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检测-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786727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检测-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检测-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检测-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检测-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历史(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单元检测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带“贝”的文字贵、贮、贷、购。这说明当时“贝”的用途很可能是( )A.占卜 B.饰品C.煮盐 D.货币2、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是丝绸之路的1.0时代,这一时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1405年,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郑和又六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拓展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2.0时代的开端。促成这种转变的因素主要是(

2、)A经济重心的南移B明朝对外政策开明C航海技术的进步D商品经济的发展3、封氏闻见记在谈及唐代后期的饮茶之风时说:“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这说明当时()A茶叶长途贩运发展艰难B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加强C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D全国范围贸易网络形成4、到宋代,商业信用大发展,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充当信用中介物的“交引”“券”“契约文书”大量涌现。由此可知()A.商品流通速度加快B.宋代形成了商业信用C.货币作用逐步降低D.宋代货币形式多样化5、明清时期,晋商经营的盐、铁、棉、布、皮毛、丝绸、茶叶及

3、金融业商号,遍及全国各地并远涉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这表明晋商()A.促进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开始打破商业交往的时空限制D.促成纸币“交子”的流通6、公元前 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凡是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这表明,古埃及()A商业经营领域扩大B商业管理制度完备C生活方式发生改变D商业契约已经出现7、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

4、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8、16世纪初,从中国运往葡属印度市场分销的中药材土茯苓价格奇高,几乎只有权贵才能消费。但到16世纪末,销往该地的土茯苓价格则普遍下降,普通民众亦可消费。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世界联系加强 B中药产量提高C等级观念淡化 D价格革命完成9、在古代的中西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A东西方的交通渠道很不畅通B自然经济长时间没有根本改变C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D古代手工业领先世界的水平低10、有学者认为:“苏

5、联模式包含许多非社会主义的做法:劳动被异化;封建家长式的管理;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盛行;简单、机械、武断甚至粗暴地利用行政命令处理所有问题等。”可见,苏联模式()A在经济建设上成效甚微B不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最佳途径C严重影响后期经济改革D不属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范畴11、下图为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对其解读准确的是()欧洲同世界各地有直接的商业联系欧洲完成工业革命主要出口工业品通过丝银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玉米等作物通过不同路径传入亚洲A BC D12、国有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还大规模地经营电力,致力于降低电价,打破私营电业垄断,1939年田纳西电力公司控告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联邦最高法院判

6、决私营公司无权抱怨政府的竞争。这一事例可以佐证当时美国()A防止企业盲目竞争引发的生产过剩B通过国家干预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C逐渐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过渡D试图缓和劳资矛盾以提高工人地位13、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并于1948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它体现的精神是()A.公平竞争 B.自由贸易C.平等合作 D.追求正义14、贡德弗兰克在其著作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认为,从“航海大发现直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是亚洲时代”,中国“是这个时代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但当代某

7、学者却认为“那时确实出现了一个全球经济体系”,但是这个体系的中心“不在中国而在西欧”。上述两种观点()A全面描述了近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B较为准确反映了此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C认为西欧已取代亚洲成为全球经济中心D认为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经济体系建立15、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由此可以推知,新时期的中国()A城乡经济差距逐渐加大B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C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D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16、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

8、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这一论断重在强调( )A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已不可阻挡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C地区冲突恐怖主义是动荡之源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纵观人类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永恒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14分)材料一从张骞通西域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就整体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摘编自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等材料二大约在1500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

9、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意义上的交流。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1990年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力量促进了全球化。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在全球化中,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这些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共同解决。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并分别概括材料二中的两个历史时期世界广泛联系的原因。(6

10、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唐朝时,日本、朝鲜来华的遣唐使,通过贡赐关系与中国建立了变相的官方贸易往来。海上民间贸易也日益发展。唐朝地理学家贾耽说,中国海船从广州经南海到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全程需三个月。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以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天竺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宋朝的泉州商人李充,就曾“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为了管理海上贸易,从宋朝开始专门设置了市舶司,市舶司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建炎二年(112

11、8年),市舶司的收入占国家总收入的20%,“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成为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基本国策。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期,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如明朝规定“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就“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摘编自齐涛朝贡外交与朝贡贸易(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4分)(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

12、明清与唐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全国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团体和机构有600多个,先后设立的各种实验区有1 000多处。这些团体和机构,性质不一,情况复杂,然而随着工作的进展,乡村建设运动对农村问题的关注由点到面,基本上都包含政治改革、文化教育、科技改良和推广、卫生保健、组织合作社、移风易俗、自卫保安等内容,最终成效不大。摘编自彭大鹏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简要回顾材料二1933年5 月12日,在农业调整法通过时,农业部长华莱士表示,美国“自由的个人主义时代”已经结束,“唯一可以达

