的“
38、第一国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2.1871年3月1871年5月巴黎公社起义。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1.16世纪中叶,西班牙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大部分美洲。葡萄牙占领了巴西。他们都派
39、总督进行管理。2.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屠杀印第安人,贩卖黑人奴隶,垄断殖民地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1.16世纪中叶,葡萄牙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2.16世纪中叶,西班牙入侵菲律宾。3.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19世纪末,英国已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4.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入印度尼西亚。5.19世纪末,法国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挝。6. 19世纪末,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7.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纷纷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
40、。8.18世纪末19世纪初,俄国和英国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9.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0.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1.1882年,英国占领了埃及,还对苏丹进行武力扩张。2.法国在19世纪30年代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3.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通过了“有效占领”原则,这次会议也是一次“地图上作业”的会议。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起来。殖民体系的形成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同时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
41、深重的灾难。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1.1804年,海地的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2.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于1826年基本实现了独立。3.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独立,1889年,巴西建立共和国。4.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布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对拉丁美洲进行经济侵略的同时,还进行武力干涉,这就是所谓的“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5.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二、亚洲的觉醒1.1905年,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带领印度人民
42、进行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斗争。1908年,孟买工人大罢工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2.1905年到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3.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三、非洲的抗争1.1882年阿拉比领导埃及居民进行反抗英国的斗争。2.1881年苏丹爆发“马赫迪”领导的反英大起义。3.1894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
43、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2.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 英德矛盾、法德矛盾、德俄矛盾、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等。 3.欧洲两大敌
44、对军事集团的形成: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 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国际局势日益紧张。4.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二、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1.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2.性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3.主要战线: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在南线争斗。4.主要战役(1)马恩河战役:1914年,德军进攻法国,9月,双方在马恩河激战,德军战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2)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
45、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3)日德兰海战:1916 年,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3. 结果: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合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主要内容: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中国
46、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2.国际联盟(1)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2)实质: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3)评价: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3.这场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一、列宁主义的形成1.背景(1)经济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2)政治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3)组织基础: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4)思想基础: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