13、成长期生产控制的方法,乃是农民们自己组织起来,联合起来进行努力”。他还动用政府力量,引导农业生产者与农产品加工者之间签订“市场协议”,使他们在最低限度价格、供求总量等方面达成协议。后来,在他的活动下又争取通过了农业信贷法农场抵押法农作物贷款法等法律,以加强对农民的政策支持。他还建立农业“常平仓”制度,即政府储备粮食以调节粮价,从1932年至1939年,美国农业基本恢复起来,农民的处境得到根本性的好转。摘编自王丽、张婵论罗斯福的农业调整法及农业政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背景,并概括其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2年至

14、1939年美国农业好转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乡村振兴的认识。(4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620世纪世界主要国家及主要力量源泉时期国家主要力量源泉16世纪西班牙黄金、殖民贸易、雇佣军、王朝联系17世纪荷兰贸易、资本市场、海军18世纪法国人口、农业、公共管理、军队、文化19世纪英国工业、政治凝聚力、金融和借贷、海军、自由主义规范、岛国位置20世纪美国经济规模、科技领导地位、地理位置、军事力量和结盟、全球化文化和自由主义的国际制度从上述表格信息中概括一个影响大国崛起的因素,并结合世界史(至少两个国家)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明确概括

15、因素,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与解析1、D解析:由题目中所说带“贝”的文字贵、贮、贷、购,可知“贝”与商品交换及财富有关,故A项错误;饰品不能用于商品交换,故B项错误;煮盐与题意中商品交换及财富不符,故C项错误;货币既可用于商品交换,又是财富的象征,故D项正确。2、A解析:材料主旨是丝绸之路由陆路为主转到以海路为主,以北方为主转到以南方为主,结合所学,秦汉北方是政治经济重心,而自南宋后中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可知丝绸之路的变化与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关,故选A项;据所学,明朝很长一段时期实行海禁政策,对外政策并不开明,排除B项;航海技术的进步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16、也不是主要因素,排除D项。3、B 解析:由材料可知,北方的茶叶多来自南方,体现了南方和北方区域经济联系的加强,B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茶叶长途贩运发展状况,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地区贸易,没有体现城市内部的坊市分区制度,排除C项;材料以北方人饮用南方所产茶叶为例,体现了南方和北方区域经济联系的加强,但不能得出全国范围贸易网络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4、A解析:根据材料“商业信用大发展,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可知宋代商业信用发展,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使商品流通的速度加快,故选A项;根据材料“商业信用大发展,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可知宋代商业信用获得极大发展,并非形成,排除B

17、项;根据材料“商业信用大发展,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可知宋代商业信用获得极大发展,货币的作用提高,排除C项;根据材料“充当信用中介物的交引券契约文书大量涌现”可知货币中介多样化,排除D项。5、A解析:根据材料“晋商经营遍及全国各地并远涉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得出晋商促进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故选A项;汉朝就已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B项错误;宋朝打破了商业交往的时空限制,C项错误;“交子”出现在北宋,D项错误。6、D解析:古埃及人转让重要财产都要订立契约以证明财产所有权,这说明古埃及时期商业契约已经出现,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商业契约的出现,不能说明商业经营领域的扩大,排除

18、A项;材料强调商业契约已经出现,不涉及商业管理制度完备,排除B项;商业契约出现不代表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排除C项。7、D解析:市舶司就是管理中国出海贸易的官设机构,故A项错误;材料只涉及中国到日本的贸易,故B项错误;泉州客商李充从事的是民间贸易,与朝贡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表明宋代的海外贸易中商品外销情况,故D项正确。8、A解析:依据材料,16世纪初,中国运往葡属印度市场的中药材土茯苓价格奇高,但到16世纪末,销往该地的土茯苓价格普遍下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世界之间联系加强,故选A项;销往葡属印度市场

19、的中药价格变化与中药产量无关,排除B项;由只有权贵才能消费到普通民众都可以消费的原因是商品数量的增加,价格下降,而非等级观念淡化,排除C项;价格革命发生在1617世纪的欧洲,排除D项。9、B解析:由古代中西交往的中国名片分别是“丝绸”“瓷器”“茶叶”,可知古代中国的传统手工产品和农产品享誉世界,发达的古代手工业和农业都是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反映出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自然经济长期没有根本改变,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在中西交往中的代表性产品,没有涉及中西方往来的交通状况,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古代中国在对外交往中的代表性商品,不能反映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排除C项;古代中国在对外交往

20、中的名片是“丝绸”“瓷器”等手工产品,可知在某些传统手工业方面中国是领先世界很多的,排除D项。10、B解析:据材料“苏联模式包含许多非社会主义的做法”可知该学者强调苏联模式不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最佳途径,故选B项;苏联模式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成效显著,排除A项;材料的重点是强调苏联模式包括许多非社会主义的做法,并未反映其对于后期经济改革的影响,排除C项;苏联模式是计划经济,材料并未否定苏联模式属于计划经济范畴,排除D项。11、C解析:由材料可知欧洲与美洲、亚洲、非洲都有直接的商业联系,故正确,由材料“18世纪初”的时间信息可知欧洲尚未开始进行工业革命,故错误,由材料可知亚洲输出丝绸输入白银,结合

21、时间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故正确,由材料可知玉米等农作物通过欧洲或其他路径传入亚洲,故正确,C项符合题意。12、C解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与材料中“判决私营公司无权抱怨政府的竞争”相符,故选C项;防止竞争引发的生产过剩,与材料中“大规模地经营电力,致力于降低电价”不符,排除A项;打破私营电业垄断,不等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劳资矛盾,排除D项。13、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框架下,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

22、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B项正确。14、B解析: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各洲之间的物种交流逐渐增多,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占优势地位,而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逐渐增多,大量金银流入欧洲后在欧洲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封建制度的解体,而中国却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逐渐落伍,因此两人都较为准确反映了此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故选B项;两人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近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排除A项;弗兰克认为中国是全球经济中心,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了工业革命前全球经济体系的建立,排除D项。15、B解析:据上图可知,197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

23、和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我国对外贸易扩大,开放程度加深,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城乡经济差距,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是在21世纪初,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对外开放,并不是改革,排除D项。16、B解析:依据材料,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的世界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选B项;中共十九大作出论断的依据是全球化和多边主义,但论断强调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排除A项;地区冲突与恐怖主义是世界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表现,而非材料强调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而非针对霸权主义和强

24、权政治,排除D项。17、解析:第(1)问,据“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等信息分析得出。第(2)问,第一小问据“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分析概括得出;第二小问应当联系所学从开辟新航路、工业革命、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和新通信媒体技术的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来回答,注意区分两个阶段。第(3)问,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人类的文明交流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来辩证分析说明。答案:(1)影响:新物种的传入,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生活;胡乐与佛教的传入,扩展了中国人的精神文化视野。(2)表现:世界各地物种的交流扩大

25、;奴隶贸易活动频繁。15001800年间的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工业革命的促进;世界各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1990年后的原因:新的通信媒体技术的发展。(3)认识:人类的文明交流促进了世界的文化融合与发展;同时带来一系列全球性的问题。18、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通过贡赐关系与中国建立了变相的官方贸易往来。海上民间贸易也日益发展”可知官方贸易与民间贸易并举;根据材料一“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以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天竺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可知海外贸易覆盖范围广;根据材料一“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可知海外贸易

26、以丝绸、瓷器为主;根据材料一“从宋朝开始专门设置了市舶司”可知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根据材料一“市舶司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建炎二年(1128年),市舶司的收入占国家总收入的20%”可知海外贸易收益较高。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成为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基本国策”可知唐宋政府鼓励并支持对外贸易,注重谋求经济利益;根据材料二“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可知明清政府推行朝贡贸易,注重服务于政治动机而不计经济利益。第二问,根据材料一中唐宋时期的政府政策分析其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二中明清时期的政府政

27、策分析其消极影响。答案:(1)特点:海外贸易覆盖范围广;官方贸易与民间贸易并举;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海外贸易收益较高;海外贸易以丝绸、瓷器为主。(4分)(2)不同:唐宋时期政府鼓励并支持对外贸易,注重谋求经济利益;明清时期政府推行朝贡贸易,注重服务于政治动机而不计经济利益。(4分)影响:建立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网,为世界新航路开辟开拓了东方航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4分)19、答案:(1)背景:日本逐步扩大侵略;农村经济长期凋敝;政府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识之士的提倡。意义:为抗战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有利于当时社会稳定;有利于当时农业发

28、展;有利于推动当时社会习俗的改革。(2)原因:罗斯福新政的推动;政府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意识的增强;国家利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干预经济。(3)认识:乡村振兴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以振兴乡村;逐步推进乡村建设;以法律手段为乡村建设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措施以振兴乡村。20、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资本主义主要国家崛起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本题要先根据表格归纳出影响大国崛起的因素,可以从地理优势和军事力量、先进的经济思想、金融、资本市场等制度创新、发达的海外贸易、市场经济体制、工业革命、政府的主导作用(国家干预)等角度去分析。阐述时可以任选一个因素,结合材料信息和该国崛起时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的所学知识来分析因素,做到观点明确、史实具体合理,史论结合即可。 答案:因素:地理优势和军事力量;发达的海外贸易;先进的经济思想;金融、资本市场等制度创新;市场经济体制;工业革命;政府的主导作用(国家干预)。(4分)示例因素:工业革命(2分)史实: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开始了工业化道路,两次工业革命并行,迅速发展成为大国;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超越英国成为第一工业大国。结论:通过技术革新实现工业化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6分)(如果从上述其他因素中进行阐释,同样可得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